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設計題目:《美麗的折紙》
折紙是一種材料簡單、操作方便、效果顯著的手工創(chuàng)造勞動,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小工藝,它通過剪、折,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紙制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動物,服裝,建筑,花卉等?梢杂行У嘏囵B(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等多種能力。由于折紙的過程是將點、角、線等反復重合,構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種形狀,折紙時必須遵守從前至后的折疊步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數(shù)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間知覺的發(fā)展。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通過手部肌肉群的運動,能促進學生大腦相應部位的發(fā)育,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做事的順序性、調理性教學重點:折紙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學難點:學生創(chuàng)作構思的過程
教學方法:引導法、討論法、比較法、講授法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課
《千紙鶴》flash入課。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紙鶴代表著什么?
二、講授新課
我為學生提前準備好步驟圖,以利于學生自己主動看圖進行折紙活動。出示《紙鶴》步驟圖,要求同學們先自己研究,然后找個同學上來帶著我們一起來操作。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很高了,這樣在興趣十足的狀態(tài)下開始了自己的折紙過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在我的“幫助”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了。他們自己進行折紙的時候,很輕松的就折出來了,因為他們已經很清楚折紙的'方法了。
三、實踐練習、展示學生作品
通過折紙鶴已經初步掌握折紙技巧,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的階段,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折紙教程,人物、動物、植物、事物等等。以小組為單位,每一組選擇一個主題折紙。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等,學生可以到老師的網站去查找,也可以是課下老師讓他們自己到網上去查找相關折紙的內容,已經會
的折紙直接折疊,自己創(chuàng)作也可以。每一組的成品都讓其他小組去猜測是什么,比如“守株待兔”、“三只小豬”、“刻舟求劍”等等。展示作品的時候,不僅僅要展示他們的折紙,也要講述和表演這個故事,這樣也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致。通過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講述和表演,學生有了很強的成就感。
四、發(fā)散思維
折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的一種,你們還知道那些民間藝術,有很多民間藝術已經失傳,課后可以關注一下你所喜歡的民間藝術。
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并非只是教師教學的結果,也是學生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這種學習形式是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即:老師象一個學習者一樣提問問題,他們像教師一樣說出如何進行,教師則根據(jù)學生說的方法進行操作。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孩子的探索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傊,通過各種感官,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并發(fā)現(xiàn)問題,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動和成功的樂趣。我覺得,學生通過折紙活動不僅是要獲得淺顯的折紙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培養(yǎng)他們認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增強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今后適應時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設計方案2
1.教學目標
1.理解成數(shù)的意義,會進行成數(shù)和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之間的互相改寫。
2.能應用成數(shù)進行有關的計算,進一步提高百分數(shù)實際應用的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理解成數(shù)的意義,正確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能把成數(shù)轉化為百分數(shù)后,再根據(jù)解決百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具準備:PPT
4.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出示新聞消息。
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2.某商場因經營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減少一成。
3.今年某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中,男生占六成。
請你選擇一句,說說它是什么含義。
同學們解釋得到底對不對呢?學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25分鐘)
1.理解成數(shù)含義。
學生預習教材第9頁1~3自然段。
。1)思考:什么是成數(shù)?
。2)舉1~2例說明成數(shù)含義。
學生獨立預習后小組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教師小結。(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成果適時講解、板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①“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②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交流結果。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后集體訂正。
。4)總結提升。
有關“成數(shù)”的問題和前面學習的百分數(shù)問題相比,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集體交流后,指名學生回答。
學案
學生閱讀新聞消息,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1.(1)預習教師布置的內容并解決提出的問題。
。2)舉例說明成數(shù)的含義。
2.(1)學生思考例題。
。2)組內交流,談談自己對本題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此題。
。4)學生談談此題與百分數(shù)問題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5分鐘)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提出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和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
2.完成教材第13頁第4題。
四、總結收獲。(5分鐘)
1.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2.布置作業(yè)。
五、課堂小結
“成數(shù)”對學生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教學開始,呈現(xiàn)幾則含有成數(shù)的例子,讓學生充分表達對句子含義的理解,由此引出本節(jié)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教學中,主要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并通過小組交流理解“成數(shù)”的含義;其次,讓學生根據(jù)例題進行分析,獨立列式計算;最后,通過對比,總結出成數(shù)問題與百分數(shù)問題的關系,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六、課后習題
1.把下面的“成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
三成(30%)六成(60%)
七成五(75%)十成(100%)
2.把下面的百分數(shù)或分數(shù)改寫成“成數(shù)”。
40%(四成) (七成)
。ň懦晌澹85%(八成五)
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蟲害嚴重,比去年減產了一成,去年的產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450×(1-10%)=405(千克)
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405千克。
4.文化小學有學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學生沒有參加意外事故的保險。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多少人?
答案:1200×(1-15%)=1020(人)
答: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1020人。
板書
成數(shù)
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
五成= 5/10 = 百分之五十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認識“呱、紋、圈、返”等生字,學寫“影、倒、游”三個生字。
2.在畫一畫、讀一讀、玩一玩小青蛙的話中,發(fā)現(xiàn)語氣詞的特點,并初步進行遷移運用。
3.圈圈、做做青蛙媽媽動作的詞,體會動作的連貫性,圈圈、畫畫波紋動作的詞,初步體會回聲的動作路徑。
教學流程:
一、教學第一段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為了幫助大家讀好輕聲詞,老師特地把輕聲詞縮小了,讀的時候可得又輕又短哦!
自由練讀,指名讀
正音:倒影,齊讀,指名讀
誰有發(fā)現(xiàn)?【顯紅:大月亮】,你發(fā)現(xiàn)大月亮了!誰來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兒呢?
