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論語》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2 07:02:2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論語》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教學設計15篇

《論語》教學設計1

  《〈論語〉十二則》

  教學目標

  1.啟發(fā)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 探究法 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墩撜Z》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jīng)》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jīng)》。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ㄒ唬﹥热萏嵋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ǘ﹩栴}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墩撜Z》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shù)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shù),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鬃诱J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ㄈ┍菊n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tài)度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ㄋ模┱_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容很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啟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教學反思

《論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朗讀《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內容,熟能成誦。

  2、比較學習有關“學習”的論述,理解孔子對于學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3、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激發(fā)養(yǎng)成好讀書、好學習的習慣的決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能成誦《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

  難點:理解孔子對于學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通讀《論語》,在摘抄本上整理孔子有關學習的論述。

  一、溫故導入

  1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誦讀《論語》,你們還記得論語開篇的內容嗎?

  [課件出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學生齊誦。

  3 孔子在學而篇第一則中,表明了他的哪些態(tài)度?

  預設:對學習的態(tài)度、對朋友的.態(tài)度、對做人的態(tài)度。

  4 孔子被尊為圣人,他不但具有賢明的美德,還在于他善于學習。那么《論語》中孔子對于學習的論述有哪些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快速回憶預習內容,自己稍加整理。

  二、歸納整理

  1 學生把預習摘抄本拿出來,整理一下自己摘抄的孔子有關學習的論述。

  2 集體交流,歸納出以下內容:

  [課件出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

《論語》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文章大意

  3,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解法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習:

  1,正音、字、義

  罔,慍,殆

  謂,哉,焉

  誨,論語

  2,看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3,熟讀成誦

  二,導入

  1,作者作品介紹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小官。后罷官,周游列國,晚年致力于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者72人。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刪修《春秋》使之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釉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貴族統(tǒng)治,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很大。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必讀書!墩撜Z》共20篇,492章,內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文字簡短,精練質樸,含義很深,不少句子被人們當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導語:

  本課有的談求知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語言簡練,含義深刻。學習時要熟讀、深思、牢記。

  三、正課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全班齊讀課文,教師糾正

  4,請學生翻譯課文

 、,翻譯方法指導:要弄懂每個字的含義;把古代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xiàn)代雙音節(jié)詞;弄清虛詞的用法;補充適當詞語;調整句子的'語序;揣摩句子的語氣。

 、,指名翻譯課文,教師糾正。

  四,探究質疑:本文所選十則有的談到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的談到思想品德的修養(yǎng),請具體分析。

  明確:

  1,談學習方法、態(tài)度和為人態(tài)度,啟發(fā)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2,古代治學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

  3,談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4,談學習方法,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

  5,談學習態(tài)度,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6,則,談學習態(tài)度,要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

  7,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鼓勵門人為實現(xiàn)“仁“而奮斗。

  8,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面對利害關系,遇到事變關頭,方能見君子的操守。

  9,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之道。

  五,聯(lián)系自己生活體驗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小結課文

  七,作業(yè)布置:

  1,背誦并翻譯課文。

  2,選做“導學“部分練習。

《論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jīng)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jīng)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經(jīng)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復習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fā)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里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于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jù)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游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里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鬃拥腵思想,盡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恒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后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睆倪@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

  3、理解、運用其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特別注意加點字的音、形、義。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乎 ..

  傳(chuán)不習乎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教師泛讀課文,然后學生自主朗讀。

  2、根據(jù)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學習了,然后時常復習它,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論語》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jīng)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qū)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lián)系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論語》教學設計7

  一、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學會閱讀方法:

  讀選文的方法:強調重點實義詞;

  養(yǎng)成質疑的學習習慣;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選文含義,并能古為今用;

  對比閱讀,群文閱讀方法的滲透。

  3、激發(fā)誦讀《論語》的興趣。

  二、 教學重點:重點討論理解《論語》中的“勇”,以此為點進行導讀教學。

  三、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

  1、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優(yōu)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千百年來,像乳汁一樣滋潤著咱們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和學習。揭題:第六課,《論語》節(jié)選二。

  2、 《論語》知多少:大家還記得《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嗎?

