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1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荷塘月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荷塘月色教案1
【指導思想】
高中語文新課程在閱讀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培養(yǎng)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初步掌握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領悟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及藝術手法的表現(xiàn)力,具有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策略研究】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yōu)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對于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為止。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品味,理解滲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教師要充分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fā)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目標】
1、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在教師恰當?shù)囊龑拢囵B(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教學難點:
體會貫穿全文的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相交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鑒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
【教學設想】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釋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重點賞析4~6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通過討論、質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
【教學步驟】
一、激趣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語言教材選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這兩篇傷口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圳特區(qū)深的美好的印象。朱自清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關于他的生平經(jīng)歷,同學們還知道些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口述,最后教師概述)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教師:朱自清行政管理由一位小資產(chǎn)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煉成長為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jīng)歷了艱難曲折,走過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可以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復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么要在對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這對全面、正確評價朱自清也是很有必要的。
(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xiàn)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了解。出示課件)
二、感知
1、配樂朗誦課文:
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后,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為后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 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并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 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 文中內(nèi)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 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回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⑶ 師生質疑,生生互答。
問題出示:
、 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 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是怎樣的。
三、品讀──賞析
1、局部研討,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 學生朗讀4~5段,借助圖片形象直觀的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出示課件)教師點名請朗讀水平好的學生示范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chǎn)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后,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⑵ 賞析月色下的荷塘,品味語言的妙處,體會景物特點。
作者筆下的景物都有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物靜而情動。花、葉、流水的人格化表現(xiàn)了景與情的交融,潛在的韻致也就流動起來了。作者把葉子比成亭亭有舞女裙,說是靜,卻有動,也許葉子靜靜地鋪展著,可喻體中的女郎是在旋著舞著的,否則,那裙裾怎能臨風傘開呢?再如,朱自清先生用羞澀一詞來形容待放的花朵,更是而人尋味,不僅暗合古人對荷花綽約若處子的贊譽,更是站讀者浮想不已,既然羞澀于顏內(nèi)心怕更怦怦吧!這動已溢于文字之外了。景物描寫融進了作者的感情,景物便有了生命力。
、 荷塘月光的賞析:
、 明確通感修辭手法的作用。
、 再次出示有關荷花的幻燈片,強化學生的感受,進一步體味文章的意境。
、 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音樂伴奏,學生品讀。
四、討論
1、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2、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于何?
(明確問題后,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
五、拓展延伸
你會選擇怎樣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你或喜或悲的心情(小組討論)。
六、知識遷移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抒發(fā)自己的某種感情。
七、教學反思
語文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相反它具有數(shù)理化所不具備的審美性和情超性,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語文的蘊藉之美,品嘗語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fā)現(xiàn)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板書設計】
月下荷塘 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荷塘月色 正面 月光:瀉、浮、洗
側面 葉子、花、灌木、楊柳
荷塘四周 近 樹色、樹姿
遠 遠山
近 燈光、蟬鳴、蛙聲
荷塘月色教案2
活動背景:在夏天這個充滿浪漫的季節(jié)里,花無疑是最具代表的事物。夏天的荷花,婀娜多姿,冰清玉潔,別具特色。荷塘月色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意境。我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充滿浪漫和美妙的境界,荷塘、月色。毛筆作畫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難度較大,運筆、握筆都成難題。忽略這些,只是簡單地表現(xiàn)荷花、荷葉,讓畫面充實、優(yōu)美,領略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畫面結構和色彩合成,體驗創(chuàng)作的愉悅。
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毛筆畫荷花、荷葉,表現(xiàn)自己的“荷塘月色”。
2、嘗試合作布局畫面,運用簡單的色彩表現(xiàn)豐富的.畫面內(nèi)容。
活動準備:顏料、毛筆、畫好底色的鉛畫紙、荷花圖片(課件)及實物若干、作畫過程幻燈,抹布、背
景音樂《春江花月夜》,美工服、月亮教具、布置場地。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塘”,引起興趣
1、進入活動室,欣賞場地上布置的荷花池,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2、“夏天到了,花兒都收縮了自己的花瓣,怕被太陽曬黑了。荷花池里卻綻放了無數(shù)艷麗的花朵。荷花不怕太陽,越開越大,粉粉的,映襯在碧綠的荷葉上更是美麗。瞧,攝影師把這些美景都拍下來了。”(欣賞荷花課件)。
二、操作演示
1、我們沒有照相機,可是我們有畫筆,你會用什么顏色把荷花畫出來呢?(幼兒講述)
2、看看我們今天作畫的工具吧:鉛畫紙、毛筆、顏料(展示工具)
3、要把美麗的荷花畫下來,小朋友可要看仔細了(教師示范)
重點:毛筆蘸粉色,平按,表現(xiàn)花瓣,一片片花瓣組合,畫出荷花。換細筆,蘸綠色畫莖;大毛筆蘸綠色畫荷葉,荷葉要畫大些。
三、引發(fā)幼兒操作
荷花池開了很多的荷花,小朋友來不及畫了,那么就要找好朋友一起,團結合作,一起完成。有的小朋友畫荷花、有的畫荷葉。完成圖畫后,可以請客人老師來欣賞一下作品,看看我們的“荷塘月色”還缺少些什么,再把它畫的更美些。
四、幼兒操作
1、分組,分工。合作進行。
2、注意畫面的布局,要充實些。
重點:荷花的下筆要明快,幾筆完成一朵荷花。
五、展示作品
1、邀請客人老師欣賞作品,并補充完善。
2、布置作品在背景簾上,播放背景音樂,互相欣賞!昂妹赖暮商,連月亮也陶醉了”(出示月亮教具)
活動反思:“荷塘月色”一開始,我就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浪漫和美妙的真實境界:荷塘、月色。在布置的場地上有綠綠的背景窗簾,鋪上大片大片的荷葉,襯托嬌嫩的荷花,一片荷花池儼然就在身邊,帶孩子進入的一剎那,傳來的就是一片驚嘆和欣喜。孩子深深陶醉了,她們親密的接觸著美麗的“荷塘”,依依不舍,對于的活動的開展更是津津樂道。孩子是在美好的境界中愉快地表達自己的荷塘月色之美。按筆、勾畫都是有神無形,但是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片荷花池的景色,合作、分享這美好的畫面,是最后的高潮。
荷塘月色教案3
寫于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作者也處于苦悶彷徨中,他想投身革命,卻有太多的顧慮和猶豫;他選擇了逃避,卻又在矛盾中掙扎。在如此復雜的心緒之下,他借景抒情,寫出了這篇著名的《荷塘月色》。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彼虢栌魏商僚沤饪鄲,于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chuàng)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文章有時直書胸臆,如第三自然段:
路上只有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作者可以不再逃避,直面自己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則是通過對周圍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拔覑蹮狒[,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看似矛盾其實卻并不矛盾,仔細想想,其實人大多都是這樣,在熱鬧中想冷靜,群居久了希望能獨處!耙粋人在……便覺是個自由的人”他得到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拔仪沂苡眠@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這一句感情起了變化,先前是潛藏在心底很難傾吐的淡淡哀愁,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悅,反映出作者不滿現(xiàn)實而又幻想超脫現(xiàn)實的心態(tài)。正是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給優(yōu)美的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作者筆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謐、柔和的.,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更多的是把感情寄托于景色中。如“這是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是路寂寞還是人寂寞?不言而喻。“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寫景中隱約透著淡淡的憂愁和壓抑!斑@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雖然是“熱鬧”,卻給人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覺!暗珶狒[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仍然擺脫不了綿綿的愁緒。
荷塘月色教案4
【教學要點】
1、品讀1、2、3自然段;2、朗讀課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內(nèi)容的普遍意義。
一、復習(7分鐘)
1、 全班齊讀文章4、5、6自然段
2、 給下面加點的字注上拼音:
小煤屑路 蓊蓊郁郁 獨處的妙處 裊娜 脈脈的流水 倩影 踱著
二、品讀第1自然(10分鐘)
1、女生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全班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2、討論:“心里頗不寧靜” “漸漸”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詞句的理解。
引導學生明確:
視覺所及,是漸漸升高的月亮;聽覺所聞,是已聽不見孩子們的歡笑。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覺,“迷迷糊糊”說明妻子也懨懨欲睡了。這既交代了作者獨游荷塘的時間和環(huán)境:夜深人靜,又寫出了文章開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因為“心里頗不寧靜”,就愈感到時間過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漸漸”;因為“心里頗不寧靜”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靜,妻子的眠歌也聽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文章寫墻外已沒有孩子們的歡笑,妻子唱著眠歌,自己的運作是“悄悄地”,這些都照應到“夜深人靜”。如此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了作者不寧靜的心境。
小結:第一段,點明了作者頗不寧靜的心境(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了作者不寧靜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第一段小結:開篇第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確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一個“忽然”,引出了下文。實處落筆,滲透一個“靜”字!扒那摹背鲩T,一是為了不影響家人,二是表現(xiàn)了一種孤寂的心態(tài)。
[板書]:緣由:心里頗不寧靜、忽然想起。
三、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10分鐘)
1、男生齊讀課文第2然段;全班齊讀課文第2然段。
3、 第二段點撥分析:
、龠@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寫去荷塘必經(jīng)的小路。概述了周圍的景物。
、谥車木拔镉惺裁刺攸c?
