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小學生語文教案

時間:2022-03-02 12:55:2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小學生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語文教案

小學生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薄W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病⒄_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含義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教師小結(jié):寓言故事中都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師舉例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首先我們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二、學習新課

 。、自讀《揠苗助長》,學習生字

 。、檢查自學生字的效果。

  3、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再讀課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ㄔ谛〗M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怠⒏鶕(jù)寓言內(nèi)容,思考問題,讀懂課文。

 。1)種田人見到自己田里的莊稼總是不長,他的心情怎樣?在文中畫出最能表現(xiàn)心情的詞語(焦急)引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把種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2)種田人怎樣做的?指名朗讀課文的相關(guān)段落。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小組討論:種田人覺得這種做法怎樣?你覺的`他這種做法怎樣?

  從“總算”“一大截”理解種田人的心情。

 。、這則寓言最后的結(jié)果怎樣?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ㄐ〗M交流,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三、拓展學習

  你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故事中種田人那樣的人?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點什么?

 。ㄏ仍谛〗M里說說,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結(jié)課文

  引導學生總結(jié)這則語言的含義。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果違反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事,就會把事情弄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薄⒂米约旱脑捴v一講《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

 。、說說《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習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

 。、自由讀課文。

  根據(jù)題目大致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理解“亡”丟失!袄巍边@里指羊圈。

  2、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3、朗讀課文,探究學習。

  那個養(yǎng)羊人為什么丟了兩次羊?后來為什么沒再丟羊?

  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評一評:你對這個牧羊人有何評價?

 。、感情讀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個故事。

  養(yǎng)羊人丟了羊他什么態(tài)度?我們在朗讀時怎樣把他滿不在乎的樣子讀出來?第二次丟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決定改正過來,怎樣把他這種后悔的心情讀出來?

 。▽W生自己體會,教師加以點撥)

  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組里講,再派代表在全班講。

  四、拓展活動

  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ㄐ〗M內(nèi)展開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況講給小組同學聽,并提出改進設想。

  五、總結(jié)

  我們主張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包括時間、空間和鍛煉的機會等。具體到語文課堂上,包括讀的權(quán)利,寫的權(quán)利,交流的權(quán)利、討論的權(quán)利、評價的權(quán)利等。在這節(jié)課上,我讓學生評價那個牧羊人,學生談得頭頭是道,對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這種效果遠比問學生:你懂得了什么學生感興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方案,保證教學扎實有效。

小學生語文教案2

  教材分析

  1.閱讀教材的閱讀材料,體會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感情,感受他們對母校、老師、同學的依依惜別之情。

  2.通過各類活動,回顧小學的美好生活,學會感恩,學會運用各種語文形式,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

  3.通過給老師寫感謝信、學寫贈言、學寫演講稿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懂得語言運用要得體、精煉、優(yōu)美。

  教學目標

  1.閱讀《給老師的一封信》,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老師對學生的愛。

  2.用書信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給老師寫感謝信。

  教學難點

  給老師寫感謝信。

  教學準備

  背景音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制作精美的“恩師一覽表”并發(fā)下。

  預設過程

  一、激請導入

  板書:依依惜別。

  同學們,這是我們本次綜合性活動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看到這四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啊!古人云:“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的確,在這六年的美好時光里,是老師伴隨我們走過每一天。在他們的諄諄教誨下,我們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學習,更學會了做人。在這畢業(yè)前夕,在即將告別母校的前夕,讓我們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我們親愛的老師身上。

  二、真情回眸

  同學們,六年啊,教過你的那些老師你還記得嗎?讓我們輕叩記憶之門,回首那些教過我們的老師吧!請拿出我們發(fā)下的那張“恩師一覽表”。

 。ㄒ唬┨顚懕砀瘢シ疟尘耙魳贰睹慨斘易哌^老師窗前》。

  四人小組共同回憶,以最美觀的筆跡寫下老師的名字,以便珍藏。

 。ǘ┗貞浲拢

  同學們,看著這一個個老師的名字,你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什么?也許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師的笑容,也許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師的眼神,也許你想起了你曾經(jīng)和某一位老師之間的故事……請你說說印象最深的那個老師或者關(guān)于老師的某一件事情吧!

  三、真情閱讀

  談起老師,同學們真的有說不完的話!有一位露露同學,她把自己想對老師說的那一肚子話寫成了一封信,打動了很多很多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的《給老師的一封信》,看看她是怎樣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的。

 。ㄒ唬┳杂勺x文,想一想,她講了哪幾件事情?讀后交流。

 。▋杉拢旱谝患率情_學那一天,是顧老師第一個把我領(lǐng)進門;第二件事是顧老師指導我們寫。)

 。ǘ┠阌X得哪些句子深深打動了你?請你用波浪線劃出來,并深情朗讀。

  個別朗讀交流后,全班齊讀最后一節(jié),感受抒情的方法。

 。ㄈ┻@文章為什么會如此打動你?

  (討論文章特色:情感真摯;抒情和事例相結(jié)合;語言優(yōu)美,充滿詩意。)

  四、真情傾吐

  (一)讀了露露同學的.信,我們也深深地被感動。用書信的方式,直接向我們的老師表達心中的敬愛,這是多么好的一種方式!讓我們也試著用這樣的方式向老師表達我們的深情吧!

  (二)討論:

  1.在這封信里,我們可以寫什么內(nèi)容?請列出2-3個事例,我們來交流交流。

  2.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ǜ袷揭_;情感流露要自然;適當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ㄈ⿲W生獨立。

 。ㄋ模┙涣鲿拧熒c評修改。

  五、課后活動

  把自己寫的信謄抄在漂亮的信紙上送給老師

  板書設計

  情感真摯;抒情和事例相結(jié)合;語言優(yōu)美,充滿詩意。

  作業(yè)設計

  把自己寫的信謄抄在漂亮的信紙上送給老師

小學生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認識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認識生字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看今天的天氣多好,太陽公公發(fā)出的光照耀著我們的學校,照在了操場上,照進了我們的教室里。大家認真觀察一下,當陽光照在我身上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太陽照在身上就會有影子,大家再看看陽光下這幾位同學,他們有影子嗎?那些沒有被陽光照到的同學還有影子嗎?生交流。是啊,影子就像我們的好朋友,只要有光照著你,他就會天天陪在身邊,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guān)影子的小兒歌。板書課題,引導學習生字影子并組詞。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師:這首小兒歌非常有趣,想讀讀嗎?那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生交流),老師也有一個好方法想聽聽嗎?用手指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筆圈起來,然后可以請拼音朋友幫忙,如果認識了就可以把記號擦去,自己試著讀

  1、生自讀課文

  2、指名讀

  3、師:剛才發(fā)現(xiàn)幾個同學很會學習,一遍讀完了又讀了第二遍,這很好,只有多讀才能把課文讀流利,誰敢第一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真佩服你的勇氣!其他同學我們指著聽他讀的怎么樣?(指名讀)

  師: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嗎?生指出讀錯的字,師出示卡片教組詞。

  師:誰還想讀?指名其他同學比賽看誰聽得最認真,讀得好的領(lǐng)大家讀

  4、同桌讀-影子教案_影子優(yōu)秀教案

  5、師:還有誰想讀?可以讀給同桌聽,再讀之前,我有個小建議:同桌之間一個同學讀時另一個同學伸手指著認真聽。如果哪個字讀錯,你可以幫幫他

  6、認識生字

  師:大家看,就在你讀書這一會功夫,有幾個字娃娃就跑出去玩了,我們把它找回來吧!出示卡片生找出生字組詞。引出方位你的前后左右是誰?認識方位。

  三、誦讀課文

  師:我想美美的讀讀課文,給我一次機會,好嗎?