這么美的大月亮誰來讀?指名讀1,齊讀
這么美的景色趕緊把它背下來吧!
2.這么美的地方還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趕緊再去讀讀課文吧!
2.讀完交流,這個故事有趣在哪兒?
3.哦,原來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讀2、3自然段,拿起筆來畫一畫小青蛙說的話,用上橫線。
【教師巡邏時,隨機用iPad拍下學生劃線的句子。然后,切換到大屏幕上,進行校對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進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出示字卡:呱】這是青蛙的叫聲,誰來叫一叫?
這是一個口字旁的字,這段話中還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顯紅:哪吧哩】說發(fā)現(xiàn):語氣詞、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輕聲的
指名讀句子:語氣詞不僅要念得輕,不同的語氣詞還要念出不同的語氣。
自由練讀,指名分句讀,小結:多有趣的語氣詞呀,讓我們說話更有意思!
【出示】這里還有一句話,你能給它加上語氣詞嗎?
“你是誰?你在哪兒?”
師生合作讀:現(xiàn)在我就是這只小青蛙,你們就是躲在橋洞里的那只看不見小青蛙!
玩回聲:誰在學我說話呢?明明是你在學我說話呀!你怎么這樣啊?你真不講道理哦!
前后桌練習,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趕緊去問問媽媽,【出示】
媽媽笑著說:“孩子,你跟我來!”
小青蛙心里想:“”
語氣詞:呀吧呢啊哩
練習說話
6.【出示】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一圈圈波紋。
讀句子,認識紋
積累:指紋、掌紋、皺紋
理解一圈圈波紋(生畫),看,波紋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邊是個大口框
圈出動詞
看誰記得快
選擇動詞填一填
圈出青蛙媽媽的動作詞
三、兒歌復現(xiàn)
1.【出示兒歌】拍手讀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說話,誰學理?
寶貝連忙問媽媽,
蛙媽媽,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紋碰岸蕩回來,
原來這是回聲!
2.寫字:影倒游
寫字法寶: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筆在一條豎線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離
范寫:影
倒游:左中右結構
倒:左右一樣高,魔法圈告訴我們中間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點水在一條弧線上
兒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寫:頭正身直腳放平一拳
【師巡邏,隨機各拍下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各一張。隨后切換到大屏幕,讓學生針對評價標準進行評議,并提出修改意見!
4.互動評議。
。1)字寫正確,獎一顆星。
。2)寫對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獎一顆星。
。3)整潔美觀,獎一顆星。
教學設計方案4
一、說教材
1、探究教材
《臺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探究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jié)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初三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fā)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shù)慕o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讀、讀反復,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jié)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
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弊プ×诉@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如下:
。ㄒ唬 激情導入: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xiàn)父輩們現(xiàn)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ㄔO計意圖: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ǘ┱w感知:
1、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復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復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ㄈ┖献魈骄浚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ㄔO計意圖: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ㄋ模┢肺顿p析:
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同時課件演示父親重修臺階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理解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干、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為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ㄎ澹┩卣惯w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父親,要求抓住父親的特點,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后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fā)言明星。
。ㄔO計意圖: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huán)節(jié)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熒〗Y:
首先學生自發(fā)的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
。ㄆ撸┳鳂I(yè)設置:
摘抄贊頌父親的文學作品,推薦閱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ò耍┌鍟O計
教學設計方案5
一、抓"步態(tài)"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
、抛杂勺x,感受步態(tài)的高傲:鵝走來了,《白鵝》教學設計。自由讀第4自然段:有沒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態(tài)。
、茖W生交流:
①師:我聽見了鴨、鵝…
指名分別讀──評"鴨小姐""鵝先生"的朗讀。
②師:寫高傲的鵝為什么寫"鴨"?(引出"對比"的寫法。)
③出示詞語,進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從容大模大樣
2、視頻突破"凈角"難點:
⑴有不明白的嗎?(凈角)誰知道?(課件出示)指名說感受。
、茙煟贺S老用"京劇里的凈角出場"來比喻鵝的'步調,不僅形象地寫出了鵝步調的從容,更顯出了鵝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讀體會對比寫法:誰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鵝步態(tài)的從容、大模大樣,那股傲氣?
4、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二、抓"吃相"體味高傲
1、默讀感受:"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fā)笑。"這回請你默讀第5、6、7自然段,為什么使我們發(fā)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嗎?(劃出重要的詞句,把感受寫在旁邊,教案《《白鵝》教學設計》。)
2、自由交流:
、胖该f。板書:三眼一板、一絲不茍
體現(xiàn)在哪兒呢?
⑵品讀句子,說感受:
、倨┤绯粤艘豢陲,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師:真是一絲不茍、循規(guī)蹈矩、不會變通。×钊税l(fā)笑。
師:吃東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誤時間,并且很會擺架子。
②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
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師: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為它太三眼一板,一絲不茍,高傲吧!)