  3、 PPT復習。老師補充中外名人對《論語》的評價。

  4、 聽到這些評價,你有什么感想?

 。ǘ 書讀百遍

  1、學習古文,我們最基礎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讀節(jié)選第三條,老師提示三條標準。

  2、個人朗讀展示,生生評價,師評價。引導發(fā)現(xiàn)朗讀訣竅:重讀重點詞。

  3、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4、填空讀。

  5、引導背誦。

 。ㄈ┢淞x自見

  1、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2、結合讀本中的“導讀驛站”大致理解含義。

  3、 師考查:

  子路和孔子談論的是()和()。

  孔子認為()是()的基礎,有()更要有()!

  4、 師小結板書:有勇有義

  5、 討論:在平時生活中,你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或者見過別人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情呢?談一談。

  6、師小結。引出《論語》中其他對“勇”的言論。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7、生討論含義,師小結。

 。ㄋ模┩卣箤Ρ龋

  1、 古今中外,對于“勇”,大家都有不同的描述,你們知道哪些關于勇敢或勇氣的名言警句呢?交流。

  2、 介紹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課堂閱讀一部分。

 。ㄎ澹┳宰x選文前兩條。

 。┱n堂總結:

  1、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在讀書方法上或者做人道理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與收獲呢?

  2、簡介《論語》其他方面內容:孝、悌、忠、信、智、(勇)、恕。

 。ㄆ撸┳鳂I(yè):

  1、繼續(xù)誦讀《論語》節(jié)選,背誦第六課。

  2、對比閱讀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想想你心中的勇敢是怎樣的?

《論語》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薄⑼ㄟ^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yǎng)成語感。

 。病⑽湛鬃铀枷刖A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春秋時期,有一位老人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一起爭辯。他就走過去問他們爭辯什么。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中午時就距離人遠了。另一個小孩則認為正好相反。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傘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和飯缽那樣大了,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第二個小孩則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在熱水中一樣,這不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對這個問題,老人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地說不知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

  對。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一生培養(yǎng)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一文化偉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孔子思想的博大與精深吧!

  二、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慍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朗讀成誦:

  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各自練讀。

  ⑵ 檢查背誦情況。

 。场奈恼轮姓页鲎约合矚g的句子,說出其大體意思,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逐章逐句翻譯,品味探究。每小組派1—2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慍”這句話講的是為人的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告訴我們對人要懂得寬容和理解。

  例2:第四則講的是學習方法,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思考能使學習更深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翻譯上或內容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在黑板上匯總,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皽毓省笔菑土曥柟膛f知識,是手段,“知新”則是獲取新知識,是目的。只能記誦一些知識,而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不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新發(fā)現(xiàn)的人,是不可以為師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檢查背誦情況。

 。、教師讀《論語》中的部分章節(jié),學生從中找出常見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來。

 、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則亂大謀)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⑶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文質彬彬)

 、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習相遠)

 、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

 、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道聽途說)

 、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一反三)

 、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順)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發(fā)憤忘食)

  其他,如:當仁不讓;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

  六、布置作業(yè)

 。薄⒛苁炀毐痴b全文,并把有關成語、格言、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看注釋,查工具書,書面翻譯全文。

《論語》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目標

  1、初步理解淺易文言文

  2、能準確朗讀并熟練背誦默寫課文

  3、能夠讀、寫、理解“子曰、慍、罔、殆、矣、誨、弘毅、士、凋、恕、欲”等詞語。

  4、學習《論語》中名言警句的簡單應用。

  5、簡單了解孔子及《論語》

  (二)過程及方法目標

  誦讀理解 交流質疑 教師點評 全文背誦 學以致用 積累拓展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孔子偉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為核心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以及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做法和人生價值觀,提高個人思想修養(yǎng)。

