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時間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時間讀后感1
霍金先生在今年3月14日離開人世,但是他的思想成果永留人間。《時間簡史》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普書,迄今已經發(fā)行了2500萬冊。早就知道《時間簡史》,但是自以為這是一部比較難懂的作品,所以一直都沒看。最近,喜歡上了物理科普作品,翻開了《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并非是一部很難看懂的作品,霍金先生將深奧的物理學知識寫的生動易懂,讀完此書像做了一次奇妙的旅行,新奇震撼。我的視野一下變得開闊,開拓到宇宙的視野。我們對于宇宙充滿好奇,宇宙究竟是怎樣的?探索宇宙本身就是非常新奇的一件事,而《時間簡史》正是帶我們進行一次宇宙探索之旅。
當然,我們會因此書而重新認識時間。我們可能認為生命是有限的,而時間是無限的。往回追溯,我們所知古代、蠻荒時期、恐龍時代......似乎可以無限追溯無法窮盡,而往后時間也不知有無盡頭。,經過科學家的不斷探索,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時間有一個開端--宇宙大爆炸,而時間也相應的會有一個終結。人類是看不到終結的時候,但是,終結的狀態(tài)卻可以預言,終結點應該和宇宙大爆炸時點類似。所以,我們只要探索出時間的開端,也就能預言時間的終結;兩大哲學問題,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也就能回答了。
讀這本書的收獲不僅僅是知道了物理知識,還開拓了眼界,以及了解科學家們探索世界的思維方式。當我們站在宇宙的視野審視自身時,渺小不足以形容,無限小也許更合適;因此,我們會懂得謙卑,相比于宇宙,也許我們身邊發(fā)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真的不足為道。有些時候有些問題我們無法理解,也許是我們所站的高度不夠。
人類探索世界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雖然,牛頓,愛因斯坦個體的偉大,但是他們也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思考發(fā)現(xiàn)。科學的探索,讀后感是在尋求某一理論能夠準確的'描述我們現(xiàn)實大量的觀測,也能對未來的觀測結果做出明確的預言。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就是因為現(xiàn)有的理論無法解釋某些觀測了,而去尋求新的更合適的理論以解釋觀測。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當現(xiàn)有理論和實際觀測有所不符時,我們要有質疑理論的勇氣,不要因為某一理論是大神,而不敢質疑。
看《時間簡史》收獲的絕對不僅僅是獲得了一些物理科普知識,而是一次有趣、奇妙的思維旅行。雖然,我看的是中文版,但是其文字充滿閱讀愉悅感,我想英文原版的文字應該更有魅力!
時間讀后感2
在動畫片《宇宙戰(zhàn)艦大和號》里面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人類為了凈化被外星人用化學武器污染的地球造出了可以進行空間躍遷的戰(zhàn)艦大和號去尋找凈化的方法。大和號躍遷到太陽系邊緣的時候在望遠鏡里面看到了八年前的地球。我突然有一個疑問,如果這個時候大和號再迅速躍遷回去那么它所到達的是什么時候的地球呢?是它出航以后的?還是八年以前的?