  1、師范讀后領(lǐng)讀

  2、生表演讀

  師:我真想看看同學們精彩的表演,指名表演,請他同學認真聽,然后說說自己的意見

  3、生表演讀

  4、背兒歌

  四、學會生字

  師:兒歌大家讀下來了,可是有幾個生字我們還不會寫,來,拿出筆,寫寫。

  師指導書寫生字

  五、拓展延伸

  影子不但常常伴著我們,還會帶給我們很多樂趣,課后大家可以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戲,你一定感興趣,還可以觀察一下影子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方位。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影子教案_影子優(yōu)秀教案,34-影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生語文教案4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鹅o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成功地表達了游子的靜夜思鄉(xiāng)之情。本課教學設計旨在指導學生在讀中學習生字詞,感知古詩內(nèi)容,體會古詩的韻味,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xiāng)之情,以達到學生在接受古詩文化熏陶的同時,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課前準備

  1.搜集詩人李白的資料及本首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資料。制作本課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熟讀《靜夜思》,預習生字。(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導言: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看誰最聰明。

  2.多媒體課件出示: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謎底:月亮)

  3.課件展示月下美景圖,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引入并揭示課題: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著沉睡的小山村,照著蒼茫的大山,照著寧靜的港灣,照著我們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望著月亮,許多人都會思緒萬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4.板書課題,學習生字“夜、思”等。

  (1)指名試讀課題。

  (2)指導學生把課題讀準。

  (3)引導學生說說認識這三個字的方法。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是怎么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伙伴嗎?

  (4)教師根據(jù)學生口頭組詞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5.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教師引導學生看圖:這是什么時候?誰在干什么?

  (1)學生看圖說一說圖上的內(nèi)容。

  (2)教師簡介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我國唐朝詩人李白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他離開家鄉(xiāng),離開親人后,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產(chǎn)生的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設計意圖:猜謎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上課伊始的猜謎導入,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為整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引入對詩人的介紹,并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lián)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于接受。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jīng)會讀這首詩了,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能認識古詩中的生字,還能正確、流利地背誦這首古詩。

  2.播放古詩朗誦課件,請學生認真聽記古詩內(nèi)容。

  3.學生先自讀詩句,邊讀邊在詩中圈出生字條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讀幾遍,再與小伙伴合作識記不認識的字。

  4.教師指名讀古詩,評議是否讀準字音。

  5.檢查學生生字學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舉、望、低、故。

  ①開火車試讀,要求讀準。

  靜夜思念床前月光疑問舉頭遠望低頭故鄉(xiāng)

  ②請小老師領(lǐng)讀。

  (2)組織學生交流多種識字方法,教師相機指導。

 、僬页鲈陬}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請小老師領(lǐng)讀。

 、谧宰x“床、光、望、鄉(xiāng)”,說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ɑnɡ。)

 、巯鄼C理解“舉”:請學生把鉛筆“舉”起來;請“舉”手。

 、芡ㄟ^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低”。

 、萋(lián)系詩句內(nèi)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抻眉右患幼R字法學習“故”。介紹偏旁“攵”。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故鄉(xiāng)”,知道學生們的故鄉(xiāng)在哪兒。

  6.做“摘星星”的游戲。

  (1)課件出示情境圖,教師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xiàn)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星星妹妹說:“我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那顆星星就送給你了!

  (2)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正確認讀生字。

  7.做“把字寶寶送回家”的游戲。

  教師用課件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學生齊讀詩句。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摘星星”“把字寶寶送回家”的游戲反復出現(xiàn)生字,讓學生在識記生字中獲得快樂、積極的體驗。

  三、朗讀古詩,了解大意

  1.讀古詩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停頓)

  2.出示畫有停頓符號的詩句,讓學生在書上標一標。

  3.師范讀,學生練讀。

  4.這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5.指名說說。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機理解“霜”:你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jié)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練習說話,體會詩意。

  設計意圖:對古詩停頓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對古詩韻律節(jié)奏的感受。通過課文插圖幫助學生大致理解詩意。

  第二課時

  一、細讀古詩,感受詩意

  1.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2.學習第一句古詩。

  (1)指名讀整句詩,說說自己對這句詩的理解。

  (2)相機指導:“明月光”是怎樣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學習第二句古詩。

  (1)指名讀整句詩。

  (2)組織學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出示圖片,直觀認識“霜”,并與月光下的景象對比。

  (3)鼓勵學生嘗試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霜。)

  4.學習第三句古詩。

  (1)看多媒體理解“舉頭”的意思。請舉頭(做動作),“舉頭”還可以說成什么?

  (2)說說詩人在干什么。

  (3)指名讀整句詩,說說自己對這句詩的理解。(詩人抬頭望著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學習第四句古詩。

  (1)指名讀整句詩,說說自己對這句詩的理解。

  (2)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的意思。

  (3)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會想到家鄉(xiāng),想到親人。)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對詩意進行理解,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

  、再讀古詩,深化情感

  1.課件出示圖片,在柔和的古箏聲中教師導學: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圓月象征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難過、傷心)

  2.教師范讀,學生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感悟詩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

  3.同學們,此時你們看到月亮會想到什么?(播放樂曲)

  4.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又會想到故鄉(xiāng)的什么呢?

  5.教師引讀: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么思念親人啊!下面就讓我們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吧!

  6.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7.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此時此刻,你就是詩人李白。你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獨自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放在背后合攏,深情吟誦。)

  8.推薦表演者上臺配樂表演。

  9.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背誦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圖畫的渲染,讓一種思鄉(xiāng)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朗誦。讓學生體會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古詩賞析,了解詩人

  1.課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獨酌》這兩首詩。教師導學:一輪明月,一段思鄉(xiāng)情,一首《靜夜思》。李白還有很多詩作都寫到了月亮,我們來欣賞兩首。

  2.課件播放配樂朗誦《古朗月行》《月下獨酌》。

  3.再次介紹李白。

  4.引導學生到《小學生必背古詩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詩歌。

  設計意圖:介紹李白另外兩首古詩作品,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素材,并激起學生對古詩、詩人的興趣。

  四、指導書寫,學寫生字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你認為哪幾個字比較難寫?

  2.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思、前、故”的寫法。

  3.學生獨立寫。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zhí)筆姿勢。

  4.展示學生作業(yè),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練習寫字,所以寫字練習時一定要注重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guī)范,學生書寫情況要及時反饋,教師應矯正不良寫字習慣。

小學生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通過比較,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并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點。

  2、指導看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guān)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領(lǐng)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欣賞圖片,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三、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四、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五、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常w會最后一句

 。矗毩暲首x,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ㄋ模┯^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常毩暲首x,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ㄖ攸c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保磮D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ǎ保┊嫵龈惺茏钌畹木渥樱骸跋袷亲哌M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ǎ玻├斫狻爱嬀怼薄斑B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ā爱嬀怼崩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常毩暲首x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保首x課文

 。玻R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保n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ǖ谝欢慰偟恼f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玻首x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guān)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玻诹私庾匀欢沃g的關(guān)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guān)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jīng)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鞏固拓展

  1、 全班背誦課文。

  課后作業(yè) 基礎

  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完成語文課堂作業(yè)本第2課

  提高

  作業(yè) 語文課堂作業(yè)本第2課第6題仿寫一處自然景觀

  預設導學 預習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小學生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細膩的描寫所包含的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學習生字詞,朗誦課文。

  學習重點和難點:

  學習作者對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寫。

  學習比喻的妙用。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了解全文內(nèi)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學會其中的句子。

  學習程:

  一、檢查課前預習,生字詞的學習。

  1、出示生字詞。抽查生字詞的情況。

  2、組詞訓練。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導并引導加深理解。

  3、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別在課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師引導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懮厦娴木吧模?/p>

  仔細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美景的?