  2、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歷,體會課文內涵,端正人生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默寫文章,評點課文內容,精講難點章節(jié)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涵,觸動學生心靈,感受“至圣先師”的偉大人格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教師對學生做朗讀指導,正音斷句。

  2、學生互相質疑法。學生將自己的疑難當堂提出,學生互答。(也可采用學習小組集中質疑,再互相解答法)。

  3、歸納、總結法。將本文涉及到孔子、《論語》體裁及主要內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語、名言、警句等進行歸納記錄。

  4、教師評點法。教師針對學生理解進行評點指導,形成統(tǒng)一的、正確的認識。

  5、延伸應用法。針對本文內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點進行延伸應用練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運用POWERPOINT系統(tǒng)

  學生課前準備

  1、找4-5名學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主題排練一小品,情節(jié)簡單明快,用時3~4分鐘。

  2、學生搜集、了解有關孔子及《論語》資料,做好上課準備。

  教學說明

  因我所教班級每周有一節(jié)學生國學演講課,主要內容為《四書五經(jīng)》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學生對孔子及《論語》比較熟悉,故此在對這兩者的處理上可以比較簡略。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文章,朗讀、分析文章內容。進行簡單應用拓展。

  教學步驟

  (多媒體課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樂為古箏曲《高山流水》,進入上課時間)

  一、導語

  教師在黑板板書繁體“圣”字,由學生識讀并分析這個字特點,明確“耳、口皆為王,是為圣”,說明人們把能聽、能說,胸中有韜略、有學識、品德高的人稱為“圣人”。有一個人被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板書這八個字)可見這個人的厲害了。這個人還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書“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聯(lián)合國還有他的塑像,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之大了,這個人是誰?(學生回答)對,他就是孔子。就是我們大屏幕上這個人。對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記錄孔子生平的那本書《論語》,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歷史課上老師也已經(jīng)教過了,那位同學來介紹一下孔子和<論語>的有關內容。

  二、關于孔子及《論語》有關資料(出示幻燈片,內容如下)

  孔子及《論語》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492章,內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學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簡意賅的言論,來提高我們的認識。(展示幻燈片,出現(xiàn)孔子圖像及課題,教師再板書課題)。

  認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讀)

  1、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現(xiàn)在,讓我們通過朗讀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學朗讀“閱讀提示”,指導學生對照注釋自己朗讀《〈論語〉十則》。)

  2、學生自己大聲地朗讀課文。

  3、展示幻燈片,給重要字詞正音及課下列出的三個通假字的讀音及解釋。(幻燈片略,字詞如:論、慍、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說、女、知。)

  4、學生各自大聲的流利的朗讀課文。

  5、就“大聲”“流利”“快速”進行朗讀指導和示范。

  6、全體大聲的節(jié)奏準確的朗讀課文。

 。ǖ诙糠郑航猓

  1、大家閱讀本文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本文的課下注釋非常全,大家在閱讀中的一些疑問基本上都有說明,下面請大家根據(jù)課下注釋及平時〈論語〉演講的積累,自己試譯文章內容,個人的疑難可以小聲的和同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解決不了的可以一會給大家提出來。

  2、學生提出疑難,互相解答。(疑難以字詞、短語為主。)

  3、給大家一點時間,看一看自己哪一則翻譯起來有困難,我們一起來解決一下。(一般說來,學生對第八則的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可做示范性翻譯)

  例如: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毅,因為他肩負著偉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請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上齊讀這一則,讀準節(jié)奏。(生齊讀第八則。)(板書可設計為“以仁為己任──重,死而后已──遠”的一一對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4、通過解答疑難,大家已經(jīng)對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請同學來試著按則翻譯文章。(配合幻燈片進行翻譯,過程中教師及其他同學進行指正)。

  (第三部分:練)

