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李商隱詠史的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7-26 09:06:11 曉怡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商隱詠史的原文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商隱詠史的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詠史 李商隱 唐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賞析】: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作了占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展了傳統(tǒng)詠史詩的涵量,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思想性藝術(shù)性臻于和諧統(tǒng)—,在詠史詩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李商隱的詠史詩不僅詠古況今,充分反映了他進步的歷史觀,而且借古諷今,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同時還借題寄慨,委婉地抒發(fā)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相對時政的深沉感慨,擴大了詠史詩的表現(xiàn)容量。

  詠史詩以歷史故事或傳說為題材,與詩人的歷史觀有密切的聯(lián)系。李商隱的詠史詩之所以寫得好,是因為他用發(fā)展變化的歷史觀分析社會變化,將國家的興亡歸因于“人為”。在《覽古》中,他把縱的歷史與橫的觀實聯(lián)系起來指出:“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深刻地警告晚唐統(tǒng)治集團:一切都在變化,金城湯池并不能永保國家不衰亡。他還根據(jù)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詠史》),提出了一切政權(quán)成敗的關(guān)鍵在他對歷史的一個根本認識是:“又聞理與亂,系人不系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在系于何人的問題上,盡管他受時代的局限,還只能將理亂的命脈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詩中,大都是指責他們敗亂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跋等瞬幌堤臁钡乃枷胴灤┯诶钌屉[全部的詠史詩中。最顯著的是一首《詠史》(北湖南林水漫漫),說明了興亡有道,不關(guān)天命。他又說:“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guān)秦地有山河”(《咸陽》)。秦并天下不系于得山河之險。他既然認為理亂興亡有線索可尋,又存有“乘運應(yīng)須宅人荒,男兒安在戀池隍”(《題漢祖廟》)的雄心,因此,雖然古來人事代謝,仍覺事有可為。并不悲觀。在強調(diào)人為的同時,詩人又突出批判了把地域條件、天命王氣作為精神支柱,毫無顧忌地茍安享樂的封建統(tǒng)治者。如《南朝》:“地險悠悠天地長,金陵玉氣應(yīng)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贝嗽娕e梁事以概南朝,巧妙地將“半面妝與分天下”聯(lián)系起來,辛辣地諷刺了腐朽昏聵的建統(tǒng)治者迷信王氣,自恃天險,不圖進取,自食亡國之果。這些明確的以古鑒今的態(tài)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

  其次,詩人常托古諷今,集中地揭露了一些亡國之君因沉湎女色,窮奢極欲而導(dǎo)致亡國滅身的歷史現(xiàn)象。他對于歷代著名的好神仙、好酒色的帝王以及荒淫無恥的亡國敗國之君,如周穆王、陳后主、隋煬帝、唐玄宗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諷刺,從而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他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起到一定的諷諫作用。如《南朝》中“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齊宮詞》中“梁臺歌舞三更罷,猶自風(fēng)搖九子鈴”,《隋宮》中“春風(fēng)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像這樣內(nèi)容和風(fēng)格的詩在他的詠史詩中占著絕大部分。這說明詩人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中,看出了那個時代的一些帝王已經(jīng)踏上前朝的覆轍,不可避免要走向滅亡的深淵。只因為不敢正面揭發(fā)所以借詠史諷刺。但李商隱在不少的詠史詩中過分地把沉湎女色看成是亡國的最大原因,而忽視政治、經(jīng)濟和階級矛盾等更重要的因素,這是受他的階級出身和時代歷史的局限所致。詩人于中唐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牛李黨爭,國亡加速,雖站在維護唐王朝利益的立場上,在詠史詩中雖是曲折的但也是“微而顯”地表明自己的主張和對時局的激憤!俄n碑》分通過對唐憲宗時韓愈撰寫的《平淮西碑》的贊頌,表達了作者堅持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政治態(tài)度;當然李商隱的詠史詩都有現(xiàn)實背景,指事切近。憲宗服金丹求長生,反而暴卒,葬于景陵。他作了—首《過景陵》詩詠其事:“武皇精魄久仙升,帳殿凄涼煙霧凝,但是蒼生留不得,鼎湖何異魏西陵。除憲宗外,李商隱身歷的諸朝中.穆宗、武宗也都好神仙。武宗也因此成疾,他便寫了大量詠史詩諷刺帝王求仙。如《華岳下題西王母廟》等。敬宗以年少繼位,荒淫無度,故李商隱每在詩中借民間對北齊后主高緯的稱呼——“無愁天子”以點醒之。如《陳后宮》,《富平少候》,冷雋地諷刺了不知憂國憂民、整日醉生夢死的最高統(tǒng)治者。

