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通用5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jù)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qū)別。在當下社會,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演講的主題是《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
一百多年前,國學大師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強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句話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期盼猶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一代又一代少年的心。他們想當祖國和民族的希望。
。校v史的車輪不斷前行,新景象隨著30年的改革也不斷出現(xiàn),集社會的關愛于一身的90后少年們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新一代。
。ㄅ┦90后特立獨行的思維價值,亦或是嘻哈皮俏的行為方式,惹來了社會群體諸多的質疑、不安與批評,甚至有媒體報道這是一群“墮落的新生代”。
(合)但是2022年,世界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校┊斻氪ǖ卣鹬杏楷F(xiàn)一個個敢擔當?shù)男∮⑿郏?/p>
。ㄅ┊攰W運賽場中出現(xiàn)的一個個感勇敢拼搏的健兒們,
。校┊斘膲┛椭虚W現(xiàn)一個個張揚而不輕狂的少年作家,
。ê希┤藗凅@詫無語,是他們,我們的90后從容而堅定地走在了新時代的前列。
(男)那一刻,我們真真為他們完美的形象折服;
。ㄅ┠且豢,我們真真為多難而繁榮的中國驕傲;
。ê希┮驗槲覀兊淖鎳殡S著改革的步履正走出一批又一批自信、自立、自強又敢于承擔的一代。所以,我們非常想大聲地呼喊:“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
。ㄅ⿷洠谏奈逶,黑色的山川。8.0級的地震,如驚鴻般降臨中國大地,天哭地嚎,但是我們的90后,掙脫了父母溫暖的懷抱,勇敢地伸出自己稚嫩的雙手撐起了生命的天空。9歲的小浩林用柔弱的肩膀背出兩位同學,10歲的董玉培扒開水泥從廢墟里救出兩個女生,11歲的康潔使出全身力氣救出多名被砸傷的老師;12歲的雛雯幫助同學撤退自己卻遇難了,15歲的雷楚冒著樓塌的危險多次沖進進教室救出7名同學,16歲唐富文為救出同學壓斷了腰椎。
(合)太多太多這樣可愛的90后,太多太多這樣可歌可泣的小英雄,是他們讓社會看到,他們知道承擔責任,知道勇于奉獻,知道扶助弱者,知道感恩社會。
在這次大災中,我們深深知道“沒有小英雄,只有大英雄!”一顆敢擔當?shù)男,?jīng)受住任何嚴峻的考驗。有這樣一群少年,有這樣一種力量,這是我們民族的希望與脊梁啊!
(男)看,火紅的八月,火紅的奧運,微笑的北京見證了90后的運動健兒們一次次登上了冠軍榜,祖國真的笑了。細數(shù)北京奧運會中國的90后冠軍有9位:鄧琳琳、龍清泉、何可欣、林躍、江鈺源、王鑫、陳若琳、李珊珊、楊伊琳。2012年和2016年的奧運會,或許就將是90后的天下!
(合)搜索他們身上的關鍵詞:信念更堅強,懂事且堅韌。奧運會的他們讓我們感動地覺得我們的民族有了一種新的氣質,這種氣質是90后具備的。
。校┮皇怯⒖,這種英俊是國度開始興盛的標志;
(女)二是自信,這種自信是國度更加開放的標志;
。校┤瞧胶,這種平衡是民族能力光進的標志。
。ê希┰趭W運賽場,我們看到90后的體魄、文明和友好,我們有理由相信90后是中國新生代的脊梁!
。ㄅ┞,是誰綻放了文學美麗的花蕾,是誰奏響了文學悠揚的心音,是他們年輕、張揚而不輕狂,是他們熱情創(chuàng)新而不放羈。他們用自己的眼看世界,他們用自己的心寫生活,他們?yōu)橹袊奈膲蜷_了一扇馨香的天窗。
。校┰凇爸袊90后作家榜單”上可以舉出很多才華橫溢的名單。比如:個性張揚的代表許豪杰,他曾撰寫《90后傲然宣言》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之前是80后的韓寒,現(xiàn)在和未來該是90后風騷下去的時候了!鳖V堑拇怼90后美少女作家”蔣方舟她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11歲寫成長篇小說《正在發(fā)育》,13歲成為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
。ㄅ╊B強抗爭病魔卻不幸最早離世的吳子尤,留下了《誰的青春比我狂》的代表作宣告了什么是自信與承擔;命運多舛的張悉妮用《假如我是海倫》的作品詮釋了什么是溫暖而堅強;《繁花泣露》的作者青夏以早熟的心智、飛揚的文字被冠以“女版韓寒之名”;《時光魔琴》的作者陽陽憑一本書獲得120萬稿費奠定了他90后不可動搖的地位,真是后生可畏!