  1、大家在對整篇文章進行翻譯后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每一則都和我們息息相關。請大家說說他主要說了那些方面的東西?(明確:學習與人生修養(yǎng)兩類,學習又可以細化為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兩類。)(教師板書)

  2、既然是和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就請大家看看下面幾道練習題。(展示幻燈片)

  例:(1)與陳毅元帥“大雪壓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意境相似的語句是:

  (2)討論學習和思考相輔相成的關系的語句是:

  (3)一組對比圖片,(好與壞的典型),談感受,用文中語句回答:

 。4)學生表演小品,學生根據(jù)小品答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小結課文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這節(jié)課我們粗略了解課文的內容,大家可以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談出對里面的話的理解,我們將在下節(jié)課繼續(xù)了解孔子,走進大師的內心世界。

  五、作業(yè)

  (1)背誦《論語》十則

 。2)從十則中選出自己喜歡的`2-3則,寫出喜歡的理由。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歸納總結文中成語、警句

 。2)針對內容進行討論思辯

 。3)感受孔子偉大而深邃的思想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過多少光耀千古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這如滿天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這樣一個人和這么一本書,總是如浩月當空,長明不熄,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人,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個人就是孔子,而這本書就是《論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十則,并要求大家課下背誦這篇文章,下面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生背誦全文,還可以安排單人背誦)

  二、總結概括成語、名言警句

  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課文中的許多詞語早已被我們所熟知,我們常常把它稱作什么?

 。ㄉ撼烧Z。)

  師:大家能不能從文中再舉幾個例子?(明確如:溫知知新、見賢思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師:《論語》是為現(xiàn)代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我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來看一看。(幻燈片顯示《論語》中的成語。) 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最好能談談你的感受。(如:(1)生背誦“三人行”篇,這一句讓我體會到了凡事都要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2)生背誦“歲寒”篇,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實際上,我們也可以把“松柏”理解為一個人,意思是說“只有經(jīng)過艱難困苦的考驗,才能知道一個人的意志是不是堅強”。也就是古詩所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剛才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啟示。現(xiàn)在請你按照上節(jié)課提到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類進行分類摘抄。(學生在可討論的情況下進行摘抄)(幻燈片:分類的名言警句)

  三、拓展思辯,讀出個性思想光芒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盡相同。上節(jié)課我們留了作業(yè),請大家找出最喜歡的二到三則,談談個人的看法。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lián)系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談談你的見解。(生再讀背課文。)(生一般說來可談出自己的看法,如)

  針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格言,學生可能會談出父母不顧孩子心理強迫孩子做某事等等。針對“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可能談出和進步、思想、成績、積累等有關的認識。

  如有必要,教師可在這里提出“每日三問——今天,我的學習進步了嗎?我的身體進步了嗎?我的品德進步了嗎?”)師:看來,同學們理解很深,真正讀出了智慧,讀出了個性,也希望大家學以致用,用到自己的提高修養(yǎng)和學習上來,見賢思齊,近朱者赤,只要大家堅持下去,相信你也一定會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四、教師小結及作業(yè)

  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戰(zhàn)爭、疾病、欺凌、掠奪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義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這時候孔子出現(xiàn)了,他不顧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應該說,游走于諸候之間是一種悲壯的舉措,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

  孔子的真誠坦蕩,仍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品質。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寫一份讀書報告,談談你的感受。

  五、閱讀推薦(幻燈片:《論語心得》封面)

  北師大的于丹教授寫了一本書,名字叫《論語心得》,談了《論語》和人生、交友、人的內心等方面的關系,通俗易懂而且見解獨到,推薦大家讀一下。

  六、結束語(幻燈片:孔子半身銅像,題目:永遠的孔子)

  孔子的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而且在亞洲很多國家都有孔廟,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為先師。每次看到孔子的圖像,我感覺到的孔子不僅高大、莊嚴,而且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

  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為“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鬃铀篮,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yè)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我們現(xiàn)在只能通過大師的只言片語來感受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讓我們全體起立,面對先師的圖像,深深的鞠上一躬,說一聲:“謝謝老師”。(儀式進行)

