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傳聲筒》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傳聲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傳聲筒》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學習與同伴協作活動,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體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興趣;
難點: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活動準備
1、空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2、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擬人化的“小問號”符號一個。
活動過程
。ㄒ唬┯變鹤杂筛鶕d趣玩空心紙棒
(二) 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ㄈ 發(fā)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ㄋ模┩?zhèn)髀曂玻^察比較空心的與實心的不同之處,解決問題。(五) 游戲“長長的傳聲筒”,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玩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于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huán)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從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顒又械膬热荻际莵碜杂變荷钪械膬热。
3、活動過程呈現輕松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傳聲筒》教案2
【設計意圖】
一天,孩子們好奇的問我“老師為什么我在電話的這邊講話媽媽就會聽得見呢?”于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此次活動。傳遞聲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種方法,我想讓孩子們通過傳聲筒來了解,并且自己探索制作傳聲筒。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做,更容易了解它。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讓孩子了解聲音的由來,了解不一樣的管子傳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在玩中感知這節(jié)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探索傳聲筒的'傳聲現象,知道空心的管子傳出的聲音清楚。
2、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用紙卷成筒說話
物質準備:空心、實心的管子、實驗記錄表、玩偶、自制傳聲筒、聽診器
活動過程:
一、神秘玩具導入,激發(fā)興趣。
1、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幼兒自由發(fā)揮
二、引導幼兒用紙筒結伴說悄悄話。
1、出示紙筒:這是什么?是什么樣的?
2、老師用紙筒示范和幼兒說悄悄話,激發(fā)其他幼兒操作的欲望。
3、幼兒用紙筒結伴說悄悄話,互相聽聽說說。
4、你聽清楚好朋友的話了嗎?
5、你感覺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
要求:說話的幼兒必須小聲,一方面游戲要求,另一方面保護耳朵
小結:這個長長的、園園的、空心的紙筒真神奇,它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而且聲音還非常的清楚、響亮,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傳聲筒。
三、探索實心和空心傳聲筒的不同。
1、出示兩種傳聲筒,幼兒認識。
2、交待操作要求:給兩種聲音感覺不同的傳聲筒分別送上標記。
3、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4、為什么有的聽得清楚,有的聽不清楚?
5、觀察比較兩種不同的傳聲筒。
6、小結:有些傳聲筒是空心的,能夠傳出聲音;有些傳聲筒里面塞了很多毛巾,這些毛巾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
四、游戲:悄悄話
1、請5個幼兒來玩游戲。
2、出示自制傳聲筒。
3、交代游戲規(guī)則:教師先給第一個幼兒看玩偶并小聲告訴老師是什么,然后用傳聲筒告訴第二個幼兒,然后第二個幼兒再用傳聲筒告訴第三個幼兒······最后一個幼兒大聲告訴全體幼兒他聽到的答案。
五、拓展,了解其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聽診器:這是什么?誰需要用它?
2、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是根據傳聲筒的秘密發(fā)明的,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圖書上、網上找一找。
活動延伸:將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自由操作探索。
中班《傳聲筒》教案3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么玩的?
