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瓦爾登湖讀后感1
起初,這本書是心理老師建議看的,之前并沒有接觸到。一開始覺得會很枯燥,后來隨著一頁頁翻閱著這本書時,深深地被其吸引了。一步步體會到了作者所說的登天的感覺究竟是什么樣的,心理咨詢這樣一個領域又是什么樣的,它跟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關系,都得到了答案。反復閱讀,愛不釋手。
《登天的感覺》這本書主要是由作者岳曉松編寫,記錄了自己在哈佛任教心理咨詢師一職中,所接手的的十個典型的案列,并由此指出,對于相應的案列該用怎樣的心理咨詢方法與技巧。具體的案列比如自卑的哈佛女學生、同性戀、是否轉學、職業(yè)去向等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自己所遇到的或者周邊朋友所遭遇的典型的問題,所以讀來并不枯燥,反而隨著來訪者一步步的由哭轉為笑,仿佛我們也遇到一樣的情境時,也隨之一起困惑苦惱,最后解開心結,一起成長。這也就是這部書開頭時,作者回答小飯館服務員阿靜的答案,心理咨詢不僅是讓人開心,更是讓人成長。也一點點去體會老教授所說的心理咨詢就是要使人自己感覺良好,猶如登天的感覺一般。下面我就主要說說我讀后的感受或者說了解學習到的知識。
1、心理咨詢室大致的結構,需要放置什么?就像作者的咨詢室一樣,在林登街5號,里面有一張大海的油畫、乳白色的沙發(fā)、生機勃勃的吊籃等等,能讓人心情平靜的裝飾物。這是想讓來詢者從進門開始,首先能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那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呢,我覺得我們在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學著和咨詢室布置一樣,找一些能讓自己心情開朗、平靜的事物,轉移或者分散注意力。
2、什么是心理咨詢?它和心理治療又有什么區(qū)別?心理咨詢就是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因為生活、工作、感情等原因所引起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像婚姻愛情的失敗、考試作弊等等。而像一些涉及到有心理疾病的,精神病之類的,就不再屬于心理咨詢的部分了,也就該屬于心理治療方面,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心理咨詢具體是怎樣進行的?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每一個個案所用心理咨詢的方法各不相同,當來訪者進入心理咨詢室,你怎樣才能讓他消除防備,對你這樣一個陌生人開懷說出問題,并聽你的忠告。像第一個自卑女學生的,是典型的新生適應不良綜合征。首先讓其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緒,等她冷靜下來,再進行引導。同時你可以說一些自己身邊也發(fā)生同樣的事情,引起共鳴,拉近距離。然后針對該學生自卑的原因,像轉移比較的對象,可以由別人轉向自己,只要自己成長了,進步了,就是成功,無需太計較別人跟自己的差距。最后給出具體的解決法案,這一步很重要,因為你即使幫每一個來詢者打開了心結,但有的問題,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還是一樣,像后面的同性戀等等一樣。主要運用了現(xiàn)實療法,根據(jù)具體困難與挫折解決問題。
4、心理咨詢的意義在哪?這前面有稍微涉及,心理咨詢就是幫助來詢者解決心理問題,使其開心與成長,使自身真正感覺到“猶如登天的感覺”這句話真正的意義。當看著來詢者帶著感激,感謝你為其解決了長久的困惑時,你感覺到的不僅僅是幫助了別人,更是看到了別人在你的幫助下成長。這是一種無法言語的快樂。
5、心理咨詢要注意哪些方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咨詢者不能幫助被咨詢者做決定,你只能引導,建議更好的解決問題辦法。像案列是否轉學和職業(yè)去向,你只能建議他去好好比較兩者哪種更是你想要的,坦誠和父母商量等等,堅決不能像我們生活中的直接幫朋友決定,用自己的想法影響來詢者。
總之,這本書確實是一本不錯的書,對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值得反復閱讀、推敲。也是心里咨詢者入門的一本推薦的書。
瓦爾登湖讀后感2
一:東施效顰式的“瓦爾登湖”生活
在“知乎”曾經(jīng)有一個大學畢業(yè)不久的大學生寫了一篇自己看完《瓦爾登湖》后、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了幾個月“瓦爾登湖”式生活的經(jīng)歷:
首先—努力工作同時省吃儉用,準備了幾個月不用工作也能生存的金錢;
其次—在城郊結合部住了一個非常便宜的房子,開始自己所謂的“瓦爾登湖”的生活;
然后—在享受了家庭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趕著時間打卡上班的日子后,感到無事可做的空虛,于是把自己喜歡的武俠小說看個遍……
接著—接著就感覺空虛、寂寞、無聊,每天無所事事的看看老年人打牌、沿街小店、小攤逛來逛去……
最后—最后自然就是灰溜溜又回到他曾經(jīng)逃離的—文明社會,并且要更加努力—考研究生。
這篇文章的結尾我記得是這樣的:
說他回到曾經(jīng)的學校,準備復習考研,在宿舍里上鋪的一個學弟在聚精會神的看一本書,他問這位學弟看的什么書,學弟告訴他:看的是《瓦爾登湖》。然后他開心地笑了起來……
那種笑似乎笑這個學弟和自己過去幼稚一樣。
二:看到這里,我也笑了
看到這里,我也笑了,為這種所謂東施效顰式的“瓦爾登湖”生活笑了,我想:梭羅要是看到了也會笑了,因為這根本就完全不是一樣的生活;
梭羅走進森林,不是為了逃避現(xiàn)在的文明生活,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梭羅二年多的森林生活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懶,而是讓自己變得閑適,梭羅在森林里并沒有感到空虛、寂寞、無聊,相反梭羅在這二年多的森林生活卻是比在人群中的生活更加豐富、豐盛、精彩……
至于“那些獲得了垂涎已久的悠閑和休息,故意逃避必要的人生勞動的人,得到的只不過是可恥和無益的悠閑,而使悠閑結成碩果的經(jīng)驗,他卻沒有學到!
而我們這位年輕人純粹是為了“逃避必要的人生勞動”,得到了令人“垂涎已久的.悠閑和休息”又沒有“使悠閑結成碩果的經(jīng)驗”,自然會覺得空虛、寂寞、無聊、度日如年,最后灰溜溜的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我懷疑這位年輕人到底有沒有把《瓦爾登湖》這本書讀完,而是和我上一篇文章里那位教授一樣,只是自以為是的讀懂了這本書。
再往大一點說:今天國人的“悠閑和休息”可以說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就像今天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好一樣,但國人有了這么多的“悠閑和休息”而能“結成碩果”的又有幾個?是不是相反,反而覺得更加地無聊、寂寞、糾結、不知所措……
而《瓦爾登湖》這本書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如何過“垂涎已久的悠閑和休息結成碩果”的一本書。
三:找到屬于自己的瓦爾登湖
成功的生活不一定等于你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成功的生活或者說什么是當下人眼里成功的生活?
