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xù)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yǎng)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法學法:誦讀法,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探究拓展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寫法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盛行。
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簡介作者作品
伊索,相傳為《伊索寓言》的作者。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里吉亞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臘。伊索童年期是一個啞巴,而且長得很丑,但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母親逝世后,伊索跟隨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伊索并沒有寫下他的寓言,他完全憑記憶口授,其形式簡潔精練,內(nèi)容雋永深奧含義于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據(jù)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后來被德爾斐人殺害。但對此人存在的歷史,至今仍有異議。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的故事,以動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
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希臘神話說他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志。
他的兄弟波士頓和哈德斯分別掌管海洋和地獄;
宙斯還和許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兒女,如火神赫費斯托、正義和藝術的保護者、太陽神阿波羅,月神和狩獵之神阿爾迪美斯,旅行和商業(yè)神赫爾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戰(zhàn)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稱為朱諾,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婦女的保護神。
赫耳墨斯,一譯海爾梅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亡靈的接引神。羅馬神話中稱為墨丘利,掌管商業(yè)、交通、牧畜、競技、演說以及欺詐、盜竊。他行走如飛,多才多藝,傳說首創(chuàng)字母、數(shù)字、天文學、體育運動,發(fā)明古代的豎琴,并把種植橄欖樹的技術傳給人類。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誕生是最為奇特的:傳說她是從宙斯的頭腦里長出來的。
三、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讀課文
2、研討
1.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
因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問宙斯雕像的價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價錢不高后,他十分滿意。問赫拉雕像的價錢之后,他更覺得自己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tài)、語氣一樣嗎?為什么要“笑著問道”,這“笑”有什么含義?
一個簡單的“笑”,傳神地寫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價格低,譏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會把自己的身價抬得很高,這正是他虛榮心的具體表現(xiàn)。
情節(jié)發(fā)展:
想——問——笑問——想——問——?
愛慕虛榮而不被重視
這樣改動情節(jié)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焙斩孤牶,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明確:原文刻畫了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改動后,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改變了。
四、學習《蚊子和獅子》
1、朗讀課文
2、分析情節(jié)、概括寓意
蚊子和獅子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 智者勝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驕者敗
3.點明寓意? 驕兵必敗
揚長避短
蚊子:沖、咬——————-- ——獅子:抓
勝
驕傲自滿
蚊子:吹、唱——-———————蜘蛛:粘
驕兵必敗
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zhàn)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這樣改動情節(jié)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改動后,原文中諷刺驕兵必敗的寓意也改變了。
五、寓言的特點
一、勸喻性 二、諷諫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于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
六、拓展思維:
1、續(xù)編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什么?
b.蚊子戰(zhàn)勝獅子,吹著喇叭、吹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wǎng)粘住了,以后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
異向思維
蚊子撞到蜘蛛網(wǎng)上,一動也不能動。它有戰(zhàn)勝獅子的經(jīng)歷,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難過極了,懊悔極了。它懊悔自己戰(zhàn)勝獅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這時,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過來,張開大嘴,蚊子閉上眼睛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候。就在這時,從那棵高大的松樹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頃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動彈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網(wǎng)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2、自編寓言故事:
。ㄌ崾荆呵楣(jié)要合理具體,情節(jié)與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種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對話;樹和斧子;畫筆和顏料:蜜蜂與花朵:貓和老鼠;煙囪和濃煙:
七、擴展閱讀
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
寓意:在經(jīng)歷了許多嘗試而不能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輕視成功,以此來尋求心理安慰。
烏龜與兔
這故事說明,奮發(fā)圖強的弱者也能戰(zhàn)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說謊的放羊娃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月亮和她媽媽
這故事說明,事物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一勞永逸。
烏龜與鷹
這故事說明,那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節(jié)發(fā)展:
想——問——笑問——想——問——?
愛慕虛榮而不被重視
蚊子和獅子
揚長避短
蚊子:沖、咬——————-- ——獅子:抓
勝
驕傲自滿
蚊子:吹、唱——-———————蜘蛛:粘
驕兵必敗
第二課時
學習《穿井得一人》
一、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告訴我們要謙虛,不要妄自尊大和驕兵必敗的道理。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穿井得一人》這篇課文。
二、指導朗讀課文穿井得一人
三、編者簡介
呂不韋(?——公元前235年)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濮陽(在今河南省)人。原為富商,在趙國都城邯鄲曾與當時作為人質(zhì)的秦國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說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太子。子楚繼承王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莊襄王死后,13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呂不韋繼任相國,稱為“仲父”。呂不韋門下有食客三千,家僮萬人。公元前238年,嬴親自理政,次年呂不韋被免職,后憂懼自殺。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年秦相呂不韋命他的門客集體撰寫。全書160篇,由12"紀”、8“覽”、6“論”三部分組成。因書中有8“覽”,所以又稱這部書為《呂覽》。該書由于是集體著述,思想很不統(tǒng)一。以儒家、道家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農(nóng)家各派的學說,后人稱它為“雜”家的代表著作。該書的文字樸實簡勁,對司馬遷的《史記》創(chuàng)作有顯著影響。東漢高誘注本為善。
三、解詞,口譯課文
溉汲:從井里打水澆地 及:等到 穿井:打井
譯文: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jīng)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聞:聽到之:代這件事 道:談論 聞:使聽見 于:向、對
譯文: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倍汲堑娜硕颊務撨@件事,這件事被宋君聽見了。
令:派 之:這件事 于:向 對:回答 之:的 使:勞動力 于:在
譯文: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痹缰朗沁@個結果,還不如不問。
四、理清脈絡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有開端、發(fā)展、結局,但最后也未點出寓意。全文共3節(jié),分三層。
第一層(第1節(jié))敘述宋國姓丁人家因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個勞動力。后來自家打了井,趣說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層(第2節(jié))別人并未懂這話,就把丁氏的話傳開了,直傳到國君那里。
第三層(第3節(jié))丁氏告訴國君使者自己的話的真正意思。
五、質(zhì)疑: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個勞動力。
傳說的人把這句話聽成了什么意思?
聽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個人。
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告訴人們不可輕信傳言并盲目傳播,說話、念詞不要產(chǎn)生歧義。
六、歸納中心
《穿井得一人》這則寓言通過一個笑話告誡人們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聞、傳言,一定要詳察弄懂其真義、真相,不要輕信、輕傳,否則便人誤區(qū)。
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情況?如有,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待傳聞都應采取調(diào)查研究的審慎的態(tài)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不要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
七、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
子將安之? 古義:哪里
今義:平安
。2)詞性活用
我將東徙。東: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
。3)一詞多義
之:聞之于宋君。代詞這件事
子將安之?動詞去、到
得一人之使。助詞的
聞:有聞而傳之者。聽到
聞之于君。使聽到
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認為
以故東遷。因為
于:聞之于宋君。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八、寫作方法
《穿井得一人》幽默風趣。故事中因對話中有一個多義詞(“人”,可指人也可指勞動力)或把“得(需要)(得到)兩音義混用,而被人誤解,結果越傳越遠,居然傳到國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實與傳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發(fā)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們不可輕信傳言。
板書設計
穿井得一人
一( 1 )姓丁人家打井趣說為“穿井得一人”。
二( 2 )別人把這話傳到國君那里。
三( 3 )丁氏告訴國君使者自己的話的真正意思。
教育人們不可輕信傳言
學習《杞人憂天》
一、看動畫猜成語
揠苗助長 濫竽充數(shù) 狐假虎威 葉公好龍
揭示課題杞人憂天
二、簡介作者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與鄭繆公同時。一說與鄭頃公同時!肚f子》中有許多關于他的傳說。
《列子》是道教經(jīng)典之一,其學說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凈無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其中很多故事都寫得很生動,有較高的文學和思想價值。
三、指導朗讀
盡我所能
展示朗讀技巧,掃清字音障礙。24杞人憂天FLASH朗讀.swf
四、檢查預習
中傷(zhòng )星宿(xiù )
中:宿:
中間(zhōng )宿舍( sù )
躇( chú )步 跐(cǐ )蹈
杞人( qǐ ) 舍然(shě )
充塞(sè ) 宿舍( shè )
五、再讀課文,解詞,口譯課文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墜:崩塌墜落寄:依托依附 廢寢食: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因:于是 曉:開導
屈伸:彎曲伸長 行止:行動活動 只使:即使舍然:放心的樣子
奈何憂崩墜乎(為什么 )奈地壞何(拿……怎么辦 )
重點句子: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又有一個人為這個擔憂的人而擔憂,于是前去開導他。
充塞四虛,無處無塊。
四處都塞滿了土塊,沒有地方?jīng)]有土地。
奈地壞何?
大地崩塌怎么辦呢?
奈何憂其壞?
為什么要擔心大地崩塌呢?
六、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揭示故事寓意。
“杞人憂天”:比喻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憂慮。
本文寓意:要消除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憂慮。諷刺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七、展示復述能力
小組大比拼——看誰速度快
寓言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和諷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chuàng)作上常采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
八、拓展創(chuàng)新
從今天的天空變化趨勢來看,我們要不要“憂天”?
圖片展示
滾滾濃煙遮天蔽日
這里整天都籠罩在煙霧當中
污水周圍的草都死了河邊的蘿卜也枯死了
河面上厚厚的油層惡臭難當
水井重度污染,難以飲用
刺鼻的污水從這里排出
長城腳下亂砍濫伐
原始生態(tài)林遭破壞
這里儼然成了垃圾場了
1、全球逾萬種動物瀕臨滅絕 亂砍濫伐森林是禍首
2、黃河缺水危機呼喚“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來越燙了
4、北京面臨被沙淹沒危險
杞人憂天無必要,掌握文化需記牢。
今人憂天真可嘉,攜起手來護家園。
九、作業(yè):
杞人和曉者看到現(xiàn)代社會“戰(zhàn)火紛起、境惡化、人口急增、旱澇災害、火災頻發(fā)、交通事故、過度抽取自來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現(xiàn)象,深感責任重大,憂郁之心漸長。當他們又一次相遇時,他們卻共同訴起了各自的憂愁。請你展開你的想象,以《〈杞人憂天〉后傳》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書設計
杞人憂天
天,積氣——奈何憂崩墜乎?
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
地,積塊——奈何憂其壞?