有人認為是它出航以后的,它現(xiàn)在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影像而已。但是難道通過望遠鏡看到的不是“現(xiàn)在”的嗎?霍金說對于不同的觀測者而言時間是不一樣的。假設大和號上有一口鐘的話它現(xiàn)在的時間必定和地球上的'時間不一樣。通過躍遷找到比光更快的的方式可以實現(xiàn)時間旅行。
有這樣一個例子:假設a事件在地球上發(fā)生了然后我們乘坐一艘低于光速的飛船來到了冥王星,這個時候我們看見b時間正在發(fā)生。我們可以斷言:a先于b發(fā)生。這一結論不會遭到任何低于光速運動的物體的質疑。但是如果我們超越了光速我們就可以趕在a事件發(fā)生之前把b事件的結果告訴地球人。我們超越了光速所以我們從上帝那里盜取了時間。這樣一來動畫片中的巨大bug就出現(xiàn)了。本來留給大和號的時間只有一年但是只要可以躍遷他們甚至可以趕在外星人侵略之前阻止。同樣的邏輯,擁有躍遷技術的外星人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時候來制止地球人的行動。這樣一來就更加混亂了,這場戰(zhàn)爭或許將變成兩個可以改變歷史的人之間的戰(zhàn)爭。當然有的人提出來歷史選擇論,即現(xiàn)在的歷史就是我們改變過的歷史。大多數(shù)科幻電影為了逃避外祖母悖論都是用的這一套路。也有的是通過平行宇宙理論來自圓其說。
時間讀后感3
這學期有幸拜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一書,書中對時間的本質、宇宙的由來作出了權威性的總結,雖然有很多內容僅僅是假說,但這又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才能大膽提出來的假說;艚鸬睦碚摵蜆嬒胍呀洺蔀榭茖W領域的里程碑。
雖然這本書頁數(shù)不多,但我讀來依然吃力,閱讀過程中腦海中一直縈繞著許多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經是個無限小的點?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的'?人類是否真的能發(fā)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或是到未來?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樣的?物質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
也許有人現(xiàn)在就可以給出一個十分滿意的答案,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可能僅僅在當時的情境下被人們所認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將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許我們現(xiàn)在看宇宙的視角,正是井底之蛙的“蛙”的視角,若干年后發(fā)現(xiàn)原來宇宙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此時你可能會有所思:到底什么オ是真理?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這本書想要完全看懂它需要的知識儲備絕不止一座山。而我只是在讀罷后有些許感悟而已。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銀河和龐大的歷史長河中是那么的渺小與無力。古人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詩句,面對宇宙的無窮和生命個體的有窮,古人尚且如此,我們又何必因為一些小事而大傷腦筋。
今天我們探索宇宙,歸根結底無非是在奇跡與尋常中實現(xiàn)著我們作為茫茫宇宙中的個體所特有的意義。就讓我們在思考中朝向真理而不懈奮進,也許那會是無止境般的漫長,但我們仍銘記時空無盡、生命不息。
時間讀后感4
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由此可見,時間是多么可貴。∫悄阆氤晒,就得努力去爭取,去和時間賽跑,如果你稍作停留,哪怕只是一秒,時間也會把你甩得老遠,正所謂“失之毫里,謬之千里”難道不是嗎?
最近,我讀了作家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因外祖母去世而常常憂傷。后來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他明白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并從此和時間賽跑,從而贏得了許多時間,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獲得了成功。
掩卷沉思,頓覺豁然開朗,作者的那句——“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钡.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由此我想起了俄羅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名言:“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都能讓時間留給他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他在告訴我們:勤奮就是和時間賽跑,勤奮就是成功的基石。事實也正是這樣,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爭分奪秒,勤奮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不珍惜時間,就會遠離成功,浪費生命。記得我讀學前班時,天天玩耍,不做作業(yè),總想著還有時間呢!每天都是到了晚上9點,我才慌手忙腳地倉促趕作業(yè),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每次作業(yè)我都寫得很潦草,錯誤也很多,于是老師一次次地苦口婆心地勸誡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但是當時只知道玩耍的我并沒有真正領悟老師話中的意思,漸漸地,我長大了,我終于深深地體會到了少年時期是學習和積累的最佳時期,我養(yǎng)成了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和時間賽跑,勤奮學習,為將來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材打好堅實的基礎。同學們記住一句話:不管你爸爸媽媽給你再多的金山銀山,不如自己養(yǎng)成好習慣,讓我們跑在時間的前面,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
時間讀后感5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說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shù)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么我認為它不可能這么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fā)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后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于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并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后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么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么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后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fā)生強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于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可以活動的僅是3只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著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fā)出思索,對真理發(fā)出挑戰(zhàn)。最后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于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閱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后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面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時間讀后感6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著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為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職責也更有義務去學習,了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為此出于強烈的好奇心,利用周日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后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書中告訴我們,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于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1個點,不占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fā)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構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發(fā)生復雜的反應,逐漸構成星系,空間繼續(xù)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構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構成。因為地球,才有了人類,有了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我們。
一本好書不僅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于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景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后。他的貢獻對于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于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我的住所,他在其中可制造地獄的天空,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我!