。ê希┻@些90后的少年們猶如雨后春筍般欣欣向榮地躍上了中華民族斑斕而多姿的舞臺,是這些率真青春的新新面孔,是這些溫暖熱情的點滴故事,是這些積極堅定的生活信念,深深地讓我們震撼,深深地讓我們記憶,深深地讓我們?yōu)槿杠S,讓我們,讓我們再一次縱情地呼喊:“90后,你是新時代生命的洪流,你是新時代民族的脊梁,中國為你們驕傲!”
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 篇2
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其實毫不過分。且不說她幅員之遼闊、歷史之悠久、文明之輝煌,單是新中國50余年來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們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yè)發(fā)展上用了半個世紀才走完的道路;我們用別人無法想像的時間和條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研制和開發(fā);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制造出汽車、飛機、輪 船,從而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民族工業(yè);如今,我們自己的祖國強大,興盛,能屹立于世界東方,是美好的愿望。然而以上的種種卻顯然有些虛驕之氣和浮躁心態(tài)。翻開中國的`近代史,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的整部近代史實際上是飽受外來侵略和威脅,人民奮起反抗的血淚史。一個被侵略被壓迫的民族,為了伸張正義,維護自身的人生權與民族尊嚴,高喊民族精神,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無疑是進步的表現(xiàn)。改革開放后,我們更面臨許多機遇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萬眾一心,致力于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弘揚愛國主義更是值得提倡。
這一切,緣于一種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緣于一種綿延數(shù)千年而沉淀于中國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國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國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奮斗精神,還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觸不周山”的不屈精神,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應該說,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然而,筆者以為,中國精神更為重要的體現(xiàn)還是那存在于國人深處的憂患意識!兑讉鳌分小疤煨薪,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條命題也許可以為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中國精神作一個大致的概括。
中國曾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自古就戰(zhàn)亂頻繁。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fā)展,必須需要一種精神的支持。她的子民至少要團結、堅強、拼搏和愛憎分明,——這些素質絕不能少,否則只靠眾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國精神,則使得中國在漫長的歷史中得以存在、延續(xù)、發(fā)展。到了近現(xiàn)代,作為中國精神之主導的憂患意識,更成了中國的先進分子們拯救國家、救亡圖存的強大精神支柱。以拯國救民為己任的林則徐面對著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敗,用他憂國憂民的赤膽誠心抒寫了中國人不甘屈辱的壯歌!皸夅t(yī)從政”、“棄醫(yī)從文”的孫中山和魯迅都以其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定格成了“中華絕唱”。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振興祖國體育事業(yè),更有多少體育健兒努力拼搏,汗灑賽場,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為了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優(yōu)秀兒女兢兢業(yè)業(yè),奉獻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上,從而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奇跡;而為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多少海外游子毅然拋棄了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學成歸來,甘愿與祖國母親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與才智貢獻給祖國……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中國精神表現(xiàn)了不同的形式和各異的內容。然而,其本質卻只有一個:為了中國的騰飛、為了中國人的中國!其心可鑒,其志可欽!
