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被深深吸引住了。讀完全篇,掩卷而思,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yè)的選擇多了一份安慰,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而他在書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即使在今天,也閃爍著時代的光芒。
一、為人師需真實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一個已經從事教師工作二十三年的不算年青的老老師而言,我一直在心底深處守護著“師道尊嚴”的那條底線,在學生面前,一直高高在上,希望自己的學生惟命是從,按照我所教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其實,按照我的方法,學生學起來也許輕松一點,也許成績會考好一點。但不少學生對我更多的是畏懼,是敬而遠之。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都高三了,有自己的尊嚴了,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么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學生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學生們和你的心理距離就會一下子拉近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并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yè)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么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傊,作為老師必須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為人師必講責任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出色的,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每個班級都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越到最后越落伍得無可救藥的,最終導致我們干脆對其放棄不管,而究其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但是,我們總是忽略了要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孩子們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同時,他還提出了與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相似的觀點,即要“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對 “材”進行細致的了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并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三、為人師必善于反省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去改正的還是比較少。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苯處熞欢ㄒ獙W會反思,它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guī)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tǒng)研究方法的時空局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意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存在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后果;會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yōu)化。由于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每一條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過時,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拿起這樣一本厚厚的書,讀了前面的10個建議,其實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第一條建議“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能有先入為主的原因吧。
作為年輕教師的我,總是希望自己能把學生教好,在期末的時候獲得喜人的成績,可是往往總有一些讓我頭疼的學生,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有的孩子甚至連最基礎的知識都掌握不了,就這樣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第一條建議“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看書時不由得想起我們班的小南同學,她是一個讓我很是頭疼的孩子,因為她的成績讓我很為她著急,我在教室只要有時間都會幫她補習,講了一遍不明白又講一遍,兩遍不行就三遍,但是就算這次會了,等到下次又不會了,我每次都會很生氣,我也很煩惱,總覺得是不是自己在教授時講的不夠清楚呢?看到作者的建議,其實我是自己對學生的要求高了,把對他們的要求統(tǒng)一了!皩W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們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也就告訴我們學生要“個別對待”。我們要按學生的分層,分別要求學生,分別對待學生,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對待他們!敖虒W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yè)的性質),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边@就是讓我們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要做到不同對待,像小南這樣的學生,不能把對她的要求和別人統(tǒng)一起來,要為她另外選擇不同基礎的知識,首先要為她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讓她能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經常鼓勵和表揚她的進步,相信她們的能力一定會發(fā)展的。
個別對待學生,還要在備課中注重,在備課中先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考慮到每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要個別對待,為她們挑選適合她們的學習內容,讓他們在成績上能取得小小的進步。讓我們一起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那么兒童在上課時就不會再調皮,做小動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記得初次翻閱《讀懂小學生——給小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正好接任了三年級班主任和語文、數學教學工作。欣喜能夠和剛剛步入中年級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緊張的是能否成為孩子們眼中的好老師。正是有了這種“甜蜜的負擔”,我清空自己,積極學習,迎接新的挑戰(zhàn)。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拜讀了這本書。
讀懂學生,是教師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也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曾投身于學前與小學階段的教育研究工作,并在各自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是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的踐行者。本書就社會普遍關注的幼小銜接、習慣養(yǎng)成、心理健康、讀書、家校合作、美育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和闡述。下面我就來談談該書對我的啟發(fā)。
一、關于班級管理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個別孩子似乎始終只知道玩樂,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他們玩樂的內容在發(fā)生變化,他們觀察和試探這個世界,在與周圍碰撞的過程中發(fā)現自我,塑造自我。而我們教師,就是為他們創(chuàng)建這個世界的人,我們在他們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期陪伴他們,因此,我們要細心地了解他們,嚴密地關注他們的發(fā)展變化;我們還要不停地審視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引領者和啟發(fā)者。
二、關于學校生活
