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5篇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
三臺·清明應制 宋朝 萬俟詠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nèi)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xù),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wèi)、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三臺·清明應制》譯文
但見那梨花好像還帶著昨夜的月色,海棠花半含著清晨的雨珠。皇家的園囿關不住盎然春色,春光已無拘無束地穿過城門來到郊野,御溝中綠水漾漾,暗暗流出,直達城外的津渡。東風微微,和煦閑靜,垂柳細柔,好似千萬條絲絲金縷。遙望皇宮鳳闕,朦朦朧朧,非煙非霧。正逢太平盛世,朝野上下一片歡娛,京城里條條大路,到處是升平歌舞、簫笙鑼鼓。
黃鶯的鳴囀時斷時續(xù),一雙雙燕子飛來飛去。綠水倒映著岸邊的樓閣和秋千,相映成趣。成雙成對的游春女子歡快地斗草為戲。酒席被冷落在踏青的路邊,麥芽糖的香氣充滿道路。飲酒的人們到了何處?大概是溜進了藏嬌的門戶。直到傍晚時分,才跨上寶馬雕鞍,飛馳而去,一個個酒氣熏熏,衣襟上沾滿了亂花飛絮。
正當這不寒不暖的節(jié)令,夜漏還長;半陰半晴的天氣,已漸黃昏日暮。在這禁火的寒食節(jié),已是人們試穿新裝,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到清明節(jié)那天,看宮室里傳出蠟燭,翠煙縷縷,散入槐樹大院、貴人府第。宮門大開,衛(wèi)兵也撤了,停止傳詔宣旨,官吏們也停止了公務。
《三臺·清明應制》譯文二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云,那并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么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xù),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臺榭,秋千影隨水波蕩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著做斗草游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云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jié),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燭,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wèi)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三臺·清明應制》注釋
九陌:京城的大道。
休務:宋人稱辦公休止為休務。
三臺:唐教坊曲名。宋李濟翁《資暇錄》:“三臺,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臺。”單調(diào)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或單調(diào)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應制:即應詔,指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
內(nèi)苑:皇宮花園。
青門:漢長安東南門,后泛指京城城門。
浦:水邊,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鳳闕:漢代宮闕名。
非煙非霧:指祥瑞之氣。慶云是一種彩云,古人迷信,認為是祥瑞之氣。
九陌: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來泛指都城大路。
乍:恰好,正是。囀:鳥聲宛轉(zhuǎn)。
榭:建在高臺上的寬敞屋宇。
斗草:古代的一種游戲,也叫“斗百草”。
餳(tánɡ):麥芽糖,糖稀,軟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
夭桃:茂盛而艷麗的桃花。夭桃朱戶:用崔護《過都城南莊》詩意:“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漏永:夜漫長。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分:很,最。
槐府:貴人宅第門前種槐,故稱槐府。
收斂,引申為撤離。
閶闔:宮門。
住傳宣:停止傳旨、宣官員上殿。
休務:停止公務。
《三臺·清明應制》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jié)的節(jié)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nèi)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yōu)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耙娎婊ǔ鯉б乖拢L陌牒!笔锥鋵懢埃杖肓死婊、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并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皟(nèi)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nèi)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皷|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閑靜,細柳靜靜地垂拂著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zhuǎn),燕子去來,近水臺榭映秋千,成雙游女戲斗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游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于“夭桃朱戶”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游冶逸興!罢L兒百囀斷續(xù),燕子飛來飛去!边@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征著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敖G水”四句描寫了蕩秋千和斗百草兩種游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梆h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jié)!跋蛲眢E、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敝衅亩涿鑼懥烁毁F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圣。“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边@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jié)候特征,暗示天下風調(diào)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xiàn)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扒迕骺础彼木,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皵勘l(wèi)”四句描寫了節(jié)日里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衛(wèi)”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統(tǒng)觀全篇,是一種竭力羅列鋪陳的賦體寫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實感的抒情詞作來,其文與價值或要遜色得多,但就當時文學現(xiàn)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詩詞體式“應制體”來看,也還是寫得比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評詞者的贊許。全詞鋪敘勾勒,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處處照應;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三臺·清明應制》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時萬俟詠任大晟府樂官時奉皇帝之命所作。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2
清明 唐朝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詢問當?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清明》注釋
清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jié),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jié)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賞析
