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茶文化是什么
北京茶文化是什么,它的特征又是什么?為此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分享北京茶文化,歡迎參閱。
北京茶文化:七碗茶過后已是飄飄欲仙
有人說,茶產(chǎn)在南方,北方談不到茶文化,說北京人只會喝高末,茶里泡的茶末。北京解放以前,窮人確實喝不起好茶,只能喝一些碎末,就是賣出好茶后剩下的末茶。但并不能由此說北京沒有茶文化,北京不僅有茶文化,而且檔次還很高。
首先,北京地區(qū)出了一個茶的亞圣,僅次于陸羽的圣人,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盧仝。盧仝是涿州人,離北京僅百里左右。范陽盧氏家族是一個文化家族,從漢代就出文化人。盧仝為什么被稱亞圣呢?這是因為他寫過一首詩,原名叫《走筆謝孟諫議送寄新茶》,詩中有一段形容飲茶過程,所以人們通俗地又叫它《七碗詩》。他寫道“一碗喉吻潤”,頭一碗茶只不過潤潤嗓子;“兩碗破孤悶”,把心里悶氣破解一下;“三碗搜枯腸”,李白說:“斗酒詩百篇”,而盧仝說飲三碗茶就有“文字五千卷”。接著“四碗發(fā)輕汗”,“人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喝茶以后,把污濁之氣發(fā)泄出來了;然后“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最后說第七碗,“七碗喝不得也”,因為此時“兩腋習習清風生”,我喝七碗的時候就要上天成仙了。然而又馬上詩意轉(zhuǎn)折——我不知道老天爺,你是不是看見了,那些茶農(nóng)在山里種茶是多么辛苦!天下的蒼生是多么辛苦!我們是不是應當分給他們一點茶呢。他寫了一種雨露均分的思想,這首詩把茶的精神寫出來了,從生理反應,一直到思想反應,最后端出儒家雨露均分思想,不愧是亞茶圣。
北京茶文化:元朝人喝茶不是為了助消化
再有,北京是六朝古都,文人薈萃的地方,任何一種文化,到北京以后就要抬升一步,得到一種提煉。其實北京不僅有茶文化,而且層次很高,比如文人士大夫的茶文化,在《紅樓夢》里有這樣的'描定,劉姥姥進大觀園以后轉(zhuǎn)到櫳翠庵,妙玉請大家喝茶,這妙玉看不起劉姥姥,就弄個犀牛角杯,還有什么玉杯請寶釵、黛玉和寶玉喝茶,那劉姥姥喝過的杯子,她要扔了,還是汝窯的。賈寶玉有點同情心,說,你給我吧,我出去賣了,賣點錢。還有用的水,是梅花上的雪,然后集了一大甕。實際上曹雪芹所寫的這些都是北京文人的茶文化,可見北京文人茶文化是非常講究的。北京有很多好的茶人,即使在元朝也是如此。有人說,元代的人喝茶是為了助消化,因為少數(shù)民族愛喝牛奶和羊奶,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頤和園旁邊有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墓,耶律楚材在一首詩中曾說,我若幾天沒有喝到餅茶,心里就像堵了一樣,可見他對茶的愛是非常深的。
當然最興盛的時期,我認為是在明清的宮廷茶文化,中國茶文化這時到了一個最高點,當然它僅僅是一個側(cè)面了。因為從宮廷茶文化和朝廷的禮儀上來講,唐、宋、遼、金、元反映得比較清楚。比如說外國使臣來了,我們要賜茶,外國使臣走的時候,也要送茶葉。這都是一種正式的禮節(jié)。但到了明、清兩代不僅如此,它還和文明教化結(jié)合了起來。
北京茶文化:關(guān)公巡城是儒家思想的體現(xiàn)
我認為文人茶文化,宮廷茶文化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一種很高的思想境界,特別是雨露均分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流傳至今的一些民間的喝茶習俗很有意思,比如說倒茶,有十來個小碗,小杯子,倒茶人拿把小壺先來個關(guān)公巡城。這說明什么,他認為一個壺里的茶,上邊跟下邊的質(zhì)量、營養(yǎng)不一定很均勻,我只有這樣轉(zhuǎn)著倒,每個碗里的營養(yǎng)才均衡,雨露均分嘛。最后把非常濃的茶水滴在每一個碗里,這叫韓信點兵,名字非常有意思。不管關(guān)公巡城,還是韓信點兵,都說明茶壺里泡的茶前后質(zhì)量不一樣,所以在沏茶的過程當中應當均勻地分配到各個碗里。其實,重視民生、雨露均分在封建社會里根本做不到,但是這種以民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在北京茶文化里的突出反映。北京是皇城,統(tǒng)治階級就是裝樣子,也要提倡這種思想。
【北京茶文化是什么】相關(guān)文章:
茶文化知識競賽試題08-28
看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英語閱讀06-16
大班社會課教案《中國茶文化》09-29
2016北京高考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08-21
北京一級建造師報考條件是什么11-27
北京高考滿分作文:北京的符號09-28
北京高考改革11-03
《舞動的北京》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