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教學設計

最新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26 03:32:5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6最新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電

2016最新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意義

  當我們輕輕閉合開關:電燈就會發(fā)出光,收音機就會播放動聽的樂曲,電視機就會呈現五彩繽紛的畫面……這一切對我們來說似乎早就習以為常了。

  電的大規(guī)模應用,是基于人類對電的不斷探究。孩子們也對電感興趣。這一單元將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的初步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本單元的第1課“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學生將首先對身邊的靜電現象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靜電現象在學生們的身邊經常會發(fā)生。在這一課中,他們將知道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電荷轉移而形成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如果電荷能持續(xù)地向一個方向流動,就會產生電流。這些是學生們建立電概念的基礎。

  接下來在“點亮小燈泡”“簡單電路”“電路出故障了”三課中,學生將開展對電路的研究。用一根電線和一個電池使小燈泡發(fā)光。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四年級的學生仍會津津有味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并嘗試著用更多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將使他們連接的電路更加穩(wěn)定,并便于操作。為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學生將探索不同電路連接方式對小燈泡的影響。在電路中,如果某個地方連接不好或者某個電器元件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燈泡不亮。“電路出故障了”一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尋找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將自制的“電路檢測器”做為重要的檢測工具。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將形成關于電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電是一種能源,它能使物體發(fā)光、發(fā)熱”“要使小燈泡發(fā)光,電必須流經包括電池在內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連接不同的電路”等。

  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將使學生對身邊物質性質的認識得到發(fā)展,同時對電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單元還在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基礎上,安排了“做個小開關”一課,旨在使學生把已形成的電路概念進一步發(fā)展為一個“可以控制的電路”,同時也深化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單元的最后一課是“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日的是整理學生的發(fā)現和認識,比較串聯和并聯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密的結構,前后課之間有著學生認識發(fā)展上的邏輯關系。學生從認識電的本質一電荷開始,到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對電的認識。

  在本單元中,學生使用的是電池這樣一個安全的電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數用電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220伏交流電的電源是很危險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要把安全用電的教育貫穿單元教學的始終。

  二、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的作用下電荷位置發(fā)生變化所產生的帶電現象。

  2、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互吸引,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3、電荷持續(xù)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4、要使電流經過導線使小燈泡發(fā)光,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電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路;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連接的電路具有不同的特點。

  6、有的物質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導體;有的物質不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7、開關通過連接和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中的用電器。

  8、電是一種能量來源,能產生光和熱。

  過程與方法:

  1、組裝簡單的電路。

  2、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3、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

  4、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5、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6、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7、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2、激發(fā)探究電的興趣。

  3、發(fā)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教學準備

  氣球、線繩,塑料梳子、碎紙屑、小燈泡、小燈座、電池、電池盒、導線、回形針、小開關、紅燈、綠燈、黃燈、具有4個和6個接線頭的盒子、橡皮、木質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屬材料、絲、棉、皮、各類布料(濕和干)、鉛筆、鋼筆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2、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3、電荷在電路中持續(xù)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

  【教學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幾個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靜電現象的相關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體驗靜電現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看老師的表演,問:靠近紙屑,可能會出現什么?

  教師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頭發(fā),頭發(fā)可能會怎樣?----頭發(fā)飄起來了。

  頭發(fā)為什么能飄起來呢?----出示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2、體驗靜電現象

  小組實驗:拿出一根經過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

  發(fā)現了什么?----摩擦過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紙屑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塑料棒經過摩擦,產生了靜電,就把紙屑吸起來了。

  3、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隨處可見,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認識電荷

  1、不一樣的電荷

  1)靜電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認識正電荷和負電荷

  2)進一步研究靜電現象----小組研討

  解釋前面的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頭發(fā),梳子帶負電荷,頭發(fā)帶正電荷,互相靠近時產生互相吸引的現象,所以頭發(fā)就飄起來了。

  3)用一塊羊毛皮反復摩擦充氣乞求的一個側面,將氣球的一個側面靠近頭發(fā),發(fā)現了什么?(2人一個小組,一人操作,一人觀察,后互換)

  小結:兩個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互相排斥,跟我們前面所學的磁鐵的現象類似,同一種電荷(都是正電荷或都是負電荷)互相排斥,不同種電荷(一正電荷和一負電荷)互相吸引。

  2、讓電荷流動起來

  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正靜電。帶靜電的物體中的電荷卻不能持續(xù)流動。要形成電流就必須使電荷流動起來,需要具備動力,需要形成電路。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靜電現象: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能流動起來

  2、點亮小燈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fā)光。

  2、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3、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4、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fā)生短路。

  過程與方法:

  1、連接簡單電路。

  2、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3、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日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

  2、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激發(fā)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連接電路

  【教學難點】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

  【教學準備】

  小燈泡、1. 5 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當我們閉合家里的開關,電燈就會亮起來。電燈為什么會亮呢?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嗎?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小燈泡吧!

  二、認識小燈泡等的結構

  1、小燈泡的構造

  1)小燈泡大家都看到過吧?你能畫一畫印象中的小燈泡嗎?要求劃出小燈泡的內部構造觀察小燈泡。

  2)每組一個燈泡,觀察小燈泡的各部分結構。

  3)交流觀察結果,并對自己畫的小燈泡作出修正。

  4)猜猜電流是怎么從小燈泡內部通過的?用手指畫一畫。

  2、觀察導線、電池,說說導線和電池的結構

  三、讓小燈泡發(fā)光

  1、點亮小燈泡

  1)小組活動----連接這些實驗器材,想辦法使小燈泡亮起來,用手比劃說說電流是怎么流動的?并做好記錄,用箭頭畫出流動的方向。

  2)組織學生匯報:連接好的小組上臺展示,并說說電是怎么流動的?它的方向是怎樣的?沒有連接好的也上臺展示,與全班同學一起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滲透短路、斷路等知識。

  2、嘗試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

  1)還能用哪些方法點亮小燈泡,用實物圖畫下來哦。

  2)畫出每一種連接方法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徑,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連接圖貼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點

  3、出示實物圖,分析哪個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四、安全教育

  我們在課堂上使用的都是電池,電壓較小,不傷及到生命,而發(fā)電廠發(fā)出的,通過導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fā)觸電事故的、致人死亡的點,所以我們不能直接用家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書設計:

  點亮小燈泡

  小燈泡 導線 電池

  不同實物圖展示:

  3、簡單電路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xù)提供電能的裝置一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和記錄有關的實驗現象。

  3、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jié)、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連接比賽:每組一節(jié)干電池、一根導線和一個小燈泡,把小燈泡點亮。

  2、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點不太方便啊?

  3、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學會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

  1、教師逐個出示小燈座、電池盒,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

  2、討論:這兩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請一生演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安裝,教師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裝電池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燈泡是怎么裝到小燈座上的?

  (3)導線怎么連?(指出彈簧接線頭的最佳連接方法)

  (說明: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由教師直接按照教科書上提供的步驟告訴學生,不必對使用方法進行討論。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操作,保證每個學生都會使用。)

  4、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5、請一組學生展示他們的連接實物圖,教師介紹用簡單的符號畫電路圖的方法。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3、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4、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fā)給每個小組一節(jié)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jié)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5、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交流要點:小燈泡亮了嗎?用了幾種連接方法?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指出電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的。)

  四、活動延伸:

  1、挑戰(zhàn):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板書設計:

  3、簡單電路

  電池 導線 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4、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教學準備】

  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2、說明:小燈泡發(fā)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

  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檢查連接的方法,結合前面的學習,排除連接方法上的問題。

  2、引出新的問題: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燈泡壞了;

  2.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

  4、

  (說明:這是發(fā)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過程。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記錄。)

  三、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一般有下面幾種方法:

 、贆z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完好。(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

  ②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導線等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燈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檢測器做法:把上節(jié)課連接過的簡單電路中的小燈座上的一根導線頭拆下來,另外再連上一根導線,這就是我們的電路檢測器。)

  3、做好電路檢測器后,試試靈不靈。

  4、根據教材10面的插圖講解檢測電路和檢測電路中各個部分(小燈泡、導線)的方法。(把故障電路的某一部分電路或某一個元件連到電路檢測器的兩個導線頭之間,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是暢通的、沒有故障的,否則就證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不暢通、有故障。)

  5、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2)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采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里,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6、制定檢測計劃。提醒學生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要邊檢查邊做記錄;最后數一數電路中一共有幾個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進行測試,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讓學生再試一次,使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分組匯報。

  8、強調安全事項。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9、拓展:還有其他方法查找電路中的故障嗎?