。◤U寢食) (憂彼之所憂者)
舍然大喜———————--------(亦舍然大喜)
諷刺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七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 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 、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層次,從而發(fā)現(xiàn)它獨特的美。
3 、通過品味語言,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從美的景物中發(fā)現(xiàn)美,并能用美的語言飽含深情地表現(xiàn)出來。學習這篇文章,要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要引導學生去欣賞散文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學設想:
好的詩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盡傳,必須經(jīng)過欣賞者自己的品味、體悟,才能獲得其藝術美的真諦。欣賞優(yōu)美的散文,貴在多讀,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學習寫景狀物的散文,學生要能說出景物的特點,通過問題解決教學法,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層次,從而發(fā)現(xiàn)它獨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語言表現(xiàn),學生通過品味語言,從修辭的運用、用詞的講究、虛實結合等方面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老舍先生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痹谧髡叩墓P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學習《濟南的冬天》。
二、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參考: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chuàng)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2、學生展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濟南(jǐ) 倫敦(dūn) 鑲(xiāng) 水藻(zǎo) 貯蓄(zhù)
發(fā)髻(jì) 澄清(chéng) 看護(kān)著落(zhuó)著急(zháo)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準備。
2、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3、學生聽讀朗讀錄音。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儆脺睾、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diào)朗讀。
②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明確② 主要抓住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雪來寫的。
5、學生選讀課文任一自然段并說出選讀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問題解決
。ㄒ唬⿲W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問題,多媒體顯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筆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于哪個方面?
4、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ǘ⿲W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做適當?shù)刈穯柌⒆鞅匾鍟?/p>
1、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教師追問:作者是從什么角度,運用了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明確:文章開頭,作者從自己的親身感受,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風多與濟南冬天“沒有風聲”對比,把倫敦冬天的多霧,不見陽光和濟南冬天的“響晴”對比,把熱帶的毒日、響亮的天氣和濟南冬天的“溫晴”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
教師板書:總特點:溫晴(寶地)——對比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作者筆下“理想的境界”!皶瘛薄八薄靶选边@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教師追問:文章主要抓住濟南冬天的山、水來寫,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明確:“有山有水”一句起著總起課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側重寫濟南冬天氣候溫暖晴朗,小山的可愛,給人溫存、體貼、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著重寫小雪后濟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著重寫小山的遠景,略寫。
老師板書:山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
教師追問: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按照怎樣的空間順序來寫的?
明確: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是:①從濟南的地理環(huán)境來寫!靶∩秸褲蠂藗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交代濟南冬天溫晴的原因。②從濟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來寫。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們感覺“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產(chǎn)生“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的幻想就是這點幻想;心情“ 并不著急”。這些描寫洋溢著人們對濟南溫晴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吧各個細部的色、態(tài)、光一一展現(xiàn)出來。山上寫矮松,山尖寫山和藍天的色彩,山坡上寫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和由此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山腰著重寫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綠,水的溫暖,水的清亮。
老師板書:水:溫暖、清亮
小結:文章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先總寫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飽覽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邊領略“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
五、品味語言
學生再次細細品味課文,找出欣賞的語言并說明欣賞的理由。
1、學生讀課文,作批注。
2、學生交流,教師據(jù)實際情況點評,突出本文表現(xiàn)美的技巧。(針對相同的表現(xiàn)技巧,學生展示2到3句)
參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沒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只是沒有那種發(fā)出呼嘯之聲的北風,如果說成“沒有風”,那就不符合實際情況。(用詞準確)
第2自然段“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把濟南擬人化,寫得很有溫情,創(chuàng)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擬人修辭的運用)
第2自然段“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nèi)察o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小搖籃”的比喻和“安靜不動”、“低聲”的擬人的語言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擬人修辭的運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態(tài)度仁慈謙和,這里把濟南的冬天當做人來寫,表現(xiàn)濟南冬天給人的感覺是充滿溫情、暖和的。(用詞準確)
第3自然段“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頂”準確地表現(xiàn)了樹尖上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只有樹尖上積了一小堆白雪。(用詞準確)“好像日本看護婦”這個比喻貼切地表現(xiàn)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態(tài)。(比喻的修辭)
“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穿”準確表現(xiàn)了雪、草覆蓋的狀態(tài),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間斑駁的色彩,說成是“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用詞準確)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擬人的手法,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tài)可掬,寫出了夕陽斜照下雪色的嬌美。(擬人修辭的運用)
3、加以總結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用詞的準確;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
4、賞析語言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從①虛實結合,聯(lián)想豐富②直抒胸臆③創(chuàng)設意境,流露深情④ 對比烘托等方面。
六、創(chuàng)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習作交流,作恰當點評。)
七、布置作業(yè):
1、從課文中找出運用①虛實結合,聯(lián)想豐富②直抒胸臆③創(chuàng)設意境,流露深情④ 對比烘托等寫法的句子各一個。
2、修改課堂小習作,謄寫在練筆本上。
3、讀課文2遍,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推薦課外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駱駝祥子》、《茶館》
附:板書設計
總特點:溫晴(寶地)——對比
山: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濟南的冬天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 比喻、擬人 冬天的濟南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 溫暖、清亮
七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
1、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使用。
2、領會古人是如何寫“木”的,作者又是如何體察“木”的特征的。
3、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精髓。
4、學會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精髓。
教學難點:
體察詩歌藝術的精微之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體讀法。
一、教學導入:
教師朗讀幾首寫樹木的詩歌,引入課題;蛘垖W生背誦一兩首寫木的詩歌入題。
二、預習診斷:
1、選擇注音正確的一項(A)
A、陸厥(jue)招徠(lai)橘頌(ju)
B、寒砧(zhen)涔陽(qin)錠藥(ding)
C、窸窣(cui)曙光(shu)號咷(tao)
D、亭皋(gao)竹筌(quan)干燥(cao)
2、用課文前面列出的詞語組一個短語:
炊煙裊裊、北風蕭蕭、風度翩翩、冉冉升起、文意綿密、情意纏綿
3、“木”在形象上有幾個藝術特征?
提示:“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特征: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種落葉的因素。它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模板”等的影子,這使讀者更多地想到了樹干,而很少想到葉子,“葉”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這排斥暗示著落葉。其次它還按時了它的顏色,可能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于是“木葉”顯得更加空闊。“木葉”中的“葉”帶有綿密的意思,“落木”則連“葉”這個字所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三、理清全文內(nèi)容,歸納全文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
1段:“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2段:說明“木葉”就是“樹葉”,但用“樹葉”的十分少見,大量的是用“木葉”,又發(fā)展到用“落木”。
3段:說明“木葉”“落葉”與“樹葉”“落葉”的不同,關鍵在于“木”字。在詩歌中,概念相同的詞語,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區(qū)別。
第二部分(4~6段)說明“木”的`兩個藝術特征,以及為什么有這些特征。
4段:說明“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含有落葉的因素。
5段:說明“木”為什么含有落葉的因素——詩歌語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
6段:說明“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秋天氣息。
第三部分(7段)作出小結:說明“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在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四、畫出文中所引的古詩文語句,再用8分鐘左右的時間體會其中的“木葉”包含的意味。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請教老師。
五、完成課后的第二題。
1、朗讀這三首詩詞。
2、學生先獨自體會其中“梅”這一意象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與同學交流。
提示:王安石的《梅花》表現(xiàn)了梅花的“凌寒獨自開”的高貴品格,這與我國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的文化傳統(tǒng)相一致,三個意象同是高貴圣潔的象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表達的是“寂寞開無主”的無奈、“黃昏獨自愁”的凄涼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題、調(diào)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巧妙地把陸游詞中對梅花不幸遭遇的傾訴和孤芳自賞的表露化為對她達觀堅定的描述和高貴純潔的贊頌,詞中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壯美和豪放樂觀,振奮人心。
3、另外再搜集幾首寫梅花的詩詞,體會其中的梅花包含的思想感情。
瀟湘神
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長相思·雨
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燈,
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
空階滴到明。
菩薩蠻·落梅
孫艤
一聲羌管吹嗚咽,
玉溪夜半梅翻雪。
江月正茫茫,
斷橋流水香。
含章春欲暮,
落日千山雨。
一點著枝酸,
吳姬先齒寒。
六、你同意作者對“木葉”的理解嗎?請?zhí)岢瞿愕目捶ā?/p>
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營造一種小小的學術氣氛,激發(fā)學生對學術興趣,塑造學生做學問的信心。
教師提示:“咬文嚼字”有可能牽強附會,但作為初學詩歌的學生來說,“咬文嚼字”有利于打下扎實的基礎,值得重視。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同步練習。
2、選取一首詠物詩,體會其中的意象包含的思想感情。
七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引導法美點尋蹤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用手示意不發(fā)任何聲響)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聲音,你有何感想?(恐懼、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時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起,讓我們回到有聲的世界,F(xiàn)在我們來一次聽力大比拼,請同學們拿出筆,依次記錄下你聽的聲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課件展示)
恩,很棒,為你們鼓掌!發(fā)現(xiàn)大家都有敏銳的聽力。而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認真聽,說說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講了聲音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告訴我們要善于用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關注聲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們?nèi)ヱ雎犨@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nèi)ビ眯鸟雎牭摹N覀冊凇奥牎钡某砷L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么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著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三、美點追蹤
剛才同學們說課文富有詩情畫意,很美!美在哪兒?
1、現(xiàn)在請同學再一次大聲的自由讀課文,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說說理由。
2、合作探究:(出示探究問題):課文美,美在哪里?
3、討論、交流,明確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ú缓谜f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課文的語言美在:
、僬Z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fā),當起風的時候,頭發(fā)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fā),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谶\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圻\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艿诙朔Q的運用,如話家常,娓娓道來,親切自然
。2)內(nèi)容別致: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覺遲鈍我們忽略了許多美妙的.聲音。作者用充滿詩請的筆調(diào)給我們描繪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讓我們伴隨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的聲音陪伴下,讓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標題設置懸念,誘人猜想,寄予對讀者無限的期翼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螞蟻跑步的聲音富有詩意卻細微得難以察覺
雪花飄落的聲音
4—7風吹聲
動物聲習以為常,不被留意
水聲
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之列了。強調(diào)用“心”聽,于無聲之處聽驚雷。
(5)結尾沒有作一般的總結或引申,而是建議做幾個聲音游戲,在游戲中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歸納總結: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語言、意蘊、結構
5、朗讀1—3段
。1)請一個同學讀1—3段,感受語言的美
。2)指導朗讀(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節(jié)奏要舒緩一些)
。3)分段朗讀,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齊讀第三段
四、質(zhì)疑問難
對課文內(nèi)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倮纾簽槭裁凑f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拓展延伸
1、生活感悟: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被忽視的聲音,請各位同學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把你喜歡或不喜歡的聲音告訴大家,并簡單談談原因和感受。
聽一段音樂,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音樂中的畫面,并用語言描繪出來六、作業(yè)布置(機動安排)
1、老師相信,細心的你一定也聽到過許多別人不曾聽到的聲音,只要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就能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模仿課文1—3自然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六、歸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文章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是的,只要我們懷著一課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滋有味。
我們領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2、最后,讓我們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讓我們把耳朵叫醒,用心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一定會聽到的!
《你一定會聽見的》賞析
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第一次走進我的視野,讀過原文,一個字“美”,但是如何教給學生,翻看教參,只是提示要引領學生賞析,學生會讀懂嗎?他們朦朧的只能從修辭的運用上去口味,無形中將優(yōu)美的佳詞麗句憑空給曲解了。就如用放大鏡去看美女的臉,因為溝壑縱橫讓人生厭惡之心。
但文章是如此之美!以下是課堂上我與學生分享我對其中兩段的感悟。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那一天,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頃刻間,它們?nèi)由⒘耍?/p>
趙涵云這樣評價這段話“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螞蟻的活動當作做早操,把小酸果比作炸彈賦予小螞蟻人的特征,讓我們知道了大自然聲音的奇妙無比,豐富多彩與神秘!”