  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找出課文中的相關(guān)語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繪一下。

  四、總結(jié)本課時:

  夕照的景色是美麗的,用自己的話來描繪這美麗的景色,讓每個人都來愛我們的大自然,讓大自然永遠美麗下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進一步學習課文,學習方法的總結(jié),體會比喻的妙用。學習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來寫句子。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語,檢查學習情況。

  2、說說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進行品析。

  二、繼續(xù)學習本課。

  1、有感情地朗讀本課。說說自己學習本課總的感受。

  2、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你從本課的學習中了解了哪些學習方法。

  3、體會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現(xiàn)的比喻句,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體會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話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寫自己生活中見到的美景。

  4、這一段描寫的景色美嗎?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學生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三、小結(jié)本課時。

  夕照是美麗的,充滿詩意的,充滿生機的。夕陽還會變成怎么樣呢?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寫寫生字詞語。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進行仔細體會。

小學生語文教案7

  第一課時

  一、 活動導入

  今天的天氣可真冷啊!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運動運動,暖暖身體好嗎?師生伴隨《做早操》的音樂一齊做運動。

  師:不但我們小學生要做早操,小露珠、小鳥兒、小蜜蜂也要做早操。他們是怎樣做早操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兒歌《早操》。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 欣賞激趣

  1、運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早晨欣欣向榮的景象。早晨太陽升起,萬物蘇醒,人們紛紛來到大樹下、花叢中進行晨練。

  師:快說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2、伴隨音樂,老師進行范讀課文。

 。▓D畫美、音樂美、文字美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情境的創(chuàng)設最大潛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生自學

  1、 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標出來,問問老師、同學。(允許下座位交流)

  2、 找出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

  四、識字

  1、如果這些生字娃娃從課文中跳出來,你還認識它們嗎?教師出示卡片學生快速認讀,強調(diào)“早、做、操”是平舌音。

  2、拿出你的生字卡片,開始我們今天的“超級小考官”,同桌互相考考看!

  3、識字游戲。開火車接兒歌、組詞的游戲,看卡片,拍手。如:它是誰?它是“起”。什么“起”?“起來”的起。

  五、學習交流

  1、讀一讀,誰愿意把兒歌讀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當靈耳朵,聽的要求:發(fā)音是否準確,聲音是否洪亮。 2、說一說,兒歌里寫的做早操是什么樣子?

  3、 連一連。

  4、 看一看,我們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做早操的?春竽銈冇惺裁锤惺?

  5、 讀一讀,帶著你們的感受讀課文。

  (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要讓學生說好話、讀好文,讀讀練練中,學生也在接受美的熏陶。)

  六、指導背誦

  多么有趣的兒歌。∽屛覀儼阉浽谛睦锇!配上音樂,根據(jù)提示學生在課堂上熟讀成誦!啊,起得早,————來————去,在————做操。

  七、拓展學習

  1、 你還見過誰做早操?請你也試一試寫一首小詩好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

  2、 小組展示,評選出“今日之星“

 。▽W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小組間探究學習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了美的創(chuàng)新。)

小學生語文教案8

  教材分析

  當我們開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在小學學習了六年,并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中,發(fā)生過多少令人激動、喜悅、憂愁和傷心的事;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yè)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并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xù)前進。

  教學目標

  1.理自己小學階段優(yōu)秀的或喜歡的,在習作中感受自己的成長。

  2.在與爸爸媽媽的溝通中,感受自己的成長。

  3.自己的習作,自編或合編集。

  教學重點

  理自己小學階段優(yōu)秀的或喜歡的,在習作中感受自己的成長,并能有條理地將然后編輯成冊。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地將編輯成冊。

  教學準備

  學生剛?cè)雽W時的照片、課件

  預設過程

  ·教學過程·

  一、在照片中搜尋自己成長的痕跡

 。ㄒ唬⿴煟和瑢W們,你們還記得牽著爸爸媽媽的手第一次走進學校大門時的情景嗎?還記得你們剛進一年級時那牙牙學語的樣子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照片,你們瞧,他是我們班級的一位同學,猜猜他是誰?

  課件展示一位變化比較大的同學的照片。

  師:他是誰?為什么?

 。ㄉ涣髯约旱南敕ǎ

 。ǘ⿲W生展示自己剛?cè)雽W時的照片

  師:(揭示答案)是啊,當我們回家找到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時,相信有些人不禁要感慨:啊,原來的我是這樣的。∠旅嬲l來展示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ㄉ吓_展示)

  師:照片中的你和現(xiàn)在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引導其他同學一起觀察交流)

 。ㄈ┙沂颈竟(jié)課的活動主題

  師:六年的時間過得真快,看著小時候的照片,我們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長高了、變漂亮了、變得越來越像個小大人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自己的成長足跡。

  師板書:金色足跡。

  二、在編輯集中感受自己成長的印痕

 。ㄒ唬⿴煟和瑢W們,六年的時間,我們變得和一年級的`時候不太一樣了,而我們寫的一也無不承載著我們成長中的點滴回憶。

  說說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文章。

 。ǘ┚庉嬜约旱某砷L集。

  師:我們的是一次次與眾不同的經(jīng)歷,是一幕幕令人難以忘懷的場景,是一顆顆童年的心,讓我們把咱們的自編或合編成一本集吧,以后再來看看仿佛就能看到自己的心路歷程!

  1.將自己搜集的習作進行分類并列表。

  師:相信課前一定搜集了很多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跟同學們說說你們挑選的習作都是有關(guān)什么內(nèi)容的?

  (生交流,師歸納并確定各分類。)

  例如:心靈驛站——心理成長類的文章。

  浪漫天空——想象類的文章

  少年故事——生活類文章。

  美麗時節(jié)——寫景類文章。

  2.將搜集的習作進行分類列表

  師:要讓我們的集更有條理,我們就必須按各類

  主題對文章分分類,下面請同學利用發(fā)下來的表格進行分類填寫。

  表格內(nèi)容:主題題目年級文體字數(shù)自我

  2.討論如何才能讓集更有意思?

  師:很多小組的同學已經(jīng)將自己的進行了分類,那是不是就直接把所有的訂成一本就可以了?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讓集更有意思?

  生討論:畫封面、寫序言、編目錄、配插圖

  三、在“累累果實”中感受自己成長

  師:聽著大家如此胸有成竹的介紹,相信我們的集一定能夠編得非常出色。在小學的六年生活中,記錄了大家的成長,很多的獎狀也見證了大家的成長。

 。ㄒ唬s譽臺

  (請同學們上臺展示自己的獲獎證書、獎狀)

 。ǘ┘议L感言。

  師:真可謂碩果累累啊,其實我們的爸爸媽媽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誰愿意來談談臨近畢業(yè),爸爸媽媽對你說的話。

 。ㄉ涣鳎

  四、后續(xù)活動

 。ㄒ唬⿴煟赫娓吲d能和大家一起回顧成長中的點滴,回去之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集得更有序更美觀,課后我們將展開作品集的展出活動。

  當作品集展出后,請每位同學當當小評委,仔細閱讀每一本作品集,完成我們表,我們將選擇同學最喜歡的集中精彩的部分編入我們的班級紀念冊。

 。ǘ┱n件展示表格:

  《作品集》表

  小評委:

  評選目錄結(jié)果理由(30字左右)

  最吸引你的封面設計

  最有創(chuàng)意的主題編輯

  最佳排版配圖

  最喜歡的

  ·板書設計·

  金色足跡

  ——作品集

  心靈驛站

  浪漫天空

  少年故事

  美麗時節(jié)

  板書設計心靈驛站——心理成長類的文章。

  浪漫天空——想象類的文章

  少年故事——生活類文章。

  美麗時節(jié)——寫景類文章。

  作業(yè)設計

  把自己的作品集得更有序更美觀,

小學生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11個生字。會寫“盒、顏、料”等13個字。能讀寫“顏料、郵票、淡黃、一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到秋天的雨,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秋雨的喜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課文中描寫的秋天美景,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鑰、匙”等11個生字。會寫“盒、顏、料”等13個字。能讀寫“顏料、郵票、淡黃、一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秋色,激趣導學。

  1.教師引述:這兒有幾幅畫面,想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并說說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好嗎?

  2.(課件出示2)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一一出示有關(guān)秋天景象的圖片或展示課件。

  3.引導交流,喚起情感: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4.學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導學:

  (1)請發(fā)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說說是誰把美好的秋色帶到我們的眼前?

  (2)有位朋友覺得是那清涼而又溫柔的雨把秋天帶給了我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在他的眼里,那細細的雨猶如一位變幻神奇的魔術(shù)師,想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嗎?

  二、讀通課文,認識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課件出示3)

  (1)框出生字,在生字框中給生字注音。

  (2)標出段號,讀通句子。把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字詞、句子標上記號,以備討論交流。

  (3)把你喜歡的語句用“”畫出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4)說說這篇文章介紹了秋雨的哪些方面?

