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報告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質實習報告1
在鉆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tǒng)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鉆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鉆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鉆孔的布置原則等等,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鉆探隊領導的人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匯報如下。
一、安全生產。
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沒有怎么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里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
安全生產的法規(guī)。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fā)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二、業(yè)務和技能。
這次我們打的是水觀測孔,通過己的`實際操作,結合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巖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己的業(yè)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巖做了一些細致調查研究: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巖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巖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巖可以抵御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巖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巖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巖由于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們這里鉆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巖,平頂山砂巖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鉆進過程中不容易鉆進又容易掉塊卡鉆,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三、日長生活。
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yè),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鉆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更被隊里同志們的無私敬業(yè)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后從事鉆探行業(yè)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里的實習生活。 報告節(jié)如下:
第一緒言,實習地區(qū)的交通位置和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qū)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fā)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tài)、規(guī)模、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qū)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qū)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地質發(fā)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qū)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xiàn)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地質實習報告2
實習任務及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工程地質基本理論,聯(lián)系現(xiàn)場實際,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xiàn)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了解巖層的產狀,形成過程和發(fā)展狀況,分析沿途的巖石性質以及地區(qū)的地質發(fā)展演變史。 3.了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等,初步建立對某一種巖石的工程地質評價。4.學會通過觀察、分析礦物與巖石的外貌特征來判別其種類。 5.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xiàn)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6.學會分析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實習企業(yè)與部門簡介:
宜興善卷洞,它是著名石灰?guī)r溶奇洞,位于宜興西南25公里,張渚鎮(zhèn)東北2.5公里的螺巖山中。遠古時代,這一帶的海底巖石隨著地殼慢慢上升,后經水流的長期沖刷,在二疊紀或三疊紀成為喀斯特洞穴。洞四周出露的地層均為中下三疊統(tǒng)青龍群(T1+2)灰?guī)r,產狀向南傾,傾角20度,洞沿NE60度方向延伸,據資料分析這幾乎平行于燕山晚期的煌斑巖脈,與一組斷裂構造有關。另外,洞頂有北北東和北西西兩組裂隙呈網狀切割地層,洞內沿這兩組裂隙滴水、滲水,形成石鐘乳。善卷洞開始形成要從距今約2億1千萬年的三疊紀時算起,那時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富含碳酸鈣,并逐步沉積,形成石灰?guī)r沉積地層,地殼變動,水的沖刷,先形成上洞;而后地殼再變動,再形成中洞;最后形成下洞和水洞;約在100萬年前基本定形。善卷洞總的形成于青龍群石灰?guī)r生成以后,所以洞的規(guī)模大,地質地貌豐富,地層分明。
江寧湯山方山地質公園,是以湯山猿人洞、地質剖面、溫泉、新近紀火山為主題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分湯山園區(qū)和方山園區(qū),總面積38.4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面積18.4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豐富,且具多樣性與典型性,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與綜合價值。
寧鎮(zhèn)山脈排山,棒槌山。這里的地質構造運動導致巖層變形非常明顯。湯山—棒錘山地區(qū)從震旦紀到總體的沉積環(huán)境比較的穩(wěn)定。前期沉積以海相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為主,后期則主要沉積形成頁巖,粉砂巖,砂巖。志留紀后期發(fā)生海退運動,該地區(qū)到晚泥盆世發(fā)生沉降,出現(xiàn)陸相(濱海相和湖泊相)沉積環(huán)境,許多地方由于風化作用沒有沉積。我們可以在實地觀察到褶皺、風化等地質現(xiàn)象,差異性風化尤為明顯,棒槌山西面為灰黃色頁巖巖和泥質灰?guī)r的互層,西南部為頁巖和泥灰?guī)r的互層。對于硬度不同的巖石,風化產生了顯著的差異較硬的灰?guī)r漸漸顯得突出,而較軟的頁巖則凹進。
排山采石場在陽山的東南隅,其延伸方向與灰?guī)r地層的走向一致,為東北—西南向,長500米,寬約100米。這里分布的是下二疊統(tǒng)棲霞組石灰?guī)r。下二疊統(tǒng)棲霞組與船山組為假整合,厚度約130米。
陽山位于湯山鎮(zhèn)西北,碑材系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樹碑而開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奪得他侄兒的帝位,為籠絡人心,穩(wěn)定政局,就決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國萬余工匠依陽山南麓開鑿碑材三塊。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寬16米,長30.35米,重達1.6萬噸;碑身石材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00噸左右;碑額石材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千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3米,重3.1萬噸,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
六合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南京市六合區(qū)城南十公里處,南依滁河,北鄰寧通、寧連高速公路,與南京主城區(qū)隔江相望,自南京驅車半小時即可到達,金江公路穿園而過,有4300多畝的國有林地和古火山口遺跡、石柱林、太平寺等名勝。六合地質公園是以火山群、石柱林群、雨花石層群及古冶煉-采礦場等國內外知名度頗高的地質遺跡為特色,融奇山、秀水、生態(tài)、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高度和諧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園區(qū)內地質遺跡30多處,山石景觀11處,洞穴景觀4處,公園地貌由丘陵、崗地、沿江沖積平原等單元組成,地勢北高南低,山不高而秀,多為盾火山。最高峰冶山海拔231米,山頂多由玄武巖組成。園區(qū)總面積92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面積60平方公里。
燕子磯作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磯”的稱號,位于南京市主城區(qū)北郊觀音門外,長江三大名磯之一,是巖山東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
從燕子磯公園門口登山到燕子磯頭觀察白堊系,為浦口組地層。巖石成紫紅色,厚塊狀礫巖為主,夾紫紅色砂巖,粉砂巖。礫巖中礫石成分比較復雜,主要為石英,瑪瑙,少量為周圍地層中巖塊,如燈影組中的白云質灰?guī)r角礫;振R鞍山凹山采礦場。凹山采場是全國八大黑色冶金露天采礦場之一,也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露天鐵礦,素有馬鋼“糧倉”之稱,位于馬鞍山市區(qū)8公里處。凹山鐵礦場最早開采與1917年。凹山礦床是由一億二千萬年前濮黃“斷裂火山帶形成”。以鐵,硫礦為主,屬高溫熱液型礦床。礦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凹山鐵礦屬山坡和深凹復合型露天礦采場。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層層疊疊顏色各異的巖層,采場深部礦石全鐵占29.85%,工業(yè)類型屬于混合貧磁鐵礦,呈酸性。自然類型主要分四類:閃長玢巖角礫浸染狀磁鐵礦、磷灰石陽起石磁鐵礦、高嶺土化閃長玢巖浸染狀磁鐵礦、綠泥石化閃長玢巖浸染狀磁鐵礦。主要巖石為閃長玢巖。了解了邊坡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后我們又觀察到南山礦凹山采掘場采用選進的邊坡開采技術,一層層開采面被有序剝離后形成梯臺,運送礦石的鐵路就直接鋪設。地質實習最后一站我們主要參觀了南京地質陳列館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號,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yè)博物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南京地質博物館現(xiàn)已成為涵蓋地學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展館,它以歷史悠久、館藏豐富而享譽海內外。南京地質博物館由老館(改造完成)和新館(建設中)組成。實習內容
在暑期短學期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利用三天游覽了江蘇省及其周圍地區(qū)美麗的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還有許多美麗神奇的地方,見識到祖國豐富的地物地貌,瑰麗多姿的石鐘乳、石筍,享有天下第一碑的陽山碑,雄奇?zhèn)グ兜难嘧哟墸e落有致的馬頭山石柱林,八大黑色冶金屬露天采礦之一的南山礦場等等等等。
第一天早上我們參觀了無錫市善卷洞,先是領略了原始樸素的野人谷,見識了“野人們”熱情奔放的舞蹈。之后進入善卷洞,先是進入中洞,參觀;額形態(tài)各異的石鐘乳,或大或小,或粗或細,后來到中洞--云霧大場,因有時在洞中云霧繚繞若人間仙境,故而得名欲界仙都,沿著階梯來到了下洞,洞口處巖層較薄大約在二三十厘米,正對面有一小型的瀑布,流水沖刷出一條暗河,大家乘舟而行,從洞穴中穿行,有時候寬敞,有時候僅有兩小船并排寬,有時候還需要低頭,小心著石鐘乳,沿途曲折蜿蜒,日光明滅,到終點豁然開朗洞口開闊。中午來到了方山地質公園,由于自然或是人為的原因,山腳的巖層大都裸露,可以看出石灰?guī)r,泥、頁巖交替存在,并且?guī)r石有的風化嚴重,風一吹就剝落下來,越往后石灰?guī)r越厚,其余兩種漸漸變薄,巖層的傾斜度越大。這些巖層歷經了海陸的變遷,時間的荏苒,一層層的堆疊,在地殼運動的擠壓摩擦下,歷經流水侵蝕、風化后,呈現(xiàn)出如今的面貌。隨后,我們又去觀看京滬高鐵沿線江寧段排山背斜,排山背斜呈現(xiàn)出來的并不是很大,大概三米多長兩米高,屬于斜歪背斜。隨后我們來到了陽山碑材,據說這里為明成祖朱隸頌其父朱元璋而開鑿的神功圣德碑。碑座在半山腰上,高17米,寬29.5米,厚12米,如同一個從明代穿越而來的巨人屹立不動。碑首高10米,寬2米,厚10.3米,與碑座相比,其上有數(shù)個大小相似的洞口,如同一頂皇冠鑲嵌在群山之間。碑身位于山巔,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由于考慮開鑿的難度,所以碑身橫向開鑿,側臥于山尖,碑身下有1.7米左右的間隙,留有十數(shù)個石墩以防開鑿時碑身忽然的斷裂,細細觀看碑身四周有細細密密方方正正的`槽印,為明代勞工所留下來的痕跡。整座碑充分利用陽山整體性較好的棲霞灰?guī)r,碑材硬度高,質量重,總屹立高度達到78米,重3.2萬噸。
第二日,我們來到了江蘇六合地質公園,參觀大致模型后,向馬頭山前進。馬頭山是一處盾火山,沿火山斜坡溢流而成寬闊緩坡度的盾狀錐體山頭有成片的石柱林,高達三十米左右,雄偉奇異,排列有序,錯落有致,呈迷宮式,由一根根40—60厘米的石樹組成,整齊緊密,筆直堅固。這是由于一千萬年以前火山噴發(fā)時玄武巖漿噴發(fā)在地表冷卻后產生的六棱、五棱形等不同的柱狀的解理。六合還是雨花石的盛產地,它們均成卵狀產出于古河流沉積物——雨花臺組的砂礫巖石中。中午,我們來到了燕子磯公園,燕子磯為長江三大名磯之一,是一塊位于長江口的巨石,為一處正斷層,是沿江大斷層作用形成與水流方向成一定的交角,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紛紛沓來,巨石嶙峋,樹木蔥翠,磯下驚濤拍岸,洶涌澎湃。
第三天早晨我們來到安徽馬鞍山南山礦場。礦場綿延向下,一路曲折,鐵道公路層層盤旋向下用來運輸?shù)V產,路旁圓弧形的邊坡較陡,上面的植被稀缺,礦產采用了雷達瞬時監(jiān)控,當邊坡位移達到一定速度時會發(fā)出警報,以便工人撤離。下午我們來到了南京珠江地質博物館,新館中有遠古恐龍化石,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地球內部構造的模型,地球的各種地物地貌的簡要模型,人類的進化史等等關于地球地質知識。在老館,可以看到了地質工作者的蠟像。后又參觀礦物、寶石加工而成的精美飾品,有璀璨奪目的鉆石,耀眼的紅寶石,晶瑩的祖母綠,妖艷的紫水晶,沙漠玫瑰,黃鐵礦,靈壁石,雨花石,方解石花瓣異石。
實習心得與總結(及建議):
參觀無錫市善卷洞時,見識到形態(tài)各異的石鐘乳,或大或小,或粗或細,獅象大場象腿、獅尾應有具有;云霧大場,常年在洞中云霧繚繞若人間仙境;四周鐘乳林立,上有坐馬立羊,蒼鷹戲熊,狗熊爬樹之景,水中倒影呈現(xiàn)出石蓮花開放之姿,有的石鐘乳還在繼續(xù)成長日后不知何等景象。下洞流水沖刷出一條暗河,乘舟沿途曲折蜿蜒,臨了洞口開闊,有“桃花源”的景象。方山地質公園的巖層歷經了海陸的變遷才呈現(xiàn)出如今的面貌,有滄海桑田之嘆。陽山碑材面對如此浩大的工程,讓人不得不對聰明的古人心生敬仰。江蘇六合地質公園感嘆造化之雄起壯闊。燕子磯公園巨石嶙峋,樹木蔥翠,磯下驚濤拍岸,洶涌澎湃,遠看長江沿岸的河漫灘,放眼遠望天高云闊,空曠遼遠,心生曠遠豁達之情。安徽馬鞍山南山礦場。南京珠江地質博物館在老館,我們看到了以前地質工作者的辛苦,沒有衛(wèi)星遙感,航拍,計算機軟件,交通不便利,工作者們往返步行于群山之中,考察當?shù)氐牡刭|資料,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孤獨和辛苦,令人心生敬仰之情。思考題: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很有研究價值。
喀斯特地貌(英語: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guī)r)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λ固氐孛部梢苑譃椋
1、地表水沿灰?guī)r內的節(jié)理面或裂隙面等發(fā)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guī)r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guī)r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后發(fā)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fā)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λ固氐孛灿械乇砗偷叵聝煞N地貌,而善卷洞就是地下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巖的裂隙溶蝕擴張而形成的地下洞穴,規(guī)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納千人以上;形態(tài)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許多奇特景觀,如石筍、石柱、石鐘乳、石幔等。石鐘乳是一種呈倒錐狀的巖溶堆積物,大的可達數(shù)米,小的只有幾厘米,主要是巖溶水沿著溶洞頂部細小的裂隙滲出并在滴水處不斷沉淀產生的。它緊緊與洞頂相連,不斷向洞底延伸。石筍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巖溶堆積物,主要是巖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斷沉積的產物,它與石鐘乳相對生長,一般呈筍狀、塔狀和錐狀。石鐘乳和石筍相對生長,并逐漸結合成一體,隨著巖溶水的不斷沉積,慢慢形成粗壯的石柱。我們也看到了洞中兩者結合的奇觀,感慨大自然。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而巖溶的發(fā)育致使建筑物場地和低級的工程地質條件大為惡化,因此在巖溶地區(qū)修建各種建筑物必須進行工程地質研究,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有:1.地基穩(wěn)定性及坍塌問題,這類地區(qū)地基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施工前必須進行認真勘察,確認安全厚度、碎石混凝土填充等方法來解決問題;2.滲透和突水問題,由于巖溶地區(qū)巖體中有很多裂隙、管道和溶洞,在進行水庫、大壩、隧道、基坑等工程活動時,可能會遇到地下突水導致基坑、隧道等工程排水困難甚至淹沒,也可能因巖溶滲透而造成水庫無法蓄水。
地質實習報告3
河北聯(lián)合大學
開灤地質公園認識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 開灤礦山公園,河北能源學院,教學樓2510教室
學 院: 礦業(yè)工程學院
專 業(yè): XXXXXXX
班 級: XXXXX
學 生:XXX
指導教師: XXX XXX XXX XXX
安全專業(yè)認識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3
二實習意義------------------------------------------------------4
三實習安排------------------------------------------------------5
四實習內容------------------------------------------------------6
五實習感悟------------------------------------------------------11
一 實習目的
認識性實習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與今后的職業(yè)生活最直接聯(lián)系的,學生在認識性實習過程中能夠對今后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了解,因此認識實習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基礎,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途徑?梢哉f,沒有認識性實習,就沒有完整的教育。學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認識實習管理的質量,為學生今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大學的前兩年里,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工程力學”、“流體力學”、“普通地質學”、“礦山測量”、“巖體力學”、“礦山地質”等專業(yè)基礎課。在這次認識性實習中,無疑是對這些課程的鞏固與提高,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是對井下開采有初步認識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這次認識性實習,我對礦井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和認識,了解掘進和回采工藝方法及勞動組織管理,初步了解了生產的組織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同時,這次認識性實習為馬上進行的專業(yè)課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次認識認識性實習讓我樹立了勞動觀點和群眾觀點,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認識實習是高等院校為培養(yǎng)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安排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將學校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使我們通過實習在專業(yè)知識和人才素質兩方面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從而為更好的學習專業(yè)知識打下良好基礎。在認識實習過程中,以培養(yǎng)我們觀察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向生產實際學習的能力和方法為目標。培養(yǎng)我們的團結合作精神,牢固樹立我們的群體意識,即個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 通過這次生產實習,使我在生產實際中學習到了井巷工程的知識、井下開采的過程及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踐知識。在向工人師傅學習時,培養(yǎng)了我們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在生產實踐中體會到了嚴格地遵守紀律、統(tǒng)一組織及協(xié)調一致是現(xiàn)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也是我們當代所必須的,從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組織觀念。
