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楊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楊桃實物;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師出示楊桃實物,并請學生讀“資料袋”。
2、師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看看課文中的我從畫楊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小黑板,認讀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字):
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
指名讀,正音:“囑”讀 zhǔ,不要讀成 shǔ;“審”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肅”是平舌音;“晌”讀 shǎng,不要讀成 xiǎng。
三、自讀自悟,匯報交流
1、默讀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樣做怎樣說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交流課文內(nèi)容: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的事。(邊讀邊用筆做記號)
2、練習朗讀2~18段:
指導朗讀要點:
⑴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為畫得怎樣?
抓住重點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體會“我”的一絲不
茍。
⑵通過對比體會人物心情,把握準感情:
①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認為畫得怎樣?態(tài)度是怎樣的?老師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 (找出老師的動作,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體現(xiàn)兩者態(tài)度的不同。) ②當老師讓學生坐到“我”的座位觀察后,學生的態(tài)度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次老師問“畫像不像楊桃”時,同學們嘲笑的語氣;第二次老師問“楊桃像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同學支支吾吾的語氣。(對比體會讀好這部分內(nèi)容)
抓住“和顏悅色”一詞,指導老師耐心和誠懇地批評這部分。
二、升華領悟
1、出示父親和老師的兩段話:
⑴朗讀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里?都說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誨”的意思嗎?
通過反復讀,學生能體會出父親和老師都是教育“我”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⑵再讀,老師的話哪幾句和父親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⑶師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從不同角度去貫徹,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2、背誦老師講的一段話。
3、齊讀,交流體會:讀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導聯(lián)系《題西林壁》一詩、《畫雞蛋》一文,進一步理解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qū)分比較:
注意“非”在“排”和“靠”兩字中字形的變化。
“!焙汀搬敗薄ⅰ坝啞;“幅”和“!薄ⅰ罢d”和“悔”;“晌”和“響”。
3、書寫點撥:
囑:右邊下半部的第七筆是豎。
肅:筆順:
悉:上部不是“采”。
二、鞏固作業(yè)
1、書寫練習。
2、完成同步練習。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應有"實事求是"態(tài)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不像……而像……"等詞說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讓學生弄清"我"畫楊桃為什么受到同學的譏笑,而得到老師的肯定。
教學難點
體會老師最后那段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導入新課。
1.啟發(fā)談話。
2.提問:結合課文內(nèi)容,誰能把課題"畫楊桃"補充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我"畫楊桃;"我"和同學們一起畫楊桃。)
二、晶詞析句,逐層理解。
1.帶著問題,默讀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樣畫楊桃的。
①"我"今天看到的楊桃是什么樣子?
②"我"是怎樣畫的?
③"我"覺得畫得怎樣?畫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題回答,再由一名好生連起來說一說,然后比較句子,體會"我"是怎樣畫楊桃酌。
(放幻燈)說說下面兩個句子,哪句寫得好?為什么?
指名讀第二句,注意重讀的詞。
板書:認認真真看老老實實畫
2.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開始,同學和老師兇態(tài)度各是怎樣?
同學們:哈哈大笑(譏笑),"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指導朗讀同學們的話。
老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放幻燈)比較下面三個意思,"審視"應選哪一種?為什么?
①注意地看。②集中注意力看。③看了看。
(應選第二種,因為"審視"是一邊看,一邊進行比較,看得很認真)
老師在審視楊桃時會想些什么?他覺得我的畫畫得怎樣?
板書:同學譏笑
老師審視(滿意)
3.后來,同學和老師的態(tài)度是怎樣變化的?點名讀課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師和同學有幾次對話,老師的問話用"_____"畫出來,學生的答話用"~~~~~"畫出來。(三次對話)
4.理解第一次對話,并填表。
結合老師同學的態(tài)度,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
5.學生回答后,老師的神情為什么變得嚴肅了?
