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簫》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簫》教學反思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是zz小學的xx。
今天我反思性說課的內容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7課《跳動的音符》中的歌曲《簫》。下面我將結合我的課堂教學實踐、課后反思后,將本課的再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歌曲《簫》是一首2/4拍,五聲徵調式,抒情優(yōu)美又不失愉快歡樂的漢族民歌。歌曲旋律悠揚,節(jié)奏較為寬松,以八分、四分音符節(jié)奏為主,偶爾在小節(jié)中出現(xiàn)附點四分音符。
二、教學目標分析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演唱歌曲《簫》,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體驗歌曲所蘊含的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演唱、表演等形式學習歌曲、表現(xiàn)歌曲。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運用連貫的氣息,用舒展、流暢和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簫》。在歌唱中唱好一字多音的樂句,能夠按樂句進行呼吸。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通過演唱歌曲《簫》,讓孩子們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以及流暢舒展的旋律。能用連貫的聲音,清晰的咬字吐字來表現(xiàn)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
教學難點:
能運用連貫的氣息和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簫》,唱好一字多音。四、過程分析:
在教學本課時,我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首先我采用音樂導入法導入新課,先讓學生欣賞簫與鋼琴合奏的樂曲《春江花月夜》,讓學生做好思想和情緒的準備,在饒有興趣的情境中投入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對簫這個樂器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為接下來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通過上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將歌曲《簫》的第一樂句作為發(fā)聲練習曲,讓學生在聆聽、練唱中熟悉旋律。揭示課題后通過初聽整體感知、復聽哼鳴模唱、再聽尋找相同樂句,三次的分層聆聽熟悉全曲旋律。接著通過聆聽老師范讀歌詞,讓學生記住歌曲的結構,幫助他們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在突破重難點時以問題“歌曲中哪一句唱起來有困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解決歌曲的難點。歌曲中最后一句一字多音是本堂課的難點,讓學生反復聽唱,引導學生氣息平穩(wěn)的唱歌,以及如何換氣,在哪個位置換氣。
在歌曲感情處理方面要求聲音既要明亮、甜美,突出民歌的風格,又要連貫、抒情,體現(xiàn)旋律的特點。當學生初步會唱歌曲后,指導學生用抒情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簫》。教師用自己的示范表演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本節(jié)課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本單元的單元課題為“跳動的音符”,基于不脫離單元背景的思考,我設計了音樂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音樂是一門及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音樂課標中提倡引導學生通過即興創(chuàng)編等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合作游戲了解5個音的變幻能創(chuàng)造出很多美妙的旋律。
在上這節(jié)課前,我曾精心設計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在沒有進行教學實踐前總覺得這樣的設計應該算是完美的。但是上完這節(jié)課后,感覺到有不足之處。出于對學生不熟悉,與學生配合交流不夠好。如果我能在一開始就信任我的孩子們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充分發(fā)揮孩子們對音樂的獨立見解,或許更能讓音樂變成孩子們自己的音樂 。
有反思,就有進步,相信我能夠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成長。以上是我的反思性說課。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簫》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悠揚的樂聲——民族音樂。本課教學旨在歌曲演唱、民樂欣賞等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感受作品中愉悅的情緒和對生活的熱愛。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以二期課改的新理念和兩綱教育的精神作為指導思想進行了以下幾種教學嘗試:
一、改變學習訓練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新課標中指出:音樂教學應倡導以學生“主動參與、樂于體驗、勤于探究”為特征的音樂學習訓練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音樂學習通過模仿、體驗、感悟、探究、合作等活動,提高學生音樂自主學習能力。