時間讀后感7
時間是什么,時間有沒有盡頭,宇宙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也不會去研究。但有一個人,卻熱衷于這類的科學研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霍金。
如書上說的,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就讀時,患上了盧伽雷氏癥,導致全身癱瘓。1985年,他又因肺炎做了手術,從此不能說話。40年過去了,霍金的身體已嚴重變形,只得終身坐在輪椅上,只能用全身唯一能活動的三根手指叩擊語音合成器來說話。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向病魔屈服,沒有像命運屈服,更沒有向生活屈服。他坐在輪椅上,卻完成了連健全人都完成不了的事。從宇宙大爆炸到黑洞的奧秘,哪一樣不是高深莫測,但他卻在里面任意“翱翔”而不迷路。并且根據(jù)自己的推算寫出了科學巨著《大設計》《果殼中的宇宙》《時間簡史》等等?梢哉f,病魔禁錮了他的身體,卻沒有禁錮住他的思想。
我十分佩服霍金,佩服他的人格力量,也佩服他的學術廣泛。他在輪椅上做了四十年,卻從來沒有忘記過學習。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才能讓他成為“宇宙之王”他這種精神,是我們許多人都熟悉但卻沒有的。從這位科學巨匠的身上,我不僅看到了熱愛學習,不屈不撓的精神。還學到了不向命運低頭的品質。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會被命運束縛,但只要像霍金那樣束縛命運,就是一個成功者。
而我讀的《時間簡史》和那些其它的科學巨著比起來,當然是冰山一角。但當你翻開他時,哪一頁不是如同珠穆朗瑪峰那樣“難以攀登”。以至于你讀完時,每一頁上都畫滿了問號。這樣的著作,除了霍金,恐怕就只有牛頓才能書寫了。
《時間簡史》中,精彩的知識很多,而且還有很多的設想。這些設想雖異想天開,但卻能讓無數(shù)人難以捉摸。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黑洞這一章,書上說:“一個收縮的恒星增長的'引力場對周圍空間的效應可以將想象的空間具體化為一張敏感的彈性的紙。物質越重,凹入處就越深。此處見到的最終引力內爆代表黑洞的奇性。”這句話,到現(xiàn)在我都無法理解,但它卻體現(xiàn)了《時間簡史》的高深莫測。
《時間簡史》把時間和宇宙用文字書寫了出來,他讓我們能更深的了解宇宙,發(fā)現(xiàn)宇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巨著。雖然讀《時間簡史》可能像在讀小說,隨便就能閱覽完,卻只能讀懂九牛一毛。但只要不斷的學習,我相信,我一定能讀完他所有的“毫毛”。
時間讀后感8
時間是會流逝的,這是我們一開始對時間的初始概念,我們通常認為時間是均勻流逝,獨立統(tǒng)一,有序流向;作者卡洛創(chuàng)作的《時間的秩序》,讓我們打破了對時間的傳統(tǒng)認識,帶領我們探索時間的真相,啟發(fā)對時間的思考,近乎哲學的角度,這本書我拜讀了兩遍,有好幾處還是覺得困惑難懂,只能淺顯的寫一下自己對本書的理解。
一、變化和視角
作者首先提出了時間的坍塌,把我們對傳統(tǒng)時間的認識徹底打碎,時間是變化的產物,時間失去了統(tǒng)一性、方向性、獨立性、連續(xù)性以及當下,時間是一個多結構和多層次的`集合。
其次作者提出了世界并不由物質構成,而由事件構成。作者給出了一個反問句,反問我們是什么?我們是過程、事件、復合物,并且受限于時空。所以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取決于我們自身看待世界的視角,第一,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去感知世界并作出反饋。第二,我們可以從父母、朋友、同事、老師等其他人中眼中看到自己,通過情感交流去建立聯(lián)系,并從他們那邊得到反饋,形成自我的觀念,我們正是這些觀念的映象。第三,我們感知的觀念和映象是在時間中發(fā)生與延續(xù)的事物。在我們的大腦中,時間中的延續(xù)被壓縮為對一段時間的感知;時間處于當下,以記憶與預期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中,是我們與世界相互作用的形式;時間不會為誰停留,我們只是存在于時間的無數(shù)個節(jié)點。