而我讀這段話的時候,眼前驟然出現(xiàn)了宋丹丹小品中那只下蛋公雞的形象。它在狗仔隊的追捧熱宣下,驕傲的優(yōu)雅的練簽名時神采奕奕之態(tài)一下子闖進我的視野。
想象一下,80名小螞蟻啊!也許對于他們而言,幾乎可號稱“百萬大軍”了,他們浩浩蕩蕩的來到一片大大的楓葉上,將其當作演習場地,其豪邁之氣宛如“大風起兮云飛揚”,其恢宏場面堪比“沙場秋點兵”,他們整整齊齊的排列著,昂揚凜然的準備做體操呢!想象一下,紅紅的楓葉如地毯般柔軟舒適,黑黑的小螞蟻映襯其間,莊重嚴肅的氣氛可以靜謐天地。可就在這一瞬,不好啦!一枚小酸果從天而降,這對于蟻國的百姓來說,其殺傷力無異于核武器啊,于是嚴整的陣勢頓時慌作一團,螞蟻們倉皇而逃,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一派搞笑般的四下逃竄的忙亂,讓人忍俊不禁,仰天大笑,哈哈哈……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的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寫的多美妙啊,韓青霖說這段話讓他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是啊,在二班時,也引發(fā)了我無盡的想象。
它雖然燦美如花,嫵媚的在天地間盡情歌舞,但它的心卻在冰點。它渴望溫暖,哪怕只有一瞬,它愿意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哪怕只有一絲,它愿將美麗的年華就此融化。雪落無聲嗎?我分明聽見一聲嘆息飄搖在寂靜的夜空。
一條人跡罕至的馬路,一盞孤苦伶仃的路燈,一點點黃暈的光氤氳在暮色里。孤獨的靈魂卻有著光明的心胸,寒冷的空氣里縹緲著熱情的芬芳。
就在這芬芳里,在漫天飛舞的花的世界里,小雪花輕輕的落在了孤燈的面頰上,一聲滿足、欣悅的驚叫奏出天地間最溫情的天籟。
好美的一篇文章啊!
原文欣賞:
你一定會聽見的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fā),當起風的時候,頭發(fā)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fā),全被風兒梳掉了!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那一天,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頃刻間,它們?nèi)由⒘耍?/p>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臺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狗忙著啃骨頭,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金絲雀在窗沿唱歌,當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蘆花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山間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臉盆里,當清道夫清掃水溝里的落葉,當媽媽開水龍頭淘米煮飯,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說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聾子,只要你兩只耳朵好好地貼在臉側,打從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聽,就不得不聽;你學著聽奶奶搖搖籃的聲音,媽媽沖奶粉的聲音,爸爸打噴嚏的聲音;學著聽開門、關燈、上樓梯、電話鈴的響聲。這些隨時在你身邊發(fā)出的響聲,你怎么會聽不見呢?
你當然知道,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而每一種聲響,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
人有耳朵,聽八方,加上眼睛,觀四方。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說也奇怪,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例如馬路上急馳而過的汽車聲,隔壁工廠轟隆隆的馬達聲,老奶奶嘮嘮叨叨的抱怨聲,久而久之,左耳進右耳出,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可是對一個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來說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著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著搖頭。鳥啼蟲鳴,只是一種“聲音”,即使美妙的音樂,也只不過是幾種樂器的組合。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jīng)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把玻璃紙揉成一團,然后聆聽它緩緩舒展的聲音。
聽一聽雨點打在玻璃窗上的聲音。
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錄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話,仔細聽一聽。
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
《你一定會聽見的》同步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面頰()噴嚏()聆聽()啄米()淘米()
蒲公英()煮飯()嘈雜()無聊()過濾()
2、解釋下列詞語。
溫柔:
搖籃:
潛意識:
不折不扣:
3、按原文填空。
當微風柳梢,當清風明月,當狂風
巨浪,當臺風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4、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倨咴碌膬(nèi)蒙古草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
、谕瑢W們以敬佩的目光注視著和傾聽著這位英模的報告。
、鄄还苌铰肥智燮D險,他也堅持向上攀登。
、芡ㄟ^建高樓大廈,是為了給廣大市民提供一個更理想的空間。
5、在下面的橫線上,緊接上文再寫兩個句子,要求與上文句子的話題、句式、修辭手法相同。
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只鳥的林;,;,
。
二、閱讀
說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聾子,只要你兩只耳朵好好地貼在臉側,打從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聽,就不得不聽;你學著聽奶奶搖搖籃的聲音,媽媽沖奶粉的聲音,爸爸打噴嚏的聲音;學著聽開門、關燈、上樓梯、電話鈴的響聲。這些隨時在你身邊發(fā)出的響聲,你怎么會聽不見呢?
你當然知道,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而每一種聲響,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
人有耳朵,聽八方,加上眼睛,觀四方。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6、如果將“你就在聽,就不得不聽”改為“你就在聽,就得聽”行不行?為什么?
7、第一段中的加點詞“這些”指代的是什么?
8、第一段最后一句話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9、根據(jù)第二段內(nèi)容回答什么是聲音,課文在說明聲音時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
10、這三段文字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三、寫作
11、寫一個小片斷,描摹一下你用心聽到的幾種聲音。
參考答案:
一、1、jiá tì línɡ zhuó táo pú zhǔ cāo liáo lǜ
2、溫和柔順(多指女性)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huán)境或文化、運動等的發(fā)源地下意識不打任何折扣
3、吹過拂過撲過橫越
4、①改為“內(nèi)蒙古草原的七月” ②在“注視著”后加“這位模范” ③將“不管”改為“盡管” ④刪去“通過”
5、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顆星的夜空;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顆草的荒漠。
二、6、不行。運用雙重否定有強調(diào)作用。
7、上面提到的那幾種聲音。
8、反問。增強語勢。
9、聲音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下定義。
10、用心聽,就會感到世界的豐富奇妙。
三、
11、提示:注意說明文中的描寫。
七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生字和新詞。
2、理解重點詞句,積累語言并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3、感受生命的存在與珍貴,激發(fā)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fā)對生命的思索。
1、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看幾張圖(課件播放有關生命的圖片)看著這些圖片,你的腦海中躍然浮現(xiàn)了哪個詞語?(板書:生命)我們一起來讀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生命的含義。
師:每個人對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欣賞臺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作品《生命生命》
1、生自讀課文。
師:文章不難,不足400字,相信讀通讀順是難不倒你們。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待會兒把自己覺得讀得最流利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2、生交流讀句子,師相機正音。
3、理清事例。
師:是什么給了杏林子啟發(fā),使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呢?我分別請三個同學讀讀課文。
師:誰能概括一下,這段文字寫了什么干什么?(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
三、細讀事例,領悟生命真諦。
1、默讀2-4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靜靜地、用心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讀著讀著,哪個畫面最觸動你的心?可以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也就是做好批注。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師:讀到這個句子,你有什么感覺?(生說)你再來讀讀,讀出飛蛾求生的渴望!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飛蛾對生命的珍愛?為什么?(生說)把你的這種感覺讀出來!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讓我們也感受到……?
師:如果讓你給“躍動”換一個詞,你會用哪個詞語?(跳動、跳躍)
師:我們把跳動換進去,你覺得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一樣嗎?用心讀讀這兩個句子,可以把你的體會告訴左右前后的同學。(生討論,生交流)
師小結:說得好!想跳不能跳,不能跳卻仍要跳!這就是——(躍動)男同學們,你們就是那極欲沖破縛束的飛蛾,一起讀!
師:小飛蛾啊,小飛蛾,我想問你,你為什么這么奮力掙扎,鼓動雙翅?(生說)你不知道,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你就不能動彈了嗎?你為什么還要躍動?(生說)作為飛蛾,你的壽命只有一個月,甚至更短,人生苦短,還是算了吧!(生說)
師小結:就是在飛蛾那一次次掙扎,一次次躍動中,我們分明聽到了它對生命的吶喊,讀——▲瓜苗發(fā)芽。
師:為什么這個畫面特別能觸動你?(生說)把你的驚訝(佩服)放進去讀讀吧!
師:照常理,植物的生長有哪些必須的條件?(陽光、水、土壤)可是,一粒小小的香瓜籽,竟然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發(fā)芽了!女同學,你們就是那看似軟弱,卻如此堅忍不拔的香瓜子!拿起書本一起來讀讀。
師小結:這就是生命!在危險中不隨意放棄,不論條件多么惡劣也要頑強生長!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四、走進杏林子,感受生命的意義。
師:一只柔弱的飛蛾,一顆毫不起眼的種子尚且如此珍惜生命,何況人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走進杏林子——引讀。
1、理解“糟!保惺苌滟F。
師:知道“糟蹋”是什么意思嗎?你可以想到“糟!笔裁?對于你來說,怎樣才是不糟蹋生命?
2、介紹杏林子及作品。
師:在很多人看來,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棄生命的。我們一起看看這張美麗的照片,看著這滿臉陽光燦爛的笑容,誰能想到——(課件)
師:看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說?(生說)
師:是啊,杏林子是在提醒自己,也是在提醒大家——(讀: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
3、生讀《杏林小記》節(jié)選。
師:這是杏林子人生的真實寫照。在與重病抗爭的近五十年里,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飛蛾一樣脆弱,病魔能夠在瞬間奪走它;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種子一樣頑強,雖然生存條件差,但依然堅定不移!于是,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讀第五自然段)
五、真情寫話,頓悟生命。
1、寫話。
2、結課。
師:面對命運的不公,杏林子再一次不屈不撓地呼喚(板書,讀:生命)即使你只是一株小草,或是一只螞蟻,只要你是生命的存在,就有權利大聲呼喊。(指板書讀:生命生命)
3.作為生命形式的級別,人類更要自愛自尊,活好每一天,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人生。
七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生字詞。
2、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學會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難點:欣賞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培養(yǎng)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對于散文這一文學體裁,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每個人都有見過雨,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不陌生,教學本文容易引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基本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梳理情節(jié)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體驗作者情感。在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文章所表現(xiàn)美的方面,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注意使用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課時分配
1課時
艚萄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寵兒。古人有很多寫雨的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薄八鉃囦偾绶胶,山色空蒙雨亦奇!薄昂谠品凑谏剑子晏閬y入船!薄暝诠糯娙斯P下,已經(jīng)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去領略雨的美、領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樂圖片。(學生說觀感)
二、自主學習
1、自查資料,拜訪作者。
劉湛秋,男,安徽蕪湖人,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詩刊》前副主編,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著有詩集《生命的歡樂》《無題抒情詩》《人愛情風景》,散文詩集《遙遠的吉他》,論文集《抒情詩的旋律》等。
2、師生共同誦讀文本。感受作者的優(yōu)美文采。
3、請簡要概括文中描繪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嬌媚;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
勾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xxxxxxxxxxxxxxxxxxxxxx”這句運用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感官、寫作手法或修辭、特點)加以賞析描述,教師點評。
示例1:“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jīng)化了妝,它經(jīng)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這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化了妝”,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飄然蒞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態(tài)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示例2:“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薄靶〔菟坪跸駨吞K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边\用比擬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的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边\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給我們展示了對雨的熱愛。
示例3:“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fā)的葉子,簡直就像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边\用擬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樹,以及她的每一個部分擬人化,形象化,使之整體富有人的形態(tài),“明亮的眼睛”“手臂頓時柔軟”“萌發(fā)的葉子像綠茵茵的波浪”更加生動、形象,也給了讀者不一樣的感受。
四、討論探究——悟雨篇
1、齊讀第一段和最后兩段,思考:這段與前文有怎樣的關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尾呼應。結尾的“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 痹俅螐娬{(diào)了雨的“美”和自己對雨的喜愛,表達出對雨的渴望和愛戀之情。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托了作者對雨的贊美與喜愛,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文章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單純強調(diào)一個“雨”字顯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3、你覺得作者為什么會把《雨的四季》寫得美輪美奐,打動人心?
