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1
今年,垣垣成為小學生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階段。不論孩子還是媽媽,我們都需要及時適應小學的生活。為此,作為媽媽的我,提前看了不少育兒的書,很多理論都懂,但是真正面對現(xiàn)實情況,還是時常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上周,寶貝學校里請教育心理學專家陳默教授給我們這些一年級新生的家長做了一個針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報告,陳教授淺顯詼諧的語言,讓我豁然開朗,很多之前困擾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首先是整理收納的問題,垣垣的書包一直是我家老大難。學校里老師開學就教過如何用文件袋理書包。但是我們寶貝的書包大部分時候卻是“雜亂無章”的。我和他一起理好早晨整整齊齊帶到學校的書包,晚上回來一看,文件袋都折疊起來擱置了,有時甚至發(fā)生卷子被揉成團塞到書包角落里,一家人到處找不到的失蹤迷案。對此,我三番五次教育,但是效果不好。沒想到陳教授的辦法一下子有了明顯作用:文具分類訓練。幾次訓練下來,回家看書包,果然清爽多了:書、本子、卷子和教具分門別類。早聽到陳教授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那么多次發(fā)脾氣了,看來不是孩子不肯做,是媽媽方法不對。
其次,陳教授關于媽媽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對我觸動很深。現(xiàn)在回家是第一件事是擁抱一下孩子,而不是復讀機一樣的問:今天作業(yè)做了嗎?中午吃的什么?我能從垣垣臉上看到開心的笑容,這是如此愉悅的體驗。在陳教授看來,孩子的情感體系是家庭關系的投射,孩子的行為是媽媽行為的一面鏡子。攻擊性強的'孩子一定有一個歇斯底里的媽媽,這讓我時刻審視自己,是不是自己又焦躁了,為什么又要發(fā)脾氣?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是對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陳教授說,孩子生下來不是來比賽的,我們要培養(yǎng)競爭力強的孩子而不是競爭感強的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而不是處處跟別人比,落后就要超過別人。做一個陽光開朗有愛心的孩子,經(jīng)常問孩子“你今天有幫助別人嗎?”對孩子的成績要肯定,欣賞自己的孩子,給他成就感。寫字難看了,不是擦掉讓他重新寫,簽作業(yè)本不是直接否定威脅他不給你簽,這樣只能把孩子越推越遠。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聆聽如此有意義的講座。陳教授的教育理論非常貼近我們一年級的家長,形象生動的將家庭教育理論聯(lián)系到家庭教育的實際中,案例很容易借鑒,讓我感覺受益匪淺。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2
3月22日,我們一起聽了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陳默教授的講座,她講的內(nèi)容是提升教師素養(yǎng),關注學生心理,聽完這次講座,我收獲良多,也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陳默教授說教師是個好職業(yè),是一個不朽的職業(yè)。教師不僅僅只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樣也是心靈的締造者。教師是一個自由度高、有研究性、休假較長、影響他人的職業(yè),因此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是及其重要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教師也應該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壯大,不光是要不斷的研發(fā)出新的教學方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不斷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為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不斷的輸送新時代的合格的人才。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對這次講座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教師應該能夠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藝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舉止言行無時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質(zhì)的教師無法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學生,就道德素質(zhì)而言,教師應做到人為本、德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質(zhì)、良好的修養(yǎng)與人格去感化、影響所教育的對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嚴謹?shù)刂螌W,勤奮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對學生必然產(chǎn)生一種無聲的教育。通過各種渠道,營造一種氛圍。通過課堂的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人生觀及未來的生存觀教育。通過平時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在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時,杜絕簡單粗暴等現(xiàn)象,使學生在學校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對教師產(chǎn)生敬慕的感情。教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說教在學生那里就會擲地有聲,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創(chuàng)新素質(zhì)
21世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要奠定扎實的基礎。要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首先要讓教師樹立教育創(chuàng)新觀念。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其次抓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建立終身學習體系,鼓勵教師繼續(xù)深造學習,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三、教師應該不斷的完善和提高基本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教師,何談贏得學生的依賴,何談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來。沒有高水平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就沒有根基,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所謂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人格和主體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諸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窮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應注重內(nèi)強素質(zhì),外練操作能力,開展教師大練基本功、大比武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能認識到教師的素質(zhì)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通過自身知識的內(nèi)化形成和積累的。
