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中秋節(jié)隨筆

時間:2023-07-25 11:36:54 中秋節(jié) 我要投稿

中秋節(jié)隨筆(合集1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jié)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節(jié)隨筆(合集13篇)

  中秋節(jié)隨筆 篇1

  九月二十五日去產檢,想不到醫(yī)生檢查完要我馬上住院,聽了胎監(jiān)后下午就要準備手術。我沒想到一切來得那么快,雖然小生命在我肚子里已經九個月了,可我還是一時接受不了,當時我很害怕,怕手術,怕痛,什么都怕,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我想哭,可看到老爸老媽的眼睛,忍住了,他們會擔心的。一切在我緊閉雙眼的情況下進行著,16:29分,我生下了2。7公斤的男寶寶。下了手術室,看著他,聽著他哭,我竟沒什么感覺,也沒有別人所說的馬上輕松了起來。我是不是冷血了呢?我突然不想當媽了,我還想過著被爸媽愛護的.日子,還想有事沒事的撒撒嬌,我還沒去最愛的云南旅游我怎么就當媽了呢?

  寶寶出生第五天,因為有黃疸,要住兒科,見不到他,我一點也不想,看到旁邊床上的媽媽因為寶寶送上兒科都哭了,我卻一滴淚也流不出來,我怎么會這樣?我也不知道。

  回到家,因為奶水少,晚上寶寶哭鬧,我都把老公叫醒讓他喂牛奶,我很想好好大睡一覺,月子里出汗特多,我仿佛把這輩子的汗都出完了,所以心里特別煩躁,聽到哭聲更覺得煩。到現(xiàn)在,一個多月了,老公比我還辛苦,他是又當?shù)之攱尩模疫@邊就像個外人一樣,不關我事,有時就想,不結婚多好,我就能一個人生活,還是獨處的日子好,比較清靜,想干嘛就干嘛,不用理別人怎么想。看著自己還沒消下去的肚子,覺得變成師奶了。怎么辦?我怎么進入這個角色?

  中秋節(jié)隨筆 篇2

  今天月亮圓了,又是一個千里共蟬娟的日子。

  記憶中孩提時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餅,是小伙伴的游戲、黑夜里的熒火蟲和一夜快樂的夢。雖然在媽媽的嘴里,已經知道了故鄉(xiāng)的名字,可是故鄉(xiāng)畢竟好遠,就如天上的月亮,還是吃一口月餅才是最真的感覺。

  隨年齡的逐漸長大,故鄉(xiāng)的概念終于在腦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終生不變的鄉(xiāng)音;是家常便飯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圓圓的郵戳;是每當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總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萬分之一的'全國地圖上,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可它卻如今宵的月亮,濃濃地裝滿了父輩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淚滿襟。

  幾經生活的變遷,終于從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屬于自己的故鄉(xiāng),每個中秋的晚上,思鄉(xiāng)的愁緒漸漸淡忘,畢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圓月缺花開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時雨。對于曾經生養(yǎng)自己的江南,只記得煙色朦朧,木棉如血,茉莉飄香,棕櫚搖曳。還有中秋晚上的點點螢火。

  上一個周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來的月餅,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蘇月,隨來的還有朋友簡單的一句話:那是很好吃的,你嘗嘗。

  看一方小巧的月餅,白色的酥皮下,透著淡淡的清香,淺淺地襯著青紅絲的顏色,那樣的精巧、細致,輕輕咬一口,那種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記憶深處所有關于江南的回憶:那是小橋流水的婉柔,芭蕉聽雨的清涼,是彩云追月、寒鴨戲水、將軍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長眠于那里的無數(shù)的夢的回憶。

  是的,離開了不是故鄉(xiāng)的家鄉(xiāng),卻沒有學會不是家鄉(xiāng)的故鄉(xiāng)的鄉(xiāng)音;生長于酒不勝力桃花紅的江南,卻養(yǎng)就了豪飲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應該是思舟的浪子,還是思馬的游俠。