  板書設計:

  4、電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電流中斷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燈泡壞了;

  2.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

  4、

  電路檢測器

  5、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絕緣體

  2、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

  過程與方法:

  1、根據任務要求制定一個小組的研究計劃,并完成設想的計劃。

  2、實施有關檢測的必要步驟,并整理實驗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會與人合作。

  2、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

  3、認識到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木片、塑料片、陶瓷、紙板、橡皮、布、絲綢、皮毛、鋼管、玻璃、鉛筆、銅絲、鉛絲、鋁絲(易拉罐)、鐵絲、卷筆刀、硬幣、導線、插座、20種待檢測的物體,一個電路檢測器。一份科學檢測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的。

  2、討論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觸在一起或把金屬頭和塑料皮接觸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觸在一起或把金屬頭和塑料皮接觸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

  5、講授: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叫做導體;像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叫做絕緣體。(板書:導體、絕緣體)

  二、檢測橡皮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1、提問: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導體還是絕緣體呢?

  2、預測橡皮能否通過電流使小燈泡發(fā)光,并做好記錄。

  3、使“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fā)光。

  4、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fā)光。

  5、重復檢測一次,并將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記錄下來。

  6、得出結論:橡皮是絕緣體。

  三、檢測20種物體的導電性:

  1、在材料盤中為學生提供20種供檢測的材料,一張“我們的檢測記錄”表。

  2、在檢測前,要求學生對每一種物體是否可以使小燈泡發(fā)亮做出預測,然后進行嘗試實驗,并做好檢測記錄。(活動中,要關注每組學生活動的參與性、興趣的持久性,鼓勵他們學會合作。)

  3、待所有的檢測都完成后,各組整理分析檢測的結果。

  4、表達與交流:哪些物體能使小燈泡發(fā)亮,哪些物體不能使小燈泡發(fā)亮。

  5、在觀察的基礎上對20種物體進行分類,并從分類中發(fā)現一定的規(guī)律,由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做出自己的描述。(說明:對插頭、卷筆刀等復雜物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識別,知道許多物體構成復雜,有的部分能使小燈泡發(fā)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我們常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四、討論教室電器設備的絕緣措施和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1、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哪些設施是絕緣體做的,哪些是導體做的。

  2、描述絕緣材料的用處,理解各種材料的作用。提醒學生要好好保護電器設備上的絕緣體部分,注意安全用電。

  3、概括: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板書設計:

  5、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 導電性

  絕緣體

  安全用電

  6、做個小開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tài)。

  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過程與方法: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教學難點】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教學準備】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只手電筒和相應的干電池,軟木塊(橡皮)一塊、圖釘兩個、曲別針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一個、電池盒一個、電池一節(jié),導線若干,紅燈、綠燈和黃燈各1個。

  【教學過程】

  一、觀察手電筒:

  1、觀察組成手電筒的各種材料。

  討論:在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導體,有些地方要用絕緣體?

  2、觀察手電筒的構造。

  思考:電池和小燈泡是怎樣安裝的?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怎樣的?試著標出電流的路徑。

  3、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觀察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的。(教科書提供了一張手電筒內部構造的電路圖,圖中表示的是電路斷開的時候?梢砸龑W生想一想,如果手電筒的電路是通的,圖上的開關該怎樣表示?畫一畫電流是如何從電池的一端通過開關和小燈泡回到電池另一端的。)

  二、做個小開關:

  1、給每一組一個斷開的電路,討論怎樣設計一個開關。

  重點討論:用什么材料來做,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2、利用身邊的材料,討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活動目的:用一個開關來控制紅綠燈的亮與滅。)

  4、如果要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中間亮起一盞黃燈的話,應該怎么辦?(方法:在一個開關控制兩個電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路,用一個開關控制三個電路。)

  5、交流匯報:

  (1)在小組活動中發(fā)現了哪些問題?

  (2)解決了哪些問題?

  (3)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4)一共運用了幾種小開關的制作方法?

  (5)自己設計的紅綠燈是怎樣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紅綠燈有什么區(qū)別?

  三、延伸與拓展:

  1、介紹幾種不同的開關,如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2、布置學生課后調查家里用電器的開關是什么樣的,這些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的。

  板書設計:

  6 、做個小開關

  開關 連接或斷開電路

  導體 絕緣體

  做個小開關

  控制紅綠燈

  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1、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并在反復觀察和實驗中發(fā)現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勇于挑戰(zhàn)、繽密推斷的態(tài)度。

  2、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教學難點】能運用串聯和并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四個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jié)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教學過程】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活動一:關于第一個接線盒的研究

  1、發(fā)給每組一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四個接線頭及對應的數字標號

  2、打開盒蓋,看到1號和3號接線頭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

  3、蓋上盒蓋,討論:如何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出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斷路?

  4、用電路檢測器實際檢測,看看檢測結果是不是和前面觀察到的一樣。

  活動二:檢測、推測第二個接線盒內導線的連接情況

  1、發(fā)給每組另外一個接線盒,說明盒子上面的四個接線頭在盒子里面是有導線連接的。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嗎?

  2、學生先討論檢測順序,然后再開始檢驗,并把檢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斷 路


       

     

     

     

     

     

     

  3、檢驗完后,根據檢驗結果推測接線盒內的連接情況,把推測結果畫在記錄紙上(教材17面)。

  4、各小組匯報推測結果,并討論哪種推測是合理的。

  5、打開接線盒,讓學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樣連接的。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活動一: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fā)給每組兩節(jié)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啟發(fā)思考:在不同的兩種方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串聯和并聯:一節(jié)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jié)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是3V,所以小燈泡會特別亮。兩節(jié)電池并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太亮。)

  活動二: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fā)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jié)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

  2、啟發(fā)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

  (說明:“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活動,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直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電路連接方式連接電路,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fā)現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本質不同。)

  三、拓展活動:看誰的設計最有特色

  提供學生若干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電路,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特色、最實用。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通路 斷路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電路檢測器)

  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第二單元 新的生命﹙附:單元學習指導﹚

  一、單元教學意義

  本單元是在三上《植物》、《動物》單元對一些動植物外部特征進行觀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觀察方法,又在三下經歷了《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對動植物的生命周期進行觀察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本單元主要是圍繞植物的“新生命”誕生來指導學生認識新生命產生的相應器官及相對較長的、微細的新生命誕生的變化過程,從中知道新生命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

  本單元包括兩部分:第1—5課是第一部分,是幫助學生認識開花植物的繁殖方式。這部分的學習是從引導學生觀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開始,即《油菜花開了》,從對一種花的觀察,發(fā)展到對《各種各樣的花》的觀察,在觀察中也許學生會產生一個問題:顏色、形狀、大小、構造千差萬別,人們是根據什么把它們統(tǒng)稱為花的呢?于是就產生《花、果實和種子》一課,隨著活動的展開,探究重點便轉移到了果實和種子上了。如果種子都落在旁邊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活動自然推進到《把種子散播到遠處》,那么一粒種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下又是怎樣生長的呢?學生勢必進入《萌發(fā)的種子》的研究課題,植物是這樣,動物呢?第6—7課是第二部分,是幫助學生認識動物的繁殖方式。通過認識動物的卵、卵的孵化過程及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繁殖也是動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學概念。

  二、單元教學目標:

  A、科學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通過繁殖延續(xù)物種。

  2、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后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構造使它能夠承擔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4、植物種子和動物卵的構造是與它們發(fā)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適應的。

  5、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與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是有聯系的。

  B、過程與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花和種子的內部構造。

  2、用適當的形式記錄花的變化過程和果實的生長過程。

  3、按一定順序對雄蕊、雌蕊這樣細小的結構進行觀察。

  4、持續(xù)觀察種子發(fā)芽的變化過程。

  5、經歷觀察卵的構造和動物卵的孵化的過程。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探究新生命產生的奧秘的好奇心。

  2、養(yǎng)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3、認識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對于每個物種的延續(xù)都至關重要。

  三、教學準備

  器材:鑷子、放大鏡、剪刀、燒杯、培養(yǎng)皿、小刀

  材料:開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實、栗子果實、蒲公英果實、蠶豆種子、黃豆種子、各種動物的卵、棉花、棉簽、白紙、膠帶

  1、油菜花開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它們能夠幫助植物滿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觀察一株油菜上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花到形成果實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課件。

  分組:開花的油菜植株,鑷子、放大鏡、膠帶、剪刀,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單元概述: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單元。本單元共有7課,我們要一起來研究植物和動物是怎樣繁殖后代的。請一位同學朗讀單元導語:“春天……”

  出示開花的油菜植株。這是什么植物?同學們平時認真地觀察過花嗎?讓我們一起進入花的世界吧!板書課題:油菜花開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請同學們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區(qū)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2)油菜和鳳仙花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樣的植物叫綠色開花植物﹙板書﹚,它們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

  (3)請同學再說出幾種綠色開花植物。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 觀察:

  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讀音。

  (2)解剖:

  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將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膠帶貼在觀察記錄表上。

  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填寫“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 數數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一個花蕾;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

  畫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變化順序圖。

  三、小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四、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采集各種各樣的花,下節(jié)課帶來。

  五、板書設計

  油菜花開了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2、 各種各樣的花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構造中,雄蕊和雌蕊與形成果實和種子有關。

  2、根據花的構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時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過程與方法:

  1、根據提示完成花的專題研究,能區(qū)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將研究結果以表格形式呈現出來。

  2、以報告會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形成自覺珍愛生命、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有繼續(xù)探究花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花的專題研究。

  【教學難點】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學準備】

  演示:

  分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單性花和兩性花、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回顧: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

  問題: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樣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各種各樣的花。

  板書課題:各種各樣的花

  二、探究過程

  1、花的專題觀察。

  (1)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準備研究的內容;怎樣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

  (3)供參考的研究專題:

  校園里花的種類;各種花的花瓣數量;各種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統(tǒng)計花的顏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數一數、統(tǒng)計、測量等。

  (5)成果展現:表格、圖示、文字小結等。

  (6)討論觀察研究的注意事項:不采摘,不損傷花朵。

  2、“花的觀察”報告會。

  (1)分組匯報。

  (2)將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由學生自己制定標準。

  (3)討論研究中發(fā)現的問題。

  3、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1)觀察比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說說他們在構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馬蹄蓮),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閱讀課文,了解不完全花與完全花、雌花與雄花、單性花與兩性花。

  (3)判斷:觀察南瓜的兩種花有什么不同,分別屬于哪一類?觀察其他的花,判斷屬于哪一類?