聽完陳默教授的講座,我對于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教師是一個職業(yè),是一份工作,但教師又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幸福的,教師可以看到并且體會到別人所不能體會的東西,同時教師是神圣的,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著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著很重的責任,我們是影響國家發(fā)展的天平。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師素養(yǎng),努力的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3
接到通知,3月22日在高青電影院聽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默報告會《提高教師素養(yǎng),關注學生成長》像這樣的專家講座自工作以來是初次,陳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內(nèi)容豐富并且有實效性。她就教師的職業(yè),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教師的教育信念等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向全體教師詮釋了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復雜性和深遠意義。她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豐富夸張的表情及鮮活生動的案例,使大家明白教育需要科學的方法,教育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只有明白自己職業(yè)的優(yōu)勢,勤于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善于觀察每一個學生,懂得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才能真正了解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內(nèi)涵,也才能收獲它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陳教授指出教師是個好職業(yè),不僅自由度高、有研究性,而且休假較長、影響他人;教師也是個任重道遠的職業(yè),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才能積極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很好的教學成績。她對如何提升教師基本素養(yǎng),提出了八點要求:
一、要有工作激情,它包括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和語言感染力。精神狀態(tài):教師在進教室前,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可以醞釀一下情感,可以做個深呼吸,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語言感染力:教師可以了解一下新新人類的語言,網(wǎng)絡用語,盡量靠近孩子的語言系統(tǒng)。用美麗的笑容和積極的語言感染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首要條件。
二、要培養(yǎng)對自己和他人的覺察能力,做到善解人意。教師覺察力非常重要。好教師一定要善解人意,學生是成長中有差異的人,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話,然后把學生的感覺說出來。如果你是一個共情的人,也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學生會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你。
三、要掌握課堂教學技巧,包括支持的技巧和傾聽的技巧。課堂中的非語言交流也很重要。如果課堂中發(fā)現(xiàn)有學生不認真聽講,未必要點名批評,可以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或者走近這個學生的時候提高一下嗓門,學生會知道你給他留了面子。高年級常見課堂發(fā)言不積極的情況,所以教師要學會煽動學生課堂討論。有些學生的觀點有失偏頗,他會挑戰(zhàn)老師,那教師要認同學生的觀點,與學生一起探討,不能一下子就反駁學生的說法。
四、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生理特點、個性特征,還要了解學生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為班主任老師應該做到:在家訪的時候做好家記錄,包括學生的體質(zhì)潛能及幼時疾病。有些孩子學業(yè)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一些源發(fā)性的因素導致的,所以不能一定要求他必須怎樣。碰到有缺陷人格的學生,教師的對策也是隨機應變的'。如:偏執(zhí)的人就是很頑固的,別人有錯誤,總是抓住不放,總是對他人持有懷疑。班主任的對策是要柔軟,以柔克剛,絕對不能針尖對麥芒;自戀的學生是那一種自己最重要,自己最完美的人,而周圍的人卻都討厭他。班主任的對策是個別表揚,不要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否則會引來更多學生的捉弄與嘲諷。當班主任與學生獨處的時候,可以告訴他,老師很欣賞你,你很優(yōu)秀。
五、要增強師生關系。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到:給學生一張笑臉,幫助學生克服自卑感,正確與家長溝通。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弄清與家長聯(lián)系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向家長抱怨他的孩子在學校怎樣不合作。找出問題的所在與解決的對策。老師要向家長表達善意與期許,還要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告訴家長老師對他的期望。
六、班主任要正確運用批評。不僅是班主任,所有的老師都要注意區(qū)分批評與辱罵,避免情緒化批評,批評后老師有可行的操作化建議,否則起不到批評的作用,批評是有一定的目標性的行為。
七、班主任要有技巧地處理學生的矛盾沖突。不能輕易地將學生的問題上升到道德品質(zhì)問題。有些學生家里很有錢,但他還是去會拿別人的手機,這是因為該生心里有恐懼,有壓力,教師就應該幫學生逐條分析,找到這種壓力源。學生的不良行為都是某種不為人知的情緒導致的,只有找到這種情緒才能改正孩子身上的不良行為。
八、利用好班會的作用。把班上一些棘手的難以處理的事情編成一個小劇本利用班會演一演,讓問題學生把問題本質(zhì)自己演出來,自然而然地解決。不要充當“能老師”、“能媽媽”角色,否則學生會變得呆板木訥,遇事不會處理。
陳教授說:“教師所做的事就是讓學生心神安寧下來,沉下心來讀書!