二、想要前進只能低熵
作者提出推動世界的不是能量,而是熵。時間是什么,其實就是熵增的結果,因為宇宙的形成就是一個逐漸無序的過程,所以世界要正常運轉需要的是低熵,同樣我們人類要前進也需要低熵,就如太陽是最豐富的低熵源,產生光合作用讓動植物健康成長,我們人類也需要低熵來創(chuàng)造智慧和力量來維持美好的生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
在人類世界甚至整個宇宙里,低熵轉為高熵是無法逆轉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不斷地抵抗熵增,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就是薛定諤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所以我們只能不斷清空、不斷吸取正能量,不斷超越自己才能去對抗熵增。
想要做到熵減,首先要理清思緒,清空干擾,每天整理出三件最重要的工作,其余都是干擾項;其次要靈變開放,一直注入新鮮事物,不要停留在過去,每階段都要給自己新目標;最后要多學習多閱讀,就像手機時代一樣,不斷推陳出新,越做越智能,我們也一樣,如果沒有進化,只能面臨淘汰。
看完時間的秩序,也讓我更加深刻的明白只有管理好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改掉懶散和不規(guī)律的習慣,努力做到自律,才能實現(xiàn)熵減,才能不脫離正常軌道,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時間讀后感9
作為一個科幻愛好者,覺得把一些關于宇宙的知識搞清楚一點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我找到了這本書。之前問我這朋友,這本書怎么樣,以我的智商能夠看懂嗎?那老兄把眼鏡一推,對我微微一笑,說:“放心,淺顯易懂!庇谑,我竟然真的信了,就開始讀這本書,然后我就呵呵了……
坦白說,作為一個經常逃課的文科生,我只把這本書搞懂了個大概,了解了些基本的常識概念,比如說什么是黑洞、白洞、蟲洞,藍移,紅移是什么原理,大爆炸的形成,坍縮、膨脹帶來的不同影響,宇宙基點的狀態(tài),多重維度下的場景與弦理論等等,至于更多的,理論性的東西,確實還是有待繼續(xù)鉆研的。
不過我覺得,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倒也沒必要研究得非常透徹,也不可能研究透徹,畢竟天文學與其他物理分支學科相比差別很大,天文學主要建立在有限的觀測數(shù)據(jù)并加以假設的基礎上,以目前的科學水平,很多現(xiàn)象很難通過實驗去進行驗證,所以難以證實,也難以證偽。我們把它當作礎知識儲備,了解個大概也就夠了,畢竟那些奇妙的東西我們也看不見,與其抽絲撥繭搞的.自已頭暈目眩還不知所以,不如把它們當作夢幻的風景,在心中描繪出一幅幅炫麗的畫面,感受宇宙那壯觀的美,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過,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基本是公平的,(為什么說是基本呢?因為如果你身邊恰巧竟然遇見“雙生子佯謬”這種情況那就另當別論了,做學問要嚴謹。)那么每個人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就是格外重要的事情,就像羅胖說的,我們最消費不起的就是自己時間,這一生過的好不好,滿意不滿意,就看你如何把握和消費自己的時間了。
這本書作為基礎常識類書籍,非常推薦,但讀完之后能夠把時間重視起來,更合理的運用起來,那就是大的的收獲了。
時間讀后感10
我發(fā)覺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大凡科幻小說,總要弄出人類滅亡的狗血橋段來考驗人性,然后指著尚有余溫的部分告訴你,看吧,人類還有愛。
無論電影、戲劇,還是其他,皆是如此。