這一天正是清生節(jié),詩人杜牧是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生,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生媚的時節(jié),可也是氣候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常常紛上“鬧天氣”。遠是梁代,就有人記載過:是清生前兩天的寒食節(jié),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紛是清生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凹娂姟,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但是用來寫雨,卻是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種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傾盆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生“潑火雨”的精神,下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是此自然毫無疑問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是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靶腥恕,是出門是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斷魂”呢?是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皵嗷辍,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生白表現(xiàn)是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清生這個節(jié)日,是古人感覺起來,和我們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是當時,清生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jié)風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王孫公子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復雜的。倘若再紛上孤身行路,這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紛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么詩人是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
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經(jīng)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是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問題也發(fā)生了。怎么辦呢?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是這時不禁想到:往哪里找個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生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頭的愁緒。于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的路呢?詩人是第三句里并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是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是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生有力。
“遙”,字面意義是遠。但我們讀詩的人,切不可處處拘守字面意義,認為杏花村一定離這里還有十分遙遠的路程。這一指,已經(jīng)使我們?nèi)缤吹。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fā)生藝術聯(lián)系,若真的就是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是不遠不近之間!靶踊ù濉辈灰欢ㄊ钦娲迕,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生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是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里恰恰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地聞訊而喜,怎樣地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地興奮地找著了酒家,怎樣地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不管”了。他把這些都含蓄是篇幅之外,付與讀者的想象,由讀者自去尋求領會。他只將讀者引入一個詩的境界,他可并不負責導游全景;另一面,他卻為讀者展開了一處遠比詩篇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余地。這就是藝術的“有余不盡”。
這才是詩人和我們讀者的共同享受,這才是藝術,這也是我國古典詩歌所特別擅長的地方。古人曾說過,好的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是目前;含不盡之意,是于言外”。拿這首《清生》絕句來說,是一定意義上,也是當之無愧的。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是—“合”。是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是最后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生之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
《清明》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首見于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注明出唐詩,后依次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托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督贤ㄖ尽份d: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3
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翻譯
蘇堤:元佑間蘇軾官杭州刺束時建于西湖。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谷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時分笙歌已歇,游人歸去,被驚擾一天的流鶯回到楊柳叢中享受這靜謐時刻。
注釋
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樂聲、歌聲。
屬:歸于。
賞析
陽歷四月四日或五日為清明節(jié)。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賞春的佳時。吳惟信這首詩描寫了清明時西湖美麗的蘇堤和游人游春熱鬧的場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蘇堤清明即事》雖短小,容量卻大,從白天直寫到日暮。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織。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zhuǎn),春色依舊。把佳節(jié)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首句,梨花風起正清明。詩人點明了節(jié)令正在清明。梨花盛開,和風吹拂,時值清明。天氣有何等的溫暖也不必說了。梨花開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開就到了四月。風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頭,有的隨風飄落,仿佛是為了清明的祭祀而飄落的。清明時節(jié),人們也忙碌著。
游子尋春半出城。人們游春賞玩,大多數(shù)人都出了城來到西湖蘇堤上。一個半字點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西湖邊又是多么熱鬧。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人們游玩到了傍晚太陽西下的時候,歡樂的笙歌音樂結束了,沒有了。湖邊堤岸上無數(shù)的楊柳,人們鬧了一天卻沒有好好地欣賞它們。不會是它們太平淡了人們不加注意,也不會是人們對它們的存在早就習以為常了而不多留心吧。這些隨風飄舞的楊柳只好讓穿梭其中飛來飛去的黃鶯享受了。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4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朝 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上б黄甯瑁几杜c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xiāng)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
《湘春夜月·近清明》譯文
臨近清明時分,枝頭上翠鳥的叫聲婉轉(zhuǎn)動人。只可惜這一片清歌,都給了寂寞的黃昏。想要對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輕薄,不懂得人的傷春之心。我獨自漂泊在南國楚鄉(xiāng),滿懷柔情別恨,有誰能給我一點兒溫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語,一彎殘月照在門前。旅舍門前,月色下的湘江朦朧迷茫,波光隱隱,倒映著天空朵朵浮云。時光漫長,人生短暫。請問蒼天,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和戀人見面?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萬緒剪斷。