我們在實習中了解到了煤礦生產系統(tǒng),以及現(xiàn)代煤礦開采作業(yè)的工作組織與實施基本情況。通過參觀實踐,使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通過生產實習,使我對將要學習的專業(yè)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培養(yǎng)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加強勞動觀點起了重要作用,為即將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使本專業(yè)方向的學生初步了解煤礦生產過程,并為以后相關的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實踐基礎。
二 實習意義
1.了解煤礦企業(yè)一般的生產過程,包括礦井開拓、采煤方法、礦井通風系統(tǒng)、井巷掘進及支護和礦井安全技術等。
2.通過實習和專題調查,使學生能更多地學到初步的實際生產中的科學知識和組織管理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以及編寫實習報告,培養(yǎng)學生看煤礦安全相關圖紙,查閱技術資料、編寫技術報告及獨立工作的能力。
4.為提高實習效果,實習前師生應做充分的準備,包括講解采礦相關內容,觀看采礦模型等。實習中學生應按時參加實習期間安排的一切教學活動,虛心向教師,專業(yè)人員學習請教。
5.遵守實習礦井的規(guī)章制度,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保證整個實習期間的生活、學習、井下參觀、地面參觀安全。執(zhí)行保密制度,生產用圖紙、技術文件、實習筆記、日記及有關資料及數(shù)據不得丟失和泄密。
6充分認識理論,實踐、自身素質與工作的關系。我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達到不斷提高理論素養(yǎng)的作用。
7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制訂了完整的實習計劃。
8勇于面對困難。了解了井下工作條件惡劣,在經過自己認真的思考后,樹立正視困難、不怕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有了這種堅定的信心與意念,我們堅持將在井下遇到的各種困難一一解決掉。
三 實習安排
地質實習報告4
一、實習目的
1、為了熟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當?shù)氐刭|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比如:片麻巖、鮞狀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等巖石的熟悉,識別節(jié)理、斷層,層理、層面構造,河谷發(fā)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現(xiàn)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沉積巖構造等。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tài)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結構和分布規(guī)律。
3、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正確地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
二、實習概況
我們的這次地質實習從xx年xx月xx號開始到xx月xx號結束。 xx月x號到xx月xx號為準備期,包括老師在教室給我們介紹本次實習的地點,實習目的以及實習時應該注意事項,例如注意安全,帶夠足夠食物和水,并概況性地介紹京娘湖地區(qū)和蓮花洞地區(qū)的地質情況,讓我們對本次實習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以便在實習中留心觀察;講解完畢后我們搜索實習地點地質資料及圖片以便更好完成實習。
xx月xx號為野外實習期,我們在古武當山地區(qū)和蓮花洞地區(qū)的天乳山中實習。xx月xx號為資料整理期,把自己記錄內容整理成為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1)實習地區(qū)的地形地貌
本次實習區(qū)域位于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偟牡貏菔俏鞅、西部高,東南、東部低。
1.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桿被繁茂,滿山蔥郁。進入景區(qū),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著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豐。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xiàn)為AAAA級風景區(qū)。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fā)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區(qū)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xiàn)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游風景區(qū)和避暑勝地。
這里層巒疊嶂,川谷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于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后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稱現(xiàn)名。這里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麗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鐘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里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這些鐘乳石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陡崖上,發(fā)現(xiàn)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鐘乳石,全國少有。它們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狀各異,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動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奪天工,從山腳至山頂分成三層,一層比一層精彩。
(2)京娘湖的實習
10月20號早上7點,在xx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安京娘湖進行實習。沿途觀察到京娘湖的巖性和節(jié)理裂隙,層理等地質結構 ,并注意到沿途山腳下有大量的坡積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
系震旦長城群大紅峪組:為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英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里和波痕發(fā)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
2.節(jié)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區(qū)的道路兩邊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巖石上部拉應力作用,產生的節(jié)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錯。
節(jié)理裂隙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 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xiàn)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jié)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jié)理。
以節(jié)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jié)理:
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3.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
在道路兩邊隨處可見由沉積巖形成的層理結構,層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傾斜度。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fā)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xiàn)象。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qū)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并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于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fā)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于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于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質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見道路多數(shù)沿著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隨處可見河床中的由于搬運作用形成的較為大小均勻的鵝卵石,不過有的已經干涸,有的斷斷續(xù)續(xù)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偾治g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qū)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诎徇\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③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3)古武當山地區(qū)實習
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來到古武當山地區(qū),我們看到的巖層屬于震旦紀的阜平群,為邯鄲地區(qū)最古老地層,也是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的變質巖片麻巖,它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巖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堿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其原巖類型比較復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qū)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天乳山實習
本次實習的第二站來到美麗的天乳山,在這里認識和了解這里的巖性和相關的地質構造,在爬山的過程中,在山下隨處可見大面積的石英狀砂巖和層理結構,等到山腰上的平臺上后出現(xiàn)了寒武紀饅頭組的紫紅色頁巖,崮山組的竹葉狀灰?guī)r;沿途可以看到褶皺構造,路邊巖石的溶蝕溝槽等現(xiàn)象。等爬到牙口后我們下山休息時,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塊砌的墻體上可以看到毛莊組的豹皮灰?guī)r,等休息完畢后,下午1:30我們繼續(xù)向上爬,這時會看到大面積的張夏組的鮞;?guī)r,頁巖等巖石以及由于巖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見的裸露在外的鐘乳石,甚至還可有水滴不斷從巖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巖性
震旦紀長城群中大紅峪組:為蓮花洞地區(qū)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理。
寒武系下統(tǒng)饅頭組:上部泥巖;下部薄層泥質灰?guī)r與微晶白云巖互層,含燧石結核; 毛莊組:主要為紫、暗紫色泥巖,頂部及中部夾有薄層鮞狀灰?guī)r及中厚層狀含泥質白云巖。
寒武系中統(tǒng)徐莊組:上部泥巖夾鈣質粉砂巖,含砂碎屑灰?guī)r;中下部含絹云母泥巖,夾海綠石石英砂巖、含砂泥灰?guī)r。
寒武系中統(tǒng)張夏組:上中部厚、中厚層鮞狀灰?guī)r,豆狀灰?guī)r夾厚層灰?guī)r;下部厚層花斑灰?guī)r,底部薄板狀泥質條帶灰?guī)r夾泥灰?guī)r。
寒武系上統(tǒng)崮山組:下、中部薄板狀,中厚層灰?guī)r夾泥巖,竹葉狀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和鮞狀灰?guī)r;上部厚層泥質條帶灰?guī)r;頂部中厚層灰?guī)r夾泥巖。
2.看到的巖石
、 鮞狀灰?guī)r,又稱鮞;?guī)r,是一種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guī)r,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guī)r,形成于碳酸鈣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
其成因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于懸浮狀態(tài),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淀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并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guī)r,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huán)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guī)r。
、 竹葉狀灰?guī)r,石灰?guī)r的一種,其特點為截面有礫石呈竹葉狀。在我國華北地臺上寒武統(tǒng)崮山組曾出現(xiàn)過大量的竹葉狀灰?guī)r現(xiàn)象。
屬寒武系碳酸鹽類的沉積巖。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經海水長年沖擊、侵蝕,慢慢變成類似橄欖狀碎石塊,一般長0.3cm~10cm,后又經地殼運動、滄海變遷,漸漸被一種鈣質膠接、粘合、擠壓在一起。滄海變?yōu)殛懙睾,這些合成石塊在地殼的變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沖刷、風化等外力作用而變成今天的模樣。
其成因為在正常的淺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層石灰?guī)r,在其剛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處于半固結狀態(tài),被強烈的水動力破碎,搬運和磨蝕,并在搬運不太遠的地方,在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弱的環(huán)境下堆積下來,再經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竹葉狀灰?guī)r。
、 紫紅色頁巖,一種含鐵元素的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jié)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huán)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
④ 豹皮灰?guī)r,是一種具黃色、褐紅色不規(guī)則斑紋的石灰?guī)r,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guī)r。通常基質部分為隱晶質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紋部分含有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guī)r在成巖過程中發(fā)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選擇石灰?guī)r中滲透性較好含顆粒的條帶或斑塊進行。此種灰?guī)r在中國寒武紀、奧陶紀地層中常見。一般認為豹皮灰?guī)r是經韌性剪切作用的灰?guī)r形成的鈣質糜棱巖。
3.天乳山的斷裂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fā)生破裂,使巖層連續(xù)性遭到破壞的現(xiàn)象稱為斷裂。基本類型是節(jié)理和斷層。
、 節(jié)理裂隙:
巖層發(fā)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jié)理可分為張節(jié)理和剪切節(jié)理和劈理。節(jié)理常成組出現(xiàn)。在天乳的山頂上可見許多節(jié)理裂隙
、 斷層:
如果斷裂兩側的巖石已發(fā)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
4.天乳山的褶皺構造:
在牙口向遠處看可見地層走勢傾向東南,呈現(xiàn)明顯的褶皺結構。
褶皺結構: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fā)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xù)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tài)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shù)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5.天乳山的巖溶作用
、賻r溶地貌
巖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诘叵聨r溶形成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guī)r組成的山地中,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shù)乃诼蛳聺B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fā)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shù)男纬社娙槭?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qū)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tài)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于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石鐘乳是一種呈倒錐狀的巖溶堆積物,大的可達數(shù)米,小的只有幾厘米,主要是巖溶水沿著溶洞頂部細小的裂隙滲出并在滴水處不斷沉淀產生的。它緊緊與洞頂相連,不斷向洞底延伸。
石筍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巖溶堆積物,主要是巖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斷沉積的產物,它與石鐘乳相對生長,一般呈筍狀、塔狀和錐狀。
石鐘乳和石筍的橫剖面都具有同心圓結構。
、蹘r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條件
1.可溶性巖石
可溶性巖石是巖溶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qū)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fā)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異的巖溶景觀。
2.巖石透水性
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活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巖石裂隙越大,巖石的透水性越強,巖溶作用越明顯。在溶洞中,巖溶作用愈強,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巖溶地貌發(fā)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網。
(5)書寫實習報告
下午4:00下山,坐車回校后根據自己所見的和自己從課堂學的知識,仔細分析了沉積巖、變質巖等巖石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實習地點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并將照片和自己的筆記逐一對應,通過上網搜查資料,查各種文獻,把實習報告寫完。
四、實習總結:
1.通過此次一天的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學不到的知識,鞏固了課堂學到的對巖石巖性,地質構造等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淺。
2.這次野外實習我們沿途欣賞了秀麗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體驗了登山的樂趣,雖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開心。
