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你不知道的茶文化知識
上學的時候,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shù)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那么,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你不知道的茶文化知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茶道中常用的小茶壺泡茶法
小壺茶的泡茶方式,是茶道中常用的泡茶法。小壺茶法要求的層面比較多,地區(qū)間、個人間在作法、風格上的變化也比較大。
1.小壺茶的置茶量依茶葉外形松緊而定,非常膨松的茶,如清茶、白毫烏龍、葉形粗大的茶等等,放七、八分滿;較緊結(jié)的茶,如揉成球狀的烏龍茶、條形肥大且?guī)Ыq毛的白毫銀針、纖細膨松的綠茶等,放1/4壺;非常密實的茶,如劍片狀的龍井、煎茶,針狀的工夫紅茶、玉露、眉茶,球狀的珠茶,碎角狀的細碎茶葉、切碎熏花的香片等,放1/5壺。
2.浸泡的時間是隨“置茶量”而定的,茶葉放得多,浸泡的時間要短,茶葉放得少,時間就要拉長?梢詻_泡的次數(shù)也跟著變化,浸泡的時間短,可以多泡幾次,浸泡的時間長,可以沖泡的次數(shù)一定減少。
3.依上述“置茶量”,第一泡大約浸泡一分鐘可以得出適當?shù)臐舛,第二道以后要看茶葉舒展狀況與品質(zhì)特性增減時間,以下是幾項考慮的因素:
a、揉捻成卷曲狀的茶,到第二道、第三道才會完全舒展開來,所以浸泡時間往往需要縮短,第四道以后才逐漸增加浸泡的時間。
b、揉捻輕、發(fā)酵少的茶,可溶物釋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三道以后濃度增加已趨緩慢,必須增加更多的時間。
c、重萎凋、輕發(fā)酵的白茶類,如白毫銀針、白牡丹,可溶物釋出緩慢,浸泡時間應延長的更多。
d、細碎茶葉可溶物釋出很快,前面數(shù)道時間宜短,往后各道的時間應增加的更多。
e、重焙火茶可溶物釋出的速度較同類型茶之輕焙火者為快,故前面數(shù)道時間宜短,往后愈多道應增加愈多的時間。
4.普洱茶、沱茶等之緊壓茶應視剝碎程度與壓緊程度調(diào)整浸泡時間,細碎多者參考上條d款;緊壓程度低者參考上條a款;緊壓程度高者,茶葉因浸泡才逐漸松散,所以時間宜長,并依舒展程度調(diào)整之。
5.將茶湯倒出后,若相隔時間頗長(如20分鐘以上),下一道浸泡的時間應酌量縮短,若屬二、三道,可溶物釋出量正旺,縮短的程度還要加大。例如:緊揉成球狀的高級烏龍茶,若第一道浸泡一分鐘即得所需濃度,放置20分鐘后沖泡第二道,幾乎無需等待,沖完水,蓋上壺蓋,就可以將茶湯倒出。前一道茶湯未完全倒干,留下來的茶湯也會影響下一道茶的濃度。
6.練習時可每一道留下一杯茶湯,檢測自己一壺茶泡了四、五道以后,茶湯濃度是否控制得穩(wěn)定。后面幾道茶湯的顏色微微加深是正常的現(xiàn)象,若是同樣的湯色,滋味反而會顯得不足。
7.第一道浸泡的時間最好能在一分鐘以上,因為茶葉各種可溶于水的成分比較有機會釋出,這樣得出的茶湯比較能代表該種茶的品質(zhì),如果時間太短,如三、四十秒,可能只有部分的物質(zhì)溶出,較難反映該種茶的真面目。二、三道以后,茶葉已被泡開,較無此顧慮。