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曾經說過:“孩子來到學校不只是為了學習,也是為了和同伴會面,和他們一起玩兒,彼此交換新聞乃至新玩具等等。學生永遠不會丟掉那些使他興奮的、使他憂傷的、使他快樂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東西!彼,教師和家長都要理解,校園生活不僅僅有課堂、作業(yè)和考試,還有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孩子們只有在真實的社會生活、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才能完成他們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成為人格健全的人。我們在觀察和審視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也在觀察和審視著我們。
三、關于職業(yè)幸福感
魏書生老師對教師幸福的理解頗有深度:“我們覺得教師的工作盡管又苦又累,但又確實是一項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勞動有三重收獲”。教師的直接勞動對象是人,而人才的培養(yǎng)周期不像糧食、機器的生產周期那樣短,那樣很快就能看到效益,這才更使得教師產生一種為祖國未來鞠躬盡瘁的歷史責任感,產生一種更加神圣的自豪感與幸福感。教師除了收獲各類人才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就是真摯的感情。
不忘初心潤成長,耐心耕耘待花開。有幸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在工作中不僅看到了學生的成長,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長。這本書啟發(fā)我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4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辈诲e,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建議發(fā)表一下我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fā)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于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tài)。
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也給了我們建議: “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fā)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
在老蘇的第27條建議中又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烧劦介喿x通常大家會想到語文中的閱讀。在我們學校每天中午都安排專門的時間閱讀課外書。而每逢星期一、三、五是由我負責上閱讀課。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從學生的閱讀中感到它的重要性,喜歡閱讀的學生每次那到書,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很專心投入。這些學生往往平時上課理解能力強、思維清晰,而那些不愛閱讀的學生總是心不在焉的隨手翻了幾頁眼睛就東張西望,尋找著什么新鮮的事兒,一本再好看的書拿在他們手中2——3分鐘就解決了。這類學生很明顯對閱讀不感興趣,沒有養(yǎng)成靜心看書的習慣,這樣的學習對數學上的理解能力必然會造成影響,但或許有人會想:數學不就是數字之類的,那就錯了。這在數學解決問題中尤其重要。如:課中有這樣一題,小明說:“我已經看了43頁,還有37頁沒有看。小紅說:“我已經看了28頁,還有52頁沒有看。問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小明比小紅多看了幾頁?第一個問題學生可能難度不大,把43+37、28+52就能求出總和。而第二個問題求小明比小紅多看了幾頁,個別學生思想上產生混淆思路。思路不清楚于是就產生了43—37、37+28等等不合理的算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呢?這就產生與學生對題目閱讀上沒有理解透,應該把兩人已看的頁數43、28進行比較。再如:書上經常出題給我們3或4個條件,根據條件自由提問并解答。學生做此類題時,會出現把兩個未知的項目進行比較,提出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閱讀不只是語文的事,對數學同樣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閱讀不但在于能挽救某些學生考試不及格,而在于借助閱讀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因此,不管語數老師都要扎扎實實的做好學生的閱讀工作,引導學生學看書,愛看書,看好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5
說實話,我一直有看書的習慣,但與教學有關的書,看的較少,然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愛不釋手。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并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我經常有一個疑惑:教師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時間從哪里來?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就占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弊x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一直以來,我滿足于做好教師的基本工作,對于學校要求的寫教學反思,總是處于一種應付、畏難的狀況。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和《我怎樣寫教育日記》的兩條建議,對我觸動很大。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作四十多部專著,六百多篇科學論文,而且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而我每個月完成兩篇教育隨筆、一個教學案例有時候都覺得無從下手,沒什么好寫呀,寫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課、下課、處理些雞毛蒜皮的事嗎?有時候瀏覽別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別人三天兩天都有更新,有時上面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小事在她的筆下卻變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羨慕。同樣是教師,我為什么總覺得無話可寫、無事可說呢?
現在看完這兩條建議后再想想:其實我們身邊并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間的一次爭吵、一句話語和家長的一次交流,都可以點燃我們靈感的火花,只是我沒有及時記錄下來,等到再想寫時已不留痕跡了。再有我覺得善于觀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同事們在一起互相討論的問題:哪篇課文課堂效果如何,哪個學生喜歡插嘴,哪個學生能回答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我時?戳藙e人寫了以后才發(fā)覺,我也有這樣的事呀,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寫下來呢?原來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觀察,教育隨筆就無從寫起,所以我們要寫好教育隨筆必須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跡,隨時隨地記錄下來,這樣就會擁有很多的寶貴的財富。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啟示,不是我一言半語所能說得完的?傊痪湓挘合氘斠幻细竦慕處煟瑫遣豢扇鄙俚。
說實話,我一直有看書的習慣,但與教學有關的書,看的較少,然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愛不釋手。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它并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我經常有一個疑惑:教師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時間從哪里來?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就占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一直以來,我滿足于做好教師的基本工作,對于學校要求的寫教學反思,總是處于一種應付、畏難的狀況?戳颂K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和《我怎樣寫教育日記》的兩條建議,對我觸動很大。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作四十多部專著,六百多篇科學論文,而且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而我每個月完成兩篇教育隨筆、一個教學案例有時候都覺得無從下手,沒什么好寫呀,寫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課、下課、處理些雞毛蒜皮的事嗎?有時候瀏覽別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別人三天兩天都有更新,有時上面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小事在她的筆下卻變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羨慕。同樣是教師,我為什么總覺得無話可寫、無事可說呢?