3.本次實習,不僅是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和鞏固,也是進一步培養(yǎng)我們的觀察能力,學習并把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這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地質實習報告5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tài)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結構和分布規(guī)律。重點掌握實習區(qū)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guī)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
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yǎng)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qū)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wěn)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guī)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xiàn),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qū)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qū)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xiàn)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yǎng)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qū)。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shù)氐牡刭|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qū)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wěn)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tài)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fā)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jié)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xiàn)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jié)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jié)理以節(jié)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jié)理:
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xù)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xiàn)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xiàn)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xù)彎曲。巖層的連續(xù)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xiàn)。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xiàn)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tài)、河谷的發(fā)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huán)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
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xiàn)。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tài)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xiàn)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shù)酌。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
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質實習報告6
砂巖、夾粉砂巖;在西江南岸侵蝕低山、侵蝕臺地和沖積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斷層線附近還有老虎坳組(D2l)的砂礫巖、石英砂巖夾砂質頁巖、泥質頁巖,估計是上覆新地層被侵蝕掉而出露表層的。
另有兩組為晚泥盆世地層,分別為帽子峰組(D3m)的頁巖、粉砂巖、砂巖互層、夾灰?guī)r和天子嶺組(D3t)的灰?guī)r和泥質灰?guī)r、夾鎢質頁巖。
4. 石炭系(C)
石炭系的地層廣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沖積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發(fā),向北嶺方向分別從巖關階(孟公坳組)(C1y)砂頁巖過渡到測水段(C1dc)石英砂巖、泥質頁巖夾煤層。
七星巖地區(qū)也主要為石炭系的地層,石牌附近為石磴子段(C1ds)微;?guī)r夾泥質頁巖,阿波巖為壺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guī)r、微;?guī)r、夾角礫狀灰?guī)r。
5. 二疊系(P)
龍?zhí)督M上部(P2lb)石英砂巖、頁巖與粉砂質頁巖互層、夾煤層只在圖中西江東南的沖積平原上找到一處,位于高要市東北部。
6. 三疊系(T)
這一時代的.巖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為礫巖、砂礫巖、石英砂巖、粉砂巖與泥質頁巖互層、夾灰質頁巖及煤層(T3r-J1a)
三疊紀時期比較重要的地層是晚侏羅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崗巖(〥32(3)),這是在發(fā)生在三疊紀的燕山運動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崗巖群;另外在羚羊峽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區(qū)也有較多出露。
7.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沖積平原上,為現(xiàn)代河床沉積。其中南岸主要是礫石、砂夾紅黃色粘性土,北岸主要為砂、砂礫、夾粉砂質粘土;另外在市區(qū)北部公路附近還有砂、砂礫、砂質粘土、夾泥炭及淤泥層的第四系地層。
。ǘ嬙
1. 褶皺
肇慶地區(qū)的褶皺是在構造運動中巖層受力彎曲變形所形成的,幾乎整個肇慶地區(qū)都處于這一大型褶皺構造之上。北嶺、欄柯山是桂頭群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guī)r為主的復式向斜谷。
肇慶平原的沉積主要來自西江對凸岸的沉積,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qū)首先沉積了砂巖和頁巖,后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guī)r。由于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巖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
2. 斷層
從地質圖上看到,在北嶺山有一段連續(xù)的正斷層,還有一些性質不明的斷層和巖層不整合面。
我們知道,北嶺山地層巖性主要為泥盆系的砂頁巖,七星巖為石炭系的石灰?guī)r,按照地層時代來看,年代老的泥盆系地層應該在較新的石炭系地層之下,但是北嶺比七星巖高出許多,原因就在于地殼發(fā)生過斷裂,上升一側突起成山,低降一側形成低地。北嶺斷裂時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層;肇慶平原就斷陷成為西江谷地。北嶺山腳就是一條斷裂帶。
我們在七星巖公園能夠看到明顯的大型斷層崖和斷層三角面。北嶺南坡和雞籠山北坡的“斷層崖”實際上是由抗蝕強巖石形成的斷層線崖。北嶺南坡的“斷層三角面”實際上是該背斜山的向南傾斜的蝕余層面;該斷層在北嶺林場場部、西江大學的北面洪沖積地形基底通過,并無錯斷這類地貌。④
這一斷層屬于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北西向斷層,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構造運動的主要活動時期。
地質實習報告7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xiàn)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tǒng)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并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jié)如下: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qū)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qū)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fā)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tài)、規(guī)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qū)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qū)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fā)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qū)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xiàn)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yè)、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并進行裝訂。
引言
地理位置;所屬行政區(qū)劃;實習時間;學習了哪些地質工作方法。
一、地理與經濟概況
1.地勢:敘述本區(qū)的地形大勢,地形、地勢分布規(guī)律。屬何地理區(qū),何山系或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區(qū)的一部分。指出區(qū)域的高差,有哪些最高點等。
2.水系:描述區(qū)內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流向、流量、河床寬窄等。
3.氣候:應根據文獻資料或親身經歷,簡單介紹區(qū)內的氣溫、降水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交通:主要交通線及交通工具等。
5.經濟概況:工農業(yè)的一般概況;城鎮(zhèn)、村落的.分布;居民、人口和勞動力等情況。
在撰寫時,除野外調查外,主要是根據地形圖及其有關資料進行編寫,文字力求簡練。
二、區(qū)域地層與巖性
地層與巖性是地質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部分主要說明實習區(qū)域的主要存在的地層;各地層的巖性(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主要組成礦物和巖石在區(qū)域內的厚度、出露地點及分布等);區(qū)域的地層層序;地層的接觸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本部分的寫法是:
先寫一個引子,概要說明本區(qū)由哪些巖石構成,使讀者對本區(qū)有一個一般性的概念。
引子之后,按地層自老而新的順序分段進行描述。分段描述時,每段都要有一個小標題。如:
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在描述具體巖性時,要先寫分布情況。然后再寫出巖石的性質、厚度及其地層的接觸關系。
三、構造
本部分主要是根據巖層的產狀情況,寫巖層受到何種地質作用的破壞,形成何種地質構造等。
本部分的寫法是:
開始先寫區(qū)域內地質構造的一般情況,如:本區(qū)構造復雜與否;本區(qū)所屬的構造部位;區(qū)域內有哪些較大的構造;構造線的方向如何等?偟臉嬙燧喞枋鲋,即可分褶皺和斷裂兩大部分分別進行描述。
即:
(一)褶皺構造
。ǘ⿺嗔褬嬙
1.主要的斷層
2.節(jié)理
總之,在編寫這部分報告時,應根據野外觀察到的實際內容描述。描述時,對于每一個褶皺或斷裂都要描述其具體位置、方向、長度和產狀。然后,再說明其它特征等。
四、地貌形態(tài)
。ㄒ唬┲饕孛差愋
在野外實習期間所見到的主要地貌類型,如: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地貌;洪積扇、洪積裙等。描述這些地貌類型的形態(tài)、分布規(guī)律等。
。ǘ⿴r性與地貌的關系
各種巖性對地貌的影響等。
。ㄈ嬙炫c地貌的關系
各種地質構造對地貌類型、地幔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等。
五、土壤、植被和水文狀況
六、區(qū)域地質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發(fā)展歷史
根據在野外考察所觀察到的各個地層的巖性、各種地質構造來分析本區(qū)域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理環(huán)境狀況、所發(fā)生的主要構造變動等。例如:
1.太古代
2.元古代
根據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巖及石英巖層面上的波痕、泥裂等構造分析在太古代震旦紀時,本區(qū)濱海、淺海環(huán)境,海水時進時褪。又根據在太古界片麻巖和元古界石英巖之間,有大量的底礫巖存在,分析出在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間本區(qū)曾發(fā)生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構造運動。
3.古生代
結束語
在結束語部分,可以寫實習收獲,以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
地質實習報告8
1序言
1.1交通位置及地理概況
1.1.1交通位置
工區(qū)為四川江油市馬角鎮(zhèn),距江油市57km,距成都市214km。馬角壩地區(qū)交通方便,寶成鐵路自北向南縱貫該區(qū),國道108線從東南緣穿過,北經廣元出川,南經江油、綿陽可達成都。區(qū)內有公路,北通雁門壩,西至澄水,南達文勝等鄉(xiāng)鎮(zhèn)。山區(qū)有礦山公路和山間大道通行。附馬角壩交通位置圖1-1
1.1.2自然地理
馬角壩地區(qū)位于龍門山系的前山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中山區(qū),海拔>1200m,東南部為低山區(qū),海拔
1.1.3經濟地理
馬角鎮(zhèn)面積146.56km2,人口2.3萬,其中農業(yè)人口為1.1萬。農業(yè)耕地1.18萬畝,播種面積2.22萬畝。主要出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和蔬菜,年產糧食5300噸,農業(yè)總產值791萬元。馬角鎮(zhèn)以核桃、木耳、黃花為特色農產品。馬角鎮(zhèn)有省、市屬工礦企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230多個,其中以水泥廠為主,還有鍋廠、鋼鐵廠、磷肥廠、電石廠、砂廠等,工業(yè)總產值1.35億元。其中雙馬礦山是區(qū)內最大的企業(yè),年產水泥100多萬噸,雙馬水泥是四川的名牌產品。馬角鎮(zhèn)污染嚴重,污染源主要來自水泥生產。
1.2地質研究簡史
龍門山區(qū)地質調查開始于19世紀70年代。
1872年德國人創(chuàng)立“廣元煤系”。1879年匈牙利人發(fā)現(xiàn)廣元等地的海相中三疊統(tǒng)。本世紀20年代以來,趙亞曾,黃汲清等先后對龍門山區(qū)進行過調查。趙亞曾(1929)首創(chuàng)“飛仙關頁巖”、“昭化灰?guī)r”。趙亞曾和黃汲清(1931)將三疊系劃分為“飛仙關頁巖”和“嘉陵江灰?guī)r”;將“廣元煤系”更名為“須家河煤系”;建立了“平驛鋪砂巖”、“白石鋪灰?guī)r”和“唐山寨灰?guī)r”。朱森、葉連俊等(1942)將“白石鋪灰?guī)r”進一步劃分為“養(yǎng)馬壩系”和“觀霧山系”。朱森(1942)首次在馬角壩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下石炭統(tǒng)地層,稱“總長溝系”;并在嘉陵江灰?guī)r之上劃分出“天井山灰?guī)r”。解放后,西南石油地質處對唐王寨、仰天窩向斜兩翼的系統(tǒng)研究;北京地質學院在江油地區(qū)測制的石炭系剖面。60年代,四川省地質局對龍門山區(qū)開展1∶20萬區(qū)域地質測量。90年代初四川省地質礦產局編制出版《四川省區(qū)域地質志》,并開展1∶5萬區(qū)域地質調查,馬角壩屬龍門山北段片區(qū)。
1.3工作概況
作為石油地質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巖石學》、《礦物學》、《古生物學》、《沉積巖石學》、《石油地質學》的基礎上,應該進行一次較完善的野外實習,以達到理論結合實際的目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完成地層系統(tǒng)的建立和巖石地層的劃分,剖面的測制,化石、巖石標本的野外采集和觀察研究,各種構造觀測以及填制地質圖工作,編制一些基本地質圖件,掌握區(qū)域地質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如何進行實測地質剖面,明白如何進行地質點的觀察、描述以及如何進行地質填圖。本次實習工作主要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野外踏勘,實測地層剖面,野外自由填圖,室內資料整理和作圖、編寫實習報告。工作計劃安排合理,除去因天氣、計算機考試原因稍有耽擱,工作進展還算順利,各階段填圖任務基本完成。
2地層
2.1概述
馬角壩地區(qū)地層屬揚子區(qū)龍門山分區(qū),其東南緊鄰四川盆地分區(qū),該區(qū)出露地層有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和第四系。其中泥盆系~中三疊統(tǒng)以海相碳酸鹽巖建造廣泛發(fā)育為特征,第四系以碎屑巖松散沉積為主。由于工區(qū)內發(fā)育F1-F7及F2’北東-南西走向的逆斷層,所以除石炭系地層較全外,其余地層皆出露不全。工區(qū)地層基本為北東-南西走向,地層傾向基本為北西向。碳酸鹽巖地層在工區(qū)廣泛出露,從志留系到三疊系,除志留系韓家店組(S1-2h),石炭系總長溝群(C1-2z)部分巖層,二疊系梁山組(P2l),三疊系飛仙關組二段(T1f2)和嘉陵江組二段(T1j2)、四段(T1j4)之外,幾乎都為碳酸鹽巖地層。志留系在工區(qū)只出露了韓家店組紫紅色泥巖地層,與二疊系棲霞組為斷層接觸。泥盆系碳酸鹽巖地層由底到頂出露了觀霧山組、沙窩子組和茅壩組地層,底部中泥盆統(tǒng)觀霧山地層與下三疊統(tǒng)飛仙關組二段地層為斷層接觸;石炭系地層由底到頂分為總長溝群和黃龍組,大部分為碳酸鹽巖地層,總長溝群底部為含鮞狀赤鐵礦紫紅色泥巖;二疊系由底到頂出露的依次為黃龍組、梁山組、棲霞組和吳家坪組地層,其中吳家坪組與飛仙關組為斷層接觸關系,黃龍組與梁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三疊系從底到頂出露了下三疊統(tǒng)飛仙關組、嘉陵江組和中三疊統(tǒng)雷口坡組,飛仙關組二段與嘉陵江組五段為斷層接觸。
在本次實習中,我們對下三疊統(tǒng)飛仙關組地層進行了實測。在實測中,我們發(fā)現(xiàn)飛一段中基本為灰?guī)r,但是地層在巖石構造和結構方面變化頗多。通過細致的劃分,在構造變化上,我們能夠觀察到從紋層-厚層的灰?guī)r;在結構變化上,我們見到了圓柱狀灰?guī)r、核形石灰?guī)r、蠕蟲狀灰?guī)r、生物碎屑灰?guī)r、鮞粒灰?guī)r、微晶灰?guī)r、細晶灰?guī)r、礫屑灰?guī)r、砂屑灰?guī)r、含膏溶孔微晶灰?guī)r;飛二段基本為泥巖、鈣質泥巖,其中夾一定數(shù)量的灰?guī)r條帶,可見克氏蛤化石。
2.2地層分述
2.2.1志留系(S)
工區(qū)僅出露一組志留系地層――韓家店組(S1-2h),巖性以暗紫紅色頁巖為主,夾泥巖、粉砂質泥巖及;可見三葉蟲、筆石等化石;中統(tǒng)頂部不全,未見頂?shù),工區(qū)可見厚度大于100米,分布于工區(qū)西北角,工區(qū)內與二疊系棲霞組為斷層接觸。該組為一套陸棚相-淺海臺地相的頁巖,巖相穩(wěn)定,厚度變化不大。附韓家店組與棲霞組斷層接觸。
2.2.2泥盆系(S)
實習工區(qū)可見三個組,巖性總體上以碳酸鹽巖為主。分布于工區(qū)中部及東北部。中上部為淺海相,底部為濱海相。這一時期隨著川中古陸擴大,揚子準地臺四川部分幾乎都隆起為陸,但是屬于龍門山前山帶的`工區(qū)依然為海盆,總體上為一套海相碳酸鹽巖沉積。
2.2.2.1觀霧山組(D2-3gw)
厚度大于100米,巖性為灰色、深灰色中~厚層灰?guī)r,含生物碎屑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白云巖,頂部以豹斑灰?guī)r為分層標志。發(fā)育礁灰?guī)r并含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分布于工區(qū)東北-西南,與三疊系飛仙關組斷層接觸。附觀霧山組頂部豹斑灰?guī)r圖2-2以及圖2-3生物化石-層孔蟲。
2.2.2.2沙窩子組(D3s)
沙窩子組按其巖性變化可劃分為三段:
沙一段(D3s1),厚度約100米。巖性以灰、淺灰、灰白色中-厚層狀白云巖為主,夾有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分布于工區(qū)西北-西南,與觀霧山組整合接觸,以豹斑灰?guī)r為分界標志。
沙二段(D3s2),厚度約100米。巖性以灰、淺灰色中~厚層灰?guī)r為主,底部有約1米厚瘤狀灰?guī)r為分界標志;分布于工區(qū)西北部,與沙一段整合接觸。附圖2-4瘤狀灰?guī)r
沙三段(D3s3),厚度約120米,巖性以灰、灰黃色中~厚層狀白云巖為主,刀砍紋明顯,分布于工區(qū)西北部,與沙二段整合接觸,二者巖性區(qū)別明顯。附圖2-5白云巖刀砍紋
2.2.2.3茅壩組(D3m)
厚度為50米,巖性為淺灰、灰白中~厚層狀微晶灰?guī)r、球;?guī)r、粒屑灰?guī)r。本組巖性較純,化石較少。分布于工區(qū)西北部,與沙窩子組整合接觸,與沙三段白云巖區(qū)別明顯。
工區(qū)內泥盆系地層的巖性為較純的碳酸鹽巖,且含有的生物碎屑較少(本次實習在泥盆系地層中未找到化石),表明在地層沉積時期,沉積水體不深,水循環(huán)受到限制,氧化作用不明顯,鹽度較大,為潮間帶―潮下帶瀉湖環(huán)境的中―低能帶。綜合其他時期工區(qū)地層的沉積環(huán)境和水體的變化,在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馬角壩地區(qū)皆位于半封閉的瀉湖-濱海環(huán)境中,其沉積環(huán)境是穩(wěn)定的,主要處于潮間帶-潮下帶之間,局部發(fā)育瀉湖沉積。在局部環(huán)境中主要受蒸發(fā)作用、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控制,形成了一套以潮上蒸發(fā)坪白云巖和開闊臺地灰?guī)r為特征的巖相組合。