我以前的老師告訴我,西方文明構建在人性本惡的假設上,并由此設計了法律來限制人們行為的底線,如此一來,倒是最大化了人的能動性。其實不止西方,逐漸現(xiàn)代化的東方社會也開始接受這種邏輯。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被稱為人類的解放,奈何鄙人見識短淺,無從談起。
好吧,回到正題。我讀的正是這樣一個老套的故事。末日來臨,人類的一切都在分崩離析,只留下一小撮人彼此擁抱,相互溫暖,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一場鬧劇,人們又建立起和諧溫暖的國家。
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沒有歇斯底里的蕓蕓眾生張牙舞爪,沒有飛舞的隕石海嘯上躥下跳。只有一個小醫(yī)生開著輛快報廢的車穿行于夕陽下的.美國中部,在荒原盡頭的木屋與摯愛擁吻后離別,這樣的故事太過平淡無奇,仿佛觸手可及。
我覺得年少時應該迷戀那些宏大而極致的景觀,如《2012》?慈祟愒谀忝媲安豢耙粨簦慈绾斡靡惠v林肯開出坦克的風騷---這樣的東西,我們冠之以痛快,稱之為壯觀。除此之外,我們只知道美國人抽了俄國佬一耳光,又狠狠地拍了中國人的馬屁。
我們覺得那才是浩劫,災難是好萊塢的。所有的故事都存在著那么一個救世主,若是加上了香車美人,便成了“007”系列。
這真是一場災難。四川地震的時候,一位在消防隊任職的鄰居曾趕赴四川援救。他告訴我們什么是災難。災難便是早上啃一口饅頭下肚,苦苦撐到了晚上,才拿到一桶泡面,而當你端起泡面的時候發(fā)現(xiàn)周圍已經堆滿了尸體。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我想這種感覺可能不同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傳達給我們那般的鼓舞人心,可當那些悲劇傳達到每個個體時,我們需要做的,是感同身受。
這方才是凡人的世界。
我開始理解作者對于小情小調的迷戀,也開始理解所有科幻作者對于世界末日的迷戀。人類的自我救贖不在于虔誠地信仰某位神明或英雄大發(fā)慈悲施以援手,而在于世事沉浮間可曾為身邊的人提供些許的支撐和依靠。這世間的每個人都有好惡,都有情感,都不是打醬油的路人甲。并非每個人都能功成名就,也并非你我的存在僅因缺少財富或聲望而毫無意義,因為歸根結底,那一切都不過是你追尋存在的手段而已。
由此,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寬容,理解自由,理解你我曾經不理解的很多事情。
凡人的世界錯綜復雜,而你我生命的火花,正在于此。
時間讀后感11
閱讀書籍是我的樂事,走進書海,談談的書香總讓人迷醉。今天,我細細品味了一篇文章——《和時間賽跑》。
其中有兩段讓我的感受非常深厚:“以后,每當我在庭院里看到太陽一寸一寸地落下去,漸漸消失宅院圍墻的后面,就知道這一天快要過去了。雖然知道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來,但是今天永遠不會回來了。”從這一段我深深地感受到時間過得很快,我們要珍惜每一分一秒的時間。
“以后我就時常做那樣的游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快,有時一個暑假才能做完的作業(yè),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時我三年級,常常把哥哥五年級的`作業(yè)拿來做!睆倪@一段我感受到我們人要和時間賽跑,在自己擁有的時間里快跑幾步。
我知道,只有比別人更勤奮刻苦,才有成功的希望。因為達爾文愛惜每一分鐘,去完成工作,所以他成為了世界聞名的生物學家;因為魯迅總是像擠海綿里德水一樣擠時間寫作,所以他成為了出色的作家;因為培根合理安排時間,也就節(jié)約了時間去閱讀、思考,所以他成為了偉大的哲學家……
不懂珍惜時間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我記得有一次,爸爸說晚上和我去逛街,買好吃的,但要求我得先把作業(yè)做完。可我看見時間還長著呢,作業(yè)也不多,就去了朋友家玩,把作業(yè)給忘記了。晚飯后,當爸爸說:“我們準備去逛街了,快拿作業(yè)給我檢查吧!”那時我才記得去做作業(yè)。爸爸批評了我,還取消了和我去逛街買好吃的計劃,我后悔極了!
