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年靜思的語錄集錦88條
有愿放在心里,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下面是關于靜思的語錄88條,歡迎閱讀借鑒。
1、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
2、君子行事為目標,小人行事為目的。
3、犯了錯應及時起懺悔心,才能清凈無煩惱。
4、一個缺口的杯子,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是圓的。
5、佛是真理的發(fā)現(xiàn)者,不是創(chuàng)造者。
6、戒是明眼人為盲人設護障,免墜崖谷。
7、生長于高巖之孤蘭,仍能散發(fā)稀有之馥郁香氣。
8、收獲必先耕耘、成功須靠努力,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
9、不得因他說,棄舍于親友,若聞他語時,當須善觀察。切莫聽片面之詞,智者善護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10、心里裝滿愛的人,它們一樣也會回報給你陽光。只等你開門!幸福隨時都會在門外守候……
11、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12、敢我行我素!不管不顧地玩"自我"的人……要不是身居要職!哪怕他們把"自我"玩得惡劣多端!則是非富則貴之人:無視他人!或是特立獨行有才之人。
13、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以風的執(zhí)念求索,以蓮的姿態(tài)恬淡,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
14、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15、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16、真正的普度是發(fā)大心、立大愿,普愛一切眾生。
17、真正的快樂,不是因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18、家庭和諧,即使物質貧乏,仍是富在天倫之樂中;否則再多的錢財,也抵不過家庭失和的苦惱和缺撼。
19、別人罵我不諒解我,我反而要感謝他們給我修行的境界。
20、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專用詞,其實修行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yǎng),"修"是修心養(yǎng)性,"行"是端正行為。
21、靜思語錄:父母是堂上活菩薩,是真正能接受扶養(yǎng),能讓我造福靈感的活佛。
22、人常在什么都可自由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不覺。
23、對自己要有信心,對他人要信任。
24、內能自謙是功,外能禮讓是德。
25、人心所起的喜怒哀樂即是煩惱,皆由心、口、意而來。
26、人如果沒有得的心理,就不會有失的煩惱。
27、善用時間者,就能成就事功。
28、服務人群是造福,從中學習是修慧;想造福修慧必須身體力行,才能有所收獲。
29、不知足的人,即使享有人間最豐富的物質生活,也難遣心靈空虛之苦。
30、心中有愛,白雪都溶化;大家有愛,黑暗變光明。
31、真正的人生要樂中能知苦,在苦中也能體會樂的甘美,不知苦的人,會因對苦難缺乏敏銳的感受力,而變得沒有人情味。
32、是非從人事中來,要把復雜的人事單純化,成為自我的教育。
33、草的堅強來自于它的無限謙卑、忍耐與柔軟,以及永不休止的生長與抗爭。
34、煩惱由心生,有時僅是一個笑容或一句良語,即能化解沖突,避免彼此的煩惱。
35、多為自己祝福就是往好處想,逆境即是增上緣。
36、并非有錢魷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37、要做事,不要怕人事,事是人做出來的。
38、為人處世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39、做個手心向下的人,不要做手心向上的人。
40、時間可以造就人格,成就事業(yè),也可以儲積功德。
41、天上最美事星星,人生最美是溫情。
42、理直氣和,得理要饒人。
43、面對紛雜的氣氛,只要抱持感恩心,就不會感覺煩躁,尤其是愈感恩,就會愈覺得做不好。
44、無論環(huán)境如何困難,都能保持奮斗勇氣的人,才能突破困境,掌握有利形勢。
45、無心去往壞處想,則任何話都是好話。
46、世間沒有一樣很容易的事,沒有逆境的事,不值得我們作為人生的燈塔。
47、教導別人也要分內外,對內要正,對外要柔。
48、多一分善念,少一個惡念;多一分良知,少一分癡迷。
49、珍惜當下,就是珍重未來。
50、人生為人群付出多少,就得多少踏實感。
51、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在搬弄是非上。
52、縮小自己,反求諸己,包容別人。
53、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54、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欲心起。若能棄除貪欲煩惱,也無雜念,無欲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55、人生有煩惱,皆源於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壞也!世間之所以戰(zhàn)亂相連,國家動盪不安、社會奢靡不振、事業(yè)敗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貪、瞋、癡三毒所引起。
56、人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57、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tài)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tài)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tài)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58、物質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富有慈悲。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作基礎,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59、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檢討心念是否貪著名聞利養(yǎng),久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60、人生多!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
61、人若能發(fā)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fā)揮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62、生活在天地之間,若只是隨波逐流,讓身軀隨著時間而生老病死,這是沒有意義人生。所以,我們應配合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及古今圣賢的引導,好好探究人生意義何在及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
63、吃飽飯沒事做的人,固然不快樂;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游,一副無所事事忙的人,在飽樂之余的疲倦與空虛,又何嘗稱得上快樂?
64、人往往為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養(yǎng)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害別人。
65、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yǎng)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jié)、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于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66、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凍時,近火雖可取暖,但太靠近卻狠危險;若看不開、放不下,猶如手拿燒紅熱鐵,必然被燙傷。世間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來狠美,喝起來也狠清涼,但握久了手也會凍傷。眾生顛倒,明知財物、名利傷人身心,卻仍甘于被傷害。
67、信佛而不學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學佛,就是愚行。
68、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69、勿輕言挫折感、無力感?v然困難如石,也要鉆過去;更何況有時所謂的困難,可能只是如紙之薄。
70、怎樣才能消業(yè)、消災?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鐘即消一分災。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業(yè)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災解厄。
71、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72、佛法是救世的良藥——因為世間的眾生,常處于病與貧的狀態(tài)中。無論天然災害或人為禍亂,都是因為不調和而引起的病態(tài);既然產(chǎn)生病態(tài),即需治世的良藥,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藥。
73、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74、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xiàn)身。
75、要做菩薩,就要發(fā)恒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
76、愛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優(yōu)點,如何引導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責任。
77、愿要大、態(tài)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78、真正的圣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事剛,剛中帶柔;柔能調服眾生,剛能堅強已志。
79、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會一種負擔。
80、死亡不可怕,懼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81、如果有人告訴你:‘據(jù)說……'’據(jù)說‘兩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實。
82、當你大便通暢的時候,心情會很好。
83、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84、有人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說苦是因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85、滴水成河。粒米成蘿,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
86、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求人痛苦。
87、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能多我一人。
88、有愿放在心,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