“路”是“小煤屑”、“幽僻”、“寂寞”、“陰森森的”,“但今晚卻很好,雖然朋光也還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路陰陰森森,月光淡淡,一種寂寞的氛圍,襯托出淡淡的憂愁。
、壅螌懗隽艘环N怎樣的氣氛?襯托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整段寫出了一種寂寞的氣氛,襯托出淡淡的憂愁。
3、問題設計:作者寫去荷塘必經(jīng)的小路,哪些地方是實寫,哪些地方是虛寫?(要求學生反復誦讀)
明確:實寫沿塘的曲徑;實寫樹木。
就“白天”和“夜晚”兩個時間的情況說明“幽僻”,是虛寫;虛寫無月的黑夜的怕人。
[板書]: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寂寞);沒有月光(陰森森)——淡淡月光(很好)
虛實結合
4、小結:第二自然段,虛實結合,總寫荷塘月色。寥寥幾筆,勾勒荷塘四周環(huán)境,為下文具體細致地描繪荷塘月色作了鋪墊。
四、品讀課文第3自然段(18分鐘)
1、請學生讀課文第3自然段;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要求學生反復朗讀第3自然段,并體會每一句話的含義。
引導明確:
第1句:描寫了作者獨游荷塘的姿態(tài)神情。
第2、3、4句:又一次暗示自己獨處月下于白天不同,說明現(xiàn)在自由,而白天沒有自由。這里,再說平常身不由己。
第5句:作者三說平常身不由己。
小結:作者在夜闌人靜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時不得自由,流露出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把上面這些話和文章開首的那句話聯(lián)系起來看,作者在現(xiàn)實世界的苦悶躍然紙上。
第6句:“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边@一句既是下文詳細描寫荷塘月色的起領,又流露出壓抑不自由的作者暫得寬余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悅。
[板書]:自由(淡淡的喜悅)——(苦悶)
小結:第3自然段抒發(fā)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披露文章開頭“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用“我且受用這無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
3、延伸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從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月下的荷塘和荷塘月色是十分美好的,是令人陶醉的,但是作者在第二部分的末尾還是寫道,“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弊髡哂盟腵筆描繪出一個清凈、自由的世界,我們姑且稱之為“荷月世界”(板書),在這個世界中,作者不寧靜的心得到了暫時的寧靜。是什么讓作者的內(nèi)心不寧靜?(要求學生回答),是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世界”(板書)
“荷月世界” “現(xiàn)實世界”
揭示文章的普通意義(我認為,在教學中可拋開具體的寫作背景,只探討文章的普遍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中,現(xiàn)實世界造成了人類心靈的種種煩惱和痛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使我們的心靈不得安寧,所謂“人活著就是為了含辛茹苦”,“思量墮地一聲哭,領取為人萬種難”。 作者一開頭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點明現(xiàn)實世界造成了內(nèi)心的苦悶、煩惱。作者想擺脫掉這種苦悶、煩惱,就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家”,去追尋另一片寧靜的天地。
清靜、自由的“荷月世界”,使作者一走進月色下的荷塘,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一世界的美妙:“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薄跋窠裢砩,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心靈上的一切煩惱、疲憊,在進入荷月世界的剎那,似乎都煙消云散了,作者幾乎為這種心靈的自由輕松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不管什么原因,現(xiàn)實世界總有許多讓人無奈之處,人類不僅在物質上需要大自然的哺育,在精神上也能從大自然中尋求到依托。當我們有困惑、有苦惱的時候,當我們感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去野外走走,去大自然中走走,不也能愉悅身心嗎?朱自清先生以洋洋筆墨、細細筆觸和濃濃深情,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清靜、自由的“荷月世界”,一個美好的心靈家園。我想,這也是這篇文章成為名篇為人們所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荷月世界”,它只能給予人類心靈暫時的超脫與自由,它與現(xiàn)實世界相鄰,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煩惱與苦悶,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隨風而起,乘隙而入,“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弊髡咴谙矏傊校是難掩心中的苦悶。
結束語:有沒有一個世界,一個自由、美好、幸福的世界,一個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的世界?我們明天繼續(xù)學習《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案5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內(nèi)容:
自讀課文,準確認讀、解釋加點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彌望4、裊娜5、倩影6、脈脈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國的社會狀況思考:全文寫景狀物的主體部分是哪幾個自然段(以上預習內(nèi)容可酌情增減,何時檢查也可靈活)
講授導語:
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學們對他的生平經(jīng)歷還知道些什么?
