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詩四首教案
現(xiàn)代詩四首
《太陽禮贊》
共七節(jié),前三節(jié)寫景,后四節(jié)抒情
第一部分:
寫景,描繪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遼闊的大海上,波濤洶涌澎湃,霞光洶涌萬丈,一輪紅日緩緩上升,將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紅!
畫面具有動態(tài)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給人一種飛動的感覺。
這里,詩人運用蒙太奇的表現(xiàn)手法,將太陽的光線由弱到強,將太陽的色彩由淡到濃的過程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
寫景是為了抒懷。第二部分,作者對太陽敞開胸懷,述說自己的愿望。
每句以“太陽喲”開頭,詩人請求太陽永遠照耀世界,將四面的黑暗驅(qū)除出去:
詩人希望能從太陽吸取無窮無盡的光和熱,將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
詩人愿和太陽融為一體,表達了為光明而獻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勢力作搏斗的信念。
四至七節(jié),時日的感情如火山爆發(fā),充分表現(xiàn)了“五四”時期那種特有的狂飆精神。
最后節(jié)中”的笑“,更是滲透了詩人的歡快之情,使畫面活躍起來。
評析:詩人對太陽充滿了如此強烈的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美的熱烈追求,這種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為在詩人的心目中,太陽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來中國的象征。詩人渴望“美的中國”早日到來。于是詩人用筆將他所要表達的社會理想表達出來了。
《發(fā)現(xiàn)》
“我來了。不對”開篇起勢不凡,他猛地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個景象:一個海外游子一進國門便痛心疾首地悲喊“不對,不對”這就在人們心中激起一連串的問號:他為什么闊別歸來表現(xiàn)的不是狂喜而是悲痛?他究竟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對”
接著,詩篇以兩個“我來了”,敘寫自己之所以要回歸祖國的原因以及“空喜”的失望,又以一個精辟的比喻,將這一感受具體化,“噩夢”是十分恐怖的,而掛在“懸崖”上,就更覺得可怕了。這就把詩開頭所設(shè)的懸念解開了。
詩篇的結(jié)尾更是出色,既然這不是我的中華,那么詩人心愛的中華究竟是年什么樣子,它有在哪兒?這在讀者心里激起一串疑問。“我追問青天。赤胸”這又是一個景象,是詩人浪漫主義詩情的涌現(xiàn),那呼天搶地的哀告,一方面照應(yīng)開頭,將“迸著血淚”現(xiàn)象化了,令一方面又為后面的尾聲蓄勢。
“總問不出詳細!弊詈髢删洌瑯(gòu)成了一幅多么生動的圖象!這幅圖象使詩篇的境界更上一層。原來,詩人嘔出心來,終于發(fā)現(xiàn)“我的中華”就在我的心里。
評析:
整首詩結(jié)構(gòu)緊湊,全詩只有12行,詩人緊扣“發(fā)現(xiàn)”這一題旨展開抒寫,開頭十分突兀,含蓄,為以下詩的拓展創(chuàng)造條件,中間反復(fù)渲染“噩夢”,強化對舊世界的“發(fā)現(xiàn)”,結(jié)尾猛然陡轉(zhuǎn)外化,點出了另外一個發(fā)現(xiàn)首尾呼應(yīng),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地深化了全篇主旨?梢娺@首詩抒寫的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雙重“發(fā)現(xiàn)”,從而讓人鮮明地窺見跳動于詩人博大胸懷中的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忱的心。
《雨巷》
戴望舒――“雨巷詩人”
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姣好的姑娘。
詩人拿“丁香”來比喻姑娘顯然寓有深意。在我國古詩中有好些吟詠大系“丁香的名句。
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從詩的更深一層的象征性意蘊看,這首詩中的姑娘形象其實就是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理想。
象征姑娘的理想出現(xiàn)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顏色,連同她的嘆息和惆悵,莫不帶有可望而不可及――執(zhí)著追求但又無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詩人就這樣表達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而又徒勞的那種孤苦的心情。
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帶有悲劇色彩。
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也帶有悲劇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樣高潔,帶著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靈是美麗的,外表是嫵媚的。不過,這樣的姑娘實在太難找到。因此,在理想主義的期望面前,他總是困惑的,懷有一種氣質(zhì)性的悲劇感。
戴望舒這首詩表現(xiàn)了從“五。四”運動中飛騰起來的理想,同淹沒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形式脫節(jié)的悲劇感。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這個悲劇主題蘊涵有時代的特征。
《雨巷》是一首重暗示重象征的抒情詩
我們推測,著首詩被隱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實“,可能是詩人的一段感情際遇,在著段生活中的感情體驗成了樹的枝干。詩里大概多少還保留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細節(jié),但時間,地點和情況也許都面目全非了。
《我愛這土地》
一、導(dǎo)入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清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寫于風(fēng)雨飄搖的1938年。那時日寇的鐵蹄正肆意踐踏著祖國的大地。面對山河破碎、國土淪喪,詩人無法抑制的拳拳愛國情終于噴發(fā)出來。他拿起筆寫成了《我》,從此,這首詩在抗戰(zhàn)時期廣為傳誦。