“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方能就其高”,隨著世界進入全球化的趨勢加強,我們要逐步樹立一種“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并蓄”的中國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在尋找民族歸屬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時,別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坐標上,讓中國精神與之相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運用各種先進文化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出貢獻!如何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無疑成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一個重大課題。中國精神,作為中華民族賴以強大昌盛的內在動力,作為中華文化賴以光大輝煌的民族靈魂,作為始終支撐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前赴后繼、為民族救亡和振興奮斗不息的堅強意志。她,才是中華民族的鐵的脊梁
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XX班的XX。非常榮幸能在國旗下與大家交流分享,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民族脊梁——英雄的故事。
說起民族脊梁,我首先想到的魯迅先生的那句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想,在這里魯迅先生已經(jīng)用并列的四字短語列舉出了“民族脊梁”的含義,我們不妨從中提煉出兩個關鍵詞:愛國與奉獻。他們有赤誠的家國情懷,因而苦干、硬干;他們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因而舍身、拼命。
此時此刻,站在主樓前,望向頭頂一面面飄揚的紅旗,我又想起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以來,百年變遷,山海蒼茫,一代代清華人為生民,繼往圣,以實際行動支撐著民族振興與國家富強的大業(yè)。作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學子,我們將永遠銘記院系的創(chuàng)辦者、為新中國的建筑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梁思成先生——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
1948年,解放戰(zhàn)爭到了關鍵時刻,許多知識分子面臨“是走還是留”的選擇。已在清華大學建筑系安家立業(yè)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堅定地選擇留在祖國。當他受解放軍囑托,標注出北平城區(qū)及周邊的重要文物建筑以避開炮火時,他被中國共產(chǎn)黨對文化的保護重視深深觸動,期待共產(chǎn)黨能夠帶領人民將這片創(chuàng)痕累累的廣袤土地建設成欣欣向榮的沃土。這片沃土延續(xù)著千百年來華夏的傳統(tǒng),生生不息地通往未來的明亮前方。
梁先生一直懷抱著這樣的期待,也一直以實際行動為這一偉大的事業(yè)貢獻力量。他將宏大的理想具體到“居者有其屋”,將略顯空泛的“愛國”一詞具體到愛祖國的人民、歷史、傳統(tǒng)建筑等等一切具象可感的事物。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國十五省二百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筑遺存,為日后注釋《營造法式》奠定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他主張保護北京古建筑和城墻,建議在西郊建設新北京,不在舊城之上新建高層建筑。他與吳晗爭論,竭盡全力挽救四朝古都僅存的完整牌樓街,多次上書,并最終挽救了北海的團城。
在《平郊建筑雜錄》中他寫道,“(欣賞古建筑)在詩意和畫意之外,還感到一種‘建筑意’的愉快。在光影可人中,和諧的輪廓,披著風露所賜與的層層生動的色彩;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于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每每讀到此句,我都會感動于梁先生對古建筑的熱愛,甚至生命體驗的連結。古建筑,扎根于祖國的土地,是家國情懷有形的凝聚。正因熱愛,正因情懷,梁先生為了古建筑所作的研究、保護、建議、爭論,都源于背后那一顆赤子之心。
一磚一瓦,情之所向。赤誠的家國情懷、“居者有其屋”的最高理想,從梁先生開始一直引領著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建設發(fā)展。之后的吳良鏞院士、關肇鄴院士等人,無不如此。作為建筑學院零字班的新生,或許我們覺得“愛國”、“奉獻”、“民族脊梁”等詞離我們有些遙遠,但我認為,我們仍然可以盡微薄之力踐行心中的責任與理想。在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站,我們走近鄉(xiāng)村,志存熱土,將青春灑在祖國大地上,為村民帶去溫暖與希望。盡管我們仍面臨諸多困難與問題,但是“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們始終在路上。
民族脊梁,永遠是我們的精神標桿。他們發(fā)光發(fā)熱,而我們也不必等待炬火。植根家國熱土,砥礪成長擔當,我們銘記英雄,展望未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 篇4
教師的脊梁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站在這里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fā)現(xiàn)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鐘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抖動。所以今天我的演講選擇了這樣一段話開頭,那是我教師生涯第一堂課說的第一段話。
教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職業(yè)?我常常這樣問身為老師的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凝煉出了這樣幾個等式。
第一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農夫。一樣的春種秋收,一樣的辛勤耕種;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們來不辭辛苦地灌溉滋潤、悉心養(yǎng)護。秋天來到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它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就如同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熱切的期望。