2.3石炭系(C)
工區(qū)石炭系分為2個組,以灰?guī)r為主,含有白云巖、泥巖,巖石類型多樣。由于水泥廠的開發(fā),石炭系地層在工區(qū)礦山梁~張一溝之間露頭較好,分布于工區(qū)西北部。該地層幾乎為淺海臺地相。
2.2.3.1總長溝群(C1-2z)
厚度100米,巖性多樣,底部為紫紅色泥巖,含鮞狀赤鐵礦,地層厚度在橫向上有變化,之上為似瘤狀灰?guī)r,含珊瑚化石;中上部由礫屑灰?guī)r、介殼灰?guī)r組成互層,推測為風暴巖序列。該地層分布于工區(qū)西北角。與下伏茅壩組地層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分界標志為紫紅色泥巖。附圖2-6總長溝群底部含鮞狀赤鐵礦的紫紅色泥巖,及圖2-7珊瑚化石
2.2.3.2黃龍組(C2~P1h)
厚度150米,巖性復雜,底部為紫紅色中~厚層礫屑灰?guī)r;中下部為鮞粒、球粒、微晶、礫屑灰?guī)r、砂屑灰?guī)r;中上部為豆粒灰?guī)r,蜓類化石豐富;頂部為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分布于工區(qū)西北部,與總長溝群整合接觸,二者的分層標志為淺紫紅色礫屑灰?guī)r。
通過查閱資料,對于總長溝群底部的紫紅色含鮞狀赤鐵礦泥巖需要說明一下:含鮞狀赤鐵礦泥巖為晚泥盆世大規(guī)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上升的產物。其核心主要由赤鐵礦構成,部分為較大的石英顆;虺噼F礦和石英顆粒包裹體,未見生物碎屑。鐵質來源應為大陸風化的產物,鐵質鮞粒生成時應為半封閉環(huán)境,當三價鐵離子達到飽和后,在適當?shù)那闆r下,大量鐵質圍繞石英碎屑或鐵礦物碎屑轉動形成膠體沉積。圈層呈同心狀,整體呈膠體狀態(tài),未見到由于藻類生長造成的明暗分明的紋層。說明當時的環(huán)境為淺水動蕩環(huán)境,水動力較強,且鮞粒形成與生物作用無關?傮w而言,鐵質鮞粒的主要成因為:晚泥盆世法門期末大規(guī)模海退造成暴露環(huán)境,之后海平面開始上升,形成淺水的氧化環(huán)境,來源于大陸風化的鐵質和陸源石英碎屑在半封閉海灣中聚集,當三價鐵離子濃度達到飽和后,在適當條件下,大量鐵質圍繞石英碎屑或鐵礦物碎屑轉動形成膠體沉積鮞粒。附石炭紀古地理背景圖2-8
從整個石炭系地層巖性的變化來看,底部出現(xiàn)的幾層紫紅色含鮞狀赤鐵礦泥巖表明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為氧化、半封閉的淺水環(huán)境,常產于局限臺地淺灘,相對能量較低的攪動環(huán)境。向上有似瘤狀灰?guī)r的出現(xiàn),其瘤狀為珊瑚化石。珊瑚化石的出現(xiàn)代表了臺地邊緣生物礁的環(huán)境,由局限臺地相巖石到有生物化石出現(xiàn)的巖層,表明短期內海平面上升。之所以會形成似瘤狀灰?guī)r而沒有形成國內珊瑚礁,是由于臺地邊緣生物礁的垮塌作用而形成。地層中上部出現(xiàn)介殼灰?guī)r與礫屑灰?guī)r的互層。其中,礫屑灰?guī)r的出現(xiàn),表明沉積環(huán)境演變成了斜坡相,之前的碎屑沉積物垮塌后的礫屑與后來的碳酸鹽巖同時沉積,形成了礫屑灰?guī)r。同時,出現(xiàn)的介殼灰?guī)r,也可以認為是臺地邊緣的淺灘相形成的。結合其他巖
性的沉積環(huán)境,礫屑灰?guī)r沉積時的斜坡應為較緩的斜坡。黃龍組的紫紅色礫屑灰?guī)r表明曾經出現(xiàn)過短暫的氧化環(huán)境,含有鐵質膠結物,因此,作為與總長溝群的分界標志,比較可靠。黃龍組中上部發(fā)育一大段質地較純的灰白色灰?guī)r,在結構上有一定變化,總體上為開闊臺地沉積環(huán)境。黃龍組上部可見豆粒灰?guī)r以及灰質白云巖、白云巖,可見,在開闊臺地之后海平面開始下降,出現(xiàn)了淺灘動蕩環(huán)境、以及蒸發(fā)環(huán)境?傮w而言,石炭系沉積環(huán)境是在水體較淺的臺地邊緣、斜坡、淺灘相下的較小幅度的水體深淺變化引起了氧化、還原環(huán)境變化和水體能量由弱―中到較強水體能量的變化。
2.2.4二疊系(P)
由于斷層錯動,二疊系地層出露不全,在工區(qū)比較分散,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北部,主要為淺海相,期間海平面有一定的變化。早中二疊世,川中古陸經歷了一次廣泛海侵,海水幾乎淹沒整個揚子準地臺,工區(qū)海水變深,代表性地層為中二疊世棲霞組,前人稱為“陽新海侵”。
2.2.4.1梁山組(P2 l)
厚度小于10米。巖性主要為淺黃色鋁土質粘土巖。分布于工區(qū)西北角,與黃龍組平行不整合接觸。見圖2-9梁山組鋁土質粘土巖
2.2.4.2棲霞組(P2q)
厚度約30米,巖性為灰色、深灰色厚層―塊狀石灰?guī)r。分布于工區(qū)西北角與梁山組整合接觸。其上與志留系韓家店組斷層接觸。
2.2.4.3吳家坪組(P3w)
厚度小于10米,巖性為灰、灰白色中-厚層微晶~細晶灰?guī)r,含燧石結核,含古蜓化石,分布于工區(qū)東北和西南部,與下伏地層斷層接觸。
二疊系地層由于其本身厚度不大,再加上斷層作用的錯斷,使得其沉積環(huán)境的分析不夠準確。但總的來看,由于二疊系地層較其石炭系地層的泥質含量明顯增多,說明水體的深度明顯增大,沉積環(huán)境已變?yōu)榕_地前緣斜坡相。而其上巖性轉變?yōu)榛規(guī)r,表明水體再度為較淺的狀態(tài),且由于棲霞組和吳家坪組地層中生物化石的出現(xiàn),充分證明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已為臺地邊緣淺灘。
2.2.5三疊系(T)
工區(qū)內可見到的三疊系地層共有3組10段,廣泛出露于工區(qū),主要分布在工區(qū)西南部、東南部、東北部。早中三疊世,飛仙關組多紫紅色頁巖、灰白色灰?guī)r,嘉陵江組、雷口坡組主要由白云巖、灰質白云巖構成,內含膏鹽,預示海侵即將終結。
2.2.5.1飛仙關組(T1f)
飛仙關組一段(T1f1):厚約120米,以石灰?guī)r為主,巖石類型較多,有圓珠狀灰?guī)r、微晶灰?guī)r、蠕蟲狀灰?guī)r、紋層狀灰?guī)r、核形石灰?guī)r、細晶灰?guī)r、鮞;?guī)r、礫屑灰?guī)r、含膏溶孔灰?guī)r;由于斷層的作用,可見到揉皺現(xiàn)象,見圖2-10。
飛仙關組二段(T1f2):厚約130米,以紫紅色頁巖為主,部分層位為鈣質泥巖,并夾有灰?guī)r條帶,其底部有5、6層泥灰?guī)r與泥巖的互層,化石有克氏蛤。從上述巖性特征看,顯然本區(qū)的飛仙關組一段為碳酸鹽巖相,飛二段為泥巖相,代表較典型的淺海潮坪潮間沉積環(huán)境。
飛仙關組地層在工區(qū)刺林包出露良好,從龍宮寺至廟子梁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剖面實測,實際分為41個小層.詳見下表2-2
2.2.5.2嘉陵江組(T1j)
主要分布于工區(qū)東南部天平山~娃娃巖一帶,與下覆地層整合接觸。
地質實習報告9
一、實習目的
為了加強對《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多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出用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的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學會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地質的地位以及與自然地理和現(xiàn)實緊密結合的思想。
二、實習內容
遠在xx億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區(qū)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泥砂物質、火山噴出物等,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這些物質變成了石英砂巖和火山巖。
在距今xx到xx億年前,xx山地區(qū)發(fā)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地質上稱為xx山運動,使海底沉積的石英砂巖和泥質巖石變質,形成了石英巖。xx山主要由一些堅硬的、不易風華的石英巖組成。石英巖是由砂巖經變質而成的。礦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巖石既堅硬,抵抗風化的能力又強。強烈的地殼上升運動,把它抬升起來高出中原數(shù)百米,形成群山聳立,層巒迭嶂的山勢。
《詩經》上稱“嵩高為岳,峻極于天”,古有“峻極峰高四望雄,中原穎氣弱天下,西連華岳三峰渺,下瞻黃河一線通”的說法,都是對xx山高大雄偉的形容。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xx山地質博物館。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們去了xx廟和xx水庫。了解了元古界的.巖石——砂巖、河流階地和洪積扇、河漫灘三種流水地貌單面山。河流階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灘相對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階梯狀分布于河流兩岸,這種地形就叫做河流階地。其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先發(fā)育一個相當寬廣的谷底,后來河流向下侵蝕。
在實習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人們長期的開礦、挖山鋪路,致使當?shù)氐脑S多地質地貌遺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對研究地史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第五天,學習判斷斷層。斷層上盤前緣所形成的崖坡或陡坎。斷層是巖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斷裂構造。
該破裂面稱斷層面,斷層面在地面的露頭稱斷層線。斷層面兩側的巖塊稱斷層盤。如果斷層面是傾斜的,則斷層面上的盤稱斷層上盤,下面的盤稱斷層下盤。
三、實習總結
通過為期xx天的xx山地質實習,我們將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野外觀察到的景象相結合,一方面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得我們對基本的地質地貌狀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這次實習也是對我個人的一次挑戰(zhàn),從來沒有爬過山的我,這次對我個人的意志品質是一次考驗,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鍛煉。
地質實習報告10
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學習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養(yǎng)野外觀察和分別的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獨立思考等科學素質,體驗野外生活,訓練對野外工作的適應能力,加深對地質知識的了解!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認識常見巖石并對其組成成分、顏色、構造、結構等性質,并且對相應巖石進行采集并且進行描述。
3、學會用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以所處方位。
5、現(xiàn)場認識水平層理、楔狀層理、巖層的尖滅等地質現(xiàn)象。
實習人員和時間:
指導老師:申振強老師、景永強老師、封強老師、李影老師帶隊老師:王志強老師
小組成員:白培霞,劉倩,楊毅,白斌
實習人員有11級一班、四班全體學生及老師,本次野外地質實習歷時三天,即20xx年5月14日早晨出發(fā)到20xx年5月17日中午返校。
實習地點:
陜北地區(qū)
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三條路線,即:
(1)延安市棗園鎮(zhèn)莫家灣
(2)延安市安塞縣肖官驛
(3)延安市宜川縣壺口瀑布分組情況:
此次實習共有我們一班四班兩個班級八十多位學生,我們二個班以小組為單位共分成二十多個小組一位組長帶領一小組(我們油畫四班是我們的輔導員王志強王老師帶領的),另外每四個同學分成一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發(fā)一個地質包,包內盛放實習工具。一輛校車乘載一個班級的學生及帶隊老師,路線詳細下面根據實習敘述!
實習具體內容:
一、地點一
日期:20xx-5-15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莫家灣后山
實習任務:飽和含油砂巖的描述及其標本的采集,制作信手剖面圖,熟悉
使用羅盤儀測量巖層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以及了解黃土
地貌和地理坡度的測量。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天氣是那樣的炎熱,作為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
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了解了很多不同的地質現(xiàn)象。老師詳細講解了幾種常見巖層、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xiàn)象,分析地質現(xiàn)象的分布規(guī)律,并且畫出地質剖面圖,再根據地質圖分析區(qū)域和地質發(fā)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有所收獲,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初步了解地質為了在野外實習時有所收獲,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初步了解地質
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點一:首先我們觀測的是河邊的一些飽和含油砂巖,經過我們小組的細心和認真討論后得出飽和含油砂巖的一些性質,他的新鮮面為黑色,風畫面為紅褐色,具有厚層狀層理,粗粒碎結構,碎屑成分主要有碎屑顆粒,礦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長石等,膠結物為較硬的硅質膠結物,飽和含油,具有原油味,可污手。點二:距點一向西1000米,進溝距溝口約800~900米,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巖層的剖面,根據老師的認真描述與我們的細心觀察,最后了解到該巖層剖面分為四個層次,最頂層是黃土層,緊接著是中砂,炭質頁巖和細砂巖,并分別進行巖層的描述,黃土層:土黃色,由粉砂組成,含有一定量細砂和粘土,顆粒徑在0.05~0.01mm之間,厚度約1~3m之間,中砂:灰黃色,粉狀結構,含較多的粘土,細碎屑巖,且很單一,厚度約5m。炭質頁巖:灰黑色,層狀結構,頁狀層理,厚度約為3m。細砂巖:淡黃色,塊狀構造,成分較為復雜,厚度約為10米。
點三:據點二為基準,再進溝500米,向東到達山頂,本地貌點土質疏松,多為黃色土壤,此地形主要以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卯為主,黃土卯是黃土被侵蝕切割而成渾圓頂部的孤立丘崗地形,如饅頭狀,各方向的坡度不一,此點北邊坡度為38°,東邊坡度為40°,西邊坡度為43°,綿延數(shù)百米的長梁和渾圓狀丘崗地貌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溝壑縱橫,丘陵起伏,一眼望去,與頂基本相平。羅盤的使用:
地質羅盤是地質實習中傳統(tǒng)三大件之一,運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是地質實習的基本技能。本次實習,我們通過運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復習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具體體方法如下:
(1)用地質羅盤測巖石的走向
測量巖層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羅盤上標有N—S相平行的邊)的一條棱與層面緊貼,然后緩慢轉動羅盤(注意:在轉動過程中,羅盤緊靠層面的那條棱的任何一點都不能離開層面),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磁針停止擺動,這時讀
出磁針所指的讀數(shù)即為巖層的走向。讀磁北針或磁南針都可以,因為巖層走向是朝兩個方向延伸的`,相差180°。例如巖層的走向為60°或240°。
(2)用地質羅盤測巖石的傾向
測傾向時,用羅盤的北端指著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即S邊)與層面貼緊,放平,并轉動羅盤,轉動方法及原則同上,北針所指的讀數(shù)即為所求的傾向。傾向僅有一個指向,只能用一個數(shù)值表示,例如巖層的傾向為150°。
假若在巖層頂面還是哪個進行測量有困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長測望標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北針受障礙,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S針亦可。
(3)用地質羅盤測巖石的傾角
測傾角時,將羅盤豎起,以其長邊貼緊層面,并與走向線相垂直,用中指撥動羅盤,使測斜器上的水準器(長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測斜器上的游標所指半圓刻度盤的讀數(shù)即為傾角。傾角的變化界于0-90°之間,如一巖層的傾角為35°。
(4)注意事項
在野外測定產狀要素,往往只要測量巖層和一切構造面的傾向和傾角,并記錄下來。記錄的格式:巖層的產狀為150°∠35°,前者表示傾向,后者表示巖層的傾角。由于走向和傾向相差90°,傾向加或減90°即為走向,上述巖層的走向是60°或240°兩個數(shù)值。這也是為什么一般不記錄走向的原因。只有當巖層傾角近于直立時才記錄走向。
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必須在巖層露頭上測量,不能在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qū)分露頭和滾石。區(qū)分露頭和滾石,主要是靠多觀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斷。
另外,若被測量的巖層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面上當作層面,以便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如果巖層出露很不完整時,這時要找?guī)r層的斷面,找到屬于同一層面的三個點(一般在兩個相交的斷面易找到),再用記錄本把這三個點連成一平面(相當于巖層面),這時測量記錄本的平面即可。
一眼望去,與頂基本平其。
二、地點二
日期:20xx-5-16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塞縣建華鎮(zhèn)肖官驛
實習任務:觀察河道沉積,觀測楔狀構造和尖面構造,觀察鐵質砂巖的特征,并且及進行標本采集
點一:河床上河流沉積剖面描述
位置:肖官驛河道走向25度,小橋旁10米處
描述:河流沉積的砂巖顆粒的大小變化,說明分選性差。顆粒由粗變再變粗,說明當時水動力差,水流變化快,河流快速沉降,和水比較濁,河水擺動不定。
點二:巖性截面圖
位置:肖官驛對面溝300米處,方位145度根據巖石的分布畫出巖性截面圖
點三:肖官驛對面溝據點二200米處,方位130度
交錯層理:通常也稱為斜層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層系界面的紋層組成,斜層系可以彼此重疊、交錯、切割的方式組合。其特點是細層理大致規(guī)則地與層間的分隔面(主層理)呈斜交的關系,上部與主層理截交,下部與主層理相切?梢岳眯睂永淼膬A向了解沉積物的來源
方向。
這種層理是由沉積介質(水流及風)的流動造成的。當介質具有一定流速時,底床上可以產生一系列的砂波,這種砂波順流移動的結果,在陡坡加積作用一側形成了由一系列紋層組成的斜層系。
根據沉積巖構造畫出巖層的層理圖點四:鐵質砂巖的描述
位置:肖官驛對面溝據點二150米處,方位115度鐵質砂巖:新鮮面為暗紅色,具有厚層狀層理,粗粒碎屑結構,磨圓度較差,分選性較好。含大量鐵礦物的沉積巖,若其中鐵礦物含量很高達到工業(yè)品位時,即為沉積鐵礦。鐵質沉積巖中常見的鐵礦物包括赤鐵礦、針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赤鐵礦是前寒武紀和顯生宙鐵質巖的重要組分。針鐵礦是中生代鐵質巖的主要組分,磁鐵礦在前寒武紀鐵質巖中大量存在,常與燧石呈紋層狀互層;鐵的碳酸鹽主要以菱鐵礦形式出現(xiàn),在一些非海相的富含有機質的泥巖中,尤其是煤系中,菱鐵礦常呈結核體或放射狀球粒結構的菱鐵礦產出;鐵的硫化物包括黃鐵礦和白鐵礦。
前寒武紀沉積鐵質巖:主要由碧玉鐵質巖、磁鐵礦石英巖、燧石鐵質巖等組成,其特征是磁鐵礦、赤鐵礦層與碧玉巖、石英巖、燧石巖共生,構成條帶狀或紋層狀構造。我國鞍山式鐵礦即為此類巖石經變質作用產物。
海相沉積鐵質巖:與海相沉積有關的鐵質巖礦床有鮞狀赤鐵礦巖、鮞綠泥石鐵質巖和菱鐵礦巖等。鮞狀赤鐵礦巖常形成大型鐵礦,如法國的洛林鐵礦、美國的克林頓鐵礦以及我國北方的宣龍式鐵礦、南方的寧鄉(xiāng)式鐵礦。礦石主要由赤鐵礦鮞粒組成,形成于濱海環(huán)境。
菱鐵礦巖分布于我國貴州、陜西等省,可構成一定規(guī)模的礦床,菱鐵礦是典型的成巖礦物,因此菱鐵礦礦床大多屬成巖期形成的層控礦床。湖沼相鐵質巖:產于某些中、高緯度的沼澤與湖泊中,礦石的結構有鮞狀、結核狀、球粒狀、疏松土狀等。礦石成分以針鐵礦常見,其次是菱鐵礦、藍鐵礦。古代的湖沼相鐵礦常與含煤地層共生,礦石成分以菱鐵礦為主。
三、地點三
日期:20xx-5-17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壺口瀑布實習任務:了解溯源侵蝕內容及意義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黃河中游,晉陜大峽谷中段,總面積約60
平方千米。黃河壺口瀑布聲如雷鳴,氣勢壯觀,它以排山倒海的獨特雄姿著稱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征。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qū),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xiàn)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瀑布水勢洶涌,濤聲震天,景色壯麗,是黃河最壯觀的一段,也是國內外罕見的瀑布奇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面目,壺口瀑布這顆黃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龍般的姿態(tài)奔騰、咆哮著。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fā)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xié)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絡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懊襟w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XX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qū)、鄉(xiāng)村古鎮(zhèn)、旅游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壺口瀑布位列其中。
實習體會