開豪車、住豪宅、美女相伴、掌聲鮮花閃光燈……這是不是一種成功生活,是!但“人們稱贊并視為成功的那種生活,其實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我們?yōu)槭裁匆浯笠环N生活,而去貶低別的生活呢?”
因為“從一個圓心向外能夠畫出多少半徑,就有多少生活之道”。
我們不需要采用、模仿別人的生活方式,包括梭羅的生活方式。正如梭羅在書里所言:“我倒不希望任何人采用我的生活方式,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因為還沒等他學到我的生活方式,可能我又為自己找到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現(xiàn)代許多人追求所謂流行、時髦、成功生活累的原因所在,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瞬息萬變的呀)。我希望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越不相同越好;但思維希望每個人都能小心翼翼、找出并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他父親、母親、或鄰居的生活方式……”。
所以梭羅在《瓦爾登湖》里告訴我們的不是要我們去東施效顰他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我們要勇敢去追求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屬于自己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后感3
160多年前,一個叫大衛(wèi).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畔。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建造木屋,漁獵,耕耘,沉思,寫作,記錄著大自然從春夏到秋冬每一季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xiàn)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生活方式,還原著生活的原始狀態(tài)。
790多日,梭羅筆下也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輕叩一部經(jīng)典,細細與梭羅促膝談心;翻開一卷墨香,輕輕聆聽那來自瓦爾登湖畔,彈奏著的梵歌。梭羅的文字是樸素的,他的思維又是獨特的。他與孤獨為伴,他那么熱烈地愛著自然,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
腦中浮現(xiàn)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著那蓬勃華麗的生長著一切,內心充滿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chuàng)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于自然萬物之上,他只想做大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那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一張小小的床,一個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這些簡單的陳設,僅僅憑借著對自然的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
當時正處于工業(yè)時代,物質的優(yōu)越并沒有讓梭羅迷失,隨波逐流,他曾在《經(jīng)濟》中寫到:“……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會被梨入土壤,化作糞肥……”
將所謂的經(jīng)濟與自然對立,當人們奢侈地享受生活時,卻忘記這浮華世界背后的陷阱。那些可以被稱得上是“智慧”的東西早已被這社會的發(fā)展所拋棄,人們對于自然只剩下貪婪,總是渴望獲得什么,有時像是一個無底深淵,永無止境。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在一點一點安靜。
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著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fā)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他想要讓人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外還有另外一種可以帶來無比快樂的簡樸生活。梭羅的陋室銘寫道:‘人們來到這里,充實了小屋,不需要多余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
他還說:“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地打量著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著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著茫茫眾生。他在工業(yè)革命初期便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后的今天的現(xiàn)狀。他在瓦爾登湖關懷著全人類。
我想,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文明社會里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著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己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迥異于常人的偉大。
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后感4
當夜幕籠罩大地,遠處燈光依稀,閃爍在建筑工地,我的心靈也隨之漸漸超凡脫俗于喧囂的世俗,回歸于一片沉寂。無論白天的事物多么紛繁難解,它們都會沉積,鋪在瓦爾登湖之底。每個人心底都可以擁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瓦爾登湖》帶給我的是這種心境,一種自然和返璞歸真的思考方式,以及將實物升入精神的思想境界!锻郀柕呛凡皇切≌f,沒有故事情節(jié),有的是自然的事實和深沉的思考,但它值得細細思讀,理解出自己的哲學體系。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凝結了作者的感悟與思想,描摹出生活的本味模樣。
《瓦爾登湖》記述了梭羅在他兩年中的湖邊隱居生活。他描繪了大自然的新奇與美好,延伸了無限的感慨與思考。他將兩年的觀察與思考合成一年來寫。自然的規(guī)律是恒久不變的。梭羅是一個自由的人,他擁有非凡的生活技能,能擺脫世俗的羈絆。最重要的是,他樂于探索未知世界——這個世界還包括他的'內心。他鼓勵人們純潔與簡單,勇于按照人們更高的天性行事。
瓦爾登湖的寂靜給了作者思考的空間,使作者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無聊的應酬和社交活動等。他在湖邊似乎孤身一人,但他其實并未斷絕與外界的聯(lián)系。準確地說,梭羅所厭惡的是毫無真誠與熱情的社交活動,而且它們常常與豪奢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地,自然往往更接近真理。
立在清澈的碧藍色湖水旁,那幢他親手建造的木屋是他思考的居所。他憑直覺和自己的意愿,來到這里進行他的生活實驗。整整三百頁的紙張,都透露出對“我”這一種生活方式作為固定的習慣。作者在湖邊隱居的確——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生活的實驗。并且?guī)ьI讀者同他一道,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之中,獲得無法言喻的啟迪。
限于人生閱歷和學識的淺薄,我不敢說這十幾萬字我都能讀透,更何況它囊括了太多的內容。然而無論如何,每個人結論都會是相同的,只不過理解的程度深淺不一而已。的確,這本書很難讀,凡是浮躁的心情都不得不拋棄這本書。另一方面,唯有沉靜的人在沉靜的時空中方可與這高尚的思想共鳴。一旦沉靜的心讀進來了這本書,必獲益匪淺。
我們所閱讀的,并非是褒貶“仁義道德”之流,而是真理。書中描寫的全部是真實的大自然,與城市中燈紅酒綠的嘈雜迥異,湖邊的鳥獸蟲魚鳴叫的喧囂更接近于自然的真理。更廣義地來講,作者竭力強調的心靈和精神上的寧靜和探索,并非簡單的遠離世俗退居山林。有人渴望像他一樣,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林。這顯然不符合他的思想境界。真正的瓦爾登湖是一種生活方式,存在于作者以及每個人的心中,不是一成不變僅存在山林中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瓦爾登湖邊始終是一位占住者。即使作者生活在一座大都市中,他同樣能夠憑自己的意愿,到內心的海洋中探索。
盡管如此,作者還是可惜地感覺到,城市離真理太遠了。城市在人們的意識中建造起來,早已被人類狹隘的觀念充滿了。作者逃離都市,隱居湖畔;同樣他也逃離固定的思維模式,隱居到自由、孤獨的思想中去。作者因為貞潔,以至于他都感到自己永遠不能擁有絕對純潔了;來不及為自己的哀悼,他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人類更高的天性去生活。他不去追名逐利,又困惑于我們頑固的思維方式。有時你感到他在顛倒是非,其實每次都有一個思維敏捷的人緊跟他的思想,躍過腐朽思想的柵欄,體悟到其中真正的含義。因此,貧窮可以是富有,勞動可以是苦役,虛度光陰、野蠻可以是高尚,聰明可以是愚蠢,購買可以不花費任何錢財,最終復雜也可以是簡單。要想做到這一切,就得回歸到最基本的精神實質。