8.第一道浸泡的時間要在一分鐘以上,那濃度太高、太低怎么辦?以“置茶量”來調(diào)節(jié)。這樣得出來的“置茶量”在沖泡數(shù)道后,茶葉舒展開來還不致于擠在壺內(nèi)伸展不開,茶葉擠在壺內(nèi)太密,會有是不實際的,因為放太少,泡一、二道就要換一次茶葉,不方便。
9.控制茶葉浸泡的時間,可以使用向前讀秒的計時器,憑直覺判斷容易有誤差。但盯著計時器看,好等時間一到趕快把茶倒出,也顯得太不可愛了,泡茶還要是用心,時鐘只是輔助工具而已。
茶道一環(huán):賞器
愛茶的人說:“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在日本茶道里,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欣賞茶具。不了解的人,可能不會明白那些穿和服的人為什么拿著幾只杯兒盞兒,神情陶醉,看個沒完沒了。
其實,這也是從古代中國傳過去的。對于茶具鑒賞,杭州的茶人們深得個中三味。許多茶藝館都有茶具的收藏、展示和運用。早先的青藤茶館,客人每一次來,看到的茶具都是不一樣的;紫藝閣有精美的紫砂作品陳列;太極茶道的主人,則以自己制作各種新式茶具為樂。
各類茶具里,茶人們最推崇的是紫砂茶具。青藤茶館的毛曉宇娓娓道來:紫砂茶具形狀古樸,氣孔較大,可吸收茶的香味,并有良好的保溫功能。用它來泡茶既無熟湯味,又可保持茶香持久,最適宜紅茶、烏龍等發(fā)酵和半發(fā)酵、需要高溫沖泡的茶葉。惟一的缺點是難以對茶湯和茶形起襯托作用。
同是紫砂茶具,還有許多講究,比如泡烏龍宜用圓形壺,泡紅茶適合高的壺形,泡綠茶則用扁形茶壺或薄胎紫砂壺……輕度發(fā)酵的烏龍如金萱、人參茶宜用紅泥壺;重度發(fā)酵的白豪烏龍宜用紫砂料的壺……
瓷質(zhì)茶具也是一種較完美的茶具,瓷器能保溫,傳熱適中,可以較好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形之美,且不污染茶湯。其中青瓷宜泡綠茶、黑瓷宜泡餅茶以襯托白色茶沫,白瓷更是應用廣泛。四川人尤其喜歡瓷蓋碗,其碗托方便飲者端拿,碗蓋適合撥弄茶葉,喝的時候還可以用蓋子隔離茶葉和水,幾乎適合綠茶、花茶等各種茶葉。
玻璃茶具是泡綠茶的又一上佳之選,注水點茶,看片片春芽在水中翻滾,茶姿湯色歷歷在目,可增加飲茶情趣。飲用一些歐式的果茶、花茶,宜用可煮的玻璃壺,便于欣賞花果的形狀和色澤。玻璃的缺點是傳熱快、不透氣、茶香易散失。
此外還有竹木茶具、漆器茶具、錫茶具、金銀茶具等等,在茶人看來,這些茶具花樣雖多,但用它們來泡茶,卻不易發(fā)揮茶的特性。
酒道如茶道 葡萄酒"年份戰(zhàn)"并非越陳越好
1982年的拉菲,適飲年份是2007~2070年,價格高達3萬多一支,但1981年和1983年的卻只要七八千元。
清靜的空間,身上甚至不能有香水味,才最適合品酒。
中國人贊一蠱好酒,愛說“那是陳年老酒”。在人們的思維里,酒的年紀是其身價的一個重要因素,似乎都以為酒的年份越早越好,尤其像葡萄酒,在人們的印象中,更是一種看重年紀的酒,甚至有人還會以家藏多少年的葡萄酒而自得。因著這個心理,現(xiàn)在商家都大打“年份戰(zhàn)”,大大小小的品牌毫無例外地全部都會標注上年份。那年份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年份與酒質(zhì)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guān)系呢?面對一瓶名副其實的年份酒,我們又該如何去品鑒呢?