  結束(背景音樂)。

《論語》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解讀課文內容,積累常用文言語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過教師提供閱讀書目或參考資料,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分析判斷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自主與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深入理解問題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考為學與修身的相關問題,體驗并追求理想的學習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學重點

  形成理解課文內容后的個性化表達。

  教學難點

  參照權威資料獨立思考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課前布置預習,了解孔子其人、《論語》其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相信這能成為同學們的共同理想。有一部書可以隨時在這方面幫助我們,它就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今天開始我們來試一試,更多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量,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多的人格力量。

  “論語”意為語言的論纂,是對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記錄,主要記錄了孔子的言論。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真切捕捉到孔子傳道授業(yè)的音容笑貌。但是,這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話語了,要做到盡量準確地解讀,還需費一番工夫,幸好我們可以借助資料和注釋,并且可以相互幫助,共同完成這一學習歷程。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大家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四則的解讀。

 。娮踊脽粽宫F(xiàn)課文內容,集中到前四則)(學生準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詞句理解方面的疑問。

  3、教師巡視教室一周,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討論細解

  1、學生提出教師未來得及回答的問題,尋求大家?guī)椭?/p>

  2、將全體同學分為八個小組,每小組再重點負責一則,確保每兩個小組研究同一內容。

  3、小組內交流對這則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為同學們講解本組負責的課文內容,要求先朗讀、再領讀、后講解。任務相同的小組互相切磋交流,其他同學傾聽思考并穿插發(fā)表意見。

  四、引導精解

  1、教師在學生發(fā)言時及時予以點評,明確可否。

  2、教師準備如下問題,推動探究爭論,引導深入理解。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習”有人認為應理解為“溫習”,有人認為應理解為“實踐”,書下注釋折中地處理,將兩種解釋并列出來。查閱工具書,掌握“習”的原意,之后再思考哪一種理解更恰當。

  “習”的原意是鳥屢次拍打翅膀練習飛翔,從原意看,理解為實踐或練習更為恰當,學習的樂趣也應該是學了就去實施。溫故知新當然可喜,但還是沒有實踐的樂趣更為明確。

 。2)書下注釋標明“朋”指“志同道合者”,按照你對孔子的了解,孔子的“志”“道”可以如何理解?

  孔子志于“克己復禮、愛眾求仁”思想的傳播和施行。

 。3)分別查明“君”和“子”在稱呼他人時表達的感情色彩,再結合起來理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深刻含義。

  “君”單獨使用是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您”!白印眴为毷褂猛旁谛帐虾螅脖磉_對對方的尊重。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能不怨怒,有這種胸襟氣度的確值得人崇敬,的確是在追求完善人格。

 。4)聯(lián)系下列觀點,深入理解課文第二則。

  《中論治學篇》: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為師矣。

  《禮記中庸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此則與“溫故知新”一則互為表里。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

  學思結合才能讓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智慧的光芒。有知識,但沒有疑問,沒有對于疑問的深思,沒有深思后的頓悟,知識永遠是知識,不是學識,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當然,不能踏實為學,沒有豐盈的積累和有益的參照,就只能處于虛無縹緲中!皩W”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內,在于明理。兩者是生命開發(fā)中相輔相成的事,如果偏廢就會勞而無功,甚至危及身心。

 。5)孔子對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教導與屏幕打出的這段描述有關,仔細研讀這一則和所給資料,思考孔子想讓子路“知之”的是什么。

 。ㄆ聊淮虺鋈缦聝热荩骸盾髯幼拥榔吩唬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

  子路出身微賤,從小就參加勞動,性格果敢爽直,時有莽撞之舉,但十分敬愛孔子,聞過則喜。因此也時常得到孔子語重心長的教誨!盾髯印分杏涊d,當時子路穿著華美的衣服來見孔子,孔子見狀教導他為人應謹慎,不可以這樣張揚的形象處世。子路馬上出去換了一身衣服進來,但神情舉止還很自負,孔子就說了課文中的話來警示他,不要不懂裝懂,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理解嚴謹處世的道理。