  且不論浪子或是游俠,總歸都是要漫跡天涯,今夜,應該慶幸自己,可以和父輩一起,擺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遙祭九天的明月,還有故去的親人?梢渣c一顆煙,默默地祝福遠在異國的家人,輕問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鄉(xiāng)的月亮。可以站在靜靜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隨風抖動的葉子,思念著遠方的朋友,在異地的此刻,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的約定?是否在同看一輪明月。

  中秋節(jié)隨筆 篇3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边@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贊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jié)與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并稱三大節(jié)。這個節(jié)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臺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也就是公歷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說。人們在中秋節(jié)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征團圓。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xiàn)代,中秋節(jié)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著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著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著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shù)。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扎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jié)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jié)日氣氛。

  古人說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弊怨乓詠磉^中秋節(jié),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我去年過中秋節(jié)的時候,因為外婆就要回武漢老家了,所以那天全家都很傷心,連說謊笑的都沒有。今年過節(jié),外婆留在這里,還為我們準備了不少美味佳肴:有紅寶石似的石榴;有紫得發(fā)黑的大葡萄;有紅中帶黃的水晶蘋果;有讓人垂涎欲滴的又蛋黃蓮蓉月餅;還有雞、鴨和汽水,真是吃喝玩樂全都有,我們興奮得幾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昨天是中秋節(jié),不知怎的,爸爸特別暴躁,一反常態(tài),是失去親人的痛苦讓他這樣的。爺爺去世很久了,奶奶又剛剛離開人世,只有姑姑是他最親的親人,可她卻遠在江蘇,連電話都沒來幾次。親人的力量,是多么大,它能給人帶來無限的痛苦和快樂。啊,愿世上的人都能在這中秋佳節(jié),與自己最親的親人團圓吧!

  啊!中秋節(jié),你有多么悠久的歷史!中秋圓月,你寄托著多少人罹親人的心!

  中秋節(jié)隨筆 篇4

  到新公司的第三天,是中秋節(jié)。下午,王總喊停了大家手頭的工作,齊聚到會議桌旁,女孩兒有些詫異,只見桌上堆滿了各種水果零食,不知道要做什么。坐定后,王總交代,這是公司為大家辦的簡單的中秋歡慶會,希望大家在公司能像一家人一樣,有家的溫暖。呵呵。女孩兒真心感到幸福了。

  期間,王總要求大家都要表演節(jié)目,小武跳了一段新疆舞,還是王老師伴唱的,有滋有味。女孩兒唱了一曲王菲的水調歌頭中秋,大家紛紛鼓掌。很輕松愉悅的下午,臨了,王總給每人發(fā)了一個大紅包,并且提前下班了。

  女孩兒再一次感到意外,或者說驚喜。太驚喜了。這個公司,擁有兩位和藹可親的老板,擁有一群年輕熱情的同事,女孩兒暗暗下定決心,以后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負楊總的期望。

  下班前,女孩兒收到了老板發(fā)來的紅包,女孩兒沒敢打開看,于是悄悄環(huán)顧了一下同事們,見大家都安靜忙碌的工作中,女孩兒也把紅包輕輕的推到了鍵盤下邊。離開辦公室,坐在公交車上,女孩兒的'心仍在撲通撲通的加速跳動中;蛟S,這才是女孩兒期待和向往的工作,對,就是這樣,活力,快樂,而且,有驚喜。站在中心廣場的國旗桿下,女孩兒點過了紅包的數(shù)目,那是一筆讓她驚訝和驚喜的獎金,女孩兒非常興奮,非常開心,她抬起頭望著月光下清揚的國旗,嘴角和心頭一起泛開了幸福的笑容。女孩兒覺得,花兒,真的開好了呢。

  中秋節(jié)隨筆 篇5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今天是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按照老家的習俗,今天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吃,但是要到晚上才能吃,所以我一直在期待著。

  終于到了晚上,一輪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美妙極了。吃團圓飯了,!這么多好菜!全是為了遠到而來的'舅爺爺準備的。吃完團圓飯,我們看了中秋晚會,看完中秋晚會,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問奶奶:“奶奶,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嗎?放到那兒等壞呀!”奶奶笑著說:“小傻瓜,這些水果是為了敬月亮爺爺?shù),不是用來自己吃的,我們要讓月亮爺爺(shù)模皇怯脕碜约撼缘模覀円屧铝翣敔敵燥,出門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到賞月的時間了,我們大家各自搬了張椅子,來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們在談論著,我看著圓圓的月亮想:“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豐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藥,從此寂寞地住在廣寒宮內,吳剛被罰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兒在廣寒里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豆那可愛的小白兔兒呀!但都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這時,媽媽吟起了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吃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關于月亮的傳說……