  (4)推測: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會怎樣變化呢?

  4、交流與小結

  (1)通過學習,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尋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觀察花的變化過程。

  三、質疑拓展

  還有哪些關于花的問題?

  四、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觀察更多的花

  五、板書設計

  各種各樣的花

  不完全花與完全花 單性花與兩性花

  3、花、果實和種子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果實和種子是植物開花傳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實和種子的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構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長成果實和種子。

  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發(fā)展比較事物相同點和不同點的能力。

  2、按一定順序對雄蕊和雌蕊這樣更細小的結構進行專題觀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保持探究花的奧秘的欲望。樂于嘗試應用學到的科學知識。

  2、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fā)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學難點】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教學準備】

  演示:植物傳粉、受精的課件或掛圖。

  分組:放大鏡、鑷子、白紙、油菜果實、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已經觀察了油菜花,還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花,知道許多植物會開花、結果。開花與結果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測。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們還是仔細地觀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觀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鏡。

  (2)教師在展示臺上演示觀察過程,學生歸納研究方法。

  a用放大鏡觀察雄蕊的各部分——花絲和花藥。

  b把花藥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紙上進行觀察。

  c再用放大鏡觀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頭。

  d用手輕觸柱頭,觀察柱頭是否有粘性。再將白紙上的花粉抖落在柱頭上,看看柱頭是否很容易將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這些構造特點與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聯系?

  (3)學生分組觀察、輕聲討論。

  (4)全班交流匯報。

  (5)教師根據學生發(fā)言,適時展示蜜蜂傳播花粉圖和花的受精示意圖或有關課件。

  (6)指導閱讀課文P28: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提問:你還看到過其他昆蟲傳播花粉的現象嗎?植物還依靠哪些力量傳播花粉?

  2、觀察油菜的果實和種子

  (1)發(fā)放油菜的果實。觀察油菜的果實并按生長變化的順序排列。

  (2)小心剝開一個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實,觀察油菜種子是怎樣排列的?數數果莢里有多少粒種子?

  (3)全班交流匯報。比較各組的數據與發(fā)現。

  三、總結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結構。

  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四、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查找資料,了解植物還有哪些傳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書設計

  花、果實和種子

  雄蕊(花絲和花藥)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頭)

  受精 結果

  4、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

  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系的。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

  2、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驗證推測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有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

  2、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fā)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難點】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演示:椰果,水槽

  分組:油菜、鬼針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實和種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回憶: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你發(fā)現鳳仙花果實成熟后,種子怎樣傳播出去的?

  板書課題: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油菜散播種子的方式(分組觀察)

  (1)觀察成熟的油菜果莢。外殼有什么特點?

  (2)輕捏油菜果莢,你發(fā)現了什么?與鳳仙花比較,推測一下:你覺得油菜的種子是怎樣散播到遠處的?

  (3)油菜種子的結構特點:質量輕。

  (4)油菜果莢的結構特點: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

  (1)鬼針草種子的傳播;貞洠荷仙綍r褲腳經常會粘上什么?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番茄種子的傳播。

  a發(fā)放番茄觀察。

  b推測傳播方法。

  c討論交流。

  d類似的植物。

  (3)觀察隨風飛行的蒲公英種子

  a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蒲公英的種子:你有什么發(fā)現?

  b推測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種子的?

  c設計實驗驗證你的推測。

  d分組設計記錄表,測量蒲公英的飛行距離。

  e匯報測量結果,得出結論。

  f還有哪些植物果實和種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師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

  4、閱讀教材。

  三、總結。

  水流傳播

  彈射傳播

  風力傳播

  動物傳播

  四、質疑討論。

  種子成熟后,不散播到遠處,都掉落在植物近旁,會產生怎樣的情況?

  五、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收集有關植物散播種子的資料。

  六、板書設計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水流傳播

  彈射傳播

  風力傳播

  動物傳播

  5、種子的萌發(fā)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植物的種子能夠孕育生命,條件適宜時種子就會萌發(fā),新的生命就會開始生長。

  2、植物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種子的各個部分在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進行對比實驗并做記錄。

  2、運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探究種子奧妙的興趣,養(yǎng)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觀察蠶豆種子的構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演示:課件

  分組:培養(yǎng)皿、鑷子、小刀、放大鏡、浸泡2天的蠶豆油菜黃豆的種子、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植物媽媽利用哪幾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

  討論:種子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可以萌發(fā)呢?

  板書課題:種子的萌發(fā)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

  (1)種子萌發(fā)的過程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我們首先要了解種子的內部構造。

  (2)介紹實驗材料。浸泡2天的蠶豆、油菜、黃豆的種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要領: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yǎng)皿中。

  (4)分組研究。研究重點: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注意比較三種種子的異同。

  (5)匯報交流。

  (6)認識種子的各部分(畫圖)。雙子葉與單子葉的例舉。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2、觀察發(fā)芽天數不同的蠶豆種子

  (1)種子萌發(fā)的過程中種子的各部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2)發(fā)放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3)觀察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外形。

  (4)解剖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5)匯報交流研究發(fā)現。

  (6)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三、小結

  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蠶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葉。

  種子的各個部分在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四、質疑

  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在種子結構上不同,花和受精過程也不同嗎

  五、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持續(xù)觀察蠶豆種子發(fā)芽的變化過程并做好記錄。

  五、板書設計

  種子的萌發(fā)

  種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葉)

  ↓ ↓ ↓

  根 莖和葉 養(yǎng)分

  6、 動物的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很多動物都要產卵,卵有相似的構造,卵可以發(fā)育成動物。

  2、卵孵化成動物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

  3、像青蛙、雞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

  過程與方法:

  1、用圖片與實物相結合的方法觀察研究動物卵的結構特點。

  2、觀察青蛙卵孵化的過程;用查閱資料的辦法了解小雞孵化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樂于探究動物繁殖奧秘的興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樣性和延續(xù)性。

  【教學重點】觀察動物卵的構造。

  【教學難點】經歷一個飼養(yǎng)動物、觀察孵化的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各種動物的卵,不同孵化階段的雞蛋。放在透明水槽內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組:一個新鮮雞蛋和縱切開的半個熟雞蛋,鯽魚卵,蠶卵,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個繁殖的季節(jié),許多動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種動物的卵。板書課題:動物的卵

  二、探究過程

  1、觀察動物的卵

  (1)出示各種各樣的卵:它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組觀察雞蛋、鯽魚卵、蠶卵:有什么發(fā)現?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

  (3)觀察雞蛋外形:

  畫一個雞蛋;

  用放大鏡觀察雞蛋外殼:你有什么發(fā)現?

  表面很粗糙;外殼有很多小孔;殼很脆容易破。

  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氣。

  (4)觀察雞蛋的內部

  觀察:

  打在盤中的雞蛋:蛋清﹙蛋白﹚、蛋黃、胚﹙蛋黃上的小白點﹚、殼。

  縱切開的半個熟雞蛋。

  匯報:雞蛋里面有一頭是空的;蛋殼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黃、氣室。

  推測:它們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給養(yǎng)料和水分;蛋黃提供營養(yǎng);胚能發(fā)育成小雞;氣室提供氧氣;蛋殼有保護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觀察指導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嗎?