(以上答問可靈活掌握,以下教師簡述)
教師: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資產(chǎn)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煉成長為“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jīng)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復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么要在對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當然,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品結構、語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從而認識本文主旨。
播放錄音(或教師表情朗讀)
板書課題
作者、寫作時間地點
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華園
作品結構分析
教師啟發(fā)指導:以下提供一種示例,其他可從“專項評價”中,從作者行蹤變化看,讓學生提挈每段內(nèi)容,進行歸納。
第1段 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huán)境)觀荷塘
第4段 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 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8段 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顯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體內(nèi)容”(寫景狀物);第7—8段由現(xiàn)實而思古,再返現(xiàn)實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結構為:
第一部分(第1段)寫“觀荷緣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寫“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情)
(以上可適當使用板書或卡片或熒屏演示等多媒體)
行文線索
從以上結構分析,可體會到全文寫景是為抒情服務,而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后心情 變化的思緒線索。情—景—情,這正好像一條經(jīng)線,而對荷塘景色的描寫猶如一條緯線。
語句賞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賞析: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起筆的目的是什么? 可聯(lián)系撰文時間啟發(fā)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情況,說明作者思想狀況,弄清他為什么要寫荷塘月色之美,發(fā)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這是獨處的妙處”)此段拋開了寫景,是否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態(tài),蘊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實際上,這“情”離不開“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發(fā)“獨處”之情。
小結作業(yè)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1、背誦第4段(集體背誦、提名背誦)
2、答問:第4段依次寫了哪些景物,依怎樣順序寫的?(以此引入新課)
景物描寫
解析第4段:作者怎樣從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花顫動→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合作者筆下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 抓可見與可想的結合,寫出散文神韻。荷葉田田,滿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卻斷定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想象。
認識“通感”
引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涞谋扔魈攸c:
本體—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覺)
喻體—渺茫的歌聲(作用于人的聽覺)
立于微風中嗅那馨香,時有時無;聽那遠處歌聲,時斷實續(xù),溝通了不同類的感官。這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導鑒賞 5、6段中比喻、擬人句。(此環(huán)節(jié)可采用討論式)
收束及思考
結束對前所提問題的討論,提出關于語言美的思考題,讓同學課下欣賞,并寫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仍可布置其他作業(yè))
荷塘月色教案6
一、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本文,欣賞景物描寫的技巧。
2.理解散文情與景的關系,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
3.培養(yǎng)誦讀的能力,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養(yǎng)
1.學習本文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比喻的表達效果及通感手法的運用。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3.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反映的社會內(nèi)容。
三、重點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四、預習新課
1.劃出生字詞,查字典詞典以求正確理解文意,劃出優(yōu)美的句子,反復朗誦,初步感受其表達效果。
2.看8個自然段各寫了哪些內(nèi)容,能分成幾個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楚。
3.看作者是怎樣寫這些內(nèi)容的,包括層次、內(nèi)容(景物)的特點,在課本上作些勾畫和標注。劃出文章表達感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有些比較難的地方,可結合寫作背景去理解。
4.提出我所不理解的地方或存在的問題,以待上課時交流討論。
我的問題(必寫3個以上):
五、導學基礎知識
1.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的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頌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熱烈贊揚他“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高尚氣節(jié)。
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寫作背景
《荷塘月色》最初發(fā)表于1927年7月。當時,作者正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教授,住清華園西院。文章中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也處于苦悶彷徨中,由一直在吶喊、斗爭的“大時代的一名小卒”而一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他曾亳不掩飾地表白自己的思想變化:“在舊時代正在崩壞,新局面尚未到來的時候,衰頹與騷動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參加這種實際行動時,便只有暫時逃避的一法在這三條路里,我將選擇那一條呢?我既然不能參加革命或反革命,總得找一個依據(jù),才可以姑作安心地過日子...我終于在國學里找著了一個題目!保ā赌抢镒摺罚┑吀偸莻愛國的民主主義者,面對現(xiàn)實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這種“超然”。在《一封信》中他寫道:“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明白!薄逗商猎律氛亲髡咦约合搿俺弧倍窒搿皰暝毙嫩E的真實描摹和生動寫照。
3.文題注釋
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
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
4.關于荷花的名句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愛蓮說》)
、诋吀偽骱轮校L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嗳蹮o聲借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六、導讀理解
1.第1段,“頗不寧靜”的原因是什么?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2.第2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這兩個句子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第3段,“背著手踱著”,句中的“踱”如果改成“走”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4.第4段,“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5.第5段,“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若換用“淌”字在表達效果上會有何不同?“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浮”字若換用“飄”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
6.第5段,“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這兩個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是什么?有何表達效果?
7.第5段中“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無深層含義?
8.第6段,在總體寫樹中又著重寫了楊柳的豐姿,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
9.第6段,“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試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
1.提示:(1)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作者彷徨苦悶,希望在--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2)這一句是本文的文眼,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調。
2.提示:對比手法。顯現(xiàn)出特殊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和特殊心情。
3.第3段,“背著手踱著”,句中的“踱”如果改成“走”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提示:“踱"字表現(xiàn)了作者的悠閑、超然,照應了下文的“自由”:“走”字缺少這種情景交融的神韻。
4.提示:通感。借助感覺的轉移,貼切地寫出了荷香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若無的特點。
5.提示:(1)“瀉”字動感極強,將月光寫活了,寫出了月光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疤省弊植患啊盀a”字有動感,顯得被動、呆板,沒有活力。(2)“浮”字把水汽、月色交融以及霧的輕柔、自上而下擴散的特點寫活了!帮h”字則無法表達薄霧與荷塘的交融。
6.提示:本體是月光,喻體是牛乳和夢。“牛乳”給人一種潔白欲滴的感覺:“夢”
表現(xiàn)了月光下荷葉、荷花輕飄柔美的姿容。
7.提示:“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層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們的深層含義應該聯(lián)系作者的心態(tài)來看,作者不主張過于激烈的行為,他喜歡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做不到投筆從戎,就要尋找安寧平和的生活。對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態(tài)。
8.提示:點面結合。
9.提示:襯托。作者用熱鬧的“蟬聲”“蛙聲”反襯自己心中難以排遣的苦悶和哀愁。
七、鞏固練習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荷塘月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卻以作家靈敏的觸覺去感受它,觀察它,品味它,從而細致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邊的荷香月色”。
、倌抢镉挟,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
②朱自清曾說,作家應“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含有驚異之感”
、墼谀窃娗楫嬕饫,蘊含著作者藝術上的孤詣與苦心
、茏x著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麗的畫面立即呈現(xiàn)在眼前: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像縹緲的歌聲
⑤荷塘就在清華園里,是作者“日日走過”的,可謂“平常身歷之境”了
A.④①③②⑤B.①③②⑤④C.④③①②⑤D.①③④②⑤
荷塘月色教案7
[教學設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據(jù)本單元學習重點揣摩語言,那么教學本文,應從感受景物的特點入手,來把握作者的感情,進而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品味語言時先讓學生充分地盡情地朗讀,感受和理解語言之美,然后要求每人選擇一段或一兩個句子評點,老師適當給以點撥和引導。引入《楊義評〈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評〈荷塘月色〉》兩篇觀點相左的文章,讓學生交流討論。課后以我對《荷塘月色》語言風格的看法為題寫一篇短評。
[得意之筆]
。.作者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這是不錯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筆下,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霧,這一切,無不是作者那高尚純潔、樸素無華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華,后該名自清,由此,我們可以讀出荷月之美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處,這就是一個清字:出淤不染,皎潔無瑕!而作者一生都無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ㄖ挥袕睦斫庾髡叩乃枷敫星槌霭l(fā),才能真正領會文章獨到的藝術魅力)
2.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形象生動,形神兼?zhèn),不僅寫出了荷花的形態(tài)美,而且化靜為動賦予了荷葉勃勃生機,展現(xiàn)了荷葉少女般的纖柔嬌美、綽約豐姿。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寫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顯示作者漸露憂煩傷感之情。描摹物態(tài),信手拈來自然成文,毫無斧鑿之痕,非大家不能為也。
。ㄓ迷~設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聯(lián)想)
。.(1)古今中外,許多文學作品都寫到了月光,借月光來抒發(fā)自己的某種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寫了月光,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l.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l.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象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ǎ玻┫旅嫠木湓,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寫《荷塘月色》一文的動機和心情?
l.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l.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l.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ň脑O計一些高質量題目,有助于能力的遷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國知識分子自畫像
月夜下,荷塘邊,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爾駐足望一眼點點荷花,隨即又陷入了沉思。此時月色迷離,夜闌人寂,蟬聲和蛙聲不時傳來,撩撥得人心煩意亂。
每每讀《荷塘月色》,就想見了這種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樣,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細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無疑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國的知識分子,先生無疑是最好的樣本。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多難。
先生才華橫溢,著作等身,但窮困潦倒一生,雖與身處亂世有關,卻足以說明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多蹇。歷代統(tǒng)治者都是五大郎開店,對知識分子既嫉妒又懼怕,再者是輕視,斥之為書呆子,迂腐可笑不諳世事。他們官場上不會阿諛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賞識;商場上不會投機倒把坑蒙拐騙,故發(fā)不了橫財。清苦寂寞,注定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的精神翱翔在科學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卻深陷于齷齪的大地上,靈肉分離苦不堪言。做中國的知識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時是清華的教授,但日子據(jù)說過得很拮據(jù),然而先生人窮志不短,而且歷久彌堅,情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面粉,表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寧折不彎的骨氣和正氣。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士可殺而不可辱,頭可斷而魂不死。這種特立獨行高傲無羈的人格,最大地顯示了生命的高貴和尊嚴。伯夷不食周粟,有人視之為傻瓜,但千百年來人們還是把他做為義的化身歌而頌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人以此非議之,但事實已經(jīng)證明,現(xiàn)在的中國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人。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愛國。
先生教務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經(jīng)常是身心俱瘁自顧不暇,但他仍密切關注時局發(fā)展并為此寢食不安,表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可貴的愛國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知識分子尤甚。這種愛國情感,仿佛與生俱來至死不悔。內(nèi)憂外患生死存亡的關頭,挺身而出奔走呼號的是他們;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時候,不甘現(xiàn)狀居安思危的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古一脈相傳。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天下為己任,真正是中國各階層中最杰出最優(yōu)秀的一群人。
中國知識分子,可憐!可敬!可愛!