《湘春夜月·近清明》注釋
湘春夜月:詞牌名,是黃孝邁的自度曲。
翠禽:翠鳥。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樓:即前文“楚鄉(xiāng)旅宿”。
桃根:出于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后詞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種種”的意思。者,同“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當時以鋒利著稱。
《湘春夜月·近清明》賞析
黃孝邁的詞流傳很少,但他的詞的確寫得“風度婉秀,真佳詞也!边@是不首傷傷之詞。詞人通過對湘水之濱傷江月色的描寫,抒發(fā)了自己惜傷不忍平的情愫。
上片著重寫傷傷,先從枝頭的鳥聲寫起 ,點出“近清明”的節(jié)令!跋闱荨保q言香鳥,使指羽毛美麗的小鳥 ,“消魂”,是情為之動、神為之傷的意思,給鳥聲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
下文“可惜不片清歌,都付與黃昏”二句,是對“消魂”所作的說明 。"清歌”與“黃昏”所含的情緒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悅,后者使人憂傷,相反相成,其結果是益增憂傷之感,故此二句表現(xiàn)為極其沉痛的感嘆口吻。接下來,作者進不步采用了擬人手法,將具有感知的品格賦予了柳花,想對它低聲傾訴自己的心事,轉(zhuǎn)而又:“怕柳花輕薄,不解傷傷”?梢娮髡邞n思之深重!皞麄倍,點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
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嘆當時旅行在湘水之濱,獨自投宿在旅舍時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寫冷落,卻偏用“溫存”的字眼,再用“誰與”來作反詰,這種寫法突現(xiàn)了不種熾烈追求的意愿。寫到此處,已近過片,須得由傷傷向恨平過渡,故而“柔情平緒”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當巧妙而頗具匠心的了。
這首詞的下片更為精采。前幾句,作者緊緊抓住“湘?zhèn)乖隆钡木吧攸c,將深沉的離愁平恨熔鑄進去,造成了動人的藝術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照當門。香玉樓前,惟是有、不波湘水,搖蕩湘云!边@個境界是由眾多形象構筑起來的不個整體,七寶樓臺固不應拆碎,然而,倘求觀察得細致,卻無妨從局部著眼。
“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極度憂傷,是不個凝煉警策的句子,其造語則顯得老辣,與姜夔《暗香》詞里的“香樽易泣”相同!扒嗌讲徽Z”,山峰不會說話,而作者卻好像認為它原是會說話的,只是此時此刻無話可說罷了,以這種方式描摹環(huán)境的幽靜,其藝術效果則更為強烈。
“殘照當門”,意謂殘月照在門前,門外唯見殘月。殘月象征離平,正是由于它的`情調(diào)凄惻。“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等常見的例子,已經(jīng)足以說明用殘月抒寫離平之情的藝術表現(xiàn)力了。
“香玉樓”,即前文“楚鄉(xiāng)旅宿”,“惟是有”,同義重疊,起著強調(diào)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聲韻作為引出下文的鋪墊,從而使“不波湘水,搖蕩湘云”不句更富有詩意,顯得更加突出。從“香玉樓”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不片朦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隱隱的波光,天空飄動著朵朵浮云,陣陣微風吹來,又將水天“搖蕩”在不起了。然而這輕微的搖蕩卻不能打破“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的靜寂,正像“蟬噪林逾靜”那樣,反倒更增強了這種靜寂之感;同時,在靜寂之中,“湘?zhèn)乖隆钡木吧@得空靈深邃,它啟迪著人們對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幾句,像上片點出“傷傷”不樣,又將“恨平”的題旨點明了!疤扉L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天”是宇宙,“夢”是人生,“天長夢短”與吳文英在的“傷寬夢窄”(《鶯啼序》)構思相同,富有哲學意味。如夢的人生既然短暫,離平的愁苦就更使人難耐,于是又自然地產(chǎn)生了不種急切的希望盡快地“重見桃根”。桃根,出于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毕鄠鳛橥醌I之所作,桃葉是他的妾名。后人經(jīng)常用桃葉、桃根指代意中人。
結句的“這次第”雖只是不個“點”,分量卻是相當沉重的。愁緒擾人,自然產(chǎn)生剪除的意愿,這也是人們的共同心理。然而這首詞中,合理的意愿卻是用否定方式、喟嘆的口吻表達出來的,因為“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5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代:賈島
今日清明節(jié),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譯文及注釋
今日清明節(jié),園林勝事偏。
今天是清明節(jié),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
勝:優(yōu)美的。
晴風吹柳絮(xù),新火起廚煙。
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著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后,人們的廚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杜若開出了很長,文章想起了兩位賢人。
杜草:即杜若。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什么時候能夠乘車出發(fā)再一起相聚?在落花前飲著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今天是清明節(jié),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著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后,人們的廚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杜若開出了很長,文章想起了兩位賢人。什么時候能夠乘車出發(fā)再一起相聚?在落花前飲著酒。
注釋
勝:優(yōu)美的
杜草:即杜若
賞析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此詩是詩人在與朋友聚會園林中即興所至,詩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時節(jié)的情景,清明這一天,詩人和幾個好友一起在園林當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柳絮隨風飛揚,清明乞新火過后,人們的廚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下闕詩文表達的就是對于兩位好朋友的寄語,表達了詩人對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通篇讀下來,不難發(fā)現(xiàn),歡樂的小聚會中,不免透露出了詩人朋友目前不堪的處境,略略的表達了詩人的一種無奈的心情。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6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shù)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
譯文及注釋
羞紅顰(pín)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zhào)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wù)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嬌美的紅花仿佛是美人含羞的笑臉,嫩綠的葉片點綴在她的鬢邊,仿佛輕蹙黛眉,微微含恨。我怨恨晚風為什么不把花兒全部都吹落下來,這樣飄落的花瓣就像彩繡點綴著厚厚的綠茵般的草地。那蘇堤與白堤交叉像燕尾以分,湖面上桂木槳的舟船像輕輕浮蕩的水鷗,我騎著勒韁的寶馬就像倚在黃昏的殘云邊上。千絲萬縷的綠柳絲輕輕飄拂令人傷神,水中的輕舟沿著柳徑漸漸進入一個花絲環(huán)抱如屏的仙境,令人回腸蕩氣。我在岸上緊緊跟隨著畫船。為她美貌風情而消魂。隔著花朵柳絲,我不時地看見她那背面含羞的苗條婀娜的細腰身。
羞紅:臉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紅暈。重茵:芳草地。燕尾:西湖蘇堤與白堤交叉,形如燕尾。桂棹:以桂木為棹之舟,即芳舟。寶勒:以珍寶、金飾勒馬絡頭,此指代寶馬。殘云:零散稀疏的云。千絲:柳條。迷津:迷失津渡;迷路。楚腰:指細腰女子。
逡(qūn)巡。題門惆悵,墮(duò)履(lǚ)牽縈,數(shù)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míng),塵波澹(dàn)綠無痕。
我遲疑不決,好不容易才尋找到你的'家門,又恰好遇到你不在家,只好滿心悵惘地留言題門。后來終于可以得嘗所愿,我脫下雙鞋子進入你的閨中,那種歡愛的情景真是令人沉醉。以后我便時時刻刻地計算著下次幽會的日期,雖然有時也沒有一個定準。不久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情思繚繞全是因為你那多情的眼神,衣帶漸寬是因為感傷春天。到明天早晨,往事和孤煙一樣清冷,滿潮的凄風苦雨實在令人倍感憂愁。山色更加幽暗昏暝,水波淡淡,凌波仙子杳然無跡。