  (6)“知之”“好之”“樂之”這三種學習境界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

  “知之”是初級境界,客觀知曉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沒有投入,是理智的學習!昂弥笔侵屑壘辰纾辛伺d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不斷獲得新知,是愉快的`學習!皹分笔歉呒壘辰,把學習視為人生的享受,心靈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兩忘,是陶醉的學習。

 。7)我們今天研讀探討的這四則都與為學有關,哪一點讓你反觀了自己的為學狀況?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W生自由表達,教師適當點評。)

  五、誦讀深解

  1、學生放聲朗讀前四則。

  2、學生分別背誦前四則。

  3、全體背誦前四則。

  六、課后作業(yè)

  1、默寫課文前四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四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

  七、板書設計

  習之——談之——恕之——思之——知之——好之——樂之——學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不動筆墨不讀書。寫讀書筆記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極好方式,可謂一舉雙得。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交流同學們就課文后半部分寫的讀書筆記。同學們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fā)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二、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三、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做如下準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禾鎰e人謀劃事情是否盡心竭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相待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認真復習了?”

  自知者明?陀^評價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自我完善。做事盡心竭力、盡職盡責是謂“忠”,交友一諾千金、光明磊落是謂“信”,從師孜孜以求、反復實踐是謂“習”。人生在世,都是身兼數(shù)職,全身心地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實非易事。每日做多次多方面的自我反省,也難做到。但每日做一次一方面的自我反省,的確可行。此時,可以拷問自己主要社會角色的分數(shù)如何,是否活得明明白白。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知人者智。及時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惡,才能和諧相處。所以,不必去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要隨時提醒自己去主動了解別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更何況,這樣做了,不管別人如何,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才是擁有人生智慧的賢者,也只有這樣的智者賢者,才能寵辱不驚,悠然自得。

  (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要和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yōu)點而學習,看到那些缺點而(反思自己)改正!

  學人者強。見到賢者,心生敬意,通常如此。見到賢者,渴望比肩,鮮有聞之。與賢者看齊,需要勇氣和膽識,也需要恒心和意志。能向普通人學習,則需要有謙遜的美德。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會從同行者那里學到很多。杰出者是學習的對象,普通人也是學習的對象,學眾人之長,為自己所用,這才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愛人者仁。有賢者就有不賢者,有善者就有不善者,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統(tǒng)一的?吹讲毁t之人和不善之處,不可生厭惡之心,而應當做一面鏡子,借以作自我反思。既然不欣賞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就要避免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和做出這樣的事,以謙遜的態(tài)度和悲憫的情懷面對,這就是愛人不惡人的仁者境界。

 。4)舊時鄉(xiāng)間有這樣的俗語:“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偉大!边@與孔子人生觀的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這種傲慢心理,是人類天生的劣根性,孔子之所以成為圣賢之人,就是因為他能放棄與生俱來的傲慢,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之所長。

  四、誦讀感悟

  1、學生放聲朗讀后四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四則。

  3、全體背誦后四則。

  五、課后作業(yè)

  1、默寫課文后四則。

  2、在課后“積累”的第二項和第三項中任選一項完成,有精力的同學可完成兩項。

  六、板書設計

  律己省身——謀事而忠 愛人學人——不知不慍

  ——交友而信 ——見賢思齊

  ——學而時習 ——必有我?guī)?/p>

  ——患不知人 ——擇善而

《論語》教學設計11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文章所闡述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

  【教學難點】孔子的教育思想;《論語》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全文,2.研讀并背誦前四章。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發(fā)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筑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筑群,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對話體;敘事體,。其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 )語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乎 不逾矩( )( ) ....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曾()子 ...