這是大學以來的第一次野外實習,可謂感觸頗多。盡管我們這次的"篤行"只有短短三天,但得到的并不次于在校所學,甚至更多。尤其那些在課堂上看不到,學校也見不到的。通過短短的實習大開眼界。把一些理論上傳奇的東西看了個明白。烈日炎炎,我們并沒有為此而頭疼,也沒有為此而止步,恰恰是因好奇而大步向前。本著對大自然神奇的向往,我們克服重重困難,憑著頑強的意志,去尋找我們想要的和未知的。因為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鍛煉機會,我們不得不珍惜。另外,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能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繼續(xù)學習的的信心和熱情。當然,每天去的地方都對我感觸很深,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那里有很多東西,同時找到了許多巖石,在老師的幫助和講解下我也學到了不少,這也是值得欣慰的。大伙都熱情高漲,興趣盎然,信心百倍。有人照相,有人照石頭,有人和老師留影,我和幾個人問老師問題,老師在休息之余給我們講解,讓我們懂得更多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然而我更深刻認識到了地質學的意義,它也與我們將來的工作息息相關相聯(lián)系,如地層與油田密切相關。也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些基本的考察地質構造的方法和要領。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需要準備那些東西,記錄那些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同是充分認識到地質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這也激發(fā)了我們自己對地質學考察和探索的興趣。最后感謝指導老師的辛苦講解,我代表油化四班全體同學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地質實習報告11
一、 序言
沉積巖沉在水底很多年后,地殼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滄海變桑田,平地起高山。從此地球不再光滑。這就是地質史上的造山運動。 造山運動使億萬年堆積的層層地質信息鉆出地面,擺到我們面前,也使原來基本水平的巖石層變得扭曲傾斜,甚至分離搬家。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xù)到今天。我們知道風、雨、雪、冰對巖石有一種破壞作用,會叫它們粉身碎骨或變成泥土,這叫風化作用是外力因素;地震和火山也會對巖石進行作用,使它們失去原來的樣子甚至變 成另外一種巖石 ,這叫內力作用。這兩大作用在很多億年中不停地塑造著地球,當它使嶙峋石峰變成翠樹青山的同時,也磨滅了那些本來露出地表的巖層所帶給我們的清晰地質信息。巧的是在世界一些人們可以去到的地方,竟還保留了沒有被磨滅的古老地層。它們就像是一頁頁的書從地下拱出來,供我們閱讀。這樣的地方就被稱為地質剖面。 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數(shù)百平方公里內,就擺放著很多這樣的地質“長卷”。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20xx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準建立,位于天津薊縣北部山區(qū),京、津、唐腹心地帶,交通方便,面積342平方公里。園內保存著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它系統(tǒng)記錄了距今18億年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和事件,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xù)、保存完好、構造簡單、化石豐富、頂?shù)捉缇清楚、巖石變質淺而聞名于中外地質學界。園內峽谷幽深、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閑度假、旅游攬勝和科學考察的勝地。
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景區(qū)是: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
☆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
二、 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讓我們從感性上認識了工程地質,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fā)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qū)的地質發(fā)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xiàn)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后續(xù)課程、從事專業(yè)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 實習時間
20xx年5月14日上午9:00 實習動員會
20xx年5月16日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和府君山地質 構造遺跡景區(qū)
四、 實習地點
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天津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土木工程學院樓116室
相關地層知識
、偕细驳貙樱合潞浣y(tǒng)府君山組白云巖、灰?guī)r,底部角礫巖。產三葉蟲化石。
青白口系:371米(約8.5 ——10億年)
井兒峪組(Qnj)蛋青色、紫紅色含泥白云質灰?guī)r,含宏觀藻類和遺跡化石。K-Ar年齡8.53億年、8.62億年,厚100米。
長龍山組(Qnc)砂礫巖、長石砂巖、海綠石砂巖與頁巖,含宏觀藻類化石。K-Ar年齡8.99億年,厚103米。
下馬嶺組(Qnx)灰色、黃綠色含鐵質細砂巖、粉砂巖、頁巖,底部含鐵并見風化殼。含宏觀藻類化石。K-Ar年齡9.56億年,厚168米。
薊縣系:4569米(約10-14億年)
鐵嶺組上部(Jxt2)老虎頂亞組疊層石灰?guī)r、海綠石灰?guī)r,產豐富的疊層石。K-Ar、Ar- Ar年齡10.46億年 、10.82億年、11.34億年,厚180米。
鐵嶺組下部(Jxt1)代莊子亞組白云巖、綠色富鉀頁巖,含疊層石和宏觀藻類化石。K-Ar、Ar-Ar年齡11.71億年、12.05億年、12.36億年。厚153米。
洪水莊組(Jxh)頁巖、粉砂巖和白云巖,含宏觀藻類化石。K-Ar、RB- SR年齡12.21億年、12.41億年,厚131米。
霧迷山組(Jxw)白云巖、燧石白云巖、疊層石白云巖、含瀝青白云巖,含豐富的疊層石和微體藻類、宏觀藻類化石。Ar-Ar年齡12.07億年、12.08億年。厚3392米。
楊莊組(Jxy)紅色、灰白色粉砂白云巖、燧石白云巖。含疊層石和微體藻類化石。年齡13.17億年。厚707米。
長城系:4260米 (約14-18億年)
高于莊組(Jxg)燧石白云巖、含錳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疊層石白云巖。含疊層石和微體藻類、宏觀藻類化石。Ar-Ar、Pb-Pb年齡14.25億年、14.35億年。厚1594米。
大紅峪組(Ccd)長石石英砂巖、頁巖、火山巖及疊層石白云巖。含疊層石和微體藻類化石。U-Pb、Pb-Pb、K-Ar年齡16.24億年、16.17億年Ma、16.25億年。厚408米。
團山子組 (Cct) 泥質白云巖、疊層石白云巖、細砂巖夾頁巖和火山巖。含疊層石和宏觀藻類化石。U-Pb、Rb-Sr年齡16.05億年、16.83億年、16.05億年。厚518米。
串嶺溝組 (Ccch) 粉砂質頁巖、黑色伊利石頁巖夾粉砂巖。含微古植物化石。Pb-Pb、U-Pb年齡16.96億年、17.57億年、17.19億年、17.05億年。厚889米。
常州溝組 (Ccc) 砂礫巖、砂巖、石英巖狀砂巖。含微古植物化石。Pb-Pb、A-Ar年齡17.44億年、18.48億年。厚854米。
②下伏地層:太古宙遷西群變質雜巖。
剖面中大紅峪組和團山子組火山巖的鋯石U-Pb年齡16.25億年和16.83億年,作為薊縣剖面年代格架的基準。
五、 實習活動
(一)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
5月16日早上6:30我們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前集合出發(fā),經過三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休息了十幾分鐘就開始了我們本次的實習工作,我們開始的地點是全新世以來最新的地層,屬于高于莊組,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們知道了這是長城系中距今大概14億年的地層。
本組與下伏大虹峪組有沉積間斷。主由碳酸鹽巖組成(占95%)。下部疊層石發(fā)育;中部含錳;上部頗多形態(tài)各異的硅質和白云質結核,頂部灰質和瀝青質成分增多。底部以灰白色含礫長石石英砂巖與下伏大紅峪組呈假整合接觸。
共分四段:
一段
底部為灰白色砂巖(厚3m),其上為燧石白云巖、泥質白云巖,夾白云質砂巖和白云質粉砂巖,條帶狀和結核狀燧石發(fā)育,具交錯層,層面可見沖刷構造,厚347m;
二段
下部為含錳白云巖和含錳粉砂質白云巖,上部為微晶白云質灰?guī)r,具顯微平直層理,厚320m;
三段
泥質白云巖和灰質白云巖,層理平直,呈板層—厚層狀互層,上部多皮殼和豆狀結核,厚658m;
四段
底部瀝青角礫白云巖,下部中厚層粗粒白云質灰?guī)r,上部厚層含燧石粗粒白云質灰?guī)r,白云巖中含陸屑和盆屑,層理波狀起伏,多同心園狀結核和連生結核,厚271m?偤1596m。
1.褶皺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在路旁看見了一個小褶皺,我們可以清晰看見背斜和向斜。
2.瘤狀構造
巖層中因為沉積時受到水的動力和靜壓力而造成白云巖變形為如瘤的圓塊。多在深海下形成,半固結狀態(tài),由于受到海水動蕩而形成,后因地殼上升活動而到地表。
實地考察中能夠明顯在層次分明的白云巖中看到餅狀或圓形的塊狀白云巖,這充分說明了水動力和壓力在巖層構造運動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3.斷層
沿路我們還可以看見一些小的斷層,斷層為東西走向,傾向為西南,傾角目測在45度左右,第一個斷層我們可以從斷層兩側的巖性判斷出來,第二個斷層可以由兩側巖層的厚度不一致判斷出。
4.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jié)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于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一厘米至一米,生于寒武紀(6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我們只看見了一些照片,老師也給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
5. 錳方硼石礦
錳方硼石是一種很少見的無水氯硼酸鹽礦物。形態(tài)一般為不規(guī)則粒狀, 集合體呈變鮞狀、變豆狀, 光澤為油脂 – 玻璃光澤; 無解理、裂紋發(fā)育;貝殼狀 – 不平坦狀斷口; 白色或灰白色, 硬度 7。
薊縣錳方硼石礦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結構: 即下部是火山巖 ( 大紅峪組鉀質粗面巖) , 上部為含硼的蒸發(fā)巖。由于大紅峪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 延續(xù)時間長, 致使熔巖分布廣泛, 并以含硼為特征,火山活動后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 導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質,為硼礦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
官地亞組
6. 高于莊組的亞組 分界線
桑樹亞庵組
對高于莊組的劃分從下而上分為官地亞組、桑樹庵亞組。桑樹庵亞組為含錳方硼石亞組。主要巖性為含錳白云質粉砂巖和厚層灰白色、淡紅色微粒含灰白云巖, 中上部為厚層至塊層狀微粒含灰白云巖, 略含錳, 風化面呈白色或褐色, 斷口呈貝殼狀, 層理平直, 層面上有波痕, 常成陡崖。下部為主要含砂層含錳白云質粉砂巖和砂質白云巖, 多風化為黑褐色, 易受剝離成薄片, 俗稱“含錳頁巖”。高于莊組之官地亞組, 即錳硼礦層之下疊層石發(fā)育, 形態(tài)常為錐狀或柱狀。兩個亞組之間是整合過渡關系。
7. 塊莖狀高于莊疊層石
疊層石是由若干基本層構成的;緦由舷孪嗷クB合或套合形成柱體,主體的不斷增長及分叉構成疊層石體。許多疊層石體聚生在一起構成疊層石礁。 高于莊組的疊層石地質年代約為15億年。
a.基本層:
基本層又叫生長層,是構成疊層石體的基本單元。它通常由暗層及亮層兩部分組成,藻類生活狀況及自然條件的周期變化形成疊層石的原生亮暗層理。疊層石的基本層形態(tài)有兩種主要類型:①拱形基本層;②錐形基本層。
b.柱體:
柱體形態(tài)主要受基本層形態(tài)的控制,同時受環(huán)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tài)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是圓柱狀或次圓柱狀柱體,柱體直徑自下而上無顯著變化。二是杯狀或莖塊狀柱體,柱體一般較短,基部很窄,向上很快不斷地增寬。
在實地觀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單細胞生物的生命痕跡。
8. .藻席及藻屑
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能反映生物有機物的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替疊置而成,如早期被硅化,有時還可保存藻絲體化石。它們通常成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的疊層石。這種藻席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而再沉積,則成藻屑。
9. 大紅峪與高于莊組的分界
兩者在此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高于莊組地步為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大紅峪含錐疊石燧石白云巖,其錐頂被切,表示受到侵蝕作用,即代表一次沉積間斷。距今16億年
10. 波痕
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
沉積環(huán)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xiàn)。
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tài)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xiàn)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站長的細心講解
我們在分界處看到的波痕地質年齡約為16億年。在此處我們還碰巧遇到了站長,有幸聽站長給我們講解了這里的一系列地質現(xiàn)象,站長還囑咐我們要善于觀察,多問老師問題。
11. 錐疊層石切頂
高于莊組底部砂巖覆蓋在大紅峪組頂部被截頂?shù)腻F疊
層石硅質條帶白云巖上,底部砂巖橫向上相變?yōu)榈[巖,
兩組間為假整合接觸關系,界線年齡約16億年。
12. 巖漿巖的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這兩種構造往往為噴出巖所具有。杏仁構
杏仁狀構造
氣孔狀構造
造與氣孔構造有發(fā)生上的關系。 具有氣孔構造的巖石,其氣孔以后被礦物質(如方解石、石英、玉髓等)所充填形成的一種形似杏仁狀的構造。 杏仁構造與氣孔構造多分布于熔巖的表層,因此可根據多層的此類構造判斷火山
噴發(fā)的次數(shù)。
13. 火山角礫巖
火山角礫巖為由直徑大于4毫米之火山巖片所成,所含之熔巖碎片遠較凝灰?guī)r者為多,但玻璃細片及整石較少。有 些角礫巖有多量之火山巖渣,礫塊多具棱角,直徑約十至三十厘米居多,堆積情形不顯層次,皆由火山物質膠結,一部分集塊巖之膠結緊密,礫塊與膠結物之間無明顯之界限,此當由於其堆積之時尚未脫融狀態(tài)
14.斷層
斷層是指巖層發(fā)生的`錯斷,斷層幾乎在地殼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巖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巖沿著溝被錯開,它位于斷層面上盤。地質學家稱其為斷層。
15. 大紅峪組與團山子組分界線
此兩個地層單元界線為整合過度關系,以大紅峪組底部厚度較大的石英巖狀砂巖為界線,其下為團山子組頂部夾薄層的砂巖的含粉砂白云巖。
16.泥裂
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shù)酌。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參觀我們終于到了出發(fā)地,在車上吃了午飯稍作休息就開往下個實習地——府君山。
(二) 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
府君山由于是地質歷史中著名的“薊縣運動”和下寒武統(tǒng)“府君山組”的命名的地,而蜚聲國內外地質學界,沉積不整合和斷層構造,尤其是逆掩斷層形成的飛來峰地貌是景區(qū)的顯著特點,景區(qū)構造十分復雜,主要斷層為薊縣逆掩斷層,斷層面舒緩波狀,將霧迷山組(12億年)推覆至府君山組(5.6億年)地層之上,形成飛來峰和構造窗。在府君山景區(qū)山頂和部分山坡凸出的地方均是霧迷山組條帶狀白云巖,周圍被斷層所圈閉,這是府君山組地質構造的最大特點。
1.兩億年跨越
井兒峪組薄層狀泥晶灰?guī)r與府君山組角礫狀灰?guī)r之
間,有一套紫紅色黃白相間含礫砂頁巖,它是古風化殼面上的沉積物,中間缺失2.4億年的地層。這是地殼升降運動造成的,此次運動就被稱為“薊縣運動”。
2.斷層構造
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fā)育的構造形態(tài)。它大小不
一、規(guī)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shù)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巖層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fā)育為溝谷,有時出現(xiàn)泉或湖泊。地殼運動中產生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巖層本身的強度對巖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巖層斷裂錯開的面稱斷層面。兩條斷層中間的巖塊相對上升,兩邊巖塊相對下降時,相對上升的巖塊叫地壘;常常形成塊狀山地,如我國的廬山、泰山等。而兩條斷層中間的巖塊相對下降、兩側巖塊相對上升時,形成地塹,即狹長的凹陷地帶。而在逆斷層中斷層面傾角平緩,傾角小于25°以下者,稱為逆掩斷層。
3. 飛來峰地貌
府君山,北嶺、
老鴰頂?shù)壬巾敳课欢际庆F迷山組條帶狀白云巖,壓在較年輕的底層上,形成飛來峰。
飛來峰
在欣賞完飛來峰地貌后,我們在樹蔭下稍作休息就準備返回學校了,結束了為期一天的野外實習生活!
(三) 室內實習
5月17日上午十點到十二點,我們去學院樓116室參加對三大類巖石的認識實習,本次實習讓我們全面的了解了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看到了很多巖石標本,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實習,我們每一組還挑一種巖石標本做了描述。
地質實習報告12
重慶市北碚區(qū)天府地區(qū)基礎地質實習報告天府鎮(zhèn)位于北;該區(qū)以采煤業(yè)為主,有最早開發(fā)煤田的天府礦務局以及;重慶是國內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從重慶市區(qū)及大學城均有高等級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解放前地質前輩做過一些地質路線及礦點調查,解放后;本次實習由五個階段組成:;1.野外踏勘:代家溝,鷹兒崖,鐵廠溝,觀音峽一帶;2.實測地層剖面:實測地層剖面,編制相應圖件.;3.沉
重慶市北碚區(qū)天府地區(qū)基礎地質實習報告 天府鎮(zhèn)位于北碚主城區(qū)東北部,位于四川盆地東部重慶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區(qū)、合川區(qū)、渝北區(qū)三境。南起嘉陵江邊的白廟子,北止華鎣山寶頂南簏,幅員面積52.6平方公里,轄8個村,3個社區(qū)居委會,人口4.5萬余人。地處重慶市主城區(qū)外圍,東連靜觀鎮(zhèn)、水土鎮(zhèn),南臨嘉臨江,全鎮(zhèn)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嶺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內有愛國實業(yè)家盧作孚家興辦的實體,有愛國實業(yè)家盧作孚辦公場地作孚樓,有建于30年代的中國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遺址,有民國初期較繁忙的北廟子水碼頭,有民國初期較繁華的北廟子古城,有長達10公里獨特別致的溶洞,有抗戰(zhàn)時期保育員金劍山分院,有歷史悠久的金劍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氣溫15℃,最高溫度34℃,最低溫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時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區(qū)最近的休閑場所。 天府地區(qū)內的地表形態(tài)為山地類型的低山區(qū),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實習去山峰林立,溝谷交錯,具典型的“一山二上兩槽”的地貌特征。山嶺槽的延伸方向為北北東-南南西,與褶皺(背斜)軸向及巖層走向基本一致。該區(qū)屬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與背斜核部一致。其兩槽系背斜兩翼的嘉陵江組夾膏鹽的碳酸鹽被強烈溶蝕形成。北西翼代家溝-后峰巖-水嵐埡槽谷稱“前槽”,發(fā)育較好。東南翼的“后槽”因斷層作用發(fā)育較差。更外側的二嶺則是抗腐蝕能力強的須家河組砂巖構成。區(qū)內經強烈剝蝕,溶蝕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巖裸露,泥薄水淺,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兩側的上三疊統(tǒng)砂,泥頁分布區(qū),峰巒疊嶂,青松翠柏,氣勢巍峨,蒼翠欲滴,組成一副美麗的山水圖。
該區(qū)以采煤業(yè)為主,有最早開發(fā)煤田的天府礦務局以及黃鐵礦,石英砂,采石場等小型企業(yè),農業(yè)方面兩槽盛產水稻,蓮藕,坡地以紅薯,玉米,苕類為主,耕作條件一般。
重慶是國內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氣溫較高,7-8月份日平均溫度在33-35攝氏度。不過實習區(qū)處于山地,氣溫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霧。人口稠密以漢族為主,文化較發(fā)達,生活開化。
從重慶市區(qū)及大學城均有高等級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巖的公共汽車每15分鐘一班,約需30分鐘。交通較為方便。
解放前地質前輩做過一些地質路線及礦點調查,解放后做過1:10000煤田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質普查等工作,資料較多,特別是礦區(qū)地質研究程度高。多所高校選此地為野外地質實習基地。
本次實習由五個階段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溝,鷹兒崖,鐵廠溝,觀音峽一帶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層系統(tǒng),各地層單位主要巖性特征和主要地質構造特征.