逡巡:徘徊不進;滯留。巡,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墮履:留宿。牽縈:糾纏;牽掛。寬帶:衣帶寬松。形容腰變瘦。留情緣眼,寬帶因春:一本作“留情緣寬,帶眼因春”;一本作“留情轉(zhuǎn)眼,帶減因春”。山黛:青蔥濃郁的山色。暝:一本作“映”。塵:一本作“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嬌美的紅花仿佛是美人含羞的笑臉,嫩綠的葉片點綴在她的鬢邊,仿佛輕蹙黛眉,微微含恨。我怨恨晚風為什么不把花兒全部都吹落下來,這樣飄落的花瓣就像彩繡點綴著厚厚的綠茵般的草地。那蘇堤與白堤交叉像燕尾以分,湖面上桂木槳的舟船像輕輕浮蕩的水鷗,我騎著勒韁的寶馬就像倚在黃昏的殘云邊上。千絲萬縷的綠柳絲輕輕飄拂令人傷神,水中的輕舟沿著柳徑漸漸進入一個花絲環(huán)抱如屏的仙境,令人回腸蕩氣。我在岸上緊緊跟隨著畫船。為她美貌風情而消魂。隔著花朵柳絲,我不時地看見她那背面含羞的苗條婀娜的細腰身。
我遲疑不決,好不容易才尋找到你的家門,又恰好遇到你不在家,只好滿心悵惘地留言題門。后來終于可以得嘗所愿,我脫下雙鞋子進入你的閨中,那種歡愛的情景真是令人沉醉。以后我便時時刻刻地計算著下次幽會的日期,雖然有時也沒有一個定準。不久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情思繚繞全是因為你那多情的眼神,衣帶漸寬是因為感傷春天。到明天早晨,往事和孤煙一樣清冷,滿潮的凄風苦雨實在令人倍感憂愁。山色更加幽暗昏暝,水波淡淡,凌波仙子杳然無跡。
注釋
1.渡江云三犯:詞牌名,周邦彥創(chuàng)調(diào),又名《渡江云》。雙調(diào),一百字,上片十句四平韻,下片九句四平韻,后片第四句為上一、下四句法,必須押一同部仄韻。
2.羞紅:臉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紅暈。
3.重茵:芳草地。
4.燕尾:西湖蘇堤與白堤交叉,形如燕尾。
5.桂棹:以桂木為棹之舟,即芳舟。
6.寶勒:以珍寶、金飾勒馬絡頭,此指代寶馬。
7.殘云:零散稀疏的云。
8.千絲:柳條。
9.迷津:迷失津渡;迷路。
10.楚腰:《韓非子·二柄》:“ 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焙笠蛞浴俺狈悍Q女子的細腰。借指細腰女子。
11.逡(qūn)巡:徘徊不進;滯留。巡,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12.題門:《世說新語》載,嵇康與呂安是朋友,安拜訪嵇不遇,嵇康子嵇喜出門讓呂安進屋,安未入,在門上題寫“鳳”字而去,意謂喜是一只“凡鳥”。此處單作“不遇”解。
13.墮履:留宿。
14.牽縈:糾纏;牽掛。
15.寬帶:衣帶寬松。形容腰變瘦。
16.留情緣眼,寬帶因春:一本作“留情緣寬,帶眼因春”;一本作“留情轉(zhuǎn)眼,帶減因春”。
17.山黛:青蔥濃郁的山色。
18.暝:一本作“映”。
19.塵:一本作“澄”。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夢窗在蘇州曾納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納一妾,后則亡歿。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州者,則悼杭州亡妾。”這首詞與《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都為同一時期悼念杭州亡妾的作品。
賞析
《渡江云三犯》,又名《渡江云》。雙調(diào),一百字,上片十句四平韻,下片九句四平韻,后片第四句為上一、下四句法,必須押一同部仄韻。
上片追憶與杭妾始遇時的情景!靶呒t顰”三句,描繪出湖邊暮春景色。“重茵”,原指厚席,這里喻厚厚的芳草地。此言暮春的湖邊陣陣晚風吹得落英繽紛,點綴著綠茸茸的芳草地。這落英恰像那少女們淺顰含羞微怨的嬌態(tài)。“舊堤”三句,述湖景。“舊堤”指西湖蘇、白兩堤;“燕尾”言兩堤在湖上交叉形如燕尾!肮痂保怨鹉緸闃拇,這里泛指西湖中游船;“寶勒”,即用珍寶裝飾的馬絡頭,這里指代馬兒。三句言遠望湖上蘇、白兩堤交叉,形如燕尾,湖中眾多的游船與鷗鳥一起蕩漾在碧波之中。詞人騎著馬,背襯著西天的彩云佇立在岸堤上觀賞遠近景色。“千絲”兩句,游湖思亡妾!扒Ыz”指堤岸邊的柳枝。此言眼前這些既青柔又濃密的柳枝卻不能為詞人挽留住就在這兒相識的亡妾。詞人到了這湖邊,像又回到了劉阮入天臺而遇仙的地方(即點明詞人與杭妾在此初見之事)。“柳”即留也,所以古人多有折柳贈別的習俗。今杭妾不幸亡故,不禁使詞人見柳絲而“怨碧”!澳c漫回”兩句,因思之深而致幻!俺怼,楚諺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里泛指美人的細腰身。此言詞人對亡妾牽腸掛肚朝夕相思,以致佇立在這兩人初識之處,幻覺中向花叢中望去似乎隱約看到了她美妙的背影。
下片追憶不遇以悼念亡妾。“逡巡”四句,憶不遇!邦}門”,事見《世說新語》呂安訪嵇康不遇,題字其門。此處借代不遇!皦櫬摹,本《史記·留侯世家》,張良遇黃石公故事。這是作傳藝、鐘情解。此言詞人想起從前初識之時曾多次來到她的門前徘徊,終因兩人不能見面而心情惆悵,詞人像張良盼望黃石公傳藝那樣希望她能對其鐘情,但又因為好幾次約會都沒有實現(xiàn)而感到牽腸掛肚。又“墮履”,事見《北史·韋瓊傳》,有“不棄遺簪墮履”之語!斑始覺”兩句,“緣”,因也;“寬帶”,語出沈約與徐勉書:“老病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移孔。”柳永《蝶戀花》詞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詞人用柳詞意境。此言詞人對亡妾難舍難忘,細想原因,一是因為她有一雙令人消魂的多情的媚眼。照現(xiàn)代人的說法,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而古時作畫也有“畫龍點晴”之說,所以詞人突出了亡妾雙眼攝人心魄的魅力。二是詞人值此清明時節(jié),自然引起了對亡妾的懷念,以致因?qū)λ目坦窍嗨级諠u消瘦。“明朝”兩句,點出悼念。因為今天正是清明節(jié),是祭奠亡靈之時,所以詞人想到如今自己與杭妾早已陰陽異路,兩人往日的恩愛情景已似幻夢般的風消煙散,詞人對亡妾的悼念,也如那湖上的風風雨雨一樣愁煞人啊!吧谨礻浴币痪洌跃白鹘Y,點明游湖。此句語出蘇軾《次韻促仲殊游西湖》詩:“水光瀲滟猶浮碧”,言山色空蒙,湖面浮碧似鏡,一切都歸結于這平靜之中。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7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譯文及注釋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早起匆匆趕路,天氣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蕩漾在湖水之上。
繡羽銜(xián)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飛鳥在天上自在飛翔,少年無憂無慮的嬉戲打鬧,只是這般天真無慮的時光卻是與我無緣了。
繡羽:鳥。銜花:少年。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少數(shù)名族兒童的獨特的服飾已經(jīng)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纖細,惹人憐惜。
胡:泛指少數(shù)民族。童:兒童。結束:服飾裝束。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昔日輝煌的定王府已無蹤跡,想象著賈誼府中的古井仍是當年模樣。
定王:漢景帝第六子劉發(fā),唐姬所生,微無寵,故封王于卑濕貧國長沙,卒謚定。長懷:遐想,悠思。賈傅:即賈誼。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雖是只需禁火三日,無奈沒有食物烹煮實在辜負了周舉的好意了,一直四處奔波,生計卻仍無著落。
沾:潤澤。嚴君:即嚴君平,漢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錢足以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讀老莊,揚雄曾從其游學,稱為逸民。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láo)粗飯任吾年。
富足奢侈的生活還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濁酒、粗茶淡飯頤養(yǎng)天年也已足夠了。
天性:猶天命,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運。濁醪:濁酒。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一生都在外顛簸漂泊,右臂已漸漸枯瘦無力一邊的耳朵也已聽不清。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想到這病弱的身體,無依無靠,不禁悲從中來,淚濕衣襟。
十年蹴(cù)踘(jū)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流浪漂泊,離都城已越來越遠,時光匆匆已過十年,現(xiàn)唯有清明的風俗還與之相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雁陣穿云北去,趕赴北國家園;其他人家也紛紛鉆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
長安的城樓掩映在一片輕煙花語中,那萬里山河也是一片錦繡吧。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春水滔滔不絕的匯向洞庭湖中,阻斷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凄苦愁悶。
白蘋: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早起匆匆趕路,天氣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蕩漾在湖水之上。
飛鳥在天上自在飛翔,少年無憂無慮的嬉戲打鬧,只是這般天真無慮的時光卻是與我無緣了。