《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漢族民歌。教師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與單元主題相適應的教學情景,精心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媒體創(chuàng)設 “竹林吹簫”的情境,引導學生復習歌曲《吹起我的小竹笛》,導入學唱歌曲《簫》,從而感受比較出這兩首歌曲一首節(jié)奏緊湊,一首節(jié)奏寬松;一首較歡快,一首較抒情。揭示課題后,以問題“歌曲中哪一句唱起來有困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解決歌曲的難點。在教學中學生分層視唱,有能力唱譜的唱唱名,不會的也可用lu哼唱。當學生初步會唱歌曲后,教師表演唱江蘇民歌《紫竹調》片斷,幫助學生了解“紫竹調式”,從而讓學生知道“紫竹調”是江南的民歌小調,歌曲《簫》和《紫竹調》都是婉轉柔美的。從而指導學生用抒情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簫》。教師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學會歌曲后,再引導學生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感受不同情緒演唱所產生的'不同的效果。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民族音樂文化視野。
信息化是優(yōu)化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之一,為師生展示生動活潑、新穎豐富、充滿美感的音、像、圖、文、譜的全息內容。學生借助它完善學習方式。
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用圖示剖析歌曲《簫》和《紫竹調》都是改編自漢族小調“紫竹調”,以及歌曲婉轉柔美的特點。主題拓展教學中,欣賞民樂合奏視頻,學生的審美體驗更真切、更強烈,從而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增長知識能力,激活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開闊視野,提高人文素養(yǎng),促進全面和諧發(fā)展。
《簫》教學反思3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緊張忙碌而又快樂的二個月過去了,當我空閑下來細細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時,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作為學前班的教師,不僅要在思想上、學習上幫助學生,而且在生活中讓他們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培養(yǎng)她(他)們的團結協(xié)助能力,并盡最大努力地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以下是我班這段時間的一些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的習慣和學習興趣。
學前班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們做好上課準備工作,并且在課后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在班里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二、培養(yǎng)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艷。集體活動,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這些天我?guī)ьI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讓家長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情況,這些活動不僅活躍了孩子們的身心還豐富她們的學習生活。
三、關心愛護每個學生。
作為一名學前班教師,在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了讓她們盡快的融入到這個集體,我利用下課后的時間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積極和家長以及代課老師交流意見,學生在各方面的進步都很大。在班里我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課下我們像朋友的相處,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孩子們能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里好好學習。
《簫》教學反思4
本人在設計這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學習表現(xiàn)歌曲的不同音樂情緒。借助肢體語言參與音樂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動作的協(xié)調性。運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感受和掌握歌曲中難點節(jié)奏,同時在唱演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在教學中形成生評生、師評生的多方評價。其中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有:
1、在整節(jié)課上,我能夠較好的完成從設想、計劃的教學過程到實際進行的過程。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都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播放音樂學生聆聽,學生能學會其中的哪一句,哪句較難唱的,讓學生提出來,請其他學生、老師幫助,這樣的做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通過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感受與見解,以鼓勵式教學的恰當應用,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在較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歌曲。
4、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物名稱,來引入節(jié)奏教學,加深對節(jié)奏型的鞏固的.基礎上,把趣味性貫穿整個課堂。
5、以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了同學之間的協(xié)助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愛、團結,體現(xiàn)了集體合作精神。
