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賞析

敕勒歌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時間:2022-11-23 13:35:54 賞析 我要投稿

敕勒歌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流傳于北朝的樂府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詩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敕勒歌的意思及全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原文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匐防沾èD―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個游牧民族,活動在今甘肅、內(nèi)蒙一帶。

  ②陰山――就是大青山,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東西走向。

 、垴窂]――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形狀像蒙古包。

 、芤姩D―同“現(xiàn)”,呈現(xiàn)。

  【譯文】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nèi)獾拇笊剑菰躁幧綖楸尘,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疤焖岂窂],籠蓋四野”,環(huán)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疤焐n蒼,野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zhuǎn)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lián)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于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guān)的事物 ,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我們并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齊、北周等五個政權(quán),歷史上稱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漢語記錄的作品。根據(jù)《通鑒》胡注“斛律金出敕勒”,可知《敕勒歌》是北齊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稑犯忸}》說“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表明這是一篇翻譯作品。

  《敕勒歌》文本最早見錄于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東魏武定四年(546),東魏權(quán)臣高歡率兵十萬從晉陽南向進攻西魏的軍事重鎮(zhèn)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縣西南),折兵七萬,返回晉陽途中,軍中謠傳其中箭將亡,高歡帶病強自設(shè)宴面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稑犯畯V題》云:“北齊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憤,疾發(fā)。周王下令曰:‘高歡鼠子,親犯玉壁,劍弩一發(fā),元兇自斃!裎渎勚阕园彩勘。悉引諸貴,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作者就是斛律金,有人認為斛律金只是作者之一,有人則認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還有人認為是斛律金之子斛律光所作,或認為是高歡所作。而一般認為這是敕勒人民間或集體創(chuàng)作的民歌,產(chǎn)生的時期為五世紀中后期。

  作品鑒賞

  這首民歌出色地描繪了當時祖國北方草原的遼闊壯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環(huán)境,后三句寫敕勒族人民的勞動生活。全詩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有很強的藝術(shù)概括力。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diào),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敕勒人歌唱他們所生活的土地時,是以一座氣勢磅礴、雄偉無比的大山作為背景的。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diào)雄闊宏放,呈現(xiàn)出強大的氣勢和力量!疤焖岂窂],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近取諸身,以人們所熟悉的“穹廬”作比,形象地描繪了一幅一望無礙的遼闊畫卷。字面上雖無遼闊字樣,但遼闊之景卻收入眼前!疤焐n蒼,野茫!,寫天、寫野,但從另一角度進一步摹寫草原的寬闊壯美。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顯現(xiàn)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這兩句仍然以渾渾浩浩的筆調(diào)寫景,但這已經(jīng)為下一句作背景了。“風吹草低見牛羊”,更是寫景如畫。這最后一句是全文畫龍點睛的一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這里不僅呈現(xiàn)出的是自然風物,而且隱約可見的還有牧民們的活動,真是似靜而有動,似動而有靜。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人,給蒼茫大地帶來蓬勃生機,帶來美的意蘊。

  這首歌音調(diào)抑揚頓挫,歌辭語意渾然,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zhì)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zhàn)、彪悍豪邁的情懷。

  名家點評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六《解題》: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

  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五: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碧雞漫志》曰:“斛律金《敕勒歌》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盧: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鸩恢獣趧、項,能發(fā)自然之妙。韓昌黎《琴操》雖古,涉于摹擬,未若金出性情爾。

  明·胡應麟《詩藪·內(nèi)編》卷三:齊梁后,七言無復古意。獨斛律金《敕勒歌》云:“敕勒川,天似穹廬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贝笥袧h、魏風骨。金武人,目不知書,此歌成于信口,咸謂宿根。不知此歌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無意發(fā)之,所以渾樸莽蒼,暗合前古。推之兩漢,樂府歌謠,采自閭巷,大率皆然。使當時文士為之,便欲雕績滿眼,況后世操觚者!

  后世影響

  《敕勒歌》流傳很廣,其價值絕不僅僅在于文學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也是中華境內(nèi)各族從征戰(zhàn)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是一元主體、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后世對《敕勒歌》的學術(shù)研究眾多,涉及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年代、創(chuàng)作地域、歌詞作者、歌詞語言、歌詞釋文,歌的科學價值,敕勒川的地望,歌與斛律金的關(guān)系,敕勒族的命運等方面。有眾多學者對這些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如:王達津《〈敕勒歌〉小辨》 (《光明日報》1983年4月12日) ,劉先照《千古絕唱〈敕勒歌〉》 (《文學評論》1980年第6期),吳庚舜、侯爾瑞《關(guān)于〈敕勒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及其他》 (《河北師院學報》 1981年第1期) ,永安《民族大融合的瑰寶——關(guān)于〈敕勒歌〉的產(chǎn)生和流傳》 (《文學遺產(chǎn)》1987年第6期),趙慧文《風光如畫一一讀〈敕勒歌〉》(《中學語文教學》1982年第5期),周蒙、馮宇《雄渾質(zhì)樸率真自然——〈敕勒歌〉論析》,李豐旺《〈敕勒歌〉確系山西民歌》(《歷史大觀園》1992年第12期), 等等。

【敕勒歌的意思及全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敕勒歌》全文賞析06-30

敕勒歌的賞析02-19

賞析《敕勒歌》06-30

敕勒歌原文及賞析06-30

《敕勒歌》原文及賞析06-28

敕勒歌的詩意及賞析07-15

敕勒歌譯文及賞析02-18

敕勒歌的翻譯及賞析07-11

《敕勒歌》原文賞析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