二、 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 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 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 發(fā)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fā)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 觀察比較 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
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么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里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窗聲同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 延伸:
1、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接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中班《傳聲筒》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好玩的傳聲筒是來自于幼兒生活中的探索內容,它來源于幼兒的游戲活動,是幼兒既感到熟悉又有強烈的探索興趣的玩具。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睘楹⒆犹峁┴S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fā)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茖W活動的目的.也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動的開展我就是借助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材料,在開放式的活動環(huán)境中來激發(fā)中班幼兒大膽提問的意識。讓幼兒在活動中真正體現到了玩中學、玩中樂、玩中獲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學習與同伴協作活動,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興趣;
難點: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活動準備
1、空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2、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擬人化的“小問號”符號一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2、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3、發(fā)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4、玩?zhèn)髀曂,觀察比較空心的與實心的不同之處,解決問題。
5、游戲“長長的傳聲筒”,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玩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于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活動環(huán)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從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顒又械膬热荻际莵碜杂變荷钪械膬热荨3、活動過程呈現輕松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學的模式。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傳聲筒》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2、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么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fā)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玻▊髀曂矒Q成實心的)幼兒發(fā)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么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里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窗聲同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接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教學反思:
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傳聲筒》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活動準備
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簽。
3.幼兒用書。
幼兒園環(huán)境布置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發(fā)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1.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
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
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3.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zhèn)髀曂驳臉啡ぁ?/p>
二、制作傳聲筒。
1.請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
2.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制作,教師指導。
3.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通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對著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于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三、鼓勵幼兒隨意玩?zhèn)髀曂病?/strong>
1.嘗試:往紙杯里放東西。
引導幼兒發(fā)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里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2.教師小結:傳聲筒里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中班《傳聲筒》教案7
學習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要求:
1、通過觀察和比較等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活動準備:幾中常見車的圖片及玩具汽車。
關鍵點:幼兒獨立得觀察和比較,并分析出不同的車有不同的功用。
活動環(huán)節(jié):操作要點
一、聽各種車的聲音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和卡車等)
二、觀察比較
1、出示自行車、消防車、警車、灑水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2、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灑水車有水箱,用來清潔馬路的。
3、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三、說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車,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多,并能說出它們的功用。
中班《傳聲筒》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簽。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1.出示圖片,引發(fā)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zhèn)髀曂驳臉啡ぁ?/p>
2.制作傳聲筒。
閑情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制作,教師指導。
完成后,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通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對著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于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3.鼓勵幼兒隨意玩?zhèn)髀曂病?/p>
嘗試:往紙杯里放東西。
幼兒發(fā)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里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教師小結:傳聲筒里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教學反思:
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傳聲筒》教案9
教學目標:
1、感受傳聲的秘密。
2、對科學活動有興趣,愿意探索。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么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fā)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fā)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么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里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教學延伸
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接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于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huán)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從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顒又械膬热荻际莵碜杂變荷钪械膬热。
3、活動過程呈現輕松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中班《傳聲筒》教案10
【設計意圖】
一天,孩子們都好奇的問我“老師為什么我在電話的這邊講話媽媽就會聽得見呢”于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此次活動。傳遞聲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種方法,我想讓孩子們通過傳聲筒來了解,并且自己探索制作傳聲筒。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做,更容易了解它。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讓孩子了解聲音的由來,了解粗細長短不一的管子傳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在玩中感知這節(jié)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傳聲筒是什么
2.通過動手做,知道傳聲筒越長傳的聲音越遠
【活動準備】
粗細長短不一的傳聲筒,報紙若干,水彩筆,各色一粘貼紙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故事,思考如下問題:故事中老爺爺是用什么東西讓別人聽到聲音的?傳聲筒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兒在故事中了解了傳聲筒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粗細長短不一的傳聲筒,讓小朋友自己發(fā)現哪一個發(fā)出的聲音遠,哪一個發(fā)出的聲音近。
2.在老師的引導下請每個幼兒分別拿不一樣的筒再來感受一下。
3.今天老師有一個任務想讓孩子們的聲音都要自己的`媽媽們聽得見。一起制作吧。
(1)老師邊做邊講解制作過程,然后請小朋友做出長短粗細不一樣的筒
(2)游戲“找朋友”
為了讓孩子更深的了解傳聲筒,孩子們?yōu)樽约旱膫髀曂舱遗笥,找到與自己手中相同長短的線條就站在一起做好朋友。
(3)請小朋友分別用自己的傳聲筒說話,看看到底誰的傳出的聲音近,老師還讓孩子們自己在旁邊做上標記
(4)教師最后總結,一起來驗證對與錯。
(三)結束部分
為了讓自己的傳聲筒更漂亮,給它填上漂亮的衣服吧。(幼兒可以畫,可以粘貼,還可以借用材料來進一步改進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戶外游戲,看誰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最遠,讓我們的媽媽們聽得見自己的聲音。
【中班《傳聲筒》教案】相關文章:
《傳聲筒》幼兒園大班教案09-15
有趣的傳聲筒優(yōu)質課教案09-16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傳聲筒05-24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傳聲筒》09-19
中班教案10-26
中班教案08-17
(精選)中班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