在法國,栽種一株葡萄樹,會用鐵絲將之分為三截,最上邊的葡萄讓其自然“瓜熟蒂落”,碾作塵泥化作養(yǎng)料,釀酒的葡萄則取自下邊吸收養(yǎng)分充足、顆粒飽滿的果實。
年份不是唯一因素,葡萄質(zhì)地及產(chǎn)區(qū)也有大影響
即使明白了“年份”對于葡萄酒的真正含義,但并不意味著好年份的葡萄酒皆上品,都具有收藏價值。除年份之外,決定葡萄酒質(zhì)的好壞還有許多因素。據(jù)說在法國,栽種一株葡萄樹,會用鐵絲將之分為三截,最上邊的葡萄讓其自然“瓜熟蒂落”,碾作塵泥化作養(yǎng)料,釀酒的葡萄則取自下邊吸收養(yǎng)分充足、顆粒飽滿的果實。采摘下葡萄后,到了釀酒廠,還要經(jīng)過幾輪篩選,最終選出最優(yōu)質(zhì)的葡萄釀成佳釀,次之則釀作低一等級的酒。所以,即使同樣產(chǎn)自評分百分的好年份,也會因葡萄個體的優(yōu)劣以及產(chǎn)區(qū)的不同而品質(zhì)相差甚遠。此外,制作工藝是否嚴謹,儲存是否得當,有否將酒保存在14~18℃的恒溫下等等,任何一個細節(jié)處理不當,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zhì)。
波爾多葡萄酒:左岸大莊園批量生產(chǎn),右岸家庭式古法釀酒
事實上,品葡萄酒,新酒也好,陳年也罷,都不僅僅只是對色香味的追求,更是對酒背后不同產(chǎn)區(qū)、不同的人文文化及不同風土人情的一種品鑒。就像波爾多地區(qū),河的左岸和右岸的風土人情便很不相同,釀出的葡萄酒差異也很大。左岸地區(qū)如大家閨秀,都是大莊園,里邊堆積著幾千幾萬個橡木桶,大批量現(xiàn)代化地產(chǎn)酒。而右岸則是小家碧玉,他們祖祖輩輩都是家庭式的小莊園模式,小酒窖、幾個橡木桶,完全按照傳統(tǒng)遺留下來的方式釀酒。有些莊園,幾代后都不再以釀酒為主業(yè)了,也仍然會秉著古法釀酒。同樣來自波爾多的酒,但是品到的卻是不同的感受與滋味。
年份不等于陳年,好葡萄酒才適合久存
在提到酒的年份的時候,多數(shù)人將它的概念與“陳年”之意相混淆了。葡萄酒品評家馮衛(wèi)東告訴我們,年份不等于陳年,絕不是年代越遠,儲藏的時間越久,就是好酒。在法國,對年份有這樣嚴謹?shù)亩x――年份是貼在葡萄酒瓶上確保生產(chǎn)年的格里歷年(格里歷年=365.2425日)數(shù)字。Millesimes這個葡萄酒專有名詞,就是專指葡萄酒的出生日期。在酒的標簽上標明它的身份,一是證明這個酒的酒齡,二是說明葡萄收獲的年份。尤其是后一項,收獲葡萄的那個年份,是決定葡萄酒品質(zhì)的主要因素。因為每一年的氣候、雨水等自然條件不同,影響葡萄的質(zhì)量,進而影響葡萄酒的品質(zhì)與價格。馮先生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1982年,法國的葡萄收成好,根據(jù)一系列的嚴格評分標準,被評為100分。而早它一年的1981年及晚一年的1983年,評分都不高,所以1982年的拉菲的價格高達3萬多一支,但1981年和1983年的卻只要七八千元。由此可看出,并不是年份越長,酒越珍貴。
至于是否存儲越久,越顯價值呢?這也是一個認識誤區(qū)。事實上,只有好的葡萄酒才適合久存。因為優(yōu)質(zhì)的葡萄,生命力旺盛,放在橡木桶中,至少需要18~24個月的發(fā)酵,即使封入瓶中,也仍在氧化,這個過程要持續(xù)25~30年,葡萄酒才能醞釀成熟,達到適飲的程度。像1982年的拉菲,它的適飲年份是2007~2070年,它的存儲期更長達63年。而1981年的拉菲,它的適飲年份則是1997年~2018年,存儲的時間只有21年。至于更一般的葡萄酒,若果真要放置個十來年,怕是早已變質(zhì)了。所以,馮先生說,如果一瓶葡萄酒需要考究它的年份,那通常指的都是珍藏系列以上的酒。如果是普通的葡萄酒,談年份沒有任何意義。“事實上,普通的葡萄酒,標注的年份越新,越應趁新鮮飲用,要是你在超市里買到標的是2009年的葡萄酒,趁新鮮趕快喝掉,珍藏它沒有意義!