[一孔之見]
。ǎ保逗商猎律氛恼略O喻達14次之多,除少數(shù)堪稱佳構外,大多均不足稱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無奇,了無新意,比作剛出浴美人,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聲,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牽強附會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視之,認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張。
。ǎ玻恫缮徺x》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無從把握。作者飽受國事家事之憂,意欲尋一別樣天地,以求解脫,解脫不成,便借詩抒懷,這可以理解,可詩中明明表現(xiàn)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戲纏綿悱惻的戀情(《采蓮賦》)、女子對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難言之隱?聯(lián)系1927年的社會大背景,又不能這樣理解。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實在遺憾。
荷塘月色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成就。
2、理解識記生字生詞的形、音、義。
技能目標:
1、欣賞本文所展示的優(yōu)美意境,提高對情景交融類散文的鑒賞能力。
2、學習運用聯(lián)想、朗讀、比較等方法品味本文語言的精美。
情感目標:
1、能理清文章感情脈絡,注意作者情感的變化,體會作者復雜的心態(tài)。
2、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教學設想:
1、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欣賞課文所展示的優(yōu)美的意境上,注意賞析本文的語言魅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勿包辦代替,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涵泳玩味,從而領悟文章意蘊之深刻,語言之精美。教師注意隨機點撥,把握課堂進程。
3、第一課時側重于整體把握全文的結構和脈絡,第二課時重心落在4-6的細讀賞析上。
教學時數(shù):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古往今來贊美荷花的詩歌文章很多,如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他寫的是艷陽照耀下的荷花,月色朦朧下的荷花該是別有一番情致吧?讓我們走進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慢慢行走,細細欣賞!
活動一:檢查預習情況
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獨處的妙處彌望裊娜霎時脈脈的流水梵婀玲
妖童媛女鹢首徐回纖腰束素斂裾
活動二: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感情脈絡。
聽錄音,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寫了朱自清一次怎樣的經(jīng)歷?
----月下散步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作者的行蹤
家——小路——荷塘——家。作者出門經(jīng)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
3、本文寫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經(jīng)歷,作者為什么深更半夜的時候去月下散步呢?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主要是由于“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夜深人靜之時本應好好休息了,但許多事情剪不斷,理還亂,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來排遣內(nèi)心的煩惱。
4、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
----尋找寧靜
5、一夜暢游,朱自清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嗎?
學生齊答。(只讓學生回答“找到”還是“沒有找到”)到底找到?jīng)]有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樣變化的。請看第3自然段的內(nèi)心獨白。指名朗讀。教師點撥朗讀要點,注意重讀“也愛獨處”“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等詞句,表現(xiàn)作者擺脫塵俗的喜悅之情。
6、這一段獨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樣的心情?
學生明確:作者在這幽僻的環(huán)境之中,在朦朧的月色中,一人獨處,才感到自己成了一個自由的人,才能暫時超脫塵世間的喧囂和煩惱!拔仪沂苡眠@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绷髀冻鲎髡邽槟軌驎簳r得到自由,欣賞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悅。
7、課文4、5小節(jié)是最能表現(xiàn)作者藝術風格的寫景名段,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和朦朧柔和的月色、沁人心脾的荷香融合在一起,形成幽雅寧靜、素淡朦朧意境。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作細致的賞析。作者獨處之妙超脫之樂能不能永久呢?美夢會不會醒來呢?作者現(xiàn)在大家先看看第六小節(jié),說說作者的心境有何變化。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并注意抓重點語句。
生:“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绷髀冻鍪渲,寧靜的環(huán)境并未能排遣心中的哀愁與苦悶,依然擺脫不了那綿綿的愁緒。
可以指導學生朗讀這一句,注意“我什么也沒有”讀出感情。
8、師:作者的愁緒可謂“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借美景來忘卻以告失敗,朱自清又嘗試用什么辦法來超脫現(xiàn)實,擺脫種種煩惱呢?這種方法最終有沒有奏效呢?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剩下的部分,在討論后回答。
生:作者通過想像江南采蓮的習俗,想像采蓮中熱鬧風流,想像采蓮中情感的純潔美好,借此把自己從現(xiàn)實中解脫出來。但現(xiàn)實終究是不能超脫的,人終究不可能長久生活在夢中,不管這個夢是讓人心曠神怡的景物還是令人神往不已的習俗,“推門進去”說明作者又回到現(xiàn)實中,種種苦悶、無奈甚至是痛苦還是要纏著他,可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借景消愁愁更愁。”
活動三:小節(jié)本課,預習單檢查
1、明確結構,歸納大意: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及來到荷塘的感受。(點明題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發(fā)對江南的惦記。(偏重抒情)
2、作者情感變化的脈絡
感情變化是:“心里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漸漸超脫→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體現(xiàn)了一種復雜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喜悅”,這可從文章中的景物中見出。這也就是本文的感情基調。
結語
李白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李白是直抒胸臆,而朱自清是巧妙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不著痕跡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雖然他沒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們在荷塘月色中能夠深深感受到:人生憂傷雖輕猶重,孤獨苦悶似淡還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精讀課文3、4小節(jié),欣賞本文所展示的優(yōu)美意境,提高對情景交融類散文的鑒賞能力。學習運用聯(lián)想、朗讀、比較等方法品味本文語言的精美。
導入:
品讀《荷》文最為重要的不在于索解郁悶、孤獨的`原因,而在于其消解方式,以及在消解中表露出來的作者性格素養(yǎng)、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矛盾。以此來培養(yǎng)我們對生活與自然細膩而優(yōu)雅的體味,對生命過程深刻而復雜的感悟。就讓我們進入文章的核心――3、4小節(jié)。
活動一:研習課文第4小節(jié)
1、指名朗讀或聽錄音,說說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景物順序是如何安排的?本文題目是“荷塘月色”,這一段偏重于“荷塘”還是“月色”?
這一段依次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點觀察,由近及遠,由上到下,先靜態(tài)后動態(tài),寫景的層次極為清晰。這一段主要是寫月下的荷塘,雖沒有直接寫月色,但所有景物都在月色的籠罩之下。
2、文學的精彩之處不在于寫了什么,更在于怎樣寫的。我們現(xiàn)在從修辭手法角度來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荷葉、荷花、荷香的,說說這些修辭手法突出了事物什么特點,另外有哪些詞語用得非常準確,品味其妙處。學生涵泳體味,并小組交流。隨后教師點撥:
荷葉
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長婀娜、靈動飄逸,寫出了荷葉高圓而舒展的風姿。田田,用疊詞,突出荷葉的茂密連綿。
荷花
博喻: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描繪說明同一個本體的比喻,用博喻寫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種姿態(tài)。
明珠——寫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
星星——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
美人——用剛出浴的美人來形容露珠點點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從而想到荷花的質樸、清新、純潔、淡雅和高貴、冰清玉潔
裊娜——常用來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柔優(yōu)美,這寫出了荷花柔軟嫵媚飽滿的荷花柔美姿態(tài),用來修飾盛開的荷花是恰如其分。
羞澀——含苞欲放的嬌美情態(tài),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钡纳倥膵尚,正好傳神地表現(xiàn)了含苞未放的荷花的情態(tài)。
可以要同學們嘗試著將“裊娜”“羞澀”互換一下位置,看好不好。
荷香
通感: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這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叫通感。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chǎn)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有煥然一新,奇趣無窮之感。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沁人心脾。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它們溝通起來,藝術的魅力也就出來了。
活動二:研習課文第五小節(jié)
1、第四段寫的是月下的荷塘,這一段寫的是――
明確:荷塘上的月色。
2、月色無形,很難摹寫,朱自清怎樣做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的呢?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認為畫山精神畫不出,以云嵐襯之。如果把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結合起來,既正面描寫月色,又描寫月光下的景物,或者展開聯(lián)想,用貼切的比喻形容,無疑會大大增強文章的藝術魅力。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作者寫了哪些月光下的景物,又有哪些精彩的比喻。哪些詞語特別有表現(xiàn)力?