  一簞()食曲肱( )而枕之 ..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四、合作探究,重點學習課文前四章。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jié)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第一章

 。ㄒ唬┓治鑫牧x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轉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ǘ┱n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yǎng)

  第二章

 。ㄒ唬┓治鑫牧x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ǚ词。┪嵘恚簽椋ㄌ妫┤ 謀(出主意)而(表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了?”

 。ǘ┱n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yǎng)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guī)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guī)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guī)矩。

 。ǘ┱n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論語》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 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現(xiàn)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guī)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xiàn)“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xiàn)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yǎng)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fā)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為后人所稱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jīng)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時:按時; 說:愉快、高興;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發(fā)怒、生氣;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多次; 。悍词。 為:替、幫; 謀考慮事情;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過呢?”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guī)矩。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詳解 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舍。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guī)范!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鬃拥牡赖滦摒B(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

  復習、背誦前三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ng) 殆(dài) 簞:(dn) 曲肱(gng)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回環(huán)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了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鬃釉谶@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鬃诱沁@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

  復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四至第八則

  二、初讀第九至第十二則,掃除語言障礙

  博學而篤(dú)志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第九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人:幾個人; 善者:優(yōu)點; 從:跟隨; 不善者:缺點。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取長補短,彌補不足。

  4.朗讀、背誦。

  第十則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斯:這; 舍:舍棄。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失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在河流的源頭,撫今追昔、滿懷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決心開始“見、學、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見、學、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這江水一樣,從“聞其道”的源頭開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繼,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無論條件惡劣還是優(yōu)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斷地“固守”,“承擔”“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終成就“不慍的世界”而不退轉。”這里必須明確,這話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對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勵。

  故后人多用來指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

  4.朗讀、背誦。

  第十一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軍:軍隊的通稱。匹夫:夫婦相匹配,分開說則叫匹夫匹婦,所以匹夫指男子漢。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一國的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可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卻是不能強迫改變的。對于一個人來講,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作為個人,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

  4.朗讀、背誦。

  第十二則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博:廣也。 篤:厚也。 志有兩種解釋:一,志同識,記憶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心有遠大理想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要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過多的干擾,“仁”就在這當中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問題。修德進學的門徑:學欲廣博,志欲堅定,外問于人,內思于心。

  既要廣博地學習,又要有一個追求的中心,這就叫,‘博學而篤志”。

  既要多問問題,又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空想,而要多想當前的事情,與自己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的事情,這就叫“切問而近思。”

  學習的關鍵在于自身的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從自身處去問,接近處去思。

  4.朗讀、背誦。

  四、分類整理歸納

  1.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裆贫鴱、博學篤志、飯蔬飲水

  2.十二則中,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態(tài)度?哪些語句是講個人修養(yǎng)?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tài)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作業(yè)布置】

  1.學習、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2.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2. 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

  重點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具 學具PPT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ǎng) 殆(dài) 簞:(dān) 曲肱(gōng)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回環(huán)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了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鬃釉谶@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鬃诱沁@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

  復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板書設計《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做人

  教學反思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jié)奏讀,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fā)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xiàn)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教學設計14

  李秋福

  教學目標:

  1.積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本渥拥囊馑肌@斫庠姼琛哆^華清宮絕句》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必S富多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4.細心品味作者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2.體會課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必S富多彩的內蘊。

  教學內容:

  學習《過華清宮》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

  1.導入

  (1)齊誦《泊秦淮》

  (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

  積累:你還學過哪些杜牧的詩?

  2.出示古詩,聽錄音

  3.介紹【寫作背景】 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唐玄宗于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為行宮,“始湯井為池,環(huán)山列為宮室,又筑羅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長生殿就在此宮內,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jīng)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了三首《過華清宮》七絕,這是其中的一首。

  4.小組學習

  (1) 讀通全詩

  (2)師出示詩意,生對照理解詩意

  【注釋】①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渡縣驪山北麓,唐玄宗造!堕L安志》載“驪山上下,益治湯進(即溫泉),為池臺殿環(huán)列山谷,明皇歲幸焉!

