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風俗習慣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時間:2022-03-25 16:09:07 風俗習慣 我要投稿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哈尼族是當今中國少數(shù)民族當中的一個民族,是中國一個較為古老的民族。哈尼族現(xiàn)有的人口大約一百六十萬左右,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家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那么,哈尼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哈尼族的風俗習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

  哈尼族歷史悠久,遠在唐代以前即在寧洱居住,有哈尼、豪尼、碧約、卡多、阿木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根據(jù)民族自愿統(tǒng)稱為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節(jié)日為“十月年”和“火把節(jié)”。每年農(nóng)歷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定為歲首,舉行慶祝。由于長期與漢族交往,也與漢族同過春節(jié)。六月火把節(jié)(寧洱的哈尼族稱為“矻扎扎”),一個村或一個家族殺一頭牛祭“秋房”,將牛肉分給各戶,煮熟后,加青玉米雌絲花生、黃瓜、京豆、糯米飯供獻祖先,供獻時間需要五天。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各家用松柴扎火把,用枯松木研末炒黃做香面,將火把點燃,用香面撒在火焰上發(fā)出響聲,烘燎家里各屋旮旯及畜廄,有的還撒到田邊地角,以示“驅鬼除魔”。爾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在火把的火焰映照下邊歌邊舞,盡情狂歡。

  哈尼族的飲食文化

  飲食習慣

  哈尼族日食兩餐,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喜食干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將瘦肉剁細,與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愛吃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著與腌肉一起吃。

  哈尼族極愛吃肉,豬、牛、羊、雞、鴨,大塊朵頤,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禮,客從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盡歡而散。村里有人家殺豬宰雞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戶男女長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臟等最鮮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給老者享用。

  哈尼人把吃鮮剩余的豬肉、牛肉制成別具風味的火熏臘肉和干巴,常年儲備以待客。

  哈尼族喜飲酒,酒節(jié)特多。如祭母節(jié)、老人節(jié)、黃飯節(jié)、命名節(jié),祭龍節(jié)、認舅節(jié)等。逢節(jié)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與歌的戀愛宴會。

  特色飲食

  長街宴:哈尼語稱為“資烏都”,被譯作“祭龍比菜”、“長街宴”或“全寨團結酒宴”。“長街宴”在農(nóng)歷十月的哈尼新年期間舉行,歷時3天,全寨農(nóng)戶分為三撥輪番做東——每家辦一桌精美的酒菜,連桌椅一起抬出到街心,擺成百多米長的街心盛宴,全寨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龍儀式。

  暴腌芭蕉心:哈尼語稱為阿羅哦切。烹飪時將野芭蕉的幼嫩莖心切細,加入適量鹽巴和稀飯拌合均勻,放入瓦壇內腌漬1~2天,即供食用。

  蜂蛹醬:哈尼族僾尼支系風味小吃,用蜂蛹剁細與調料拌成醬而成。

  煮蛇圓子:哈尼族風味菜肴,用蛇肉泥擠成丸子先炸后煮。

  清湯橄欖魚:哈尼族傳統(tǒng)風味菜,用橄欖樹皮與小白魚煮制而成。

  其他特色哈尼族飲食還有酸筍炒麂子肉、省肉松醬、螃蟹燉蛋清、竹筒雞、炸竹蟲等。

  哈尼族的歷史

  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間,秦朝迅速擴張,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體受到攻擊,流散遷徙,出現(xiàn)若干羌人演變的名號!昂鸵摹笔枪徘既四线w部族的一個分支,當他們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為適應當?shù)仄綁渭啊鞍俟茸陨钡牡乩憝h(huán)境和條件,開始了農(nóng)耕生活。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農(nóng)耕之后,因戰(zhàn)爭等原因被迫離開農(nóng)耕定居地而再度遷徙,進入云南亞熱帶哀牢山中。根據(jù)史籍記載,公元前3世紀活動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從公元4世紀到8世紀的初唐期間,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遷移到元江以西達瀾滄江地區(qū)。唐人文獻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稱為“和蠻”。