明確:寫了葉子和花,灌木、楊柳的倩影,比喻句有“流水”、“酣眠小睡”“如鬼”“名曲”等句。用得準確生動的詞語有“瀉”“浮”“畫”等。
3、一二兩句中,“瀉”“浮”二字能否換成“照”“升”?葉子和花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的什么特點?請在心中細心的體味,然后跟同學交流,準備發(fā)言。
明確:“瀉”字,頓時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再加上修飾語“靜靜地”,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地幽靜幽美,這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謐的氛圍,意境相當優(yōu)美。(“照”字直白,是如實地寫,不是描繪,淡而無味。另方面與“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諧感。)
浮”寫出了霧的輕飄狀態(tài),突出了恬靜朦朧,一個水氣迷蒙、月色輕籠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給人騰空而上的感覺,不能妥帖地道出霧的輕柔。)
葉子和花的特點是嬌嫩柔潤,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的皎潔朦朧特點
4、“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薄昂摺薄靶∷狈謩e比喻什么?為什么作者認為“這恰是到了好處”?
明確:分別比喻月光朗照和月色朦朧,這種朦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淡淡的喜悅,心靈獲得慰藉,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甭(lián)系上文,并不均勻是指什么?這一句通感手法的運用有何妙處?
明確:是指灌木的樹影濃密巨大,楊柳樹影的稀疏修長!疤林械脑律⒉痪鶆颍坏馀c影的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庇梢曈X向聽覺轉移。月的光華和陰影,用“名曲”的旋律來形容,表明光與影的和諧,與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樣悠揚、優(yōu)美,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lián)想和想象,乃至帶入一種幻境。
6、聽錄音品味感受
總結本課
這兩段寫景層次分明而特征鮮明,朦朧的景色與淡淡的喜悅之情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優(yōu)美、凝練而傳神。運用比喻、聯(lián)想、襯托等手法把景象表達得極其真切而富韻味。誠如羅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卻缺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同學們,春有鶯飛草長,夏有蟬鳴樹林,秋有楓葉如火,冬有白雪皚皚,用敏感的頭腦,帶上一雙敏銳的雙眼,慢慢行走,細細欣賞。
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揣摩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2)培養(yǎng)訓練學生揣摩語言的能力。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注社會、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對句子揣摩,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以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學生對句子的理解以及揣摩的過程。
教學方法:
誦讀法、引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介紹初中學過的朱自清的課文:《背影》、《春》
2、介紹朱自清的生平:祖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等等
3、介紹朱自清寫作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五四文化運動在1925年前后進入低潮期,作者作為這次運動的主要人物在精神上的失落和彷徨。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用5分鐘的時間找出自己所認為可以突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字或詞。
2、讓學生將找出的句子寫到黑板上,并讓學生說出自己所認為這些句子所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答案。教師進行查漏補缺,先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感情,教師進行引導,以培養(yǎng)學生揣摩語句、字詞的能力。
3、將學生找到的句子進行串聯(lián),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完美的整體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觀)與人的思想感情(主觀)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無縫、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
三、深入句子:
1.“這是一條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換成“幽靜”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幽僻”既有“幽靜”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靜”只能表達一個意思!坝撵o”只有在心情悠閑自在時才能體會得到,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閑自在。“幽僻”尤其是“僻”恰倒好處地襯托出了作者孤獨郁悶的心情)
2.“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一句中的“踱”與“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也能表現(xiàn)做動作時的心情!磅狻迸c作者心情轉為開朗相適應。“踱”又與下文“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相照應)
3.“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與“就”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還有“暫且”的意思,表達的意思比“就”要豐富!扒摇闭f明荷香月色帶給“我”的歡愉只是片刻之間的,這與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進入郁悶相照應)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中的“瀉”表達的其實就是“照”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照”而用“瀉”呢?(因為作者已經(jīng)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瀉”而不能“照”的)
5.“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達的其實就是“升”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現(xiàn)“青霧”的動作,但在高度上有區(qū)別:“升”讓人感覺“霧”很高;“浮”讓人感覺“霧”很低,低得與荷葉的表面相平)
6.“(灌木的黑影與楊柳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一句中的“畫”表達的其實就是“留”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留”而用“畫”呢?(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7“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小心,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8.“輕輕地推門進去”一句中的`“輕輕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輕,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9.“路上陰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達作用?(用光亮的“暗”襯托出“我”郁悶的心情)
10.“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達作用?(用月光的“淡淡”來襯托喜悅的“淡淡”)
11.“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達作用?(突出葉子長得茂密)
12.“(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復有什么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13.“荷塘的四周,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一句中“遠近”“高低”的重復有什么表達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課后作業(yè):
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運用比喻、同感、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并進行摘錄。體會這些句子的用途和所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荷塘月色教案10
第二課時
重點:
。、展示作者的散文意境美;
。、品味華美的技法
內(nèi)容:
。、 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
月光下的荷塘細膩而靜美(比喻,擬人)
2、 導入本節(jié)內(nèi)容。
我們會熟悉這樣的場景:炎陽下,割麥的農(nóng)民口渴會大口大口地喝水,那是在——喝水;再如,在老舍的筆下,祥子在烈日下拉車口渴時,象騾馬一樣大灌一通。
等等情形,是喝水,好聽一點是——豪飲。
再比如,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釵的用小蓋碗小口小口地喝水,是什么,那是——品。閱讀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再尤其是象這樣的散文,只能象林黛玉喝水那樣細細地品,,才能解其高妙之境,才能了解大師的文字魅力。
3、 這里我們就來繼續(xù)欣賞大師的散文的優(yōu)美。
①荷塘上的月色
a、 月光——流水(照下來與水流下來相似)
葉子和花——輕紗的夢(朦朧、恬靜、柔美:特殊——具體→抽象)
黑影——鬼(黑,不可捉摸)
光與影——名曲(和諧、悠揚)
b、 靈動的詞語:
瀉——照(寫出了接受月光的飽和)
浮——升(寫出了霧的輕盈,還帶出了質地)
畫——落(寫出了無工而工——工巧)
c、月光是本段的重點(上段是寫荷塘):
柔和、靜美,讓不安的`人在這里找到了寧靜。
、 荷塘的四周:
課外小引: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和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與君指上聽。
——蘇軾
此詩說明理解是需要聯(lián)系的。
因此,作者寫荷塘,不能僅僅寫荷塘急、月色,四周也應該寫到。
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層次感,錯落有致,還有繪圖美。
比“周圍都是樹”要好得多;
特為——“樹”有人情味→“和諧”;
樹色——煙霧(迷茫、朦朧);
豐姿——美好姿態(tài);
燈光——瞌睡人的眼(昏暗、沒有精神——擬人)
蟬聲和蛙聲——以動寫靜;
不過,作者有點根深蒂固的“不寧靜”時常襲上心頭。
總結:這就是荷塘的四周,讓今晚的荷塘有一個恬靜的幕布。
4、 朗讀課文。
5、 總結:文章用三個自然段來寫荷塘,荷塘的確是幽僻的,恬淡的,靜美的。在這里作者求得了一時寧靜,暫時得到了灑脫。
。丁 作業(yè):
1) 流連荷塘的過程,又浮想到什么?