第二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廚師。廚師不能做一盤菜強迫誰來品嘗,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味,這就是老師。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把課講得有聲有色,有點有面,有張有馳;調動學生自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對他們最有用的、講解他們最感興趣的,交給他們最想要的。
第三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舵手。學海無涯,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獲得最有用的知識,面對成長,老師也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于是在這條載著無數(shù)希望的航船上,我們甘心做一名舵手,帶著莘莘學子的理想,指引他們不畏艱難風浪,堅定信仰,迎向收獲的彼岸。
最后一個等式:教師等于工程師。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從我的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這樣說起。作為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于自己的鮮明特點。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jīng)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屬于他們的優(yōu)勢。
三年的工作經(jīng)歷,四個與教師有關的等式,我用它們對照言行,總結自己。
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臺,從講臺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后聆聽他們真誠的回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著這樣的小幸福,然后沉淀為令的——職業(yè)的幸福。
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堂課,我問學生的那三個問題更像是在問自己,為什么我會選擇教育這個專業(yè)?我是否會將它作為我的終身職業(yè)?我要怎樣做,才能擔得起“師”這樣一個神圣地稱謂。
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名新兵,我是幸運的,因為在前方這條彌漫著書香的路徑上,已有許許多多勤勤懇懇、無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們用溫婉、含蓄的方式,深刻的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讓我懂得了作為“老師”,我們不僅僅是獲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敬仰;更多的是要用真心、愛心、責任心來回報這一份情誼。
有這樣一位先生,沒有教過我一堂專業(yè)課,但我由衷地尊他為“師”;這位先生我沒有見過他的面,但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還是這位先生,第一次與他難忘的時候的對話,競是精神的交融。他是我的老師,我所工作的內蒙古醫(yī)學院著名解剖學資深教授——劉其端。
每一屆新生來到學校的第一堂課都是在醫(yī)學院的醫(yī)學標本陳列室完成,在這里有三具骨骼標本極為醒目,那是一位學者與他的兩名助手,而中間的這一位就是1956年醫(yī)學院建院功臣——劉其端教授。1956年中央決定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建立一所醫(yī)藥學府,隨后一批國家級資深醫(yī)學學者響應祖國的號召,自愿來到邊疆,劉其端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時他在京城解剖學界已享有聲譽,但他還是放棄了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毅然走進了內蒙古。來到我的家鄉(xiāng)時劉教授已年過半百,但他與同伴們振興民族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的那份熱情,卻染綠了整個塞上草原。
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 篇5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脊梁,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是歷代英雄們犧牲寶貴的生命譜寫的。如果一個民族沒有英雄的存在、這個民族的文化就將無法繼續(xù),這個民族就將處于無方向可行的迷茫狀態(tài)。只有發(fā)揚英雄精神、尊敬英雄精神、崇拜英雄精神、才能使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永世不衰,才能不辜負英雄們?yōu)樽非竺褡濯毩、國家獨立、犧牲自己換取后世幸福的價值意義。
英雄是民族之魂!國家之魂!人民之魂!
英雄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英雄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梁;語文課中講到黃繼光、邱少云、王成等抗美援朝烈士光榮事跡,思想品德課上講到越戰(zhàn)英雄張大權烈士的光榮事跡。今天的幸福是許多他們這樣的英雄烈士用生命換來的。
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英雄也是生命,在他活著的時代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付出寶貴的生命才有今天的和平幸福,也就是說和平是無數(shù)英雄烈士在戰(zhàn)爭中打出來的,沒有英雄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和平。我們應該尊敬英雄、愛戴英雄、祭奠英雄、崇拜英雄、學習英雄才能突出活在人世間的意義。
當然,英雄不僅僅是戰(zhàn)爭中的英雄,還有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英雄,如在抗洪救災中犧牲的武警戰(zhàn)士、地震救援中犧牲我武警、公安干警。所以對英雄我們應該尊敬、崇拜,因為英雄是無私忘我、不懼艱險、為人民的利益敢于犧牲自己而英勇奮斗,有凌云之志、肩扛正義、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對整個民族和國家有特別貢獻的人。
以此、尊敬英雄、崇拜英雄、祭奠英雄、樹立英雄、學習英雄、當個英雄應該在社會中大力發(fā)揚英雄精神,以實際行動的所作所為成長為新時代新青年,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而努力奮斗!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英雄舍棄個人小家,換來我們幸福的大家,大家心手相連,齊心協(xié)力才換來我們和諧富饒的國家!
【90后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演講稿】相關文章:
他們是中國的脊梁的演講稿07-15
中國的脊梁優(yōu)秀作文09-15
中國脊梁讀后感09-03
《中國脊梁》讀后感06-06
我是90后演講稿01-17
90后的夢想演講稿11-25
有關90后的演講稿02-21
90后的我們演講稿10-02
話說90后的演講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