  2.學生按要求自學,批注或利用學習工具解惑,師巡視,了解學情。

  3.反饋學生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的認讀。(課件出示4)

  鑰匙繽紛郵票豐收顏料飄哇飄哇爭著勾住喇叭一盒一枚仙子淡黃好聞香梨厚厚的一曲

  自由讀,小組交流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指正:注意讀好翹舌音“匙”,同時在“鑰匙”里讀輕聲。

  前鼻音“繽、顏、仙、淡、聞”,后鼻音“豐、爭”。

  (2)鼓勵學生說說識字的方法,師適時點撥。

  熟字帶生字:是-匙賓—繽合一盒彥一顏

  形近字比較識字:枚-枝勾-句

  形聲字識字:香梨,木本植物,“梨”是木字底。仙子,是人,所以“仙”是單人旁。

  三、抓總起句,理清脈絡。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再自主讀文,畫出自己讀不好的地

  方,多讀幾遍。

  2.學生逐段讀課文,讀不好的地方教師再指導,示范。爭取讀正確、

  讀流利。

  讀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輕輕地,輕輕地”讀出秋雨的潤物細無聲,抓住“趁你沒留意”讀出秋雨的調(diào)皮可愛。為全文的朗讀定下情感基礎。

  3.學生再快速讀課文,并畫一畫1-5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教師巡視

  指導。交流后教師用課件出示:(課件出示5)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4.讓學生讀一讀句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每段開頭的一句話,這樣的句子叫總起句。這種概括段意的方法叫“摘錄法”。(教師板書)

  5.試著讓學生把這四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告訴學生這幾句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也叫連接段意法,是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6.同學們,請自由誦讀四句話,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秋天的

  雨。(學生討論,教師適時板書:顏色、氣味、動植物)

  四、規(guī)范寫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6:生字田字格課件)

  盒顏料票飄爭仙淡聞梨勾曲豐

  學生自讀生字,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

  2.教師范寫,講解寫字要領(lǐng)。

  票:上下結(jié)構(gòu),上半部是“西”的變形,下半部“示”的第一筆橫在橫中線上。

  “盒、梨”和“票”一樣也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下等寬。

  五、課時小結(jié):

  秋天的雨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給我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下節(jié)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細細品嘗秋雨的美好吧!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關(guān)于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zhì)量!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看拼音寫漢字。

  yánliàowéndànfēng

  ()好()()黃()收

  2.本文從()方面寫了秋天的雨,分別是()、()、()、()、()。

  3.從課文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顏料聞淡豐

  2.五一把鑰匙一盒顏料許多好聞的氣味金色的小喇叭一首歌

  3.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讀寫“顏料淡黃仙子好聞香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秋雨的喜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聽寫后,出示課件,看看你都寫對了嗎?(課件出示8)

  一盒顏料郵票爭著仙子淡黃好聞香梨勾住一曲豐收

  2.用多種方式激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語段。

  3.指名朗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導入下文的學習。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談話導入: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shù)師,有著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麗,下面請再讀讀課文,看看秋天的雨里還藏著什么?

  2.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豐富表象。

  三、品讀課文,感受神奇。

  1.品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能不能懷著喜歡的感情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讀第1自然段:誰愿意把第1自然段內(nèi)容朗讀給大家聽聽?

  (3)引導學生用審美的情趣體悟情感:你覺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處?

  (4)指名交流并讀出神奇之處。(課件出示9)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5)激發(fā)情趣:秋天的大門被打開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讀第二自然段。

  (1)引導學生朗讀:秋天的大門打開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朗讀后并回答。

  (課件出示10)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3)采取賽讀的方式讓學生欣賞性地朗讀課文,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畫的景物圖片貼到黑板上。談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課件出示11—15)

  ①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把黃黃的銀杏葉比作小扇子。)

 、谒鸭t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把紅紅的楓葉比作一枚枚郵票。)

 、劢瘘S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艹燃t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nèi)フ?(把橘子、柿子當成人來描寫。)

 、菥栈ㄏ勺拥玫降念伾透嗔,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把菊花當成人來描寫。)

  (板書:給顏色)

  (4)品說文字:你覺得這一段中哪一句說得格外有趣?

  (5)聯(lián)系生活,豐富想象:你能聯(lián)系家鄉(xiāng)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書上說的那樣有趣嗎?

  3.品悟、想象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

  (1)教師引導:誰能說說你從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還藏著什么?

  (2)學生交流,(課件出示16)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3)鼓勵學生圍繞“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讓學生想象:秋天的雨里還藏著哪些香甜的氣味。(板書:藏氣味豐收)

  (4)(課件出示17)“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讀后讓學生說說小朋友的腳怎會被香味勾住?

  (5)轉(zhuǎn)換角色,讓學生進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當時在果樹下、花叢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6)讓學生帶著這種美好的情感再讀第三自然段,可讓學生評賞誰讀得好,以評促讀。

  2.品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1)談話過渡:秋天的雨不光帶來了色彩和香味,還挺會關(guān)心人的呢!誰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學生讀后,可讓學生說說,秋天的雨舉起金色的小喇叭,他會對一些好朋友關(guān)心地說些什么?

  (3)引導學生具體、豐富地想象后,可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其他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

  (4)語言訓練:(課件出示18)

  它告訴大家,_________。小喜鵲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楊樹、柳樹的葉子_______。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

  先讓學生說說其他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然后討論交流這些話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適。(板書:傳信息)

  四、總結(jié)感受,拓展活動。

  1.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用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好這段話。

  2.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板書:歡樂)

  3.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4.引導學生拓展活動:美麗而又豐收的秋天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后,此時同學們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為語文園地的教學活動先作鋪墊。)

  【設計意圖:字詞和課文的復習,起到過渡的作用,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準備!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關(guān)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找信息的能力,為探究性學習推波助瀾。同時采用課件展示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

  【設計意圖:讀寫結(jié)合,傳授方法,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水到渠成。既鍛煉學生寫作,又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聯(lián)系家鄉(xiāng)秋天的某一景物特點,仿照書上某一句式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一讀,寫一寫。

  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

  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膬?nèi)容。

  (1)這篇課文是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幾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

  (2)秋天的雨給植物帶來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給果實帶來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給小動物帶來了_______________。

  (3)讀了課文,我認為秋天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季節(jié)。如果我是秋雨,我準備給__________帶去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略2.略

  3.(1)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

  (2)五彩繽紛的顏色好聞的氣味冬天快要來了的信息

  (3)略

  【板書設計】

  給顏色

  豐收

  秋天的雨藏氣味

  歡樂

  傳信息

小學生語文教案10

  一、教育與訓練目標

  1、知道自己學校的名稱和自己是一年級幾班的學生。

  2、初步學會大膽地向老師、同學介紹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愛好。

  3、初步學會向老師和同學講講自己想當怎樣的小學生的愿望。

  二、教育與訓練點

  1、我是什么學校一年級幾班的學生。

  2、自我介紹: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愛好。

  3、講講自己想當怎樣一個小學的愿望。

  三、教育與訓練準備

  1、選擇幾位膽子大、口齒清楚的學生按教學要點先作準備。

  2、用小黑板先寫好課題、校名、班級并上拼音。

  四、教育與訓練過程

  1、談話揭題

  小朋友,從今天起,你們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自己的姓名,另一個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學生。(揭示課題)跟老師讀“我是小學生了”。當小學生高興嗎?當了小學生說明你們已長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這是很光榮的。

  2、認識校名、年級、班級

  當開學的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紅花戴在你們胸前,這說明,全校的老師和同學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這所學校。我們這所學校的校名誰知道?