  (2)討論觀察方法,設計觀察記錄表。

  (3)學習飼養(yǎng)方法及注意事項。透明水槽。水草。

  3、小雞的孵化

  (1)觀察不同發(fā)育階段的雞蛋,認識雞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雞孵化的條件:種蛋、溫度、濕度、通風等。

  (3)小雞孵化的時間:大約3個星期。

  三、小結

  像青蛙、雞、蠶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

  四、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發(fā)放青蛙卵

  五、板書設計

  動物的卵

  蛋白、蛋黃、氣室、胚、殼、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

  小雞孵化的條件:種蛋、溫度、濕度、通風

  時間:大約3個星期。

  7、動物的繁殖活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的動物通過產卵來繁殖后代,有的直接產下小動物;卵生和胎生是動物產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動物的繁殖與綠色開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點,都要受精。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圖片,情景再現,了解更多動物的繁殖活動并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新生命的可貴,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胎生動物的繁殖方式。

  【教學難點】卵生和胎生的比較總結。

  【教學準備】

  演示:動物的繁殖活動視頻資料,課件

  分組:記錄紙,純牛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回顧:卵的構造。卵生動物。

  板書課題:動物的繁殖活動

  二、探究過程

  1、卵生動物的繁殖活動

  (1)自讀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與動物繁殖有什么共同點?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并與子房里的胚珠結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實和種子。

  動物和植物一樣,動物也分為雄性和雌性,當雄性動物的精子與雌性動物的卵相結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開始孕育了。

  (3)動物的哪些活動是在為繁殖做準備呢?

  筑巢,發(fā)情,洄游,交尾,產卵,孵化等。

  (4)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靠產卵繁殖的?

  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節(jié)肢類、軟體類各舉一種。

  2、胎生動物的繁殖活動

  (1) 胎生與胎生動物。

  自讀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動物?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胎生動物?

  像貓、狗、兔等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動物叫胎生動物。

  (2)哺乳。

  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養(yǎng)小動物。

  回憶動物哺乳的情景。觀看動物哺乳的視頻。

  觀察純牛奶。說說哺乳對新生命成長的優(yōu)勢。

  (3)交流。

  (4)小結:人也是胎生的。

  3、總結動物產生新生命的幾種方式。

  (1) 列表(小組活動)。動物名稱,繁殖方式。

  (2) 匯報交流。

  (3) 介紹其它繁殖方式:動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術。閱讀P39—40資料庫。

  三、小結

  動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兩種。

  卵生動物通過產卵來繁殖后代,胎生動物直接產下小動物。

  四、質疑與討論

  (1)教師質疑: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哪一種后代的成活率高?為什么?

  (2)學生質疑。

  (3)討論。

  五、板書設計

  7、動物的繁殖活動

  ﹙產卵孵化﹚卵生動物 胎生動物﹙直接產下小動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動物繁殖

  克隆技術

  附:單元學習指導

  1、油菜花開了

  ☆觀察:

  1、觀察一朵油菜花

  油菜花的觀察記錄


     

數量        


       

顏色        


       

形狀        


       

氣味        


       

其他發(fā)現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觀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這株油菜上有___個花蕾;開了___朵花;有___個果莢。

  我推想,它們變化的順序是:( )→( )→( )

  ☆填一填

  1、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______ 、______ 四個部分組成。

  2、解剖花的順序應該從______到______。

  ☆畫一畫:

  請你根據觀察畫一

  畫油菜花蕾的連續(xù)變化圖。

  提示:

  認識花的生長過程有兩種方法:

  一是長期觀察花的生長過程;

  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現象推測花的生長過程。

  推測是一種重要的認識事物的方法。

  2、各種各樣的花

  ☆觀察:

  1、兩種花的比較觀察

  _______花和_______花的比較觀察記錄

  (形狀、數量、顏色、氣味等)


     

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其他發(fā)現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對花蕊的觀察

單性花


       

兩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只有雄蕊的花


       

只有雌蕊的花


       

     

     

     

  ☆填一填

  1、構造齊全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這樣的花叫做_______,如油菜花。缺少其中一部分、兩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_______,如南瓜花。

  2、只有雄蕊沒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雌花,它們都是______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______花。

  ☆辨一辨

  ( )1、蘭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

  ( )2、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態(tài)、顏色、構造等各不相同。

  ( )3、植物的花都能結果,產生種子。

  ( )4、如果油菜花的花瓣只剩下3瓣了,它就成為不完全花了。

  ☆選一選

  1、下列植物的花屬于不完全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鳳仙花

  2、下列植物的花屬于單性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鳳仙花

  3、世界上( )顏色的花最少。

  A紅 B白 C黑 D黃

  ☆你知道嗎?

  最大的花和最小的花

  在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里,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植物——大花草。它一生只開一朵花,花也特別大,一般直徑有1米左右,最大的直徑可達 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因此又叫它“大王花”。 大王花有5片又大又厚的花瓣,每片長約30厘米,一朵花就有6 —7公斤重。

  “無根萍”的外觀像綠色的魚蛋,身長不超過一厘米。開的花也只有針尖般小。無根萍共創(chuàng)下了三個世界紀錄:一、全世界最小的開花植物;二、全世界花最小的植物;三、全世界果實最小的植物。

  3、花、果實和種子

  ☆觀察:

  1、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雄蕊可以分為________和花藥兩部分,花藥里面含有很多________。

  雌蕊可以分為_______、_______、柱頭三部分。用手指輕觸柱頭,發(fā)現柱頭上有_______。

  2、觀察油菜的果實

  一個油菜果莢里有____粒種子;____粒種子并排起來有一厘米長。

  ☆填一填

  1、植物雄蕊的________傳到雌蕊上的________上,使雌蕊_______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________和________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2、植物利用________或者________來傳播花粉。

  ☆辨一辨

  ( )1、油菜花的雄蕊上有許多花粉,雌蕊頂部的柱頭有粘性,可以粘住花粉。

  ( )2、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 )3、不同植物的果實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果實里都有種子。

  ( )4、花生是果實,蘿卜也是果實。

  ☆ 拓展閱讀

  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9—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被授予2000年度﹙首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人工傳粉﹚。袁隆平知難而進,1974年配制種子成功。到2006年止,我國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累計增產的稻谷達5200多億公斤,年增產的稻谷就可以養(yǎng)活7000多萬人口。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是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1999年10月,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把一顆小行星(8117)命名為袁隆平星。

  ☆你知道嗎?

  無花果有花嗎?

  無花果為?浦参,外觀只見果而不見花,故名無花果。其實它并不是無花就結果。如果在它發(fā)芽長葉后,仔細觀察,就能揭開這個秘密。我們在它的葉腋剛長出小無花果時,摘下一個來就可看見,在它的頂端有一個小疤痕,細看還有一個小孔。用刀把它切成兩半,就能見到在它里面長著很多小花,并且還是兩種樣子,那就是雌雄不同的花。這些花掩蓋于枝葉的腋窩中,不容易被人看見。

  無花果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研究發(fā)現,無花果乳汁中含有一種抗癌成份,具有明顯的抗癌、防癌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無花果所含的酚類有緩瀉作用,同時還有降低血壓、血脂的功效。

  4、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觀察:

觀察對象        


       

果實的特點        


       

推測傳播種子的方式        


       

油菜果莢        


       

     

     

鬼針草果實        


       

     

     

番茄果實        


       

     

     

蒲公英果實        


       

     

     

  ☆填一填

  種子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靠________傳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傳播,如槭樹等;靠________傳播,如鬼針草等;靠________ 傳播,如椰子等。

  ☆連一連

  蒼耳 水流傳播

  蓮蓬 彈射傳播

  蒲公英 風力傳播

  鳳仙花 動物傳播

  ☆選一選

  1、根據下列植物果實或種子具有的特點推測,利用風來傳播種子的是( ),利用動物來傳播種子的是( )。

  A、果實在成熟時會突然炸裂 B、輕,帶翅或絨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圓形,散落時能滾動

  2、 根據右圖植物果實的特點推測,它是利用( )來傳播種子的。

  A、水流   B、彈射  C、風力  D、動物

  ☆想一想

  種子成熟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會產生怎樣的情況呢?

  ☆你知道嗎?

