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的小結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廟底溝文化
晚期馬家窯文化(馬廠、半山、馬家窯)
二、 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紋飾:典型紋飾與作品 3、手法:線描 平涂 綜合
陶器----人類利用泥土的燒制造的實用器皿或陶藝品,是史前人類社會的重大發(fā)明。按用途分3:飲食器,炊煮器,儲藏器;按陶質分4:紅、灰、白、黑;按器表裝飾分4:擬形陶,彩陶,印紋陶,素陶
裝飾紋樣分3:動物紋、植物紋、人形紋。山大本課題
擬形陶----指將器外形做成某種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鷹形陶等。就功能說,它具有同類器皿的實用功能;從外表看,它又是一種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帶有彩繪紋樣裝飾的史前陶器。多以紅黑白黃赭等顏色繪成紋樣,色彩沉穩(wěn)渾樸,紋樣造型概括簡練,并具有較強的主觀抽象性。有幾何、植物、動物、人物紋樣,是史前美術品中裝飾最精美,內容最豐富,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形式。山大本科題
陶塑的創(chuàng)作手法分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山大本科題
三、 黑陶藝術
黑陶----史前陶器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類,器物表面光潔,整體器形線條流暢優(yōu)美,器物本身具有?rsquo;薄’光’亮’棱’鼻’的藝術效果,富有高于實用價值的純審美價值。
四、 雕塑與繪畫
新石器時代繪畫形式:彩陶上的繪畫 巖畫 地畫 壁畫
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點 山大本科題
1、采用間接打擊石片法。
2、石器類型豐富,形狀對稱,加工精致。
中國巖畫的藝術風格 山大本科題
在制作手法上大體上可分為刻、繪兩種。北方巖畫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種: ①磨刻,線條無明顯的凹陷,畫面平整光潔;②敲鑿,用堅硬器物在巖石上敲擊出許多點窩;③線刻,似用金屬鑿頭勾勒出形象輪廓,然后掏深線條。作品風格具有粗獷、簡潔、明快的特點。南方巖畫的制作大都以紅色涂繪,顏料為礦物質顏料。色彩穩(wěn)定,經久不變。有用手指蘸著顏料繪制的,某些較大的圖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現(xiàn)手法古拙獨特,畫人物大都不表現(xiàn)五官,只通過四肢位置以表現(xiàn)動作、體態(tài)和感情;畫動物亦僅重點刻畫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認出是何種動物.
中國巖畫在構思上天真純樸,反映出人類童年時代某種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許多巖畫往往是一些相互不關聯(lián)的個別圖像,即使是組成一幅畫面的,也經常是一個個圖形的重疊,而沒有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畫面采用垂直投影畫法,視線與對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體的正面顯示。巖畫在塑造平面圖形時,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體的結構簡化到不能再簡的程度。沒有細節(jié)刻畫,大都不畫五官,這些粗制的圖形中,卻能描繪出生活的真實,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其中以動物形象尤為生動。這種原始形態(tài)的藝術的特征是,對于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藝術上粗獷手法渾然一體地結合在一起,這或許是許多巖畫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先秦美術
。ㄒ唬 青銅器概述
青銅器 類別“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器、車馬器”功用及其文化內涵
青銅器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功能上大體可分為四類:
。1)禮器:商周時期,一些日用青銅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禮時的陳設而被賦于特殊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鼎、鬲、尊等。
。2)樂器:到春秋時期,樂器在祭祀和典禮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謂“鐘鳴鼎食”即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如饒、鐘、鈴、鼓等。
。3)兵器:現(xiàn)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最多。有戈、鉞(yue)、矛、劍、鏃(zu)等。
。4)工具及車馬具:如犁、鋤、鐮、鏟、斧等。