  ②繡成堆:驪山左右有東西繡嶺,因當時林木花卉繁盛類錦繡,故名。 ③千門:漢武帝起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后因稱宮殿重門為千門。 ④一騎紅塵:《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志京師。

  二、交流討論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

  經(jīng)過華清宮來到長宮,回首向錦鄉(xiāng)堆城般的驪山望去,只見山頂華清宮那緊閉的大門,一扇一扇緩緩地打開;山腳下,風塵仆仆的騎手拼命鞭打著跨下飛馳的駿馬,身后揚起了一溜濃密的塵煙;華清宮中的楊貴妃高興地笑了。唉!沒有人知道,這是皇上派人從遙遠的南方為她運來了她愛吃的新鮮荔枝。

  學生自讀

  3.教師指導誦讀。

  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首句中說“回望”,那么詩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明確:詩作主人公是站在長安回望驪山華清宮,看到驪山花卉樹木蒼翠,如同一堆堆的錦繡。)

  (2)第二句說驪山上千重宮門依次一扇接著一扇地打開了,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確:“次第”暗示著有重要軍政要事要稟報深宮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著詩人怎樣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那個“笑”字背后包含著詩人滿腔的悲憤,因為為了這美人的一笑,全國上下有多少人要傷心落淚啊。目的在于諷刺唐明皇荒淫好色,為了一個妃子,不惜犧牲民力物力。

  三、小結

  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人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耙或T紅塵”隱含的是無數(shù)個驛卒的血汗和無數(shù)匹戰(zhàn)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盁o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四、誦讀詩歌。

  1.自讀感悟。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節(jié)奏美,音韻美,都能給我們美的熏陶。優(yōu)美的詩歌,需要優(yōu)美的朗讀,今天,我們就開展一個小小的詩歌朗讀競賽,看誰字音讀得準,節(jié)奏讀得好,感情讀得美。

  2.教師巡回指導。注意點: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 學生進行個人朗讀練習。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推薦最佳選手進入班級詩歌朗誦比賽。 朗讀,互評。

  4.組織朗讀比賽。小組推薦的選手上臺朗讀。 每一組推選一個代表作為評委。

  5.師生評價,評選最佳選手。

  五、作業(yè)

  1.誦讀本節(jié)課學習的《論語》內容及《過華清宮絕句》其一。

  2.積累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的其他三首,自已誦讀。

  3.積累學過的《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誦讀。

《論語》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3.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語錄的含義,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可閱讀《論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舊知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論語》這本書嗎?能不能給大家舉出幾則例子?你對它還有多少了解?由此引出孔子,并簡要介紹。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部分章節(jié)——《論語》四則。

  二、正確朗讀課文

  1.《論語》是文言文,誦讀是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我們在朗讀文言文時要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先聽老師讀一讀。教師示范朗讀。讀出智慧。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

  2.請學生進行模仿朗讀練習。

  3.指名朗讀,互相訂正。

  4.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領悟含義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2.大家讀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白釉弧笔鞘裁匆馑?(孔子說。)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3.自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大家邊讀課文邊對照注釋及手里的工具書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詞,請把它畫出來。

  4.小組內學習:針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重點理解以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患:憂慮,怨恨。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誨:教,導。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故:舊知識。新:新知識。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自省:自我反省。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四、結合體會再讀

  1.你喜歡哪句話?讀給大家聽,并聯(lián)系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談談見解。

  2.把課文背誦下來。

  五、作業(yè)、課外激趣探究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請同學們在課后多積累《論語》的內容,相信一定會讓你們受益匪淺。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

  學習態(tài)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習態(tài)度“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習態(tài)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9-07

《論語》教學反思05-17

論語的語錄08-03

《論語》心得08-19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8-17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計08-31

《背影》教學設計10-28

觀潮教學設計07-05

《貝殼》教學設計09-29

《所見》教學設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