學生關于京劇的觀后感作文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采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是我們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學生京劇觀后感作文,僅供參考。
學生京劇觀后感作文篇一
中國人是不喜歡悲劇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臺奔赴赴黃泉,也要在死后化為蝴蝶雙宿雙飛;即使如薛湘靈遭遇洪災,淪為無產者,也會剛剛好投身于她曾救助過的趙守貞家中。人說悲劇比喜劇更崇高,國人卻終是閑散的,可以隨著故事哭哭笑笑,卻不愿面對悲劇帶來的深深的思考。最夸張的是竇娥的故事變遷: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竇娥冤”,竇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劇,那便是《趙氏孤兒》。然而就是這真正的悲劇,在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中,也被削弱了悲劇力量:程嬰并沒有在結尾處自殺,整出劇的結局是圓滿的。
我決沒有自虐傾向,圓滿的結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本身應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節(jié)不應該一味由作者掌控,而應該按照應有的方向發(fā)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順勢而為之,把應有的結局還給作品和觀眾(讀者)。何況《趙氏孤兒》的取材,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件。
當然,這一點瑕疵并沒有削弱京劇“趙氏孤兒”的藝術魅力。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戲,一股英雄氣籠罩著全劇。為了救趙氏孤兒——趙武,人們紛紛犧牲了自己。因為趙武在此處已不單單是一個孩子,他是個象征。趙武還在,被陷害被滅門的趙家就沒有絕后,就還有個希望——有一天為趙家報仇平反,戰(zhàn)勝邪-惡力量。是的,戰(zhàn)勝邪-惡力量是劇中人物敢于犧牲自己所為的真實目的。所以,同樣是為救人犧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趙氏孤兒”更有一種神圣,更高于現(xiàn)實,更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程嬰是這出戲最重要的人物。對于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處并不僅僅是他的膽識、智慧和犧牲精神,更有其多年來被人誤會的忍辱負重。扶孤與舍命,何難何易?公孫忤臼等人為了趙武犧牲了寶貴的生命,程嬰卻欲死不能,要承受著誤會,要親近佞臣,以圖將趙武撫養(yǎng)成人?梢韵胍,面對公主等人的責罵和不理解時,有多少次真-相險些脫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說,他要對得起趙家,更要對得起公孫忤臼等英靈。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點上,這出戲應該再多一點描寫刻畫,使得程嬰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一個歷史事件被搬上舞臺,勢必會有一些出入。在戲中,程嬰假裝投靠奸臣屠岸賈,并讓趙武認其為義父,從小在屠岸賈身邊長大。這樣的變動本身沒有什么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樣長大的.趙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后,毅然決然殺了屠岸賈?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傳》里的楊康。我們很希望將黑與白,善與惡分得徹徹底底,于是不惜對人物逆人性而動。既然“竇娥冤”中的竇娥可以不用死,那么“趙氏孤兒”也不妨再多進行幾次改變。狐貍說得對,京劇要想長久的發(fā)展下去,就必須與時俱進。
“趙氏孤兒”很好看。當然,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歷史事件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氣,運用到藝術中,很美,很能打動人。
學生京劇觀后感作文篇二
京劇對于我來說非常陌生,可是我十分好奇,便找來了《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我口中念念有詞到“京劇、京劇”一邊用手飛快地翻著目錄。啊!找到了!在第58頁!我飛快地把書翻到那頁,一邊一字一字地閱讀起來。在閱讀中我知道了京劇是我國的藝術奇葩。行當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裘盛戎是我國著名的凈角黑頭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我們學習過的課文《赤桑鎮(zhèn)》。梅蘭芳也是十分有名的著名京劇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貴妃醉酒》,F(xiàn)在還有梅蘭芳大劇院呢!我想: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問書沒有給解答,比如說:為什么很多京劇大師都是男演員呢?京劇的服裝,道具有什么講究嗎?……于是,我打開電腦去互聯(lián)網上尋找答案。
上了網,我在百度知道一欄里輸入了“為什么很多京劇大師都是男演員呢?”網頁給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為早年間是不允許女性唱戲的。所以戲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員來演了。
我又輸入了“京劇道具與服裝”,網頁又告訴我京劇服裝很講究,大致分為六大類,這六大類是:長袍類、短衣類、鎧甲類、盔帽類和靴鞋類。長袍類有箭衣、長背心等。短衣類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劇的道具有十分寫意的象征意義。比如說演員一邊揮馬鞭,一邊做出騎馬的動作,便是在騎馬了。
這次通過書、互聯(lián)網得知了不少有關京劇的知識,算是一次走近京劇吧!
學生京劇觀后感作文篇三
我最喜歡的戲劇是京劇,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京劇更是我們中國的“國粹”。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采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yōu)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于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tǒng),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于表現(xiàn)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zhí)灼咝,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jié)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xiàn)優(yōu)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wěn)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wěn)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shù),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在與時俱進,并沒有安于現(xiàn)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并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wěn)、安詳?shù)娘L貌,才能安坐戲劇舞臺“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1960年,周總理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fā)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偫碚f:“一人言堂。”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guī)勸,項羽還是不聽?偫碚f:“一家之長。”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總理道:“一籌莫展。”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總理說:“一曲挽歌。”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總理又說:“一敗涂地。”總理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xiàn)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并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xiàn)在的音樂那么有趣,那么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上У!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學生京劇的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認識國粹-京劇教案12-12
走近京劇音樂教案11-27
京劇音樂教案設計11-27
京劇與臉譜的音樂教案范文12-07
幼兒園中班京劇教案范文11-26
學前班美術教案:京劇臉譜08-25
關于京劇臉譜美術教案(精選9篇)10-12
大班美術京劇臉譜教案(通用8篇)10-09
京劇小戲迷中班主題活動教案08-26
大班其他教案:京劇臉譜 大班其他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