這節(jié)課,我一共上了三個班,普遍現(xiàn)象是學生通過多次聆聽歌曲,普遍都會唱一點,但仍有同學在唱歌的時侯,旋律沒有較好的掌握。歌詞三、四句容易記錯。因而我在后兩次的試教中,著重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歌詞的含義,用簡單的動作來幫助學生記憶歌詞,都較有成效。在歌曲的第六句旋律上采用了聽唱、畫旋律線的方法來幫助教學。
在課堂拓展部分,由于大部分同學的節(jié)奏感較好,所以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時,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并且增強了學生互動合作的團結合作意識。不過在表演的過程中,多用鼓勵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范,雖然有的學生的音準把握不是很準確,但節(jié)奏非常穩(wěn),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課后我好好思考了一下,從新安排教學過程,讓學生進行了分段學唱,鞏固音準,更好地表達出歌曲中的情感。并逐步引導學生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和歌曲的情緒來表演,而第三次試教的效果明顯比前兩堂課好了很多?磥碓诮虒W中的每一個小環(huán)節(jié),都要為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達成而設計,和從學生身上發(fā)現(xiàn)問題,改變教學方式。
在教授歌曲《簫》一課中,有學生把“簫”看作是“笛子”,第一次試教時我忽視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就直接引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調整后,我在后兩次試教中,都給學生作簡單的介紹,讓學生能夠區(qū)別簫和笛子的不同。受學生的啟發(fā),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學不能單單從教師的設想出發(fā),而課前對學生的了解、教學過程的預見、教學內容的充分準備是非常的重要。我想,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多實踐,抓住每一個教學的機會,能讓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簫》教學反思5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于樂譜的教學已經(jīng)放松很久了。十年前,剛剛開始新課程改革時,片面的認為只注重教學興趣化、娛樂化就行了,過分淡化了知識難點,導致了我們音樂教師對樂譜及樂理知識的輕視。教學中我們只是注重了形式的多樣、新穎,少有對音樂知識技能的訓練和要求,從而使近十幾年來學生們對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的退化。經(jīng)調查,我校除了在校外進行藝術類特長班培訓的學生之外,其余六年級畢業(yè)生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識譜,更不要談自學和創(chuàng)作了。
自去年參加了“示范性國培”之后,了解到新課標的要求,明確了音樂課堂要不能舍棄對音樂基本知識基礎技能的培訓這個綱領后,我決定從低年級開始試行,從接觸樂譜開始貫徹落實這一新目標要求。
我所帶的二年級小學生從課本要求看剛剛開始接觸字母譜——以唱名節(jié)奏為主體幫助建立樂譜概念的為學習五線譜作鋪墊的一種樂譜形式。教參提示,可以每課歌曲學會唱熟后隨教師或鋼琴唱唱譜,從而幫助建立初步的音高概念。隨著一學期這樣教學后跟唱模式走下來,()我發(fā)覺這種方式并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很多時候,他們僅是靠瞬時記憶記住了每個旋律唱名,過后就忘了。根本沒有經(jīng)過大腦,只是過了一遍口而已。因此,我開始嘗試提前進入音階訓練。每節(jié)課利用學生剛進教室情緒還不穩(wěn)定時就開始隨琴聲跟唱音階,進而聽唱。利用手勢變化幫助孩子們認清音階走向,從而形象直觀地反映出音高變化,幫助其建立音高概念。堅持一個月之后發(fā)現(xiàn),此項舉措的確是帶來了效應。學生音階概念基本建立起,不需跟琴清唱也有了基本音準。這種情況下,教唱歌曲就更可以考慮到旋律因素了。
比如教授《簫》這一課時,我就放棄了先從節(jié)奏入手切入的習慣性模式,而是從本單元欣賞曲《單簧管波爾卡》的欣賞教學導入,從指導學生認識單簧管這個西洋樂器開始,引申到中國絲竹樂器代表“簫”上來。同為管樂器它和西洋樂器有著相同和相異之處。抓住了學生喜歡探究這一習慣,深入對比、辨別音色之后開始對“校聲陣陣”這一主題展開深入的旋律教學。以歌詞中“吁滴吁滴”的形聲詞對簫聲進行模擬,其韻母“ü”和“di ” 均可以配合旋律成為極好的發(fā)聲曲。運用此,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很快進入音樂狀態(tài),而且還可以提前融入歌曲旋律進行歌曲學習的'預知和感受。
為了使學生感受更加真切,我又引導學生手執(zhí)課本卷成筒邊唱邊模仿吹簫的樣子模擬情景演唱旋律來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簫尾或舉起或放下的方向律動勾畫出美妙的旋律線條。一方面表現(xiàn)的旋律的音高走向,另一方面又是對樂曲情緒的一種表現(xiàn)。學生在動態(tài)的線條中感受旋律帶來的美妙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樣表現(xiàn)變化著,待旋律熟悉后又嘗試進行樂句填空游戲。將每個旋律唱名演唱時留出尾音來讓學生填唱,監(jiān)測他們對音高唱名的掌握程度。訓練其間,老師不是一味的給予,而利用游戲變化不斷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趣味,從而使得枯燥的讀譜學習生動化、趣味化。
【《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教學反思08-07
教學反思09-07
讓教學反思12-15
教學的反思08-31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8-15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10-06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2-02
教學dtnl的教學反思12-15
霧凇的教學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