酒道如茶道,品鑒很考究
遇到好年份,那是天公作美,可遇不可求。如果有幸品嘗到一瓶好年份里的葡萄酒,就像我們一直提到的82年的拉菲,那么品鑒過程的考究程度,絕不亞于茶道。
空間:與品茶時一樣,首先要為自己找一個清靜的空間,摒去嘈雜,也濾掉所有的雜味,甚至于身上不能灑有香水。因為任何氣息,都會干擾你的嗅覺,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使品酒的過程受影響。如果希望情調(diào)更加優(yōu)雅一些,則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幽暗的空間,點上一根蠟燭。這根蠟燭可以烘托品酒時的氣氛,也有很實用的功能。
開瓶:開瓶的時候,要將酒瓶直立,靜置于桌上,而不要一手拿酒,一手拿開瓶器開酒。陳年葡萄酒在瓶底會有沉淀物,所以切記搖晃,將沉淀物攪動起來。
斟酒:這個時候,之前提到的蠟燭的另一用途就體現(xiàn)在這里了。輕緩地將酒倒入醒酒器,將蠟燭置于傾斜的瓶身下,通過蠟燭微光的映照,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倒酒時沉淀物流向哪個位置了。當它接近瓶口時,就可以停止倒酒。
醒酒:一瓶陳年佳釀,更要經(jīng)過充分的醒酒才能達到它最佳的口感。需要醒多久呢?馮先生說,醒酒特別考驗品酒人的經(jīng)驗,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參考值。通常情況下,酒的香氣、酒氣和味道都完全揮發(fā)出來,就是醒好酒了。
觀色:陳年佳釀的酒色呈褐色,就如荔枝核的顏色一般,是一種內(nèi)斂而穩(wěn)重的色澤。
飲酒:酒入口之前,先要聞香,領(lǐng)略陳酒厚重的氣息。輕啜一口紅酒,讓它在口腔里停留片刻,充分體驗它的成熟而絲滑的口感,全部咽下之后,酸、甜、苦、澀、咸,五味雜陳,回味流長。
大益茶道走進云南財經(jīng)大學“青春講壇”
9月20日晚,大益茶道院高級研究員金兌妍博士、大益愛心基金會與大益茶道表演藝術(shù)團的部分老師,應邀參與了由云南財經(jīng)大學團委于南院凌云樓報告廳內(nèi)主辦的“青春講壇”,為各位大學生帶來了韓國茶文化講座、茶道表演與公益分享。
講座現(xiàn)場,金兌妍博士與兩百余名大學生“漫談韓國茶文化”。她立足于韓國的國民文化,著重介紹了韓國茶儀、茶服、茶具,并進行了別具風格的抹茶表演。講座結(jié)束后,金博士邀請大學生現(xiàn)場互動茶禮,大家踴躍報名,現(xiàn)場氣氛極為熱烈。同時,大益職業(yè)茶道師們也獻上了優(yōu)雅的“大益八式”表演,恰如其分地詮釋了茶中蘊含的哲理與智慧。
隨后,大益愛心基金會益友會負責人與大家一同分享了“情系蓓蕾·書啟智慧”捐書活動等愛心公益事例,引發(fā)大家一同思索公益中的內(nèi)涵。
活動結(jié)束后,大學生們紛紛表示,此次講座不僅深刻體會了中國茶道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公益之美。以后有機會,一定會多多參加茶文化講座與公益活動,近距離感受茶的魅力,并將愛心傳遞。
茶道具市場在短短幾年中呈現(xiàn)出強勁的發(fā)展態(tài)勢
作為藝術(shù)市場中的新興門類,茶道具市場在短短幾年中呈現(xiàn)出強勁的發(fā)展態(tài)勢。依托于福建本土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福建東南2013春拍首次推出茶道具專場,并以良好的成交業(yè)績試水成功。此外,海峽文化產(chǎn)權(quán)交易所將于7月6至7日舉辦的第十六屆海峽藝術(shù)品交流會中推出“茶道紫砂專場”,又為喜愛茶道具的藏家呈獻一道大餐。在榕城連續(xù)舉辦的這些活動,不僅激活了福州本土的茶道具市場發(fā)展的潛力,也顯示了茶道具市場開始走熱的事實。
徐漢棠制大仿鼓壺,第十六屆海峽藝術(shù)品交流會作品
福建首個茶道具專場試水成功
據(jù)悉,福建東南2013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已于5月26日圓滿落槌,其中,東南拍賣今春首次推出的茶道具專場,受到福建本土及全國各地藏家的熱情參與,共上拍拍品93件,成交83件,成交率89.25%,成交金額223.96萬元,東南首拍茶道具專場試水成功,尤其紫砂茶具部分亮點頗多,其中部分拍品引起了場上的激烈競拍,例如高振宇制作的“龍蛋壺”,激烈競拍過程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了高潮,最終這件2.3萬元起拍的“龍蛋壺”,經(jīng)過十幾輪的競價,以12.65萬元成交。第二天有位藏家在微博中回憶當時的競拍場景時感慨:“這只壺是昨天拍賣最傳奇的,我叫了第一口2.3萬,然后······然后就沒我什么事了,活活看到被拉到十多萬!背酥猓瑓慰〗苤乒┐簤、玉璽壺以及吳鳴制瓜藤壺也是得到藏家的熱烈追捧,藏家表現(xiàn)出很強的購買力。
汪寅仙制松段壺,第十六屆海峽藝術(shù)品交流會作品
茶道紫砂成為“藝交會”的新亮點
而下月初“第十六屆海峽藝術(shù)品交流會”中即將推出的茶道具專場,可以說是福州茶道具市場的另一個重要板塊。早在去年,茶道具就已在“藝交會”中現(xiàn)身,并且引起部分藏家的關(guān)注。而這一點也被福州紫砂收藏家鄭飛先生所注意,他在春拍后向記者坦言:“茶道具的春拍效果比想象中的要好,拍品的定位也符合福建本土收藏群體的口味,可以說去年海峽藝交會的紫砂專場為此次拍賣也起到了預熱的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而在春拍的熱潮還未退去之時,7月海峽藝交會“茶道紫砂專場”中將為藏友呈獻包括紫砂壺、日本鐵茶壺、茶盞、茶盤、茶洗等一百多件茶道良器,其中包括徐漢棠制大仿鼓壺、汪寅仙制松段壺、李昌鴻制井欄壺等重要作品,都是現(xiàn)代紫砂藝術(shù)中的精品之作。