2.實測地層剖面:實測地層剖面,編制相應圖件.
3.沉積相實習:野外觀察實習及相剖面圖編制.
4.野外地質填圖:對實習區(qū)做全面填圖
5.地質實習報告編寫及圖件編繪.
在北碚區(qū)天府鎮(zhèn)我們進行了為期大約五周的地質基礎實習,從才到天府地區(qū)對當?shù)氐牡刭|情況不大了解到隨著實習的結束,我們逐漸對天府地區(qū)的地質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這五周的實習過程當中,我們從一開始的踏勘,到接下來的沉積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層實測,再到最后的地質構造填圖,我們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區(qū)的大致地質情況。在實習的過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隨著知識的增長,我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層結構
四川盆地內部,一般為侏羅系紅色地層所覆蓋。重慶及川東地區(qū),褶皺強烈,出露三疊系以下地層。而在本區(qū)北東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區(qū),由于華鎣山大斷裂的抬升,可見到中上寒武統(tǒng)地層。本區(qū)最老地層為下二疊統(tǒng)茅口組,最新地層中侏羅統(tǒng)上沙溪廟組。
本次實習以上二疊統(tǒng)的龍?zhí)督M為開始,到下三疊統(tǒng)的嘉陵江組結束。
1.上二疊統(tǒng)P2
上二疊統(tǒng)可分為兩個組,即龍?zhí)督M和長興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漸變薄,自上而下分別為龍?zhí)督M,長興組.
龍?zhí)督M是天府礦區(qū)主要含煤地層,也是中國南方開采煤的主要對象,該組以黃褐色頁巖為主,含有煤層,長馬尾松,含有灰?guī)r層,硅化白云巖,夾中層狀的帶黃色的砂巖(含硫).
長興組厚大約105米,為淺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生物灰?guī)r,底部燧石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規(guī)則的團塊和串珠狀,條帶順層分布,縫合線內有瀝青充填,縫洞較為發(fā)育,多為方解石脈充填.本組灰?guī)r中有大量的蜓類,珊瑚類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蓋嚴重,并未看見.
在此層頂部有事可見到灰黑色硅質巖及中層狀,透鏡狀硅質巖和泥質灰?guī)r,頁巖交替出現(xiàn).有的地方不見此層,則為黑色硅質頁巖或直接是塊狀灰?guī)r,燧石灰?guī)r同上覆下三疊統(tǒng)飛仙關組地層接觸,接觸關系為假整合.
(1)T1f至P2ch隨手剖面圖
2.下三疊統(tǒng)T1
下三疊統(tǒng)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紅色頁巖為主,稱為飛仙關組.在天府地區(qū)為紫色泥巖,頁巖,紫紅色灰?guī)r和灰白云灰?guī)r互層.根據巖性可分為五段.由老到新敘
述為:
飛仙關組第一段T1f1:厚約74-160M
暗紫紅色泥灰?guī)r同暗紫紅色鈣質泥巖,頁巖,下部和上部多為暗紫色泥灰?guī)r.常呈球狀風化,中部多為鈣質泥巖及頁巖.本段以灰黃色,黃綠色頁巖.薄層狀泥灰?guī)r,紫紅色頁巖等與下覆地層二疊系硅質巖,灰色硅質灰?guī)r,塊狀燧石灰?guī)r等接觸.
飛仙關組第二段T1f2:厚約17-32M
淺灰-灰色厚層狀灰?guī)r及細粒亮晶鮞粒灰?guī)r,向下部顏色變淺,鮞粒變小,底部為灰色砂屑灰?guī)r,灰?guī)r中縫合線發(fā)育,頂面時有波痕.
飛仙關組第三段T1f3:厚約174-209M
以紫色鈣質泥巖為主,夾紫紅色薄層攪動泥紋灰?guī)r及介殼灰?guī)r透鏡體,它一下部40余米處為最多,上部頁巖較多,產較多正海扇類化石.
飛仙關組第四段T1f4:厚約92.8-144M
主要為灰色薄-中層狀鮞;?guī)r及泥灰?guī)r組成。上部泥灰?guī)r夾介殼灰?guī)r與攪動泥紋泥晶灰?guī)r。介殼灰?guī)r常與腹足灰?guī)r組成韻律,有時砂屑,礪屑代替介殼灰?guī)r組成韻律層。中下部以介殼鮞狀灰?guī)r為主夾砂屑泥紋灰?guī)r及薄層泥灰?guī)r,越向下鮞狀灰?guī)r越少。厚度變薄,介殼減少,近頂部有一層厚約7-8米的灰黃色薄層鈣質頁巖。
飛仙關組第五段T1f5:厚約46-52M
紫紅色泥灰?guī)r與同色灰質頁巖夾灰色泥晶含介殼,砂屑狀灰?guī)r。上部紫紅色灰質頁巖,中部夾泥晶含介殼細粒砂屑狀灰?guī)r,下部紫紅色灰質頁巖夾同色泥灰?guī)r與灰色介殼含泥質灰?guī)r。近底部的含介殼泥質灰?guī)r中有對稱波痕。
嘉陵江組主要由灰色,淺灰色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豹皮灰?guī)r和角礫狀灰?guī)r組成,其間夾有石膏層,但地表不易見到,下部夾有一層黃綠色頁巖,地貌上巖溶特別發(fā)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組整合于飛仙關組之上,從老到新分為四段:
嘉陵江組第一段T1j1:厚約244M
灰色介殼灰?guī)r或礪屑灰?guī)r與泥紋粉晶,泥晶灰?guī)r粒序層。上部為介殼灰?guī)r層發(fā)育,中部為薄層介殼灰?guī)r有時夾有透鏡體夾層,下部為泥粉晶與泥晶灰?guī)r發(fā)育。本層底以微晶灰?guī)r與T1f5紫紅色泥灰?guī)r整合接觸,界面清晰。
嘉陵江組第二段T1j2:厚約79M
以泥晶白云巖,灰色白云質灰?guī)r為主,灰?guī)r大多含白云質,主要為藻灰?guī)r,豹皮灰?guī)r,大多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頂為礪屑灰?guī)r,上部夾一層豹皮狀團塊灰?guī)r和溶蝕角礫巖,底為粉晶,泥晶白云巖,刀砍紋發(fā)育。
嘉陵江組第三段T1j3:厚約143M
灰色泥晶介殼球粒灰?guī)r和泥晶灰?guī)r,頂有白云巖。上部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殼球粒狀灰?guī)r與泥晶灰?guī)r序粒層,夾小扁豆體的礪屑泥晶灰?guī)r。
嘉陵江組第四段T1j4:厚約116M
灰色溶蝕角礫巖,泥晶白云巖為主,夾結晶灰?guī)r,上部以砂屑,礪屑灰?guī)r為主夾泥晶白云巖,下部為一套重結晶灰?guī)r,頂為交代成因的有孔蟲泥晶白云巖,刀砍紋較發(fā)育。
二.沉積發(fā)展史
早在五億年前,本區(qū)為一片海洋環(huán)境。其中寒武紀中晚世時期,陸源物質缺乏,海水較淺,低等的非硬體生物較繁盛,部分硬體生物也有發(fā)展,沉積物的厚度超過了358米。
奧陶紀期間,本區(qū)仍為淺水海洋環(huán)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紀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無硬體的低等生物以外,許多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發(fā)育,海水較為渾濁。
志留紀初期,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本區(qū)地殼有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達海水面之上形成島嶼。之后本區(qū)再次被海水淹沒成淺海,水體較淺。晚志留世時,再次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大范圍抬升成為古陸地。使本區(qū)長期遭受剝蝕而缺失上志留統(tǒng),泥盆系和下石炭統(tǒng)的地層。
中石炭世時,海水自南和自東曾一度緩慢侵入本區(qū),使本區(qū)淪為海陸過渡環(huán)境,此時的古陸因長期剝蝕已被夷為平地而缺乏陸源物質,氣候干燥且蒸發(fā)強烈。從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產蜓和有孔蟲的鈣質白云巖與角礪狀白云巖。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區(qū)而缺失上石炭統(tǒng)地層,直至二疊紀開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沒。
早二疊世梁山時期,本區(qū)為海陸交互環(huán)境,氣候溫暖雨水豐腴,植物繁茂,淺水沼澤隨處可見,古陸區(qū)較為平坦,僅提供數(shù)量不多的 泥級碎屑。從而形成夾煤線的 泥頁巖和鈣質泥巖。
而后海水大范圍侵入四川的廣大地區(qū),使本區(qū)又一次成為淺水海洋環(huán)境,當時,陸源物質缺乏,各種生物隨處可見,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葉蟲,筆石等生物絕大多數(shù)不適應新環(huán)境而絕滅。僅存極少數(shù)幸存者殘存下來。
早二疊世末晚二疊世初期,發(fā)生了著名的東吳運動,四川西部的大地裂開了數(shù)百公里的大口子,攝氏一千多度的熾熱基性巖漿斷斷續(xù)續(xù)從中溢出,滾滾沸騰,壯若火海。這些巖漿冷卻后變成暗綠色的玄武巖,覆蓋了西南三省及重慶市區(qū)大約五十余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厚度達400余米。
火山噴發(fā)后,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區(qū),形成海陸交互環(huán)境,當時氣候溫暖潮濕,陸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積形成西南地區(qū)及其重要的龍?zhí)睹合档貙,季候海水逐漸加深擴大,古陸后退縮小,本區(qū)又變?yōu)闇嘏臏\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長,局部地形高處有小型生物焦發(fā)育,形成川東重要的產氣層位-長興組。
晚二疊世末期,由于碳酸鹽沉積特別是生物焦體的快速堆積,也由于地面的輕微抬升,本區(qū)曾短暫出露地表,形成老龍洞等焦體蓋頂?shù)摹扳}結巖”。
早,中三疊世時期,海水又一次廣泛侵入,四川廣大地區(qū)有成淺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飛仙關時期,西部古陸有相當多的陸源物質供應,與之鄰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發(fā)育泥質沉積,稱飛仙關相區(qū)。東側鄰近廣海,川東和鄂西主要發(fā)育碳酸鹽沉積,成大冶相區(qū)。
本實習區(qū)恰位于東西交匯地區(qū),故形成紫紅色鈣質泥巖,泥灰?guī)r與灰?guī)r的間互沉積。而后陸源碎屑減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環(huán)對流不佳,氣候干燥酷熱,蒸發(fā)量打,海水含鹽量不正常,生物種屬單調,發(fā)育形成石灰?guī)r與白云巖的沉積,其中常夾有石膏和石鹽等礦產。
下中三疊統(tǒng)沉積厚度達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疊統(tǒng)的沉積速率大約為每百年四毫米。足見碳酸鹽沉積作用是相當快速的。
另外,在三疊世末期,西南地區(qū)又發(fā)生過火山噴發(fā),形成廣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積,后成巖變成了綠豆巖。
中三疊世末,受印支運動的巨大影響,四川地區(qū)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遷,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區(qū)從此變?yōu)橛谰眯躁懙亍?/p>
晚三疊世和侏羅紀時期,整個四川盆地地區(qū)是一個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圍有許多河流發(fā)育,在這段漫長的地質時期,還發(fā)生了各種很明顯的重要變化。
晚三疊世和侏羅紀初期,氣候溫暖潮濕。一些低凹地區(qū)常是湖泊。湖波的規(guī)模,深淺和陸源物質的多寡亦有變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積埋藏后可形成煤層。
侏羅紀末期,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川東地區(qū)發(fā)生強烈的褶皺運動,在巨大擠壓力的作用下,侏羅系及其以前的巖層,由水平被擠成傾斜,直立,甚至倒轉。巍峨高進的華鎣山脈就這樣誕生了。此后,華鎣山地區(qū)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質應力的侵蝕。
因此門奔去缺失白堊系和第三系的地層,直至第四紀時期,在河谷地帶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積物零星分布。大自然終于塑造出現(xiàn)今巍峨秀麗的華鎣山。
三.構造特征簡介
天府地區(qū)所處大地構造位置,依槽臺說處于揚子準臺地,四川臺向斜,川東南端褶皺帶上的川東高褶帶西緣,觀音峽背斜。
川東高褶帶東西兩側為深大斷裂所限制。期間發(fā)育一系列線狀背斜。
褶皺強烈,一般為不對稱的梳狀褶皺,形成背斜窄而緊閉,向斜寬而平緩的隔擋式組合。軸向北東至北北東向。北邊與大巴山臺緣褶皺帶相鄰。華鎣山背斜于合川三匯向南西發(fā)生多條分支形成掃帚狀褶皺群,其褶皺幅度逐漸降低與川南低褶皺帶相接。
1.褶皺構造
觀音峽背斜屬于川東南褶皺帶,畫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個背斜,實習區(qū)為觀音峽背斜中的一段,暫名天府段.背斜軸線方向為北東-南西向.
核部地層為上二疊統(tǒng)龍?zhí)督M,局部由于斷層作用有少許下二疊統(tǒng)茅口組地層.兩翼由長興組,飛仙關組和嘉陵江組等地層組成.
各地層厚度有一定變化.兩翼地層請教陡緩主要取決于斷層的發(fā)育程度. 從褶皺樞紐看以5°-10°的傾伏角向西南傾伏.龍?zhí)督M地層傾沒于廖家坡北邊山溝中,長興組地層在菠蘿山傾沒,飛仙關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傾沒,褶皺總體成一個線狀緊閉向南西傾伏的不對稱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東翼上有一些次一級的小褶皺.大多數(shù)是由于斷層作用產生的牽引構造和翼部地層手里變形的次級褶皺.規(guī)模較小,軸線方向與主背斜大體一致,多發(fā)生在飛仙關組第三段的塑性地層中.
2.斷裂構造
斷層發(fā)育,類型較為齊全,在馮家灣-芹菜田以北,多集中發(fā)育在背斜軸部及南東翼上,而以南多發(fā)育于北西翼上,以縱向斷層為主.
可分為四類型,逆斷層,正斷層,平移斷層及順層斷層.逆斷層有水嵐埡,大品灣,螃蟹井,天臺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斷層及樓梯溝高角度逆斷層.其他有廖家坡正斷層,芹菜田平移斷層等.
基本斷層數(shù)據匯聚如下:
水嵐埡逆斷層:水嵐埡溝F135°∠28°,地層斷距140米;大品灣水庫:F130°∠40°,地層斷距10-20米;
大品灣逆斷層:大品灣北東處F100°∠42°,地層斷距20米;
廖家坡逆斷層:48°∠45°及126°∠34°,地層斷距70米;
廖家坡正斷層:302°∠60°及235°∠58°,地層斷距40米;
樓梯溝逆斷層:鐵廠溝F310°∠70°,地層斷距150米,仰天窩330°∠60°,地層斷距約20米.
芹菜田平移斷層:F190°∠85°,平移斷距50米.
3.小型構造共軛剪切帶:地殼內一個窄的兩邊基本平行的一個強烈;構造縫合線:是碳酸鹽巖中常見的一種裂縫構造,一般;節(jié)理:節(jié)理是巖石中的裂縫,是地殼上分布最廣泛的地;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變淺質的基底上,開始蓋;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于;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著區(qū)域構造應力場的;四.沉積相分析;在沉積相分析中,我們主要所觀察的地方的巖層厚
共軛剪切帶:地殼內一個窄的兩邊基本平行的一個強烈應變帶.
