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措施
闌尾炎診斷明確,手術切除闌尾可達到根治的目的。而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問題,越來越引起醫(yī)患雙方的關注。我院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共行闌尾切除術148例,其中男89例,女59例;年齡最小6歲,最大年齡74歲。切口一期愈合147例,1例因脂肪液化為三期愈合。現(xiàn)報告如下。
1 方法
碘伏消毒后鋪無菌巾,取右下腹麥氏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完善止血;將兩側(cè)皮下組織分別縫于護皮巾上,沿腹外斜肌腱膜纖維方向切開,鈍性分離腹內(nèi)斜肌與腹橫肌。鉗夾提起腹膜,切開一小孔,有膿液即插入負壓吸頭,吸凈;以小孔為中心先上后下剪開腹膜,用血管鉗將兩側(cè)腹膜外翻鉗夾于護皮巾上。常規(guī)切除闌尾及殘端處理后,用濕紗布拭凈腹腔滲液或膿液,不沖洗腹腔。腹腔保留灌注滅卡液(滅滴靈0.5~1.0g、卡那霉素0.5~1.0g、生理鹽水100~200ml)。邊放開鉗夾的腹膜邊連續(xù)縫合,以免回縮受腹腔殘余膿液污染。拆除護皮巾,洗手更換污染器械,生理鹽水沖洗切口,拭凈,灌注滅卡液。用4號絲線將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雙環(huán)結(jié)1次縫合,先不打結(jié),待縫合線穿完后逐一打結(jié)。術后病人待麻醉清醒后,取半臥位。手術前后常規(guī)應用青霉素(皮試陽性者禁用)、滅滴靈、慶大霉素預防感染。
2 討論
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絕大部分是內(nèi)源性感染,細菌來自病人消化道、術中膿液污染切口、腹壁血腫、縫線反應等,其次是外源性感染、敷料脫落、交叉感染等。第三是機體抵抗力與抗生素的選擇。感染的細菌有需氧菌、厭氧菌,多為混合感染。感染的毒素有內(nèi)毒素和外毒素。
上述方法有以下優(yōu)點:
(1)切口腹膜外翻,張力不高,不易損傷,能將切口內(nèi)各層組織與腹腔膿液分隔,避免切口污染,以及組織間隙積聚膿液。
(2)不沖洗腹腔,以免感染擴散,減少腹腔殘余膿腫的發(fā)生。
(3)腹腔灌注滅卡液,對來自消化道的細菌有直接抗菌作用,使細菌的數(shù)量及毒素減少,有助于腸蠕動早期恢復,減少腸粘連-發(fā)生。
(4)沖洗切口、灌注滅卡液,能盡量減少污染切口的細菌數(shù)量,有抗菌作用,預防感染。
(5)雙環(huán)結(jié)縫合,打結(jié)時先收緊內(nèi)環(huán)結(jié),使腹外斜肌腱膜對合;再打外環(huán)結(jié),使皮下組織、皮膚對合;避免切口留有死腔,減少縫線反應。
(6)術后病人取半臥位,減少切口滲液,避免切口污染。
(7)青霉素與滅滴靈和慶大霉素聯(lián)用。該方法簡便、易行、安全、經(jīng)濟,已達到闌尾炎手術切口預防感染的目的。
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措施 [篇2]
我院自1990年8月~2004年8月施行闌尾切除術1019例,剔除不符合要求的11例,余1008例載入本文。分析了與切口感染有關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8例中男592例,女416例。年齡2.3~83歲。切口感染41例,感染率4.07%,無死亡。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切口感染與性別、年齡差異無顯著性。
1.2 闌尾切除術后影響切口感染的各種因素
1.2.1 闌尾的病理改變與切口感染的關系 慢性闌尾炎、急性單純性及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闌尾炎切口感染率之間差異無顯著性。而穿孔與未穿孔性闌尾炎之間差異有顯著性,本組穿孔114例,并切口感染24例,感染率為21.05%;而未穿孔894例,并切口感染僅有17例,感染率僅為1.90%。
1.2.2 病程與切口感染關系 本組發(fā)病至手術時間≤24h302例,并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為1.99%,>24h706例,感染35例,感染率為4.96%。
1.2.3 手術操作時間與切口感染的關系本組時間≤60min801例,切口感染11例,感染率為1.37%;>60min207例,感染30例,感染率為14.49%。
1.2.4 切口保護方法與切口感染的關系 本組采用腹膜外翻保護切口862例,感染26例,感染率為3.02%,常規(guī)皮膚保護146例,感染15例。感染率為10.27%。
1.2.5 闌尾切除術式與切口感染關系 本組順行切除闌尾908例,感染32例,感染率為3.52%,逆行切除100例。感染9例,感染率為9%。
1.2.6 腹腔引流物從腹壁引出與切口感染關系 本組經(jīng)原切口引流16例,感染5例,感染率為31.25%,另戳孔引流274例,感染29例,感染率為10.58%。