此外,青銅日用器從用途上的主要分類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雜器四種。其中以食器、酒器為主。
(二)青銅器的造型與裝飾特點
一、 紋樣類型
饕餮、夔龍、夔鳳、云紋、雷紋、乳釘紋……
饕餮紋----又稱:獸面紋 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惡獸。饕餮紋是一種圖案化了的獸面,是青銅器上常見的紋飾。龍紋,圖案取傳說中龍的形象。蟠虺紋,以蟠曲的小蛇(虺)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蟠螭紋,圖案表現(xiàn)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張口,卷尾,蟠曲。象紋 圖案表現(xiàn)象的形態(tài),有長鼻構成明顯的特征。渦紋特征是圓形的幾何圖案,這是一個圓凸面上飾有水渦狀線條的紋樣。弦紋,紋形為凸起的橫線,一般一道至三道。乳丁紋,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云雷紋,青銅器上一種典型的紋飾。
。ㄈ 戰(zhàn)國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畫中人物為一寬袖長裙,合掌側立的上流社會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畫一展翅揚尾的鳳鳥和一只張舉雙足,身姿勁健,尾部卷曲的龍。所表現(xiàn)的是此女子的“靈魂”在被想像為具有神異力量的龍、鳳引導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畫面上墨筆線條運轉有節(jié)奏韻律感,黑白塊的對比,點、線、面結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鳳鳥形象,是綜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華麗的鳥類特點創(chuàng)造而成,并賦予作為神靈的鳳鳥形象以雄健奔放,軒昂非凡的氣勢。
《人物御龍帛畫》畫中是一位頭戴高冠,身穿長袍,一手握劍,一手拉韁,駕龍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內容與上一《人物龍鳳帛畫》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畫,標志著中國古代繪畫的獨特風格早在戰(zhàn)國時代已經形成,是中國畫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戰(zhàn)國時期帛畫:都表達了,死者生前立場景或死后生者對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為雉、孔雀等華麗的鳥類,男的舞劍、龍升天)。
西漢馬王堆帛畫:天地人神混雜的圖象 山大本科題
漢代繪畫遺存中最精彩的當數帛畫,而其中最令人動魄驚心的便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馱侯利倉之妻蓋棺的吉祥物。
畫面分天朝、人間、地府三段。天上為橫幅,其余為直幅。分別以太一神、馱侯妻、祭祀者、合歡鰲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樹、九個太陽、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長壽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輝,令人神往;天門有司命守衛(wèi)。氣界為馱侯妻緩行升天,吏前婢后,迎護隆重。人間雙龍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屬聚集祭祀,祈求死者靈魂早歸仙境。最底部合歡鰲背上大力神,雙手、托著大地,孔武有力。全圖內容豐富,想象瑰麗。
。ㄋ模⿻ㄋ囆g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時,寫在獸骨或龜甲上的文字,又稱殷墟文字,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藝術文字。山大本課題
金文是銅器銘文,又稱鐘鼎文。由甲骨文演變而來,金文就像是裝飾體。金文亦無大變化,跟前期比較起來,字勢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風格。字體緊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闊,極為優(yōu)美。山大本課題漢字起源的傳統(tǒng)說法:1,結繩說. 2,八卦說 3,刻契說 山大本科題
第二章 秦漢美術
繪畫藝術
秦漢繪畫的藝術特征形式、表現(xiàn)、內容及技法
秦漢時期的繪畫作品僅見于墓葬壁畫和帛畫。壁畫大都以儀仗、宴會為題材,人物為主,車馬為輔;帛畫以表現(xiàn)天上、人間、地下“三界”為主,體現(xiàn)了引魂升天的主題思想。繪畫技法大都采用線描填彩。
秦漢書法發(fā)展
秦漢時期,時代變遷劇烈。文字缺少統(tǒng)一,大篆經過改創(chuàng)小篆,大小篆書又簡化成隸書,隨后又發(fā)展成草書,而又演變成章草,行書楷書。秦漢時期,文字書法遺跡主要是帛書、簡牘、壁畫、篆刻、瓦當以及青銅銘文。
畫像石與畫像磚
畫像石(磚):是指漢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闕、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裝飾繪畫性雕刻。
畫像石和畫像磚的藝術風格?