現在看完這兩條建議后再想想:其實我們身邊并不缺乏可寫的東西。有時候同學間的一次爭吵、一句話語和家長的一次交流,都可以點燃我們靈感的火花,只是我沒有及時記錄下來,等到再想寫時已不留痕跡了。再有我覺得善于觀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同事們在一起互相討論的問題:哪篇課文課堂效果如何,哪個學生喜歡插嘴,哪個學生能回答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我時?戳藙e人寫了以后才發(fā)覺,我也有這樣的事呀,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寫下來呢?原來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觀察,教育隨筆就無從寫起,所以我們要寫好教育隨筆必須做個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跡,隨時隨地記錄下來,這樣就會擁有很多的寶貴的財富。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啟示,不是我一言半語所能說得完的。總之一句話: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書是不可缺少的。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啟發(fā)非淺。
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是上好課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guī)律的職業(yè)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yōu)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和審美修養(yǎng)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fā)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yè)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么,恨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fā)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fā)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yōu)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yè)可借鑒的語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語言材料,善于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恒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并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志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fā)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
再一個問題,那就是熱愛學生。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我深深地感覺到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倘若為了某種利益去虛偽地愛學生,一旦目的達到便不管了,這樣反而事與愿違,甚至扭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想,愛對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的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愛學生我們又應如何來愛呢?對于學習較差我總是責備他們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上進心不強,F在看來,原因是我對他們的關懷遠遠不夠!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目錄,我被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吸引了。我想每個老師,看到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總是很欣喜。不禁問自己,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fā)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fā)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了。通向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途徑,就是知識要有現實性和積極性,對于我們老師,所知道的內容要比課標上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讀完這本書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為自己訂一個終身學習的計劃,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并優(yōu)秀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6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有一章節(jié)是談《勞動教育和個性全面發(fā)展》,其中談到“勞動素養(yǎng)”:不僅包括完善實際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藝,而且包括勞動活動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勞動創(chuàng)造活動的之力充實性和完滿性、道德豐富性和公民目的性。讀到這兒,我不禁聯想到學校和家庭的勞動教育狀況。
想起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個星期有一個半天是“勞動課”,那時一個星期上五天半課,每個周五的下午全校老師帶著全校同學參加勞動實踐,學校有實驗園地——一大片的菜園。低年級時,跟著老師學種菜,每人都從家里帶一把小鋤頭,什么松土啊,播種啊,除草啊,間苗啊,移栽啊,捉蟲啊,搞得有模有樣。在勞動的過程中,能認識許多植物,也順帶認識許多土里的小動物;搞清楚了好多蔬菜生長的時令,摸著許多蔬菜的生長規(guī)律和特性,如喜陰喜陽,喜干喜濕等。有時也搞校園衛(wèi)生,但并不只是零散的操作。各個班級有責任區(qū),責任區(qū)里的任務有給植物澆水,拔雜草,整理體育活動設施,有意思的是學校不是買成品的掃帚,而是高年級同學自己去砍竹子,再利用枝條自己學扎掃把。有時的原材料是茅草的花和莖,那掃把可用來在干地上掃細小的塵土和紙屑。搞衛(wèi)生時,有人負責到附近的河里提水、抬水,有人負責擦洗清理,分工明確,勞動的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
在上勞動課的時候,低年級的同學巴不得自己快點長大,因為到了高年級就可以跟著老師帶上干糧去山里砍柴,砍竹子,燒木炭……拿著柴刀,一路上說說笑笑,到了山上,挑選自己看中的樹,在根部砍斷,剔去枝枝丫丫,變成樹段,扛著回學校,有時也直接扛回家。之后,再把樹段剁成一段一段的,堆起來晾干,就是最好的柴火了。漸漸地,我們認識了許多種樹,知道“喬木”“灌木”的意思,了解哪些是落葉樹,哪些是常綠樹,哪些樹的果子可以吃,哪些果子卻不能吃。那勞動的興致,絕對勝過如今的春秋游。
相比之下,現在學校開設的勞動課程,充其量被稱為“勞技課”,在時間上一周一節(jié)課,遠遠滿足不了勞動教育的時間需求;在課程內容上,側重于技能技巧的專門教學,功利性強,而“勞動創(chuàng)造活動的智力充實行和完滿性、道德豐富性和公民自然性”就被弱化了。當然平時學生也參與一些“打掃衛(wèi)生”之類的勞動事務,但是很多時候是進行一些零散的操作,不是“在一件有意義的設想的基礎上進行長期的活動”,這樣“兒童勞動的力量性”就不強。
所以,我在想,勞動教育不能只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教育,而應該是充分騰給學生勞動的時間和空間,在有情趣的勞動中,自然地認識世界,體會勞動的快樂,自然地習得勞動的技能技巧。那樣才擁有真正的勞動的“道德實質”:一個人把自己的智慧、技藝和對事業(yè)的無私的熱愛變成老師的物質成果,他會享受到光榮感、自尊感,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7
讀書是由譯者根據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所編寫,其中還融合了蘇氏的其他著作的精彩條目,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著就了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文章事例生動,理論精辟,見解獨到,可讀性極強。
文章一共介紹了100條給教師的建議,其中有幾條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讓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我想每位老師聽到別人形容教師放假時間長,工作內容輕松時,都會感到很無奈,只有真正做教師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辛酸。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等事情讓老師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尤其是當班主任的同事,在備課時總會有各種事情被打擾,于是書中介紹了一位歷史老師,結束了一個觀點,備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節(jié)課都是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的,這種準備就是讀書,每天不斷地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隨著教師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長,量變就會變成質變,在教書的過程中越來越得心應手,正如作者所言:“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要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