水的簡單賦予了它最豐富的內涵。就好像科學家合成出的物質,無論多么復雜,都不可能超越水的簡單一樣,《瓦爾登湖》也是一座不能逾越的巔峰。
瓦爾登湖讀后感5
瓦爾登湖是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一個小湖泊,因為梭羅的存在而充滿著神秘色彩,梭羅在瓦爾登湖隱居了兩年又兩個月,對它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甚至有時他會懷疑叢林中的一草一木就是他多年的摯友,他儼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它們的呼吸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樹干上留下清密的年輪,在人的心上建立起自由的國度。
《節(jié)儉》這一章講的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獨居生活的開始,梭羅用一種原生態(tài)的生活方式向人們證實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必定都是物質財富上最為困乏而精神財富上最為富有的人。他反對奢侈的生活,強調除了所謂的生活必需品,一切的物質都會成為精神的累贅,因而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他仔細地用分厘計算自己的生活成本,無所欲求地將生活最大的簡單化卻同時又將精神最大的富足化,他完全依靠自己的雙手在原始的荒野上灑下汗水,收獲自由。在瓦爾登湖,他是一個隱客,在他想去的時候便去了,兩年后,他又成為了一個文明生活中的過客,在他想回來的時候便又回來了。在梭羅身上,我看到了自由的羽翼,而不僅僅是為了體驗一種逃避現(xiàn)實的原始的生活方式,他按照智慧的指示,任時光在思緒中自由游走,無限地擴展著生命的長度,這是一個非凡的隱士,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他卻又永遠都不能真正成為他。他生活得像一棵樹,你可以看他、擁抱他、愛他,而他卻只會不斷地迸發(fā)自己的枝條,永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向上性,當你第二次在他的'面前經(jīng)過,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平靜,不會因為風的到來而向你努力招手,唯一的改變就是多了許多碧綠蒼黝的葉子。他最親密的朋友是山林里的山川草木,樹林間的鳥語花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與世界唯一聯(lián)系著的是扎進涂層深處的根須和承受陽光雨露的枝葉,他會在自然的風中狂舞卻只能在人類的世界里沉思,他是自然的一部分。
書中作者提到一位青年希望今后可以和梭羅一樣生活,可梭羅并不愿意世界上有人遵循和他同樣的生活方式,他希望世界上有盡量不同的人,每個人都可以非常謹慎地找到并追尋自己的生活方式!蔽覀儾灰欢軌蛟谟嬎愫玫钠陂g抵達我們的港口,但我們會保持正確的航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僅僅會避免他人對自己的束縛,更重要的是內心有堅定的方向,不為世俗所拖累。他認為成為一個獨行的人可以隨時做好出發(fā)的準備而避免在另一個同伴身上浪費時間。
人們認為梭羅的行為是自私的,他沒有為城市里貧困的人家做過一次慈善,而梭羅解釋道:”沒有任何氣味比走了味的行善更難聞的了!八纳菩校窃谝粋生命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施以援手,善行的方式完全是在很多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的。你可以為路邊一株奄奄一息的小草送上甘冽的清泉,可以為牧羊人守候一天的羊群,沒有必要為了表現(xiàn)慈善而一定要為城里的某個貧困家庭進行資助。世界上有很多慈善的本質并非發(fā)自人內心的同情,而是一種為了博取關注的必要的虛榮,梭羅希望每個人可以救起溺水的人后,系上鞋帶走開繼續(xù)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向世界宣揚自己的善行。正如他所言”不要做濟世的助理,而要努力成為世界上一個杰出的人!叭松谑,不必為了救濟他人而活,而真正的為自己而活。若果你手頭富足,就可以成為一顆慷慨的棗樹;如果你手頭沒有能夠施舍的,就像柏樹一樣做個自由的人吧!慈善家總是用一種悲傷的稱之為”同情“的氣氛將人類社會包圍起來,可我們真正需要的確實對抗生活的勇氣,而不是絕望。若果善舉不是建立在希望之上,不是建立在一種持久地對社會的貢獻之上,那么慈善就只會催生更多的懶惰和迂腐,貧困的”虛榮“如野草般滋生,長滿了社會底層的原野,人性的墮落與感覺的麻木,只能被消極虛偽的慈善所填滿。
瓦爾登湖讀后感6
1845年7月4日,梭羅為一項試驗移居優(yōu)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自耕自足兩年有余的時間里,他體會到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簡樸而又原始。在他離開之后,就將兩年來的感悟寫成了這本傳世的佳作《瓦爾登湖》。
這本書不僅能讓讀者如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之可愛與瑰麗,更能從嘈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解放靈魂,感受心靈的寧靜與欣慰。就好像一絲清泉傾瀉而下,冰冰涼打在頭上便撩得你一個激靈,輕輕柔沁入皮膚觸碰你每寸神經(jīng),最后匯聚到脊髓之中成為你身體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它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讀過它的人,比如海子就曾寫道:梭羅這人有腦子,梭羅手頭沒有別的,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 。
這首《梭羅這人有腦子》,生動地表現(xiàn)出梭羅所傾注在文字中的自熱之愛,唯美的筆法真實地勾勒出大自然的靈動,帶著強大的沖擊力撲面而來,使人毫無招架之力,就像被木棒狠狠揍了似的,猛然醒悟,重新審視周圍,嗅到野芳發(fā)而幽香,見到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而后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達到坐忘。
于是,梭羅的智慧與老子的哲學其驚人的相似就不得不提了。他們都認為一切都應該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做違反自然法則的事,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納萬物。在另一方面,人的物質生活應該降到最低,自給自足,但精神生活一定要崇高,要有詩意,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清靜、恬淡、寂寞、無為。由此可見,這二者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書中梭羅看到了他的同鄉(xiāng)們,不幸繼承了農舍、房屋、谷倉、牛群、以及農具,繼承了這些得來容易擺脫難的東西。他疑惑是誰使他們成了土地的奴隸,疑惑他們?yōu)槭裁匆怀錾烷_始挖掘自己的墳墓。他們不得不度過別人的一生,推著所有這些東西往前,盡自己所能過得好一些。
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也遇到了多少可憐的、不朽的人啊。他們幾乎被生活的重擔壓垮、悶死、爬行在人生之路上。他們是房子的奴隸,車子的奴隸,更是金錢的奴隸。西班牙《世界報》上有這樣對中國房價的評論“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F(xiàn)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yè)就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可見,盡管時代浮躁奴隸層出,但是如果人始終在一種錯誤下勞作,那么很快就會成為后繼者開墾荒原時不得不清理的阻礙,而他的大部分也終將會被犁入泥土成為肥料。對于我們,二十歲的經(jīng)年里放大了什么,什么又是這個年齡段所不該承受,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找到腳踏實地的安全感,內心真實親切的期盼?僅僅由于無知和錯誤,被生活中人為的煩惱和過于粗重的勞作擠得滿滿的,以致無法摘取人生精美的果實。難道是我們的手指因過度勞作也變得太笨拙、顫抖得太厲害而做不到這一點了?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學本應是人生中最自由的階段,沒有高考的殘酷競爭,沒有老板的苛刻要求。我們理應能夠順從我們的渴望,不要急著給自己戴上考研、出國的枷鎖,去追逐理想,去鉆研學術,去賞玩山水。更何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去跑,去跳,去舞蹈,去歌唱。
當夕陽西沉時,到美港山上,大嚼其越橘和漿果;在溫和的黃昏中,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鱸魚游泳四周,好似迷上笛音;夜晚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零亂地散布著破碎的森林。聽聽梟鳥和狐貍和唱的小夜曲,不知名的鳥雀發(fā)出尖厲的嘯聲。銜著野草,吮著汁液,思索黃金時代里,有多少山林水澤的精靈曾經(jīng)居住?