  樹木可以依靠風力超長距離傳播種子

  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樹木依靠風的力量能把種子擴散到數公里以外。

  懸鈴木的種子帶有一頂小小的“降落傘”,借助風力,它能把自己帶到很遠的地方。但是很多樹木的種子并不像懸鈴木種子這樣幸運:它們比較重,并且沒有這種幫助飛行的結構?茖W家推測,它們也有可能被森林中偶然產生的上升氣流帶到較遠的地方。

  科學家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片闊葉林中建立了一個收集種子的塔。這座塔高45米,遠遠高出森林的頂部。結果,他們在35天中在塔的不同高度收集到了將近5000枚種子?茖W家還發(fā)現,這片森林中美國鵝掌楸種子一部分種子停留在原地,而另一部分種子“飛”到了數百米之外,少部分甚至“飛”出了1公里之外。

  科學家認為,樹木種子的這種擴散方式有助于森林的延伸。如果種子完全掉落在樹木的腳下,那么森林的擴展只能緩慢地發(fā)生在邊界上。

  5、萌發(fā)的種子

  ☆觀察:

  1、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

  2、蠶豆發(fā)芽的觀察實驗

  選10粒大小相近的蠶豆種子,在水中浸泡兩天后放在一個鋪有棉花的盤子里,保持濕潤。并按表中時間一次解剖一粒種子,注意比較種子各部分的變化,做好記錄。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第15天        


       

第18天        


       

胚芽        


       

     

     

     

     

     

     

胚根        


       

     

     

     

     

     

     

子葉        


       

     

     

     

     

     

     

  ☆填一填

  1、種子萌發(fā)需要足夠的________、________和適當的________。

  2、蠶豆的種子是由________和胚構成的。胚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種子的胚芽發(fā)育生長后變成________和________ ;胚根發(fā)育生長后變成________ ,子葉為種子發(fā)芽提供________。

  ☆辨一辨

  (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發(fā)育成一棵植物。

  ( )2、蠶豆的子葉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作用是提供養(yǎng)料。

  ( )3、蠶豆種子長成莖和葉的是子葉。

  ( )4、蠶豆是雙子葉植物。

  ☆連一連

  子葉 植物的莖和葉

  胚芽 植物的根

  胚根 萎縮

  ☆試一試

  設計“探究光照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的實驗

  實驗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動物的卵

  ☆觀察:

  1、觀察雞蛋的結構

  2、雞蛋外殼的觀察

  發(fā)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幾種動物的卵


     

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


       

鵪鶉的卵


       

     

     

鯽魚的卵


       

蠶的卵


       

  ☆填一填

  1、像_______、_______、蠶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柯逊敝澈蟠膭游锝衉_______。

  2、青蛙卵能在_____天左右的時間里孵化出小蝌蚪;雞蛋孵出小雞大約需_____要星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許多動物是產卵繁殖自己后代的。

  ☆想一想

  雞蛋里為什么會有一個氣室呢?

  ☆ 拓展閱讀

  最大的卵

  陸生動物最大的卵是鴕鳥蛋,長度為15.2―20.3厘米,直徑14.2―15.2厘米,但不算動物中最大的卵。生存東動物中最大的卵,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鯊的卵。1953年6月27日,在墨西哥灣的海底,海蝦網船“陶里絲號”捕到一顆鯨鯊卵,長30.5厘米,寬14厘米,高89厘米,比籃球還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卵。這個大卵橢圓形,黑琥珀似的半透明,內有一條長36厘米長的鯨鯊胎兒,其呈藍灰色,有許多小百點,肚皮白色,于它的父母一模一樣。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是僅次于藍鯨的大動物,它的卵自然是最大的了。

  ☆特別推薦

  專題學習網站《動物的卵》

  http://www.cszlf.net/class/luan/

  7、動物的繁殖活動

  ☆填一填

  1、雌性動物產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動物的_______結合之后,才能發(fā)育成新的生命。

  2、像_______、_______、兔等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動物叫_______。它們一般都用_______的方法喂養(yǎng)小動物。

  3、分分看:

  孔雀、大熊貓、華南虎、燕子、金魚、老鼠、鱷魚、恐龍、蜜蜂、人、鯨、企鵝

  卵 生 胎 生

  ☆想一想

  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哪一種后代的成活率高?為什么?

  ☆寫一寫

  你已經觀察了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活動,請你以動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動為主題,寫一個小故事,或者小童話,或一首小詩,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拓展閱讀

  動物的卵胎生

  卵生和胎生是動物的主要生殖方式。此外,還有卵胎生。卵胎生和胎生都是受精卵在母體內發(fā)育成新的個體后才產出母體,只是胎生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yǎng),而卵胎生在發(fā)育時與母體沒有或很少有營養(yǎng)上的聯系,所需營養(yǎng)是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黃供應。

  在軟體動物中有少數卵胎生的種類。如田螺,它從受精卵到仔螺的出生,有的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1年時間。節(jié)肢動物中的蝎子,也是卵胎生的。

  軟骨魚類中的鯊魚有兩三百種,大部分為卵胎生,少數為胎生。卵胎生的有錐齒鯊、鋸鯊、星鯊、角鯊等,胎生的有大白鯊、灰星鯊等。而真鯊和雙髻鯊更為奇特,既有卵胎生,又有胎生。令人驚奇的是,一些卵胎生、胎生的鯊魚在娘肚子里就同室操戈,互相攻擊吞食,火并到最后只剩下一條才出生。當然,這唯一的一條幼鯊顯然是體格最強壯的,更能應付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爬行動物中的蛇有2500多種,卵胎生的就有600多種。如斑海蛇、青環(huán)海蛇、扁尾蛇、水蛇、水赤鏈、長吻海蛇等,都是卵胎生。在南非,有一種眼鏡蛇,它是所有的眼鏡蛇中唯一卵胎生的,有時一次產子多達60多條。

  第三單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我們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過程與方法:

  使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并通過記錄的方式將分類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描述;

  通過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豐富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食物的分類活動中細致地進行思考、篩分,將區(qū)分難度大的“混合類”食物拆分為多個食物種類;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集體的研究討論活動,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通過記錄一天的食物,發(fā)現問題和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會給多種的食物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進行食物記錄的卡片紙(每人20張)

  教師準備:食物分類記錄單(每組1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于我們人的生長發(fā)育來說十分需要。米飯、饅頭、蘋果、西瓜、土豆、牛奶、雞肉……這些都是我們常吃的食物。我們的各項生命活動都與食物有關,可是我們真的了解食物嗎?從這個單元我們將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與我們健康之間的關系。讓我們從調查 “一天的食物”來開始對食物的研究吧! (板書: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過程

  1、記錄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為例:我們都吃些什么?

  學生匯報。

  (1)討論活動:這么多食物我們該怎么來記錄呢?

  討論記錄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別進行記錄;按葷素記錄等……

  討論記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如“炒三絲”算幾種食物?零食是否要記錄?喝過的水要不要記錄等;

  (2)小組記錄:要求學生對一天的食物按餐別進行記錄。

  注意: 把每種食物的名稱寫在卡片上,每張卡片只記錄一種食物。重復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記錄。要求:每樣食物寫在一張卡片上(每人20張,每一個人有自己的編號,便于區(qū)分)。

  小組匯報,師記錄(或統(tǒng)計表)。

  (3)思考:從這些匯報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們要吃多少種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學生將昨天吃的食物在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同學匯總。

  談話:看了我們的統(tǒng)計,你們有什么想法?(我們每天要吃很多種食物)

  2、給食物分類

  把小組內的記錄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幾類食物,分別是什么。

  要求:

  (1)把認為是同一類食物的卡片擺成一豎行貼在展板上。

  (2)在這豎行的排頭位置,用另一種顏色的紙寫上這一豎行食物的類別。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配合學生在黑板上貼紙條)

  對于這樣的分類,你們認同嗎?(配合學生調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們還有怎么劃分類別的方法?(展示不同分類方法的貼板)

  按喜歡吃的分類;

  按味道分類;

  按生活習慣分類;

  按食物結構分類;

  按食物來源分類;

  ……

  講解食物可以分成動物類食物和植物類食物,以及分類標準。整理卡片把動物類和植物類食物分別貼在貼板的兩側。

  對照貼板數一數自己吃的食物是動物類食物多還是植物類食物多。

  (4)舉例說說葷食、素食還可以分為哪幾種?

  三、小結

  在對一天中食物的統(tǒng)計中會發(fā)現,我們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豐富的,這里面有著不同類別的食物,攝取種類豐富的食物是我們人類進食的特點。當我們吃下這樣豐富的食物后,食物會給我們提供些什么營養(yǎng)呢?同學們可以查閱一些資料,解答這個問題。

  【板書設計】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類:

  動物類:

  主食:

  副食:

  2、食物中的營養(yǎng)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是從食物中得到的。

  人體保持健康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之一。糖類和脂肪能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作用。

  沒有一種食物會含有所有的營養(yǎng)成分,所以我們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對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營養(yǎng)的類別等方面的認識,并擴充到記錄中,完善對一天中的食物的統(tǒng)計活動。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認識中,感受各種營養(yǎng)與支撐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統(tǒng)計的記錄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細致的研究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教學難點】

  能辨別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上節(jié)課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記錄卡。

  教師準備: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營養(yǎng)的分類等相關資料。

  脂肪的辨別實驗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簽、白紙。

  淀粉的辨別實驗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饅頭、米飯等)。

  食物包裝盒上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身體成長、發(fā)育都需要哪些營養(yǎng)?我們能從種類豐富的食物中獲得什么呢?

