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重陽節(jié)習俗

時間:2023-12-02 07:02:05 重陽節(jié) 我要投稿

重陽節(jié)習俗

  重陽節(jié)習俗 篇1

  腹痛介紹腹痛(abdominal;pain)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也是促使患者就診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內(nèi)組織或…[詳細]腹痛的病因|腹痛的癥狀|腹痛的治療|腹痛的預防搜索:腹痛

重陽節(jié)習俗

  “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痹诮鹕那锾,我國有兩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個是中秋節(jié),一個是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也叫重九節(jié),因為正值農(nóng)歷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日月并應。古時,人們把“九”作為陽數(shù),“六”代表陰數(shù),所以又稱重陽節(jié)。三國魏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這里說的享宴高會,即“登高會”或稱 “高山會”。重九登高是重陽節(jié)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最初的登高活動,可能與上古時“射禮”有關(guān)。人們?yōu)榱税才藕枚旧睿锸罩筮要上山狩獵或采些野生食物和藥材,后來逐漸形成了九月九日上山聚會的民俗!堆嗌诫s記》中說:“遼俗九月九日打圍,賭射虎,少者為負,輸重九一筵席,射罷于高地處卓帳,飲菊花酒,出兔肝鹿舌,生切以醬拌食之。”《燕京歲時雜詠》中也有詩詠道:“微雪天山要打圍,抓鷹射兔馬如飛。兔肝鹿舌爭相食,輸卻重陽一宴歸!

  古時人們登高,還要佩茱萸,飲菊花酒。杜甫有“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唐代詩人郭元振也有“避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之句。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中吟道: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贝嗽姲鸭压(jié)思親的心境寫盡了,堪稱千古佳句!按呵锒嗉讶,登高賦新詩”,千百年來,使人們?yōu)橹仃柟?ji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重陽登高為什么要佩茱萸、攜菊花酒呢?南朝梁時志怪小說家吳均在《續(xù)齊諧記》中說,東漢汝南地區(qū)有個道士叫費長房,此人能夠未卜先知。一天,他對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家有災厄,宜令急去,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被妇叭缙溲,舉家登高山,夕還見雞、犬、牛、“此代之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矣!睋(jù)說重陽登高佩茱萸、攜菊花酒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這個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但卻反映了古時人們對健康除病的渴望和可能采取的古老保健措施。宋代吳子牧在《夢粱錄》中說:“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說明當時重陽登高的種種活動,與防疫保健有關(guān),是我們的祖先與疾病抗爭的一種保健措施。

  茱萸本身是一味中藥,全名為吳茱萸,為蕓香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果實扁圓形,約有一分大,綠色或綠褐色。農(nóng)歷九月成熟,熟后紫紅色,帶有濃郁的香氣。吳茱萸的果實、葉、根均可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止嘔功效,是中醫(yī)治療胃病、腹痛、疝氣痛、霍亂轉(zhuǎn)筋,以及濕氣、頭風、口瘡等的常用藥。我國使用茱萸防病祛病的歷史極為悠久,《淮南萬華術(shù)》上載:葉落井“井上宜種茱萸,中,人飲其水無瘟疫!薄段逍兄尽飞弦舱f:“舍東種白楊、茱萸,增年除害。”這些說法有無科學道理呢?有!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完全證實了這一點。據(jù)有關(guān)實驗證實,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確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吳茱萸與抗生素配合使用,對許多種細菌性感染、腹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實驗還證明,吳茱萸對十多種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近年來,臨床上使用吳茱萸軟膏治療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黃水瘡等都收到了滿意療效。吳茱萸內(nèi)的生物堿不僅鎮(zhèn)痛,而且還能加強腎上腺素的作用,可使小腸平滑肌松弛達到溫中止痛效果。吳茱萸次堿的分解物蕓香堿還有較強的刺激子宮收縮功能。據(jù)報道,將吳茱萸用醋調(diào)后敷在足心,還有明顯的`降低血壓功效。吳茱萸的根還能驅(qū)治蛔蟲、蟯蟲。由于祖國醫(yī)學把能夠致病的諸多因素統(tǒng)稱為“病邪”,所以,古時人們稱茱萸為“辟邪翁”。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賞菊,飲菊花酒給佳節(jié)增添了無限情趣。人們愛菊不僅是因為“寒花開已盡,菊蕊獨迎枝”。菊花除了具有觀賞價值外還能“服之輕身耐老”,除疾去病。漢武帝時,宮廷中每逢重陽必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載:古時河南酈縣的甘谷村莊,山上遍生大菊花。菊花落在山泉小溪,使水充滿了菊花的清香,谷中30多戶人家由于飲用菊花水,成了“長壽谷”。長壽者一百二三十歲,中壽者百余歲,下壽者也七八十歲。這與菊花的延年益壽之功有一定的關(guān)系。菊花藥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病、養(yǎng)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里含有菊苷、腺嘌呤、膽堿、氨基酸、黃酮等,對許多化膿性球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近年來又發(fā)現(xiàn)菊花有擴張血管的功能,可以降血壓,對冠心病也有一定療效。此外,菊花還可以食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其苗中說:可蔬,葉可啜,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睗h劉歆《西京雜記》中說:并采莖葉雜“菊花舒時,蜀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謂菊花酒!敝仃柤压(jié),賞菊花飲菊花酒,不僅妙趣橫生,而且還有保健作用。