那是在康科德的冠冕上的第一滴水明珠,是梭羅的心之所棲,是世界上唯一的瓦爾登湖。而我們,只要同樣拋去繁雜,此身所在,便是瓦爾登天堂。
瓦爾登湖讀后感7
一邊讀《瓦爾登湖》,會一邊在腦海里刻畫梭羅的樣貌:一雙深邃的眸子,堅毅的面孔,滄桑的胡子。不禁會好奇,生命中怎樣的經(jīng)歷,造就了這樣深刻的一個人。
梭羅的一生是寂寞的,而自己似乎又對這寂寞樂在其中。梭羅曾說:“我喜愛獨處。我從沒遇到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1845年3月,他借了一把斧頭,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的時刻。來到瓦爾登湖畔之后,他認為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這兩年多的時刻里,梭羅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1847年回到康科德城。1848年,住在愛默生家里。此后他患了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僅45歲。他筆下的《瓦爾登湖》正如他一般,也是寂寞而享受寂寞的。自1854年出世,它不僅僅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本來就應親近它的人也不明白,對之冷落甚或譏評。它似乎永遠不會引起轟動和喧囂,它始終默然地等待了一個世紀,依然不倦怠的孤獨的不緊不慢的對每一個讀者敘說著一個男生在湖畔寂寞的光陰。
梭羅的一生是恬靜的。他安然的沉思在瓦爾登湖春日生機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天湖畔蟲聲嚶嚶的小道上,記錄下秋日里的落英繽紛、天高氣爽,描繪出冬季雪花墜落的軌跡和冰晶的形狀??他就這樣“活過每一個季節(jié);呼吸空氣,喝水,品嘗水果,讓自己感受它們對你的影響”!锻郀柕呛酚涊d著他在小木屋中度過的每一個恬淡、安詳而簡單的日子,文字如美夢中的呼吸一般輕盈,淡淡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中的人們:“我雖不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shù)個艷陽天和夏日”。
梭羅的一生是智慧的。隱逸的生活中,梭羅總沉心思索。對現(xiàn)代科技禮貌給人們帶來的物質享受,梭羅并不排斥,只是批評我們沒有很好地利用它,“弄巧成拙”,他這樣評價!拔覀兘油嗽窖蟮碾娎|,卻用它詢問阿德萊德王妃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類的思想。我們建成了鐵路,卻坐著它去城里消磨時光!钡,梭羅對社會的好處并非僅僅在于批判,而更在于指導。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會毫不猶豫地揭露,同時也負職責地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抵御這天這個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的引誘,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簡樸。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是復雜的,但我們的知識使我們能夠選取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夠的勇氣將其他剩余的東西摒棄,全然不顧同時代人如何對我們指手畫腳。《瓦爾登湖》中不乏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見解獨特,耐人尋味。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人們就應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jīng)歷有好處的生活。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都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刻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透過自己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不好被繁紛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好處。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
時至今日,在物欲橫流的大千社會中,人們開始迷失和彷徨,梭羅精神變得更加珍重和重要。一部《瓦爾登湖》中凝結的感悟與體會,值得用一生去參悟和實踐。如何尋覓內心的平和與從容,如何感受寂寞中的快樂,如何從雜亂的人際網(wǎng)中脫身,重新審視自己,也許從《瓦爾登湖》中,你會得到啟發(fā)。
瓦爾登湖已不單是那一片湖,那些在生活中感悟真諦,追尋簡單的人們夢中,都有不一樣的“瓦爾登”。正如梭羅所說:“一本真正的好書教給我的遠不止只是閱讀它。我務必很快將它放在一邊,然后按照它來生活。我始于閱讀,最后行動”。堅信我們都會到達夢中的瓦爾登。
瓦爾登湖讀后感8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碑斈愕男撵o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于由農業(yè)時代向工業(yè)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工業(yè)化的腳步,美國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和商業(yè)造成了社會大眾當時普遍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占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也刺激著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人們都在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著。聚斂財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
人們瘋狂、貪婪、過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資源,開墾荒地的同時,大面積的森林也隨之消失,大機器的轟鳴聲隨處可聞,而鳥兒的歌聲卻很難尋覓。人們無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導致森林覆蓋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物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等等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使得整個自然生態(tà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污染,而且人類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也變得岌岌可危。
本書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沖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后再次渴望的`復雜的心路歷程,幾經(jīng)循環(huán),直到最終實現(xiàn)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來挑戰(zhàn)他個人的、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界限。但這種挑戰(zhàn)不是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后復原的無限力量。
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向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里,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的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凈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這里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許吧。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并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jié)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jié)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安槐亟o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里呼聲。
