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優(yōu)秀觀后感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jiān),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被父母放棄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的心關懷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為——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chuàng)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zhí)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充滿夢想的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電影采用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杭莫治后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今天的他,是因為過去馬修發(fā)現他的音樂天賦造就的。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的伙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孤兒,總是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后來馬修被學校解雇了,當他要上車時,佩爾諾被他帶走了。佩爾諾的執(zhí)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電影,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zhí)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jié):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手訴說著留戀和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才,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優(yōu)秀觀后感】相關文章:
優(yōu)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0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優(yōu)秀精選5篇04-15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06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7-0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04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31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06
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06-17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