傳統(tǒng)與資源 福建茶文化彰顯優(yōu)勢
中國茶文化擁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傳承之中與各時期的茗飲方式、程序相伴隨,茶道具的范圍與形質(zhì)也呈現(xiàn)出不同風貌,可謂燦若星辰。尤其是明清以來的紫砂茶器,深受大眾與文人雅士的喜愛,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結(jié)晶之一。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茶道文化于人們的生活中開始復蘇,茶道具作為茶道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也隨之受到追捧,或為使用或為收藏鑒賞,都極為考究。在茶文化的傳承中,福建地區(qū)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建窯的”天目盞”,還是安溪的“鐵觀音”,都是中國茶文化中最為靚麗的文化符號。在這些深厚的茶文化積淀的滋養(yǎng)之下,伴隨茗飲方式的日;c歷史演繹,福建人也形成了對茶道具的收藏與品鑒的傳統(tǒng)與風尚,并且在近年來這一收藏群體得到不斷的壯大。眾所周知,文化藝術(shù)品市場的發(fā)展,對文化有巨大的依附關(guān)系。正如海峽文交所總經(jīng)理葉少波所言:“誰完成了文化的建設(shè),誰就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quán),文化需求決定了市場格局,也決定了產(chǎn)業(yè)布局。”而在近年來復蘇的茶文化中,福建茶文化資源得到及時的銜接與釋放,伴隨市場各方面的進一步專業(yè)化,福建的茶道具市場也將會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
榕城茶道具市場生機盎然
近期榕城茶道具市場迅速走熱,成為當前福州非常流行的收藏門類。其實從國內(nèi)拍賣市場來看,以紫砂陶藝、日本茶道具為主題的專場拍賣早已是各大拍賣機構(gòu)最為重視的板塊之一,并由此形成了濃郁的收藏氛圍。據(jù)了解,在福建本土,福建東南在今年春拍首推茶道具專場,并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饋。秋拍在即,福建東南于本周日將再次舉辦茶道具專場拍賣,并且是本屆秋拍首場開槌,被各方寄予厚望。屆時將包括紫砂壺、日本金、銀、鐵質(zhì)水壺在內(nèi)的115件茶道具集中亮相,將為廣大藏友帶來一場茶道具文化的品鑒盛會。
紫砂精品匯集東南,名家名作成為焦點
福建地區(qū)素有“茶都”之稱,深厚的茶文化底蘊,促使本土藏家較早地介入茶道具的收藏,且在近年有不斷擴大之勢;诟=ū就恋氖詹胤諊c全國的收藏趨勢,此次福建東南秋拍茶道具專場也獨具特色。據(jù)資深壺友介紹,該專場紫砂部分的藏品內(nèi)容來看,主辦方從春拍注重實用器的角度有明顯轉(zhuǎn)變,秋拍注重審美和收藏價值的意味明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汪寅仙制梅椿壺,這把壺的作者汪寅仙為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現(xiàn)年已70歲,也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紫砂制作技藝傳承代表人,這把梅椿壺為作者紫砂花器中的典范之作,曾被《歷代紫砂瑰寶》、《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等著錄刊載并廣為人知。除此之外,還有顧道榮制葡萄松鼠壺、張紅華制曼生式提梁壺、呂俊杰制魚樂壺等紫砂名作悉數(shù)登場,可謂名家薈萃、名品爭輝。
日本茶道具精工至美,專業(yè)級藏家指點江山
引人注目的是,此專場日本茶道具部分囊括了龍文堂、龜文堂、三龍?zhí)、永壽齋等堂口與中川凈益、上田、石黑光南二世、井億圭介等名堂名師的精工之作,春拍曾引發(fā)激烈競價的金壺于此次秋拍也有精彩亮相,一把重達391g的純金霰霧提梁壺和重達270.5g的霰打純金杯成為本場最為耀目的拍品。眾所周知,經(jīng)過中國茶文化的傳入與發(fā)展,在江戶之后,日本的茶道具工藝走上了自立之路,各地釜師探索與制造符合自身文化特性的“和物”,融入了本民族的審美特質(zhì),并在近代形成完備的形質(zhì)體系與精湛的工藝技術(shù)。而上面所列的堂口與工藝師就是日本茶道具工藝中的重要代表,這些拍品一經(jīng)公布,就立馬引來不少藏家的注意。一位于此道頗有研究的專業(yè)藏家向記者分享了他的心得,針對此專場中一把龍文堂上田造雙款陰陽鳥卉圖老鐵壺,該藏家分析,此壺作者上田照房是龍文堂初代四大釜師之一,活躍于江戶明治時期,此壺以陰刻陽雕沙模翻鑄,不管是從鑄造工藝、整體韻味,還是從名堂名師等角度來講,都是日本老鐵壺中難得的珍品,而圖錄所示此壺僅以1萬元起拍,令人特別異常驚訝,如被壺友撿漏,其后市增值空間非常大。主辦方相關(guān)業(yè)務負責人證實,這把壺的起拍價確實很低,這些藏品都是兩岸三地一些老藏家的珍藏,起拍價即為他們的委托價;敢于以較低的價格起拍有幾個原因,其一是藏家對藏品的品質(zhì)有信心,部分藏品收藏歷史久遠,藏家當年的購入價格不高,成本低、品質(zhì)佳,以低價起拍或更具吸引力;其二是藏家對東南品牌的信賴,福建東南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與很多老藏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藏家也對東南拍賣的專業(yè)度和細致的服務信任有加,因此能夠給與東南以極大的支持。