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盡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盡管瓦爾登湖已經(jīng)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
瓦爾登湖讀后感9
《瓦爾登湖》給我的感覺像是品酒,而且越品越香,讓我們與梭羅一起享受“瓦爾登湖”之美吧。
當一本書清新的空氣滲透腦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環(huán)繞,那又是一種戰(zhàn)斗,戰(zhàn)斗在塵世中的寂寞自然里。
《瓦爾登湖》的品讀,總覺得地點不夠好,每次翻閱,總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似有一堵墻,讓我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卻又覺得如此得體,這一種感覺就像是熟透了的柿子從樹上掉下來,爛透了!直到有一次,與朋友爭執(zhí)被騙,躲在窩里再次翻閱,只覺每種生命都是一個悠哉的精靈,暢快與滿足之感油然而生。
寂寞的書自然有寂寞的讀法,也許只有一個人的心真的可以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讀出這本書的滋味。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懂了,只是覺得,好美。
幻想了一下作者的`瓦爾登式生活,天作棋盤星作子,地為琵琶路為弦,或許作者不感到寂寞,因為他可以舉杯邀明月,飛鳥相與還,大自然就是他的無窮無盡良友,清風作伴,任爾春水東流。只是在我看來,未免有些許恐怖了,終日難見人影,就是“辟谷”也受不了這么長時間的孤寂,人終究是一種群居動物,或許人們可以有魯濱遜的堅毅,但極少能忍受閉關鎖國的“百年孤獨”。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作者在這一寂寞中尋找自然的弦律,書中那個留下痕跡的小動物描寫令我神往,晨曦出黃昏歸,卻發(fā)現(xiàn)有貌似小松鼠留下的問候,何等愜意與滿足?恐怕陶淵明知道了也非得羨慕不可。
正是這份寂寞,給了作者格外敏感的感覺與美好的想像,縱然雨中漫步,四處飛舞著的也是自然的朋友,可以說作者甚至可能將一個水分子幻想成一個水精靈,傾聽著它們在和風細雨中的律動與笑聲。這種極端的聯(lián)想令作者深深愛上了自然,因為它是如此的生機勃勃并且仁愛有情,這就是作者寂寞的寄托了。
在對世事的抵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作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于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jīng)》中的“靄靄停云,蒙蒙時雨”一樣,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泌之洋洋,可以樂饑”之下,一切煩惱皆煙銷云散了。
生活就如同一場夢,只不過每個人的陷入深淺不同,作者以夢視人生,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幻想,這是一種對世俗的妥協(xié)與退避,這也是多少隱歸山林之人的想法,當一個人面對一個社會的規(guī)則,而且這個規(guī)則在當時又是無可厚非的時候,他沒有凌駕規(guī)則之上的實力,卻又不愿在規(guī)則下低頭,就只好跳出這個規(guī)則,那就只有跳出這個社會了,聽起來這多少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風道骨,只可惜卻帶著滿腔的憤懣。
作者跳了出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跳出來是可以很好的生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作者小視了自己的品質,還是高估了社會的品質,他的書并未一片大好,他的事也沒被標榜,或許只有在一干寂寞的人打發(fā)寂寞時(MeiWen.com.cn),看一下他的書,之后驚嘆:呀,這種生活真好。之后,寂寞的人不寂寞了,也就放在書柜中封存了。作者筆下的動物即使再生動,大多數(shù)人也無非說一句:寫得真好。罷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規(guī)則的,即使窮一生之力,畢其功于一役,也還是想抓住規(guī)則。
作者倒也給了人們另一種規(guī)則:自然規(guī)則,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悠閑,撫月吟夜雨、隨日蕩清波的自在,這的確是一種好規(guī)則,唯一的缺點就是孤寞——人少?扇f一人多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想過,再完美的規(guī)則也抵不住人多,這就是一個悖論,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作者的寂寞是一瓶封存的老酒,愈濃愈香,只是讀者偶爾才能從書中呷上一口,雖回味悠長,卻無可奈何,無法貯釀,但就是這么一小口,就如一句精簡的詩句,令人終生難忘。
就是這么一口酒,值得任何人去品嘗。
瓦爾登湖讀后感10
輕輕翻開厚重的書頁,我仿佛已置身于山郊野外,水畔林邊。閉上眼睛,可以聆聽飛鳥的輕語,體悟山泉的清涼;放松心神,能夠漫步山路的穩(wěn)健,品味大自然的氣息。
845年的春天,梭羅為這個平凡的年代又添上嶄新的一筆。梭羅帶著他借來的一把斧頭,于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建起了一座木屋。自此梭羅依山傍水,凡事自力更生。在這兩年又兩個月的別樣生活中,梭羅大到體會山林溪流于春夏秋冬中四季的變化,小到觀察水魚之爭、螞蟻之戰(zhàn),有時也會被潛水鳥或松鼠偶爾捉弄。不得不艷羨梭羅,領略世外風光,傾聽萬物之聲。有形象的評價,《瓦爾登湖》不是一本能規(guī)定頁數(shù)或抽時間能讀的書,也許因為其中蘊含了梭羅所有的真摯感情吧,在梭羅眼中,即便是死物也可以活靈活現(xiàn)。它語言平淡樸實,超然世俗,甚至有些許枯燥了——就像小時候寫過的流水賬般熟悉,當然包括各種開銷。一切如同梭羅自己所說:"一個人若生活的誠實,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這本書需要人抱著一顆寧靜的心來品讀,這也正是作者有大智慧的體現(xiàn)吧。
歸隱山林的梭羅,如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東晉隱士陶淵明一般,二人遙遠的歷史軌跡,就這樣相遇在一起。不得不艷羨梭羅,與山林為伴,泉溪為友,滿足于現(xiàn)實世界,馳騁在精神世界。對大自然如此近距離的觀察,使其筆下的《瓦爾登湖》的辭藻,與其說其生動,不如說其清新;與其說其深遠,不如說其雋永。也許只有真正認為大自然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思想家才能寫出這樣深邃的文章吧?梭羅時時刻刻用"我"這樣的第一人稱的特點,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而相對不可避免的,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我也體會到梭羅筆下不斷旁敲側擊的工業(yè)化社會的貪婪本性。當然,這絕不是禮贊,在其中,更多的我能感受到梭羅筆墨中的憐憫之情——憐憫那些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愚昧之人。
梭羅說過:"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搖過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jīng)質的、忙亂的、瑣細的世紀生活中,寧可或立或坐,沉思著,聽任這世紀過去。"雖然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東方的中國巨龍還在沉睡,甚至其人民還在勤勞農耕,按時向清王朝交稅,但遠在美洲的美國已經(jīng)由農業(yè)時代開始向工業(yè)時代轉型,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不過由于經(jīng)濟增長過于迅速,金錢成為了人們最渴望的東西——哪怕現(xiàn)在也是如此。社會開始一步步變得烏煙瘴氣,即使是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沒有當初被"魔鬼哥倫布"發(fā)現(xiàn)時的純真了。香輪寶騎,瓊臺玉宇,背后都是自然資源的大量消失乃至枯竭。
而對常人來說,比起其更有名的多的師父艾默生,他梭羅是誰?不過是無名小卒罷了,更別枉談當時的梭羅了。年紀輕輕,長相不算俊逸倒也不算丑陋;身材不魁偉卻也不瘦削,如同農民漁夫的身材;哪怕有著列夫·托爾斯泰般的胡子,看似愚笨的眼里也不能射出銳利的光芒來洞察一切,只能露出譏諷的意味。這樣一個放在人堆里難以找到的平凡人,如何能自大地脫離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時代?又怎么敢違背勢不可擋的工業(yè)時代的來臨?不過是跳梁小丑罷了。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梭羅的確把他的觀點付諸于行動上了。