調(diào)動感官顯色彩
巧用修辭繪神韻
按照順序層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五、放飛心靈,仿寫篇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以上種種事物特征描寫得淋漓盡致。下面讓我們學習這種方法也來寫一種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寫一幅你所想象的夏雨過后圖。
示例:夏雨無常,時而陰云連連,溫柔委婉,造就梅雨時節(jié);時而疾風急進,粗獷強悍,夾雜著電閃雷鳴。
結束語:
多美的文字!在作者筆下沒有生命的樹生機盎然,沒有情感的花意態(tài)嬌羞,沒有聲音的成長沙沙作響,沒有味道的空氣四溢芳香。這種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秀美的文字向我們講述著雨的四季。它們被作者飽含溫情乃至熱情的情感人格化了,一支神來之筆點染了四季,一支生花之筆寫活了萬物。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樣也會發(fā)現(xiàn)“美”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雨的四季喜雨繪雨春雨美麗嬌媚夏雨熱烈粗獷秋雨端莊沉思冬雨平靜自然贊雨由衷喜愛熱情贊美
七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學習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復述、朗讀中訓練合作探究能力;認真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溪流自強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習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認真觀察思考生活能力
教學難點
童話中蘊含的人生的哲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交流資料導入
教師板書《小溪流的歌》,師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有關資料,作者背景及相關內(nèi)容,展示預習結果。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小溪流是一首什么樣的歌?”
學生自由讀文,找出小溪流成長的四個階段。(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多媒體出示。
2、問題思考: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什么變化?
小溪流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每個階段成長的特點是怎樣的?
小溪流一路上遇到過哪些阻礙?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具有什么品質(zhì)?
小溪流具有什么品質(zhì)?
3、學生自由讀文,分組討論,推選代表發(fā)言
預設: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變化:快活 旺盛 強壯 巨大
2、小溪流各階段成長的情況:從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征的詞各一個(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
3、小溪流一路上到過枯樹樁、枯黃的草、烏鴉、泥沙、沉船等。
4、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也應該像小溪流那樣,要有遠大理想,樂觀向上、努力奮斗,才能獲得成功。
四、賞析、品讀課文
你最喜歡文中哪個段落?試作賞析和品讀。
出示:音樂,小溪流成長動畫
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然后組內(nèi)討論,班級交流
五、感情升華,感悟道理
1、小溪流究竟唱的是一首什么歌?
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小溪流是一首堅定、樂觀、進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給你什么啟示?
交流:學習小溪流的精神,不斷學習,用知識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五、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許多事物都能給我們啟示。由小溪流的歌你聯(lián)想到什么事物也會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么歌?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所感,拓展思路。
發(fā)揮我們豐富的想象力,用我們的生花妙筆“唱”出生命的一首首動聽的歌吧!
七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的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二、學習有關舉例說明的知識。
三、揣摩本文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設想
一、借助課文標題,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
二、利用討論的方法,深入學習課文內(nèi)容。
三、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訓練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教師板書課文題目:中國石拱橋。
二、讀課文(請幾位學生讀,然后給課文題目加上定語(教師在已經(jīng)寫好的板書“中國石拱橋”前加上“……”,成為“……的中國石拱橋”)。三、解決學生讀課文的疑難。
1、請學生就課文內(nèi)容提出不懂的地方。要求:給每一段標上序號;提問題時,先說出是哪一段,再說是哪些語句。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是什么意思?
“初月出支,長虹飲河”是什么意思?
“盧溝曉月”的“曉”是什么意思?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書上的注釋和集體討論弄
2、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書上的注釋和集體討論弄明白。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逼渲小28道拱圈拼成” 怎么回事?
這個問題教師需要靠講解使學生明白,最好利用畫圖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四、給課文題目添加定語。
給3分鐘時間思考、準備,盡量對所添加的內(nèi)容能用課文里的句子作一點解釋。
學生可能添加的定語是:
古老的……
世界著名的……
美麗而堅固的……
造型奇特的……
巧妙絕倫的……
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
多姿多樣的……
體現(xiàn)著勞動人民智慧的……
[說明] 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了解課文內(nèi)容,因此,教師不必現(xiàn)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總體的了解,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第二題。 附 第一題、第二題及參考答案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繼續(xù)深入閱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二、學習舉例說明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課文中舉了趙州橋、盧溝橋兩個例子,說明中國石拱橋兩個例子,說明中國石拱橋有的像趙州橋,有的像盧溝橋,只有這兩種形式。這樣說對不對?
要求:引用課文里的句子作根據(jù)回答問題。
明確:這樣說是不能的。課文里說:“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驚人的杰作!
[說明]學生能答出這樣話是不對的。教師引導的重點在于使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來回答。
二、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課文中單舉趙州橋、盧溝橋這兩個例子呢?
學生可能回答是:
因為這兩座橋最著名。
因為這兩座橋最有特點。
因為這兩座橋最有代表性。
因為這兩座橋集中了中國石拱橋的一些特征。
因為這兩座橋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逐一引導他們弄明白他們的分析是否正確;重點引導學生研究這兩座橋代表了中國石拱橋的哪些“特征”。
明確:中國石拱橋的特征是歷史悠久、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
[說明]這一個步矛實際是又扣住前面“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和內(nèi)容,將那時學生沒有明確的內(nèi)容給以明確,即中國石拱橋的特征是什么。那時是用添加定語的方法,引導學生感知課文所說明的事物特征的,現(xiàn)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基本上能夠理解到這一步了。
三、教師提出第三個問題:
中國石拱橋具有歷史悠久、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的特征,這是中國石拱橋的共性。既然是共性,那么趙州橋、盧溝橋都應該體現(xiàn)出這些特征來。請同學樣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看看趙州橋、盧構橋是不是體現(xiàn)了這些特征。
明確:
1、歷史悠久的特征,可以從這樣幾處說明中看出:
(趙州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1300余年了!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間!
2、形式優(yōu)美的特征,可以從這樣幾處說明中看出:“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不但節(jié)約了石料,……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詩人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盧溝橋面兩旁的石柱上“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姿萬狀,惟妙惟肖!R可.波羅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nèi),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贊的。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優(yōu)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盛景之一!
3、結構堅固的特征,可以從這樣幾處看出:
“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的最古的石拱橋。”
“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蠊坝28道拱圈拼成,……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響!
“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有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說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所說明的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培養(yǎng)認認真真讀書的學習習慣。
4、教師提出第四個問題:趙州橋和盧溝橋除了一個是獨拱,一個是聯(lián)拱的特點以外,它們各自還有其它的特點嗎?
明確:抓主要的方面:趙州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盧溝橋的柱頭上有千姿百態(tài)的獅子。
(板書:拱上加拱 28道拱圈拼成 石獅百態(tài)) [說明]在上面教學過程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理解兩座橋的個性,從而更好地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辯證法告訴我們:個性我共性和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二者是互相聯(lián)系的。每個事物既具有個性,也包括共性,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共性。同樣,也滑不包含共性的個性。正因為如此,設計的這一步驟,既讓學生弄懂舉例說明方法的要點,也是引導他們學習辯證看問題的思想方法,從而對課文說明的內(nèi)容有一個全面而又具體形象的理解。
5、教師提出第五個問題:作者在說明中國石拱橋這些特片的時候,舉一個例子不是更簡練嗎?為什么要舉兩個例子呢?