(因為同學們的看法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想當然地譏笑別人。)
用"嚴肅"造句。
板書:想當然嚴肅
6.依照學習第一次對話的方法,自學第二次、第三次對話,可邊填表,邊討論。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指導,注意老師和同學在態(tài)度上的變化。 老師:認真→嚴肅同學;譏笑(驕傲)→不好意思比較讀:
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
7.幻燈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讀段思考:
①這時老師的態(tài)度怎樣?
②老師說的話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③給這一段分層,哪層更重要些?
理解老師要求我們"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的"這實際上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實事求是)板書:實事求是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小結:這是老師教育那些想當然發(fā)笑的同學,實際上是要求我們做事應具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三、回歸整體,深化理解。
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①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含著意思?(實事求是的精神)
②教誨在文中指什么?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體現(xiàn)出來?。老師的教誨將給我們什么啟示?
2.總結全文。
3.學生質(zhì)疑,老師予以指點,解答。
四、課后習題3,讀下邊的句子,并用帶點的詞語說話。
1.選詞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①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當然,( )實事求是。
②老師看了我畫的楊桃,( )同學那樣譏笑我,( )父親那樣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③同學都譏笑我的畫( )楊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說一句話。
[教案述評]
胡紅衛(wèi)老師是湖北省的市級教壇新秀,以上的《畫楊桃》教案是她1997年參加我省黃岡市教壇新秀評選時的優(yōu)秀教案。
胡老師這節(jié)課教學設計科學、新穎,注重了語盲文字訓練,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改革的精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1.教學目標明確、準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扎實進行語盲文字訓練,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白怎樣做人,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應有"實事求是"態(tài)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確。教師教學符合"大綱"要求,思想內(nèi)容和語盲文字訓練明確,文中重點詞、句、段把握得好,訓練形式多樣,訓練密度大,訓練價值大,訓練落實得好。
3.教學思路清楚,教師能遵循閱讀教學原理,根據(jù)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學。她采取從課題人手,直奔重點,進行中心設疑(同學和老師對"我"畫的楊桃的不同態(tài)度),層層推進,一步一步地理解重點詞、句、段,
在扎實進行語盲文字訓練過程中,注重聯(lián)系,由表及里,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4.教學思想端正。教者在教學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較大的收獲。
5.注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注意從教法和教學設計等方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了聽、說、讀、寫髓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同時,注重了學法指導,教學注意朝著學生"自能讀書"的方向努力。不僅如此,教師還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注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6.板書設計獨具匠心。教師在板書設計時抓住了文章內(nèi)容的"焦點",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中心。
不僅如此,胡老師的教學設計還符合本年級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有利于推進素質(zhì)教育,所以受到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在“對話”中品味語文
———《畫楊桃》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對話的過程,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對話,是現(xiàn)代教學論倡導的一種嶄新的教學理念,一種新型的教學文化,即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的人、文本和環(huán)境之間激蕩起的心靈共振和呼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畫楊桃》的課例就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的。通過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話意識。
課文介紹 《畫楊桃》一課記述了“我”在圖畫課上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學譏笑,卻得到老師肯定的故事。故事貼近學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讀者傳達了的是實事求是和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特點。 具體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對課文質(zhì)疑,解疑,再質(zhì)疑,在與文本的多次對話中,深入理解課文。
2、通過交流、評價學生的畫,促進師生、生生、生本等多項對話,使學生深刻體會做什么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從文本的解讀中受到人生的啟迪。
教學過程:
一、 生本對話 獲取信息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拿起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待會兒請你說說,在讀的過程中,你腦子里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
2、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質(zhì)疑
[設計意圖]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每人所獲取的信息豐富多彩,對文本的理解也充滿個性,產(chǎn)生的問題也會因人而異。
二、 梳理問題 板書存疑
為什么同學們看了我的畫,會哈哈大笑,而老師不笑?
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
為什么老師要讓同學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上來看?
為什么父親和老師的話那么相似?
簡單板書: 哈哈大笑? 角度? 輪流坐? 相似?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問題,把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簡單板書,這些問題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fā)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
三、 多項對話 觸發(fā)感悟
(一)畫
1、我們帶著問題也來畫幅畫,看看能不能通過作畫、評畫,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把課文讀懂了。
2、小作者畫楊桃,我們來畫灑水壺,雖然東西不同,但一樣能考察你有沒有讀懂課文。(拿出灑水壺放好)
3、畫之前,同學們先找找:書上那些句子能指導我們正確作畫呢?
