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精)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1
原文: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譯文
一旦成為被貶的官員,在去長沙的途中,西望長安,那里在也沒有家了,此時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對飲,忽然聽到一陣陣笛聲,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熱季節(jié),可一聽到凄涼的笛聲,頓感有一股寒意襲來,就象置身與梅花飄落的冬季一般。
注釋
《千家詩》中詩題又作:題北榭碑。
武漢別名“江城”即來自“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郎中:官名,為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
欽:當(dāng)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
黃鶴樓:古跡在今湖北武漢的長江邊上,今已在其址重建。
遷客:流遷或被貶到外地的官員。
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quán)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賞析:
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jīng)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本詩寫游黃鶴樓聽笛,抒發(fā)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西漢的賈誼,因指責(zé)時政,受到權(quán)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diào)。“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yùn)的關(guān)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么遙遠(yuǎn),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此調(diào)題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dāng)初夏,當(dāng)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人聯(lián)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有焉!保ā短圃妱e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人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詩還好在其獨(dú)特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詩寫聽笛之感,卻并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后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dá)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半才點(diǎn)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閻昭典)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2
原文: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賞析: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zé)時政,受到權(quán)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diào)!耙粸檫w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yùn)的關(guān)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yuǎn),充滿了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調(diào)的題解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dāng)初夏,當(dāng)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lián)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首詩還好在其獨(dú)特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詩寫聽笛之感,卻并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后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dá)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半部分才點(diǎn)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3
《黃鶴樓聞笛》
原文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賞析
“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yùn)的關(guān)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么遙遠(yuǎn),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此調(diào)題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苯俏逶,正當(dāng)初夏,當(dāng)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人聯(lián)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人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擴(kuò)展閱讀:李白的早年故事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rèn)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ê蟊苄谥M改為昌明)青蓮鄉(xiāng)。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jiān)辏?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fā)蒙讀書始于是年!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绷,唐代的小學(xué)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shù),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擴(kuò)展閱讀:李白的代表作品
《將進(jìn)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chuàng)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zhèn)渭笆欠窨蓺w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shù)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guī)范,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yuǎn)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chuàng)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xiàn)。
實(shí)際上,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xué)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quán)經(jīng)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黃鶴樓聞笛原文賞析07-27
《黃鶴樓聞笛》翻譯及賞析12-02
《春夜聞笛》原文及賞析03-31
春夜聞笛原文及賞析03-09
春夜洛城聞笛原文及賞析02-13
夜上受降城聞笛原文及賞析03-07
夜上受降城聞笛原文及賞析10-06
春夜洛城聞笛賞析03-24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原文和賞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