少數(shù)名族兒童的獨特的服飾已經(jīng)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纖細,惹人憐惜。
昔日輝煌的定王府已無蹤跡,想象著賈誼府中的古井仍是當年模樣。
雖是只需禁火三日,無奈沒有食物烹煮實在辜負了周舉的好意了,一直四處奔波,生計卻仍無著落。
富足奢侈的生活還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濁酒、粗茶淡飯頤養(yǎng)天年也已足夠了。
一生都在外顛簸漂泊,右臂已漸漸枯瘦無力一邊的耳朵也已聽不清。
想到這病弱的身體,無依無靠,不禁悲從中來,淚濕衣襟。
流浪漂泊,離都城已越來越遠,時光匆匆已過十年,現(xiàn)唯有清明的風俗還與之相同。
雁陣穿云北去,趕赴北國家園;其他人家也紛紛鉆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
長安的城樓掩映在一片輕煙花語中,那萬里山河也是一片錦繡吧。
春水滔滔不絕的匯向洞庭湖中,阻斷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凄苦愁悶。
注釋
繡羽:鳥。
銜花:少年。
胡:泛指少數(shù)民族。
童:兒童。
結束:服飾裝束。
定王:漢景帝第六子劉發(fā),唐姬所生,微無寵,故封王于卑濕貧國長沙,卒謚定。定王城又名定王臺、定王廟等,在長沙縣東一里,廟連崗,高七丈,故又謂之定王岡,相傳乃定王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
長懷:遐想,悠思。
賈傅:即賈誼。
沾:潤澤。
嚴君:即嚴君平,漢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錢足以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讀老莊,揚雄曾從其游。
天性:猶天命,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運。
濁醪:濁酒。
白蘋: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此離開朝延,開始最后十余年的飄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歷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清明二首》寫于公元769年(大歷四年)春,當時詩人由岳州南行,擬往衡州依湖南都團練史、衡州刺史韋之晉。
鑒賞
詩體為七排,是古代詩人極少創(chuàng)作的一種詩體,杜甫集中僅存數(shù)首。此詩乃詩人觸景傷情、感慨入懷之作。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詩篇開始,詩人緊扣清明時令入題!靶禄稹,古代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鉆木取火,易季時所取火叫新火。唐宋時清明日有賜百官新火的儀式。蘇軾《徐使君分新火》詩云:“臥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即指此。首聯(lián)一點時,二點地。詩人清晨起來,匆匆趕路,清明新火正裊起縷縷新煙。天氣晴暖,春光明媚,一葉小舟蕩漾在萬頃湖水之上。一個“凈”字寫盡了天宇的明靜,湖水的澄澈。此景如詩如畫,可惜在詩人心中惹起的卻是陣陣苦痛酸愁!翱痛敝翱汀陛p輕一點,把詩人從美好的自然境界拉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人生,詩人不得不面對飄蕩流離的艱難處境,幸福和快慰轉(zhuǎn)瞬即逝。景愈美,痛愈深。詩人看到天上飛過輕盈的小鳥,地上游戲的快活的兒童,他只是蒼然感到“他自得”,“我無緣”,詩人歷經(jīng)苦痛,身老倦游之態(tài)如在目前。繡羽,美好漂亮的羽毛,代指鳥。鮑照賦云:“曜繡羽以晨過。”又,宋之問詩:“銜花翡翠來。”紅顏,此非指美貌女子,而是指少年,李白《贈孟浩然》詩有句“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即是。騎聽,以竹當馬騎,乃少兒游戲。此聯(lián)直寫詩人之哀之倦,與首聯(lián)隱于其中、詳察方覺不同。意義上隱顯結合,表達上動靜相照,取景由高及低,由水及岸,時空勾畫寬遠闊大。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钡谌(lián)上承第二聯(lián),寫本地風物人情。胡,泛指少數(shù)民族。湖南是多民族雜居省份,土家苗民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兒童服飾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迥異于北國中原,楚地女兒腰肢苗條,美麗可愛,又是別番情調(diào)。在詩人筆下,小鳥輕翔,少年游樂,兒童裝扮新奇,少女裊婷款款,襯以朝火新煙、湖光山色的背景,構成一幅明快爽朗、色調(diào)紛呈的清明風俗畫。很明顯,詩人意在以此反襯自己悲涼暗淡的心懷。前三聯(lián)從現(xiàn)實、眼前著筆,第四聯(lián)則由當?shù)毓袍E轉(zhuǎn)到對歷史人物的回憶了。定王,漢景帝第十子劉發(fā),唐姬所生,微無寵,故封王于卑濕貧國長沙,卒謚定。定王城又名定王臺、定王廟等,在長沙縣東一里,廟連崗,高七丈,故又謂之定王岡,相傳乃定王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賈傅,即賈誼。年少通諸家書,文帝召為博士,遷太中大夫。他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又數(shù)上疏陳政事,言時弊,為大臣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賦》發(fā)抒不平之氣。盛弘之《荊州記》里說:“湘州南市之東,有賈誼宅,中有井,即誼所穿也。上斂下大,狀似壺。井旁有局腳食床,形制甚古。”詩人為何于此想及此二人二事呢?定王、賈誼失寵于皇帝,不遇于時運,被逐僻遠卑濕之國,與詩人經(jīng)歷是頗相近的,而定王之望遠在長安的母親墳塋,賈誼之吊屈原而自傷,也正與詩人情感和思想合拍,詩人是借古人而遣已之郁懷。所以下聯(lián)作者即從古人想到自身境況。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要禁火三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重耳回國后,隱居不出,重耳燒山相逼,之推抱樹而死。重耳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而太原舊俗,每冬至應寒食一月,平民不堪其苦,周舉為并州刺史時,作書置子推廟,言盛冬去火,非賢者之意,故改為三日。其實,禁火乃周朝舊制,與子推之死無關,是《后漢書·周舉傳》附會為之。詩人在此不過是借用這個清明傳聞而己。沾,潤澤。寒食時雖賴周舉之福開了火禁,詩人一無所有,舟鮮熟食,故只有虛承周之美意了。嚴君,即嚴君平,漢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錢足以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讀老莊,揚雄曾從其游學,稱為逸民。這兩句概括寫詩人貧困潦倒生活。詩人到處奔波,左沖右突,卻生計無著,寫此詩前后即在潭州賣藥度日,有詩云“藥物楚老漁商市”。詩人提及嚴君平,非即思君平賣卜自給,更含有對君平閉簾讀老莊的向往之情。詩人一生深受儒道思想影響,為了社稷,也為了生計,想積極用世,同時也不乏退隱山林,過一種平淡安穩(wěn)生活的熱望,經(jīng)過十余年的流浪顛沛后,這種心靈的追求更日趨強烈,《過洞庭湖》、《次空靈岸》和《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作品都有明顯的反映,所以結聯(lián)詩人明言已志。他討厭擊鐘而食、列鼎而烹的富豪生活,希望順依自己“山林”“天性”,有“濁醪粗飯”伴送歲月,頤養(yǎng)天年就足夠了。這不過是詩人在生活重負之下殘存的一點起碼的生存要求,雖不太積極,仍然體現(xiàn)了詩人不愿趨奉權貴,追慕榮華的高潔品質(zhì)。可惜的是,詩人這個最普通的愿望都根本無法遂愿,第二年詩人即因貧病交加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生活,年僅五十八歲。
第一首詩,詩人由清明景事興感,抒寫自己的悲慘遭遇與高潔志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情感段落。第二首在內(nèi)容上是第一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著重寫飄泊之感,情懷抒發(fā)則更摯切深痛而飽滿。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笔茁(lián)概寫詩人苦于飄泊,年老病廢的不幸命運,并啟二三兩聯(lián)。偏枯病名,《黃帝素問》說“風疾或為偏枯”。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钡诙(lián)緊承首聯(lián),“系舟”應“飄泊”,“左書空”對“左臂偏枯”,“雙下淚”“左書空”如兩個特寫鏡頭,將首聯(lián)漂泊病廢內(nèi)容具象化,“寂寂”、“悠悠”兩個疊詞,更強化了詩人無依無靠,飄泊不知所歸,流浪難與人語的悲涼氣氛。茫茫人寰,無人可語,臥病在舟,飄蕩無期,右臂殘疾,左書難以成字,雖想停舟駐足,卻又無岸可登,思前想后,詩人淚雨滂沱,心如刀割。此為近承。第三聯(lián)在上聯(lián)具寫的基礎上概寫,遠承首聯(lián)。蹴鞠即打球,與蕩秋千等都是清明時節(jié)游戲,詩人選取它們?nèi)朐娂日疹櫾婎},更含有深意!抖乓堋氛J為蹴鞠乃軍中擊球之戲,此代指兵亂,戰(zhàn)亂頻仍中的飄泊就更為艱辛,此其一;清明打球乃唐舊俗,不止軍中,宮中猶耽此戲,王建《宮詞》描寫道:“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痹娙擞么,寓有想望京華之意,此其二;其實,蹴鞠秋千在此還具有比喻、雙關意義,詩人的一生不正象球那樣被人踢來踢去,命運不定,也不正如秋千般飛蕩往復,高低起落,難以自控嗎?此其三!笆辍毖跃,“萬里”言遠,詩人從時空兩個角度敘寫自己不幸!笆辍奔仁翘撝,也是實指,從詩人貶出朝遷到現(xiàn)在已是十年光陰過去了。多少年來,詩人象氈球象秋千飄泊動蕩,本已足悲,挈婦將雛,一天一天遠離京華,則更增其若,荊楚的清明風俗雖與長安相同,正因其同,卻不得不使人憶起流竄四處的親朋,這益使人難堪萬分,柔腸寸斷。