學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親的話和倒數(shù)第二段中:“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學生齊讀。)
4、我們作畫的要求是不要畫得太細致,只畫它的基本輪廓。仔細觀察,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畫,不會畫的,再讀課文,邊看,邊讀,邊畫。時間五分鐘。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以畫的形式解讀文本,引發(fā)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對話熱情。
(二)評
現(xiàn)在我們來評價幾位同學的畫,我們不管他畫的技術好不好,只是通過他的畫,評價他有沒有讀懂課文。不過你在評價時得引用文中的話來判斷他有沒有理解。
1、(出示一幅畫)誰來評他的畫?學生評價這位評價的同學是否正確。以判斷他是否站到了作畫者的位置上進行評價。引用書上的話。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
(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看了看、走到、坐下來、審視。理解“審視”)
“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學還笑我的畫嗎?那開始的哈哈大笑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老師沒笑是因為……(知道先從同一角度來評價)
齊讀這兩句話。引導評畫的同學坐到作畫者的位置上去評價。
(學生評價后,大家反饋)現(xiàn)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師為什么要讓同學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嗎?(從同一角度來評價)
---------------------------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張角度不同的畫
她讀懂課文了嗎?指名說,能從書上找依據(jù)嗎?
學生交流:
“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
“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你看到一樣東西,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表揚評價的同學觀察仔細,會讀書。
采訪作畫者:“你為什么能畫得那么準確?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覺得自己畫得很正確。”
表揚她和小作者一樣自信認真。(板書: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和第一幅畫比較:同一把水壺,為什么他們畫得這么不同?(學生自由說)黑板上的第二個問題你明白了嗎?
3、展示一幅畫走樣的畫
指名評價,結合書上的話,說說他怎么畫成這樣?
(沒有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沒有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想當然,畫走了樣。)
順勢理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設計意圖]在明確研究的方向和重點之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畫、讀、評等形式的對話,在對話中,學生思考,行動、探究,爭論,提高了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也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
(三)再讀老師和父親的話,明理
父親和老師的話,你在畫畫時做到了嗎?指名讀他們的話。(媒體出示)
請你也來細細地讀讀他們的話,讀著讀著,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學生讀后自由說。(做事要認真,細致,老老實實或者實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親和老師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板書:父親的話 老師的話 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為什么他們的話這么相似?現(xiàn)在你能談談你的理解嗎?(這是畫畫的要求,他們有相似的經(jīng)驗。他們都希望我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辦事態(tài)度……)
四、聯(lián)系生活,交流體會
1、生活中,你看到過或著自己遇到過類似“畫楊桃”的事嗎?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們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 生生對話,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彌補,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使得學習變得有趣,并且富有創(chuàng)造意味。
2、集體交流,想說的自己站起來。最后再對所說的進行一番評價。
a、 “達芬奇畫蛋”的故事。
b、 “畫蛇添足”的故事。
c、 “三個畫師”的故事:一個國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條腿,
請畫師畫像。第一個美化了國王,畫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國王覺得在諷刺他,就殺了畫師! ……
[設計意圖] 語文源于生活,在結束階段,跳出文本,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把讀到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溝通起來,把思維的觸角延伸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需要闡述,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對話的源頭之水就會汩汩而來。此時,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積累、情感和觀念。
3、同學們很會動腦筋,也很會聯(lián)想,對課文也體會得真深刻,讓我們再通過讀,把我們的理解傳遞給每一個人。(齊讀父親和老師的話。)
五、再次質(zhì)疑 拓展對話
1、 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 你還想對文中的父親、老師、同學們和本文的小作者說寫些
什么呢?想和我們們班的老師、同學們說些什么呢?