在結語中,他說:"我不要愛,不要金錢,也不要名譽,我只要真理。"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就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和艾默生一起追求超驗主義的他,還有向往桃花源的陶淵明,一定會擅長與大自然交朋友吧。鄙棄官場世俗的陶淵明在大自然中,感悟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田居樂趣,享受到"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的飲酒豪適。而深知要回歸本心,親近自然的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深深意識到"生活的詩意而神圣,清醒即生活。"
瓦爾登湖讀后感11
什么書讓我一讀讀了整整兩個月,卻一直沒有放棄;什么書讓我覺得作者毫無追求,卻又讓我領略了生活的美好;什么書讓我的心不斷的煩躁,卻還是耐心閱讀,就是這本《瓦爾登湖》。這本書是我閱讀的第一本書,卻不是第一本閱讀完的書,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中間有過放棄,中間更是穿插讀了十來本書,但是最終我挺了過來,懷著一顆恬淡的心,在深深的夜里、淡淡的燈光下,靜靜的讀完了這本書。書中有生活的真諦、美妙的風光、超脫的智慧,真是一本脫俗之書啊。就像有句評論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瓦爾登湖”,真是這樣,雖然我們有時不能看見。
作者梭羅在1845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建起了一座木屋,和動物們一起生活,事事自力更生。在兩年后,他回到城里,把自己兩年來的記錄下來的見聞整理好,參照這些才寫出了這本《瓦爾登湖》。這位40來歲的睿智作家在字字句句之中都透露著崇尚簡樸、熱愛自然的主題,用清新的話語來向自然致敬。
這是一本書寫生活真諦的書。作者作為一個名人,卻選擇了出世的生活,擺脫人情世故的羈絆,獨居到瓦爾登湖邊的樹林中重新開始嶄新的生活。雖然是獨居,但是書中體味的卻是真正的生活。在世俗中,人們很難靜下來去細細的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生活,應該堅守怎樣的道德與原則。而梭羅靜了下來,他用心去感受生活,特別是細致的觀察著周圍的一切。那到底什么是生活的真諦呢?梭羅認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足外,還有一種生活,就是可以讓身心更加愉悅的'簡樸生活。物質富足的生活帶有很大的誘惑性,豪華的別墅、高級的轎車、美麗的衣服、耀眼的珠寶等等,都是人們在孜孜以求的、無限向往的生活。而梭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卻選擇了帶著一把斧頭,去瓦爾登湖建造屬于自己的一所小木屋。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與大自然的交流中,去體味樹林與湖水春夏秋冬的變化,去聆聽鳥兒美妙的鳴叫,去觀察螞蟻大戰(zhàn)、鳥兒飛翔、魚兒潛游。這樣的生活肯定不能帶來物質的富足,卻是可以帶來精神的愉悅。有誰不會遇到這樣的感嘆,追來追去最終卻是一場空,攢來攢去最終也花不著,最后的結局都是一樣,化作一抔黃土,與清風為伴。
這是一本書寫美妙風光的書。《瓦爾登湖》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梭羅對于瓦爾登湖的熱愛,對于小屋的熱愛,對于山林的熱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于大自然萬物的熱愛。書中大量的描寫了瓦爾登湖的自然風光,在時令交替的過程中,四季風光變化的美妙。如果我們能夠靜靜的走進瓦爾登湖,漫步在林間小道,我們肯定也能夠感受到梭羅的恬靜:白天群山蔥郁,曲徑幽深,湖光靜寂,帶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午夜孤云獨去,月澄無影,樹木佇立,仿佛是“月出皎兮,楊柳依依”的情景;夜半流螢飛舞,昆蟲吟唱,鳥鳴啾啾,和著“微風吹解帶,山月聽彈琴”的古韻,多美的境地,給人以無限地遐想。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天天體味這種感覺,但是如果有時間,你可以帶著一本書,靜靜在走在南邊山脈的慢坡上,累了坐下來,打開一本書,肯定更能領略書中的文字。
這是一本書寫超脫智慧的書。在文章的摘錄部分,我沒有摘抄什么美妙的描寫性語言,而是摘抄了作者的思想智慧。是對信仰、心路、時間等真理的描寫,這些描寫都穿插在景物描寫和生活描寫的過程中,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就可以讓我們思考很長的時間。這些話不一定多么復雜,但是卻很深刻,需要細細的思考才可以領會。并且他的一些智慧已經(jīng)超出了普通人能夠理解的程度,能脫離開現(xiàn)實社會去探求內在的真理。梭羅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用兩年的時間去體味、觀察這個真實的世界,他是用心而不僅僅是眼睛來觀察這個社會,這更能感知到超凡脫俗的智慧。
我們可能覺得,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永遠都不會擁有那樣一間美麗的木屋,可是我想,我們可以在心里擁有一個美麗的湖泊,并可以用湖水不斷洗濯我們漫漫人生路上的塵埃。
瓦爾登湖讀后感12
一直以為梭羅應該是遠離塵世的,在讀了其身世介紹后,卻發(fā)現(xiàn)誤解甚多,梭羅并非是一直遠離世俗,隱居山林的,相反,觀其一生,應該是積極入世的。
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想往哲學,更愿意“一刻不停地探測,尋找著可以下錨,緊緊地抓住不放的一處底層。”
他在中學教古典名著、科學和自然史,常帶學生旅行、戶外野餐,讓學生受大自然的生活教育。這一點讓人羨慕,今天我們?yōu)榱恕鞍踩,是緊緊地把學生禁錮在學校這個真空罐頭里的。
他關注社會,一直拒絕交付人頭稅,并寫了文章《消極反抗》,認為政府要強迫人民去做違背良心的事,人民就有消極抵抗的權利。文章影響巨大,圣雄甘地、馬丁。路德。金、托爾斯泰、羅曼、羅蘭都受到過他的影響。
他hai反對蓄奴制度,幫助南方的黑奴,寫過《馬省的奴隸制》,為因反抗奴隸制而被害的約翰、布朗召開追悼會。高中語文課本中夏衍的《包身工》就提到梭羅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借以來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如此熱血的梭羅,卻能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里,開始砍伐一些高聳入云的白松來做建筑材料,并在美國的獨立日那一天住進自己蓋起來的.湖邊的木屋,在這湖濱的山林里,觀察、傾聽、感受、沉思長達兩年多一點的時間。
在《瓦爾登湖》里,梭羅有這么一句話:“我對于每一個作家,都不僅僅要求他寫他聽來的別人的生活,還要去他遲早能簡單而誠懇地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得好像是他從遠方寄給親人似的,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若生活得誠懇,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了!
看到這句話,我想是否就可以跟當前流行的語言“生活不僅僅只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相關,又聯(lián)想到林語堂說的蘇東坡了。
據(jù)林語堂考證,蘇東坡在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時,詩作多表現(xiàn)其天真快活的心情,赤子般的狂放不羈。他既參加家庭同樂的西湖游,也喜歡同官衙僚屬的挾妓游湖。前者他唱出“船頭斫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這里是寫家庭宴會的吃食,后者他亦有“游舫已妝吳榜穩(wěn),舞衫初試越羅新”。這句應該在贊美官妓的艷麗了。但他于人生了解太透徹,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與美酒婦人上,他與梭羅有相同的看法,喜歡與大自然春夏秋冬,雨雪山巒親密接觸。
熙寧六年(1073)年九月初九,蘇東坡不去參加重陽節(jié)宴會,獨自去拜訪西湖孤山兩位僧人,晚上,獨坐舟中,凝望山頂,寫下七律《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shù)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藹藹君詩似嶺云,從來不許醉紅裙。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見輕橈破浪紋。頗憶呼盧袁彥道,難邀罵座灌將軍。晚風落日元無主,不惜清涼與子分!