、垡驗楦浇墓,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shù)钠猓糠晁燥埖臅r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Z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yǎng)不周。
師:喜歡"鵝老爺"這個詞嗎?(太形象了,它的確像個"老爺",吃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因為它總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來偷吃,飯被狗吃凈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爺脾氣。)
3、小結,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MSN(中國)
教學設計方案6
本課程的研修活動主要圍繞您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實踐、反思、評價和修訂。請根據(jù)自己在本校上課的教學進度,結合教材選擇一個主題,編寫一份規(guī)范、詳實的教學設計方案。請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 提交教案: 提交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要求:
1.確定自己的選題,教學設計方案寫清楚:姓名、單位、課題名稱、年級、教學時間等信息;
2.為你的教學設計方案設計好各項內容,主要包括選題、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等
3.以發(fā)表主貼的形式發(fā)表您的教學設計,主貼標題為:姓名+教學設計方案名字,并以附件形式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附件命名為本教學設計名字+年級,如:《When was he born 》八年級
注意事項:
1.請您保持自己作業(yè)的原創(chuàng)性,我們謝絕從已有資源(網絡、參考書等)的直接拷貝,原創(chuàng)性將作為本作業(yè)評價的重要標準。
2.互評:閱讀本班其他成員的教學設計方案,選擇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教案,以回帖形式發(fā)表自己觀點,說明對該教案的看法和改進建議。請指出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提出建設性意見,請認真評價哦,只有您真誠的評價他人,別人才會給您的帖子提出寶貴的意見。
3.邀請:您可以在評價某人教學設計的同時,邀請他來評價您的教學設計方案,也可以通過站內短消息的方式來邀請同班同學,您的主帖回復數(shù)量將計入您的總評成績哦!所以趕快行動起來,多多邀請同學來互評吧!
篇二: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一、 概述: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14頁第15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fā)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 設計理念
1. 《語文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跨越式發(fā)展的理念。
3. 語文學科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技能
1. 能自主認識“次、瓜、燕、什、么、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 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利用掌握的觀察方法,觀察比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抓住特點進行手寫練習。
四、過程方法
1.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伙伴互相評議、小組合作探究,師生感情對讀等,不能讓學生按著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 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過閱讀拓展資源,實現(xiàn)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閱讀拓展資源、特別是“加星”資料的閱讀,實現(xiàn)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利用學校留言板的.寫作、展示、評價工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學習語文的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學以致用,根據(jù)學生掌握的觀察方法,指導寫字練習,并開發(fā)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再發(fā)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 價值觀融匯發(fā)展。
五、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利用媒體,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 從品讀大量有關“仔細觀察”的故事中,培養(yǎng)“只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發(fā)明有創(chuàng)造”的思維品質,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 培養(yǎng)學生喜歡寫話、喜歡創(chuàng)作表達的情感。
六、 學習者特征分析
1. 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利用多種方法學習記憶了生字詞、學寫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拓展閱讀了“跨越式”閱讀資源中“識字通”的內容,能初步感受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初步了解課文共描寫了燕子媽媽和燕子有三次對話。為第二課時歸納主要內容,實現(xiàn)情感目標的跨越做好了準備。
2. 學生是河北省豐寧三小一年一班的"跨越式"實驗班的學生。從一開學就進行“跨越式”的實驗研究,每位同學都有良好的識字基礎,朗讀基礎,樂于進行手寫表達。
3. 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喜歡提問,對語文學習很感興趣。
七、 教學策略
1. 讀,理解內容。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嘗試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朗讀 時讀音要正確。不錯讀,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重點讀準生字字音。對課文中的長句子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自然停頓,訓練領悟自然停頓的一般規(guī)律,為理解詞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細讀,理解意思。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細致的有重點的朗讀訓練,以更好地理解體會有關詞句的意思,達到順利通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目的。課文的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體會重要詞句的有效工具。教學時,可先指導看圖,思考:圖上畫著誰與誰,它們在干什么?然后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不理解詞語,提出來討論解決。
第三步:品讀,體驗情感,可分角色進行朗讀,要求讀出適當?shù)恼Z氣,恰當?shù)恼Z調,緩急的語速,輕重的語音。邊讀邊想象。他們在說話時,小燕子既懂禮貌,又興奮驚訝神態(tài),燕子媽媽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不同喜悅之情。
2. 演,明白事理。
在學生能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即讓學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媽
媽,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地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fā)展語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細觀察,認真學習,一定會不斷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3.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jié)課信息技術成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工具,卡通圖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豐富資源,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輔助作用。
八、 資源準備
1. 自制ppt課件
2. 本節(jié)課中教師使用的資源是:“情境導入”、“生字復習” 、“課文學習”、“ 資料城”、 “寫話練習”等模塊。
3. 學生使用的資源:課本、“生字復習”、“課文學習”、“ 資料城”、“ 寫話練習”等模塊。
九、活動過程設計與分析
第二課時
(一) 創(chuàng)設情境,看圖說話:(3分鐘)
1. 資源準備:課件中“創(chuàng)設情境”按鈕(配樂描述)
師: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媽媽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它告訴我說,它們家的小燕子可聰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媽媽要當著大伙兒的面考考小燕子,老師想讓同學們和小燕子比一比看誰表現(xiàn)得更出色,敢不敢?
生:敢!