這篇文章作于抗戰(zhàn)初期,在國難當(dāng)頭,山河淪亡的時代,詩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動人的力量,而詩人那種不斷轉(zhuǎn)折和強化的抒情方式,當(dāng)然也是與充滿險阻坎坷的時代相吻合的。
詩中的“鳥”是泛指
詩篇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
誰不知道鳥聲優(yōu)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于是詩中出現(xiàn)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描寫這些對象時達到了窮形極相,淋漓酣暢的地步,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自由體詩人的藝術(shù)特色。
正當(dāng)讀者為詩人不斷地歌唱――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時,詩篇陡然來了一個大轉(zhuǎn)折,一個破折號后之后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于是,身前和死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的執(zhí)著的愛。
二、朗讀
三、分析重點:
1、 意象(讓學(xué)生找出,并在前面加上定語)
詩中的“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四組意象是有象征意義的!氨槐╋L(fēng)雨打擊著”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難、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永遠洶涌著”的“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fēng)”抒寫了人民的悲憤和激怒,象征抗戰(zhàn)力量的日漸壯大和那風(fēng)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抗?fàn);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苦難人民的希望和抗戰(zhàn)勝利的“黎明”。
2、 詩人為什么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結(jié)合語境,我們可知,“”對“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的歌唱是持續(xù)不斷、不畏艱險,指導(dǎo)生命的終結(jié)。
“我”這只鳥不是白靈,也不是藍天中啼叫的黃鸝,詩人在詩中僅僅選用了“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的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fā)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詩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這里如果改用“珠圓玉潤”“動聽”“柔弱”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zhí)著的愛。
3、 感情——強烈的愛國情——永恒的主題
詩人先把自己幻化成一只不屈的鳥,具備了歌唱的天賦,具備了廣闊的視角。它為我們的土地苦難的歷史,為我們悲憤的人民,為那風(fēng)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而歌,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詩表現(xiàn)出一種“沉郁”的感情是對災(zāi)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nèi)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動人。同時,詩人對祖國的“黎明”抱樂觀的信念,所以,對可以預(yù)期的光明幸福的未來,也唱出了一曲深情的戀歌。
最后,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感激流再次升華,用直抒胸臆的自白點燃了情感爆發(fā)的導(dǎo)火線:“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詩在此呼應(yīng)了標題,省略號的運用再次表達了這份“愛”的凝重。這兩句,曾激起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共鳴。≈圆粩嗟貫槿藗兯,所莫送,長久的感動人們,成為有口皆碑的名句,是基于它的詩性的直覺的語言對我們的心靈世界所造成的沖擊。“為什么……?”“因為……”這種句式組合,直抒胸臆,情如潮涌,酣暢淋漓。
四、練習(xí)
對課文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
B.關(guān)于“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五、作業(yè) 仿照“為什么……,因為……”句式特點造句
簡析:《我愛這土地》一詩是艾青在抗戰(zhàn)時期的名作,四個選項分別著眼于詩歌所抒發(fā)的情感,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文字表達技巧等,其中C、D兩項,一說“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一說“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構(gòu)成明顯的矛盾項,必有一誤。答題時便可從此入手,細作分辨。讀詩可知,“我”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點是“愛這土地”,詩題已很明確。至于詩中寫到“鳥”,是對“我”擬物,以豐富“我”的形象,“鳥”不是全詩的形象。再說,這最后兩句詩人已從比喻的境界返回現(xiàn)實,是詩人在向讀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據(jù)這一形象特點,我們就不難判斷D項為不恰當(dāng)?shù)牧恕?/p>
教后感:
1.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象征的含義。
詩歌的意境。
【現(xiàn)代詩四首教案】相關(guān)文章:
2.現(xiàn)代詩《綠》的教學(xué)設(shè)計范文(通用9篇)
3.《雨點》教案
4.《蛋糕》教案
5.冬至湯圓教案
7.《蜻蜓仙子》教案
9.《鳥兒花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