其次,第33條——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
作者總結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真理:“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的多么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里,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的,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地精神財富——教育是明智的!彼猿弥贻p,我們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須在整個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精神教育自己,要使共產主義的理想通過多種多樣的,具有深刻個性的特征從每個不同的獨立個體中體現出來,最后,年輕的朋友們,每個月要有三本書,學科方面,榜樣人物以及關于人的心靈的書,這會讓你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光傳授知識,更能充盈學生的思維和心靈。教育者要具備一種對美麗的精細的感覺,要在創(chuàng)造美的勞動跟人有精神交往。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中記載的100條建議可以說為我們教師量身打造,深入淺出,發(fā)人深省,做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不光要教授知識,還要幫助其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性格,不光要呵護學生成長,還要讓他們擁有自信和堅強的意志,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我們所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這條“百年育人”的教育長河中,我們需要不停學習,不停積累,才能不讓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
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钡拇_是這樣,“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下面就書中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談談一些感想。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種種事實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fā)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能學的好!
拜讀了這篇文章,我檢討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因為學生完成不了任務而感到揪心,有時候就不喜歡這位學生。讀了這本書后讓我體會到學習上的成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就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我卻要求學生一個標準,一個模式,這不但違背了教育教學規(guī)律,還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害無益。我的這種做法,就象強迫一群六、七歲的孩子每人提夠20桶水,結果可想而知,這是對兒童的催殘,對孩子的嚴重傷害,更挫傷了孩子本身對本門學科的熱愛。試想孩子對此學科沒有了興趣,那只能形成惡性循環(huán),差的只能是越來越差。
看過這本書后,我對我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上課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這樣既穩(wěn)定了課堂紀律又扶植了學生的自信。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也采取分層方法。我出了難度不一的10個題目,根據平時學生的水平分給不同的試題。其效果正在觀察中。我想應該是比較可行的。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以至于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tài)。
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也給了我們建議:“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苯處煻家伎,是什么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fā)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9
利用假期時間,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不少的教學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遇到的問題,其中有的是用實際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論分析,最多的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親身遇到的問題和真實教學案例,閱讀這本書,對教師教學大有益處,也是我開闊眼界,啟發(fā)非淺。
本次考試,成績出來后,有幾個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家長們很著急,紛紛詢問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中談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為孩子補課。這是家長為孩子尋找的解決方案,那么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其中主要就是討論如何看待班上學困生的問題,并給出了建議。
一、正確看待兒童成績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對于自己來說的,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各個方面,知曉學生的各種特點與個性,任何時候不拔高,不低估,這樣才能中肯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長發(fā)展方向。
二、了解兒童的個性需要
“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范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于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么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段話,給我的啟發(fā)很大,無論是對待優(yōu)等生還是學困生,要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就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將會遇到何種困難,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1、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2、明確學生在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3、積極采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三、教師充分備課
(一)用一生去備課
書中提及一個教學案例,有一位聽課教師詢問這位講課的歷史老師可這節(jié)課需要多少時間,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蘇霍姆林斯基通過這位歷史的回答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師擁有豐厚的知識,才能自由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二)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例,建議我們分層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類,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鑒以上的建議,如何對班上學生進行輔導,有了一點想法。
1、現階段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置符合他能力的學習任務;
2、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與家長聯系制定家校學習習慣培養(yǎng)計劃,家校聯合努力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3、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通過鼓勵機制,引發(fā)興趣;
4、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命題,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樹立科學的學習觀是必然要求,做一名學習型的人民教師是其應有之義。暑期再次手捧被教育界奉為經典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在很多方面我深有感觸。其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的獲取知識,不斷的提高自身。書中主要有三條建議涉及到:第七條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第八條關于獲取知識;第十八條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這些建議就象一盞盞指路明燈,給我們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書到用時方恨少”,想想真有道理。體現在做事上,經常是臨時“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就是源頭,讀書是活水。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讀書不是為了應付,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無愧于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結合閱讀體會,我認為,新時期教師應樹立以下三種學習觀:
一是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多忙,無論多累,每天都擠出一點時間來學習,這就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是的,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才能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知識社會,才能滿足學科教學的需求,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二是樹立實踐的學習觀!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俗話也說:實踐出真知。在《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要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在我看來,教師要做到不再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知識,使學生的知識活起來,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運用所會的知識來探究新的知識,讓學生享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運用知識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會更好,能力也會大大增強,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厭學。所以,樹立實踐的學習觀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至關重要。
三是樹立創(chuàng)新的學習觀。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對于教師來說,同樣如此。為了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習享受的過程,教師就需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才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關于獲取知識》建議中講的“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fā)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那么簡單。教師需要在備課的時候,除了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外,還要創(chuàng)設問點,把握分寸: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則留著不要講完,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而教學過程中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大膽嘗試是教師需要學會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1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說出我們幼教姐妹的心聲的一本好書,第一塊內容: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二塊內容:讓孩子愛我們,第三塊內容:聽孩子的話,第四塊內容:擠一點兒時間來反思,第五塊內容:做一個有協(xié)調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塊內容: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愛,第七塊內容: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
以前接觸過的學前教育類書籍,不是內容復雜深奧,就是有點紙上談兵的感覺,但是這本書卻是幼兒教師們深受老師們喜愛。但對教師的知識能力提升與發(fā)展幫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縛了幼兒教師的創(chuàng)新和反思的動力,出現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督o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一本介于這純理論類讀物和純實用類讀物兩者之間的學前教育類書籍,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議”的形式讓老師們感到親切可讀,能引起幼兒教師的共鳴,充實幼兒教師的知識面。內容涵蓋了幼兒教師的方方面面,詳盡而又不拖沓。
我讀了這本書后感觸很深,我做幼兒教師已經有許多年了,自認為從事幼教行業(yè)這么久了,對如何做一個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放心的幼兒教師,已經不用再去閱讀書籍也能詳細回答了。但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學習是無止境的,不管哪個行業(yè)你的經驗再豐富,也要不斷的學習和充電。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內容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做一個孩子眼中最美麗的老師,幼兒教師的一切也應該是美麗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麗的幼兒教師呢,暫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齡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個完美的教師形象,你就是一個美麗的老師。教師的形象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無不具有教育性,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對其產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幼兒也通過與教師的接觸,從細節(jié)中學到很多東西,幼兒教師不僅要儀表美,還要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當旁人在尋求周圍美的事物時,其實幼兒教師就是一道實實在在的美麗的風景線。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2
假期中,閱讀了此書,受益匪淺。也真實體會到:無論我們多么優(yōu)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于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qū)。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并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yè)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么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傊,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币蠼處煂W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tǒng)研究方法的時空局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后果,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里面的很多章節(jié)讓我沉浸其中,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tài)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tài),學生就會心存感激。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3
又要寫讀書心得了,最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這本書之初,我是門外漢。讀完整本書,我開始對教師這份職業(yè)感到從未有過的敬佩。看完全書,我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作為老師,也許應該有這樣一個信念——我需要讀書。書讀多了,心胸也就寬闊了;書讀多了,眼界也就跟著作者擴展了;書讀多了,心也明了。
我們要關心兒童身心的健康。我們都做過孩子,我知道那種渴望被關注被關心的心情。我小的時候,不管生病與否,不會請假不去上課。孩子們都有啟蒙早晚的問題,因此班級學生自然會存在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作為老師的我們該怎么做顯得很關鍵。自尊這個東西,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實實在在的存在。
我們要學會去贊美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發(fā)沖冠的樣子。凡受過贊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于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差生,還是優(yōu)秀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的。特別是差生,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好一點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贊美學生,讓學生的心里充滿陽光。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fā)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4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收獲頗多。作為著名的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的熱愛,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工作的認真和執(zhí)著,無一不再感動著我、召喚著我,讓我思考我應該如何做好一名教師,如何教好每一名孩子……