讓我后悔的事還不止這些呢,因為只顧玩耍,沒抓緊時間認真練習,朗誦比賽落選了:因為只顧東張西望,數(shù)學速算比賽沒能獲獎;因為只顧與同學寫紙條聊天,沒背好書要留堂……真是數(shù)不完!要是我還不懂得凡事要珍惜時間,講求效率的話,我就沒有機會嘗到成功的滋味了,我必須改變自己!
從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時間就像瀑布一樣流淌,流得飛快,一去不回!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趁我們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
時間讀后感12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時間管理有著很模糊的認識,比如說:老師給我們給我們布置的寒假作業(yè)、我是一天拖一天,今天說明天做,明天說明天……就這樣,直到快開學了我才開始去做老師布置的功課。有一首詩叫《明日歌》,是啊!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當看完這本書時,我發(fā)現(xiàn)我以前是多么的愚蠢。郭沫若說過: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我在這本書上還看到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傳說在五臺山的懸崖峭壁上生長著一種與眾不同的鳥:它長著四只腳,兩只光禿禿的翅膀,但不會像一般的鳥一樣飛行,人們都叫他“寒號鳥”。在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天,草碧綠樹的夏天,稻香滿空的秋天,寒號鳥都整日東游西蕩,還一個盡地向其他鳥兒驕傲的展示它那絢麗多彩的羽毛。隨著隆冬將至,其他的鳥都忙開了:它們有的開始結伴飛到南方,準備過一個溫暖的冬天;留下來的,就整天忙著積聚食物,銜草筑巢。唯獨寒號鳥渾然不把如何過冬當回事,轉眼間,冬天來臨,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其他鳥兒都換上了羽絨新裝,而且待在溫暖的巢里。這時的寒號鳥,身上的.漂亮羽毛都脫光了。夜間它躲在石縫里冷得直打哆嗦,它不停的叫著:“凍死我了!凍死我了!……明天就壘窩!凍死我了!明天就壘窩!等到天亮了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忘記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不停的唱:“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暖和!太陽下暖和!”就這樣寒號鳥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給自己造個窩,最后凍死在巖石縫隙里了!