  夜深了,月光顯得更加皎潔了,因為月光,大地好像籠罩了一層薄薄的銀紗,柔和而又溫暖的感覺……

  中秋節(jié)隨筆 篇6

  故鄉(xiāng)。老屋。東、北、西三面都有小河。河水清澈,微波蕩漾,游魚嬉戲其間,活水終年流淌;古老的河堤,垂柳拂岸,小樹蔥郁,大樹茁壯,老樹遒勁,永遠那么充滿活力。綠樹掩映中,老屋靜立。

  小河永遠,大樹依舊,老屋蒼老。但是……

  “村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年輕人少得很了啊”!母親一接電話,就這么說,父親一接電話也是這么說,村里的老人只要一接電話,都是這么說,“村里什么都不缺,就是年輕人太少啊!”

  是啊,自從改革開放,經濟搞活以后,年輕的人們紛紛走出小村--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城里的錢容易掙啊!自那些年以來,村里大凡是經濟頭腦出格的,有一點門路、本事的,這么說吧,只要是自認有那么一點文功武略的……反正是沒有幾個年輕人愿意在家里待下去的,他們紛紛告別本土,一任孔雀四面八方到處飛,四海闖蕩,五湖為家!

  好在一個個都很爭氣,混不了幾年,活路打開,成家立業(yè),養(yǎng)兒育女,比在家時風光多啦!

  “兒女們爭氣啊!有本事啊!”那個時候,村里的老人們常常不時伸出大拇指稱道、羨慕對方,甚或是在別人跟前揚揚自得,“來電話了”、“有匯款了”云云;如果兒女回家重修舊房,翻蓋樓房,那就更驚了天的喜啊!

  ……小河的水依然靜靜流淌,河岸的樹木依然那么茁壯--日月依舊,不知不覺,幾十年彈指間,但見得老人們漸漸禁不住歲月,一個個不中用起來了。

  “知道你要來電話,已經等了好久了!”一陣絮絮叨叨以后,老輩們就會訴起苦來,“路也走不動了,飯也做不成了,地也種不來了”,已經是“嘴來身不來,口動手難動啦!”……所有都是實話,可是“遠水難解近渴”。在外的`兒女何嘗不明白這些?只是苦于他們已是心來身難到,思念腿難行了。天涯海角之處,他們業(yè)已事業(yè)有成,有家有口,甚至孫兒繞膝,創(chuàng)立了另一番新天地!讓他們如何舍棄這一方,顧及另一方?現(xiàn)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割棄哪一方都無法忍受”啦!

  山不轉水轉,樹挪死,人挪活。老輩人的心很開通,天下父母心都一樣。他們深明大義,只要兒女們有奔頭,都是傾力支持,為了兒女可以舍棄一切,甘心受苦受累,韁繩放得開開的,放手讓他們出去闖蕩,而絕不扯后腿!中秋節(jié)作文800字

  我們應該感謝祖輩父輩,是他們讓我們有了一條新的生路,讓我們開創(chuàng)了一方新天地,我們怎么能忘懷?怎么能不刻骨銘心地牢記?月缺月圓,我們依然眷戀故土;天陰天晴,我們依然記掛家鄉(xiāng)!每時每刻,我們都想依偎在父母身旁!“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遠方的兒女何嘗不是心揪腸連,時刻牽掛故土的白發(fā)雙親?啊,當初實在是生活所迫,生計所為,生存所需,只要有一點辦法,也不愿離鄉(xiāng)背井,拋下祖地,流浪他鄉(xiāng)的啊!

  ……小河之水依然湯湯流淌,河岸樹木依然郁郁蔥蔥。中秋圓月,倒映水中。此刻,老屋中已經電話鈴聲丁令,是遠方的子輩孫輩已撥通了老家的電話,他們候在話機旁,等待父輩祖輩的音訊,祈愿祝福他們安康幸福!