師:好樣的!我們先來讀一段文字,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
生讀:小燕子聽說西瓜好吃,就問媽媽:“媽媽,西瓜長得什么樣?”媽媽說:“你現(xiàn)在會飛翔了,自己去看吧!”小燕子說了聲“媽媽再見”,就飛出家門。小燕子可高興啦!它想:這次,我一定要仔細觀察(chá) 。
2. 過渡:
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告訴我,說你們生字讀的真準, 該輪它給小燕子出題了。燕子媽媽是怎樣考小燕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作為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喜歡幻想,常常會把自己天真的感情注入到周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對擬人化的童話情有獨鐘。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以上導入情景。在激起學生表現(xiàn)欲望之后,進入復習環(huán)節(jié)。生字的復習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本課中,我把生字編成了簡短的童話,既體現(xiàn)了本單元主題中的自立思想,又為本節(jié)課“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主題做好鋪墊。
(二) 學習課文,品讀感悟:(17分鐘)
資源準備:課件中“課文學習”模塊
1. 從問題入手,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3分鐘)
師: 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讀文,然后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 燕子媽媽出了哪些問題?(用直線畫出媽媽的話)
(2) 小燕子每次完成任務后是怎樣告訴媽媽的?(用波浪線畫出小燕子的話)
學生自學課文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細心觀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點,“進步”是文眼。第一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燕子媽媽對小燕子的鼓勵。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而且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更仔細。
2. 解讀課本,深層感悟。(14分鐘)
(1)過渡:剛才同學們學得可真認真!誰愿意把燕子媽媽出的問題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
“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
“很好?墒,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
(3)指導朗讀。(重點朗讀“看看 、 再去看看 、 再去仔細看看”)
生自由讀。
師示范讀。(生體會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啟發(fā)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同桌同學每人當一次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方式,先精讀媽媽的話,采用自由讀,同桌互聽互讀的方式,教師示范讀的方式,凸現(xiàn)難點。
。4)過渡:小燕子完成任務后每次回來都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學生匯報交流:
a.小燕子第一次完成任務后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師:小燕子有所發(fā)現(xiàn)了,它心情怎樣?
生:很高興!
師:那我們就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大聲朗讀。
b. 小燕子第二次完成任務后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師:小燕子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了,它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非常高興!
師:你能不能用朗讀的方式把小燕子的這種心情表現(xiàn)出來?試試看吧。
學生齊讀。
c.小燕子第三次完成任務后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我發(fā)現(xiàn)冬瓜的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小燕子可真了不起,每一次的發(fā)現(xiàn)都不一樣。它的心情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了呢? 生:小燕子更高興啦!
師: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高興,聲音越來越上揚,對媽媽的呼喚也越來越親切。 師范讀句子。
學生模仿讀。
(5)學生把三句連起來對比著讀讀。
。6)師生共同進行分角色表演。 師演媽媽,生演小燕子。
。7)師:小燕子媽媽太高興了,所以,當著大家的面,它就夸獎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為什么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學生討論交流:燕子的觀察角度在變化,一次比一次有難度,一次比一次觀察得仔細。
。8)師:燕子媽媽感覺到小朋友跟小燕子一樣聰明能干:同學們說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真了不起!我覺得,我們比小燕子更棒!不信,你就仔細觀察圖或看看書中的第一自然段,也許你還能發(fā)現(xiàn)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呢,趕緊找找看!
引導發(fā)現(xiàn):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冬瓜硬,茄子軟等特點。
設計意圖:品讀小燕子的話,采用分句品讀的形式,充分體會小燕子內心情感的變化,從而明白小燕子的觀察角度在發(fā)生變化,一次比一次詳細、認真。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就應該點題了。于是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討論,為什么燕子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步的設計讓學生在問題中回顧了全文。同時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情感目標的大幅度跨越,達到移情的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意識,同時也為深化主題,我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或看書
第一段,去發(fā)現(xiàn)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為總結升華推波助瀾。
教師小結過渡: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只要我們認真仔細地觀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發(fā)明有創(chuàng)造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資料城看看吧!
(三) 內化情感,拓展閱讀:(10分鐘)
資源準備:課件中“資料城”模塊,學生的《拓展閱讀材料》。
1. 請你讀資料城中 《大自然的語言1》、《大自然的語言2》、《誰說得對》、《蘋果落地》讀完的同學接著讀71頁的《科學的種子》和76頁的《壺蓋為什么會動》。一邊讀一邊想,哪篇小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1分鐘)
2. 學生進行閱讀。(8分鐘)
3. 個別匯報讀后感。(1分鐘)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夠發(fā)散學生思維,激活想象,開闊視野。在閱讀中,我為孩子們選擇了2首通俗易懂、富于童趣的小詩、2篇科普故事,2篇有關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小故事,讓孩子們去閱讀,并且用“必讀”和“選讀”兩種方式對閱讀內容加以引導,讓孩子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題材來體會認真仔細觀察的重要,積累文字材料,將語言文字內化成自己的內心情感體驗。為后面的寫話練習做鋪墊。
(四) 寫話練習,評價交流。(10分鐘)
1. 資源準備:課件中“寫話練習”模塊。
學生進行寫話練習。(8分鐘)
師:是呀,只要認真仔細觀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下面,我們就用手中的筆來描繪我們眼中的事。(出示寫話內容)
。1) 想一想你熟悉的一個人或一種景物是什么樣子的,把你觀察到的寫下來。
(2) 仔細觀察你最喜歡的水果,寫幾句話 。(提示:可以選擇一種水果寫一寫。也可以選擇兩種水果寫一寫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作品交流。(1分鐘)
2. 教師總結,學生談收獲。(1分鐘)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就不一一展示同學們的習作了,課后大家還可以互相欣賞,相互點評。孩子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
白楊
二、導語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抓中心)
1、教師范讀,讓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討論明確:
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
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詞。
3、講:
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對于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深理解。)
五、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
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扎根。
六、作業(yè)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jù)課后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白楊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1、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 看圖、聽讀、思考:
大戈壁什么樣?白楊樹什么樣?