 。1)出示帶有注音的小黑板。

 。2)教師按拼音正確地把校名念一遍。請學生跟老師念。請個別學生念。

 。3)誰知道,我們的學校在什么路上?我們學校周圍有什么商店、機關(guān)、公園?教師正確地介紹學校所在地的道路名稱、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

 。4)教師邊畫邊講年級與班級。

  請每個學生自己講講:我是一幾班的小學生。

 。5)鞏固校名、年級、班級。

  出示:我是( )小學( )年級( )班的小學生。

  指名講、同桌講、開火車講。

  3、自我介紹

  我們這個班有( )個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玩耍,那就得認識一下。

  (1)示范引路。

  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

 。2)同桌互相介紹。

  (3)介紹愛好。

  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或在家里,都有許多愛好,有的愛唱歌,有的愛跳舞,有的愛畫畫,有的愛講故事,還有的愛下棋。誰能把自己的愛好大聲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4)連起來作介紹。

  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自己喜歡什么,連起來講給全班小朋友聽。講的時候人要站正,聲音要響亮,說話要清楚,用普通話講。

小學生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搜集,積累有關(guān)的民間俗語,諺語,在同學之中作交流。

  4、體會奶奶對晚輩一片關(guān)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大師”,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大師”的含義。

  2、師概括:在某一學科或領(lǐng)域,因為有突出的成績或作品,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認為人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大師”。

  3、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稱為“xx大師”師補充完整課題:語言大師(板書)

  4、齊讀課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語言大師”,卻只是一位60開外,連斗大的字也不識幾個的農(nóng)村老婦人,她是誰為什么被稱為“語言大師”呢?

  二、整體感知

  1、知道文中的“語言大師”指“奶奶”,說說“我”心目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稱得上是咱們村里的“語言大師”是因為xx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認為奶奶的“老話”誰都愛聽,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的“語言大師”,那么,讓我們從課文中先劃出文中寫了哪幾句奶奶說過的“老話”。

  三、研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的.“老話”,概括奶奶“老話”的特點。

  1、交流和朗讀這些“老話”,感受這些老話的韻味。僅僅課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話”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說過的“老話”一定遠遠超過了這個數(shù)。這些“老話”讀起來你有什么感覺(板書:多、押韻)

  2、奶奶的這些“老話”的意思你都懂嗎請同學說說看。指名說這些“老話”:“早睡早起身體好,晚睡遲起百病長!薄霸匠栽金,越玩越懶!薄叭饲诔鼋鹕,人懶敗家產(chǎn)!薄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過,沒法回,光陰去,討不還!薄俺允巢粨專嚼喜婚L。”“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薄凹液腿f事興。”“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薄叭齻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薄叭倭,行行出狀元!薄靶湟,孩子要教!薄耙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看來奶奶的老話——(板書:易懂)

  3、小結(jié):我們讀過了奶奶的“老話”,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話”的幾個特點來。出示填空:因為(),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

  學習課文中的事例,體會奶奶的“老話”的含義。

  1、奶奶不但能說出又多又押韻又易懂的“老話”,而且還常常用“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師生輪讀第2節(jié)(分讀奶奶和我的表現(xiàn)的句子)。

  2、出示填空:當,奶奶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當奶奶邊掀被子邊嘮叨:(出示答案)

  3、奶奶的“老話”可不是時時掛在口中的——再讀:當奶奶先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當奶奶才邊掀被子邊嘮叨:你和同桌討論一下,奶奶這樣做的原因。(奶奶能用上“老話”教育我)板書:用得恰當

  4、分小組合作朗讀第三、四節(jié),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當?shù)摹袄显挕苯逃业闹腔。體會奶奶對晚輩的一片關(guān)愛之情。當我賴床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我貪玩不想洗臉洗碗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表弟只顧踢球不做作業(yè)時。

  5、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當爸爸媽媽為了一點小事鬧別扭了,她會說:爸爸媽媽;當她見爸爸媽媽不勤儉節(jié)約,她便說:爸爸媽媽。

  6、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根據(jù)課文第五節(jié)的內(nèi)容來排一排,演一演嗎?(根據(jù)時間定)

  小結(jié):由此可見,奶奶不僅受到家人的尊敬,還受到村里人的尊敬,雖然她識字不多,可真稱得上是“語言大師”。

  四、復習鞏固

  1、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話”所折服,請你來說一說——(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話”,她真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棠陶怯昧诉@些“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奶奶的“老話”伴隨著我成長,難怪大家稱識字不多的奶奶為——“語言大師”。

  2、作者主要選取了幾個事例來寫奶奶是個“語言大師”請學生運用事例串聯(lián)法,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出示課外的一些“老話”,讓學生議議他們各自的含義。

  4、師小結(jié):在民間,還流傳著許許多多這樣的“老話”,它們好似一朵朵帶著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國大地上默默扎根。它們語言樸素平實,自然親切,然而卻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稱之為民間俗語或諺語。

  5、寫作方法指導:寫人的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的特點,事例詳略得當。

  五、拓展作業(yè)

  1、拓展

  下面這些情況,想想能對他們說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電視,不愿做作業(yè),我耐心地告訴她:xxxxxx。

  弟弟每天起床,不疊被子,媽媽勸他:xxxxxxx。

  爸爸愛睡懶覺,我會對他說:xxxxxxx。

  2、作業(yè)

  抄寫詞語:激勵嘮叨一本正經(jīng)愁眉苦臉滿不在乎別扭勤儉;

  在課外搜集一些“老話”,和爸爸、媽媽或同學交流一下,看看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小學生語文教案12

  一、設計思想

  古詩詞教學應該提倡“三要”:詩句要反復誦讀;詩意要大致了解;詩篇需熟練背誦。首先,古詩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語言美,只有出聲誦讀才能領(lǐng)略到其中的妙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誦讀還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其次,要閱歷膚淺的現(xiàn)代兒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詩人在特定情境中表達的情感志趣,實在是勉為其難,所以了解大概詩意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再次,教材中選編的古詩都是古詩中的精品,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經(jīng)典性。不僅需要熟練背誦,而且應該在以后任何時候都能脫口而出;谝陨稀叭,在古詩教學中,我把誦讀貫穿始終,并且層層推進,第一個層次要求“會讀”,第二個層次要求“讀懂”第三個層次要求“吟誦”。在誦讀中讀熟詩句,在誦讀中理解詩意,在誦讀中體會詩韻,在誦讀中感悟詩境。

  二、教材分析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靜”是全詩的血脈,“獨”是全詩的詩眼。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地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我靜靜地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整首詩中流露出了詩人孤寂的心聲。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詩篇。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了洞庭湖寧靜的山水風貌。詩句充滿了語言美和韻律美。但是對學生來說,詩中有些字詞難免有些深奧,如“相和”、“白銀盤”、“青螺”,對于一個閱歷尚淺的小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句描寫的意境、領(lǐng)悟詩句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然而,江南之春,無所不在,美不勝收!敖虾谩,“好”在哪兒呢?并不是“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詞中的一個“好”字,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好”字,才能欣賞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三、學情分析

  根據(jù)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jù)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xiàn)畫面。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像畫面,體會意境。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生字“亭”“庭”“螺”“諳”“潭”等五個生字。,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五、重點難點

  重點:能通過想象和朗讀理解古詩大意。

  難點:感悟古詩意境和詩人的感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lǐng)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shù)的熏陶。

  七、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guān)古詩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jù)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锻麖]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鹅o夜思》——鄉(xiāng)愁滿懷的李白!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通過和學生聊李白,背誦李白的詩歌,讓學生認識了一個豐富的,豐滿的李白,同時也為學好新課打下了基礎。]

  二、 會讀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是古詩百花園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誰來讀一讀題目?(生讀)

  1、學寫“亭”字

  師:這個“亭”字是我們今天要求寫的字?吹竭^亭子嗎?跟我們的這個字有沒有聯(lián)系呢?(生答)

  師邊簡筆畫亭,邊說“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生寫)

  評析:[“亭”字是本課中唯一要求要寫的字,這個字學生雖早已認識,但不一定了解該字的字理,教師采用字理識字法,既讓學生牢牢地記住了該字,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表意作用。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同樣不能少了語文基本功訓練的時間。]

  2、介紹敬亭山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通過預習已經(jīng)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后去過,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后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學讀詩題

  師:知道題目的意思嗎?這又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課件出示課文畫面)這座山就是有“江南詩山”之稱的敬亭山,山邊的這個人肯定就是大詩人李白了。詩人如此觀望著敬亭山?粗@幅畫,請你再讀一讀課題

  (1)(生讀,讀得比較輕)教師可以說:“老師聽出來了,你似乎已經(jīng)感受到了詩歌帶給你的那份靜寂。”

  (2)(一生讀,讀得比較慢)教師可以說:“你把后面幾個字拉地比較長,仿佛李白一個人在那兒已經(jīng)坐了很久很久!”