先請學生再看看書,想一想再回答。
學生可能的回答是:
兩座橋一個說明中國石拱橋形成優(yōu)美,一個說明結構堅固。 趙州橋優(yōu)美、堅固,盧溝橋具有歷史意義。
舉一個例子太單調(diào),舉兩個例子能說明“大小不一,形式多樣”。 兩座橋都是著名的。
注意:學生不太注意兩座橋在形式上所代表的獨拱、聯(lián)拱兩種類型。教師要耐心啟發(fā)學生認真看書,從書中找到確切的回答。
明確:獨拱、聯(lián)拱代表了中國石拱橋的兩種類型,因此,必須都要介紹,才能說明得全面、準確。說明文中舉例子一定要舉有代表性的例子,才能達到準確說明的目的。
[說明]這一步已進入到學習舉例說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說明文中舉例子進行說明時,所舉的例子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典型,才能說明清楚問題。
總結全文
1、借助板書帶著學生回憶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
2、強調(diào)本課所學的說明文知識:
(1)這篇課文為何舉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因為這兩座橋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共同的特征,能夠達到比較準確客觀說明中國石拱橋具有的特征和目的。
(2)說明文中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一定要選取取有代表性的例子。代表性包括具有自身特征和共同特征兩個方面。
3、指出本課重點詞語: 推崇 勻稱 古樸 惟妙惟肖 絕倫
[說明]總結要突出教學重點,明確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和知識,幫助學生回憶學習的過程,加深所學知識的記憶;同時,落實詞語教學的內(nèi)容。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三、四、七題。
《中國石拱橋》語言訓練五法
說明文《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橋梁專家,同時也是一位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行家。該文以極其簡潔的語言,準確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石拱橋的“雄姿”,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的傳統(tǒng)教材。課文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該如何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呢?部頒《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初二學生閱讀說明文提出了“體會語言準確性”的要求,省頒《各科教學指導綱要》對閱讀說明文也提出了“體會說明性語言的特點”的要求。據(jù)此結合學生剛學說明文的實際及本文語言特點,應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目標不宜多,而應明確集中,可把“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列為本文教學的目標和要求。為使此教學目標和重點落到實處,可采用了以下訓練方法:
(一)對照比較法
比較是判別事物特征的一種有效而常用的方法。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較對照,借以揭示事物的異同,優(yōu)劣與高下,從而幫助人們準確地區(qū)別事物,認識事物。為讓學生認識本文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可進行以下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兩個片斷,綜合對照比較,完成以下練習:
甲文:(見課文第4、5節(jié)),略
乙文: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城南洨河上。我國現(xiàn)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隋開皇大業(yè)年間(590-608)李春創(chuàng)建。橋單孔,全長五十點八二米,橋面寬約十米,跨徑三十七點零二米,拱圈矢高七點二三米,孤形平緩,拱圈由二十八條并列的石條組成,上設四個小拱,既減輕重量,節(jié)省材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觀。在世界橋梁史上,其設計與工藝之新為石拱橋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當時亦屬創(chuàng)舉,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解放后,于1953年至1958年按最初橋樣進行了修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下面幾個語句均摘自甲文。請分別從乙文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語句,并分析它們的異同:
(1)甲文:趙州橋橫跨在浚河上……
乙文:位于河北省趙縣城南
同:介紹趙州橋地理位置
異:甲文生動說明;乙文屬平實說明
(2)甲文:兩端寬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九米。
乙文:寬約十米
同:介紹趙州橋的寬
異:甲文介紹趙州橋寬較詳盡;乙文較簡潔。
(3)甲文: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乙文:其設計與工藝之新為石拱橋的卓越典范。
同:橋的設計與建造
異:甲文從設計一直到施工;乙文著重設計和工藝。
(4)甲文: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乙文:上設四個小拱。
同:介紹大拱上的小拱。
異:甲文準確寫出小拱位置;乙文就不太清楚。
2.乙文中說拱圈“弧形平緩”,其優(yōu)點用甲文中的話來說是: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
3.甲文中說趙州橋的大拱“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乙文中說趙州橋的“跨度之大在當時亦屬創(chuàng)舉”,這兩句中的“在當時”指的是:公元605年左右。它們不能去掉的原因是:去掉“在當時”就會誤認為趙州橋的大拱現(xiàn)在也是最長的,這與事實不符。
4.下列兩個句子,哪個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A、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象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
B、拱圈由二十八條并列的石條組成。
答:A句表達效果好,形象、準確、生動地說明拱圈拼成的樣子。
(二)歸類分析法
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對象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吨袊皹颉返恼Z言特點還在于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不確定的詞語進行說明,以使說明更切合實際。為讓學生認識這種模糊說明的藝術,可進行以下歸類訓練:
體會下邊幾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作用,把它們分別歸類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
2.趙州橋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4.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最長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6.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
7.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
8.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
10.有的石梁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計 表示限制 表示程度
大約二百來
可算左右可能 有些完全
不完全 幾乎充分
最十分
“幾乎、大約、可能、可算”是一組語意內(nèi)含量大、模糊而不確切的詞語,使用它們,似乎很難達到“準確說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們,反映客觀實際,避免了說明的武斷。在中國,石拱橋分布確實廣泛,但是否已廣泛到自古到今無處不在的情況呢?很難斷定,因為事實上不可能進行一次從古到今的全國各地的石拱橋的調(diào)查,用“幾乎”這個表程度的副詞,在強調(diào)石拱橋分布廣泛的同時,避免了說明的絕對化,否則難以令人信服。同時由于時間久遠,掌握的資料不可能齊全,對一千多年前的史實記載更不可能斷言,于是作者恰當?shù)剡x用了“大約、可能”這兩個表示估計的詞,以對歷史情況作客觀的反映。表估計的副詞“可算”更是經(jīng)作者再三推敲后而選用的。茅以升在關于《中國石拱橋》的一封信中說:“趙州橋大拱的長度,根據(jù)我個人掌握的資料,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但個人的見聞畢竟有限,這是有所保留的提法。對于不能絕對肯定的東西,不敢率然下結論,于是使用‘可算’表示不作肯定的意思!薄皫缀酢、“可能”等不能表示明確肯定的詞語,看似含糊,而一旦將它們從句中去掉,說明則可能與實際相悖。用這些模糊語言來說明,倒更切合實際。這些模糊語言的選用,不僅是作者求實的科學精神與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的表現(xiàn),而且是作者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的顯現(xiàn)。
上述語言分析的歸類訓練,同時也是對學生學過的詞類知識的復習鞏固。
(三)誤讀體會法
《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性,不僅體現(xiàn)在使用了一些恰當?shù)哪:Z,而且體現(xiàn)在準確地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作簡潔確切地說明。這些詞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難詞,學生往往領悟不到,看不出其中的妙處,針對此種情況,采用有意誤讀的方法,讓學生聽說辨別,也不失為良策。下文節(jié)選的是課文的第3節(jié),教師朗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并記下老師讀錯的地方(文中加點的詞有意不讀;需要故意讀錯的詞,在該詞后的括號內(nèi)表明)
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長久)的歷史!端畯阶ⅰ防锾岬降摹奥萌藰颉贝蠹s建成(建造)于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駭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有名)的當推(是)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
“悠悠”和“長久”,“建成”和“建造”,“著名”和“有名”,“驚人”和“駭人”;這些詞的含義和區(qū)別均可讓學生討論發(fā)言,以領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簡明。對于省略不讀的詞,也可放手讓學生辨析,講用與不用的差別及不用可能會引起的歧義。有意誤讀,會成功地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熱烈的討論,這既是一種語言聽說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語言思維訓練,較形象深刻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四)定義詮釋法
用簡潔的語言,把事物所包含的確定意義概括起來,成為唯一正確的解釋,使人們對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有個明確的認識,這就是通常說的下定義,也是說明事物的一種方法。例如:“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這是從語文的性質(zhì)和作用給語文下定義。課文第六節(jié)為說明盧溝橋的特點用了這樣一段話“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十一個石拱聯(lián)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lián),所以這種橋叫做聯(lián)拱石橋!睘榕囵B(yǎng)學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可以要求學生據(jù)此給聯(lián)拱石橋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可限定字數(shù))以加深對盧溝橋最本質(zhì)的特點──聯(lián)拱的認識。
由多個石拱聯(lián)接而成的橋,叫聯(lián)拱石橋。同樣為加深對趙州橋最本質(zhì)的特點──獨拱的認識,也可讓學生對獨拱石橋進行下定義的語言思維訓練。
(五)判斷正誤法
可選用課文中若干個句子,或原句,或省略個別字詞,或改動若干詞語,請學生注意聽并判斷正確與否,這種練習擬放在課前或課后進行,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和課文的熟悉程度,最終目的還在于體會、領悟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落實教學目標和重點。
《中國石拱橋》理貫辭達,簡樸淡雅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說明文。作者于簡樸的說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處處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的歌頌,十分感人。全文簡樸淡雅,理貫辭達,不失為說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有總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后又綜述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fā)展。以文章主體即介紹兩橋的部分而論,總是以橋的地理位置、修建時代和功用,直說到橋的每一具體特點及其作用。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種明晰的條理,是客觀事物自身各種關系的如實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對所說明對象的深刻明白的認識。
簡樸固非易事,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石拱橋》一文于簡樸說明之中融入描繪,于條理之中富于變通。例如,文章開頭一段介紹石拱橋的外形,先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極簡潔而形象地點明石拱橋的外形特色;然后,緊承“就像虹”三字,從古代神話和我國詩人作品中,進一步說明“雨后彩虹”和拱橋之間的聯(lián)系,并把拱橋比作“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動靜結合,構成了一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風景圖,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不同于一般干巴巴的說明文字,分明是一段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了。
“穩(wěn)”而多“變”,文字方顯得灑脫。這從本文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層次布局中可見一斑。介紹趙州橋,著重說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的最古的石橋”。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時間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點說明,介紹其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術。而介紹盧溝橋,除了一般說明它的修建年代、堅固等情況外,則更側重在介紹藝術上的價值和在中國人民斗爭史上的紀念意義。這樣,于“大同”之中顯現(xiàn)“小異”,于平穩(wěn)之中又見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滯的弊病。
條理清晰,富于變通,說明描寫,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簡樸之中含蘊著淡雅的韻趣。這是《中國石拱橋》一文的一大特色。
《中國石拱橋》在語言運用上的簡樸,突出表現(xiàn)在洗練、明快上。作者以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或說原理,或引古籍,或舉數(shù)字,或作比喻,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全文語句十分簡短、明快,讀來自然上口,毫無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說:“信筆寫出,無一字一句吃力,卻無一字一句率易!笨芍^簡樸之至。
然而,簡樸絕非淺薄鄙俗之謂。細細品讀全文,處處可見作者筆力功夫之深。請看:為了說明“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國南北朝時的《水經(jīng)注》上的記載以作證明,令人信服。為了介紹趙州橋“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作者似乎是信手拈來,舉唐朝張鷟的話,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一下子勾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把人帶入一種優(yōu)美的境界。介紹盧溝橋上的石雕獅子,作者饒有興味地寫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焙孟癜岩活^頭獅子陳列于讀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紹知識的說明文,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確實不是易事。我們說《中國石拱橋》簡樸而不失于淺薄,更多是指它言簡而意賅。請看全文最后一段。這一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紹解放以來我國橋梁事業(yè)的發(fā)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卻很經(jīng)濟。首句“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shù)的石拱橋”,既與文章開頭照應,又一筆收攏了全文的主體部分。然后從解放后全國大規(guī)模興建各種橋梁轉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橋”。緊扣住全文題目。接著,以云南長虹大橋、雙曲拱橋和最大孔的拱橋三例說明,最后歸結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yōu)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說服力。