明天明天,還有明天,寒號鳥就是這樣安慰自己。卻不知道這個明天足以把它帶入墳墓,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今日的事今日畢。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牢牢的把握住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時間是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
時間讀后感13
改變人生命運的無非兩樣東西:一個是你讀過的書,一個是你遇到的人!}記
翻開這本書,最初是因為同學興致勃勃張牙舞爪地推薦,“他也是老師,你真應該看看,非常不錯的”,此書作者,李笑來,新東方資深教師,懷著一點懷疑,還有一絲期待,期待這個同樣是教師的人能夠給我精神上幫助,我翻開了它。
看了書名就知道這是教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的,以前也讀過不少,不過收效甚微,過一段時間連書名作者都想不起來,一開始對這本書也是這樣的懷疑,對于時間管理,似乎自己沒有真正的有過什么切實的概念,習慣了被事情牽著鼻子走,渾渾噩噩,普普通通,一路走來還算順利。對于那些一直發(fā)光發(fā)亮的人才,一直覺得可望不可即,要成功,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有些事情拖沓這不去做,于是今日泯然眾人矣。這本書打開了我心里縈繞已久的謎題,事情該做的'都做完了,為何別人是發(fā)光發(fā)亮的,而自己只能平凡度世?問題的焦點并非時間,而是我們自己。管理的對象,不是時間,而是我們自己。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從“被時間追著跑”、整天喊著“忙忙忙”的窘境,到努力去平和心態(tài)、嘗試把時間當做朋友。說這本書只是關于時間管理未免過于淺顯,他更多教育我的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一個人如何思考問題,如何做事情,這些都是和個人心智成熟與否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天天制定計劃但天天都不能完成的尷尬境界是我以前生活的寫照。本書不僅僅講的是如何規(guī)劃時間管理時間,更重要的是對時間的看法以及如何進行自我反省。大腦的“遺忘痛苦”功能讓我多年的困惑恍然大悟,明白了每次和別人爭論想舉一些痛苦的例子時老是不得成功。另外一個觀點:大腦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兩種想法老是對立的。自己的想法是理性的積極向上的,但是大腦的想法是物理的是消極懶惰的。當區(qū)別出大腦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之后深感自己在頭腦中進行不同思想斗爭時理智能戰(zhàn)勝。作者不光是給我們講道理,還輔助以大量的親身經歷去說理,很有可信度和說服力,并提供了他所使用過和驗證過的方法給我們借鑒。
20xx的春夏,傷感美麗的畢業(yè)季,浮躁的心靜了下來,沒有太多的事情,反而有了時間充實一下精神空間。帶一杯清茶端坐圖書館,一頁一頁翻著書,有些懊惱太晚看到這本書,喜歡書里的一句話,看起來像是為我之前那么多年的懶惰找到了借口,“有些道理是突然醒悟的,在此之前,需要時間!辈还茉趺凑f, 書讀過了,道理知道了,但最重要的還是行動。不怕慢,就怕站。如書中所言:“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越早醒悟越好。”
時間讀后感14
從識字以來,我讀過很多書:《西游記》《俄羅斯童話》《上下五千年》……然而,現(xiàn)在五年級的我有些不滿足于這些書了,開始對《前世今生》《時間簡史》一類講述哲理、科學的書興趣盎然。雖然初看上去,這些書枯燥無味,但是細細品味,卻常常引發(fā)我無限的思考與遐想。下面,來說說我讀《時間簡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讀《時間簡史》時,我只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讀,略去了那些艱澀難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內容。但即使這樣,仍覺得無聊,先后也只是翻了兩頁,便束之高擱了。
直到有一天,無聊的我,抱著好奇的心,再次打開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時間簡史》,低下頭,靜心地品味起來。我隨手握起鉛筆,點點劃劃,慢慢記下自己的疑問,一躍而出的靈感……咦!什么時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漸漸生動了起來?慢慢地,我被帶入了一個科學的世界:與亞里士多德觀賞水、火、土、木幾顆星星的變化;與托勒密一起鉆研宇宙中心的秘密;與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實來推翻錯誤的理論……一頁一頁,我認識了偉大的發(fā)明家愛因斯坦,堅持真理的伽利略,發(fā)現(xiàn)地心引力的牛頓;我了解了反粒子、對偶性、小圓周、光子的概念……與此同時,我也提出了不少疑問: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每顆行星的小圓周都是一樣的.?在恒星光譜中,什么顏色代表最熱,什么顏色代表最冷?行星與恒星各是怎么形成的?……一堆數(shù)不清的疑問,讓我不斷地查電腦,翻閱其它工具書,甚至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念經一樣在爸媽耳邊不停地問,問到二老大聲喝斥也渾然未醒。無盡的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我對《時間簡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吹胶竺妫簧傧惹暗囊蓡栍卸,那種豁然開朗的滋味讓我欲罷不能。