  (3)齊讀

  4、學讀詩句

  (1)師范讀古詩

  多好啊!咱們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了一座敬亭山!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課件出示)古詩我們一定要吟誦,這不同于一般的讀,先聽老師吟一吟(師范讀)

  (2)生讀古詩

  同學們自己也輕聲地吟誦兩三遍,把它念到自己的心里去。(學生試讀古詩)

  師:讀得很流利!如果你能理解、體會詩的意境,那樣你會讀得更好。(再請一位學生讀)

  師:靜幽幽的,讓這首詩聽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繼續(xù)請一生讀)

  師:聽出來了,你已經(jīng)對這首詩有了自己真實的體會,F(xiàn)在讓我們把自己看作詩人,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一起吟一吟!(師生齊讀)

  評析:[剛才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讀貫穿,要求學生“會讀”全詩。教師范讀以后,先是學生自己“輕輕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兩三遍”;然后是指名學生誦讀;最后是全班一起誦讀。這一組誦讀設計,時間不長,但學生連聽帶讀有10遍之多,學生對這首古詩從陌生到熟悉,從不會讀到會讀,有效性應該是很高的。]

  三、 讀懂

  1、這首詩一共20個字,古詩下面還有注解。借助注解,請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聽聽你的同桌對這首詩是怎么理解的?你說給他聽,他說給你聽。(生同桌交流)

  2、老師提幾個問題好不好?如果都能回答出來,證明你真讀懂了!第一個問題:“獨坐”是什么意思?

  3、第二個問題:四句詩里面哪幾個詞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個人?拿起筆,認真地一句一句地讀,圈出能證明他只有一個人的詞。(生邊讀邊畫)

  (1)從“眾鳥高飛盡”中可以看出當時李白是一個人的。

  師: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生:很多的鳥都已經(jīng)飛走了(板書:鳥飛盡)

  (2)從“孤云獨去閑”這句話中看出來

  師:“孤云”是什么意思?(“一朵云”)“閑”呢?(悠閑)這句話連起來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朵白云飄地很悠閑。

  師:在解釋這句話時我們應該調(diào)換一下語序,可以說成“一朵白云很悠閑地飄去!(板書:云去閑“)

  4、山里的鳥群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連影子都看不到了,萬里碧空沒有一朵云彩,那該是怎樣的景象?(安靜的,寂寞的)

  帶著這種靜寂的感覺,誰來讀一讀這兩句?(2生讀)

  師:讀得很寂靜,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5、第三個問題“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著我,我也看著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個人了,他和誰在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著

  師:我們在解釋這一句的時候可以說成:“李白靜靜地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靜靜地看著李白!薄皡挕蔽覀冎朗恰皾M足”的意思,那“不厭”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厭”是不滿足。

  師:“兩不厭”可以說成是“彼此總是看不夠”!跋嗫磧刹粎挕蔽覀冞B起來可以怎么說?

  生: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李白,彼此總是看不夠

  6、第四個問題:“看”原本是人的動作,這里詩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著詩人是運用了什么手法呢?(擬人)

  師:是啊,此時此刻的敬亭山已經(jīng)不再是一座山,而變成了詩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書:(以山為伴)

  師:李白在敬亭山上靜靜地坐著,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怎么看也看不厭,就帶著這樣的感覺讀一讀。誰來讀三四句?(2生讀)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著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請再讀!(2生讀)

  四、誦讀

  1、好一個“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呀,你一生游歷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過,為什么現(xiàn)在要久久地坐著,為什么這么深情地看著敬亭山呢?

  他把敬亭山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向他來傾訴自己心中的……

  2、說得好。你又從哪些詩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獨呢?(板書:孤獨)

  生:從“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中感受到的。

  師:在李白的眼里,那只無情的鳥兒飛了,棄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也……(離他而去)

  師:多么孤獨的李白呀!來,再讀前兩句。(生讀)

  師:鳥兒飛了,云兒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師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丢氉赐ど健愤@首詩寫在公元753年,那時離李白被罷官逐出京城長安已整整10年的時間了,在10年期間,李白一直過著流離失所、顛簸不定的生活,他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當他獨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時,心中就涌上了無盡的孤獨和寂寞。誰再來讀讀前兩句?(生讀)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該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人看著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相看兩不厭”——

  生:(齊)只有敬亭山。

  五、體驗

  1、李白就這么久久地坐著,靜靜地看著,他是不是想對敬亭山說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這樣久久地、靜靜地陪伴著李白,是不是有些話想對李白說呢?拿出你的筆,把自己心中想說的寫下來。

  課件出示: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生寫感受,師巡視)

  2、李白呀李白,連鳥兒都飛走了,你怎么還不走啊?不用問,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師生:(齊)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敬亭山啊敬亭山,連云兒都飄走了,你怎么還在陪這李白啊?不用問,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六、積累

  1、《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李白他向我們委婉地道出了心中無可奈何的孤寂心聲,現(xiàn)在我們再來補充一首,這首詩是《獨坐敬亭山》的姊妹篇。這次我要求你們:我寫完這首詩,你們就背下來,行不行?(師板書古詩,生背誦。)

  望木瓜山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2、從這首詩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呢?誰能來讀一讀?

  3、剛才我們學的兩首詩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李白的孤獨與哀愁,同學們你想安慰他嗎?你想怎么對他說?

  3、背誦《靜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時刻想著家鄉(xiāng)的親人,家鄉(xiāng)的親人此時也正想著你。

  ▲背誦《贈汪淪》李白,不要孤愁,因為你擁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倫同樣也念叨著你呢。

  ▲背誦《望廬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為你擁有,你一生游歷了名山大川,此時廬山的瀑布也正想著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為你擁有,時隔千載的今天我們?nèi)栽趥鞒,仍在大聲誦讀你那不朽的詩篇。背誦《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望洞庭》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桌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guān)。

  (注:介紹劉禹錫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學生課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讀詩的欲望。正所謂“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讀古詩,人人過關(guān),是下步教學的良好開端。)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組內(nèi)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諧 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

  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 遙望:遠望 )

  重點研討(1)作者在什么時候望洞庭?(2)劉禹錫是在哪兒望洞庭呢?(3)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jīng)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nèi)練說,讓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

  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zhì)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詩中這樣寫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呢?(比喻)

  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shù)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自由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注:詩中有畫,讀詩要想象重現(xiàn)詩中的畫面;畫中有詩,讀詩要欣賞詩中精妙語言對畫面的描述。如詩如畫,品詩賞畫,古詩詞文字精簡,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通過啟發(fā)學生想象,填補了詩句的含蓄和跳躍,豐富了詩句的語言和畫面。學生邊讀詩,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三、總結(jié):

  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第三課時)《憶江南》

  一、調(diào)起來

  1、 一說到春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兩個詞語來描繪。

  在音樂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詞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光明媚、春花爛漫、百花盛開、百鳥爭鳴、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春意盎然……

  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時此刻,你還想起了哪些有關(guān)春天的詩詞?生吟誦春天的詩詞:《詠柳》、《春夜喜雨》、《春曉》、《江南春》……

  [評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是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一個特點。教例中,教師善于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進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讓學生回憶對春天的感受,并用詞語、語句來描述,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了他們對春天的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感受春天的欲望,學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調(diào)起來了。

  2、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家喻戶曉的名篇《憶江南》,同時認識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詞。(板書課題)通過你們的預習或搜集的資料,你對詞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說)

  教師小結(jié)。(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guān),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fā)自己江南情結(jié)的用意所在。)

  3、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氐铰尻柖嗄暌院螅麑弦廊换隊繅衾@,六十七歲那年,寫下這首絕唱《憶江南》。

  4、教師范讀錄音機播放古箏曲。

  【意圖:古詩詞有其背景且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lǐng)學生入情入境。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

  二、沉下去

  1、 學生 自由練讀、讀準字音,把詞句讀通順、流暢。

  2、 指名讀,指正讀音。

  3、 全班齊讀。

  【意圖:讀是感悟的基礎,讀得流利,讀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4、指導學法;仡 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習和交流中去領(lǐng)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

  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詞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guān)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6、分句理解詩句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lǐng)略到了什么樣的意境,能描述下嗎。(這首詞寫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時的美景。初升的太陽很紅,把江南的花映襯得更紅艷,紅得勝過了火,而江水綠得如藍草染過一般,我怎能不懷念江南呢?)