  重陽這天,人們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糕”和“高”同音,吃糕是取“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意。魏晉時已有吃花糕的風尚,唐代更是盛行。唐代詩人宋子京有詩說:“劉郎不敢提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眲⒗杉丛娙藙⒂礤a,他在重陽詩中有意避開了“糕”字,招來宋子京的一場評論。《唐六典》已有“九日麻葛糕”的記載。到了宋代,重陽糕的款式花樣已很別致新穎。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采小旗,摻丁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于糕上,謂蠻獅!蹦纤螘r的《武林舊事》“各以中載: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采旗。又作蠻王獅子于上,又糜栗為屑,合以蜂蜜,印花脫餅,以為果餌!泵髑鍟r“京師重陽節(jié)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做者,有發(fā)面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皆剪五采旗以為標幟!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花糕也各具特色。有的地方重陽花糕高達九層,上面飾以兩只小羊,寓意“重陽”。有的地方為五層,并以五色。在重陽這天,許多地區(qū)民間還有給出嫁女兒送花糕的風俗。有的地方重陽時要接女兒回娘家,全家歡聚喜食重陽花糕,以示團圓。所以重陽這天也稱為“女兒節(jié)”,F(xiàn)在農(nóng)村中還有“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因女想娘”的歌謠。

  重陽節(jié)習俗 篇2

  吃重陽糕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發(fā)糕”或“菊糕”,是用發(fā)面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較為隨意、簡易。

  講究些的做成寶塔狀、九層,上面再做兩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陽(羊)”之俗。有的在重陽糕上插上小彩旗,并點上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則隱喻為茱萸。

  唐武則天曾在重陽時,令宮女廣采百花,和米搗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賜賞眾臣,以籠絡人心。明清時,重陽糕的制法更趨精細,種類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兒童食品之分。據(jù)載:“京師重陽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作者,有發(fā)面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小兒輩又以酸棗搗糕、火炙脆棗、糖拌果干、線穿山楂,繞街賣之!

  為什么重陽節(jié)流行吃“重陽糕”,大概有4種說法:一種是祛邪避災。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舉,江南流行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陽吃糕,百事俱高”。

  過去,在重陽這一天,人們有蒸制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棗、栗子、山楂等果干等為原料,既顏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時又能健脾益氣,F(xiàn)在的`重陽糕,沒有固定品種,只要是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可稱為“重陽糕”了。

  重陽花糕的起源有一種來源甚早的說法!赌淆R書》卷九上說,劉裕纂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臺。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guī)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jù)傳說,后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fā)給士兵的干糧。