、 默讀思考:
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劃出主要詞句。
、 讀后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 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 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 教師小結。
2、講讀第二段:
⑴ 學生自由讀,思考:
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⑵ 讀后討論交流:
、 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② 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
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 教師讀父親的話后提問:
“表白”怎么講?為什么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⑶ 劃出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 教師小結。
3、講讀第三段:
、 教師引讀后,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
、 教師小結。
⑶ 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
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
【說明】
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閱讀實踐,使其在認真讀書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為此,我采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
《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蘊含,在講讀課文時,我采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詞:
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xiàn)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啟發(fā)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么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著,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里表達什么意思;而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著作者對白楊的喜愛贊美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說法。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說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學生脫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本o接著,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為什么不說“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wèi)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于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復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么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通過逐句分析,最后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fā)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于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占用了學生讀的時間。學生沒有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比绻熳x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贊美了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扎根邊疆聯(lián)系起來,把小白楊樹迎著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lián)系起來。為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等形式,并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贊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贊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直,這么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里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著,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后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后,我?guī)ёx“父親”的話,借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后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啟迪、影響、感染學生。閱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xiāng)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為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边@樣的小結,再現(xiàn)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后,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蓖ㄟ^小結,學生越發(fā)感到白楊樹是那么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么可敬。于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著老師,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可見,設計優(yōu)美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于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于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yōu)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借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底里欽佩那些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設者。這發(fā)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shù)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shù)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fā)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shù)學文化,激發(fā)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啟發(fā)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辟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shù)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shù)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fā)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shù)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shù)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shù)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shù)功能,直接催生了數(shù)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為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系(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shù)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shù)學作為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shù)學的起源人類計數(shù)的歷史。原來,讓現(xiàn)代人望而生畏的數(shù)學在它的起步階段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我們現(xiàn)在普遍采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shù)的遺跡。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shù)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于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shù)的概念,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數(shù)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xiàn)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jié)選部分共6節(jié)。第1節(jié),談人和動物的數(shù)覺。數(shù)覺是一種對數(shù)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shù)目東西數(shù)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為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shù)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jié),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shù)覺的動物只限于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于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為動物數(shù)覺的范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jié)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shù)覺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shù)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shù)覺的概念,指出人類借助圖形、心算、計數(shù)等輔助手段來識數(shù)不能算是數(shù)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shù)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jié),繼續(xù)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shù)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shù),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shù)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shù)的表示法,到統(tǒng)一的抽象的數(shù)概念,是數(shù)學發(fā)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fā)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jié),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xiàn)場來完成,于是產生了各種模范集合。模范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shù)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shù)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shù)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shù)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后來,這些模范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范的內容,于是較為抽象的數(shù)字產生了。
第5節(jié),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概念。脫胎于模范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shù),再抽象也是基數(shù)。單憑基數(shù)本身,是不能創(chuàng)造出計數(shù)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shù)到序數(shù)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xiàn)識數(shù)的質的飛躍。
第6節(jié),繼續(xù)探討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微妙區(qū)別,并從屈指計數(shù)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借助于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shù)轉進到序數(shù)。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跡,因為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shù),就用手表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本章(本文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
閱讀本文,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shù)字、計數(shù)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為作者探究數(shù)學文化的執(zhí)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xiàn)象,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shù)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xiàn)象說明數(shù)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xiàn)象,是為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shù)覺或表現(xiàn)數(shù)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shù)學能力的發(fā)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shù)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shù)的感覺極為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shù)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tǒng)到一元抽象系統(tǒng)的轉變過程。
(2)作者為什么說數(shù)覺和計數(shù)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qū)別?
【明確】區(qū)分數(shù)覺和計數(shù)是作者在文中反復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shù)學能力的本質區(qū)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shù)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于數(shù)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shù)是人類所獨有的,它借助于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yōu)橛嫈?shù),成為全部數(shù)學發(fā)展的基礎。
(3)作為一篇談論數(shù)學文化的文章,本文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shù):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shù)的概念及其發(fā)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盡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fā)大眾對數(shù)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為為有文化而非專攻數(shù)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jié)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xiàn)。另外,作者并沒有就數(shù)學論數(shù)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高度,來描述數(shù)學發(fā)展的軌跡。所以旁征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shù)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教學設計方案9
《秋天里》是第三冊復習二安排的口語交際訓練題。教學時,必須把握三點:一是緊扣題目,從內容入手啟發(fā)引導。打開“說路”二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因勢利導,力求讓學生說好。首先,注意讓學生說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結合教材描寫景物的三句話中含有“遠處、近處”的實際,引導學生最好把話說得有條理些。再次,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相機引導學生把話說規(guī)范。三是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交際。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教學流程安排如下:
一、課前繪畫,豐富話源
教學本課時,正值秋天。如果是城里的學校,組織一次郊游,鄉(xiāng)村的學生則讓學生留心周圍的景物,讓每一位學生用彩筆畫兩張畫兒,分別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動描繪下來。意在以此提供源頭活水,為學生交際時的有話可說創(chuàng)造物質基礎。
二、歌曲導入 ,啟發(fā)說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教師引導:同學們,歌曲里的小朋友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為什么從這個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讓學生以同桌為小組展開討論,個別匯報,小結:從“紅花”、“綠草”、“黃鸝”等景物中,我們可以找到春天,因為“紅花”在春天里開放,“綠草”在春天里發(fā)芽,“黃鸝”在春天里歌唱。
教師引導:現(xiàn)在,我們來讀一段話,看看從這段話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體出示:“遠處稻田一片金黃,莊稼成熟了。樹下有落葉,孩了們在撿紅葉。近處有葡萄架,兩個孩子幫大人摘葡萄!弊寣W生齊讀一遍,然后同桌一組展開討論:
、傥覀兡芊駨闹姓业酱禾?為什么?
、谖覀儚闹心軌蛘业绞裁?是怎么找到的?