  師:詩人白居易一開口就用這個通俗的“好”字來贊頌江南,這個“好”讓你體會到了什么,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舊曾諳”是什么意思?一個“舊曾諳”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1)我認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边@句寫得非常好。(這句用火焰與江南的紅花作比較,寫出了江花的紅艷,用藍草的藍來形容江水的綠。太陽很紅,原來花就是紅的,在陽光的照射下,所以紅花就更紅了,勝過火。)

  師:江水又怎能綠如藍啊?這個“藍”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個“藍”字感受到了這不是平常的綠,綠的很純凈,很美。)

  師:這“綠”在“紅”的映襯下……你來說

  (由于江花是紅的,太陽是紅的,在紅色的映襯下,江水就顯得更綠了,如同藍草染過一般。)

  師:于是就出現(xiàn)了─

  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這是何等的一種境界啊?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紅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師:好一個紅得更紅,綠得更綠啊!請你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

  8、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9、播放《憶江南》歌曲。(學生自由發(fā)揮,盡情抒情,展示自身獨特的體會,和詩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師生沉浸在憶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吟讀成誦。

  【意圖: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lǐng)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在音樂和畫面的伴隨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shù)的熏陶!

  三、放出去

  1、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憶江南》之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憶江南》之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意圖:課程標準建議小學階段學生要背會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除推薦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師補充推薦。一節(jié)課只讀一首詞這是不夠的,要用一篇帶多篇,增加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在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留下意猶未盡的詩意美!】

  九、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鳥飛盡 湖光秋月兩相和, 江南好,

  云去閑 潭面無風鏡未磨。 風景舊曾諳。

  相看兩不厭, 遙望洞庭山水翠, 日出江花紅勝火,

  只有敬亭山。 白銀盤里一青螺。 春來江水綠如藍。

  十、作業(yè)設計 能不憶江南?

  (一)《獨坐敬亭山》作業(yè)

  1、抄寫學過的古詩詞一次,并默寫一次。

  (二)《望洞庭》作業(yè)

  1、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2、詞語積累

  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蒙蒙朧朧、寧靜和諧

  3、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三)《憶江南》作業(yè)

  1、背誦《憶江南》,并能想象所描繪的景色。

  2、了解并嘗試背誦白居易的另外兩首《憶江南》。

  [問題研討]

  1、 古詩詞教學中,古詩的意思是否需要學生完整的背誦?

  2、 古詩教學中引領(lǐng)學生體會意境是否恰當?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這節(jié)課著重體現(xiàn)“以學定教”的思想。改變以往教師牽著學生演教案劇的現(xiàn)象,變硬性設計為軟性設計,一切預設都是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來定,但教師絕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把握文章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及時給予引導。本課極力體現(xiàn)“美、新、實”的特點。美指教師的語言以及教學手段使學生產(chǎn)生美的愉悅;新指設計新穎,實指教學不能僅僅為了體現(xiàn)美而流于形式,要將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實處。同時,著眼于學生,關(guān)注學生自身發(fā)展,著重體現(xiàn)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主選擇學習伙伴。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審美意識及實踐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作者以詩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后,又具體描寫了漓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漓江,蕩舟觀賞這一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并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云霧迷蒙,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gòu)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jié),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語言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 運用自制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四、重點難點

  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教學方法與手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展開豐富想象,并運用多媒體課件及相關(guān)補充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學習方式:本課給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的研讀為主體;探究發(fā)現(xiàn)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jié)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進行充分的交流探討。

  七、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桂林山水錄像,自制課件

  2、 學生準備:搜集桂林山水資料

  八、課時安排: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早在一百多年前,清代詩人金武祥曾這樣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樣的好地方,你媽愿意去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設計意圖]“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人人皆知的古代名句,而對它的出處人們卻知之甚少,點名出處,能增加學生的知識積淀。

  二、 觀看錄像,整體感知

  1、 播放《桂林山水》錄像片,教師配樂朗讀。

  2、 學生集中積累資料,初讀感受

  三、 小組合作,自學交流

  1、 自由朗讀課文

  2、 在桂林的山水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重點朗讀,再聲情并茂地讀給大家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3、 小組內(nèi),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組內(nèi)成員解決,組內(nèi)解決不來的,拿到全班解決(教師巡視、參與)

  4、 小組內(nèi)初步交流學習收獲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話行為,放手讓學生用各種方式 閱讀,目的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獲得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組內(nèi)合作是為后面的組間交流做準備。

  四、 擇其所好,全班交流

  師:剛才,小組內(nèi)的同學已經(jīng)自學了課文,談出了初步的感受,現(xiàn)在,請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針對其發(fā)言提出問題或補充意見。

  1、 如果有學生談漓江水,就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讀出寫漓江水的段落

  (2)談收獲,并提出組內(nèi)解決不來的問題

  (3)梳理問題,集中討論:既然是寫漓江的水,作者為什么要拿大海和西湖做比較?這樣寫有審美好處?

  小結(jié):這一段先同大海和西湖做比較,然后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目的是要突出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中心。通過大海和西湖的襯托,使人對漓江的水產(chǎn)生錦上添花的美感。

  [設計意圖]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支離破碎的,甚至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教師既要放的開,又要收的攏,把問題集中到一個點上,更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鑒賞。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漓江的“靜、清、綠”,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提示:朗讀、簡筆畫、語言描述等方式。)

  (5)指導朗讀。(重點指導讀排比句,其中“啊”的變音應重點強調(diào)。)

  (6)給畫面做配音朗讀。教師提出兩點要求,第一,朗讀內(nèi)容要與畫面內(nèi)容一致,第二,朗讀速度盡量與音樂節(jié)奏一致。(播放漓江水錄像)

  (7)小結(jié)寫法。這段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向我們展現(xiàn)了漓江水的平靜、清澈、碧綠,真是名不虛傳。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配音演員,是心、眼、口、耳多種感官并用的一種能力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如果有學生匯報桂林的山,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朗讀桂林的山這一段

  (2)談自己學到的收獲

  (3)朗讀排比句

  A.對比讀,有“啊”和沒“啊’進行對比,體會啊表達的感情色彩(‘啊’能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

  B改換字詞讀,把“真”換成“多”字來讀,體會真字的作用(“真”更能體現(xiàn)漓江山的特點)

  C教師引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體會每個分句的寫法,先概括,后具體。

  [設計意圖]運用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更能體會漢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師生合作讀是一種美的展示,心的升華,將文章精妙盡情領(lǐng)悟。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體現(xiàn)桂林的山的特點

  A.學生依據(jù)課文中的語言描述,板畫老人峰、象鼻山、駱駝山

  B.展示課外搜集的有關(guān)贊美桂林山的詩句

  (5)播放桂林的山的錄像,學生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全體參與,把講臺變成學生展示才能、自主發(fā)展的舞臺,使得黑板變成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美的世界。學生口、動腦、動手,調(diào)動諸多感官,將作品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以有聲言語的形式形象化、動態(tài)化、審美化。

  六、引讀學習最后文本

  師:從課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桂林的水以它的“靜、清、綠”聞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險”聞名遐邇。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正如課文最后一段所說的——(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聽音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感覺。

  七、 課外拓展,語言實踐

  教師導引:近年來,桂林的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吸引了成千山萬名中外游客,相比之下,旅游人才緊缺,為此,桂林市旅游局像招聘導游,應聘的同學必須為桂林山水設計一段導游詞

  (1)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

  (2)作品展示,學生評價、鑒賞

  [設計意圖]學做導游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能培養(yǎng)學生凝練語言能力和審美意識。

  十、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甲 天 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十一、作業(yè)設計

  1、 導游表演,訓練口頭表達呢你能力

  2、 仿照第2、3節(jié)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一個景物。

  3、 作業(yè)本練習

  【問題研討】

  如何讓方學生進行有效地自主學習,而不只是所謂形式上的自主,如何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人,做到真正的以學論教。