作者這種寄嚴謹工巧于簡樸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詞煉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紹趙州橋的成就,用“著名”;介紹其歷史,用“最古”;說明其外形,用“橫跨”“雄偉”“雄姿”;介紹其施工技術,用“巧妙絕倫”,無一字不自然貼切。宋代朱熹曾說過:“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蔽┯欣斫猓寄芸繉。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說過:“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薄吨袊皹颉芬晃模阅苋绱撕喢鳂銓嵍置钊M生,綽約多姿,“理解”“靠實”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還要著重說一點。古人論文,講“氣”、講“理”、講“情”、講“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鼻迦藙⒋髾湣墩撐呐加洝分姓f:“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边@幾句話,說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能力等與文字簡樸之間的關系。作者茅以升同志,是新中國的老一代橋梁專家,身經(jīng)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畢生從事于我國橋梁事業(yè)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設計建造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我國群眾至今引以為豪;解放后,參加設計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橋梁,為我國的橋梁事業(yè)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從畢生的經(jīng)歷中,深深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為此而驕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并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yǎng)和豐富而淵博的橋梁學方面的知識,這就使得這篇說明文寫得情真意切,理貫辭達,立意簡明而情蘊其中。我想,這才是《中國石拱橋》寫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七年級語文教案9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nèi)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fā)現(xiàn)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zhì)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xiàn)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xiàn)在又來繼續(xù)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并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后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并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fā)現(xiàn)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設計指導
1.初中學習散文的目的:
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豐富語言文字的積累,提高表達情感的技巧和能力。
2.教材特點:
本冊書安排了11散文,說明散文是本學期語文教學的重點,散文是學生積累詞匯、陶冶情操的良好素材,是為學生范例的有效。
3.學情特點:
通過上學期對散文的初步感知和前面幾散文的學習,學生對散文應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nèi)鄙倩镜拈喿x方法,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找出中心句、抓住關鍵詞,以整合、概括其中心內(nèi)容及特點。在語言積累、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七年級學生缺少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積累,對于大自然中的眾多物象還不了解,對農(nóng)村生活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更是陌生。
4.平中語慧教學:
讓充滿智慧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堂,讓高效美感的結構改變教學的思路。
。1)我即語文
。2)以案說法
。3)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單了解夏季不同節(jié)氣的物候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
3.學習細致的觀察和形象化的語言。
能力目標:
1.學會抓關鍵詞句理解文章思路,領會作者情感;
2.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
3.通過對形象化語言的學習,能模仿說話、。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對大自然觀察的興趣;
2.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胝Z)前面我們剛剛伴隨著林斤瀾的春風,和朱自清先生一起深深陶醉在姹紫嫣紅的春天里,今天我們又將和著名作家楊德祥一起走進火熱的夏天,高唱《夏天的`旋律》,歌唱美麗的大自然,歌唱美好的生活圖景,感悟人生永恒的真諦。(出示標題)在同學們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樣的一幅圖畫呢?換句話說,夏天有什么代表性的景物和人的活動呢?說到夏天,可以說是個非常非常美好的季節(jié)。夏的夜晚,在梧桐樹下,馳騁著夢想,許許多多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流動著時尚元素的街頭,許多的太陽帽,舞動的曲子,漂亮的姑娘一閃而過,給街頭增添了不少的風景。作者楊德祥他不僅看到了夏天的顏色、形象,而且還感覺到它有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就像一曲美妙的歌曲一樣,有動人的旋律。下面我們一起走進《夏天的旋律》。
一、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文中描繪的夏日風景。
1.帶著對夏天的熱愛之情朗讀課文,讀書時看有哪些不認識的字、詞,劃一劃,然后同學們一起解決。
2.建立每一部分的閱讀信息摘錄卡片:物像庫、音效庫、色彩庫、百味居、詩詞苑(或用不同的符號表示)
二、傳授整體感知文章線索和行文思路的方法。要求:快速瀏覽、跳讀。
①分幾個小標題?小標題有什么特點?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方法:抓小標題跳讀,了解文章結構線索]
②從標題中的“旋律”入手,抓與“旋律”相呼應的句子,探解“旋律”的含義。[方法:抓標題,找呼應,了解文章行文思路](提示:旋律一般用在音樂上,描寫音樂的句子就是)
、厶釂枺涸谧髡呙鑼懙倪@些景物當中,有沒有特別重點觀察描寫的一種景物?這種景物剛好反映了夏天旋律的變化過程?[方法:抓著反復出現(xiàn)的事物,了解文章行文思路。]
三、幫助學生掌握抓住關鍵詞句快速理解文本的閱讀方法
1.方式:師品讀示范,分小分別組閱讀六個節(jié)氣,比一比
哪個組獲得的信息多,推薦代表交流展示。
2.: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先范讀,我是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先讀、后想,思考節(jié)氣的特色是什么?再告訴大家我是怎樣找出這個特色的。(教師生情并茂地范讀)
師:老師讀得是大暑這個節(jié)氣,老師也讀出了許多,迫不及待的想和我的快樂,我覺得關鍵詞有”高音符”“酣暢淋漓”“最高音”從這幾個詞中,我看出大暑這個節(jié)氣的旋律是高亢的,”溫度計上的水銀柱頭老是昂得高高的”我看出大暑是夏天中最熱的節(jié)氣,”該冷就冷,該熱就熱,不冷不熱五谷不接”這個句子中我看出大暑雖然很熱,但熱的天氣對某些莊稼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我還從”秋就要分娩”看出大暑過后將是秋天.通過以上內(nèi)容我看出作者對大暑這個節(jié)氣也是很喜愛的.老師看出了許多內(nèi)容,你們也看出來了嗎?
3.學生活動。
四、研讀發(fā)掘:研讀“立夏”和“芒種”這兩部分,進一步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和描寫的。比較兩部分描寫的不同之處。
1.過渡語:
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可真不少,我們之所以能讀出這么多內(nèi)容,是因為作者觀察的很精細,而且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觀察才得到的,觀察之后用筆描寫,描寫的時候特別注意想象和聯(lián)想,特別注意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寫,所以才把文章寫得這么美,這么令人向往。下面我們就以一,三兩段為例,來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請兩位同學用你那優(yōu)美的聲音來展示這兩個節(jié)氣的優(yōu)美景色,同學們邊聽邊想,他們讀得好不好,讀出了作者的感情沒有,讀完之后同學們討論討論,在這兩節(jié)當中作者是怎樣在觀察怎樣在描寫。從選材和情感、句式等各方面進行比較。
2.學生活動。
3.:[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歌:調(diào)動感官細觀察,眼耳鼻舌身揮灑;色形聲色和味道,想象修辭巧添花]。
五、品讀:
賞析你最喜歡的章節(jié),畫出欣賞的句子,并說出欣賞的理由。
。ㄌ崾荆簭脑~性、句式、修辭、感情色彩、詞義等方面賞析)
[基本句式:本句采用了……(寫法或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內(nèi)容),表達了……情感]
基本過程:先美美地讀,用美讀來感染人,再用賞析來說服人。學生老師都可以點評。
學生:如何品析美詞佳句。
六、拓展創(chuàng)新:
課件展示一組景物畫面,學生仿照課文的語言想像描寫。欣賞、。
1.過渡語:
同學們積累了這么多的美詞佳句,一定有一種創(chuàng)作的沖動,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描繪,也一定能寫出同樣好的文字來。
2.展示課件圖畫,幫助學生完成由圖畫走進文字,又由文字想象圖畫,再由圖畫創(chuàng)造文字的轉換遷移過程,同時減少學生思維時間,一個創(chuàng)造想象平臺。
3.生仿寫,然后在班上展示,由學生對其作品進行。
七、全文。
詩人說,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自然風光無限,讓心靈長出眼睛看宇宙,讓耳朵長出角須觸摸自然,我們會發(fā)現(xiàn)美無處不在,人生美不勝收,生活無限美好。
八、板書設計
夏天的旋律
立夏競相爭艷快喜熱愛夏天
小滿孕育成熟滿
芒種編織快樂忙熱愛大自然
夏至充滿活力活
小暑果實累累趣熱愛生活
大暑享受炎熱樂愛
過程景色特點情感主題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
2、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感受課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
3、體會文章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短句和富有張力的詞語所構成的場面描寫。
過程與方法:
1、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預先掃清生字詞障礙。
2、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安塞腰鼓這種藝術形式,了解作者劉成章。
3、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之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2、難點:借助文字描繪再現(xiàn)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從中領悟中華兒女的英武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感受課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古老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風沙滿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貧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土地上卻產(chǎn)生了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安塞腰鼓。(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視頻)看了以上這段視頻錄像,你們有什么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種怎樣的藝術形式嗎?
2、交流查閱的有關資料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nóng)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xiàn)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
今天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或:課前聽《黃土高坡》。一曲激昂高亢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這里不是魯迅筆下的杏花春雨江南,這里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里也沒有吳儂軟語的咿咿呀呀;這里只有奔騰的黃河,只有醬色的黃土,只有火紅的高粱,只有樸實、剽悍的西北漢子。
《安塞腰鼓》藝術特色
《安塞腰鼓》是一篇通過描繪“地域風情”來展現(xiàn)人的本質(zhì)力量和時代精神的抒情散文。它氣勢磅礴而又短小精悍,藝術手法豐富多樣,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其中兩相對應、相輔相成的表現(xiàn)技巧。
一、虛與實
如果實是指具體、客觀,虛指抽象、主觀,那么《安塞腰鼓》是一個虛實相生的范例。它以實的描寫給人以最強悍、直觀的視聽沖擊,又把讀者帶入一種虛的境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是寫現(xiàn)場感受,寫安塞腰鼓的強大震撼力;“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這是寫鼓聲,鼓聲引發(fā)出主觀的情緒,這種情緒又以“思索”的空靈形態(tài)附于“鼓聲”之上;“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這是寫舞姿,由實而生虛,實的形體幻化成虛的思緒,虛的思緒又具有了絲絲縷縷紛飛的若有若無的狀貌和無形的沉重感。虛與實的這種相因相生使安塞腰鼓蒙上了一層迷人的光暈,充滿了藝術的張力。還有用其他實體事物來側面映襯和表現(xiàn)安塞腰鼓的,如:“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甚至化虛為實,如:“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這是一種“詩化”的表現(xiàn)手法!栋踩摹返淖髡呤窃(jīng)致力詩歌創(chuàng)作的,讀者因而能夠在一篇散文中讀到許多具有詩性的佳句,感受到虛實結合的抒情美。
二、隱與顯
《安塞腰鼓》透過傳統(tǒng)樂舞表演的獨特魅力,歌頌人的生命力量,寫來粗獷、雄渾、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不事含蓄,這是它顯的一面。然而作者又將一些與時代背景相關聯(lián)的內(nèi)容隱含起來!叭莶坏檬`,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扎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束縛”、“羈絆”和“閉塞”指什么?“掙扎”、“沖破”和“撞開”的是什么?作者沒有確指。“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思索”的是什么,“陣痛”因何而生?作者也沒有確指。然而作者是站在20世紀80年代回溯黃土高原的千百年時光,審視著傳統(tǒng)的樂舞,他筆下所要“沖突”、“撞開”的東西自然也包含此時此地的貧窮和落后。用心的讀者也會毫不牽強附會地聯(lián)想到這些社會背景。作者將這些內(nèi)容用暗示的筆法寫出,自有其意味深沉、寄寓豐厚的效果,比用顯筆更能發(fā)人深思。
三、大與小
作者的視角是獨特的,知覺的選擇性與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被完美地結合起來。感知事物,或選其大,或取其小,觀其大則渾然一體,觀其小則細致入微。一方面,為適應腰鼓表演的恢宏氣勢,作者采用全景式乃至俯瞰式的視角,使闊大的場面、深遠的背景盡收眼底,我們看不到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人的個體以及景物的個體,人的穿紅著綠、山石樹木的參差斑駁,種種繁雜、零亂而無用的'細枝末節(jié)都被過濾,被省略,于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大片的山崖成了一個巨大的鼓面,所有的心靈成了一個巨大的鼓面。這是何等的壯闊,也只有這樣的壯闊才能適應安塞腰鼓的氣勢。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最耀眼的細節(jié)提取出來,我們?nèi)允强床灰娙宋锏膫體,卻看見了這些個體的局部;錘把上的流蘇——旋風一樣,舞姿中的腳步——亂蛙一樣,明眸里的瞳仁——火花一樣。這些最精粹的局部內(nèi)容給渾然壯闊的大場面點染上閃閃的亮點,是整個畫面上最靈動、鮮活之處。有了它,那些粗線條的場面勾勒才更具活力而不顯單調(diào)。同時,百十條流蘇的飛揚,百十雙腳的蹦跳,那么多的“火花”的閃射,合起來又是一種獨特的大,獨特的整體。
四、繁與簡
《安塞腰鼓》的表述總體而言是很簡練的,一切煩瑣的交代都被省略掉,只見粗獷的線條輪廓,只見粗線條輪廓中的數(shù)個亮點。但在這樣的總體風格下,在短短的篇幅中,又令人驚奇地存在著許多繁筆。如:“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以及上面提到的“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在這些地方,充滿了對一個內(nèi)容的多重表現(xiàn)!鞍l(fā)狠”、“忘情”、“沒命”;“束縛”、“羈絆”、“閉塞”;“震撼”、“燒灼”、“威逼”,一組組近義詞的鋪排連用,雖然沒有產(chǎn)生出新的語義內(nèi)容,但多層次的復沓表述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沖擊波,具有明顯的強化效果。古人談文筆的詳略,形容詳處是“密不透風”、略處是“疏可走馬”,《安塞腰鼓》已深得此語的精髓。
五、動與靜
為了增加行文的跌宕感,調(diào)動一切手段映襯安塞腰鼓的表演,作者刻意安排了兩次動與靜的轉換,分處散文的開頭與結尾。先是由靜入動,意在蓄勢!耙蝗好v騰的后生”好似一組沉靜的塑像,一片靜默的莊稼做了他們最好的背景,除了風的吹動,一切都是靜止的,就連響鼓也“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但突然之間就爆發(fā)了,火烈地動起來,響起來了,一種“驟響易徹”的表達效果由此而生。這里的妙處還在于大的動靜關系中套著小的動靜關系。開始時高粱、后生的靜像映襯了后來腰鼓表演的動感,而風吹高粱葉子與衣衫的動感又襯托了后生及高粱的靜默。結尾處的第二重動靜轉換,意在余味。當腰鼓最響、舞姿最狂的時候,卻戛然而止,一切歸于靜寂,留下一個巨大的感覺空白,靜到空洞,靜到陌生,靜到讓人滯留在上一刻無法自拔,難以適應,“像來到另一個星球”。與開頭一樣,這里也有兩重動靜關系,安塞腰鼓的“愈捶愈烈”到復歸靜默是大的一重以靜襯動,那一聲“渺遠的雞啼”又映襯了眼前充滿陌生感的寂靜,似真似幻,讓人難以確定是否真的置身于天外,因而留下獨特、悠長的余味,這是小的一重以靜襯動。
“《安塞腰鼓》是一曲陜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nèi)蘊的詩性禮贊”(劉錫慶),正是上述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使這種“火烈”和“詩性”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安塞腰鼓》教后反思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zhì)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nèi)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fā)人深思。但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nèi)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jù)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jié)奏與激情。
