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6篇)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1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游子悲思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暉;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邊。
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雁,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里。
注釋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qū)交匯處。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動征鐸:震動出行的鈴鐺。
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槲(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shù)靥厣?/p>
明:使……明艷。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茅店:鄉(xiāng)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蓋成的`旅舍。
板橋:木板架設(shè)的橋。
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
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
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宋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明代李東陽進一步分析說:“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薄耙繇嶇H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懊┑辍、“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是必然要體現(xiàn)的。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的特征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贝禾靵砹,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2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明驛墻一作: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商山早行》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游子悲思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暉;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邊。
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雁,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里。
《商山早行》注釋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qū)交匯處。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動征鐸:震動出行的鈴鐺。
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槲(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shù)靥厣?/p>
明:使……明艷。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茅店:鄉(xiāng)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蓋成的旅舍。
板橋:木板架設(shè)的橋。
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
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
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
《商山早行》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凈,結(jié)構(gòu)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唐詩中的名篇,也是文學(xué)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
“晨起動征鐸”,寫早晨旅店中的情景!俺科稹,點題“早行”。詩人在開首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叮當?shù)能囻R鈴聲。這一句話極為簡練概括。從“征鐸”聲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旅客們有的正在忙著套馬,有的正在駕車向外走,熱鬧非凡。
“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雖然出自詩人之口,但代表了許多旅客的心聲。過去交通不便,身處他鄉(xiāng)人情淺薄,總之,當時人們安土重遷,怯于遠行!氨弊,表明客人們離家漸遠、前途未卜的悲涼心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nèi)容涵蓋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例如“雞聲”,“雞”和“聲”結(jié)合起來,詩人想起雄雞引頸啼鳴的形象。同樣,“茅店”、“人跡”、“板橋”也會使人聯(lián)想到不同的畫面。
古時旅客為保證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而本詩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區(qū)特征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五個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聽見雞鳴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準備趕路等很多內(nèi)容,都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樣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雞報曉,夜色朦朧時,詩人就起床出發(fā),沒想到此時外面已經(jīng)到處都是人跡,自己已經(jīng)不算早行了。這兩句將早行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觯娙耸冀K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商山早行》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lián)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jù)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fā)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shù)莱錾躺。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jīng)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xiāng)。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xiāng)之情在所不免。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3
[唐]溫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注釋、賞析
晨起動征鐸1,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2。
槲3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4。
因思杜陵5夢,鳧雁滿回塘6。
注釋:
1動:響動。鐸:車馬的鈴鐺。
2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晨雞已鳴,一鉤殘月還斜在茅店上方;行人啟程了,足跡印在板橋上面的白霜上。
3槲:落葉喬木。葉片冬天雖枯,仍留枝上,早春樹枝發(fā)芽時才脫落。
4枳: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驛墻:驛站的墻壁。
5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作者曾在杜陵寓居,所以“杜陵夢”也就是故鄉(xiāng)夢。
6鳧:野鴨;靥粒旱贪肚鄣某靥。
賞析:
商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第二聯(lián)用精心選擇的'十個景物名詞,巧妙地組合成一幅有聲有色的早行圖畫,使道路辛苦、羈愁旅思溢于言表。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4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明驛墻一作:照)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xiāng)。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輸〉拈稳~,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
注釋: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省商州市東南。
。2)動征鐸(duó):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3)槲(hú):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4)枳花照驛墻:個別版本(如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作“枳花照驛墻”,有人認為“照”是錯誤的(見宋開玉《枳花明驛墻——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指瑕》)。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5)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意思是說: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6)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宋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明代李東陽進一步分析說:“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懊┑辍、“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是必然要體現(xiàn)的。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的特征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觯娙耸冀K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贝禾靵砹,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商山早行
朝代:唐朝
作者: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
注釋
、派躺剑荷矫,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省商州市東南。
⑵動征鐸(duó):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情危╤ú):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⑷枳花照驛墻:個別版本(如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作“枳花照驛墻”,有人認為“照”是錯誤的(見宋開玉《枳花明驛墻——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指瑕》)。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⑸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意思是說: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⑹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靥粒喊哆吳鄣某靥。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賞析:
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lián)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jù)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fā)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shù)莱錾躺。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jīng)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xiāng)。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xiāng)之情在所不免。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6
商山早行
溫庭筠〔唐代〕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明驛墻一作: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及注釋
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游子悲思故鄉(xiāng)。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暉;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輸〉拈稳~,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邊;叵胱蛞箟粢姸帕甑拿篮们榫,一群群鴨雁,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里。
注釋: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qū)交匯處。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動征鐸: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槲(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shù)靥厣。明:使……明艷。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茅店:鄉(xiāng)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蓋成的旅舍。板橋:木板架設(shè)的橋。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靥粒喊哆吳鄣某靥痢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一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有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凈,結(jié)構(gòu)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間都有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唐詩中的名篇,也是文學(xué)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
“有起動征鐸”,寫早有旅店中的情景!坝衅稹,點題“早行”。詩人在開首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清有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叮當?shù)能囻R鈴聲。這一句話極為簡練概括。從“征鐸”聲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旅客們有的正在忙著套馬,有的正在駕車向外走,熱鬧非凡。
“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雖然出自詩人之口,但代表了許多旅客的`心聲。過去交通不便,身處他鄉(xiāng)人情淺薄,總之,當時人們安土重遷,怯于遠行!氨弊郑砻骺腿藗冸x家”遠、前途未卜的悲涼心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nèi)容涵蓋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例如“雞聲”,“雞”和“聲”結(jié)合起來,詩人想起雄雞引頸啼鳴的形象。同樣,“茅店”、“人跡”、“板橋”也會使人聯(lián)想到不同的畫面。
古時旅客為保證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而本詩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橋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區(qū)特征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五個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聽見雞鳴橋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亮,橋收拾行囊,準備趕路等很多內(nèi)容,都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樣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雞報曉,夜色朦朧時,詩人橋起床出發(fā),沒想到此時外面已經(jīng)到處都是人跡,自己已經(jīng)不算早行了。這兩句將早行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橋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贝禾靵砹,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一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02-17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04-03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09-16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譯賞析02-19
商山早行原文及賞析6篇06-13
早行原文及賞析04-22
《早行》原文及賞析10-23
早行原文及賞析03-22
《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原文賞析05-21
《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原文及賞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