詩首聯(lián)大意應該是:你寫的詩就像那山嶺上漂浮的白云那樣繁多,你的酒量也很大,千杯不醉,不需要陪酒的女子來扶。這里應該是對長官的一點奉承吧,詩寫得多,酒量又大,不會醉倒在女子的紅裙下。
頷聯(lián)大意應該是:你們歡飲時不知我穿著木屐翻越那依然青翠的山野,在山上只見那小巧的船槳劃過一道道波紋。這句感覺“野”和“破”最得意趣。
頸聯(lián)大意應該是:我也想象你們熱鬧的宴會,讓我想到當年呼盧高手袁彥道,宴會上應該難以見到敢于當面怒罵權貴的灌夫了。宴會上當然會有賭博高手,但下句莫非是略有諷刺意,畢竟是有話必說的蘇子瞻。
尾聯(lián)大意應該是:攀到山頂看到落日,徐徐吹來的晚風,我也不惜把這美景、清涼與你們分享一二。這句讓我有點懷疑他是在舟中呢?還是在山中呢?還是想象呢?
由此詩可以想見蘇東坡應該是“愛熱鬧,也愛獨處”的人,他會在別人觥籌交錯之時,要到大自然中去尋找自己的“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恐怕這也是東坡后來歷經(jīng)多重磨難,最終也能找到心靈慰藉的原因吧,梭羅說“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實質感覺應該指不僅只活在俗世中,正如《詩人玉屑》所言“要shi方寸之中,無一字世俗言語意思,則其詩不期于高遠,而自高遠矣”,詩如此,人亦然。
瓦爾登湖讀后感13
作為整天生活在城市浮躁環(huán)境中的一員,有幸選擇了《瓦爾登湖》作為本月的自選閱讀書籍。使我感到了自然地清晰與躁動的心境得到一些平靜!锻郀柕呛访鑼懙氖亲髡呃脙赡甓嗟臅r間在瓦爾登湖畔獨居的所見、所聞、所思的一系列區(qū)別于其他文學作品的獨特風格。是對大自然巨細靡遺的描摹和引申。從四個季度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無不栩栩如生的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同時,也看到了譯者極高的語言翻譯能力,為這部書籍的整體內容增添了新的亮點,下面是我讀這本書后的一些體會:
一、作者的寧靜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回歸自然地純潔,回歸淡泊的境界。瓦爾登湖的冰和水相同,在近處看是綠色的,但在遠處看則藍的很美,你很容易就能夠將它與其他的白冰或者某個在四分之一英里開外的湖泊的綠冰區(qū)分開來。書中涉及了多達上千種的動物與植物,但讀者并沒有感到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閱讀的趣味。主要原因是作者并沒有在兩年的獨居生活中將所看到和想到的自然與環(huán)境的和諧與寧靜分開。他充分的體現(xiàn)了寧靜給他帶來的幸福感。更主要的是對美國當時許多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做出了批判,同時也深深的表明作者的隱身獨居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抗議。在瓦爾登湖期間,作者看到了兩三株矮小的楓葉已經(jīng)變紅,在湖的對岸,三株挺拔的白羊下方,就在岬角的頂點,緊鄰著湖水……它們的顏色、形態(tài)乃至變化的姿態(tài)訴說了多少故事。
二、作者的意境
在獨居的那些日子里,每次望向屋外的瓦爾登湖時:我總覺得它像是山峰之上的天池,它的湖底遠遠高于其他湖泊的水面;到了日出時分,我看見這湖漸漸脫掉夜間的霧衣。細紋蕩漾或波平如鏡的湖面慢慢的露出來,鬼魂般的迷霧則悄然從四面八方退入樹林,仿佛他們的秘密聚會終于散場。而朝露則懸掛在枝葉上久久不肯離去,群山兩側也濕漉漉的滿是露水……在書中,梭羅“無微不至”的描述兩年多的湖畔獨居生活,目的在于通過這次親力親為的實驗向讀者證明,其實生活不需要很多錢,不需要住豪華的邸宅,穿昂貴的服裝或者吃豐盛的`大餐,照樣能夠好好的活著,而且能夠快快樂樂的活著。因此,信念與經(jīng)驗讓我們深深的相信,只要樸素地、明智地生活,在這世間謀生并非痛苦的之事,而是快樂的一種娛樂。在這里作者充分的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他寫道:每天鋤草或讀書寫作過后,時間還沒有正午,我通常會到湖里洗澡,和濱鷸在淺灣里共游,洗去身上因勞動而染上的灰塵,或者撫平因學習而造成的皺紋,這樣下午才能感到絕對的自由。
三、作者的批判
《瓦爾登湖》雖然是作者在郊外獨居時所寫,但是,他并沒有局限于日常生活,更多的時候是對美國當時許多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作出的批判。作者梭羅不反對一些新鮮的社會現(xiàn)象,但他特別擔憂客觀條件的改善無法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甚至會導致人們忘記生活的意義,本末倒置地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就像他講的那樣:我寧愿獨自走我的路,如果可以的化和宇宙的建設者結伴同行,也不愿意混在盛裝打扮的人群中招搖過市;我不愿生活在躁動不安的、神經(jīng)兮兮的、熱鬧喧囂的、雞零狗碎的19世紀,我寧愿站著或坐著思考,任他逍遙離去。正是這些散見于全書的對美國現(xiàn)實的批判,給《瓦爾登湖》染上了濃厚美國色彩。
最后,我將看到的是作者積極地在體驗一種生活。建造木屋、種豆、釣魚、觀察野生動植物,無不在探索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整體給我的感覺是如果一個人有信仰,那么他走到哪里都會有相同信仰的人合作;如果沒有信仰,無論他處在哪些人中,他都會繼續(xù)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昂献鳌保瑹o論是何種意義的合作,都意味著大家要共同生活。這本書給了讀者清晰、健康、引人向上的力量,并且自然體會到心靈的純凈和精神的升華。
瓦爾登湖讀后感14
一邊讀《瓦爾登湖》,會一邊在腦海里刻畫梭羅的樣子:一雙深邃的眸子,堅毅的面孔,滄桑的胡子。不禁會好奇,生命中怎樣的經(jīng)歷,造就了這樣深刻的一個人…… 梭羅的一生是寂寞的,而自己似乎又對這寂寞樂在其中。梭羅曾說:“我喜歡獨處。我從沒遇到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
1845年3月,他借了一把斧頭,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來到瓦爾登湖畔之后,他認為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模式。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梭羅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1847年回到康科德城。1848年,住在愛默生家里。此后他患了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僅45歲。他筆下的.《瓦爾登湖》正如他一般,也是寂寞而享受寂寞的。自1854年出世,它不僅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本來應該親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對之冷落甚或譏評。它似乎永遠不會引起轟動和喧囂,它始終默然地等待了一個世紀,依然不倦怠的孤獨的不緊不慢的對每一個讀者敘說著一個男人在湖畔寂寞的光陰。