讓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相機板書“秋天里”。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就以“秋天里”為題進行口語交際。就這個題目,我們能說些什么?讓學生討論,匯報,一小結,可以說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說秋天里的景色,比如,“遠處稻田一片金黃,莊稼成熟了”,“樹下有落葉”,這是秋天才會有的景色。二是說秋天里人的活動,比如,“孩子們在撿紅葉”,“兩個孩子幫大人摘葡萄”,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動。
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打開思路、有話可說并且說的時候能抓住秋天的特點。
三、就近交流,借畫學說
1.以同桌同學為一組,就課前自己繪畫的內容互相說說畫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讓對方聽了以后能明白說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剛才所讀的幾個句子見了“遠處”、“近處”顯得有條理,大家說的時候,最好也能這樣有條理。
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上,讓一對同桌同學到講臺前匯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臺上的同學說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說得是不是比較有條理。組織學生評議。評議著重圍繞上述兩點要求展開,對發(fā)言同學表達是否清楚明白和語言是否規(guī)范也應予以適當?shù)脑u價,同時,對是否恰當運用禮貌用語和體態(tài)語也應予以一定的評點,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接著,另請一對同桌同學匯報,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師還可以提出“說的景色和說法最好與前一對同學不一樣”的要求,以鼓勵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造性。隨后,可以提出“他們說的好在哪里”、“他們說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賞”“你認為他們說的有不足的地方嗎”等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2.以前后桌同學為一組,就繪畫的內容,互相說說秋天里人的活動。要求:①說的必須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動。②說的活動要有人物、時間、地點。
學生練說,先后兩次指名匯報,組織評議。評議時,以上述兩點要求為側重點,但應兼顧語言的規(guī)范性,以及聽說態(tài)度等。
四、自由組合,深入練說
讓學生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互相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畫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發(fā)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隨后,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前匯報。
五、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鄰居小朋友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溝通課內外聯(lián)系,學用結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經受實際鍛煉,養(yǎng)成真正的交際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10
識字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提高性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并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看圖識字、識詞,讀好韻文
難點:創(chuàng)設情境使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發(fā)展學生語言、思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麗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方法手段
圖文結合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認讀生字,誦讀詞串,并結合圖畫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初步領略桂林秀麗的自然風光,了解壯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美好。
3、能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碧、峰、影”。
教學過程:
板塊一
。ㄒ唬 教學內容:激情導入,檢查預習
。ǘ 教學目標:
1、通過激情導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三) 教學過程:
1、畫面激情導入:
。1)同學們,咱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著名的游覽勝地。我們國家的XX區(qū)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廣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賞桂林山水,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處就是漓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游輪,到漓江上觀賞一番吧。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串,說說哪些詞串在讀的時候要注意的?
。2)學生交流,重點指導“秀峰、倒影、駱駝”的朗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互讀檢查。
。4)齊讀
(四)教學意圖:有的放矢,難讀的或容易讀錯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并同桌檢查,做到人人過關。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學習韻文
二、教學目標: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ㄒ唬┑谝恍性~語:
1、我們的游船已緩緩駛入漓江,多么可愛的漓江呀!
2、讓我們站在船頭看一看這美麗的風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碧水:
a、學生交流
b、師: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這就是“碧水”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個詞。
c、我們文中是用“碧水”一詞來寫漓江的水美,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漓江的水的,大家來聽聽,想想它寫了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齊讀
(2)秀蜂
a、你還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樣的?學生交流
b、與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師: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誰來讀?齊讀
。3)倒影
師:水美、山美,碧水倒映著請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讀出來,比一比誰看到的最美。個別讀,齊讀。
3、讓我們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讀出來。齊讀第一行詞語。
。ǘ┑诙性~語:
1、我們的輪船繼續(xù)前行,聽,耳邊傳來了動聽的歌聲,我們循聲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對歌 榕樹 壯鄉(xiāng)
3、學生看圖交流對“對歌、榕樹”的理解
3、師補充簡介壯族:壯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人民愛唱歌,壯鄉(xiāng)有“歌的海洋”之稱,人們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還喜歡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綠水中生活,日子那樣的幸福美好。
4、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是那樣多姿多彩,誰愿意帶我們去看一看,讀好這組詞。
。ㄈ┑谌性~語:
1、走出了壯鄉(xiāng),輪船漸漸駛進群山之間,這里的山真有趣呀!師配樂讀第三行的詞。
2、交流:看到這三個詞,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駱駝 筆架
4、這么有趣的山峰,誰想讀?
5、其實桂林還有很多各有特點的山峰,師介紹:看,這座山多像一輪彎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這座山上,你仔細數(shù)一數(shù)的話,能數(shù)出九匹馬呢;再看這座山,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它就是彩疊山……
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桂林的山的,想不想聽聽,山有什么特點?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ㄋ模┑谒男性~語:
1、我們的行程即將結束了,眼前又出現(xiàn)了一幅畫,自己讀讀第四行的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指名讀詞語
3、看圖交流了解:鸕鶿
3、交流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把這美麗的畫面讀出來。齊讀這組詞。
。ㄎ澹┛偨Y指導讀好韻文
1、(出示配樂畫面):無論是晨曦、白天、還是晚霞當中,漓江兩岸的美景都是如詩如畫: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這美麗的畫卷,識字2用了12個詞語就把它們都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好好地來讀讀這篇韻文
3、自己先讀讀,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下節(jié)課要請他來當小導游,帶我們去游漓江。
四、教學意圖:
根據(jù)每組詞的難易,分配不同的.教學時間,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致了解詞意,帶著理解和畫面讀好詞語,同時也注意對整篇韻文的朗讀指導,給學生課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塊中嘗試補充了與內容有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有機地結合使用,讓學生由詞的感悟過度到對篇章的賞析感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美。
板塊三
。ㄒ唬┙虒W內容:指導書寫“碧、峰、影”3個生字
。ǘ┙虒W目標:會正確、美觀地書寫這3個字。
。ㄈ┙虒W過程:
1、碧 峰 影
2、觀察字形,什么結構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 ;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4、師范寫.