構造縫合線:是碳酸鹽巖中常見的一種裂縫構造,一般認為是在后生階段由于巖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錐軸是垂直于巖層層面,而縫合面與層面基本平行.另一種是構造縫合線,是構造壓力壓溶的結果,一般縫合面不和巖層層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關系.
節(jié)理:節(jié)理是巖石中的裂縫,是地殼上分布最廣泛的地質構造現(xiàn)象,其種類甚多,其中構造節(jié)理是油氣和地下水運移的通道和聚集場所,有事研究區(qū)域構造應力場合分析構造發(fā)展,形成的依據之一. 4.構造形式及受力簡介
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變淺質的基底上,開始蓋層沉積,古生代為斜坡,中生代作為印支隆起.經喜山運動改造完成.
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于該區(qū)東為七躍山,西為華鎣深大斷裂的制約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響,形成了北東向線狀型梳狀褶皺,背斜窄而緊閉,向斜寬而平緩的隔擋式構造.
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著區(qū)域構造應力場的控制.該區(qū)是受南東-北西向近水平壓力,所形成的不同規(guī)模,不同力學性質,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種構造.
四.沉積相分析
在沉積相分析中,我們主要所觀察的地方的巖層厚薄,沉積構造,隱晶或粉晶等,內碎屑粒度大小,藻紋,凝粒,紋理變化,表面是否有沖刷,透晶,蟲孔,生物鉆孔是否發(fā)育,是否有黃鐵礦進行了觀察描述.
1.嘉陵江白廟子T1f1,T1f2沉積相分析:
2.姚家坡T1j1,T1j2沉積相分析
3.自流井組東岳廟段沉積相分析五.地質填圖分析;在臨近實習結束的前兩個星期,我們開始了實習的最后;下面將對地質填圖所見的各個主要構造,包括斷層,侵;1.斷層構造;a.廖家坡正斷層,逆斷層分析:;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蘿山一帶,可見逆斷層上盤為P2c;正斷層發(fā)生在P2ch燧石灰?guī)r中,上盤地層產狀26;斷層形成分析:褶皺的產生是水平側向擠壓所致.巖層;b.天臺寺斷層分析:;其出露位置與走向大致與背
五.地質填圖分析
在臨近實習結束的前兩個星期,我們開始了實習的最后一項任務----地質填圖.地質填圖就是劃分填圖地層單位,選定標準層,通過勘探階段的全面觀察和對比,結合地層坡面的研究以后擬定,然后根據定出的巖層出露的點,根據V字型法則進行地層分界線的連線,以確定在地質圖上各個地層的分層情況并標識所見的構造.
下面將對地質填圖所見的各個主要構造,包括斷層,侵蝕窗等進行詳細分析.
1.斷層構造
a.廖家坡正斷層,逆斷層分析:
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蘿山一帶,可見逆斷層上盤為P2ch石灰?guī)r,下盤為P2ch和T1f1泥巖,泥灰?guī)r.明顯可見石灰?guī)r掩蓋在T1f1砂豬肝色泥巖,泥灰?guī)r之上.斷層帶上有壓碎的構造角礫巖.破裂現(xiàn)象,斷面上有擦痕及階步,傾伏角85°N,破碎帶寬度約2米左右,并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斷層產狀126°∠44°.斷層斷距約70米.出露長度約600米.
正斷層發(fā)生在P2ch燧石灰?guī)r中,上盤地層產狀264°∠29°.下盤302°∠49°.斷層產狀302°∠60°及285°∠58°.地層斷距為40米,斷層上下盤地層產狀明顯不同,沿斷層面巖石有破裂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現(xiàn)為溶溝.溶溝沿斷層線分布.斷層沿背斜樞紐方向展布,出露長度約為300米.
斷層形成分析:褶皺的產生是水平側向擠壓所致.巖層在初期受力變形產生評斷褶皺的同時,剖面上一對共軛剪裂縫已經形成,隨著應力的持續(xù)作用,巖層變形加劇,形成北西翼陡,南東翼緩,并在持續(xù)擠壓作用下巖層沿剪節(jié)理面你沖形成逆斷層.由于便捷條件的改變,局部應力場發(fā)生了變化,導致傾向南東一組剪裂縫想壓扭性轉化.而傾向北西一組剪裂縫想張扭性變化,由于裂縫性質的改變,又處于背斜轉折局部引張的結果,再加上上覆地層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斷層的形成.由于斷層的破壞,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態(tài)
b.天臺寺斷層分析:
其出露位置與走向大致與背斜東南翼飛仙關組第二段巖相一致.主要證據是飛二灰?guī)r被上盤掩蓋缺失及不明顯的破碎帶.產狀130°∠30°.斷距約50米.露頭較差.
c.三官殿斷層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氣以03橫坐標線與山脊相交處山埡口標志清楚.斷層傾向北西,產狀318°∠28°.下盤地層為飛三段紫紅色鈣質泥巖和飛四中到薄層灰?guī)r,上盤為飛三段紫紅色鈣質混巖,明顯推伏在下盤的泥巖和灰?guī)r之上.統(tǒng)可見寬度不大的破碎帶,沉積破碎風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帶有灰?guī)r及破裂巖,上下盤巖在斷層面附近有牽引現(xiàn)象.其地層斷距約為80米.斷層沿北東,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間分水嶺的東南側山坡上部,全部發(fā)育在飛三紫紅色鈣質泥巖層內,有不明顯的破碎帶,裂痕節(jié)理發(fā)育等標志.
d.水嵐埡斷層分析:
在大品灣水庫堤壩兩側有出露.斷層產狀130°∠40°,有破碎帶,牽引現(xiàn)象等證據.斷層線平面上由飛四的慧眼內進入飛三飛四的分界處,而后向東北方向延入飛三紫紅色鈣質泥巖內消失.因此在地層方面僅厚度有變化,地層錯位標識不明顯.
在水嵐埡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發(fā)育,斷層上盤地層為飛三和飛四,下盤地層為飛四和飛五.上下盤地層明顯推移錯位.并有破碎帶發(fā)育,其內有壓碎角礫巖,破裂巖,斷層透鏡體上,下盤還有不同程度的牽引現(xiàn)象.此處的斷層產狀為135°∠23°.地層斷距為140米左右.
水嵐埡逆斷層
e.芹菜田平移斷層: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斷層走向280°-100°.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傾,長
約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紅色頁巖中,東段進入嘉三地層中消失.斷層南北兩側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顯發(fā)生錯位,且有破碎帶,斷層角礫巖,構造強化作用形成的劈帶,水平擦痕.地殼上有溶蝕洞.地層斷距約50米,為右行平移斷層.
芹菜田平移斷層與主褶皺軸呈斜交,并與平面上共軛裂面具統(tǒng)一運動方向.背斜系受南東---北西向的擠壓應力而產生,于此同時還發(fā)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兩組平面共軛剪裂縫.芹菜田平移斷層既是在北西西向剪裂面基礎上發(fā)育起來的右行平移斷層
芹菜田平移斷層平面圖
f.樓梯溝斷層分析:
斷層分布在背斜軸部鐵廠溝-仰天窩一帶.上盤為P2l和P1m地層,地層產狀均為北西傾向,下盤P2l5及P2ch地層,傾向南東.
由于斷層作用,背斜軸被破壞,失去完整形態(tài).斷層產狀在鐵廠溝北東山坡上為310°∠70°.仰天窩為310°∠60°.地層斷距在鐵廠溝約150米,仰天窩為20米左右.斷距有上小下大之勢.南西端消失在麻柳灣山溝中.北東端伸出填圖區(qū).由于采煤廢石堆積和植物覆蓋,斷層面難以觀察.但有明顯的地層證據:
沿斷層有泉水發(fā)育,地貌有凹溝亦為佐證.
該斷層是區(qū)內僅有的一條高角度破軸逆斷層.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東-北西向的側向擠壓,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強烈的褶皺時P2l的頁巖,煤層,沿著垂直擠壓方向發(fā)生塑性剪切滑動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現(xiàn)在側向擠壓強烈的褶皺的軸部一帶.是詫異塑性剪切滑動結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縫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逆斷層,這與低角度逆斷層形成有本質的區(qū)別.
樓梯溝逆斷層
2.侵蝕窗構造
a.在大品灣水庫東側坡上有小塊長興組P2ch出露,這是被水溝侵蝕的結果.
b.在背斜核部,騎龍屋基至毛狗洞一帶,可見飛仙關組第二段鮞;?guī)r的出露呈圓圈展布,其中心為飛一的紫紅色鈣質泥巖。其特點是第十高處飛二連片,在地勢低處出露飛一,且飛二分翼出露.因此,此處為飛一剝蝕的結果出露,亦為侵蝕窗.
六.實習總結
在這次為期大約五周的實習期間,我覺得我學到了非常的知識.使我對各種巖石的巖性,產狀,構造特征,沉積特征以及層理等知識有了豐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只是從書本上對各種巖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對各個地層的情況更是生疏.在初到實習基地的時候,我甚至連羅盤的使用方法也忘記了.慢慢地,在實習過程中,我復習了很多以前學過的知識,也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在前幾天的踏勘中,我們逐漸復習了以前所講過的知識,使我對以前書本上的各種巖性的巖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對該區(qū)域出露的地層情況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師耐心細致的講解下,我對各種知識的掌握也逐漸加深.
在后來的沉積相分析,通過老師對地層各層分層的講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辯出某層大致巖性,如灰?guī)r,泥巖,頁巖,及其某些巖石中顆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構造特征,如藻紋,泥紋,鮞粒,溶蝕,波痕等.這讓我對以前書上學的東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記憶更加具體,使我受益匪淺.
接下來的是實測剖面實習,在這一階段實習中,我們通過自己對地層的分層和用皮尺對地層厚度的測量,逐漸的有了對實際地質工作的了解和認識.在測量過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對地層分層的方法以及對地層特征識別的準確性,同時,在對地形復雜的地區(qū),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和相互幫助,更是增加了團隊集體感和親切感.
在最后的地質填圖時期,我們通過對各個地區(qū)的走動追蹤,慢慢的把該實習區(qū)域中各個地層界線逐漸定點出來.這讓我學會了地層與地層之間界線的識別方法
和對從遠處沿線過來的方法.在每個構造點,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也學到很多知識,尤其是對各個斷層的講解,使我知道了其產生的原因,識別的方法以及斷層的傾向等各種特征屬性.通過練習.我也逐漸掌握了觀察周圍地形地貌來定點的方法.
填圖期間,雖然路途遙遠,天氣炎熱,但是看著地質圖上逐漸成形的地質界線,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師頂著酷熱的太陽給我們不辭辛勞的講課我們也被這種敬業(yè)精神深深的感動.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飯時,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體恤,也讓同學們的友誼增進了不少.雖然說曬黑了,曬傷了,走累了,腳痛了,但是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平時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覺得很是值得.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使我對書本上的知識掌握的熟練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負責自習認真的講解也使我的知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也對這個專業(yè)以后所要從事的實際工作有了逐漸的認識.實習只是今后我們工作中的冰山一角,從老師的身影也看出現(xiàn)代地質工作者負責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我對他們感到驕傲,也對今后我將從事此種工作而感到興奮.也對今后從事這個工作充滿了信心.
地質實習報告13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理論聯(lián)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僭谝巴鈱Ω鞣N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谠诶蠋煹闹笇,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圻M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guī)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郜F(xiàn)場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要認真細致,并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苊總學生應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qū),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采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爬ッ魑魃降貐^(qū)
、俚貙樱河衫系叫氯缦拢
1。泥盆系上統(tǒng)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tǒng)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guī)r厚層狀灰?guī)r,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tǒng)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tǒng)——(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guī)r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云質灰?guī)r。風化后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中部為灰色厚狀灰?guī)r與灰色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fā)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guī)則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系上統(tǒng)蛾眉山組(p2b):上部為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jié)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guī)r,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qū)南北向的主干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于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qū)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fā)展。
、蹘r漿巖:該地區(qū)有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及塊狀玄武巖,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guī)r。
、艿孛玻何魃酱髷嗔盐鞅P上升形成了觀音山西山龍門,東盤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龍門(斷層崖)等地貌景觀。滇池為斷陷湖泊,西岸多為半島、海灣,地形起伏較大;北岸、南岸、東岸地形起伏較小,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沖積扇等等沉積。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棲霞和茅口組的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構成。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容蝕形成巖溶地貌(又稱kast地貌)。石筍、石芽、石柱、溶溝、溶槽、溶蝕漏斗等地貌隨處可見。
、莆涠ǖ貐^(qū)
1。地層:在五孔橋觀察了輝綠巖與三疊系資組的接觸關系及灰綠巖體的巖石特征(球形風化)。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二者的接觸面的特征是: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古風化粘土層,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積接觸關系。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蝕變現(xiàn)象;輝綠巖中長石高嶺土化現(xiàn)象明顯。
在雷剛廠觀察了三疊系舍姿組與寒武系西王廟組的接觸關系。
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
舍姿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含細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二者的接觸關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芭蕉箐鐵礦觀察到縮頭山組:該鐵礦位于武定縣南東5公里處礦體產于泥盆系中統(tǒng)魚子甸組第一段(d2y1):屬于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第二段為灰白薄中層狀隱晶質灰?guī)r,泥灰?guī)r夾白云巖,鈣質泥巖。其中在鐵礦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層黑色頁巖、泥巖等,還含有植物碎片、貝類化石。
在獅山石棉礦觀察到登云組白云巖,獅山風景區(qū)出露寒武系,竹寺組廣泛分布,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該礦是白云質灰?guī)r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云質灰?guī)r中的鎂質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和石棉,石棉礦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分布于外接觸帶的白云質灰?guī)r中。
2。構造:人民渡獅山大斷裂
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向,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系湯池組和紅石組等地層。斷層帶上發(fā)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xiàn)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shù)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其間夾斷層夾持體或斷層透鏡體。沿斷裂帶除外力西基性巖脈侵入外,還有燕山期基性巖貫入。受斷層影響,巖石蹂皺破碎現(xiàn)象明顯
3。巖漿巖:輝綠巖。
4。礦體:芭蕉箐鐵礦、獅山的石棉礦、無孔橋的鈦砂礦
5。地質現(xiàn)象:獅山斷裂斷層破碎帶上的斷層角礫巖、地層的錯動與缺失、無孔橋沉積接觸面上的風化殼、獅山豐富的三葉蟲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斷裂構造,形成兩斷面上生長的植被有很大差別,在芭蕉箐看到赤鐵礦礦床,而在獅子山觀察到了石棉礦及石棉的采礦洞,獅子山風景區(qū),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a級名勝風景區(qū)。
、窃\地區(qū)
1。地層:黃瓜園出露海資哨組、路古模組和鳳凰山組
㈠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云英片巖夾結晶灰?guī)r、大理巖。
㈡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巖夾千枚巖,下部夾中——粗粒大理巖,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
、缏饭拍=M:眼球狀云母片麻巖、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母長石片麻巖、角閃石片巖等。
南北向綠汁江深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的體朱布超基巖。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謀群黑云母斜長片麻巖中,巖體分異較好,具垂直分帶,由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巖帶、輝長巖帶、輝石帶、橄欖巖帶、橄輝巖帶、各帶為漸變過度關系。平面上各帶是不對稱環(huán)狀分布,四周為邊緣相。巖體雖小,但含鉑達到工業(yè)要求,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德大、那化花崗巖體。這些花崗巖石是晉寧期產物。巖體的巖性組合復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雜巖體。主要由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組成,呈巖基產出。黑云母花崗巖:淺灰色,略顯粉紅色,細、中粒結構,局部為粗粒結構。閃長巖:暗灰、灰綠色,多為細、中粒結構。
彎堡土林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積物,彎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長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聳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說起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富的淺湖,氣候溫和、涼爽,湖中繁衍著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后來由于入湖河流帶來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殼的上升運動,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于氣候炎熱、氣溫高、降雨量小于蒸發(fā)量,在漫長的歲月里,泥土不斷地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表發(fā)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著裂縫不斷得流蝕、沖刷,又使地表裂縫漸漸加深、擴寬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質作用,終于使這里顯露出一座座土柱,進而形成眼前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為什么這土林可以如此長久的保存呢?雨水、風化等剝蝕作用就很嚴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頂上,有一層含鐵質的砂礫巖皮殼及半膠結的礫石層,像一頂堅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風雨摧殘。
2。構造:朱布超基性巖體屬于南北向綠汁江大斷裂與東西向構造。為加里東晚期所形成,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德大那化花岡巖體屬塊狀構造。巖體出露于元謀縣西側斑果至物茂一帶,呈南北向帶狀分布,南北長大于40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為晉寧期產物,巖體巖性組合復雜,巖相變化大為一巖漿巖體。
3。巖漿巖: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輝綠巖。
4。礦產:朱布超基性巖礦、孔雀石、橄欖石及黃瓜園鐵礦;綠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巖體中含有碳酸鹽巖,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結果除了這些,我們還觀察到了河流的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積作用、侵蝕作用、蛇曲河、河心灘、河漫灘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我們還觀察到了閃長巖脈、輝綠巖脈以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第二,彎堡土林,湖泊的沉積作用和地表流水的沖刷及風化剝蝕等作用形成
6。地質現(xiàn)象:沉積作用,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風化侵蝕作用、侵入體及侵入體有俘虜提、圍巖、析離體。土林地區(qū)地表水的片流、洪流沖刷作用。
河流的地質作用
三、結束語
1、小結:經過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謀的地質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不但讓我們充分的把課本上的知識與現(xiàn)實的情況緊密的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對于在課堂上不清楚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并在實習中逐漸掌握。提高了我們對這個專業(yè)的興趣,培養(yǎng)了我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來分析和觀察的能力。還讓我們了解了地質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怕苦的精神,同時也鍛煉了我們自己的體魄,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某個地質現(xiàn)象的見解與論述:
這一次的實習我對元謀土林產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興趣。路南石林已馳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與石林爭妍斗奇。
土林是一種獨特的流水侵蝕而產生的.地貌。在中國土林最發(fā)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謀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構造運動、風雨侵蝕和生態(tài)、巖性等綜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進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較廣,其中以元謀縣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鋪土林為佳。它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路南石林并稱之為“云南三林”。元謀物茂土林位于元謀縣境內,距縣城32公里,是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就仿佛使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錐似劍,直指藍天;有的像威嚴武士,整裝待發(fā);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視遠方;有的土柱頂上雜草叢生,間或長有野花;有的砂石壘壘,裸露身軀……當然,各種形態(tài)的土柱是混雜分布的,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的姿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
它們是距今兩百萬年前早第四紀積淀下來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鈣質膠結物,間或夾雜一些鐵質結合體。由于這些土壤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吸水、膨脹;失水、收縮,致使地面龜裂;加之雨水延裂縫沖刷、流動,久而久之,裂縫逐漸加深、擴寬、延長,土柱逐漸顯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雜有的石英、瑪瑙等,顯露出來后,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奇異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經歷千百萬年的時間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態(tài),一種奇異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是在千差萬別的地形結構,組成物質,構造運動,水文氣候,土壤團力和水動力等綜合因素形成的。
3、意見和要求
我覺得這次實習總體還是成功的,大多數(shù)同學積極配合老師和組長開展工作。時間雖然不怎么長,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不足的是,實習時間太少,一個實習地點還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離去,所以我覺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實地實習的時間。
地質實習報告14
實習前
那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身穿軍服,帶上顯眼的橙色實習證,我來到了工業(yè)設計中心總部,我們的金工實習的篇章就在這里打開。
對實習既有期待又有一絲絲恐懼的我們,來到了三樓的多媒體課室,聽老師講解金工實習的具體要求以及一些安全主意事項。從書本上了解到金工實習是我們工科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實際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金工實習使學生了解機械制造基本知識,為學習專業(yè)課以及其他后續(xù)課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鑄工、鍛工、焊工、熱處理工、機械加工和鉗工等工種的生產實踐,使學生獲得基本操作技能,為以后工作準備條件。同時也能加強勞動和紀律方面的鍛煉,培養(yǎng)學生肯有踏實的工作作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求實的精神。和藹可親的老師讓我們之前的恐懼消失一空。她給我們簡要介紹完實習內容后,還點出一些我們常犯的毛病,如:產觀努力不夠,不主動請教師傅,一到車間,就這臺機床看一眼,那臺機床摸一下,走馬觀花,不聞不問,自以為一看就懂,到頭來,時間過去了,雖然下廠實習,但啥也沒學到手,一問三不知;對生產條件比較差的車間產生一種反差心理,覺得平時在學校干干凈凈,男女同學西裝革履,花花綠綠,可是一下到鑄造車間,滿地是沙了,灰塵到處飛揚,攪拌機、振動器、沖天爐噪音隆隆,第一感覺就是太臟。因此,有部分學生怕臟怕累,不愿意跟師傅一起干活,也懶得去接近工人,害怕弄儲自己的雙手和臉蛋,束手束腳的最且還是沒有真正學到東西;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問題。對于安全,大家都不敢馬虎,老師列出的件件事例,都告誡我們―大意不得。
好!準備工夫全數(shù)做妥,開工!