詩人在這十四個字中熔鑄了極為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情感體驗,它們依次疊現(xiàn)出來,既富有層次感,又極見渾然一體,具有極強的內(nèi)在情感張力,令人想起詩人的另一聯(lián)名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銹中!痹娙擞缮下(lián)蹴鞠秋千等物事巧妙轉(zhuǎn)入對景物的描寫,情感也逐級上升到新的高度。春來了,去冬南來的雁陣又紛紛穿云北去,趕赴北國的家園;四野人家也紛紛鉆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詩人從高下兩個角度取景。紫塞,北地邊關,詩人用此代北方的京華長安。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可謂人慚北鳥。古人鉆木取火,四時各異其木,其后僅于寒食后一日為之,成為沿襲故俗遺跡。春季當用榆柳,荊楚卻用青楓,足見異地異俗,更易令人想到《招魂》中的句子:“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边@與詩人當時心緒是極合拍的。北方紫塞,楚中楓火,兩兩相隔,山高水遠,詩人之心禁不住越過千山萬水,飛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都京華。長安的樓閣一定早掩映于陽春三月迷離朦朧的輕煙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應萬紫千紅,一片錦繡了。詩人想念京華之深,欲歸故都之切,在如詩如畫的想象之景中淋漓盡致地渲泄出來,表達卻又含蓄深婉,真切動人。詩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第四聯(lián)為眼前實景,旅雁青楓卻給人以無窮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聯(lián)為想象虛景,煙花錦繡又緊扣節(jié)令,近遠兩景真幻交融,動靜兼具,足見詩人構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
“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贝核咸蠚w向浩渺無邊的洞庭,隔斷了詩人的歸路,舉目皆茫茫白蘋,更使白首詩人愁腸百倍,不能自持。“春”是節(jié)令的周而復始,“白”是色彩的比照烘托,兩詞疊用,極寫詩人萬般情懷。春水也如大雁一樣,能夠如期回歸,詩人卻不得不淹滯湖湘,返京無計;白蘋雖有榮枯,尚能年年開花,詩人卻盛年不再,衰落無成,然詩人偏又心系長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是景語也是情語,情因景生,情變景換,在情感的千回百折、跌宕渲泄中,結束全詩,只留下茫然、哀痛、無言的'回聲。結聯(lián)素來為人稱道,劉禹錫《嘉語》言此聯(lián)人不可及,尤以疊字見妙,位云亭《秋窗隨筆》贊其“風神搖漾,一語百情”,從藝術技巧和審美效果兩個方面進行了極高的評價。
在內(nèi)容上,《清明二首》因節(jié)興感,借景借物抒懷,既寫平生不幸,更讓人看到詩人心中交織紐結的矛盾和痛若。詩人平生抱負無望可展,加以身老病廢,流離失所,意識中潛藏的釋道思想不禁抬起頭來。在最后歲月的詩稿中,他感慨自己“久放白頭吟”,渴望能“忘機”“返樸”,他追慕桃花源式的世外“淳古”生活,認為“富貴功名焉足圖”,希望在“樂國養(yǎng)微軀”,且欲與山鳥山花結鄰為友。然而詩人終歸是詩人,即使成了江湖“漁翁”失群“孤雁”,也永不失“每飯不忘君”的本色。他總是心系故園,“每依北斗望京華”,不舍輔佐君王“幾回青瑣點朝班”的過去,“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痹娙艘廊恍坌牟灰。這樣,進與退,入與出的矛盾在詩人心中此消彼長,掀起劇烈沖突,當然前者總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這種情懷,也鮮明體現(xiàn)在《清明二首》中。貧病交加的詩人,眼前的歡樂之景無一不牽發(fā)縷縷哀愁,促使他追想嚴君,向往山林的任運生活。然而北回的大雁,飄流的楓煙,應時的春水,又注定他割棄不了“秦城樓閣”和“漢主山河”,且因之愈復悲哀。詩言情志。詩人這種深沉濃烈的情懷根植于詩人高尚深厚的愛國主義心靈,是詩人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自然而必然的寫照。這種深厚的愛國之情是深可寶貴,值得今人發(fā)揚光大的。這也是這首詩的價值所在。
藝術表達上詩人也頗多成功之處。詩人善于選景構圖。新火新煙,湖色春光,旅雁青楓,煙花錦繡,組成一幅有聲有色、歷歷如見的江南初春圖,而鳥銜花,兒騎竹,童妝胡服,女作細腰,定王舊城,賈傅古井,又是一卷具有鮮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風俗圖畫。詩人選景注意大與小,遠與近,高與下,動與靜的角度變幻和配合,并把古與今,想象與現(xiàn)實有機融匯,內(nèi)容豐富多彩,畫面流走生動,境界高遠闊大。詩人善于煉字煉句,以“凈”寫初春湖光山色的特征和神韻,以“遠”狀詩人欲留不能,京華日遠的感傷,以“虛”道詩人囊空如洗的貧寒,“十年蹴鞠”一聯(lián)高度濃縮概括,達到了言約意豐、辭斷意屬的審美高度。疊詞、復字、雙關等技巧,既增詩句聲態(tài)之美,更使平常詞眼產(chǎn)生了新的豐富深涵,擴展了詩的容量。全詩語言通俗樸質(zhì),感情卻含蓄深沉,耐人咀嚼。
全詩以情感的構思線索,取景用事全為抒情服務,所以景隨情移,步步變換;蛞詷肪耙r哀,或直寫哀景,第二首后三聯(lián)則把情景高度統(tǒng)一于一體,一般景萬種情疊起千重心浪,把全詩情緒推到最高點。詩人又善于多角度切入和轉(zhuǎn)換,多重詩歌意象紛至沓來,仿佛隨手拈出,又極妥貼自然。象第二首,首聯(lián)點飄泊之苦,二聯(lián)近承具寫,三聯(lián)遠承概寫,又帶出清明物事,融深慨于其中。四聯(lián)是眼前景,旅雁由地上云,新煙裊裊騰空,視點從低至高搖移;五聯(lián)是想象著筆,結聯(lián)又歸于眼前茫茫湖水。結構上縱橫開合,景致上伸縮自如,情感氛圍步步加深,似淡實濃,似散實密,似漫不經(jīng)心偏又構思綿密。語出自然,旨歸深烈,簡易純熟,深然天成,正是詩人晚年詩作的鮮明特點。
在章法上,第一首前后兩聯(lián)都緊扣自身著墨,中間兩聯(lián)拓開一筆,寫當?shù)仫L情民俗,離合相間,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聯(lián)敘事,敘中融情,后三聯(lián)寫景,景真情深,兩大板塊如又峰并峙,各顯千秋。第一首起于風物人事,言志作結,第二首由自身飄泊啟篇,又歸于湖南風物,兩首詩在整體結構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回環(huán)錯落之美?傊,無論是從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表達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詩人晚年的好詩之一。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8
【宋】陸游
氣候江吳異,清明乃爾寒!
老增丘墓感,貧苦道途難。
燕子家入,梨花樹殘。
一春回首盡,懷抱若為寬?
譯文:
江南吳越氣候與往年不同;今年清明尤其寒冷。
見到山丘墓地,年老徒增感嘆;走在道路遠途,貧窮困苦難行。
燕子依舊家家飛來飛去筑巢;梨花在風中凋落只剩下殘枝。
一年的回頭看即將過去;胸襟抱負哪里能夠得到舒展呢?
注釋:
1、江吳:廣泛指吳越一帶,狹指平江府吳郡。這里泛指。
2、乃爾:猶言如此,竟然如此。
3、老增:年老徒增。
4、丘墓: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叫墳,平者叫墓!斗窖浴肪硎洠悍苍岫鵁o墳謂之墓。這里指墓,而非墳。
5、貧苦:指貧窮遭遇困苦。
6、道途:道路,路途。
7、回首:指回頭;回頭看。
8、懷抱,指胸襟;抱負。
9、若為:怎樣;怎堪。
賞析:
江南的清明,是杜牧筆下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清明,也是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清明,更是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的清明。這里的二月初,不特定指,而是一種美學感受。
清明,給我的美學體驗是迢迢春水初漲的樣子,一切在清明雨水的沖刷下,匯聚成一個叫做春愁的詞匯,引起內(nèi)心無盡的感傷。
這既不是王國維《人間詞話》里的壯美,也不是優(yōu)美,而是一種淡淡的凄美。
對于落花傷春的凄美。
也是這首詩的主題。
首聯(lián),講吳越的氣候,原本一過春分,就分外明媚,到清明理應更加。只是,南宋淳熙間的清明,比較,它比歷朝歷代都要寒冷些。據(jù)一些專家考證,可能是吳越地區(qū)迎來了一個極寒時期。
陸游就在這極寒時期,感到一種上的熨帖。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營造出來的'祥和景象,不就是潑在詩人心頭的一盆涼水么。
寒冷來了,帶來了風,帶來了雨,也帶來了落花。
李煜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朝來寒雨,晚來風。無疑是寒冷清明最好的寫照。
李煜的寒冷是心靈的寒冷,而陸游的寒冷,更多的是體表的寒冷,是真冷。
且看他第二句,脫口而出,清明怎么能夠如此寒冷的呢,這哪里還像春天。
其實,在長江兩岸,春天常常有倒春寒。今年清明前幾日,江淮地區(qū)一陣寒冷襲來,不少人紛紛春衣改冬衣,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只不過,詩人的寒冷比我們前幾日還要厲害得多。即便這樣,詩人也沒提酒御寒。
杜牧清明佳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直成為經(jīng)典。但寒流中的詩人此時卻無心飲酒,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詩人眼前的景象,實在不適合飲酒。且看詩人去干嘛去了。
頷聯(lián),老增對貧苦,丘墓對道途,是說自己又老又貧,想想年歲不多,仕途渺茫,便有一種哀愁襲上心頭。
清明掃墓,本是傳統(tǒng)習俗。但詩人卻在掃墓的道路上,看到了許多荒廢了的平墓。那些被埋葬的,無不提醒著詩人,再不,就只能變成荒丘一堆。
英雄功業(yè)早成,而自己一事無成,也就更jia惆悵。
貧窮本沒有什么可哀的。只不過憑什么是陸游?難道讀了一輩子書,就該是這樣的下場嗎?