5、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ㄋ模┙虒W意圖:
這一板塊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臨帖,把字寫美觀。
作業(yè)設計:
a類:完成《習字冊》。
b類:背誦詞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提升性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并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教學內容:練習說話
(二)教學目標: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整個漓江好像一條百里畫廊,充滿著詩情畫意,誰能有感情地背誦詞串。
(2)齊背。
2、水如碧玉,清澈見底;山是奇峰,挺拔秀麗,真是百看不厭。誰能當一回小導游,帶領我們再次去飽覽無限美好的風光?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組詞串說幾句話。
3、小組內進行小導游演說比賽。
4、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表現(xiàn)優(yōu)秀的給予獎勵。
。ㄋ模┙虒W意圖:延伸性學習將課內外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運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導游詞,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板塊二
。ㄒ唬┙虒W內容:指導學生書寫剩下的5個生字。
。ǘ┙虒W目標: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ㄈ┙虒W過程:
1、出示生字,讀一讀,說說你會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這些字?
2、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
3、師示范,重點指導“鼻、廊”的書寫。
“鼻”:先看清結構特點,再看教師示范,然后在書上描紅!氨恰币沧髌,讀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點?唇處煼秾懀僭跁厦杓t。
4、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ㄋ模┙虒W意圖:
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了學生的不同想法。通過交流、討論,把枯燥乏味的寫字教學變成了學生展示才華的陣地,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識字寫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fā)了識字寫字興趣,寫好字成了他們主動的愿望。
作業(yè)設計:
a類:1、繼續(xù)完成《習字冊》。
2、完成《補充習題》。
b類:選擇一組詞串寫幾句話。
教學設計方案11
《山雨》是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這篇課文用優(yōu)美抒情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嬈的山林雨景圖,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整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課文,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愛是教學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的思路如下:
一、雖然課文摹聲狀物細致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能突出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點,但我認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山林中雨來時——雨中——雨后的聲音變化,對他們想象雨中山林的情景有幫助。因此,我精心節(jié)選了“風聲”、“雨聲”、“鳥叫聲”、“雨滴落小水洼聲”,把它們串連起來播放給學生聽,聽后讓他們說說想到了什么,說完再讓學生去讀課文,學生的感受就比較貼近于文章了,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聽、想、說的能力。
二、重視范讀。欣賞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讀是最好的方式,通過讀可以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在方式上我選擇了配樂范讀。學生邊欣賞《春野》的.音樂邊聽老師范讀,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從孩子們眼中我看到了佩服的目光,她們夸老師讀得好,我適時鼓勵他們,說只要認真大家都能讀好,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自主練讀,讀中自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練習朗讀,并說說為什么選擇這部分讀?為什么這么讀。這樣的設計旨在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閱讀感受的交流,畢竟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應該鼓勵學生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這對學生是極其有幫助的。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寫一篇讀后感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想和體會。
【教學重難點】
讀后感的“感”必須是從原文引發(fā)出來的感想、體會,要聯(lián)系實際,敘議結合。
【教學過程】
一、明確習作要求
讀一讀本次的習作要求,然后找學生說:我們本次的習作內容是什么?(讓學生獨立審題,明確習作要求)
二、解題指導
這次習作要求我們寫自己讀完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感想、體會和收獲。
要注意的是:
1、認真讀懂原文。
2、為自己的讀后感起好題目,例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學習要專心致志──讀《學弈》有感。
3、在讀后感中要簡要介紹所讀作品的內容。
4、要抓住作品中感受最深的部分,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寫體會,要有真情實感。最好能有事例,這是讀后感的重點內容,一定要寫具體。
5、切忌寫成檢討或過多地抄原文。
三、出示提示,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
1、學生默讀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提前下發(fā))。畫出令你感動的地方。 2、 圍繞思考題在組內討論: ① 你要寫的讀后感的題目是什么? ② 組內幾位同學互相交流,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哪些內容令你激動,你的感受是什么? ③ 指名發(fā)言,針對童話中的一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體會,要說具體。 ④ 除《賣火柴的小女孩》以外,我們學過的課文《秋天的懷念》、《地震中的父與子》或課外的書籍都可以說一說令你感動的地方。
四、師生互相交流范文
1、老師讀一篇范文──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邊讀邊點評。
天漸漸黑了,我打開臺燈,靠在暖氣旁,讀起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自然導入式的開頭比較新穎,打破了一般讀后感的開頭模式。) 在一個又冷又黑的大年夜,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頭上賣火柴,一天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多可憐的小女孩呀,寒冷和饑餓威脅著她。讀到這里,我的眼睛漸漸地模糊了。我是多以同情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在那寒冷的大街頭上奔波,沒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而我卻在溫暖的小屋里看書。小女孩是多么的不幸。。軌虬言牡膬热萃约旱膬刃母惺苁肿匀坏亟Y合在一起。) 我揉了揉濕潤的雙眼,繼續(xù)讀下去……(照應上文,過渡自然)哧!一根火柴燃燒起來,冒出紅色的火焰。女孩把手攏在火焰上,感到非常溫暖,然而,她剛把腳伸過去,火柴卻滅了。一根火柴的溫暖太小了,可它在小女孩的心中卻像一個大火爐。小女孩劃燃了火柴,她看見燒鵝向她走來,看見了美麗的圣誕樹,看見了慈愛的奶奶。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在大年夜的晚上沒有禮物,沒有吃的,缺少歡樂與疼愛,連家也不敢回。我真想飛到她的身邊,送給她一件棉衣,讓她不再受凍;送給她兩塊蛋糕,讓她趕去饑餓。(這種感受符合兒童心理,表現(xiàn)了小作者善良而又純真的童心。讀來真實而又讓人感動。) 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帶著微笑離開了這個世界,在臨死前,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ㄔ膬热菖c感受交替出現(xiàn),巧妙融匯,引人入勝。) 這時,媽媽叫我吃飯,我眼里含著淚珠,坐到飯桌前,望著滿桌的飯菜,我思緒萬千,(眼里含著淚珠這一神態(tài)描寫,既照應了上交,又把感情推向了高潮。)我是在愛的氛圍中長大的,我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給了我享不盡的快樂。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學校,我有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愛,有同學們熱情的幫助。當我在明亮的教室,聽著教師講課時,賣火柴的小女孩卻連生存的起碼條件都沒有。讀書對她來說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同樣是少年兒童,命運怎么會這樣不公平。ㄓ米约旱男腋I钆c小女孩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命運的不公平,這是發(fā)自小作者內心的疑問,同時也為文章結尾作了鋪墊。) 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同樣的年齡,不同的命運,只是因為我們生長在不同的國家。我會更加熱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更加珍惜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結尾點中心,抒發(fā)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立意很深。)
2、學生在小組里讀一篇自己找的有關范文。
五、學生習作
附:板書設計
讀后感
一、簡介作品內容
二、重寫感受、體會
1、要聯(lián)系自己實際生活
2、重點內容寫具體
3、切忌寫檢討或抄原文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啟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著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種?魚?的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中蘊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地抵制各種誘惑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最后部分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導出課題,聽寫詞(詞語見教參)
2、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3、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能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又能把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中。二、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讀明白的問題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讀不明白的作上標記。