茶文化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國茶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fā)于神農(nóng),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國茶區(qū)遼闊,茶區(qū)劃分采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qū)(以西南、江南地區(qū)為表),二級茶區(qū)(以西北、江北),三級茶區(qū)(以華南地區(qū)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于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內(nèi)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nèi)涵和禮儀相結(jié)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xiàn)象。禮在中國古代用于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zhì)的修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nèi)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chǎn)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qū),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種茶、飲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nèi)涵。唐代陸羽所著《茶經(jīng)》系統(tǒng)的總結(jié)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chǎn),飲用的經(jīng)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guī)范,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shù),并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lǐng)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詩人的四百余首,從而奠定漢族茶文化的基礎(chǔ)。
茶為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茶品順為最佳、還可作藥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順為茗品。
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征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達到調(diào)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后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zhàn)國,茶葉已有一定規(guī)模。先秦《詩經(jīng)》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已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yè)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xiàn)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于漢,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jīng)》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钡喾鞘穼?v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恫杞(jīng)》云:神農(nóng)《食經(jīng)》“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jīng)》以為飲茶起于神農(nóng)氏,然《食經(jīng)》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jù)!稜栄拧酚小翱噍薄敝洌酪浴稜栄拧窞橹芄珪r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于周公。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
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出土的樹根,經(jīng)初步判斷是茶樹類植物,中國最早種茶的歷史可能被改寫;茶字的讀音源于巴南人,巴渝是茶文化發(fā)祥地。
茶文化知識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漢族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制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蒼柏茶
原料:蒼術(shù)3g、黃柏0.5g、綠茶3g。
用法:將蒼術(shù)、黃柏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也可直接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
用途:濕熱所致關(guān)節(jié)疼痛;菌。桓窝。
《丹溪心法》。
知柏茶
原料:知母3g、黃柏0.5g、茉莉花茶3g。
用法:將知母、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茉莉花茶5~10分鐘即可?煞謹(shù)次飲。
功能:清熱除濕、養(yǎng)陰降火。
用途:痢疾;遺精;赤白帶下。
傳統(tǒng)藥茶方。
柏砂茶
原料:黃柏0.5g、砂仁3g、甘草3g、紅茶3g、白糖適量。
用法:將黃柏、砂仁用250ml水煎沸后,沖泡甘草、白糖、紅茶5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和中養(yǎng)胃。
用途:心煩、盜汗;脾胃不適、泛酸、嘔吐;慢性腸炎;胃炎。
《奇效良方》。
大黃茶
原料:大黃1g、紅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抗菌,抗腫瘤。
用途:實熱便秘;痢疾初起;癰瘍腫毒;陽黃;水腫;淋濁;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膽囊炎。
傳統(tǒng)藥茶方。
大芍茶
原料:大黃1g、白芍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緩急止痛。
用途:里熱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千金方》。
大黃牡丹茶
原料:大黃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花茶3g、白糖適量。
用法:將大黃、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鐘后,沖泡茶、糖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熱解毒,消癰排膿。
用途:腸癰;少腹腫痞。
《金匱要略》。
大黃生地茶
原料:大黃1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生津。
用途:虛勞嘔吐;熱病津傷口煩渴。
《千金方》。
大黃枳芍茶
原料:大黃1g、枳殼1g、白芍1g、梔子1g、黃芩1g、綠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黃、枳殼、白芍、梔子、黃芩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瀉火理氣止痛。
用途:目赤熱腫痛;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腹痛便秘。
《圣濟總錄》。
黃石茶
原料:大黃1g、石膏3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透邪除煩。
用途:外感熱病;流感;小兒痄腮腫痛;咽喉腫痛。
傳統(tǒng)藥茶方。
大甘茶
原料:大黃1g、甘草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熱,和中健胃。
用途:胃熱嘔吐;急性腎功衰。
傳統(tǒng)藥茶方。
大芷茶
原料:大黃1g、白芷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積,消腫止痛。
用途:頭面、背部瘡瘍腫毒;便秘;頭熱昏痛;眉棱骨痛;鼻淵。
傳統(tǒng)藥茶方。
大青葉茶
原料:大青葉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抗菌。
用途:熱病煩渴;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稽S疸;口瘡;癰疸腫毒;肺炎;急性腸炎。
傳統(tǒng)藥茶方。
大青甘茶
原料:大青葉5g、甘草3g、淡豆豉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透邪除煩。
用途:熱病發(fā)斑疹;心煩口渴。
《補缺肘后方》。
大青地茶
原料:大青葉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口渴、發(fā)燒;小便尿血。
《泉州本草》。