3、掌握“三讀”式散文閱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安排以下幾個板塊:播放視頻,激發(fā)興趣;初讀,感受安塞腰鼓形象;誦讀,感受安塞腰鼓氣勢;品讀,感受安塞腰鼓內(nèi)涵;質(zhì)疑交流;創(chuàng)讀,宣傳安塞腰鼓魅力;實話實說,收獲盤點。即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nèi)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nèi)涵;注重個性化閱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zhì)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為了能很好地體現(xiàn)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jié)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發(fā)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于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于對課文優(yōu)美語言的品味;“好創(chuàng)意”,側重于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于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yǎng)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和生命在于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為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jié)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閱讀技能得以培養(yǎng)。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當然,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也出現(xiàn)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fā)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閱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有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1、朗讀指導應抓住重點,圍繞關鍵句子進行,不能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2、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師目的要明確、專一,在達成這一目的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廣泛交流,激活思維,張揚個性。
3、為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時間、空間角度進行剖析,讓學生真正走近安塞腰鼓,走近黃土文化。
4、語文味體現(xiàn)不濃,應從細讀文本上下功夫,如詞語的使用、標點符號(。┑挠梅ǖ鹊,從細處入手,引導學生知微見著。
5、板塊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文章條理清楚,但環(huán)節(jié)相對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更深入細致地走進文本。
這些不足啟示我:
(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jié)課,首先要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研究學生。
。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才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山市》原文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山市》教案
一、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隗w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聯(lián)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nèi)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xiàn)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導入
據(jù)專家介紹,海市是一種光學現(xiàn)象。春夏、夏秋之間,萬里無云,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xiàn)較大溫差。水溫低于空氣,這時水面的氣層與空中的氣層密度便發(fā)生較大差異,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氣層便會發(fā)生折射或全反射,就形成了海市。這次海市形成一方面是源于近幾年蓬萊市注重生態(tài)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加大空氣污染治理,改善了大氣質(zhì)量的緣故,另一方面是源于連日降雨,雨后天開,天氣比較涼爽的緣故。
(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
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xiàn)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
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答案
1、數(shù)年恒不一見數(shù),幾。恒,經(jīng)常。
2、層層指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nèi)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后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趯W生看注釋講內(nèi)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A、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B、忽見山頭有高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C、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D、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蹖W生講述內(nèi)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zhì)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后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诮Y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芟胂褚幌,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后,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xiàn)分三個階段:初現(xiàn)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xiàn)。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xiàn),少數(shù)人偶遇,多數(shù)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jù)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里展示欣賞。然后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僬堄米约旱脑捪蚣议L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xù)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創(chuàng)作風格。
6、信息反饋:
附錄資料(課文知識積累)
山市
答案
1、數(shù)年恒不一見數(shù),幾。恒,經(jīng)常。
2、層層指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
3、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xiàn)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
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nèi)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lián)想古代哪一首的詩歌?
3、為什么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
《山市》教學反思
山市》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山市,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是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因出現(xiàn)在山上,所以稱為“山市”。作者在那個時代,還不能理解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故又稱此幻象為“鬼市"。不妨看看人教版七年級上《山市》教學反思。
我講的是《山市》,講完之后,自己反思了一下教學過程。覺得每走一步,思考一下,并善于總結歸納,是取得成績的一條捷徑。
第一課時
理解文意時,我本打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助,讓他們自主學習,但學生的基礎太差,于是我就不敢放手,學生也就成為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導致我的課堂就死氣沉沉的,變成比較傳統(tǒng)的一節(jié)課。因此,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將相信自己,相信學生,逐步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方法與技巧(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讓他們真正喜歡語文。
第二課時
吸取前一節(jié)課的教訓,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并設置了大量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我反復的強調(diào),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前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了如指掌。所以當我將“合作與探究”融入課堂時,學生顯得特別興奮,都爭著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使課堂氣氛變得熱烈。
2、大膽放手,挖掘潛能。
本節(jié)課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們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除了強調(diào)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贊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并能試著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是我注重多種能力訓練滲透課堂中。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復述故;如歸納總結通假字、一字多義、古今異義;如想象能力等。
這課的學習,盡管完成了教學目標,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海市蜃樓形成原因沒有細致分析、討論;學生提出一些自己常見現(xiàn)象沒有解決;對于記敘的方法學生也是模棱兩可……
經(jīng)后的教學中,我將善于思考、總結,努力尋找適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童年絮味》課文內(nèi)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況。
2、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時物質(zhì)生活的艱辛與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進而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童年絮味》課文內(nèi)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況。
2、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時物質(zhì)生活的艱辛與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進而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例
童年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幸福的階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留戀的,我們和童年生活也是無憂無慮的,那我們大家來談一談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難忘的事或人。(學生回答)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我國當代女詩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樣的?
(二)《童年絮味》題解
本文是當代女詩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敘事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在極度匱乏的物質(zhì)條件下度過的充滿笑聲而又略帶辛酸的童年時光,抒發(fā)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表達了對追求自由與快樂的純真童心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通過與今天的孩子們對比,引起人們的思考。
(三)《童年絮味》導讀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寫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討論歸納:
、偻甑耐婢咧挥幸粋;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學識字自得意;④自編小辮美極了;⑤家教嚴歷成習慣;⑥左鄰右舍關系密;⑦乘涼還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愛;⑨如今給兒買雨鞋。
2、重點難點解讀。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我們國家經(jīng)濟落后,物質(zhì)條件差,那時的孩子們少玩具生活較苦。但他們卻同樣的熱愛生活,追求快樂,以艱苦的環(huán)境里照樣玩得豐富多彩。他們跟大自然親密接觸,他們從不缺玩伴他們可以享受漫長的暑假,健康成長。而今天的孩子們,物質(zhì)生活優(yōu)越,他們有大量的玩具與玩伴,往往被封鎖在單元里與電視電腦為伴,或是被各種興趣班占去了課余時間,這是現(xiàn)在孩子們的痛苦之處。為了讓今天的孩子們健康成長,應該給他們真正減負,把假期和課余時間還給孩子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學與玩的關系,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健康快樂地成長。
(2)作者愛勞動的習慣是怎樣養(yǎng)成的?對她今后有何影響?
作者愛勞動的習慣與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有關,作者很小的時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還要接受外婆的嚴格檢查,漸成習慣,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時常陶醉在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直到長大后,這個好習慣仍伴隨著她。
3、綜合研討,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現(xiàn)象。
(1)為了貪吃灶糖就公開宣稱要嫁給賣糖的老頭兒(《揀麥穗》),小小年紀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還是挺可愛?或是二者兼有?為什么?
明確:這兩位小女孩當然是挺可愛的。首先,為了貪吃灶糖就決計嫁給賣糖老漢,這在實用性上是很不合算、毫無價值的。但是小女孩對此完全無知。正是這個無知襯托出了心靈的純潔。這樣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靈是可愛可貴的。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個“小妖精”,小女孩的姨媽們看到后差點背過氣去,說明在實用性上無可取之處,甚至適得其反。但是小女孩的愛美之心是真誠的,純潔的,也是幼稚的,她以為自己美極了,她并不知道這個后果。這樣,相反的實用效果卻反而使人注意到了她的愛美心靈和幼稚可愛的童真。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詞典里,在成人的身上是貶詞,而在這特定表現(xiàn)兒童心靈的情境里,正是這“不知羞”才顯出她們心靈的純潔和心地的坦然。她們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人笑話,這是多么的純潔無邪!再次,為吃灶糖而公開宣稱要嫁給賣糖老漢,從理性講,絕對是荒唐可笑的。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從效果講也是可笑的。所以,兩篇作品中周圍的人們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讀者看后想來也是開懷大笑。但這笑聲是善意的、寬容的、充分理解對象的,因為這里更多是令人可愛的純潔、幼稚、天真無邪。如果由此認為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愛”兼而有之,那也應屬于幽默諧趣的表現(xiàn)效果問題,也就是說,幽默常常把優(yōu)點和缺點集于一身。換言之,這不是令人討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愛的“不知羞”。
(2)“我”的樂園——百草園,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愛的寶書——《山海經(jīng)》卻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類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請具體指出。交代這些童年的心愛之物、歡樂之處原本的“簡陋”,不會煞風景嗎?為什么?