  天邊的游子,故鄉(xiāng)的親人;故鄉(xiāng)的親人,天邊的游子!暗溉碎L久,千里共蟬娟!敝星镌聢A,親人團聚。千山萬水,佳音難隔。有線、無線,線線緊連。遠方的游子們,請撳響話機,敲動機鍵,給遠方的親人打個電話,因為,月下,母親正在等候你傾訴衷腸!

  愿鈴聲長久叮當!

  愿圓月長圓,世代吉祥!

  中秋節(jié)隨筆 篇7

  我班開展了一次送月餅活動,孩子們每人從家里帶來了形狀不同,口味不同的各種月餅,瞧!每個孩子的臉上都綻放著開心的笑容,我更為孩子們高興。

  孩子們將月餅放在桌上,相互觀賞者,有的小朋友還主動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月餅是什么形狀、什么味道的,看到孩子們認真的樣子,我真為他們高興。唉!孩子們長大了。

  不知是誰提議說:“這么多月餅我們送給幼兒園的所有老師們都嘗一嘗吧!”這個提議得到了全體幼兒的贊同,我這時就因勢利導“那對老師們怎么說呀?”“就說老師節(jié)日快樂!中秋節(jié)快樂!”袁軼霖小朋友的話讓我很感動,我大聲鼓勵他說:“好,太棒了”,于是,就組織了七名幼兒為所有的老師送去了中班全體孩子們對老師的愛,以及中秋的祝福!

  中秋節(jié)隨筆 篇8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與春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稱之為中秋節(jié)。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為“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中秋節(jié)又有“團圓節(jié)”一稱。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更有吃月餅、賞月等流傳千載的習俗。

  每當中秋,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嘗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jié)備思親”,過節(jié)之時誰都希望能夠全家團聚,這雖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愿。在吃團圓飯時,飯桌上總是缺了幾個人,總是有事纏身而不能回家過年,可是我想什么事能比得上全家團聚呢?

  晚飯過后,是到了該賞月的時間了。我們大家各自搬了張椅子,來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們在談論著,各式各樣的月餅擺在我面前,但我則看著圓圓的月亮,靜靜的想:“這皎潔的月亮,引起了多少人豐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藥,從此寂寞地住在廣寒宮內;吳剛被罰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中為嫦娥搗藥;這些從小聽到大的傳說,總不能令人忘懷。啊!我是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逗那可愛的小白兔呀!但都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我也只能吃著香甜的月餅,想著關于月亮的傳說……夜深了,溫柔的月光灑滿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層銀紗。房屋、樹木都睡了,它們像睡在無比寬大的“搖籃”里。我也睡了,銀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間照亮了,中秋節(jié)也在這月光的流逝中悄悄走過。

  中秋節(jié)隨筆 篇9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年年中秋各不同。如今國泰民安、豐衣足食,中秋之前超市里各式各樣的月餅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中秋之夜家家戶戶大團聚,一家人盡情品嘗著香酥可口的月餅,觀賞著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其樂融融,幸福滿滿。

  每到中秋節(jié),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饑荒歲月里的那個中秋節(jié)……

  我生長在關中平原武功縣一個叫薛祥村的小村莊里,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一年四季幾乎看不到細糧。我家人多勞力少,生產隊分配的糧食勉強夠維持半年,父親和哥哥只好背著棉布徒步一百多里到北山換回一點雜糧勉強糊口。吃完了就以挖野菜、剝樹皮維持生計,后來野菜挖光了、樹葉子被捋光了、榆樹皮被剝光了。三月初,隴海鐵路沿線洋槐樹剛剛綻開了花骨朵,人們就迫不及待地采來食用,吃得多了,渾身就浮腫,但也顧不上那么多了。餓得實在受不了,就以玉米芯做成的淀粉充饑,甚至挖“斑斑土”來填肚皮。

  那一年,我只有十二歲,在長寧公社孔雀寨完小五年級上學?兹刚嚯x我村有五六里地,學校實行的是“三大晌”,我們每天要跑三個來回。先一晚吃的是野菜玉米糝子或面糊糊,到了早上放學時早就餓得前胸貼后背了。放學的鐘聲剛一敲響,我就急急忙忙跑出校門,勒緊褲帶趕回家吃早飯。