其中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時,書中寫到: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qū)培訓班的學員、區(qū)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這段答話啟開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像這位歷史教師這樣的人,我在自己的區(qū)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閑時間。他們中間的每一個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會說是終生都在備這節(jié)課的。
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這里的問題還不僅在于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數量可以轉化為質量:襯托著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么為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yè)質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敘述、演講)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師在講三角函數,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數上,而是放在學生身上:他在觀察每一個學生怎樣工作,某些學生在感知、思維、識記方面遇到哪些障礙。他不僅在教書,而且在教書過程中給學生以智力上的訓練。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反復強調讀書的重要,教師通過讀書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優(yōu)秀的教師;學生通過讀書擴充相關的知識,產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科的發(fā)展志向……
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工作需要、能力需要、生活需要、興趣需要和發(fā)展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大海。讓我們所具備的知識,與要教給兒童的知識的比例為10:1,20:1,30:1,50:1,100:1……在教學中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把重點主要不是放在知識的教育上,而是放在孩子身上,去觀察每一個孩子怎樣學習,觀察孩子在哪些方面遇到哪些障礙,如何引導孩子探索解決遇到的問題。不僅關注教書,更關注在教書過程中給孩子以能力上的鍛煉,促進孩子綜合能力的提升。
讀書,作為教師備課的關鍵能力,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片知識的海洋,讓我們隨處可以取水豐富我們的教育,滋養(yǎng)孩子的成長。
用一生備好每一節(jié)課,讓讀書成為自身的需要。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5
當我再次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獲益匪淺。在100條建議中,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這一點給我的觸動也最深。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蘇氏認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么,“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教師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以傳授知識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學過程中,都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詳細深刻的講解;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教書育人;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讓民族文化知識得到延續(xù);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桃李滿天下”。肩負園丁的使命,我們就會感到汗顏。所以,職業(yè)的責任感促使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人們擁戴的楷模!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千古名言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睈酆米x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應該是書籍。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當書籍成為教師的第一至愛的時候,喜愛讀書便會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偉大著作中還精辟地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取決于閱讀能力!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叭绻喿x對于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他認為,學習發(fā)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拼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要“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
閱讀優(yōu)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薄白约簩ψ约赫勗,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學生——祖國的花朵,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國家建設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力量就來自于書本。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他們人生的軌跡;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為他們人生的方向,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學生,那些學習落后,討厭上學,那些不思進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為不良的,盡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的愛好和習慣。
縱觀全世界,凡喜歡讀書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民族。在猶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會在《圣經》上滴一點蜂蜜,讓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書本是甜蜜的。在那種書香社會里,我們知道,他至少誕生了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這樣一些人類的天才。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韓國以書柜代替酒柜,著力建設書香社會;美國的大學入學人數在中國的十五期間可以達到占總人口數的80%的比例……我們呢?看看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人不愛讀書,浮躁之風盛行,長此下去,怎么得了?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讀書的今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必修課,讓讀書成為學生知識來源的“助氧劑”,讓讀書成為孩子成才的知識窗。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興旺發(fā)達,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讀書啟迪智慧,讀書激發(fā)生機,讀書讓人充實和幸福,讀書使人充滿力量,去開拓光輝的未來。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讓我們牢記這句話,讀書,讀書,再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01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02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20
給教師的建議書籍讀書心得09-23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09-28
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篇10-18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03-25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05-18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