a、畫像石和畫像磚是我國古代祠堂、墓室、石闕的裝飾性圖象。始于西漢,風行東漢,隨厚葬之風發(fā)展。畫像石以山東、河南、四川等地最多,以山東武氏祠石刻最著名;畫像磚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甘肅等地,以四川最多且具特色。畫像石多為祠堂石室的壁畫及墓門、楣、楹的裝飾畫;畫像磚則往往是嵌在墓室的壁上。
b、畫像石畫像磚表現(xiàn)內容廣泛,從上層貴族的享樂到下層人民的勞動;從伏羲女媧到鳳舞龍潛的神話無所不包,另有歷史故事和戰(zhàn)爭田獵,如荊軻刺秦、列女孝子等等。
c、畫像石和畫像磚的雕刻技法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平面淺浮雕,即在打磨平整的磚石上,將所繪物象輪廓周圍的平面剔去一層,再對形象略施雕刻,有的還涂以彩色,多表現(xiàn)人物,如山東武氏祠的石刻畫像;另一種是線刻,即在平面上以直線或曲線刻成圖畫,花鳥蟲魚或建筑物都是用這種方法,如四川畫像磚中的花磚等。
d、各地的畫像磚石各有特色。山東樸重、四川活潑、河南雄健,在中國繪畫雕刻史上有重要的藝術價值,魯迅、林風眠都對漢代畫像磚石有很高評價。
雕塑藝術
俑---是古代用來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質作成人的形像。山大本科題
秦始皇陵兵馬俑: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咤風云的氣勢。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tài)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東漢陶俑:圓雕----說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蹺,眉飛眼笑,塑造了一位興高采烈地一邊拍鼓一邊說唱民間藝人形象。手法之洗練,形象之生動,神態(tài)之活潑,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漢代人物雕塑之代表)。
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點,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藝術家充分利用石塊的自然形態(tài),運用純樸的意匠稍事雕鑿,就完美地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意圖。造人物情態(tài)方面細致入微,并且在寫實中已寓有夸張手法。山大本科題
建筑藝術
瓦當----是指屋頂檐頭簡瓦前面的陶治圓形遮擋物,俗稱瓦頭。同時又是一種裝飾物。瓦當主要有圖案紋和文字紋兩種,瓦當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一部分。山大本課題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美術
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
概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美術領域的重要發(fā)展變化 XX年山大碩考
。1)藝術的自身功能被人們認識,美術作品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而獨立(2。)山水畫開始萌芽(3。)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批確有歷史記載的畫家(4。)專門的繪畫理論著作出現(xiàn)(5。)佛教繪畫和佛教雕塑成為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曹不興,三國吳人,是最早享有盛譽的一位畫家,他的畫被列為吳國“八絕”之一。
顧愷之 東晉最偉大的一位畫家,也是早期的繪畫理論家。顧愷之的繪畫注重表現(xiàn)人物精神畫貌,尤其重視眼神的描繪!杜敷饒D》共九段,內容是講解誡宮中婦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規(guī)范!按盒Q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絲描。
《洛神賦圖》是據詩人曹植的《洛神賦》而畫的。創(chuàng)造了人神相戀的夢幻境界,用以抒發(fā)作者失戀的感傷。
南朝人物畫:
陸探微的“秀骨清象”、“密體”,張家樣(僧繇 凹凸法 疏體)。
謝赫“六法”
謝赫的“六法”有什么意義?
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1、氣韻生動2、骨法用筆3、應物象形4、隨類賦彩5、經營位置6、傳移模寫“六法”。六法原先是繪畫優(yōu)劣的批評準則,后來成為中國畫的經典理論和實踐指導原則。
a、氣韻生動:原指表現(xiàn)出對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動的感染力。骨法用筆:指物象的結構和表現(xiàn)這種結構的線條筆法;應物象形:應對描繪對象的外形再現(xiàn)形象;隨類賦彩:依據不同的對象色彩類別表現(xiàn)色彩;經營位置:構思和構圖的謀篇布局;傳移模寫:臨摹學習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向遺產學習。
b、謝的“六法”是在總結前人及當時的繪畫創(chuàng)作經驗和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他將之前散亂、模糊的思想系統(tǒng)化、明確化,確定為批評的準則,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性的畫品專著。
c、 “六法”本是人物畫的品評和創(chuàng)作準則,由于這些準則的包容性、概括性,后來成為所有題材繪畫的普遍指導原則,也成為整個中國畫的品評標準。。
宗炳的《畫山水序》有何意義?