  回到家里,吃的是稀的能看到人影的玉米稀糝子,外加一個玉米面饃饃。午飯一般都吃玉米面攪團,就著野菜。那野菜吃得我口泛酸水,吐個不停,但餓的沒辦法,吐完后只能硬著頭皮接著吃。

  不知不覺中,這一年的中秋節(jié)到了。

  艱澀的年代,寡淡的生活,每天連肚皮也填不飽,就盼望著過中秋節(jié)能吃塊月餅!這一天放學后,我躲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書,當我正在書海里遨游之際,忽然,窗外傳來了嫂子興沖沖的聲音:“娃,快來院子里宴月了!”懵懵懂懂中被嫂子一聲呼喚,我這才如大夢初醒,拍了一下腦門,哎呀,今天是中秋節(jié),要宴月了,能吃上月餅啦!我喜出望外,立即收拾好書本,吹滅了煤油燈,高高興興地跑出了房門。

  只見銀光灑滿了院子,舉頭望去,那圓圓的月亮就像個銀色的玉盤,高高地掛在墻頭的天空中。月光下父親本來很瘦弱的身體更顯得瘦弱了,他正目不轉睛望著月亮發(fā)呆,好像正在思慮著數(shù)不完的生活難題。30多歲的四哥默默地站在父親身旁,面色凝重,一語不發(fā)。這時,母親端著剛剛烙好的幾個月餅,在六哥、嫂子和小妹的簇擁下走出了廚房,興沖沖地來到了院中。這月餅不是細面做的,只是加了一點調料多滴了幾滴菜油的玉米面燒餅。

  一聞到這月餅的香味,我忍不住就口水長流了,從盤中抓起一個就要往嘴里塞,還是嫂子一把擋住了我,母親輕聲說道:“娃,不要急,等祭完了月亮婆婆,咱們再來吃!”我慢慢地把月餅放到了盤中,回頭一看,父親眼含淚花仰著頭,把目光投向了那一望無際的天空。

  母親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對于民間的各類講究和祭月的一套儀式十分嫻熟。她把手中的木盤放在祭桌上,然后一本正經地開始祭月。按照父親的吩咐,我們依次跪在地上。母親把盤中的月餅和幾顆紅棗重新擺放整齊,虔誠地點起三支香和一根紅燭,依次插在香爐里,然后端著酒盅,從小酒壺里倒了三杯酒。母親依次灑在祭桌前的地上以示敬意,然后面對著月亮婆婆慢慢地磕了三個頭,口中念念有詞,說了一些祈福平安吉祥、祈盼多打糧食、早日度過饑荒的話。

  看著盤中焦黃的月餅,聞著那香甜的味道,我的.肚子里就好像有幾個饞蟲不停地在蠕動,盼望著這祭月儀式趕緊結束,快快吃上月餅。祭月儀式一結束,母親把三個月餅留在了盤中,繼續(xù)敬奉月亮婆婆,然后把大棗分給姊妹們每人一枚,把月餅分給我和妹妹每人一個。我把大棗悄悄地揣在口袋里,手捧著略帶余溫的月餅,我和妹妹都舍不得吃,拿在手中聞來聞去,生怕吃一口就沒了。母親把她的那一塊遞給了8歲的小妹,小妹趕緊把自己的月餅裝到了口袋內,接過母親遞給的那一塊掰了一半,美美地吃了一口,把另一半又遞給了母親。這時,母親眼噙熱淚只嘗了一點點,又遞到了小妹手中,憐愛地說:“娃,快吃吧,等將來日子緩回了,媽給你做麥面月餅吃,里邊加上糖,甜甜的,酥酥的,一定叫你吃個夠!”

  看著圓月中的陰影,我便好奇地問父親:“月亮里有大山嗎?”

  父親咳嗽了一聲,說:“那是一個人,正在月亮上受罪呢!”

  六哥來了興趣,問道:“那是誰在天上受罪?”

