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方平代春怨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
代春怨
朝代:唐代|作者:劉方平|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全文賞析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叭恕敝娝,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tài)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劉方平代春怨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相關文章:
王維相思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6
惠能菩提偈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2
王績野望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2
高適燕歌行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5
劉方平《月夜》的原文、翻譯、賞析09-13
岑參逢入京使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2
高駢山亭夏日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6
李昂從軍行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4
《代春怨》賞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