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中學生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中學生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中學生讀書筆記1
剛進高中,對各種新奇的選修課程充滿了好奇,看到國學一門科,卻絲毫不知這教的是什么,直到發(fā)下一本《學庸論語》,才恍然大悟,原來教的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
其實,很早就接觸過《論語》這本書。小時候,媽媽聽說讀《論語》很有好處,就買來一本讀。那時候全然不知讀的是什么意思,只管往下讀,只覺得順口。每天半小時,讀著讀著,就變得滾瓜爛熟。再讀《論語》,感悟頗深,便寫下了這篇作文。
常常在生活中遇到許多困惑,感覺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愿,太多的煩惱。也許是因為我們總是看不清事物的本質(zhì),心胸不夠開闊吧?而《論語》卻能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看懂生活,看透一切,不再為生活小事而煩惱。
儒家思想在歷史上曾那樣興盛過,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它成為了當時的正統(tǒng)思想。但在新文化運動時,卻有人喊起了“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今,我們又拿起了《論語》,因為在追求物質(zhì)的現(xiàn)代,保持一顆寧靜深遠的心,一顆高潔的心,一顆不因外物而變得浮躁的心,實在太重要了;我們又拿起了《論語》,因為它對人生的解析、對道的解析,那樣精美絕倫,深深吸引了我們。
《論語》告訴我們的知識,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坦然地對待一切,怎樣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也許我們一下子感受不到《論語》帶給我們的進步,卻可以得到心靈的平靜,那就足夠了,《論語》的作用是不會立刻發(fā)揮出來的,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還有什么比心靈的平靜更重要的呢?心靜下來了,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正確的選擇。
既然作為學生,自然最關注學習,不妨就來談一談《論語》中講學習的部分吧!我最喜歡的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幾句。詞句間,透著多么謙虛、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學習的愛、尊重、敬畏早已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不禁感嘆古時候人們對學習的`那種認真的態(tài)度。在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熱愛學習的人,才能學得更深入;只有敬畏學習的人,才能學得更仔細認真,更一絲不茍。而只有當我們以最謙卑、最認真的心去對待學習的時候,學習才會回報我們,讓我們掌握知識,沉浸于學習的快樂之中。
《論語》帶給我們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不是普通的詞句所能表達的。那一點一滴深厚的人生哲理,早已滲透入我們的心。抽出一些時間,在明媚的陽光下,細細品讀《論語》,品讀那人生的味道······
《論語》中學生讀書筆記2
上了近一個學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賞析”課,我覺得自身素質(zhì)有所提高,并且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領會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對任何一部古代佳作都很感興趣,但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中我體會最多的還是《論語》。
最早接觸到《論語》,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里的《兩小兒辨日》,接下來是初一課本中的“論語十則”,那時,根本不懂其中含義,卻能夠?qū)⑵涫毂,小時候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特別嚴,電視是絕對不允許看的,直到科教頻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師主講的《論語心得》,那段日子,在我完成了自身的作業(yè)后,唯一的放松,便是看《論語心得》,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對《論語》有了初步的領悟。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
有人說《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资ト藥Ыo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一種力量,我們?nèi)绻麑W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nèi)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追蜃邮且粋特別講信念的人。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鬃拥膶W生樊遲曾經(jīng)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diào)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校刻於家佑|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論語》中學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08-27
《論語》讀書筆記09-22
論語優(yōu)秀讀書筆記10-24
《論語》的讀書筆記范文06-05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10-22
《論語》讀書筆記(13篇)10-19
《論語》讀書筆記13篇10-09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及心得感悟02-18
中學生讀書筆記10-20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