梭羅的一生是恬靜的。他安然的沉思在瓦爾登湖春日生機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天湖畔蟲聲嚶嚶的小道上,記錄下秋日里的落英繽紛、天高氣爽,描繪出冬季雪花墜落的軌跡和冰晶的形狀……他就這樣“活過每一個季節(jié);呼吸空氣,喝水,品嘗水果,讓自己感受它們對你的影響”。《瓦爾登湖》記載著他在小木屋中度過的每一個恬淡、安詳而簡單的日子,文字如美夢中的呼吸一般輕盈,淡淡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中的人們:“我雖不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shù)個艷陽天和夏日”。
梭羅的一生是智慧的。隱逸的生活中,梭羅總沉心思索。對現(xiàn)代科技文明給人們帶來的物質享受,梭羅并不排斥,只是批評我們沒有很好地利用它,“弄巧成拙”,他這樣評價!拔覀兘油嗽窖蟮碾娎|,卻用它詢問阿德萊德王妃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類的思想。我們建成了鐵路,卻坐著它去城里消磨時光!钡,梭羅對社會的意義并非僅僅在于批判,而更在于指導。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會毫不猶豫地揭露,同時也負責任地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抵御今天這個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的引誘,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簡樸。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是復雜的,但我們的知識使我們能夠選擇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夠的勇氣將其他多余的東西摒棄,全然不顧同時代人如何對我們指手畫腳。
《瓦爾登湖》中不乏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見解獨特,耐人尋味。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人們應該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jīng)歷有意義的生活。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都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時至今日,在物欲橫流的大千社會中,人們開始迷失和彷徨,梭羅精神變得更加珍貴和重要。一部《瓦爾登湖》中凝結的感悟與體會,值得用一生去參悟和實踐。如何尋覓內心的平和與從容,如何感受寂寞中的快樂,如何從雜亂的人際網(wǎng)中脫身,重新審視自己,也許從《瓦爾登湖》中,你會得到啟發(fā)……
瓦爾登湖已不單是那一片湖,那些在生活中感悟真諦,追尋簡單的人們夢中,都有不一樣的“瓦爾登”。正如梭羅所說:“一本真正的好書教給我的遠不止只是閱讀它。我必須很快將它放在一邊,然后按照它來生活。我始于閱讀,終于行動”。相信我們都會到達夢中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不單指那一片湖,在追求簡單,追尋生活真諦的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瓦爾登。只要跟梭羅一樣始于閱讀,終于行動,相信我們都會到達夢中的瓦爾登。祝福未來。
瓦爾登湖讀后感15
一、 心如北海若
梭羅提到了他農場,又被農場主夫人反悔的故事。他沒有任何的憤懣不滿,反而有當了一次富人的寬慰。他的慷慨打動了我,這不是經(jīng)濟上的慷慨,這是精神上寬廣與包容,這是理解力的開闊與幽遠。我因這一個小片段受到了洗禮。不做斤斤計較的人,不苛刻,對他人的境遇有深深地理解與包容。與人為善,心有余香。
作為一個公平主義愛好者,我常常因自己權利受到侵害而變得戾氣,在維權時,憤怒而得理不饒人,F(xiàn)在想想我把我的不寬容用鐵骨錚錚裝扮,有點可笑。
喜歡梭羅書中的這句話,“我是我眺望到的一切的君王 我對它具有的權利無可爭辯”,這句話來自英國的詩人庫柏。我也要拿這句話來提溜起我的境界來。
二、關于讀書
“那件袍子上沒有積下任何灰塵;自從那神明被揭示以來,也沒有任何歲月的流逝!
最古老的典籍,宛如神諭。他們在人類精神的星空永遠熠熠閃光,穿透時光和蒼穹,這種光芒,不會有絲毫的衰減和暗淡。
“年輕時花上一些日子和寶貴的時間去學習一種古代的語言,哪怕只是一些單詞,也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是從老百姓平凡的語言中提煉出來的,成了永恒的激發(fā)和激勵。農夫記住并重復他聽到的幾個拉丁詞語,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樂樂聽到我讀莊子的一詞半句,也是大有好處的。這個暑假,和孩子一起讀莊,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再開啟。他和我讀過秋水,熟知河伯與北海若。他問我,如果河伯沒有順流而東行,會遇到北海若(這樣的老師嗎)?會意識到自己的(小)嗎?一個太好的問題了?赡軙龅剑欢〞龅。就像媽媽關注了那么久的渡渡鳥,終于成了知行生,涓涓細流匯入媽媽哲學的.大海。就像媽媽早已知道莊子穿越時代的力量,即使一直未掀開篇章,終將在知行生的課堂中,日讀一段,堅持打樁。就像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一直被推薦,從未被閱讀;但媽媽已經(jīng)開始翻起它,因為它的文字口齒生香。口齒生香的文字摘錄不完,先把那些啟示和心中的對話留下。
“古典作品不就是人類最崇高的思想記錄嗎?他們是唯一不朽的神諭,為最現(xiàn)代的探詢提供了答案”
老師讓我們打樁,也源于此吧。
“好好讀書,以真正的精神讀真正的書,是一項崇高的活動,會比被它同時代的習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項活動都更需要讀者竭盡心力。讀書需要的訓練是運動員經(jīng)受的那種訓練,幾乎畢生要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
讀書不能隨意,讀書是需要訓練的。訓練的是專注投入與持續(xù)。
“文字是最珍貴的紀念物。”
“當目不識丁的也許還是鄙視一切的商人,通過魄力和勤奮,爭得了垂涎已久的閑暇和與世無憂的生活,進入了財富和時尚的圈子以后,最終不可避免的會轉向那更高的然而卻難以企及的知識和才賦的圈子,這時他才會意識到自己文化的殘缺以及他一切財富的空虛無用;于是他不遺余力的要使子女獲得知識文化,他深刻的感到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從而證明了他的明智;就這樣他成了一個家族的締造者!
進入了媽媽哲學的知行生體系,我們無需財富與商人相當,已提前感受了知識與才賦的欠缺,何以解匱,唯有學習,這是家學之源。
“閱讀作為一種高尚的智力活動,他們只是略知一二或者根本一無所知,然而從高級意義上說,只有這才是閱讀,而不是那種像奢侈品一樣使我們寧靜,允許我們較為高尚的官能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閱讀;是我們必須踮起腳尖,將我們最機敏最清醒的時光貢獻給他們的,才是閱讀!
“我認為在識字以后,我們應該閱讀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而不是永遠重復最基本的東西和單音節(jié)詞,畢生停留在四五年級,坐在最低年級最靠前的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