2 討論
切口感染是闌尾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文獻報道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率為7%~9%,穿孔性闌尾炎切口感染率可高達30% [1] 。本組切口感染率為4.07%,較文獻報道為低。穿孔性闌尾炎的切口感染率為21.05%,和文獻報道相符。本組1008例闌尾切除術分兩個時期進行對照研究,1985年1月~1988年1月,3年內(nèi)切口感染率為7.93%(18/227);而1995年2月~2004年8月,10年內(nèi)由于采用了多種預防措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至2.94%(23/781)。通過回顧性研究及前瞻性臨床觀察,找出了影響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2.1 闌尾炎的病程、病理與切口感染的關系 闌尾炎的不同病理改變,在切口感染方面差異無顯著性。闌尾一旦并發(fā)穿孔,腹腔污染嚴重,切口感染率明顯上升(21.05%)[2] ,而發(fā)病到手術開始時間超過24h者切口感染率明顯增高。因此,對急性闌尾炎的早期診斷,及時手術是降低切口感染,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的關鍵。 2.2 手術操作時間對切口感染的影響 手術操作時間長可使空氣中的細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內(nèi)的細菌隨汗液排入切口而增加了污染切口的機會。加之長時間的牽拉加重了切口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的損傷,降低了局部組織的抗菌力?梢娦g前力求明確診斷,對懷疑診斷者行探查切口,切口應夠大,手術人員技術熟練,操作輕柔等都是縮短手術時間,防止切口感染的措施。
2.3 腹膜外翻保護切口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2] 自1995年2月以來,我院對781例闌尾切除術采用了腹膜外翻保護切口并進行了前瞻性、隨機的臨床觀察。實踐證明可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1)切開腹膜前即準備好吸引器,先將腹膜切一小口吸盡膿汁,再擴大剪開腹膜,用浸有0.1%新潔爾滅紗布蘸盡腹腔內(nèi)的膿汁或滲液;(2)根據(jù)切口大小用6~8把彎止血鉗將腹膜外翻固定在刀巾上,應用抗菌力極強的腹膜掩蓋保護切口。操作時手術人員特別要注意不要用手接觸皮下組織。不能讓膿液溢至皮下各層。
2.4 腹膜間一針縫合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近年來我們對急性化膿、壞疽性闌尾炎采用腹膜間一針縫合法,可明顯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感染一般發(fā)生在肌層。腹膜間一針縫合可充分引流肌層的積液、積血,2~3天腹膜很快愈合。經(jīng)72例術后近期隨訪,無切口疝、腹腔內(nèi)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
2.5 盡量減少逆行法切除闌尾 逆行法切除闌尾時,闌尾不能及時取除,增加了術野污染機會。因此,我們盡量避免采用逆行法切除闌尾,迫不得已時在切斷闌尾后,同時用石碳酸燒灼兩斷端闌尾黏膜,先包埋闌尾殘端,這樣可減少術野污染機會。
2.6 腹腔引流物與切口沖洗 當腹腔引流物從原切口引出時,切口感染率明顯升高。這是因為腹腔引流液可隨同引流物污染切口各層組織,引流物影響切口對合,增加了切口感染機會。另戳創(chuàng)口引出避免了上述弊端。雙氧水沖洗可減少切口感染率。
2.7 應用甲硝唑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手術前30~60min靜脈點滴甲硝唑0.5g,或同麻醉術前用藥一起給藥;術后靜脈點滴甲硝唑0.5g,每8h1次。
【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措施】相關文章:
口腔門診感染的預防措施04-13
手術壓瘡的預防措施04-13
院內(nèi)感染的預防措施有哪些03-15
諾如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02-15
手術室壓瘡預防措施03-14
手術室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10-12
什么是外科手術部位感染07-06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通用5篇)11-18
手術室醫(yī)院感染工作總結(jié)11-22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