2、小組內交流這些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讀書,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習慣,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二、集體交流,體會情感
1、我釣到了一條怎樣的魚?當時我和父親心情怎樣?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著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喜悅的心情。、
3、父親要我放魚,我的感情發(fā)生了怎樣變化?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1)、?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2)、?可是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4)、我慢慢地把魚鉤從……放回湖里
4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難過的心情。
5、父親當時的`態(tài)度如何?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導朗讀,體會父親態(tài)度的堅決
6、分角色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進一步體會我和父親的情感變化。【設
計意圖】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fā)展語言積累,陶冶情操!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主要通過?我?和父親的對話表現(xiàn)出來的。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朗讀,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7、父親這樣做對不對?現(xiàn)在我們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驹O計意圖】通過辯論不僅使學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確的引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啟示?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當我一次次地面臨到的抉擇的時候,------我就會獲得抵制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9、指名讀句子。
10、?道德抉擇?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樣的道德抉擇?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1、這里的?魚?指什么?(?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設計意圖】要讓其讀懂文字背后的東西,使學生經受一次情感的體驗。四、拓展練習,提升情感
1、你們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請認真思考后把下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yè)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你……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引導學生補充省略的內容【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五、課堂小結,升華主題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隨作者一道經歷了一次心靈的考驗,進行了一場道德的抉擇,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獲得了一個難忘的啟示。此時老師想起了一句名言:(課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此時老師也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課件出示句子老師讀:今天播下道德的種子,明天收獲成功的人生。)愿我們都能向作者那樣,從釣魚中獲得思想的啟迪,走好人生之路!驹O計意圖】結尾用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來導之以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達到了預期目標。五、布置作業(yè),結束課堂
1、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的啟示》為題,寫一篇短文!驹O計意圖】摘抄重點語句,牢記于心,進行語文積淀;課后練筆體現(xiàn)學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教學設計方案14
【設計理念】
力求突出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fā)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
【設計特色】
引入選擇機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入研讀機制,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揭示課題,教師簡介作者,讓學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感受作者語言魅力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
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貓?
2、交流板書:
大貓 古怪
小貓 淘氣
三、理清結構,概括段意
抓住大貓古怪小貓?zhí)詺膺@條主線,引導學生研究:
1、課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內容的.歸納。
(以一條主線所發(fā)揮的三大作用,使初讀訓練機理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提高了讀書效率。)
四、專題研究,理解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讀專題,即怎樣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請學生任選自己覺得最生動的一處講給大家聽。
1、教師先指導一處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應當怎樣講。
2、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的情況。
3、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后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作點撥、深化和評價。
(教師示范后,要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梢宰寣W生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xiàn)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研讀領悟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后,把這個過程具體地說出來與大家交流。這樣保證他們有時間去讀,有效地鍛煉咯額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把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充分的自由,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fā)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總結談話,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后,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么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說明了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樣──不但能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而且能創(chuàng)造美。
教學設計方案15
第一課時
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里的美景。(板書:頤和園)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著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通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著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么?(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游覽的地方畫出來。(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游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為什么喜歡?你從哪里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fā)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里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游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指導讀書)
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勺髡邽槭裁聪葘戦L廊,再寫萬壽山,最后寫昆明湖呢?他為什么這么寫呢?我們下節(jié)課來討論。
三、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頤和園那么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游產業(yè),旅游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游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愿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目的:
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為什么作者只帶我們游覽這些地方呢?(生自由發(fā)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里呢?你能當一個小導游,來帶領大家游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和作者一起游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業(yè):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12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9-18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17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08-28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5-27
教學設計方案(15篇)08-14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07-20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07-29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5-25
教學設計方案15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