2) 整理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體、喻體和相似點。
荷塘月色教案11
設計說明:
許多讀者都認為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描繪了他眼中的月下荷塘,筆者以為言其眼中的莫若道其耳中的《荷塘月色》全篇一共1407字,涉及聲音的近400字而且對聲音的描寫多與體現(xiàn)情思的句子共生,可以說是文章的主線。
《荷塘月色》若無聲音,其境界全無樂音隱喻著和諧,噪音隱喻著自由和諧與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園,荷塘夜游可以說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還鄉(xiāng)之旅。
中國文人常常喜歡靜觀萬物,特殊的時候避世靜聽萬籟,甚或閉目塞聽,以保持心靈的寧靜本課意在引導學生品味以聲寫靜的特色,在品味語文味的同時,感受中國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復雜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學設計不能以法害意,解讀的思路應盡量天然,循著文章自然的脈絡,發(fā)現(xiàn)天成的妙處荷塘“聽”月便是尊重文本的方法。
課堂情境構想:
1、潛意識與感覺。
教師先引導學生確立荷塘“聽”月的潛在意圖,這一點可以通過預習作業(yè)或“導入新課”來實現(xiàn),明確告知學生讀此文可另辟蹊徑。
學生默讀全篇,通過直面文本,建立真實、真切的感覺。
2、傾情的朗讀與感知。
教師或朗誦家朗讀(不配樂)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在文章理解上的異同,因之存疑或確認對文章的初步理解。
3、問題交流教師通過預設或相機生成的問題引領學生建立感知。
小聲朗讀,品味(討論)、想象、聯(lián)想,構建作者筆下、自己(讀者)心中的“荷塘”。
這三步可構建自然、真實、開闊并且情感指向明確的課堂情境。
教學目標:
1、體味借聲傳情的手法。
2、感受中國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復雜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借聲傳情的手法。
2、難點:培養(yǎng)學生遠離塵囂、觀照自我心靈的幽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默讀、朗讀,情思教學法。
教學過程:
。ㄒ唬⿲搿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色是要飽覽的,但有才情的文人會有另類的佳作,比如辛棄疾的《聽月詩》:“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還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傳統(tǒng)的解讀并非側重于“聽”,但我們可以試著從“聽”的角度賞讀,請同學們試一試。
(二)學生默讀,循聲、尋聲。
引導學生沿著聲音的'主線,找出文中與聲音有關的語段。
。ㄈ⿴熒涣魑闹信c聲音有關的語段。
。ㄋ模┞牱蹲x,為有關聲音的語段分類,并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作用)。
學生思考后師生交流:
A、實寫環(huán)境(襯托)——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B、虛寫環(huán)境(含人物)——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虛實結合)。
C、直接揭示人物心情——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D、通感(借用,寫環(huán)境)——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E、實寫人物(襯托)——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閆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F、虛寫人物(含環(huán)境,襯托)——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虛實結合)。
。ㄎ澹┨骄俊逗商猎律窛娔诼曇舻膹碗s原因及文章獨特的藝術魅力。
朱自清先生為何在題為“荷塘月色”的1407字中用了近400字的筆墨來寫聲音呢?
1、教師準備(據(jù)學生情況取舍,學生盡言則不言,以補充、點撥為要,重點分析物理學、心理學、哲學):
(1)物理學。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夜晚視覺不若聽覺,寫夜景的文章中自然有許多關于聲音的描寫
。2)心理學。
、俾曇舻牧α浚簭堬w長坂橋取勝靠的是雷鳴般的聲立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有噪音武器聲音雖無形,但對人的精神(身體)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谖锢硪簧硪恍睦怼x理(喜怒哀怨,揚抑)一辭章聲音的發(fā)生是物理現(xiàn)象,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人的情感精神,最后表達于筆端。
。3)哲學。
萬物之間的矛盾:聲音即不同物體之間矛盾、摩擦、碰撞、交流、共振的產(chǎn)物,具有社會關系的天然隱喻意義聲音和諧與否便可反映社會關系和諧與否
。4)文化傳統(tǒng)(包括文學沿襲與歷史流變)。
《禮記8226;樂記》云:“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
朱自清先生筆下有聲、有音、有樂,并且明確地傳達出對樂的向往與追求。
。5)社會政治影響。
。6)思維豐富的必然結果。
。7)噪音與樂音。
2、師生討論。
師:中國古今文人以揚棄現(xiàn)有價值或追求高遠理想為己任,因而常對現(xiàn)實不滿由于不為世所容或互生厭棄,便于苦悶之中靜觀萬物,靜聽萬籟,甚或閉目塞聽,對世俗聲音的敏感已成為潛意識,于是有意無意地逃避以保持心靈的寧靜
朱自清對塵囂的觀照和逃避是此文冰山水下的部分,這成就了《荷塘月色》最獨特的魅力:在以視覺意象為主體的世界中穿插聲音意象,形成了獨特的意境“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通感寫景,由味覺到聽覺;“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通感寫景,由視覺到聽覺這兩句是潛意識支配促成的妙境!尋覓耳中圣地,獲得眼中凈土朱自清筆下的聲音有樂音,有噪音對樂音的鐘情隱喻著對和諧的向往,對噪音的厭棄隱喻著對自由的向往和諧與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園
在現(xiàn)實與美好理想背離的境遇中,憤青式的無謂的粗豪不若尋覓寧靜呵護幽情人類的精神家園永遠高于也理應高于現(xiàn)實
。⿲W生自由朗讀。
。ㄆ撸┎贾米鳂I(yè)。
品讀杜牧《題禪智寺》或自選一首有聲音描寫的古詩詞賞讀。
荷塘月色教案12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
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通過聽錄音、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
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
通過提問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計: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釋題
1.在一次“中學生最喜愛的十大課文”問卷調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二、自讀感知
1. 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整篇課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內(nèi)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結構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詞典,弄清以下詞語的讀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彌望、裊娜、宛然、凝碧、斑駁、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詞典讀懂《采蓮賦》。
2. 其次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
明確:
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第二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阌X是一個自由的人!仪沂苡眠@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第七段: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第八段: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3. 提問: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確: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景物優(yōu)美;感情真摯;語言新而不失自然。
(1)寫景。主要寫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寫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確:
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從空間上看,作者從家里出來,經(jīng)小徑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由此說,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題有題眼,文有文眼。所謂文眼,就是文中最緊要的.語言。比如一個人,人沒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反過來,他人讀你的眼睛,就能讀到你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題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傳神語句。清代劉熙載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說。所以讀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設置文眼。
三、再讀質疑
(一)學生再次仔細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有必要深究討論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2.課文第五段,寫月光用“瀉”不用“照一鋪”,其好處是什么?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4.第四段景物描寫,為什么葉子寫得多?
5.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6.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7.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無深層含義?
8.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寫采蓮的事情?
9.作者為什么會由光和影聯(lián)想到名曲?
10.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11.《荷塘月色》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處。
(二)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上述問題,重新整合。
第一類問題是關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如上1. 3. 6.
第二類問題是文章局部的細節(jié)問題。如上4. 2. 7. 9. 10. 8.
第三類是關于對本文的評價的問題。如上11.