宗炳《畫山水序》出現(xiàn)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劉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遠小透視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畫要體現(xiàn)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畫山水序》既是中國山水畫理論的起點和基礎,也是最早將老莊道家思想貫徹到畫論。后世山水畫家、山水畫論者幾乎都以道家精神為宗旨,皆可歸功于宗炳的影響!吧剿孕蚊牡馈薄ⅰ芭P以游之”、透視法。
王微《敘畫》有何意義?
a、王微(415~453)在《敘畫》中首先排除山水畫的地圖實用價值,認為山水畫獨立成科,且與易象同體,把山水畫提高到圣人經典般的高度。
b、提出書法筆勢點劃可用于山水畫描寫,這是后世書畫相通論之始。
c、提出“擬太虛之體”的“寫心論”,與宗炳的“以形寫形”相得益彰,影響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畫欣賞問題。要求山水畫“怡悅情性”,可稱為文人畫論之濫觴。
魏晉繪畫理論有哪些?
(1)顧愷之提出了”傳神”的理論,開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圖繪人物。要求能生動的傳達其神情意態(tài),后來傳神一詞被運用到山水花鳥等畫科中,表現(xiàn)出事物的自然生機。
(2)宗炳提出了”暢神”的繪畫理論。
(3)謝赫提出了繪畫品評標準”六法”:1。氣韻生動2。骨法用筆3。應物象形4。隨類賦彩。5。經營位置。6。傳移摹寫。
“六朝三杰”指誰?六朝三杰是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國吳曹不興并稱六朝四杰;加上唐吳道子并稱“畫家四祖”。畫史上把陸探微和顧愷之并稱為“顧陸”屬于“密體”畫風。張僧繇、吳道子屬于“筆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體”畫法。
隋唐的繪畫藝術
(一) 閻立本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步輦圖》等。線描細勁堅實,設色濃重妍麗,造型中的觀念性與“以神寫形”的強化與夸張。
閻立本的人物畫有什么特色?
閻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學而在人物、鞍馬、山水、道釋、臺閣等方面都有較高造詣,其中成就最高的當推人物畫。
閻立本的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圖》。前者描繪唐太宗坐在步輦上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迎親使者祿東贊的場面。后者描繪歷史上十三位君王,作為“興廢之戒”。
閻立本人物畫與六朝畫跡相比,寫實性強,重人物個性描繪;且多取材于歷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鑒戒賢愚、弘揚治國安邦之大業(yè),這與同代和后來的人物畫家,如吳道子主要服務于宗教有明顯差別。
閻立本的線描畫面部細勁圓潤,畫衣物簡練粗重。相較于顧愷之的“春蠶吐絲”風格更注重根據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線條。設色也較前代更濃重,多使朱砂、石綠,有時還使用金銀等貴重礦物質顏料。
中國人物畫從漢代的簡樸、稚拙發(fā)展為兩晉南北朝的“跡簡意澹而雅正”并向“細密精致而臻麗”方向發(fā)展,閻立本在此基礎上將中國繪畫向盛唐的“煥爛而求備”推進了一步,因此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畫家。
。ǘ 尉遲乙僧造型的奇特,鐵線描與凹凸法。
。ㄈ爱嬍ァ眳堑雷----不拘題材,“莼菜條”,“吳裝”:焦墨薄彩,“吳帶當風”。
吳道子的藝術風格和地位
吳道子創(chuàng)作活動期在唐開元、天寶年間。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首先說“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后無來者”,“吳宜為‘畫圣’”。至此后人皆譽其為“畫圣”。原因在于:
a、吳把中國畫運用線條的方法發(fā)揮到了更高境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離披點畫、脫落凡俗的“疏體”:其特點是筆勢磊落、圓轉多變,筆簡意全。傳為吳作的“送子天王圖”,人物服飾線條勾勒,有輕重、緩急、粗細、快慢之變化。
b、在吳道子筆下的'釋道人物有三個特點:對佛教故事理解中國化;佛教故事藝術形象上的中國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題材中國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c、吳是中國山水畫之祖師,山水在魏晉南北朝時萌芽,畫法相當稚嫩,顧愷之、宗炳、王微雖然都提出了山水畫的理論方法,但在操作上還是裝飾性強而寫實性少。吳創(chuàng)造了筆簡意遠的山水“疏體”,才使山水成為獨立畫種,從而結束了山水之作為人物宮觀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四)張萱、周昉的人物畫
豐頰肥體、設色明麗、剛柔相濟的“琴弦描”。
唐代仕女畫家中最著名的是張萱和周昉,張萱《搗練圖》是反映唐代婦女勞動生活的圖景(長卷式的畫面上分為三組,一組是用木杵搗練的場面;一組是理線和縫紉的活動;一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動。《虢國夫人游春圖》,所描繪的貴婦人宴游生活片斷,概括表現(xiàn)了當時貴族生活的驕縱富有,炙手可熱的場面。周昉,創(chuàng)造了“水月觀音”形式,較為活潑。但他仍以“綺羅人物”畫著稱,和張萱一樣,婦女形象多是艷媚豐滿的體態(tài)。作品《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都是唐式仕女圖畫的典型風格。張萱和周昉開創(chuàng)的綺羅人物畫,對后世影響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等,都取于宮廷生活,表現(xiàn)出她們的閑情逸致。