  父親就此打開了話匣子:“傳說有一個《吳剛伐桂》的故事,以前有個叫吳剛的人修道時犯了法,仙人就把他貶到廣寒宮砍桂花樹以此懲罰他,這棵桂花樹高幾百丈,他每次砍下去后,樹馬上就愈合了。千百年來,他就一直砍啊砍啊,這棵桂樹啊,永遠也砍不完……”

  六哥又問:“不是說月亮上還有個嫦娥嗎?”

  父親說:“是的,傳說月宮里住著美麗的嫦娥姐姐,她的身邊有一只可愛的玉兔,那只玉兔時刻陪伴在嫦娥的周圍,陪伴著嫦娥每一個寂寞的夜晚。你看,月中的嫦娥正抱著玉兔正看著咱們呢……”

  我抬頭仔細地觀察,月亮中好像真有一位仙女抱著一只兔子在向人間張望著。這時候,我想起了讀過的書上說的一句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父親和六哥慢慢悠悠地嘮叨著吳剛和嫦娥的故事,我癡癡地望著月亮,聽得入了神,思緒不由地飄飛到月宮上去了……

  “娃,別只顧著看月亮,快吃口月餅!”母親的一句提醒,我這才想起了手中的月餅?粗赣H親手烙的月餅,焦黃焦黃的,我輕輕地咬了一小口,細嚼慢咽,外焦里軟,香甜可口。那是一塊普通得再不也能普通的月餅,卻是我一生中吃的最香最甜的一塊月餅。那里有母愛的味道,獨一無二的味道……

  時光如梭,幾十年過去了,每當中秋節(jié)來臨的時候,我就不由地想起了那個晚上一家人賞月吃月餅的溫馨情景。

  難忘饑荒年代的那個中秋節(jié),難忘母親烙的玉米面月餅!

  中秋節(jié)隨筆 篇10

  吃過美味的月餅,話過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經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庭院內外顯得一片靜謐,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層疊的葉片不時被清風驚擾的嘩嘩聲……

  中秋佳節(jié),月色撩人。

  吃過美味的月餅,話過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經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庭院內外顯得一片靜謐,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層疊的葉片不時被清風驚擾的嘩嘩聲。

  月色如水,靜靜地鋪排在庭院內外,山村之間。

  夜,遁去了塵世的喧囂,給山村帶來一份難得的寧謐與和諧,而我卻滿心興奮,失眠了。

  驀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無聲息的溜了進來,出現(xiàn)在床前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都明亮了起來。

  我是喜愛月的,對中秋之月尤是摯愛。于是我重新穿好衣服,尋覓這美妙的月光。

  開了門,穿過小路,不遠處就是野外。這時整個月便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八月十五的月是旖旎的,純潔的,帶著款款的深情,撒落一地的清輝。

  秋夜,月華如水。遠處黑黝黝的山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輪廓,越發(fā)顯得崔巍了。

  河流的聲響在寂靜的夜里顯得很突出,溪流是歡快還是悲傷,誰也說不清楚。只是它千百年的就是這樣流淌著,從來沒有改變過,或許這就是它的初衷吧。

  從容的涉河,坐在河中央的巖石上。我仰頭尋找令我癡迷的月光。柔柔地,溫潤地,不帶有任何的紛紜,不帶有任何的蕪雜。

  只是一縷清輝,只是一份寧謐,這就已經足夠了。能在這樣的夜里,尋找到一個如此的境界,我心已經滿足了,無需再滿世界的尋找安靜。

  夜,漸漸的涼了。露水濕透了我的衣服,可是我的心里很是愉快,很是高興。心里覺得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愉快了,于是心底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來。

  月光無聲的流淌著,河水也在無聲的流淌著。夜,消去了所有的聲響,讓所有的東西沉浸在寧謐之中。

  我感到了絲絲的涼。按說,現(xiàn)在不是很冷的季節(jié),為什么在我的心中還是這樣的寒冷呢?