想起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陸游似乎也正在突圍,在貧困中突圍。宋代對待知識分子還算比較優(yōu)渥,尚且如此貧困,那些生活在元、清下的知識分子就更不要說了。
像陸游這樣飽讀詩書、文韜武略、志向高遠的有識之士,為什么就不能給他一個施展拳腳的平臺,最終淪落到貧苦的地步?
頸聯(lián),可謂佳句。詩人用燕子對梨花,家家對樹樹,入對殘,對仗工整。殘,形容詞作動詞用。
此聯(lián),通過燕子、桃樹,進一步渲染寒字。
小燕子們因為怕冷,一個個都躲進屋檐巢穴。梨花無枝可依,被寒冷風雨打落在地,偶爾殘留枝頭的,也凍得瑟瑟發(fā)抖。
雨打梨花春將盡。
尾聯(lián),詩人面對此景,不禁生發(fā)出感嘆:一春將去,年華將老,我舒展懷抱的寬闊天地在哪里呢?
這是詩人對不幸發(fā)出的控訴,也是對社會不尊重知識分子的發(fā)出的控訴。
詩人的清明是灰暗的,因他所處的時代。而我們的清明是光明的。在知識命運的號召下,無數(shù)知識分子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不再忍受貧困,這無疑是華夏民族的巨大進步。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9
清明二絕·其一
街頭女兒雙髻鴉,隨蜂趁蝶學夭邪。
東風也作清明節(jié),開遍來禽一樹花。
翻譯
街頭都是踏青的姑娘們,頭上梳著烏黑的雙暫,打扮得很漂亮。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們隨著在花叢中飛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種種天真嬌嬈的姿態(tài)。
東風,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過清明節(jié)呢,吹得特別柔和。你看,它吹得來禽開了一樹多么美麗的花!
注釋
雙髻鴉:又稱雙鴉,少女頭上的雙髻。
鴉:比喻黑色,形容婦女鬢發(fā),所謂“雙發(fā)若鴉”,“云鬢堆鴉”。
妖邪:裊娜多姿。
來禽:即沙果。也稱花紅、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眾禽,故名。
創(chuàng)作背景
宣和四年(1122),詩人以五絕《墨梅》見賞于宋徽宗,官擢太學博士、著作佐郎。見賞之后,謫監(jiān)陳留酒稅之前,詩人寫下這首詩。
賞析
第一首詩描繪的是清明佳節(jié)人們戶外踏青、游春、快樂嬉戲的美妙情景。開頭一句的“街頭”即是指明地點的:春天來了,清明走近,戶外的景色這般美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男兒女兒?稍娙艘︿秩镜牟⒎鞘瞧渌伺c物,而是發(fā)如墨染,頭盤雙髻的一群群少女。她們的笑臉可與春色媲美,她們的腰肢可與楊柳爭高低。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們個個妖嬈無比,幾可追蜂賽蝶。一個“學”字,將人與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錯綜交雜的色彩,又蘊含了豐富而不俗的韻致,這流淌在詩人筆端的詩句,無不表露出他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意。接著,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引向了東風,而且用一“作”字將其擬人化,仿佛那東風也通曉人意似的,特意在這清明佳節(jié)之際,催開了一樹樹爭奇斗艷的花朵,來點綴自然,點綴佳節(jié),給游春的人們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整首詩詞句清麗,音節(jié)流暢,表情達意淺白酣暢。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0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翻譯
長著海棠的亭子中午時分還淋著細雨,僅僅片刻之后,鮮艷的花朵就全部開放了。老去的人愛憐著嬌嫩的花蕊,對著海棠花什么都說不出口。
從軍書急報傳來的萬里之外,傳來了蒙古人大肆掃蕩侵犯的消息?蓱z錦江頭處的川蜀之地,戰(zhàn)火依然那樣,沒有停息啊。
注釋
疏雨:細雨。
一餉:吃一頓飯的時間,片刻。柳永《鶴沖天》:青春都一餉。餉,古代指軍糧,飯食。
胭脂:用于化妝或者作畫的紅色顏料,
此處指鮮艷的花朵惜:憐愛。
羽書:古代的緊急軍事文書插有羽毛,故稱羽書。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詞人作此詞的三年前,蒙古軍便開始侵擾四川,作此詞的一年前,蒙古軍已連敗宋軍,到達合州(今合川)。
濯錦古江:即錦江。代指遭受戰(zhàn)火的四川,至今四川還有以“濯錦之江”命名的錦江區(qū)。
飛景:寶劍名。這里代表戰(zhàn)火。
鑒賞
這首詞借寫海棠,抒發(fā)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慶無府(今寧波)任沿海制監(jiān)大使時,已是六十五歲了,之前曾幾度官居臺輔,又幾度削職,經(jīng)歷了宦海幾多沉浮,意氣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慶元任內(nèi)仍克盡職守,并寫有詩詞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讀此詞可見其心跡之一斑。
“對海棠有賦”,開頭便詠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清明時節(jié),節(jié)物風光變化迅速。中午下了陣“疏雨”,頃刻間海棠就大放光艷了,“一餉”、“盡”將花開之快,觀賞者的快感傳神地表達出來,叫人多么驚喜。而這海棠沾雨之后更顯得鮮活冶艷,就叫人更加喜愛了。詞人老大風情減,面對如此國色,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紅顏皓首,兩相對待,在這“無語”中我們不難體會作者自憐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聯(lián)想四川的戰(zhàn)況。“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薄昂仆梦琛敝该晒湃敕浮菨撟鞔嗽~的前三年,蒙古就開始侵擾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親率十萬軍隊自六盤山撲向川蜀,連敗宋軍,但到達合州(今合川)時,遇到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堅處死,這使蒙哥的軍事行動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慮退兵。這大約就是捷書所報的內(nèi)容。詞人以跳躍式思維寫此事,可以想見他心情的振奮!板\古江頭,飛景還如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錦江頭(以代蜀)的海棠,還是那般艷麗!這里又用“濯錦”二字,海棠花就顯得更美了,真是錦上添花!敖^”前又著一“古”字,似乎表示:我華夏古來繁華之地,豈容狐兔闖來!