  二、探究過程:

  1、食物含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1)講述: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多種營養(yǎng)的支持。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非常豐富,通常分為: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水。下面我們分組探討一下,每一小組選定一種來進行具體研究。

  (2)分小組探討交流(可根據生活經驗知識談談,也可閱讀課本介紹了解,還可通過查閱資料解釋;交流時做好記錄,選定一人代表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

  (3)匯報交流

  A.蛋白質組: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fā)、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構成身體細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機體生長發(fā)育、衰老組織更新、損傷組織修補,以及各種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產生、存在與消亡,無一不與蛋白質有關。所以說,蛋白質是生命物質。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舉例:糧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類組:

  糖類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一般來說,人體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類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糖類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類也是細胞的組成部分,例如細胞核中染色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糖和脫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類。

  我們吃的糧食,如米、麥、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組:

  脂肪俗稱油脂。按來源可分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兩大類。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含熱量最高的營養(yǎng)物質。脂肪是由碳、氫、氧元素所組成的一種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還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機體細胞建成、轉化和生長必不可少的物質。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量,其提供的熱量較相同質量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糖類)多一倍。此外,脂肪還提供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種類很多,可分為飽和、單不飽和與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類。 脂肪在人體營養(yǎng)中具有重要地位,人體所需總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動物油、肥肉……

  D.維生素組:

  維生素也稱維他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yǎng)素,是人體維持正常代謝和機能所必須的一類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體六大營養(yǎng)要素(糖、脂肪、蛋白質、鹽類、維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數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僅少數可在人體內合成或由腸道細菌產生。

  人體每日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則可引起一類特殊的疾病,稱為“維生素缺乏癥”。因為維生素跟酶類一起參與肌體的新陳代謝,能使肌體的機能得到有效的調節(jié)。

  各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E.礦物質組:

  礦物質有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作用。

  人體其實是由各種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組成的。其中很多礦物質元素為酶的必需組分,可調節(jié)多種生理功能(如維持滲透壓、氧氣轉運、肌肉收縮、神經系統(tǒng)完整性),也是身體組織和骨骼生長及維持所必需的。有些礦物質(如鈣、磷、鈉、鎂、硫、氯化物)含量較大,有些則僅含微量。人類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鉆、銅、氟、碘、鐵、鋅、鉻、硒、錳、鑰。大多數礦物質(鋅除外)都廣泛分布于各種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樣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補充。

  食鹽、各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F.水組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成年人體內的水約占體重的6000^7000,少年兒童體內的水約占體重的8000。水是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不能離開水。例如:營養(yǎng)成分經過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種物質,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夠被吸收;絕大部分廢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夠被排出體外。水一方面不斷地隨著食物和飲料進人人體,一方面又不斷地隨著廢物排出體外,身體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種生理活動就會發(fā)生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們能獲得哪些營養(yǎng)

  (1)引導:通過探討交流我們已經對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請大家拿出我們上節(jié)課調查食物時填寫的卡片,將每種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補充記錄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稱的旁邊);然后按照不同的營養(yǎng)成分,將食物再次分類,并作好記錄。

  (2)小組活動:先做補充記錄,再重新分類并做好統(tǒng)計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含有豐富糖類的食物

  含有豐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

  含有豐富礦物質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儀展示小組統(tǒng)計表)。

  (4)小結:我們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種食物可能會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但沒有一種食物會具有所有的營養(yǎng),因此我們應該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過渡: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和查閱資料的方法,親自來找一找這些食物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書中設計了兩個簡單的實驗,教我們檢驗脂肪和糖類;還告訴了我們尋找食物中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方法。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親自動手做一做吧!

  (2)分組活動

  注意:檢驗糖類,滴碘酒時,要離開食物一段距離,然后滴一滴或幾滴;檢驗脂肪實驗時,不要弄在檢驗紙以外,以免污染衣服、書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裝袋上的標簽時,應仔細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

  (3)匯報交流

  三、小結

  1、說說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2、課外繼續(xù)檢驗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制成一份常見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板書設計】

  2、食物中的營養(yǎng)

  蛋白質 人體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糖 類

  維生素

  調節(jié)身體機能

  礦物質

  3、營養(yǎng)要均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成分,所以我們需要搭配膳食,保證營養(yǎng)的充足。

  搭配膳食營養(yǎng)要做到品種多樣,并保持合理數量。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資料的方式,獲取有用的信息,并通過自己的分析以及集體的研討,形成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礎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識。

  通過對均衡膳食的分析與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學難點】

  學會合理配搭膳食營養(yǎng),建立健康生活意識。

  【教學準備】

  為每位學生準備: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記錄表(參照教科書第48頁)。

  教師準備:均衡膳食寶塔資料、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從食物中獲取各種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必須合理搭配,才能保證我們正常生活和成長,這就是營養(yǎng)的均衡。(板書課題)怎樣搭配膳食才能獲取均衡的營養(yǎng)呢?

  二、探究過程:

  1、營養(yǎng)均衡的標準

  (1)首先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上的均衡膳食“寶塔”圖,它可以為我們選擇食物、獲取均衡營養(yǎng)提供參考。

  (2)小組閱讀探討:“寶塔” 中為我們提供能量的是哪類食物?支持我們生長發(fā)育的是哪類食物?能使我們保持健康的是哪類食物?“寶塔”中不同種類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訴了我們什么?

  (3)全班交流

  各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相互補充

  師小結:均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谷類:含淀粉質,少量維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質;全麥食物含纖維素。供應熱能,補充消耗,保持體溫。作為主食,自然總攝取量遠高于其它類食物。

  蔬菜、水果類:含豐富維生素A和C,各種礦物質及纖維素。增強抵抗能力,保持細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含豐富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脂肪;肉類中的鐵質含量特別豐富?芍L發(fā)育,維持新陳代謝。宜適量攝取量。

  奶類及奶制品類、豆類及豆制品類: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奶類鈣質含量特別豐富。有助于牙齒及骨骼健康。應適量攝取。

  油脂類:提供人體生理運行及活動所需熱能,在一定限度內對身體有利,但攝取過多有害。故應盡量避免多食。

  2、搭配膳食營養(yǎng)

  (1)小組活動

  將我們“一天中的食物”記錄(卡片)按照寶塔各層食物的分類進行擺放,與均衡膳食“寶塔”圖對照,看看我們的食物搭配與食物均衡膳食“寶塔”有什么不同?我們需要做出哪些改進?

  將改進后的食物搭配記錄下來,完成下表。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2)展示交流

  投影儀展示各組改進后“一天的食物”記錄表,全班交流再改進。

  (3)探討膳食搭配

  過渡:為了讓我們的身體保持長期營養(yǎng)均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應該制定什么樣的膳食搭配原則?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更多的條件,比如,這幾天手指脫皮了,是否要增加相關的維生素;這幾天運動量比較大,是否要考慮增加富含糖類的食物……在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基礎上,制定出“我的膳食營養(yǎng)原則”。

  參考示例

  我的膳食營養(yǎng)原則

  1. 葷素搭配。

  2. 粗細糧搭配。

  3. 每日吃適當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4. 最近運動量比較大,需要多吃糖類食物,補充足夠的能量。

  5. 最近手指間有一些脫皮,需要多吃含有維生素的食物。

  6. 喝一些水;

  ……

  三、課外延伸

  請按自己的食譜進行實踐,我們將評出“美食大師”。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為了保證對營養(yǎng)的吸收,有的食物適宜生吃,有的食物適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會發(fā)生多方面的變化,其中有的變化是有利于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過程與方法

  在加熱的過程中,觀察食物由生到熟的變化。

  通過細致的觀察,比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語言進行描述。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細致認真地完成食物生與熟的比較活動。

  【教學重點】

  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了解生與熟的不同。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變化。

  【教學準備】

  給每組學生準備:切開的生馬鈴薯和熟馬鈴薯,兩小塊生雞肉(或豬肉),酒精燈、支架、石棉網、水、燒杯、鑷子。

  演示實物:大米、黃豆、蘋果、葡萄、黃瓜、豆角、土豆、草莓、雞肉、豬肉、鱔魚……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證我們獲得均衡的營養(yǎng),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會影響我們對營養(yǎng)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該怎樣合理食用呢?就讓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探討吧!

  二、探究過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實物:說說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題目。

  (3)舉例說說生食和熟食。

  (4)小結:有些食物經過烹飪后對我們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營養(yǎng)。

  2、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

  (1)教師提供切開的生、熟馬鈴薯,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它們的變化。

  從生到熟,食物發(fā)生了變化。食物燒熟了,與生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A. 看看馬鈴薯的顏色變化

  B. 摸摸馬鈴薯的軟硬異同

  C. 嘗嘗馬鈴薯的味道

  (2)匯報:馬鈴薯的營養(yǎng)會變化嗎?

  (3)討論:把馬鈴薯燒熟了吃有哪些益處?(熟的馬鈴薯和生的馬鈴薯一樣富有營養(yǎng),但熟的馬鈴薯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3、觀察比較生、熟雞(豬)肉

  (1)觀察生雞(豬)肉

  顏色、氣味、用鑷子夾住撕扯……

  (2)預測:雞(豬)肉從生到熟會有哪些變化?