  白天,復雜的人際關系使我疲于應付,使我焦頭爛額。白天的延續(xù),經常使我在夜里不得安寧。我經常的處于失眠的境地,因而顯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而月光是公正的,特別是這中秋之夜的滿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視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諛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著你,看著你走的每一步。

  我慢慢的走了回去,心里一片月光的明亮。

  中秋節(jié)隨筆 篇11

  那一輪滿月帶著絲絲憂愁,久久的懸掛在黑布似的天空上,一朵朵沉甸甸的烏云遮住了月亮那皎潔的月光!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在這個中秋之夜,我想起了遠千里之外的姥姥。姥姥,您還好嗎?

  姥姥,雖然您身在遙遠的廣州,而您的心卻永遠連著我的心,手永遠牽著我的手。姥姥,和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您的笑容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腦海,我的心中……

  記得剛上小學時的我,每天放學都往姥姥您家跑,把每天學過的古詩、童謠背給您聽,而姥姥您總會捏著我胖乎乎的小臉,笑瞇瞇地說:“我們的小菲菲真乖,真棒,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我也總是樂滋滋的笑著,自豪的又為姥姥您說一句甜言蜜語或唱一首動聽的歌,讓姥姥您開心的不得了。面現(xiàn)在的我,每天放學后也會情不自禁地走向您家,這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只剩下空房子,可是屋里仍會久久蕩漾著我們的笑聲……

  姥姥,前年我和媽媽去廣州看您,那是一段多么快樂的時光呀!您帶我去游樂場,陪我一起坐小火車,陪我逛商場,給我買了好多衣服。姥姥,那時您開心的像一個孩子,就像是我的朋友。當我和媽媽斗嘴、惹媽媽生氣時,姥姥您會板著臉,教育我,一邊又說著媽媽,讓她消消氣。我也會在您的教導之下,向媽媽承認錯誤,逗媽媽和您開心。時間總是過得那樣快,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要離去,火車上,我哭了一路,我想您,姥姥!去年暑假您回來看我,匆匆的相聚之后,您又走了,您還要照顧剛滿一歲的'小妹妹。

  這一別又是一年,姥姥您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問寒問暖,問我又長高了嗎?長胖了嗎?聽媽媽的話了嗎?我也總是笑瞇瞇地回答,我長高了,也胖了,更重要的是我長大了,聽媽媽的話了!電話那邊會傳來姥姥您慈祥的聲音,哦,小菲菲長大了,理解父母對您的愛了,一這要好好孝順媽媽哦。掛過電話后,我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滾落下來。哦,姥姥,我想您,何時才能與您重逢!

  今天正是中秋,遠方的姥姥一定也在思念著她可愛的小孫女吧,雖然不能相聚,但我們的心卻永遠在一起,您將陪伴我一起走過人生小路,永遠,永遠……

  看!那紫色流星劃過天空,照亮了整個世界。同時又灑下了一抹不散的余輝,寫下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祝福:祝姥姥中秋快樂!

  中秋節(jié)隨筆 篇12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運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xiàn)于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云霞裊裊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妝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說到節(jié)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备袊鴳n民,想不開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節(jié),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么?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么?“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碧K軾是多情的,吃著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xiàn)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著單位發(fā)的那些月餅,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jié),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說,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面粉調餡,將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添加劑,吃著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著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借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里解放,回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說,“孩子聽話著類,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xiāng)情切,寫著寫著,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中秋節(jié)隨筆 篇13

  中國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并產生心靈的感應。周人會在中秋舉行儀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晉以后,中國人興賞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從唐開始,中國人有了中秋節(jié),千年既久,到現(xiàn)在已經成了傳統(tǒng)和習慣,祭月也演化成為賞月,這標志著人從對月之崇拜發(fā)展到對月之審美。

  祖父所主導的一次中秋節(jié),留在了我兒時的記憶中。那天晚上,雨過云開,有月忽出,自行于天。院子種合歡樹、桐樹、德國槐樹,枝繁葉茂,互相交錯,蔭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干爽,月光透明。祖父凈手整衣,搬出一張寬且矮的條桌,放在檐下庭中,并用瓷盤一一陳以石榴、柿子、月餅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歸,在他生前數(shù)年再未祭月。那次儀式雖然簡陋,但它所傳遞的信息卻自古而來,印象不可磨滅。

