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浩然《早發(fā)漁浦潭》賞析
早發(fā)漁浦潭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東旭早光芒,渚禽已驚聒。
臥聞漁浦口,橈聲暗相拔。
日出氣象分,始知江路闊。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飲水畏驚猿,祭魚時見獺。
舟行自無悶,況值晴景豁。
注釋
、 漁浦潭:今浙江富陽縣東南。
、 “東旭”句:一作“晨旭光蒼茫”。聒:多聲亂耳為聒。
、 路:一作“湖”。
、 “祭魚”句:獺俗稱水獺,生于水邊,捕魚為食。獺常捕魚陳列于水邊,有如陳物而祭,稱為祭魚,亦稱獺祭。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賞析
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為傳統(tǒng)的行旅題材,大多在寫景之中滲融著鄉(xiāng)思旅愁。孟浩然此詩卻以樂觀的`情緒,欣賞途中的壯麗景色,展現(xiàn)出一片高朗開闊的詩境與心境。開篇“東旭早光芒”,已構定全篇基調。舟行早發(fā),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氣象”,再到“晴景豁”,構成一段完整的過程,漸次展現(xiàn)出由靜而動的生態(tài)與由朦朧到開豁的景象。結句點明“無悶”的心態(tài),更以“晴景豁”照應開篇,在完整結構的同時,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開朗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