  7世紀中葉,“和蠻”的大首領向唐朝進貢方物,唐朝在給云南各族首領的敕書中列入了“和蠻”首領的名字,并承認他們?yōu)樘瞥某紝!澳显t”、“大理”地方政權建立后,其東部的“三十七蠻郡”中,“官桂思陀部”、“溪處甸部”、“伴溪落恐部”、“鐵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紅河地區(qū)。

  10世紀(大理國時期),哈尼族向傣族封建領主納貢,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元朝征服“大理”政權后,設置元江路軍民總管府隸屬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領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職官銜,并受所隸流官的統(tǒng)治。

  清朝在云南實行改土歸流,廢除哈尼族地區(qū)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處、落恐、左能、瓦渣、納埂、犒牾卡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來,土司仍然是這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

  1853年(清咸豐三年),哈尼族貧苦農(nóng)民田四浪(又名田政、田以政,墨江縣人)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下,聚集三千多哈尼族、彝族、布朗族貧苦農(nóng)民在團田鄉(xiāng)綠葉凹壁村舉行起義,迅速占領了哀牢山中段地區(qū)。

  1856年,田四浪領導的起義軍和彝族李文學領導的起義軍共同聯(lián)合作戰(zhàn),起義軍在經(jīng)濟上實行“庶民原耕莊主之地,悉歸庶民所有,不納租,課稅二成,荒不納”的土地綱領,得到各族貧苦農(nóng)民的擁護。

  1895年,法國強迫清政府割讓哀牢山南部的“十五猛”中的猛蚌、猛賴、猛梭、猛烏、烏得等5個“猛”地區(qū)。

  1900年,蒙自的漢、哈尼、彝等各族奮起反抗,焚燒了侵略者在蒙自開設的洋關。法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侵占十五猛中的猛丁(今金平縣龍膊地區(qū)),哈尼族和各族人民擊退了侵略軍。

  1917年,元陽縣猛弄和金平縣猛丁地區(qū)近兩百個村寨爆發(fā)哈尼、苗、彝、傣等族聯(lián)合大起義,起義軍領袖是元陽哈尼族貧農(nóng)婦女盧梅貝。

  1925年和1935年,法國兩次出兵侵擾紅河、綠春、金平、江城等地,受到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擊。

  中華民國建立后,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qū)逐步改土歸流,推行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制度。但土司區(qū)仍為“流官不入之地”,土司制度仍然完好無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 ,土司封建領主制度被廢止。

  1951年4月,中央民族訪問團到紅河地區(qū)訪問,帶來了黨中央對各族人民的熱情關懷,使哈尼族人民受到極大的鼓舞。

  1951年,中央民族訪問團幫助成立蒙自專區(qū)民族民主聯(lián)合政府和元陽縣民族民主聯(lián)合政府。

  1952年初,盤踞在哈尼族地區(qū)的土匪、特務已基本肅清,社會秩序安定,開始進行民主改革,發(fā)展生產(chǎn)創(chuàng)造。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同年,哈尼族地區(qū)成立了“紅河哈尼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區(qū)、鄉(xiāng)級的“元陽縣太和哈尼族彝族傣族聯(lián)合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元陽縣麻栗寨哈尼族自治鄉(xiāng)人民政府”。

  1953年,西雙版納“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qū)”建立。

  1954年元旦,成立紅河哈尼族自治區(qū)。

  1957年,紅河哈尼族自治區(qū)與蒙自專區(qū)合并建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相關文章:

元宵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風俗習慣03-06

除夕夜有哪些風俗習慣-春節(jié)01-04

杭州清明節(jié)有哪些風俗習慣08-16

杭州清明節(jié)有哪些風俗習慣07-25

關于中秋節(jié)的風俗習慣有哪些12-27

經(jīng)典有搞笑的句子有哪些02-06

古代除夕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jié)01-04

惡搞的段子有哪些02-08

APP的作用有哪些08-01

經(jīng)典的語錄有哪些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