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表揚小作者畫畫認真,留心觀察。向“老師”說說自己的觀點,意見……)
[設計意圖]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對話形式,使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文本之間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jīng)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
六、作業(yè):
1、 摘錄對你啟發(fā)很大的話。(或改編成座右銘)
2、 作業(yè)冊。
板書:父親的話
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老師的話
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哈哈大笑? 角度? 輪流坐? 相似?
畫楊桃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畫楊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編寫,《畫楊桃》是其中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老師讓我們畫楊桃,“我”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fā)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這篇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一個樸實的道理,是可以讓學生細細品味,感悟做人的道理的好材料。
作者先略寫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地敘述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寫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tài)描寫,突出老師對“我們”循循善誘的教育,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結果的思想方法。
課文從一件事中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來龍去脈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課文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具體細致,形象生動,能準確反映人物內(nèi)心世界。老師神態(tài)由嚴肅到和顏悅色,老師的話語通俗易懂,循循善誘,飽含哲理,表現(xiàn)出高超的教育藝術。學生們開始嘻嘻哈哈,以為“我”把熟悉的楊桃畫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實情況后,顯得很尷尬,反映學生們的率直、天真。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他們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能夠通過閱讀有所感悟,獲得啟迪。
教學目標:
1.認識“囑、審、肅、晌、悅、誨” 6個生字,會寫“叮、囑、排、靠、幅、審、肅、晌、悅、熟、悉、誨”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
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理解“和顏悅色”的意思。
2.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從老師的話中明白: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4.抓住老師說的那段話,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的科學道理。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生受益。
2. 教學難點:學生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課前預習:
1. 劃出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記憶。
2. 熟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語。
3. 根據(jù)課題,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預設:課文是寫誰畫楊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畫?怎樣畫的?畫得像不像?會產(chǎn)生什么想法呢?
4. 根據(jù)課后問題,思考:老師說的話是什么呢?有哪些意思深刻的句子,我的想法是什么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出示實物楊桃,引導學生說說對楊桃的認識。
師:同學們,認識老師手中的東西嗎?(對于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楊桃不是孩子熟悉的水果。)出示課件,簡單的介紹楊桃。(看課文后面的資料袋)
2. 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手中的楊桃,說一說你看到的楊桃的樣子。
(設計意圖:老師有意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角度的楊桃,讓孩子們感受到不
同角度看到的楊桃樣子是不一樣的。)
3. 引入課題,質(zhì)疑問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一篇與楊桃有關的課文。(板書:畫楊桃)學生齊讀課題。
4. 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呢?
預設問題: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初步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
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 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
2. 檢查生字詞語。指名學生讀。相機的完成“叮囑、審視”等詞的近義詞,教師隨機板書。
3. 教師黑板上書寫文中較難的幾個生字:肅、囑等,學生書寫文中的12個生字2個。
4. 完成前面學生的疑問,初步進行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
三、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 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fā)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shù)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 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
3. 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什么?(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 小結:通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四、感悟父親、老師的話語
1.老師和父親講得話是那么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他們分別講了什么呢?請找出文中的句子。讀熟,說說相似之處。
2. 初步感悟這段話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用一兩個詞來形容:實事求是、學會
思考等。
3. 再次熟讀父親和老師的話,能背下來的爭取背下來。
4. 抄寫老師說的這段話。
五、簡介作者
1. 老師和父親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理解“受用”的意思。
2. 是的,作者就是在老師和父親的教誨之下,獲得了突出的成就。課件出示:作者簡介。明白作者從中的受用。
六、談話總結。
同學們,前面我們看了楊桃,說了楊桃,還知道作者從畫楊桃的這件事中,明白了“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的”,知道要實事求是。那么他們在畫楊桃這節(jié)課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進行學習。
板書:
11.畫楊桃
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實事求是、學會思考等
【畫楊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畫楊桃》語文教學反思05-24
《畫楊桃》教案09-14
畫楊桃教案11-09
《畫楊桃》的教案02-18
畫楊桃的教案03-09
《畫楊桃》 教案03-05
《畫楊桃》教案04-04
語文《畫楊桃》教案04-21
《畫楊桃》優(yōu)秀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