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溫泉浴的注意事項
導讀:你知道溫泉浴的注意事項嗎?溫泉浴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還能令肌肉松弛,減少關節(jié)炎病人的關節(jié)緊繃感,達到治療、康復、保健的目的。下面為您解答溫泉浴的注意事項。
泡湯有什么好處?要注意些什么?要如何營造出舒適的泡湯環(huán)境?流行的你沒有理由不知道!溫泉的適應癥狀,依各地泉質而有所不同,但多對慢性關節(jié)炎、慢性筋肉痛、神經痛、神經炎,以及恢復疲勞等有不等的療效。因此,泡湯對身體有益無庸置疑,但泡湯有特定的文化和禮儀,可不是噗咚一聲跳下去就好,要看清楚地點、時間和場合,錯誤的舉動只會讓人看笑話而已!
享受溫泉浴注意事項
1、溫泉業(yè)者指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度貧血、嚴重皮膚病等疾病,及有外傷者都不可入浴。
2、一般健康者在酒后、飯后、饑餓時,甚至持續(xù)發(fā)燒、有心悸或呼吸困難的'情形亦不可入浴。
3、浴室內應保持空氣流通,若感身體不適,應立即起身休息。
4、沐浴次數以每日1~2次、每次10分鐘至半小時為宜,臨睡前最恰當。如為治療,則至少要連續(xù)2~3星期方可見效。
5、溫泉的熱度和化學成分對泳裝的傷害其實頗大,除了要小心強力的沖激和拉扯,以及池底等的磨擦外,在泡完湯后應即以清水浸泡,并以中性清潔劑清洗后陰干,以維泳裝的壽命。
6、此外,為了盡享美景,博士倫視力保健研究中心也建議溫泉族可以選戴日?型隱形眼鏡,“泡”完即“?”,沒有鏡框帶來的霧氣,更沒有戴傳統(tǒng)型隱形眼鏡易變質、甚至滋生微生物的后遺癥!
溫泉浴的常識
有資料表明,溫泉熱浴不僅可使肌肉、關節(jié)松弛,消除疲勞;還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人溫泉體新陳代謝。
此外,大多數溫泉中都含有豐富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幫助。比如,溫泉中的碳酸鈣對改善體質、恢復體力有相當的作用;而溫泉所含豐富的鈣、鉀、氡等成分對調整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糖尿病、痛風、神經痛、關節(jié)炎等均有一定效果;而硫磺泉則可軟化角質,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
泡溫泉貴在長期堅持
據南溫泉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僅靠節(jié)假日憑興趣泡一兩次溫泉達到養(yǎng)生或美容的目的是不現實的,一定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效果。
泡溫泉非人人適用
盡管泡溫泉對健康有種種好處,但不是人人都適用。
專家提醒說,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在規(guī)則服藥的前提下,可以泡溫泉,但每一次最好不超過20分鐘,起身時應謹慎緩慢,以防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他酸堿物質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很有療效,但有時也會刺激皮膚使傷口惡化,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因此對于部分皮膚病患者,不宜泡溫泉。對于患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的人來說,泡在熱水中過久,由于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fā),破壞皮膚保護層,也容易導致癥狀的加重。
泡溫泉看似簡單,但也并非人人都懂得怎樣科學地泡。慈母山溫泉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泡溫泉時,應該盡量合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緩緩地深呼吸數次,才能真正達到釋放身心壓力。而且,泡溫泉不要從水溫太燙的池開始,要從水溫較溫和的池水開始浸泡;不要在燙身的池水中每次浸泡時間超過10分鐘,要及時讓身體上胸露出水面或離水歇息;不要在過胸的水位每次浸泡時間超過10分鐘,要與較溫和的池水及時交替浸泡或身體及時露出水面歇息后再浸泡。溫泉溫度高,浸泡后會有出汗、口干、胸悶等不適感,這是血液循環(huán)過快的正常反應。此時調換涼水浸泡或上水靜養(yǎng)稍許,并多喝水即可舒緩。
溫泉浴的不宜人群
1、皮膚過敏者不宜泡溫泉。
2、孕婦及手術過后者不宜泡溫泉。
3、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時間泡洗熱水澡、蒸桑拿浴和泡溫泉,因為水溫過高可讓患者注射的胰島素吸收加快,而且長時間身體過熱使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建議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時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水溫不要超過40℃,以免出現意外。
4、容易失眠的人,不要長時間浸泡。
5、凡有心臟病、高血壓或身體不適者,不宜泡溫泉,除非經醫(yī)生允許。
6、經期及經期前后女性不宜泡溫泉。
【溫泉浴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山林攬勝綠色之阿爾山溫泉浴療旅導游詞05-26
痔瘡早期注意事項及注意事項06-21
博美犬產前注意事項及產后注意事項09-19
英國留學注意事項和簽證的注意事項09-23
軍訓注意事項02-22
軍訓的注意事項02-19
考研注意事項06-29
買房注意事項07-29
搬家注意事項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