  農歷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長安風俗,這天下午靠近黃昏之時,每戶必烙月餅。這是主婦的事,在我家當然是我母親的事。為了使月餅好吃,母親要給面里放芝麻,往餡兒里加搗碎的核桃仁,也會加紅砂糖或白砂糖,這種月餅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別喜歡吃。烙月餅要用雪蒿,是生長于土坎上或田壟上的一種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兒。有時候中秋節(jié)會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辭,出門,出巷,出村,在地里采一把跑回去交給母親。月餅會做一個大的,直徑大約一尺半,做幾十個小的,直徑大約一寸半。大月餅和小月餅都貼雪蒿,一是裝飾,二是提味。雪蒿一經鍋炕,葉莖便綠淡黃渲,脆感畢現(xiàn)。

  月餅在長安謂之團圓饃,因為中秋節(jié)也就是團圓節(jié)。八月十五夜,一邊賞月,一邊吃團圓饃,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天也總有人在外羈旅,不能返鄉(xiāng)而聚。不要緊,當給在外之人留下大團圓饃的一角,并留下幾個小團圓饃,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個人,便切大團圓饃為多少塊,一人一份,不過當在中秋節(jié)以后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團圓饃。有一年中秋節(jié),我父親正在西府的扶風縣做宣傳工作,數(shù)月不歸,屬于他的那一份大團圓饃夾在幾個小團圓饃之中,一直掛在廂房,也就是父母臥室的'墻上。怕我偷吃,母親故意將其高懸。

  母親烙好月餅后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簸箕里,并置之于方桌或條桌上供一會兒,而后才把小月餅拿給祖父祖母和孩子們。大月餅繼續(xù)供著,到第二天才收起來切成塊兒。也許如此供一會兒,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總之是敷衍塞責了。到了我這一代,就連母親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親是民國人,我是共和國人,三朝巨變,在中秋節(jié)的規(guī)矩上,母親不勝祖父,我不勝母親,我的兒女更不勝吾。文化之變遷,文化在中秋節(jié)之衰,觀之顯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餅和吃月餅了。

  在唐長安,賞月顯然是一種盛舉,充滿了雅意。道士有傳,唐玄宗曾經由天師引領進廣寒宮,見宮娥,聞仙樂,流連忘返,并獲得靈感,作霓裳羽衣曲。這顯然是傳說,不過唐玄宗攜楊貴妃賞月無假。為延長賞月時間,唐玄宗嘗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筑賞月臺。所選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亂爆發(fā),賞月臺只建了半截;实巯矚g賞月,詩人也就喜歡。他們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園之邊,三五成群,彼此激發(fā),遂多詠月之篇。有一年過中秋節(jié),唐僖宗吃月餅,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聞有進士在曲江開宴,便下詔御膳房包以紅綾,送月餅給進士。月餅初入史書,大約便由于此事。

  中秋節(jié)除賞月之外,也賞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聞之,絲竹幽,真是何等趣味!當然還有故事,凡古賢者所創(chuàng)作的“嫦娥奔月”“蟾蜍變玉兔”“吳剛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餅遞送起義情報”,都會在中秋節(jié)講一講。明清以來賞月,也會猜涉月謎語!伴L安一片月,打一小說人物,經猜是秦明!辈皇呛苡幸馑紗?這給中秋節(jié)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東坡的中秋節(jié)是在密州一個超然臺上過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飲,大醉。7年不見其弟,由衷懷念。緣于此,蘇子作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敝袊佋轮恼潞古3錀,蘇子中秋節(jié)之詞空前絕后了。

  沒有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在生活中審美,也不會使生活藝術化。中秋節(jié)對月之審美,顯然是古人生活藝術化的表現(xiàn),遺憾今人的中秋節(jié),重以物質,輕以精神,或者說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節(jié)隨筆】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隨筆12-09

中秋節(jié)快樂隨筆04-30

【熱門】中秋節(jié)隨筆02-08

中秋節(jié)隨筆【精】02-08

中秋節(jié)隨筆【熱】02-12

中秋節(jié)隨筆【推薦】02-12

【熱】中秋節(jié)隨筆02-07

【推薦】中秋節(jié)隨筆02-12

中秋節(jié)隨筆【薦】02-12

【精】中秋節(jié)隨筆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