有時候我也會自己去做試驗。我嘗試和伽俐略一樣,從樓上同時扔下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們是否同時落地;當看到書上說:“飛船在太空中直線飛行,路徑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維影相就顯明是彎曲著”時,我也嘗試著用鉛筆在地球儀上測試;讀到“視差”這一段時,我也試過坐在車上看遠處一點也不動的太陽……那時的我,竟也感受點兒“科學瘋子”的味道。
在讀完《時間簡史》后,更多的書成為了我的閱讀目標:《果殼中的宇宙》《瑪雅歷法》《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感謝《時間簡史》為我打開了科學探索的大門!有時候,我也想過,以小學的水平來讀這一類書,是不是太困難,太“不求甚解”了呢?因此,我開始放慢速度讀,一點一點“煮”著讀,思考研究著讀。
這幾本書便成了我無聲的老師,將知識一點一點地送給我,引領我走向神秘的科學世界。雖然深奧難懂,但是依舊情有獨鐘。
時間讀后感15
價值投資這一理念早已被人們所熟知,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也許不新鮮,但因為作者在書中所表達的理念更多是基本面分析,而不是技術面分析,即他認為中國股市是一個長期創(chuàng)造價值,短期波動的市場,其中短線交易產生的收益很容易被風險抵消,只有長線交易,才能使價格回歸價值,所以他的基本面分析法更適合對歷史股市發(fā)展進行價值層面復盤研究。
堅持價值投資一直是貫穿這本書的主要思想,而堅持價值投資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基礎就是去發(fā)掘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書中一個關于匯豐和沃爾瑪?shù)睦泳统浞诛@示了這一理念的優(yōu)越性,縱觀歷史長河,不少投資者都或多或少從匯豐這支股票獲利過,但在歷經歲月滄桑、繁榮蕭條時還能夠一直持有它的投資者卻少之又少,支撐投資者們堅持到最后的就是價值發(fā)掘理念,他們看到了這個企業(yè)的價值所在,不會因為環(huán)境的`影響而走向滅亡,這家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只是時間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沃爾瑪,這家企業(yè)在至今的四五十年之間的時間投資回報率達到了一千三百多倍,從有記載的歷史資料當中,享受到這種投資回報率的投資者除了原始股東,在后進的投資者中基本沒有堅持這么長時間的。
從以上兩個經典的案例不難看出大部分的人沒有辦法在投資中堅持,沒有長期計劃,且更傾向于跟風。尤其在經過短線投資的“套牢”、“踏空”等打擊后,很多人更容易失去投資目標,更談不上有什么像樣的投資理念了。其實不論是做短線,還是堅持價值投資,這其中起很大因素的反而是我們自己的性格、心態(tài)以及行動力,這才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最為重要的東西,想起愛因斯坦曾經的一句名言:當我們把所學的知識都全部忘記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質,由此將其影射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中,不難理解決定我們未來人生路能走多遠的也就是我們身上的這些品質。
這本書中還有項十分有趣的關于個人價值的研究,作者認為即使最具有天賦和才華的人,也需要十年左右的努力才能達到一流的境界,他堅信卓越不是信手拈來的,要靠努力,但光靠努力是不夠的,因為許多人努力了幾十年也沒有實現(xiàn)卓越,甚至沒有取得進步,只有那些花大量時間進行有計劃的、刻意練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領域的佼佼者。在我看來,感覺投資與打球極像,會打的人很多,打得好的人卻很少,因為需要堅定的毅力和持續(xù)不斷的練習。所以在股市里,實戰(zhàn)勝于理論,理論的推出就是為了去推翻的,也許這本書的理論不適用于當下,但也極具參考學習價值。
【時間讀后感】相關文章:
《時間簡史》讀后感07-03
時間狩獵讀后感04-28
時間簡史讀后感02-06
與時間賽跑讀后感03-27
時間簡史的讀后感03-30
《時間的皺折》讀后感11-08
時間簡史讀后感(經典)09-08
《魯迅與時間》讀后感04-14
《和時間賽跑》讀后感(精選)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