  另一種傳說則流傳于陜西附近。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陜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xiāng)試后,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后,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沒人打發(fā)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貋怼5瓤岛2『没丶視r,已經(jīng)是重陽節(jié)了。這時他才打發(fā)報子,姶了他賞錢,并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干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后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jié)蒸糕分發(fā),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jié)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重陽節(jié)習俗 篇3

  1、柿子會

  老濟南的重陽佳節(jié)民間活動中心,是千佛山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廟會,曾稱柿子會。每到農(nóng)歷九月初九,千佛山的登山盤道兩旁,處處擺著成筐成筐的鮮紅柿子,顧客隨手挑揀,攤販忙著過秤、收錢,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人們在柿子會上還能買到柿餅、牛心柿和被人稱為“喝蜜〞的小柿子,以及當?shù)氐钠渌撂禺a(chǎn)山楂、核桃、花生、栗子、紅棗、石榴、鴨梨等等干鮮果。

  2、登高

  千佛山是老濟南人重陽登高的首選,以千佛山中段西北門牌樓為中心,南從唐槐亭處一直排到山腳,甚至跨越經(jīng)十路一直迤邐到千佛山路。常年生活在鋼筋水泥中,不如趁著金秋十月,帶著家中的老人外出游玩一番,不僅獻了孝心,還鍛煉了老人的身體、頤養(yǎng)了老年人的身心。

  3、飲菊花酒

  從前,千佛山南側(cè)有一處賞菊崖,一到秋季,遍地金黃,賞心悅目。清風吹來,陣陣香氣。相傳,古人喜歡于重陽佳節(jié)在此飲酒賞菊。濟南這一酒俗由來已久。老濟南的'重陽酒俗,除了登山賞菊飲酒外,人們講究喝用菊花釀制的美酒。菊花酒,是流傳千年的濟南名酒。據(jù)古籍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

  4、吃菊花糕

  和秋菊有關(guān)的濟南重陽食俗,還有菊花糕。據(jù)清代道光《濟南府志》記載:“季秋九日作菊糕〞。菊糕,即菊花糕,也稱重陽糕。相傳,它的古老制法為以面粉和糖酥為餅,上粘菊花葉。古人在重陽節(jié)吃糕,圖的是糕字的吉利諧音高,寓意步步登高、升高官發(fā)大財。近代以來,濟南人時興食用重陽棗糕。

  5、女兒節(jié)

  老濟南的重陽節(jié)和當?shù)氐囊豁椈榧揎L俗有關(guān),曾經(jīng)稱為女節(jié)、女兒節(jié)。到了重陽節(jié)這天,嫁出去的閨女要吃花糕,即娘家制作的重陽糕。因閨女的住址不同,它有兩種吃法。家住濟南以東的,娘家給出嫁的閨女送花糕;家住濟南以西的,接閨女回娘家吃花糕。有些人家還在重陽節(jié)這天的早晨,家長把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說上一句“你事事皆高〞。高、糕諧音,借以表示家長對兒女幸福成長的祝福。

  重陽節(jié)的起源

  古代典籍《易經(jīng)》認為,數(shù)有陰陽之分,而九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那么為兩陽相重,故稱“重陽〞,亦叫“重九〞。古人認為,九是數(shù)之極,物極必反,由盈而虛,由盛而衰。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就需要舉家出游,登高望遠,避災消禍。久之,重陽就成為游玩賞秋的節(jié)日了。

  重陽節(jié)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過重陽節(jié)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jié)〞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jù)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重陽節(jié)習俗 篇4

  重陽賞菊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重陽時節(jié),正值菊花怒放,魏紫姚黃,清芳幽香,給節(jié)日增添了無限的色彩。相傳晉代詩人陶淵明是一位菊迷。他在隱居時經(jīng)!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彼兆哉Z:“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钡剿未p菊成為一時盛舉。屆期,無論皇室貴戚還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賞玩菊花。文人士子們還舉辦社交宴樂性的菊花會,賞菊吟詩。不過,其中規(guī)模最大,氣象最盛的.當數(shù)宮廷賞菊:“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當,于慶瑞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鼻宕,有的地方重陽前后要舉行菊花大會。此時,人們來來往往傾城出動觀看菊花,熱鬧空前。