體力大挑戰(zhàn)——鉗工
我們小組是班里最"幸運"的一組,why?因為我們第一天就分到了公認最累的工種―鉗工。
鉗工工廠設備較為簡單,因為多數(shù)都是人工體力勞動。在這一天內,為了讓我們熟悉鉗工基本的工作操作以及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與意志,我們要做一枚m12的螺母。從劇斷鐵柱到銼磨平行平面,從打孔到擰螺紋,件件不是輕松的活。單看老師演示時,我們都已經目瞪口呆,可能嗎,莫非要上演鐵杵磨成針的現(xiàn)代版?
實習是沒有絲毫人情可講的,驚訝的同時我們開工了。
進入到之前感覺神秘的工廠里面,光亮的燈光照射著大伙干勁十足的臉。操起鋼鋸和銼刀,我們站在各自工作臺前與鐵柱開展了"拉鋸戰(zhàn)"。
我沒多經思考,拿起一根鐵柱就開始鋸。老師走過,面帶笑容地對我說:"同學,你仔細看看你的原料,一天下來恐怕要白費功夫喔。"我不解,細瞧一下,原來鐵柱離我在磨的平面不遠就有幾道痕,痕深可能要影響到待會兒要磨出來的六邊形。
幸虧有老師的提醒,我及早換了一根鐵柱,再接著鋸,銼,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家干得熱火朝天,手臂麻了就停下來一小會兒,跑到旁邊同學那看人家的進度,既吸收磨得快的同學的"先進銼磨技術",又吸取動作比較慢的失敗原因……整個工廠里,鋸磨,銼磨,還有大家偶爾之間的玩笑聲,為我們金工實習譜下了開幕曲!
很快,時間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時候了,可是體力問題,女生們都磨得較慢,我尤其磨蹭……墻上的大鐘指向了5字,隔壁工作臺的同學都完工了,興奮地拿著自己一天磨出來螺母,在對比誰的漂亮,誰的孔打得準,誰的外形更完美。這時的我手臂快舉不起來了,但是還沒打孔,沒擰螺紋,郁悶之余也沒時間停下來休息。大家都離開了,可是老師還是很體諒我們幾個動作較慢的,還留下來指導我們怎么打孔和弄螺紋。
五點半,我手里終于能夠握住一顆基本完工的螺母,雖然六邊形明顯走位,雖然孔是歪到了一邊,雖然……即使再多毛疵,我都覺得那是最完美的。理由再簡單不過,那是我第一次拿起鋼鋸,銼刀,一刀刀鋸,一下下銼出來的螺母。
一天下來,晚上手臂是不能動的,睡覺前酸痛得不能入睡,不過得益仍然不淺,一個好作品,一項好工作的完成除了蠻力之外,首先挑選好的源材料,選取最優(yōu)的工具,吸取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最快達致目標的前提。當然,這挑戰(zhàn)體力的一天也令我對接下來的工種覺得倍感輕松。
團體合作——刨工
刨工在我的詞典里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到底什么是刨工呢。那首先要從刨床開始了解。刨床主要用于加工水平面、垂直平面、傾斜面和t型槽、燕尾槽、v型槽等表面;用成形刨刀也可以加工一些簡單的直線成形表面。刨床可分為牛頭刨床、龍門刨床和插床、刨邊機等。刨床的主體運動是刀具或工件所作的直線往復運動。刨削加工的工作形程是刀具向工件前進時的行程,進行切削加工;返回時為空行程,不進行切削,且需將刨刀抬起,以便讓刀,避免損傷已加工表面和減少刀具磨損。進給運動是間歇性的直線運動,由刀具或工件完成,進給方向與主體運動方向垂直,它是在空行程結束后的短時間內進行的。
似乎很高深喔~呵呵,其實不然,這個工作流程也并不復雜,只是過程較長。我們三人一組,團體合作的'精神就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我們小組里面,我負責調刀具的高度,每刀的進給量都要很注意,每一刀刨的不能過多,而太少又會導致時間不夠,兩難全的東西,夠矛盾。我們組的其余兩位男生就負責比較耗體力的更換工作臺水平位置與高度。大家合作無間,工作緊張順利的同時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
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重復過程中,我望著刨刀一刀刀地把原料的表面刨平,被刨掉的削末飛出,多想平時的煩心瑣事,一刀刀得被刨掉,爽得很。
數(shù)車
從前面學過的車工,我們知道車床主要是使用各種車刀對內外圓柱面、圓錐面、成形回轉體表面及其端面、各種內外螺紋等進行加工,還可使用鉆頭、擴孔鉆、鉸刀進行孔加工,使用絲錐、板牙進行內外螺紋加工等。車床有許多類型,按其用途和結構不同,可分為普通車床、六角車床、立式車床、單軸自動車床、多軸自動及半自動車床、多刀車床、仿形車床、專用車床等。
但是從更精確的要求上來說,收工車出來的工件已經明顯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的要求了,所以我們進一步刀到學習數(shù)車。
開工前,我們還在研究這個數(shù)該念成第四聲還是第三聲,來到車間,不用懷疑,數(shù)車就是指數(shù)字車工。
數(shù)控機床是綜合應用計算機、自動控制、自動檢測及精密機械等高新技術的產物,是技術密集度及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典型機電一體化加工設備。它與普通機床相比,其優(yōu)越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零件加工精度高,產品質量穩(wěn)定,且自動化程度極高,可減輕工人的體力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數(shù)控機床可完成普通機床難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復雜曲面的零件加工,因而數(shù)控機床在機械制造業(yè)中的地位愈來愈顯得重要。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能否達到數(shù)控機床以上所述的優(yōu)點,還要看操作者在生產中能不能恰當、正確地使用。因為不管什么機床,它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規(guī)程。它既是保證操作人員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證設備安全、產品質量等的重要措施。使用者必須按照操作規(guī)程正確操作,如果機床在第一次使用或長期沒有使用時,先使其空轉幾分鐘,使用中注意開機、關機的順序和注意事項,這些對初學者尤其應引起足夠重視,因為缺乏相應的操作培訓的,往往在這方面容易犯錯。
在數(shù)車的這一天,我們集體坐在凳子上編寫程序,編好的先上機,一行行的程序被仿真出來,這是腦力勞動的成果。
火花飛躍——熱處理
熱處理是我做的最后一個工種,也是最為過癮的一個。熱處理的原理大概是:鋼的熱處理是將鋼在固態(tài)下通過加熱、保溫、冷卻的方法,使鋼的組織結構發(fā)生變化,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工藝方法。熱處理工藝可用"溫度-時間"為坐標的曲線圖來表示。在機械制造中,熱處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鉆頭、鋸條、沖模,必須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方能保持鋒利,達到加工金屬的目的。因此,除了選用合適的材料外,還必須進行熱處理,才能達到上述要求。此外,熱處理還可以改善坯料的工藝性能,如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使切削省力,刀具磨損小,且工件表面質量高。
我們首先學習了熱處理的一些理論知識,然后來到實習點,第一個房子是熱處理工序的實驗地方,放置著四臺加熱爐,還有硬度計量儀。在這里我們完成了正火,淬火,等工序。接下來的第二個課室里我們在反光顯微鏡下觀察了鋼的表面結構,增加了對fe的了解。最后也是我們最為閃亮的一個實驗是根據金屬與旋轉的砂輪摩擦產生的火花來判斷金屬的種類。小心翼翼的操作下,耀眼的火花飛躍著為我們的金工實習畫上永不磨滅的句號。
實習后
兩周的金工實習,受益頗多,身心都得到一定的培訓?傮w感覺實習中心的工作安排合理,老師們都認真負責。
實習項目對以后自己的發(fā)展也有不錯的啟發(fā)……
地質實習報告15
實習時間:XX年年10月20~10月24
實習地點:廣東工業(yè)大學大學城校區(qū)廣州番禺蓮花山
實習內容:1、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xiàn)象
2、地質圖閱讀,工程勘察講座,閱讀收集整理資料
3、野外實習:蓮花山礦巖、構造及地貌參觀
4、編寫實習報告
1、(10月20號星期一)
時間已經是秋天,天氣還是挺熱,作為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的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集體觀看了一些影視資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質現(xiàn)象,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還觀看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使我們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種地質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經過和后果,還了解了一些預防這些地質現(xiàn)象發(fā)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們增強了對地質現(xiàn)象的認識。還有觀看了常見的造巖礦物,巖石的產狀,結構和構造,了解它們的工程地質特征,雖然*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還是增進了我們的工程地質專業(yè)知識。
2、(10月21號星期二)
今天天氣晴朗,在觀看完*資料,使我們對地質現(xiàn)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開始學習閱讀工程地質圖。為使我們能了解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老師詳細講解了水平巖層、傾斜巖層、直立巖層、褶皺構造、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圍在老師身邊,老師講話的聲音又不是很多,所以聽的不是很清楚,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還是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xiàn)象,分析地質現(xiàn)象的分度規(guī)律,還掌握了對褶皺、斷層、不整合構造和巖漿巖侵入活動地區(qū)地質圖的分析方法,從有地質構造圖的地質圖上繪制示意地質剖面圖的方法,根據地質圖分析區(qū)域地質發(fā)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不至于手足無措,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還仔細的看了老師給的課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3、(10月22號星期三)
在選址階段,收集了區(qū)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資料后,為了解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xiàn)象,必須進行野外的實地勘探,所以安排了這次蓮花山實地勘探。
久聞蓮花山的風景名勝,今日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廣州番禺蓮花山旅游風景區(qū),位于番禺區(qū)珠江口獅子河畔,距離廣州市區(qū)約30公里,是一個融古代粗獷與現(xiàn)代秀美于一身的風景旅游區(qū)。XX年時,蓮花山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景區(qū)。蓮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靈,共分為:蓮花塔景區(qū)、蓮花城景區(qū)、觀音勝境區(qū)以及石景區(qū)四大景區(qū)。為首的石景區(qū)為西漢始創(chuàng)的古采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巖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蓮花山古采石場開采時間自西漢初年一直延續(xù)至清代道光年間,西漢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蓮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組成,面積30余萬平方米。蓮花山古采石場以切割式鑿巖法開采,遺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為25米,處達40米,最深處在地面下13米。采石場至今仍保留著古代采石時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運走的石料;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qū)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會華表”之稱。駐足于塔上,四面秀麗景色可盡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凈土”,頓生敬畏之感。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和地層簡介如下: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于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于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于萬山群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干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干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fā)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fā),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床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tǒng)稱高基坪群(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幾個班搭著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于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后,我們就跟著老師,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筑,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說它是蓮花山的標志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里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著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面對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簽,但最后沒有去,而是跟著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巖了。八仙巖其實是一個巖石群,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為棕紅色砂巖,巖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巖石上出現(xiàn)了水平節(jié)理,垂直節(jié)理,傾斜節(jié)理,還有波浪型節(jié)理,有的節(jié)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巖石群。很明顯是巖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在觀賞的過程中,由于人太多,我們走散了,沒有跟上我們班那隊,而是跟錯了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我們來到了浴仙池,聽老師說,這是一個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巖層低洼處積成的小水池,水池經人工處理呈橢圓形狀,在水池靠壁的一側,是一尊用白色石頭雕成的塑像,有點像天龍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頭上的發(fā)簪,正準備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fā)現(xiàn)水池四周的砂質巖石經過長年日曬雨林風吹,野生物生長,其風化程度強烈,部分巖石表面已經出現(xiàn)破碎削落,巖石下部的巖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巖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我們跟著老師繼續(xù)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經沒有蓮花了,只有魚在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風流快活,*池亭臺軒榭,走廊,小橋與山間巖石相映,在高高的巖石壁上留在一首詩詞“多少樓臺次第成,蓮花燕子紀朦朧。眼前無限獅洋浪,不發(fā)千秋水上名”。在蓮花池后面的巖石上豎立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觀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巖了,燕子巖由兩片高高的巖石組成,兩片巖石本為一體,經古人采石將下部鑿開,兩片巖石高聳在胡面上。燕子巖頂上還建了個觀光亭,看上去很危險,巖石上有一道傾斜節(jié)理,但這兩快巖石卻歷經千年而不倒,實在讓人嘆為觀止。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采石場了,這個采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采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其以“人工無意奪于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于世,是國內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古采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jié)理尤為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采石場底下由于地勢低而形成洼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原本打算把實習當游山玩水的我卻發(fā)現(xiàn)有收獲,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了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要考察的對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準備,就不至于到時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