明確:《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臺”、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為玩樂對象、場所都屬于類似的描述。描述這些童年的心愛之物、歡樂之處的“簡陋”,并不會使文章遜色,相反,卻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審美的重點感——
其一,荒蕪的園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這些都是真實的。在大人們的眼里,這些大約都成不了他們的樂園和愛物。比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我”成年后,就買過了一本精致得多的石印本《山海經(jīng)》,而原先長媽媽送的那本早不知丟到那里去了。但在生活經(jīng)驗很有限、事事感到新鮮好奇、常常把幻想和想像當現(xiàn)實的兒童的心靈世界里,這些荒園陋物卻可能成為他們心靈上有著無限趣味的樂園,成為滿足他們童心的最為心愛的寶書,成為他們童年游戲的大好場所。物不擇好壞,事不計真假,要的只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心靈上的樂園,這正是童趣生活的最真實的特點,這是幾乎所有人的童年時代都有過的“過家家”體驗。所以,無論是原始素材的實錄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編造,描述這些童年心愛之物、歡樂之所的“簡陋”,恰恰更能增強文章的真實感。
其二,心靈上的樂園卻是簡陋之物。這一反差,突顯了審美的重點不在實用而在情感、情趣。“我”懷念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不在乎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讀書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過“我”的童趣童真童心!拔摇眲忧榈貞浧疬@部最初得到的最為心愛的寶書,不在于書本質(zhì)量如此粗劣,而在于這里寄寓了一個人道關懷的動人故事!拔摇钡耐暌拔摇睙o限眷戀,不是“我”擁有過奢侈的玩具、豪華的游樂場,而是破桌破椅都記錄著“我”童年的情趣。
(四)《生命》導讀
1、默讀《生命》,體會文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2、概括《生命》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明確:要尊重每一個生命,關愛每一個尊貴的生命,生命的實質(zhì)就是充滿著自由的活力,要為他們(它們)自由地、充滿活力地活著而高興,以寬廣的胸懷善待每一個人,善待每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3、討論:借用《生命》中“老師”所領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賞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義?
《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師”一樣,以對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圍的生活,以升華了的'理性認識去照看具體的感性生活。《童年絮昧》就像“老師”在足球場上看到的孩子們“找樂子”情景的翻版!锻晷趺痢匪娜恳饬x就是生命的意義,更具體一點,就是“老師”最后說的“生命的實質(zhì)”,也是“老師”在本段文字開頭說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壓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現(xiàn)著這充滿自由活力的鮮活的生命。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們也是在到處“找樂子”,替洋娃娃整容。捉蝴蝶、捉迷藏、鉆防空洞、捧著大詞典大聲唱讀、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與同學打架、自編自演戲劇、泡海水、過春節(jié)、秋游野餐運動會……,所有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著的生命的趣味。
4、寫作特色:
(1)語調(diào)詼諧,充滿童趣。
(2)以比鮮明,引人深思。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詞句品味積累”。
2、完成《伴你學》中相關練習。
【教學總結】
在教讀本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先讀一遍,談點感受。由于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于哲理性的敘事散文還沒有較深的認識,所以談的比較膚淺。我就引領他們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寫了那些事情,為什么寫這些事情,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最后大多數(shù)學生都體會到了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尊重每一個生命,珍愛每一個生命。
教學本文,在備課時我的心靈就受到了深深地觸動:讀完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我們都是有生命的,但誰何曾認真正視過自己的生命?仔細想來,每每在別人的生命因天災人禍、疾病困苦而飽受煎熬甚至夭折時,才想起:哦,有生命真好,能好好活著真好,平安健康真好!而對于其他的生命,我想,去關心、愛惜他們的就更少之又少了。那么,究竟是什么令我們對生命毫無感動甚至漠不關心呢?
誠然,我們教師是最不應該漠視生命的人,因為我們每天和眾多鮮活的生命打著交道。我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記得剛剛畢業(yè)來到學校,看到天真可愛的孩子,我笑了,如同沉河一樣,是一種從心靈的笑。那時候,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無憂無慮,和孩子在一起我也成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生命如此燦爛。那時候,每每親朋好友對我的職業(yè)表示羨慕時,自己也覺得從事這個職業(yè)的幸福。
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事業(yè),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的人。我們對待學生不能像對待等待加工的工業(yè)材料那樣,按照我們的意圖把他們加工成一個個符合我們自己意愿的成品;從而抹殺了他們的個性,遏制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樣是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的。 我們面對著幾十個鮮活的生命無動于衷,對一個個有思想的生命更多的時候是壓制,而往往這些抑制個性、不尊重生命的做法被我們堂而皇之地冠以“愛”的稱號。
北大教授錢理群這樣說:我熱愛教師工作,卻恐懼于“教書匠”。在讀他的這句話時自己還不甚理解。而在觸摸《生命》后,我幡然醒悟:教書匠如同木匠、鐵匠一樣,他們面對的哪里是生命啊,已然成為了“教書機器”、“老師油子”,這不就是對生命的漠視、不尊重甚至不負責任嗎?這樣說也許任何一位教師都會難以接受,可你敢說在你的教師生涯中沒有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嗎?
清晨,步入校園,孩子們看見你,立正敬禮“老師好”,你立正回禮“同學好”了嗎;課堂上,學生啟而不發(fā),你暴怒之下口不擇言,你考慮過一個生命受到的傷害嗎;孩子們有了快樂或是憂傷,他找你傾訴嗎?即便是傾訴了,你和他同喜同憂了嗎……捫心自問,我就有做得不當?shù)牡胤剑嗌系膶W生閑著沒事就愿意和老師說話,我哪有那個功夫和他磨牙?教學進度趕不上,美術音樂上什么上,一律改成語文課,我哪有和孩子們商量?學習任務完不成,鋪天蓋地一通訓斥,我哪有心思去傾聽學生或真或假的“借口”……往小了說,是我對學生缺乏耐心,缺乏愛心,往大了說,這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懊總人的心里可能都有被黑暗遮蔽的時候,不幸就在那時乘虛而入。每個人的心里可能都有脆弱的時候,他因此走上了歧途。但就是這些,都能夠得到寬容!蔽覀兊暮⒆觽兡,那么質(zhì)樸、天真,不大干凈的臉龐上一樣是清澈的眼睛,他們對這個世界懵懂地感受著、探究著,努力著。對于他們,我還苛刻什么呢?他們同樣是生命,他們都有生活的權利,他們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我有什么理由漠視他們的生命呢?非常欣賞沉河的這一句話,“愛才是唯一的才能”。的確,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鉆研教材教法;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走進他們的心;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絞盡腦汁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活動;還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沒有結束地去干我們的活……
凡事可以重來,唯獨生命例外。在珍視孩子的生命的同時,我們不也在實現(xiàn)著自己生命的價值嗎?有位老師說:批著學生的作文,我就神經(jīng)病一樣,跟著哭,隨著笑。我說:“不,這就是教師的幸福,這就是教師對生命的感動,這就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是啊,當看到孩子們精彩的文章,美麗的圖畫;聽到他們美妙的歌聲,暖人的話語;感受到學生對同伴的關心,對班集體的熱愛,我釋然了。我看到了我生命中有盛開的花朵,這些花朵,正是我可愛的學生的生命之花,我又不禁沉重起來,因為我的生命已經(jīng)不再那么簡單,我的肩膀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責任。
生命從零開始,最后又歸結為零。其中,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則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我們惟一能夠把握的。好比一個圓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圈中的無數(shù)點點就是生命的印跡。
請每一位從教者再讀一遍沉河的《生命》吧!請你多讀幾遍這幾句話“我?guī)е袆踊氐轿疑险n的教室的,因此我沒再為教室里不聽話的學生而惱怒,也沒再為那些不用功的學生感到失望。我要用最動聽的語言給他們講課,用無限的耐心給他們解疑!蹦阋欢〞兴袆雍透淖兊摹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jié)關系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并在腦海里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為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說說自己聽后的感悟。并說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于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并說出理由。
。ㄒ唬┢肺毒渥永蠋熛冉o我們同學做個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
示范:“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并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范例(二)
。2)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
示范:烘烤:太陽溫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tài)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范例(三)
。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范: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xiàn)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蘊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ǘw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贊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里,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ㄈ┵|(zhì)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發(fā)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1946年生于山西
現(xiàn)任:
、傩侣劤霭媸鸶笔痖L
、谥袊骷覅f(xié)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xié)會常務理事
。2)梁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梁衡》里對梁衡的評價:
、倭汉夂苤t虛
、诹汉獯苏\懇
、哿汉馄犯窀呱械昧钊诵念
、芰汉獾陌傩招牟恍枰獜娬{(diào)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泛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著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為梁衡有著一顆不需要強調(diào)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為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為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ㄌ疲└唏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diào)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xiàn)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而課文抒發(fā)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nóng)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為我們這節(jié)課,也為梁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梁衡有心創(chuàng)《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yè):
。1)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
1、注意寫景方法
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
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梁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贊美
向往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只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不同的老師對貓的描述也各不相同,你覺得科學老師會怎么描述貓?數(shù)學老師呢?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那他是怎樣來描述三只小貓的呢?在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又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和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二、整體感知
搶答:
我家養(yǎng)了幾只貓?
三只貓的毛色分別是怎樣的?
三只貓是怎么來的?
他們的性情有什么不同嗎?
他們的結局如何?
三、認識小貓
1.我們給文中的小貓取個名字怎樣?請結合文中的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那鄭振鐸又把這三只小貓叫做什么呢?你從稱呼里感受到了什么嗎?
四、品味小貓
1.對于三只貓的結局,我們一家人有怎樣的反應?
酸辛、難過----悵然、憤恨-----更難過
2.作者不喜歡第三只貓,對于它的亡失又為什么會更難過呢?
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拔摇闭J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我下了什么斷語?那我的依據(jù)是什么?
一定是貓,一定是貓(肯定語氣、憤怒心情)
4.事情澄清后,我當時的心情怎樣?
重點品讀30自然段
5.在這個冤案中,作者錯在哪里?從這件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
----------這是我的懺悔。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xiàn)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
追問:
第三只貓讓我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作者說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
為什么我家會永不養(yǎng)貓?
五、感悟小貓
學生討論、交流,按句式說話:“對于,我想說:!
1、對于作品中的“我”,對于“我”妄下斷語打死可憐貓的事件,我想說:
シ彩虜荒艿テ居∠螅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ソ淌σ導: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2、對于作品中的貓,我想說:
ピ誆緩俠淼納緇嶂校弱小者總是飽嘗著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為冤案的犧牲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六、師生總結,教師送名言。
1、學生談課堂收獲;教師課堂結語。
2、教師送名言:不要輕視弱勢群體,每一個精靈都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12-14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02-23
七年級語文閱讀教案02-10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17
七年級語文《詠雪》教案02-21
七年級語文《童年》教案02-17
七年級語文《春》教案11-18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教案11-24
七年級語文《觀滄!方贪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