荷塘月色教案13
知識與技能
1、把握寫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點,提高對情景交融意境的鑒賞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運用,動詞、疊詞的精心選用。
3、訓練整體感知、揣摩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精美,寫景狀物傳神,應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自然地受到感染,體會文章的韻味。
2、理解關鍵語句,提高對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領悟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追求理想。
2、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品味、領悟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的寫作特點。
課時安排
3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單元導讀
同學們,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現(xiàn)當代詩歌,對其有了整體把握,知道詩歌是感情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從毛澤東與徐志摩的詩中我們似乎看出了一個是豪放,一個事婉約。詩歌所表達的是作者瞬間的感情,具有跳躍性,要我們用想象與聯(lián)想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咱們這單元要學習現(xiàn)當代散文,散文是作者生活中的瑣碎見聞和點滴情感,有人說閱讀散文就好像我們同作者一同散步。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30頁,大家用一兩分鐘的時間閱讀一下單元導讀。
散文根據(jù)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咱們這單元主要學習的是抒情散文。
大家用筆記下本單元的學習方法:
1、 通過品味語言來感知作品中的物象,進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加強藝術手法的賞析和文章借景抒情的特點。
3、 多誦讀。
二、 課文導入
師:大家有沒有看見過荷塘?能不能聯(lián)想到有關描寫荷塘或荷花的詩文?
明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鮮艷奪目,美不勝收的畫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寫出了荷花那種自然的清純美麗)
師:月亮呢,大家喜不喜歡?說說有關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文。
明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亮勾起了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獨自飲酒的寂寞與空虛。)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中的夜晚,有明月青松,流泉青石,閑靜幽美,恬淡宜人。)
那么大家見過荷塘月色沒有?那么讓我們走近朱自清,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荷塘月色。
三、作者簡介及時代背景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東海人。他是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教授。1925年到北京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谷諔(zhàn)爭時期,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箲(zhàn)勝利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并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20日,因貧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等。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時任清華教授,文章的第一句說“這幾天頗不寧靜”不寧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永遠是個謎應該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可以閱讀和掌握這篇文章之后,做進一步的探討。
四、整體把握
1、課文朗讀
。1) 師:一個人心里不寧靜或者說很煩,他會做什么?
明確:對,一個人不寧靜,他就要想辦法發(fā)泄,得到解脫
師:作者在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們現(xiàn)在就把自己當成不寧靜的作者來熟悉一下課文。先由老師開頭讀文章的第1、2、3自然段,其余部分我想找同學朗讀。大家然后概括一下每段的段意。
(2)糾正字詞
乘涼 屑路 蓊蓊郁郁 踱著 點綴 裊娜 霎時 脈脈 酣眠
峭楞楞 梵婀玲 媛女 纖腰 沾裳 斂裾
。3)段落大意:
第1段 獨游荷塘的時候、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
第3段 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huán)境)
第4段 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 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9段 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10段 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蹁回家門。
。4)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注意停頓、重音、語調、語速。
五、情感把握
1、情感變化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2)請三至五位同學說說自己找到的能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3)教師歸納總結: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郁悶)──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開朗)──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重新陷入郁悶)──這令我到底 惦著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悶)
2、文章感情的基調:
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六、作業(yè)
熟讀課文,找出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 作業(yè)抽查
二、 課文分析
1、 第一自然段:
文章的第一句話是文章的文眼(祈禱畫龍點睛的作用)
師:作者為什么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失眠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月亮升高了,馬路上孩子們的嬉笑聲聽不見了,妻子拍著潤兒也漸入睡,周圍已經(jīng)沉靜下來了,本來可以好好想一些問題,但是,許多的是縈繞砸自己頭腦中,無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煩惱,找尋片刻的心靈的寧靜而去荷塘邊的。
一是借助對“月亮”的描寫表現(xiàn)夜已深。二是借助對“孩子們”和“妻”的描寫反襯出“我”的失眠。
2、第二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主要寫去荷塘的小路,那這條小路有什么特點?
明確:幽僻是主要特點,多樹且是蓊蓊郁郁,,這樣就更顯幽深僻靜。
。ㄈ绻选坝钠А睋Q成“幽靜”好不好?)
(2)通過文章我們可以感覺“小路” 很美,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的?
明確:通過白天和夜晚,及沒月光和今天月光的淡相比較的。
3、第三自然段
(1)寫作者去荷塘時的感受,請你說說這種感受到的具體內(nèi)容?
明確:“像今晚上,……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作者感受的具體內(nèi)容,作者感到在這種幽僻的環(huán)境之中,自己成了一個自由的人,在這種環(huán)境里,可以不作違心的事,不說違心的話,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拋棄塵世間的喧囂和煩惱,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可以理解這種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進一步點明了夜游的原因。
4、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1)作者寫月下的荷塘寫了那些景物?
荷塘:曲曲折折,用疊詞,突出廣度
荷葉:田田,用疊詞,突出廣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動寫靜,寫出了高而圓的風姿
荷花:裊娜,擬人飽滿的花朵姿態(tài)柔美,羞澀,擬人,含苞欲放的嬌媚情態(tài)。
荷波:密密的,幽雅和寧靜(動靜結合 擬人)
(2)疊詞:
疊詞不僅增強了物態(tài)情貌的形象感,而且構成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旋律,富于音樂美。(聯(lián)系《再別康橋》)
(3)比喻,擬人的分析。
(4)通感的分析
什么是通感?顧名思義就是使人的各個感覺器官相同。也就是說,通感就是運用形象的語言把一種感官的感覺轉移到另一種感覺上,憑借感受的相通,使原來不可名狀的、難以言傳的感受,具體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收到回味無窮的效果。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此句將人的嗅覺轉移為聽覺,荷香如歌,若斷若續(xù),若有若無,不但形神兼?zhèn),而且新穎獨特,收到回味無窮的效果。
生活中的例子:聲音很粗、聲音很甜、紅杏枝頭春意鬧。
。5)歸納月下荷塘的總體特點?
明確:寧靜,寄予了淡淡的.喜悅之情。
(6)找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5、第五自然段:荷塘上的月色
。1)作者選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月光,有什么好處?
明確:瀉:照應“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這個喻體,增強動感,表現(xiàn)了約會照耀,一覽無余的情景。(照)太直白,淡而無味。
。核畾廨p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靜寫靜景,以“輕霧”襯“月光”表現(xiàn)了月光的朦朧,淡雅。(升)升空而去,動靜太大,不合情境。
籠:“夢”的比喻承上文“瀉”字而來,一個“洗”字表現(xiàn)了月光下葉子與花的輕飄柔美的姿容,襯托了月光的朦朧,柔和。(罩)顯得過于密實,厚重。
洗:突出月光柔和。“泡”太生硬。(泡)太生硬。
落下:表沉重,突出了“黑影”的質感。(映出)太普通。
畫:如同一位畫師在作畫。(印)
奏:同上。
。2)作者為什么又要寫月影?會不會不協(xié)調?
明確: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樹,月影當是景中一景,燙傷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輝映,能使月色表現(xiàn)的更為精妙,一個“畫”字用的精妙,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xiàn)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月光與黑影同時存在,是和諧的。另一方面體現(xiàn)出了作者情感的復雜性。
。3)寫光與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運用了比喻與通感的手法,將視覺形象化為聽覺形象,光與影的黑白塊兒仿佛變成了活潑跳躍的音符,化靜為動,寫活了。光與影的和諧分布于名曲得優(yōu)美,悠揚,和諧動聽,兩相烘托,擴大了意境。
。4)這段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總體特點是什么?給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朦朧,和諧,給予了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
。5)找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6、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
(1)為什么要寫四周?
明確:突出荷塘周圍環(huán)境的“靜”。
。2)最后一句話怎樣理解?
明確:即由蟬聲蛙聲來襯托靜謐的月夜,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作者的心情,其實蟬聲與蛙聲一直就有,只是作者現(xiàn)在才聽到,說明作者短暫地沉浸在荷塘的美景中,現(xiàn)在又回到淡淡地哀愁中了。達到以動襯靜的效果。
。3)齊聲朗讀4、5、6自然段。
三、作業(yè):背誦4、5、6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抽查3位同學分別背誦4、5、6自然段
集體背誦
二、課文講解
1、學生快速瀏覽7—10自然段。
2、為什么引《采蓮賦》和《西洲曲》?