  重陽節(jié)習俗 篇5

  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古代人們將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所以稱做重陽。重陽節(jié)人們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相傳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shù)。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這一天將有大災大難降臨在你們家。你現(xiàn)在馬上回家,只有讓全家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個絳紫色的袋子,袋子里裝上茱萸,然后全家外出登高,喝菊花酒,才能躲開這一場大的災難;妇奥爮牧藥煾档脑,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全家外出登高飲酒。晚上回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家中的雞、狗、牛、羊全都死了。費長房說是這些動物代桓景全家受禍了。從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1.登高

  重陽節(jié)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yè)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云淡的時節(jié)。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重陽節(jié)前后,北京西山的幾十萬棵黃櫨變成一片徘紅,將西山裝點得分外美麗,別有風情。漫山遍野,猶似披上了一件紅色的盛裝。幾個親朋好友,三五結(jié)伴同登西山看紅葉已成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賞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tài),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贊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zhì)。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斗艷,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里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游客。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庇汕摹峨x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zhàn)國時就已有了。后來,飲菊花酒又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難。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花蕾莖葉一起采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藥用植物,有益于內(nèi)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并開始種植。重陽時節(jié),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這樣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災難。此時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為驅(qū)邪的神物。宋朝的時候,人們還給茱萸和菊花起了兩個雅稱,稱茱萸為“避邪翁”,叫菊花為“延壽客”。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jié)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jié)闔家團圓的愿望。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藥材使用了,F(xiàn)在這一風俗已很少見了。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jié)的應時食品,就如同元宵節(jié)吃元宵,中秋節(jié)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面粉加上棗、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時候,人們吃重陽糕頗有講究,還伴有一個小小的禮節(jié)。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重陽節(jié)習俗 篇6

  節(jié)日習俗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活化石”,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會一成不變,總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滲透進新的內(nèi)容和價值觀念。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我國總?cè)丝诘?5%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沖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從上個世紀%"年代以來,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已成約定俗成之勢,并為全社會所公認。

  首先,重陽節(jié)是夕陽紅的象征。重陽時節(jié),秋高氣爽,五谷飄香,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成熟的季節(jié)。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象征年節(jié)成熟,象征夕陽紅。

  其次,“九九”與“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九九重陽是雙九重疊、日月并陽,人們認為這個日子很特殊,是一個特別值得慶賀的日子,應該特別對待。用它來象征年高德劭、年德并應的老年人最為貼切恰當。因此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也是順理成章。

  再次,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孝親”的傳統(tǒng)美德。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親敬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贊美母愛的詩,撥動了天下兒女報答慈母養(yǎng)育之恩的心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尤其是后兩句,引起天下兒女的共鳴,把尊老敬老之心表達得非常形象和深刻。是父母小心翼翼地哺乳兒女,是父母在兒女身體有恙時擔驚受怕而終日悉心呵護照料,是父母承擔了多少艱難勞苦方使兒女知書識禮,是父母費盡了多少精神為兒女定親婚娶而興家安業(yè)———父母那數(shù)不清的大恩,確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我能數(shù)盡青絲發(fā),只有親恩數(shù)不來!彼宰鰞号膶Υ改笐撓衲菫貘f一樣知道反哺,像那羔羊一樣知道跪乳,千萬不能因為娶了媳婦,添了小家庭的許多甜蜜恩愛,有了生兒育女、兒女繞膝的歡樂就將父母棄之腦后,念念不忘的是多一分孝,少一分不孝!

