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春秋》讀后感 推薦度:
- 《家春秋》讀后感 推薦度:
- 《春秋》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春秋》讀書心得3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秋》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秋》讀書心得1
《春秋》是一部政治學著作,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政治思想。兩漢之后,今文經(jīng)學衰微,學者多受古文經(jīng)學門戶之見的影響,錯誤地視《春秋》為歷史學著作,并由此引發(fā)了長期以來聚訟紛紜的《春秋》性質(zhì)之爭。
當我小的時候,我對歷史書不感興趣,我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不記得歷史書中的任何歷史人物和事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歷史老師的形象,因為我對那些無聊的歷史術(shù)語和日期數(shù)字充耳不聞。我只是在課堂上盯著他們看。
直到最近,我才開始對歷史感興趣,開始在業(yè)余時間寫作。一個作家,即使是個業(yè)余愛好者,也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積累。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得深刻,豐富和生動。
因此,我看了30毫米厚的《春秋左傳》。但是這些經(jīng)典文本總是很難讀懂,所以我對《二十四史》、《史記》、《唐書》等史書仍然“敬而遠之”。
許是一年的成長,還是隨著閱歷的豐富,心境的寧靜,總之,讀歷史的欲望更加強烈。
孔子編撰的《春秋》記載了魯隱從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76年)的歷史,以及魯國的一些大事。
《春秋》的內(nèi)容簡單而深刻,沒有注釋是無法理解的,如《元年經(jīng)》“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頗像現(xiàn)在《志》書的紀年條目。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不少注釋《春秋》的書,流傳到今的主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公羊高的《春秋公羊傳》和榖梁赤的《春秋榖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像《春秋左傳》不僅對元經(jīng)中提到的歷史事件作了詳細的交待,還把那些《春秋》元經(jīng)中那些沒有記載的重要歷史事件作了記錄,點評,也就是今人寫作的議論。
并說明《春秋》沒有記載的原因,我細細分析,不外乎下面幾點:一是不是王統(tǒng)認可的.不記;二是,非王授命的不記,如“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這里不書載的原因就是非魯隱公授命的行動。三就是不合正義的道統(tǒng)的。
可見,孔子的皇統(tǒng)、道統(tǒng)思想之深重。
雖然我剛剛開始閱讀,但我已經(jīng)從中感受到不小的見識,洞察力和靈感。我有一個想法,我應(yīng)該寫下我認為對后代有益的東西,而不是說教。
《春秋》讀書心得2
雖然從小喜歡閱讀白話文歷史書,《東周列國志》、《史記》等書籍翻來覆去愛不釋手,但是正兒八經(jīng)的《春秋》經(jīng)卻是第一次閱讀,聽了郭曉東教授的授課,有比較多的疑問需要在未來的學習中一個個解決。先整理一個讀書筆記。
一、春秋三傳
《春秋》是第一部漢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由孔子編修,記載了魯國隱公至哀公時期(即公元前770至前481年近三百年間)的歷史。春秋三傳”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是對《春秋》這部著作加以解說之書,也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聽課后,對《春秋》三傳的文體和讀法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豆騻鳌,其文字以平鋪直敘為主,釋史較為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左傳》,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具體史實來對《春秋》加以說明,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獨立的史書,其文筆也較其他二傳更為詳實、優(yōu)美!稑b梁傳》,其文體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不傳微言,但傳大義。
《公羊傳》和《穀梁傳》用今文(隸書)寫成,因此屬于今文經(jīng)學;《左氏傳》用古文(六國文字)寫成,因此屬于古文經(jīng)學。
二、圍繞《春秋》開篇“元年,春,王正月”思考《春秋》經(jīng)的意義
郭曉東教授的講課引人入勝,傳統(tǒng)的黑板板書平實可親。首先,我對《公羊傳》的讀法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看似平鋪直敘,甚至不那么優(yōu)美的文字中,原來蘊含著委婉曲折的淵源。同樣是對于君主的稱呼,“王、公、君”不同稱呼體現(xiàn)的是嚴肅的倫理綱常;同樣是王的更替,即位與否背后有“長而卑、幼而貴”的立嫡之法也有推行仁政的深刻寓意,同樣是弒君,名字是否載于史冊所顯示的是孔子鮮明的'政治觀點。
孔子生活在春秋亂世,周天子無德,周朝統(tǒng)治衰微,朝綱不振,同時諸侯各國硝煙四起,禮崩樂壞?鬃訛榛謴陀械郎鐣苡瘟袊,傳達仁政思想、禮教以及經(jīng)世濟民的責任。相較于《史記》來說,《春秋》也許不是一部詳實客觀的歷史書,孔子編修筆削《春秋》,其蘊含了鮮明的儒家思想和政治理想,即期望君王推行仁政,不僅能建立一個健全的法制社會,制法、執(zhí)法,而且能以人文道德為本位,修身、齊家、治國,從而平天下。
司馬遷對《春秋》的評價非常高: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明大義。可以說,《春秋》之于現(xiàn)代社會,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人文道德和禮儀修養(yǎng),永遠都是民族、國家整體軟實力的源泉,對于促進中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認同,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春秋》讀書心得3
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而自漢武帝以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把一個有著合理內(nèi)核,同時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學說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國的思想被強制歸于儒學,儒家學說中優(yōu)秀因素得以發(fā)揚光大,但儒學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呂氏春秋》出現(xiàn)于先秦諸子晚期,針對當時的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內(nèi)核,可以說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比如關(guān)于君臣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方面,儒家主張忠與孝,幾乎是無條件的服從,少有下對上的矯正和叛離,其實,想一想,這合理嗎?現(xiàn)實嗎?科學嗎?儒家根本不講科學不科學,完全是舊對新、老對少、君對臣、親對子的一邊倒,體現(xiàn)其腐朽、頑固的一面。咱們再看看《呂氏春秋》是怎么說的吧!熬m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有始覽/第一》)在總體上堅持臣對君的服從,子對父的服從的情況下,又提出了要有個是非曲直,要有原則。什么原則呢?“夫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干澤涸漁,則龜龍不往!币簿褪钦f,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極端,你把鳥巢毀壞,把鳥蛋都拿走,那鳳凰不會再來,你把動物全部殺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殺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來了,你竭澤而漁,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龜神龍就再也不存在了。你走極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擁戴你了,甚至會走向反面。所以,要堅持,“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
這是對于儒家思想的一個很好的矯正。引申一下,對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樣,臣民(國民)也應(yīng)采取同樣的態(tài)度,政府雖強,以白為黑,民可以不服;官員雖尊,以黑為白,民有權(quán)不服從。這就把群眾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論證。當然,這也是始皇帝不喜歡呂不韋的原因啊。其實呂不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個大學問家,《呂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書。
【《春秋》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春秋》讀書心得03-13
《家春秋》讀后感04-30
呂氏春秋的名言01-25
讀書的心得11-08
讀書日讀書心得04-14
讀書心得04-14
閱讀書籍讀書心得12-13
世界讀書日讀書心得04-06
閱讀書籍的讀書心得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