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子夜吳歌秋歌》的原文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子夜吳歌秋歌》的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詩句】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出處】
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譯注1】
搗衣: 古人在縫衣之前,把衣料捶平。句意: 長安城的月夜,只聽見千家萬戶的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的,是那搗衣女子們懷念遠戍玉門關丈夫的情思。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階級窮兵黷武的譴責
清王夫之 《薑齋詩話》 卷二: “景中情者,如 ‘長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棲憶遠之情。” 又 《唐詩評選》: “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清田同之 《西圃詩說》:“李太白《子夜吳歌》,余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
【譯注2】
長安夜空, 秋月高懸,千家萬戶的搗衣聲此起彼伏,這是思婦為遠征的丈夫趕制冬 衣的情景。習習秋風,吹不盡征婦對玉門關外征戍人的思念之情。“總 是”二字更為深沉,凝煉地道破了征婦綿綿無盡的離愁,“一片月”象 征出思婦切盼團聚的心情。
【全詩】
子夜吳歌·秋歌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集評】
清·王夫之:“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
清·沈德潛:“詩貴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吳歌》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經(jīng)下邳圮橋》本懷子房,而意在自寓;《遠別離》本詠英皇,而借以咎肅宗之不振、李輔國之擅權。”(《說詩晬語》卷下)
又:“不言朝家之黷武,而言胡虜之未平,立言溫厚!(《唐詩別裁集》卷二)
【總案】
《子夜吳歌》是一首表現(xiàn)男女愛情的樂府民歌,屬《吳聲歌曲》,相傳為晉朝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創(chuàng)作。六朝樂府舊題為五言四句,李白增為六句。原詩共四首,分寫春、夏、秋、冬四時,本篇為秋歌,是其中第三首。詩借月夜秋風中的“搗衣聲”傳達出閨中少婦對遠戍征人的無比思念之情和要求結(jié)束戰(zhàn)爭,以便與親人團聚、恢復和平生活的愿望!昂稳掌胶,良人罷遠征”,希望早日停戰(zhàn),丈夫歸來,這是上文的自然引伸,也是對內(nèi)容主題的深化,于此可見詩人獨創(chuàng)的匠心。詩的語言自然洗煉,格調(diào)清麗婉轉(zhuǎn),具有濃厚的樂府民歌的風味。
賞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diào)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jié)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聲。
開篇四句情景交融,渾成自然,被王夫之譽為“天壤間生成好句”(《唐詩評選》)。秋涼之夜,月華輝灑,砧聲陣陣,寒風習習,真是一幅充滿秋意的絕妙圖景。然而,“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前三句分寫秋月、秋聲和秋風,從視覺到聽覺,再到觸覺,都在為第四句的“情”作鋪墊:月光是引發(fā)相思之情的媒介;搗衣聲說明婦女們正在為戍邊親人作趕制征衣的準備(古時裁衣前必先將布帛搗平搗軟),其本身就包含著深厚的關切、思念之情;而秋風則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緒。
對飽經(jīng)離別之苦的人來說,這三者有一于此,便難以忍受了,何況它們?nèi)季奂谝黄?更何況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整個長安城都響徹那令人心碎的“萬戶”搗衣之聲!這種時刻,有誰能不為這凄涼而又熱烈的氣氛所感染呢?“總是玉關情”,一語作結(jié),力抵千鈞。
情而冠以“玉關”,令人聯(lián)想到遙遠的邊塞,益覺此情之深長;句首著一“總是”,將前三句目中所見、耳中所聞和肌膚所感囊括凈盡,極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間,無所不在。詩寫到這里,整個氣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筆一揮:“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盼望戰(zhàn)事的早日結(jié)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這既是詩人的愿望,也是征婦的心聲。有此一筆,不僅使全詩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關情”愈發(fā)濃厚。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后飄蕩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
【《子夜吳歌秋歌》的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賞析08-26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03-03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賞析07-09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賞析10-01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注釋賞析02-10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3-21
子夜吳歌·夏歌原文及賞析02-23
子夜吳歌·冬歌原文及賞析08-09
子夜吳歌·冬歌原文賞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