  從這個意義上說,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不單純是“敬老孝親”,而是在解決一個反對年齡歧視,融合代際關(guān)系,減少家庭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一個社會問題。定重陽節(jié)為老人節(jié)是對尊老敬老社會習尚的引導和提倡,是對中華民族事親敬上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善舉。

  重陽節(jié)習俗 篇7

  重陽節(jié)有什么習俗 重陽節(jié)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jié)登高“辭青”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于大自然中的節(jié)氣。重陽為秋節(jié),節(jié)后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jié)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jié)。茱萸入藥,可制酒養(yǎng)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qū)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jié)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吃重陽糕與登高相聯(lián)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jié)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干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據(jù)說,早年不家用發(fā)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登高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俗稱菊月,節(jié)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飲菊花酒重陽佳節(jié),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tǒng)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jié)詩詞

  重陽節(jié)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過故人莊 (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與楊府山涂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陳志歲)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登高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結(jié)語:重陽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在我國可以說遍地開花,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最為著名的當屬登高,賞菊花,佩茱萸。

  重陽節(jié)習俗 篇8

  【河南省】河南民間過重陽節(jié),主要以改善生活、聯(lián)絡親友感情為主,并不重視“桓景避難”的傳說。過節(jié)時,人們多炸油條,做綠豆面、煎餅,或磨栗粉和糯米粉拌蜜蒸糕,輔以棗泥(俗稱重陽糕),標以彩旗,問候親友。信陽一帶,人們還喜歡在這一天吃湯圓。在豫北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諺語,有石榴樹的人家,習慣在此日采摘石榴吃。南陽等地,民間還認為九月九是老君的生日。傳說老君小名為哨,所以在九月九日游樂時,忌吹哨子,尤其是以老君為祖師爺?shù)男袠I(yè)更為謹慎,以示對老君的尊重。

  【陜西省】在陜西的北部,重陽節(jié)正值陜北正式收割的季節(jié),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陜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后,人們?nèi)齼蓛傻刈叱黾议T,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有的人家過重陽節(jié),親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饋贈,據(jù)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福建省】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人們將優(yōu)質(zhì)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后置蒸籠于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熟出籠,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所以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xiāng)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在長汀縣,農(nóng)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jié)。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陽節(jié)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jié)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jié),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廣東省】過去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眾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臨高縣民重陽節(jié)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重陽節(jié)來源:重陽節(jié)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jié)星宿標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nèi)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jié)生產(chǎn)與季節(jié)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nèi)火”時節(jié),一如其出現(xiàn)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jié)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qū)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jié)。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鄙纤、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jù)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shù)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節(jié)習俗 篇9

  祭祖

  重陽祭祖,許多宗族都會在重陽這天舉行祭祖儀式,墓祭或者祠祭,抑或兼而有之,如大坪房氏與惠來宗親每年重陽都會集結(jié)致祭,九月初八共同祭掃始祖公墓,大坪裔孫祭掃懷遠公媽墓。初九日大坪房氏裔孫赴惠來華房與眾宗親同祭掃始祖媽墓,并于宗祠進行三獻禮祭祀儀式,而后進餐!

  重陽掃墓,切合客家山區(qū)實際,大有好處。因為山區(qū)的墓葬大多位于山邊、嶺上,周邊根本上是草木叢生,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行走多有不便,爬山越嶺掃墓難免把衣衫都弄濕了。重陽那么不同,正是秋高氣爽之時,雨水偏少,這時掃墓不僅出行方便,還可登高遠眺,欣賞各處美景。況且,重陽節(jié)一般與國慶節(jié)相距很近,這時外出工作的人也容易安排時間回鄉(xiāng)與親人一起掃墓祭祖。

  采抹草

  抹草,芳香之物,并不利人口腹,而多用于禳祭鬼神、祛煞致祥的民間宗教儀式。芳香是正氣,可以御穢辟邪。所以,在鄉(xiāng)人眼里,抹草不是凡草,而是一種擁有神秘力量的圣草,端午時,與茅草等一同煮湯用來沐浴,可以驅(qū)蚊蟲蛇蝎,益肌膚;置于窗欞門楣,納于婚嫁聘禮,可以祛煞驅(qū)邪;點綴牲儀供品,裝飾神龕香爐,可以通神饗鬼,等等。