小學生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瀑”、“疊”、“喻”、“襯”,理解、積累“千丈青山”、“仰望”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預習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讀中感受瀑布的壯美和如煙如霧如塵的特點,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 檢查預習,初讀詩歌

  1、學習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瀑 疊 喻 襯

  指名讀生字,齊讀,引導學生注意 “瀑”、“疊”的字形。

  (2)出示詞語:瀑布 疊疊的浪 比喻 襯著

  組詞:疊( ) 襯( )

  再次出示詞語:岸灘 松林 景象 仰望 珍珠 千丈青山

  學習“仰望”,做做動作,什么叫“仰望”?說說還有那些表示看的詞語。

  2、自讀課文

  (1)把生字、詞語放到課文里,自己把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師: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學會生字、詞語,讀熟課文,甚至提出問題,這就叫預習課文。(板書:預習課文)

  二、 學習詩歌,讀中體驗

  (一)比較句子,感受聲音之壯

  1、通過預習,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作家筆下的瀑布。

  (根據(jù)學生交流板書:壯觀、氣勢雄偉……)

  2、出示課文第一節(jié),這一個小節(jié)從哪里看出瀑布的壯觀?(聲音)

  這一節(jié)中有兩個詞語寫了瀑布的聲音,比較句子: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好像浪涌上岸灘,又像風吹過松林。

  3、去掉了“疊疊的”和“陣陣的.”,讀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嗎?

  “疊疊的”、“陣陣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為瀑布配音好嗎?(引導學生學瀑布的響聲。)

  真好,一起讀,把瀑布的那種氣勢念出來。再讀第一節(jié)。

  (二)圖文結(jié)合,體會氣勢之雄

  1、出示第二節(jié)。

  這一節(jié)中哪句話是寫瀑布的?

  理解“襯”字的意思。出示卡紙,師演示。

  2、怎樣的景象叫“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呢?拿出筆來,和老師一起來畫一畫。

  出示瀑布的圖片,指導朗讀:強調(diào)帶數(shù)字的詞語。

  指名讀,齊讀第二節(jié)。

  (三)聲像統(tǒng)一,領(lǐng)悟神韻之美

  1、出示第三節(jié),引讀: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出示:屏(圖片)屏是一種比較講究的裝飾品。

  2、風來了,那些珍珠也吹散了,吹成了——煙、霧、塵

  讓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像煙、像霧、像塵。

  播放視頻。

  3、這情景真有些詩情畫意呢!誰會讀,讀出這樣的詩情畫意呢?

  指名讀,齊讀。

  三、 總結(jié)全文,讀讀練練

  1、讀了《瀑布》,就好像跟著作家一起游覽了大瀑布,這首小詩的作者叫葉圣陶,他寫的這個瀑布是位于我國貴州省的黃果樹大瀑布。

  2、出示練習:

  黃果樹大瀑布真壯觀啊!我們先聽見 , ;然后站在遠處望見 , ;最后在近處仰望, 。

小學生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讀課文,了解灰雀失而復回的故事,學習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實際行動改正錯誤的誠實品質(zhì),感受列寧對孩子、對鳥類的愛。

  2、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

  理解“列寧為什么認為那個男孩是誠實的?”

  【教學難點】

  小男孩第一天離開列寧后是怎樣想的?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講:同學們,你們看正向我們走來的這位老人就是列寧,他不但善良,和藹可親,而且他還非常喜愛小動物,今天我們就學習《灰雀》(板書課題)。

  2、開門見山:

  今天我們學《灰雀》,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教學意圖:導入激趣。老師們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定,看看用哪種方法更好。

  二、預習課文

  1、出示學習方法:

 、懦踝x課文,標出自然段,邊讀邊看哪些詞不會。

 、茙е鴨栴}讀,想一想公園里丟失的一只灰雀又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

  教學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學生按照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⑴自己學。

 、品中〗M學。

  教學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檢查學習情況:

 、磐瑢W們,你想找?guī)讉人來讀這篇課文呀?為什么?

  學生如果答出三個人分角色朗讀就達到學生明白這篇課文的人物是列寧和小男孩。

  教學意圖: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

  ⑵通過讀課文,你有那些詞不會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相互解答。

  自言自語

  可惜

  堅定

  果然

  誠實

  歡蹦亂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詞答不出來,教師可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

 、枪珗@里丟失的一只灰雀又飛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回答:

 、傩∧泻⑻貏e喜歡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養(yǎng)著。當他看到列寧是那么喜愛關(guān)心這只灰雀,為再也看不到它傷感時,小男孩被感動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來了。

 、谛∧泻⒈涣袑幷f的話深深打動了,他為自己想獨自養(yǎng)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沒跟列寧說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經(jīng)覺得自己這樣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來了。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播放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你應該怎樣讀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

  2、要求:

  兩人為一組,讀一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出示表格)

 、拍闶窃鯓幼x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的?給大家讀一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⑵找2個同學用不同語氣來讀,通過對比讀、抓重點詞,體會出列寧和小男孩此時此刻的心情。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3、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3~10自然段。大家邊聽邊體會此時此刻列寧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學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同時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離開列寧后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學生可能回答:

 、俣脊治乙粫r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來。

 、谟捎谖业倪^錯,讓時刻惦記灰雀的人們擔憂。

 、畚姨矚g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經(jīng)答應人家了,男子漢說到做到。

  學生可能說出很多種情況,至于小男孩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樣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學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感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5、那結(jié)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11~13自然段。

  提問:

 、畔胍幌肓袑帪槭裁凑J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

 、仆瑢W們學完課文,你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孩子嗎?為什么?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學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把灰雀送回來了,所以列寧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②小男孩一開始沒說真話不誠實,可是后來他被列寧說的話感動了,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所以列寧仍然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③小男孩一開始不誠實,后來他又把灰雀送回來了,我認為他還是個誠實的孩子。

 、苣莻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因為他最終把灰雀送回來了。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6、回讀課文:

  方法:

 、判〗M同學用你們小組喜歡的方式有語氣朗讀課文。

 、瓢颜n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對話;第三部分:結(jié)果。你喜歡那部分,起立讀。

  教學意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回讀全文,整合內(nèi)容。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四、說話、寫話訓練

  方法:

  1、用上“列寧”“灰雀”“小男孩”這三個詞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會說出:

 、倭袑帎刍胰。

 、诹袑幒托∧泻⒍紣刍胰。

 、哿袑帎坌∧泻ⅰ

  2、你想對列寧、灰雀、小男孩說出什么?寫下來。

  學生可能寫出:

 、倭袑幨且粋非常有愛心的善良老人。

 、诙嗫蓯鄣幕胰秆!我喜歡你。

  ③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寧那樣做一個愛護鳥類,愛護小動物的人。

  教學意圖: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和寫話能力。

  老師們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1、自己給自己留作業(yè)。

  2、回家后有語氣的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

  老師可根據(jù)班內(nèi)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六、教師小結(jié)

小學生語文教案15

  一、學習內(nèi)容

  教 材:“我是小學生”;

  《叢書》:“上學歌”,“坐得正”,“上學一日歌”,

  “上課守紀律”,“課間安全牢記心”,“愛護眼睛”,

  “廣播操”,“做早操”。

  二、學習目標

  1、觀察圖畫,聽讀兒歌,朗讀文章,初步感受成為小

  學生的喜悅。

  2、認識同桌、周圍同學及老師,熟悉教室,參觀學校,

  感受同學的友愛、教師的親切、校園的`美麗。

  三、學習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播放《大中國》;

  2、看插圖,想多民族;

  3、講民族故事。

  (二)看圖說話,聽讀句子

  1、介紹天安門;

  2、認識國旗;

  3、想長城。

  (三)唱一唱,跳一跳

  1、《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2、邊唱邊跳。

  (四)鏈接閱讀《叢書》文章

  “上學!,“上學多好”,“我們班里朋友多”,

  “太陽公公起得早”,“吃飯歌”,“值日歌”和“好學生”。

【小學生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高效教案04-21

有關(guān)語文的教案04-03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識字教案02-22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語文《草原》教案03-01

語文小學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