  再次,李商隱更可貴的地方是:他認識到一切敗亡的禍根,都在于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賢愚不分、不重視人才和驕奢淫佚、好女色、好求仙。因此,他詠史詩里的皇帝便主要是兩類典型。他在《瑤池》和《賈生》等詩中辛辣地諷刺了帝王們求神仙的虛妄無益和他們愛人才愛百姓不及好神仙的愚行。帝王們求神仙的虛妄是以前詩壇上常寫的題材,然而,李商隱寫出了比別人不常有的深刻思想。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他不只寫皇帝不重視人才或愛好求仙,而是把二者對比起來寫。如“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侍臣自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漢宮詞》)。并且,他不只寫皇帝奢華淫樂,而是把它與誤國、亡國聯(lián)系起來寫。

  拓展:詠史李商隱原文及翻譯

  《詠史》原文

  詠史

  作者: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詠史》注釋

 、俦酒}為“詠史”,實系傷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詩作于開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韓非子·十過》載,秦穆公問古明主得國失國之由,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約《宋書》載,武帝時寧州獻琥珀枕,時北征需琥珀治金瘡,即命搗碎分付諸將。

 、堋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魏惠王向齊威王夸耀他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說自己所珍貴的是賢臣,“將以照干里,豈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詩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馬:一種產(chǎn)于青海湖的雜交馬,據(jù)說能日行千里,喻可任軍國大事的賢才。

 、蕖端囄念惥邸芬妒裢醣炯o》,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給蜀王,蜀王派五壯士迎接;貋頃r路過梓漁,見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與美女均被壓死。此以“蜀山蛇”喻盤踞在朝廷與地方的惡勢力,如宦官、藩鎮(zhèn)。

 、摺抖Y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笔:“其辭曰:‘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溫兮!保淖趪L與諸學(xué)士聯(lián)句,常作詩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绷珯(quán)屬曰:“薰風(fēng)自南來,殿閣生馀涼!币姟缎绿茣ち珯(quán)傳》。

 、唷抖Y記·檀弓》:“舜葬于蒼梧之野!鄙n梧,山名,即九疑山。翠華:以翠羽為飾的旗,為皇帝用的儀仗。

  《詠史》譯文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于勤儉,衰敗起于奢華。

  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么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

  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

  有幾人曾經(jīng)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fēng)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詠史》賞析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作了占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展了傳統(tǒng)詠史詩的涵義,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將其獨特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臻于和諧統(tǒng)—,在詠史詩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的詠史詩不僅詠古況今,充分反映了他進步的歷史觀,而且借古諷今,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同時還借題寄慨,委婉地抒發(fā)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相對于一般詩人對時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隱的詩作擴大了詠史詩的表現(xiàn)容量。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說,縱觀歷史上賢明的國家,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會使國家滅亡,提出了一切政權(quán)成敗的關(guān)鍵。

  第二句是兩個典故,第一個是琥珀枕,南朝一個皇帝在四處征戰(zhàn)的時候得到一個非常名貴的琥珀枕,但他將琥珀枕搗碎了給戰(zhàn)士敷。第二個是齊桓公,當年齊桓公和另一個君主相遇,那個君主有很多車,每一輛車都有一顆非常大的珍珠,那個君主為此非常自豪視之為奇珍,但齊桓公說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寶物。這一聯(lián)是說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兩個典故。青海馬是指能擔當軍國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國的禍胎(當年蜀國因為五壯士拔蛇而蜀路開,導(dǎo)致了蜀國滅亡),這兩句話其實有種國家滅亡也隱隱有天意的意思。義山其實很矛盾,他雖然知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但當時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壯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義山也無法解釋為何國家會走向衰敗,所以他只能將其解釋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當年舜唱的《南風(fēng)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沒人再聽到舜的《南風(fēng)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將大亂。蒼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華是皇帝儀仗中頂上的華蓋,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是,國家如此衰敗,不復(fù)當年堯舜之風(fēng)了。

  這首詩,詩人根據(jù)歷史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些明確的以古鑒今的態(tài)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在興亡系于何人的問題上,盡管李商隱受時代的局限,還只能將理亂的命脈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詩中,大都是指責他們敗亂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

  《詠史》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

  據(jù)《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隱詠史的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詠史原文及賞析10-10

詠史原文及賞析03-07

《詠史》原文、翻譯及賞析04-17

詠史/和蕃原文、賞析06-29

李商隱《無題》的原文及賞析01-20

《哭李商隱》原文及賞析06-17

詠史八首原文及賞析11-17

詠史二首原文及賞析11-17

詠史二首原文賞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