  (3)分組實驗:用清水加熱雞(豬)肉

  A.操作指導:

  放在水中煮。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裝置,練習使用酒精燈。(將石棉網放在支架上部—燒杯里倒入 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網上—打開酒精燈燈帽—點燃酒精燈—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熱—使用完畢,用燈帽滅火)

  B.實驗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觀察和記錄。

  C.分組實驗,教師巡回隨機指導

  (4)匯報:將觀察到的現象盡量用語言描述出來。

  (5)討論:燒熟的雞肉與生的雞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雞肉為什么不適合直接食用?

  三、小結:

  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在加熱后會發(fā)生變化,變得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較松軟,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這樣的加工過程中,營養(yǎng)會有一些損失。生的食物會保留自身的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維生素不會被破壞。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夠減少營養(yǎng)的損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

  5、面包發(fā)霉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面包的變質發(fā)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

  通過對霉菌的培養(yǎng)可以進行霉菌生活條件的研究活動。

  過程與方法

  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設計實驗研究霉菌的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堅持記錄霉菌的生長情況,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數據。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霉菌的觀察,拓寬觀察周圍世界的視野,保護并發(fā)展對事物的好奇心。

  在對霉菌生長的實驗活動中,鍛煉長周期實驗觀察的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

  觀察發(fā)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發(fā)霉的條件。

  【教學難點】

  觀察霉菌的生長情況。

  【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

  放大鏡,載玻片,有條件的學校準備顯微鏡;

  發(fā)霉的面包(裝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塊、滴管、水、塑料袋、實驗記錄單(參見教科書第53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我們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生變化。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與哪些條件有關呢?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發(fā)霉的面包

  (1)分組觀察老師提供的面包,說說你的發(fā)現?

  面包發(fā)霉了!(揭示課題)

  (2)怎樣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樣子?用放大鏡把面包發(fā)生的變化記錄下來。

  學生討論,小組嘗試。師引導學生用牙簽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載玻片,用放大鏡進行觀察。

  有條件的話引導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指導——一提(提鏡筒) 二轉(轉換器)三調光 四載(標本置載物臺) 五降(降鏡筒)六反向(升鏡筒)

  (3)匯報交流:投影儀展示各組記錄單,學生代表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樣子。

  2、面包發(fā)霉的條件

  (1)討論:面包上怎么會長出霉菌?面包發(fā)霉與哪些因素有關?觀察活動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進行分析?還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組探討,作出推測

  (3)全班交流:霉菌長在面包上,而離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沒有霉菌生長,這可能說明霉菌的生長需要面包提供養(yǎng)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溫暖的地方發(fā)的霉,這說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發(fā)霉的面包還是軟軟的,有一些水分,這說明霉菌的生長需要水分……

  3、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1)過渡:剛才的討論只是我們的一種猜想,霉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各組根據老師為你們提供的材料,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霉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你還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2)選擇實驗條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塊烘干的面包,用牙簽在每塊面包上放一些霉菌。(這是一組對比實驗,用牙簽在每塊面包上放一點兒霉菌,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設在四塊面包上都有霉菌這樣一個相同的條件。)

  第一組:讓第一塊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塊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里,用線扎緊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長和水分多少的關系)

  第二組:在第三塊和第四塊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里,并扎緊袋口。然后,把第三塊面包放進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塊面包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創(chuàng)設不同的溫度條件,以觀察霉菌的生長速度。)

  也可以自主選擇,例如空氣、光照……條件對霉菌生長速度的影響

  (3)分組準備對比實驗

  這組的兩塊面包中,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寫下我們的推測:

  每天觀察記錄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檢驗我們的推測。

  4、后續(xù)觀察活動

  根據你的實驗方法,注意每天觀察記錄兩塊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認真填寫“實驗記錄”表,下一次上課時帶上你的觀察研究成果。

  【下一課時進行的時間可根據實驗進展情況靈活安排】

  第二課時

  一、引入

  本周我們進行了幾天的實驗觀察,記錄了不同條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長的情況。今天我們來進行一下匯報交流。

  二、交流活動

  1、小組活動

  整理記錄,分析實驗,歸納總結。

  各組選定代表在全班匯報交流。

  2、展示交流

  (1)投影儀展示小組記錄表、總結,學生代表匯報

  (2)相互補充,探討交流。

  師適時歸納板書。

  3、小結:

  面包發(fā)霉是因為在它的上面生長了一種生物——霉菌,與其他生物一樣,它的生長需要獲取營養(yǎng)和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因為霉變過程中產生的霉菌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發(fā)霉變質的食物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三、總結評價

  1、小組自評

  談談本次觀察實驗活動中的收獲,自身表現,合作情況……

  評出優(yōu)秀觀察記錄員。

  2、班級總評

  (1)小組匯報

  (2)評出優(yōu)秀實驗組

  【板書設計】

  5 面包發(fā)霉了

  營養(yǎng)

  溫度

  霉菌——生長條件 水分

  空氣

  光照

  ……

  6、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食物貪腐變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生長和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溫度等條件。

  破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用冷凍、曬干、滅菌密封等方法儲存食物是為了破壞微生物生長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觀察不同食物減慢變質速度的方法,對觀察的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

  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初步的歸納和綜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關注身邊的科學。

  【教學重點】

  了解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新鮮的小魚和貪腐的小魚(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記錄單,鑷子、一次性橡膠或塑料手套。

  教師準備:有關食物儲存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屜里常常放著一些食物,怎樣能夠使食物長時間保存而又不變質呢?面包發(fā)霉的實驗能給我們一些什么啟發(fā)呢?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變質的食物

  (1)小組各一份新鮮的小魚干和干面條。

  討論: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觀察?

  小組觀察活動,說說你發(fā)現了哪些有關小魚干和干面條的信息?

  (2)小組各一份貪腐的小魚和發(fā)餿的潮面。

  A.討論:這條小魚已經貪腐了,可能帶有很多細菌,我們怎么來觀察這些貪腐的物品?

  指導學生觀察方法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貪腐的物品。

  2.觀察完畢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聞的方式聞氣味,并盡量少聞。

  B.小組觀察活動,你發(fā)現了哪些信息?請記錄下來。

  觀察比較新鮮的小魚干和貪腐的小魚、干面條和發(fā)餿的面條,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匯報交流

  討論:貪腐的小魚、發(fā)餿的面條與發(fā)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它們的變質過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溫度、水分、養(yǎng)料等條件。)

  2、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1)我們已經知道引起食物變質需要有一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如果要儲存一條新鮮的小魚,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組討論交流,并說說運用這種方法儲存食物的理由。

  (2)閱讀55頁小資料。

  出示圖片和食品罐頭等實物,說說為什么可以用這種方法能儲存食物?

  (3)你還知道哪些儲存食物的方法?為什么這些方法能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4)討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儲存食物?

  (5)小結:

  各種儲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減緩形成微生物生長的適宜環(huán)境,以此來延長食物的保鮮時間。

  三、后續(xù)活動

  課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思考為什么用這種方法來儲存食物?

  【板書設計】6 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冷凍法

  曝曬法

  腌制法

  儲存食物的方法 密封包裝法

  真空包裝法

  高溫或低溫滅菌法

  ……

  7、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觀察食品的包裝,可以獲取這種食品的有關信息,便于我們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過程與方法

  根據食品的保質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確選擇適合的食品。

  在觀察食品包裝信息的活動中,促進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了解食品包裝信息的活動中,加強學生關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上的信息。

  【教學難點】

  會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配料,正確選擇合適的食品。

  【教學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食品包裝袋若干。

  為每位學生準備: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記錄單。

  教師準備:不同類型的食品包裝袋,可以考慮透明與不透明的、不同材質的、透氣與不透氣的、奶粉袋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無論是營養(yǎng)的搭配,還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關信息,從哪里能夠得到這些信息呢?(揭示課題)

  二、探究過程

  1、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

  (1)觀察活動:仔細觀察包裝袋上的介紹,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小組觀察、交流、匯報。

  (2)討論:

  A.食品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種不同的包裝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裝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裝大多比較硬實;肉制食品多為真空包裝……

  B.我們從食品包裝袋上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稱、配料、營養(yǎng)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要求、食用方法、生產廠家……

  C.一般的包裝袋上有哪幾類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營養(yǎng)成分、保質期和保存方式……

  2、調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投影儀出示一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1)看看食品的配料,你有什么想法?(一種食品包含著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稱,想想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稱,調查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4)從食品包裝上了解到的這些信息,對我們選擇食品有什么意義?(了解食物的配料是為了有目的地選擇食物。)

  3、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

  (1)列表記錄幾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A.小組活動

  記錄四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填寫《幾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記錄表。

  B.匯報交流

  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展示記錄表,相互補充完善。

  (2)觀察保質期最短和最長的兩種食品

  A.比較兩種食品的特點,看看是不是根據食品的特點來確定保質期長短的。

  B.比較兩種食品的包裝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裝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響保質期的長短。

  C. 比較兩種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響保質期的因素。

  D. 如果是同一種食品,想想是什么原因讓保質期有差別呢?

  (3)小結

  食品的生產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質期有長有短,因而導致食品的新鮮程度不一樣;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種食品,由于包裝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質期也會存在差異。

  當我們通過閱讀食品包裝,了解食品的原料組成、營養(yǎng)成分、保存方法、保質期后,我們的飲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裝上的信息為我們科學均衡營養(yǎng)提供了幫助。

  三、課后拓展

  閱讀課后《資料庫》,進一步理解本單元所學知識,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成長。

  【板書設計】

  7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食品的名稱

  食物配料

  營養(yǎng)成分

  生產日期

  保質期

  儲存方法

  食用方法

  生產廠家

  ……

  第四單元 巖石和礦物

  1、各種各樣的巖石

  ·科學概念

  1、誘發(fā)學生對巖石的原有認識,建立巖石的初步概念;巖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軟硬、輕重、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2、巖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3、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的結果也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附近尋找?guī)r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巖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觀察的巖石。

  3.能以巖石的某種特點為分類標準給巖石分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

  2.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3.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qū)常見的巖石。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師: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觀察“我的巖石”

  師:你們的巖石真有特色,我也帶了一些巖石,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的嗎?