我的理解: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細,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門很考究的藝術,所以優(yōu)秀班主任成長之路很辛苦很漫長,但是這改變不了:教師是個很好的職業(yè)。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4
上周四、五,我們有幸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陳默教授的報告,我聽后受益匪淺。陳默教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把一本枯燥的《發(fā)展心理學》講得津津有味,聽后就像喝了一杯香茗,雖已過去三、四天,仍意猶未盡!栋l(fā)展心理學》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講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實際上是教人怎樣做人的學問。通過聽陳教授的講座,我知道了不少以前很作不知道的知識,了解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對于今后的做人、工作等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幫助。通過聽陳教授的講座,我主要有以下收獲。
一、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
一個優(yōu)秀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對自己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十分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就是老百姓說的知道自己“吃幾碗干飯”。毛澤東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有很多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不知道天高地厚,覺得自己了不起,就像馬三立說的相聲《從十點鐘開始》中的那個人,要當作家,結果是一場夢。所以,我們就要有自知之明,即不自卑,也不自戀,實事求是的做工作。
二、尊重人生發(fā)展規(guī)律,不做出格之事
人在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這是則然規(guī)律。我們做人就要尊重這些規(guī)律,在一定的年齡要達到一定的心理高度,這樣才會成熟。人到中年就應該有中年的樣子,如果到了中年還想少年那樣就不好了,別人會說你還沒長大。孔子說過人生三戒,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經(jīng)常想一想,自己應該怎樣做。
三、好好活著,天天向上
聽了陳教授的報告,特別是那些案例,都給人以警示,有些人就是“作死”,不珍惜生命。因此,我們活著就要感到幸福,就要好好活著,每天要努力,要奮斗。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篇5
12月6號,陳默老師的心理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學視角》講座如期在大慶舉行,那天氣溫突降,但寒冷的天氣并沒有阻擋專程來聽陳默老師課的各位老師的熱情,整整三個小時的講座非常精彩,陳默老師從孩子每個年齡段所面臨心理任務和孕育能力,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了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師與孩子溝通的誤區(qū)以及如何正確地與孩子溝通,聽完講座我覺得有很多收獲要與大家相互交流:
講座一開始,陳默老師就為我們陳述了當今教師面臨的教育難題是前所未有,作為教師,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首先她為我們分析了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任務及此階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針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陳老師給我們指出了應對策略。所以班主任應該當學生的保護人,把對學生的愛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愛,還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不僅從身體(出生和體能)、心理(氣質(zhì)類型和個性特征);還要從環(huán)境(家庭結構和親子關系)了解學生?傊挥行牡,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讓孩子愿意學習,就要懂得孩子學習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學習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樣,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學習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長說千萬遍也沒有用,不懂,他們是從感性的角度看待學習的,學習有沒有樂趣他們對學習有沒有感覺所以,想讓孩子愿意去學習,要把握三點:
1、有趣味,要"引誘"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這件事情好玩了,他才會去持續(xù)關注;
2、能分享,要為孩子營造分享的氛圍,這是一個人的學習動機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對孩子取得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真誠地鼓勵,并且堅持不懈。
以上三點其實是一個理想狀態(tài),在中國現(xiàn)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實現(xiàn),就連做實驗,老師都要求把每一個實驗步驟背會,全部是教條的,孩子不可能產(chǎn)生真正的興趣。學校的評價標準單一,永遠是分數(shù),分數(shù)高就是好學生,分數(shù)低就是差學生,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好學生差學生都不利。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轉(zhuǎn)整個社會環(huán)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無奈,陳老師特別強調(diào)——學校沒有的家長補!父母一定要把這些學校沒有的"營養(yǎng)"給孩子補上,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幫助孩子對學習建立興趣,特別是在很小的時候。多講故事,多提問題,他可能會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散步的時候數(shù)數(shù)馬路邊上有幾棵樹,再看看樹中間有幾個空,她可能對數(shù)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語言,對孩子學到的'新知識展開真誠的探討,鼓勵他不斷地挖掘知識的內(nèi)涵;堅持正面評價,及時真誠地贊美和肯定等。其實,成人學習也是這幾個特點,我們的拓展訓練就強調(diào)"體驗"、"互動"、"寓教于樂",強調(diào)"分享",用及時并且夸張的方式給予獎勵等。
父母還要記住一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孩子該如何學習,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即使在嬰兒期,他們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家長盡可能減少干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中,家長對孩子都有很高并且?guī)缀跸嗤钠谕,考好大學,找好工作,我們這幾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兒園要徹夜排隊,高考幾乎全民動員)。我們并不幸福,因為這根本不是我們自己的期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應該是——形成自尊人格。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長期信任!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自己承擔責任,尊重,理解,包容他們。陳老師有一段對幸福人生的定義:你培養(yǎng)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能夠欣賞自然美,會享受藝術美,獨處時不焦慮,群處時也不焦慮,有跟伴侶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我覺得說得特別好,以一個平和的心面對孩子,讓孩子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不要忽略他,也不要過度關注。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時候的影響是特別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環(huán)境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已經(jīng)總會為人父母,能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和正確的教育觀念。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陳果教授語錄11-13
教授講座心得體會12-25
復旦教授陳果語錄11-13
聽教授講座的心得體會12-21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11-25
有關教授的講座心得體會08-06
有關教授講座心得體會08-06
學習教授講座心得體會08-06
陳鎖明講座心得體會03-25
講座教授邀請函范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