  因此在重陽之日,客家人會采摘紫蘇花穗,晾曬風干,密封保存,以備全年的`禳祭之用。這大概也是有道理的,九九重陽,陽剛最極,此時收割的抹草自然秉有天地剛正之氣,就自有妙用了。我不免聯(lián)想起《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鄉(xiāng)人的抹草崇拜或有楚越時代的某種遺風,有著某種屈子佩香草、浴蘭湯的浪漫精神,有著某種楚地尚鬼神、重祭祀的神秘色彩。千年后,莫非這人香風獨獨吹到這千里之外的海濱之鄉(xiāng)么?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jié)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欣賞山上的黃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jié)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后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zhuǎn)盼重陽!侨铡霞蔚驱埳铰涿,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diào)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云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由于重陽為秋節(jié),節(jié)后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jié)野游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游“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重陽節(jié)習俗 篇10

  福建重陽節(jié)習俗

  福建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云:"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曲》曰:"驚聞佳節(jié)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濕,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yōu)質(zhì)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后置于蒸籠于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干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長汀縣農(nóng)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jié)。海澄縣重陽節(jié)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古代重陽節(jié)的習俗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jié)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jié)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jīng)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jié)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jīng)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四川地區(qū)怎樣過重陽節(jié)

  舊時南溪縣讀書人于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jié),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jié)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jié)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jié),菊花盛開,據(jù)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jié)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tài)。民間還把農(nóng)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jié)里,觀賞菊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jīng)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jīng)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jié)習俗 篇11

  重陽節(jié)各地習俗

  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guān)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jié)”。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jié)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nèi)無山,縣民多于重陽節(jié)上城樓登高。

  山東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陽節(jié)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jié)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jié),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陜西西鄉(xiāng)縣重陽節(jié),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jù)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陜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后,人們?nèi)齼蓛傻刈叱黾议T,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jié)

  重陽節(jié),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長洲縣重陽節(jié)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面食。無錫縣重陽節(jié)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豫園于重陽節(jié)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紹興重陽節(jié)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jié)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古代江浙一帶,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jié)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江西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jù)說可以驅(qū)逐瘟疫。

  湖北武昌縣于重陽日釀酒,據(jù)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市重陽節(jié)是還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長汀縣農(nóng)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jié)。海澄縣重陽節(jié)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xiāng)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廣東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jié)放紙鳶,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jié)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東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縣讀書人舊時于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晉南地區(qū)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tǒng)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jié)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nóng)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開封自1983年起,每年舉行一次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清豐縣兒童于重陽節(jié)放紙鳶為戲。

  重陽節(jié)習俗 篇12

  農(nóng)歷九月,古時又被稱為菊月,重陽節(jié)至,人們要飲酒賞菊。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醉花陰》詞: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窗,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借賞菊抒發(fā)了節(jié)日里孤獨寂寞的心情。古人過重陽時還要飲菊花酒,《藝文類聚》引《續(xù)晉陽秋》說:世人每至九月九,登山飲菊花酒!肚G楚歲時記》載: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菊花酒能延年益壽,不知現(xiàn)在有否此等好酒?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柄,呈卵形,邊緣有缺刻或鋸齒,秋季開花,品種很多。菊花最早栽種于我國,相傳在8世紀初的唐代,東渡日本,成了皇室御用花,17世紀后傳遍歐美。在九月的.秋陽和涼風中,惟有菊花迎風怒放,獨領(lǐng)風騷。農(nóng)歷九月舊稱菊月,這個時候菊花盛開,重陽節(jié)恰為賞菊的黃金季節(jié)。在中國人的審美意念中,菊花高標逸韻,傲霜怒放,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征,人們在賞菊時產(chǎn)生了一種高尚的心靈感應。菊花的風骨,嬌美而又傲岸,剛強而又艷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和敬仰。所以,人們又稱菊花為長壽花和延齡客。以菊喻志,詠菊抒懷,成為文人墨客的最愛。東晉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寫得尤為樸素動人。

  重陽節(jié)習俗 篇13

  【江西】婺源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jié)。婺源篁嶺古村還保留較好的“曬秋”生產(chǎn)生活現(xiàn)象,秋季有大量新鮮蔬菜瓜果需要曬干貯藏,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景象。

