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習慣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讓閱讀成為習慣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許多人喜歡讀書,讀了一輩子的書,卻出現了兩種結果:有些人從書中獲益很多,有些人卻沒有得到什么。這除了跟天份有關,還有就是閱讀的方式造成的。
仔細分析讀書的人,看看他們積累知識的方式,就會發(fā)現三種不同的積累方法:圓形短識積累法、方法知識積累法、三角形知識積累法(金字塔形)。
圓形知識結構的人,知識容量大,但是各科用力平均,沒有專業(yè)方向。此種類型的人尤如一則諺語說的:"樣樣都抓,門門不精"。
方形短識結構的人,對好幾種技能的了解都超過了普通的水準,但是卻是不足以形成有別于他人的專業(yè)特征。羅曼·羅蘭曾講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如果以鑿井來比喻知識的精深的話,那么方形知識結構的人就是犯了"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的錯誤。
三角形知識結構的人,其知識積累形態(tài)成上尖上寬形,是閱讀廣泛、知識面廣而且對一門學科的掌握得非常精深,足以超出他人的讀書類型。有一則諺語講得好:"聰明人接觸所有的知識,但他是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三角形知識結構的讀書人就是"接觸所有的知識"以"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的典型。
我國現代著名記者、編輯和政論家鄒韜奮就是以三角形知識結構的方式來讀書的。
鄒韜奮上中學的時候,學校國語課主要講的還是古文。他求知欲望很強,不滿足于課堂上老師所教的幾篇范文,于是把清人編的厚厚的七十五卷的《古文詞類篡》及《經史百家雜抄》和唐宋八大家個人的文集統(tǒng)統(tǒng)搜羅來,從頭至尾地看。這中間,他發(fā)現自己比較喜歡的文章,就再看第二遍;非常喜愛的,就讀上第三遍;最最喜歡的文章,就專門挑出來,有的還抄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反反復復地讀。
按照鄒韜奮這種方法讀書,所讀的書被分置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第一個層次是瀏覽,在瀏覽中發(fā)現必須再看一遍的書或一部分書的若干章節(jié);第二個層次是略讀,在略讀中找出自己必須反復精讀的書或一部分的若干章節(jié);第三個層次是精讀,即反復研讀由前兩個層次擇取出來的自己"最喜歡"的書或章節(jié)。
這樣,讀書的時候,便不再不分良莠,平均用力;而是在廣泛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精讀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精華部分。所讀的書,經過層層篩選,層層精練,形成了一種"三角式"的積累。最底下的一層最大,是一次性瀏覽的;第二層小些,讀的比第一層精些;第三層第四層更小,而讀得也更精。越往上,書的數量越少,重讀的遍數則相相應越多。
可見,使用"三角式積累讀書法";既可擁有開闊的讀書視野,又可以有精髓的專門攻讀。如果仔細琢磨一下我國的讀書教育方式,可以發(fā)現,它其實也是一種"三角式積累"讀書教育。小學到中學進行的'是一種廣泛全面的普及教育,即是以博為主的讀書教育;高中二年級開始分文科與理科,學習的范圍有所縮小,形成了最初步的分類;進入大學以后,細分為各種不同的院系專業(yè),學習的范圍進一步縮小,就此加深了專業(yè)的強度;如果讀到碩士、博士、博士后,則研究學習的范圍縮為一個點或一個專業(yè),其專業(yè)的水準則可達到極高點。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上尖下寬的"三角式積累"的學習系統(tǒng)。
正是這種外在的教育學習系統(tǒng),讓人們在讀書中也不知不覺地遵循著"三角式積累"的規(guī)律。眾所周知,在所有圖形中,三角形是囁牢固的形狀,是"穩(wěn)定圖形"。正三角形,它的底越寬,其高度就越高。可見,在"三角式積累讀書法"中,基礎越為廣博,越可成為提高專業(yè)素質的有利后盾,就是說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亦可相應提升。
從上述分析中,可知"三角式積累讀書法"是極穩(wěn)定、極適于發(fā)展的讀書形態(tài)。它既廣博,又連接精深,既有開闊的閱讀視野,又連接精髓的專門攻讀。不可否認,"三角式積累讀書法"實是一種值得借鑒的好讀書方法。
【讓閱讀成為習慣作文】相關文章:
讓閱讀成為習慣國旗下講話稿01-30
以讓思念成為習慣為題目的作文12-21
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英語美文04-19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讀書節(jié)閉幕詞11-12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之讓弱點成為強項06-03
怎么讓小貓習慣各種口味06-30
高考滿分作文: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12-20
關于英語的閱讀習慣05-09
GRE閱讀答題習慣簡介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