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八原文及賞析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shí)郡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譯文
聽說漢代的尋源使者張騫,正是從秦州之路自天上歸來。
他見到的那個(gè)牽牛人與我們相距有多遠(yuǎn)?他開通了中西道路大宛國馬至今還能輸送過來。
遠(yuǎn)望幽燕之地仍為叛軍阻隔,郡國的道路何時(shí)才能打開?
東征平叛的健兒已經(jīng)凋盡,傍晚的羌笛吹出曲曲悲哀。
注釋
尋源使:指張騫。漢武帝令張騫尋黃河之源,張騫乘槎而去,找到源頭。
“牽!本洌骸肚G楚歲時(shí)記》載,張騫乘槎西行經(jīng)月,至一處,見一女在織布,夫牽牛在河邊飲水。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八首。《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開始了“因人作遠(yuǎn)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fā),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dāng)?shù)厣酱L(fēng)物,抒寫傷時(shí)感亂之情和個(gè)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據(jù)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shí)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fù),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zhàn)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guān)輔又饑,確實(shí)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shí),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篇章。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hào)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秦州雜詩·其八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原文及賞析09-04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23
[唐]杜甫《秦州雜詩》原文、注釋、賞析03-23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三原文及賞析09-05
《己亥雜詩·其五》原文及賞析09-08
己亥雜詩·其五原文及賞析03-18
己亥雜詩·其五原文及賞析07-24
雜詩原文及賞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