  【福建】長汀縣農(nóng)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jié)。海澄縣重陽節(jié)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吳川地過重陽節(jié)有傳統(tǒng)享宴高會的習俗,流行擺敬老宴。重陽節(jié)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fā)展而來 。

  【廣西】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江蘇】重陽節(jié),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長洲縣重陽節(jié)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面食。無錫縣重陽節(jié)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可虾T@于重陽節(jié)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紹興府重陽節(jié)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jié)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安徽】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jù)說可以驅(qū)逐瘟疫。

  【湖北】武昌縣于重陽日釀酒,據(jù)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jié)是還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四川】舊時南溪縣讀書人于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guān)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jié)”。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jié)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nèi)無山,縣民多于重陽節(jié)上城樓登高。

  【山東】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陽節(jié)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jié)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jié),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陜西】西鄉(xiāng)縣重陽節(jié),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jù)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山西】山西晉南地區(qū)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tǒng)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jié)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nóng)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20xx年中國民協(xié)授予南陽市西峽縣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xiāng)” ,并在西峽建立了全國唯一的“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每年農(nóng)歷九月九日這里都會舉辦“中國·西峽重陽文化節(jié)”。

  重陽節(jié)習俗 篇14

  登高

  登高是一項古老的活動,起源于狩獵。遠古時代,人類以狩獵為生,他們鉆森林、爬高山,以獵取野物。此外,重陽節(jié)以后就是霜降了,人們爭先恐后在霜降之前上山采藥、挖野菜。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登高的習俗。

  插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插茱萸是為了辟邪。唐代,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習俗已經(jīng)很盛行了。王維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雖然為懷人之作,但從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陽節(jié)已經(jīng)很盛行插茱萸之俗了。

  茱萸是一位中藥,又名“越椒〞或“艾子〞,有驅(qū)蟲祛濕、逐風邪之效,能消積食、治寒熱。

  賞菊

  重陽佳節(jié),秋高氣爽,也是菊花盛開之時,除了登高以外,也適合飲宴賞菊。晉代,陶淵明愛菊成癡以菊為伴,號稱菊友,被奉為“九月花神〞。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菊花詩中的名句。

  唐代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一詩真實形象地反映了唐代人過重陽節(jié)宴飲友人、賞菊的風俗。

  此外,白居易的《重陽席上賦白菊》、李清照的《醉花陰.九日》、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均有重陽節(jié)賞菊風俗的描寫。

  祭海神——媽祖

  九月初九是海神媽祖升天之日,沿海和臺灣地區(qū)都要祭拜媽祖。媽祖,名林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987)。生前是福建莆田湄洲島的巫女,死后被奉為海神,有“天妃〞、“天后〞等封號。湄洲島的媽祖廟成為海神祖廟,是祭祀海神的中心。

  吃重陽糕重陽節(jié)飲食以吃糕為最,此習俗源于魏晉時代,初稱面餅,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陽糕,明清那么稱花糕。重陽糕是用面粉蒸制作,以棗、栗子、肉為作料。

  飲菊花酒

  菊花不僅有欣賞價值,還能用來做成重陽節(jié)的飲品。民諺曰:“九日重陽,攜酒登高。〞這里的酒就是菊花酒。據(jù)說古時候的'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jié)時專門為第二年重陽節(jié)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起用來釀酒,于次年的重陽節(jié)才可以開壇飲用。菊花可以明目、治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氣之效。

  據(jù)傳說賞菊以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此外,重陽節(jié)的一些娛樂活動有圍獵、射柳、放風箏和舉重陽旗等。

【重陽節(jié)習俗】相關(guān)文章:

重陽節(jié)習俗03-08

重陽節(jié)的習俗03-26

重陽節(jié)的習俗09-12

重陽節(jié)習俗10-17

重陽節(jié)習俗11-05

重陽節(jié)的習俗09-11

重陽節(jié)習俗02-09

習俗:重陽節(jié)11-21

重陽節(jié)的習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