這首詞寫詞人在衰暮之年觀賞海棠,聯(lián)想“海棠國”的戰(zhàn)局,表現(xiàn)了烈士暮年心憂國事的忠忱。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翻譯/譯文
清明節(jié)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xiāng)路上奔波,心里已經(jīng)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開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
注釋
、偾迕鳎憾墓(jié)氣之一,在陽歷4月4日或5日。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jié),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它我國傳統(tǒng)的掃墓節(jié)日,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
、谟麛嗷辏盒稳輦袠O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jié)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劢鑶枺合騽e人請問。
賞析/鑒賞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2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明節(jié)與上巳節(jié)的時候,西湖風光很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從道旁的柳樹行中奔馳而過。
游人在日暮時分相隨歸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嘩不已。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注釋
①上巳:節(jié)日名,古時以陰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人們多到水邊嘻游,以消除不祥。
、跔幍溃河稳塑囕v爭先而行。
、壑燧啠浩嶂t色的輪子。漢制,太守所乘之車,以紅漆涂輪。
、茆氒嚕呵渡辖鸾z花紋作為裝飾的車子。這句是說裝著朱輪的鈿車在綠柳之下駛過。
、菹鄬ⅲ合嚯S,相攜,即手牽手。
、拮硇眩鹤砭频娜撕途菩训娜。
賞析:
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jié)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cè)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吧纤取,節(jié)日名,古時以農(nóng)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歷來有到水濱踏青的習俗。《夢梁錄》卷二載:“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薄稏|京夢華錄》也記載:“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边@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們游春的盛況。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處。其盛況如何,作者一開始點明節(jié)令后,就說:“滿目繁華!庇靡痪湓拋砀爬ó敃r紅男綠女、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體描述:“爭道誰家”是說在人群里,不知是誰東推西擠搶道前走,這就把那種鬧哄哄的人群擁擠的場面活繪出來了。不僅行人眾多,而且車輛也川流不息:“綠柳朱輪走鈿車”,“朱輪”是用紅漆涂過的車輪;“鈿車”是用金屬、寶石鋃嵌作裝飾的轎車。這是說,在綠柳那邊,還有紅色輪子、光彩閃耀的轎車來來往往呢!這兩句回應了“滿目繁華”句,是“滿目繁華”句的具體描寫。這里作者沒有直接寫西湖風光,而是寫游人爭先恐后涌到西湖邊來,從這個側(cè)面來表現(xiàn)西湖景色對人們的吸引力。
上片是寫人們在清明上已來湖邊游春的情景,下片則是寫他們?nèi)漳号d盡而歸的路上景象。人們經(jīng)過一天的游春活動,到日暮時,相隨而去。他們有些在節(jié)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嘩”句,頗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著的.,嬉笑著的,高談闊論的,各種歡樂的聲音,各種歡樂的姿態(tài),都包括在里面?傊,一片喧嘩聲伴著人流而去。這里作者沒有寫游宴如何歡樂熱鬧,但這兩句實際上已展現(xiàn)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的熱鬧情景。結句,再從遠距離來寫歸途中的人流:“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人們沿著彎轉(zhuǎn)高低的路走向城頭,一眼望去都是花。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邊的野花正開,一路不斷,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們,她們頭上帶著花;人們衣著的艷麗和朱輪鈿車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綠綠直到城頭之意。所以句中用個“總”字。
此詞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繁華”、“喧嘩”的節(jié)日氣氛,把讀者也卷入這氣氛之中,領受節(jié)日的歡樂。讀完這首詞,再回頭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難看出,作者是借節(jié)日的繁華來贊美西湖好的。詞中每一句都有豐富的內(nèi)涵,全詞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游春圖。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3
原文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干柔條才數(shù)尺,千尋起自微因。綠云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后,記取種花人。
注釋
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
寒食:節(jié)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蔽日:遮蔽日光。
注釋
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
寒食:節(jié)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蔽日:遮蔽日光。
賞析
開句“萬點猩紅將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塵”,有著非同凡塵的麗姿、質(zhì)。兩句描寫,把這株剛從“古寺”移來園中種植的.海棠,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為它還只是一株幼樹,所以詞主人公對它更是寄予希望,現(xiàn)在時當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將是一番摸樣了。下片承接說:“細干柔條才數(shù)尺”,這是現(xiàn)在的樣子,但已迥出凡塵,將來“千尋起自微因”,不知該是如何的可愛了。所以下面詞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綠云蔽日樹輸囷”,樹長得參天高大而盤曲,當然這不無夸張,但夸張正表現(xiàn)了面前這位種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還希望它不要忘記種花人的辛勤栽種與呵護。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4
折桂令·客窗清明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鑒賞二
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現(xiàn)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獨感和失意的情懷;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與心境的寫照。從“五十年春夢繁華”一句推測,此曲約寫于作者五十歲左右。
開頭三句寫即目所見的景物。清明時節(jié),時屆暮春,經(jīng)過風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漸凋零了。這是透過窗欞所看到的外景,寫景的觀察點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寫窄索細密的窗簾和小巧玲瓏的窗紗,以扣緊題目中的“客窗”兩字。接著用“甚情緒燈前”的一個“甚”字,領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漸漸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懷。一個客居在外的人,面對孤燈一盞,當然沒有好心情?椭械那閼选⒅刂匦氖潞吞煅钠吹目鄾r,縈繞在枕邊耳際。這萬千的心事,作者僅用了以下兩句來進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鄙暇浠美畎住肚锲指琛ぐ装l(fā)三千丈》詩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說明自己白發(fā)因愁而生,表現(xiàn)了愁思的深長。下句說五十年來的生活,像夢一樣過去了。這兩句寫出了作者無限的愁思和感愴。
“驀見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轉(zhuǎn),將視線移向窗外人家,這家門前的楊柳如含煙霧一般,長得與屋檐相齊,充滿著春來柳發(fā)的一片生機,給這家人家?guī)戆蝗坏拇阂夂蜕畹那槿。此情此景,更反襯出游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詞中有“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即是用人家的笑語歡言來反襯自己的寂寞傷神,此曲抒情手法與此一脈相承。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緊窄的窗戶,小巧的窗紗,拓露出一方視野的空間。窗外飄打過多少陣風雨,而梨花還是那樣的耀眼。不須說客燈前黯然的心緒,孤枕畔旅居的傷感,我的思念總是飛向很遠很遠。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發(fā)垂肩,再久的繁華不過是春夢一現(xiàn)。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居民家飄出一縷縷輕煙,從楊柳樹兩邊升起,漸漸爬上了高聳的屋檐。
注釋
窄索:緊窄。
甚:甚是,正是。
檐牙:檐角上翹起的部位。
鑒賞一
喬吉卒于至正五年(1345)二月,生年已不可考。但曹寅本《錄鬼簿》說他“江湖間四十年,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他在《錄么遍·自述》中也有“批風抹月四十年”之語,則享年至少在六十歲以上。從本曲“五十年春夢繁華”句來看,當是他五十歲進入老境的作品。
這首曲寫的是清明,卻從“客窗”的意境表現(xiàn),不消說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題。詩人先從窗外的一角春景領起,轉(zhuǎn)入“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實已顯現(xiàn)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狀。而臨窗所見的,是“風風雨雨梨花”。風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時節(jié)的典型景物,所謂“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寒食花開千樹雪”;但以“風風雨雨”來配合“梨花”,那就難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風淫雨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顧德潤《青玉案》)的憾恨了。這種驚心動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著窗兒,一無出戶賞春的情緒,這就為以下客況的種種回憶留出了地步。詩人以一個“甚”字總領,有感慨萬千之意;而“三千丈”兩句的概括,則充溢著客愁茫茫、萬念俱灰的悵恨!叭д汕宄铘W發(fā)”,是從李白《秋浦歌》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詩句脫化,這與“五十年春夢繁華”對應,顯示了作者進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頹然心境。白發(fā)皤然,猶漂泊于客鄉(xiāng),詩人的“情緒”、“客懷”、“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結末以一個“驀”字打斷客思,重將目光投向窗外,照應“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來清明節(jié)前為寒食禁煙,家家冷食,不點火做飯,直到清明的這天才重開新火,而民間又有以新火互贈親鄰的習俗。這一筆以“人家”的“分煙”,襯示自己作客的孤獨,不言愁而愁意倍見,可謂神來之筆。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15
原文: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注釋
、偾帏B: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里指梅道士。
、诔嗨桑撼嗨勺,傳說中的仙人。這里也指梅道士。
、鄣ぴ睿旱兰覠挼さ臓t灶。
、芟商遥簜髡f西王母曾以仙桃贈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果實。
、荨巴仭眱删洌阂馑际侨绻删普婺苁谷蓊伈焕,那就不惜一醉。
、蘖飨迹合删泼@钌屉[《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句中也指醉顏。
賞析:
詩人以隱士身份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游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
《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02-24
清明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4
清明_王禹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3-12
朝中措·清明時節(jié)原文翻譯及賞析02-28
清明日對酒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4
清明原文及賞析03-06
清明原文及賞析03-03
《清明》原文及賞析02-20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