什么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這是歷代畫論中對兩種風格畫派的鑒賞、評說的高度藝術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畫中表現(xiàn)衣服褶皺的兩種不同程式。曹不興:一派筆法稠疊,所畫人物衣衫緊貼在身上,猶如從水中出來;吳道子:一派筆勢圓轉,所畫人物衣帶宛若當風飄舞。此語最早出于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曹為曹仲達,吳為吳道子。
山水畫的興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圖》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山水畫卷。
《游春圖》描繪達官貴人春季郊野踏青游樂。青綠勾填不加皴染,畫面古意盎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水作為人物故事畫的陪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還不懂得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游春圖》則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配以殿閣舟橋,恰當地表現(xiàn)了客觀物體之遠近、高低、大小關系及空間透視關系,為山水畫的劃時代創(chuàng)造。后人視其為“開青綠山水之源”。
李思訓父子的“北宗”青綠山水畫
李思訓(“大李將軍”)《江帆樓閣圖》
李昭道(“小李將軍”)《明皇幸蜀圖》
唐代畫壇上的“大小李將軍”指誰?
山水畫發(fā)展到唐代,開始改變了以往大都還處于位人物畫作背景的狀況,脫穎而出為一門獨立畫科,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綠山水畫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稱李氏父子的畫為“北宗”山水畫創(chuàng)立者。李思訓(653-718)唐宗室,工畫金碧輝煌的重青綠山水,玄宗開元初官左武衛(wèi)大將軍。人稱“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人稱“小李將軍”,父子兩人的畫格律嚴密、筆法工整、色彩濃烈,代表著古典畫派極盛時期的豪華的風格。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樓閣圖”、“明皇幸蜀圖”和“春山行旅圖”。
水墨山水
王維“南宗”之祖“破墨”、“皴法”
隋唐山水畫代表藝術家及其藝術特征(4)
初盛唐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科,到盛唐出現(xiàn)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國古代繪畫獨特的發(fā)展體系。(1)青綠山水畫派:〈1〉展子虔(隋):a.《游春圖》:a.以青綠勾填法描寫山川人物,尚無皴法,樹木直接用粉點染,體現(xiàn)樸拙而真切描繪自然景色的能力。b.畫面取俯瞰式構圖,獲得“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樂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畫外有情”的藝術境界。c.艷麗的設色,觀察與認識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開創(chuàng)青綠山水的端緒。<2>“大小李將軍”(唐):a.李思訓:a.史稱“大李將軍”,通過致密的描繪,創(chuàng)造動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為“國朝山水第一”.b.繪畫著眼于山川景色和畫面寄寓的情懷:《江帆樓閣圖》追求特定的季節(jié)效果,是對青綠山水在藝術上的繼續(xù)和發(fā)展。b.李昭道:a.史稱“小李將軍”設色用筆稍變其父法,被認為“變父之勢,妙又過之”。b.《明皇幸蜀圖》:表現(xiàn)唐明皇避難入蜀,在崇山峻嶺中與其行從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見平陸,馬皆若驚,而帝馬見小橋,作徘徊不進狀” 。這一細節(jié)描繪,對突出畫面中心人物及喚起聯(lián)想有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維:a.著名詩人,也是影響深遠的山水畫家,以詩入畫,創(chuàng)造簡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發(fā)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c.以輞川為題材。<2>張璪:a.唐中期畫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通過摹寫自然山水來傳達人物的主觀性情。
【中國美術史的小結】相關文章:
中國美術史試題及答案02-06
中國美術史教學初探03-13
中國美術史復習資料01-25
中國美術史讀書筆記05-15
2017自學考試《中國美術史》備考復習題10-11
中國古代先秦史考點小結05-20
中國美術簡史的考研筆記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