明確: 《采蓮賦》是寫采蓮女的愛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說明作者的態(tài)度——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寫采蓮女則為的是思戀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這里,與前面的情景形成對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著江南了”一句,自然將思緒拉回到現(xiàn)實。
總之,末兩節(jié)寫夜游荷塘引起的聯(lián)想,想到古代詩詞中對采蓮的描繪從而對江南美好生活的懷念,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眼前的寂寞,毫無生氣的環(huán)境的不滿之情,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鄉(xiāng)的哀愁中結束全文。
三、 文章藝術分析(先提問學生文章的特點)
1、 情景交融
。1) 景物描寫。
標題“荷塘月色”規(guī)定了作品的全境,既荷塘是月供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這一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塘中風物的總體特征。
文章通過景物描寫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也頗具特色。在荷塘上,月光是“淡淡的、靜靜的”,云也是淡淡的,荷香、葉子、花的總體特點都是朦朧的,這正與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這種心境合拍,表現(xiàn)出作者憂郁、哀傷的心情。
景物描寫的藝術水平:
A、通過繪形繪影繪聲繪色的細致描寫,傳達出對荷塘景色的視聽感受。例如,描繪荷花“裊娜的開著”和“羞澀的打著朵兒”,寫出了荷花盛開于待放的兩種美妙形態(tài)。
B、所見與想象相結合,擴大了描寫的范圍,適應了抒情的需要。例如對荷波的描寫。
C、動靜結合的描寫。如“像亭亭舞女的裙”,“如剛出浴的美人”。
。2)情感的抒發(fā)
找一位同學回答作者感情變化的脈絡。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郁悶)──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開朗)──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重新陷入郁悶)──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悶)
作者通過景物的描寫和鮮明的對比來突出自己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3)情景交融
景語既情語文章對景物的描寫,不僅僅只是描寫,還有作者的感情。例如通過蟬聲的熱鬧來襯托出自己的哀愁。
2、 語言的咀嚼
(1) 作者精心選用恰當?shù)脑~語,創(chuàng)造生動的意境。
A、動詞的選用。具體表現(xiàn)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又如第三段“背著手踱著”中的“踱”,與“慢步”的意思接近,“慢步只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現(xiàn)動作又能表現(xiàn)作者心情,這與作者的心情轉為開朗相適應。
B、形容詞的選用!斑@是一條幽僻的路”中把“幽僻”換成“幽靜”好不好?
。2)善用疊詞
A、 “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小心,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B、“輕輕地推門進去”一句中的“輕輕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輕,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C、“路上陰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達作用?(用光亮的“暗”襯托出“我”郁悶的心情)
D、“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達作用?(用月光的“淡淡”來襯托喜悅的“淡淡”)
E、“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達作用?(突出葉子長得茂密)
F、“(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復有什么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G、“荷塘的四周,
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一句中“遠近”“高低”的重復有什么表達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3、善用比喻、擬人、通感修辭手法,是語言形象生動,創(chuàng)造出引人入勝的意境。
A、如“裊娜的開著的”、“羞澀的打著朵兒的”、“剛出浴的美人”擬人手法的運用使荷花形神兼?zhèn)洹?/p>
B、通感手法的運用。描寫客觀事物時,憑借各種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觀上的感受一到另一感官上,使難以言傳的感受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耐人尋味。
C、結合課后練習二講解。
四、學生自由閱讀。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
2、完成課后練習
荷塘月色教案14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文中“我”與世界的關系。
2.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2、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幫助學生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語言的審美情趣。
預習學案
1.請多遍通讀全文
2.了解作者以及相關寫作背景
3、字音辨識
探究學案
導入:說起我國的現(xiàn)代散文,就不能不提起朱自清先生。作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走進他為我們營造的散文天地
有人說文中寫了很多東西,而我看到了是作者與一方荷塘不斷博弈的心。在他的世界里,有荷塘,月色,有妻兒,有家鄉(xiāng)。
前節(jié)課我們一起預習了課文,我希望大家將探究題的第一題課前完成后相互交流整理好答案,填在后黑板上
一、脈絡梳理
文中有哪些詞語能表達出“我”的心情?“我”之外的世界又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請大家梳理分別概括地寫在下列表中。
我與妻兒(1)我與曲徑(2.3)我與荷塘和月色(4.5)
我與妻兒(10)我與家鄉(xiāng)(7-9)我與荷塘四周(6)
梳理我與世界的關系:對抗或融合)
“我與荷塘月色”是公認最美的段落,沒有直接描述“我”心情的語言,只有進入畫境后去揣摩作者的心情,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幅淡雅、朦朧的荷香月色圖訴說著怎樣的情語呢。第四段請同學們讀一下,進入畫境(生讀)同學們的概括是否準確?我們一起再來學習。
下面老師對四段做了些修改,請注意老師打橫線的`地方,思考下修改后與原文有什么不同?效果上有何變化?
二、感受語言之美
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美麗的(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剛出浴的美人,又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順序)。微風過處,送來陣陣(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靜靜的(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分析:
再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此段作者集中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疊字的運用(板書),展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清新素雅(清新素雅的荷塘。主板書)之美,此時的作者心情還依然頗不寧靜嗎?與世界的關系是對抗還是融合呢?
下面老師為你們讀下第五段,同學們思考下,月光是無形的,作者是怎樣描繪它的呢?你最欣賞哪一處?注意畫出來談談你的感受。
第五段:(老師展示四處,第五處學生可以自己發(fā)揮選擇)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淌(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2.薄薄的青霧飄(浮起)在荷塘里。
3.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浸(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4.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ó嫞┰诤扇~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
5.自選
分析:
再來看“我”與世界的關系:對抗或融合。(后黑板上與前副黑板)因為融合,我們的文章表現(xiàn)手法有了融情于景,因為對抗,也就有了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的樂景襯哀情。他對抗是因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心緒不寧,是家事?是國事?(結合背景,蔣介石叛變革命,百姓處在白色恐怖中,作為愛國民主戰(zhàn)士,他是非?鄲炨葆,希望借一方荷塘尋求解脫),當作者已然把自己和周圍的景致融為一體了,心靈得到了極度自由的舒展,進入到一種渾然忘我的境界中去,然而這種臆想式的超然物外注定是短暫的,作為一個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始終是他不能拋棄的情懷。所以這篇文章的文眼應該就是“頗不寧靜”.
小結:朱自清的散文之美,是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的,有人曾將它概括為一個“清”字。我想,這個“清”字,不但指清秀、素雅的文字,恐怕清潔,純真的品質(板書主黑板)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能夠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豐富而優(yōu)雅的儒者,能夠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詩意棲居在這個世界上的智者!
拓展學案
朱自清先生很厲害。月色本無形,他卻能以荷塘為依托,化無形為有形,使我們眼前葉朦朧、花朦朧、香飄水溶溶。月色無處不在。宋徽宗也曾給畫師們出過一道考題“踏花歸來馬蹄香”,香氣如何表現(xiàn)呢?聰明的畫師畫的是,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F(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在下面詞語中任選一個,寫一段話,要求就是化無形為有形。這些詞語是“寒冷,孤獨,愁緒,愛”。
【荷塘月色教案】相關文章:
《荷塘月色》教案03-18
荷塘月色教案08-27
荷塘月色教案15篇01-19
荷塘月色教案13篇02-23
荷塘月色教案12篇03-05
荷塘月色教案(15篇)03-05
《荷塘月色》語文教案06-28
【精選】《荷塘月色》教案4篇01-23
荷塘月色語文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