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葉5g、生地3g、升麻3g、大黃0.5g、綠茶6g。
用法:將綠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適量白糖,用大青葉、生地、升麻、大黃的煎湯300沖泡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用途:咽喉腫痛;唇腫舌爛、口腔粘膜潰瘍;口干面熱。
《圣濟總錄》。
大青芙蓉茶
原料:大青葉5g、木芙蓉葉5g、蒲公英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每日飲二、三次。
功能:清熱解毒,消炎。
用途:淋巴腺炎;術(shù)后感染調(diào)理。
傳統(tǒng)藥茶方。
板藍根茶
原料:板藍根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抗菌抗病毒。
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咽喉腫痛;目赤;瘡疹;肺炎;肝炎。
傳統(tǒng)藥茶方。
板藍青葉茶
原料:板藍根5g、大青葉5g、羌活3g、綠茶5g。
用法:將板藍根、大青葉、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抗病毒。
用途:病毒性感冒。
傳統(tǒng)藥茶方。
藍菇茶
原料:板藍根5g、山慈菇1g、連翹3g、甘草3g、青黛1g、綠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藍根、山慈菇、連翹至水沸后,沖泡甘草、青黛、綠茶5~10分鐘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傳統(tǒng)藥茶方。
板茵茶
原方:板藍根5g、茵陳3g、郁金3g、苡米3g、綠茶5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肝炎;肝硬化。
傳統(tǒng)藥茶方。
藍英茶
原方:板藍根5g、蒲公英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傳染性肝炎;流感。
傳統(tǒng)藥茶方。
藍羌茶
原料:板藍根5g、羌活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解表。
用途:外感發(fā)熱。
傳統(tǒng)藥茶方。
白頭翁茶
原料:白頭翁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涼血,解毒;抗菌。
用途:熱毒血;鼻衄;痔瘡;溫瘧;神經(jīng)性皮炎。(注:虛寒瀉痢者不宜。)
傳統(tǒng)藥茶方。
白翁止痢茶
原料:白頭翁5g、黃連0.5g、黃柏1g、秦皮3g、綠茶5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至水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杉舆m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涼血,燥濕止痢。
用途:熱痢腹痛。
《金匱要略》。
翁艾茶
原料:白頭翁5g、艾葉5g、紅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止痢。
用途:冷勞泄痢;腹冷下痢;產(chǎn)后帶下。
《圣濟總錄》。
阿翁茶
原料:白頭翁5g、阿膠5g、黃柏1g、甘草5g、紅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頭翁、阿膠、黃柏至水沸后,沖泡甘草、紅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養(yǎng)血止痢。
用途:赤白下痢、膿血。
傳統(tǒng)藥茶方。
翁歸茶
原料:白頭翁5g、當歸尾3g、丹皮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頭翁、當歸尾、丹皮至水沸后,沖泡綠茶即可。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熱,祛瘀。
用途:瘰疬遍生、身發(fā)寒熱。
《本草匯言》。
蒲公英茶
原料:蒲公英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抗菌。
用途:急性乳腺炎;外感發(fā)熱;急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腮腺炎;瘰疬;急性結(jié)膜炎;肺癌。
傳統(tǒng)藥茶方。
蒲香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紅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理氣;消炎。
用途:急性乳腺炎。
傳統(tǒng)藥茶方。
【你不知道的茶文化知識】相關(guān)文章:
你不知道的下午茶文化11-24
你所不知道的茶文化與文學名著06-22
你不知道的動物冷知識11-23
你所不知道的國學知識06-19
茶文化的知識11-24
分享幾個你不知道的物理小知識06-29
茶文化的相關(guān)知識06-24
茶文化知識11-24
關(guān)于茶文化的知識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