  師:你們準備怎樣觀察?

  生:用眼睛看形狀、顏色、花紋;手摸的感覺;用鼻子聞氣味;……

  教師引導并板書:

  (1)用眼睛可以觀察巖石的什么?

  (顏色、形狀、條紋或花紋、斑點、大小等)

  (2)用手怎樣觀察?(摸)摸可以感覺到巖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輕還是重。(輕重)

  (指甲劃)看劃痕是怎樣的

  (3)用鼻子聞氣味?怎么聞?(靠近點、磨擦、輕輕敲打后再聞……)

  小結:討論了那么長時間,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重復觀察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完善、提高觀察巖石的方法,學生明確觀察巖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

  (1)師:在觀察巖石的同時,我們還要做什么?(生:記錄)

  師:我們應該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我要看看哪位同學觀察的多,記錄也多!

  (2)教師巡視指導

  (3)大約十分鐘后,讓材料員整理觀察工具和巖石標本,組長指揮小組內部交流觀察發(fā)現。

  4、“我的巖石”觀察描述

  師:誰先來說說自己的觀察發(fā)現!

  學生匯報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的?我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

  師:你們知道他觀察的是哪塊巖石嗎?

  學生根據他的描述,識別、尋找出相應的巖石。并對他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進行補充或質疑。

  三、給巖石分類

  1、指導分類方法。

  師:你們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嗎?又將按照怎樣的標準分呢?

  生:按顏色、形狀、光滑不光滑……

  2、給巖石分類。

  師:請大家在分類時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分類提示)

  (1)我們是按什么標準分的?將巖石分成了哪幾類?

  (2)我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3)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學生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巖石分類結果。

  學生匯報交流分類結果,說明分類標準。

  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教師取出一塊凝灰?guī)r,

  問: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為什么?追問:

  (1)有沒有一些巖石可以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歸入不同的類別?

  (2)有沒有一些巖石不屬于任何類別?

  四、小結拓展(播放雁蕩山地質錄像)

  教師繼續(xù)追問:為什么這些巖石是各種各樣的?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資料庫《巖石的成因和分類》,了解不同類別巖石在地球運動中的形成原因。

  1、學生閱讀

  2、觀看有關“世界地質公園”——雁蕩山的錄像。

  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科學概念

  學生利用感官的觀察和借助工具的觀察獲得巖石構造的感性知識;知道巖石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根據巖石的特征鑒別巖石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

  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據巖石的特征鑒別巖石的種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巖石,學生對巖石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觀察過程中不斷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重點:通過對巖石進一步的觀察,知道巖石的特征并能鑒別它們的種類。

  教學難點:根據巖石的特征鑒別巖石的種類。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大量的巖石(在第一課中已經分類),教師提供典型的三類巖石代表。放大鏡,小刀,榔頭,鉗子、滴管、稀鹽酸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給巖石開了個展覽會,發(fā)現有的巖石用手摸上去覺得比較粗糙,有聞起來有點氣味、還有的稱了一下比較重。還知道了在生產和生活中被人們廣泛應用的頁巖、砂巖、石灰?guī)r、礫巖、大理巖、花崗巖等常見的巖石,那么這些巖石有什么特點呢?

  二、探究過程

  1、進一步觀察巖石

  師:除了上節(jié)課我們采用的方法外,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觀察這些巖石?

  (1)學生交流反饋。(放大鏡、互相撞擊等)

  (2)師引導學生從顏色、形狀等方面進行觀察,還可從它們的構造和組成來觀察。觀察中可以從巖石上弄下一些顆粒。

  (3)巖石遇酸反應的實驗

  講解:我們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實驗來認識巖石,這個實驗是將一種叫“鹽酸”的化學藥品滴一兩滴在巖石上,觀察巖石有什么反應,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教師邊講邊演示滴鹽酸的方法)

  提示:在學生實驗前,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鹽酸是一種腐蝕性比較強的化學物質,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膚上和衣物上,會腐蝕皮膚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請馬上到水龍頭去用水清洗。往巖石上滴稀鹽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塊巖石只滴1-2滴;為了安全,稀鹽酸最好裝在滴瓶里,且稀鹽酸的量不要過多。

  (4)學生觀察實驗,并記錄在巖石觀察記錄表中。

  (5)匯報交流觀察結果,教師指導。

  2、怎樣識別它們

  (1)通過我們對巖石的進一步觀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編號的巖石分別具有的特點,但是不知道它們是哪種巖石?請大家閱讀文中的資料(P68),來識別它們并說說理由。

  (2)閱讀資料并與以上的觀察作比較。

  (3)匯報交流(存在分歧)

  (4)引導學生認識巖石學家對巖石種類作出判斷的方法,如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巖石薄片的成分和顆粒組成;巖石顆粒的大小和結構。

  (5)閱讀P69頁顆粒情況圖,并再次鑒別巖石的種類。

  (6)學生再次鑒別

  (7)匯報交流,把認同的巖石的種類名稱填入記錄表中。

  (8)小結。

  三、課外延伸

  1、閱讀單元資料庫《巖石的成因和分類》

  2、把收集的巖石進行種類鑒別并貼上標簽。

  3、巖石的組成

  ·科學概念

  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fā)現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fā)現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花崗巖、云母、長石、石英、小刀、放大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花崗巖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顆粒組成的,那么這幾種顆粒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是什么呢?今天這節(jié)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師:請大家拿出花崗巖,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fā)現花崗巖的秘密多。

  (1)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師巡回指導。(準備:放大鏡)

  (2)匯報交流。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fā)現所得。

  (3)教師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投影圖片:云母、長石、石英標本

  (4)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交流、匯報:云母有閃亮的薄片;長石有肉紅色顆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顆粒。

  (5)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再次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比較:花崗巖中的什么物質與這三種礦物中的哪一種礦物最為接近?

  (6)學生再次觀察并進行匯報。

  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徥褪怯墒、長石、云母組成的。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鐵礦、方解石

  (2)師解說:世界上已發(fā)現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如我們吃的鹽,點豆腐用的石膏,做鉛筆芯的石墨,中藥用的雄黃,做首飾的金、銀和鉆石等。

  (3)你對礦物知道什么?請大家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了解人們是怎樣描述礦物特征的。

  (4)學生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

  (5)交流匯報: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描述礦物?(學生:名稱、性狀、用途)

  (6)教師提供礦物,學生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后,試著模仿描述。

  (7)學生制作礦物鑒定分析卡。

  (8)匯報交流,教師與學生共同修正。

  三、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并能夠確定一些礦物的特征。

  四、課外延伸

  制作自己帶來的巖石礦物鑒定分析卡。

  4、觀察、描述礦物(一)

  ·科學概念

  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顏色、條痕、軟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

  ·過程與方法

  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經歷對礦物顏色和條痕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礦物互相刻劃及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對礦物刻劃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xù)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

  教學難點: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重點: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讓孩子們準備銅鑰匙、小刀、鉛筆、礦物石、木頭、塑料、瓷磚。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可以自定)。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那我們會對礦物進行描述嗎?今天這節(jié)一起來學習幾種簡單的方法。

  二、提出問題,討論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準備從哪些方面去觀察礦物呢?如:云母、長石、石英,你準備怎樣觀察、描述它的特點?

  (1)學生討論

  (2)交流:透明度、顏色、形狀、還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輕重、厚度、氣味……

  (3)在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覺得最能反映礦物的本質屬性?

  (4)通過討論交流確定:顏色、光澤、硬度等

  (5)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標:觀察和描述礦物的顏色和條痕及礦物軟硬

  三、觀察和描述

  1、觀察和描述礦物的顏色和條痕

  (1)投影圖片:不同色彩的礦物

  (2)讓學生根據礦物的色彩命名。

  (3)師解說:很多的礦物是以顏色的名字命名的,因為顏色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礦物的特征,也是辨認礦物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有些礦物具有多種色彩,有些不同礦物卻具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圖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礦、黃銅礦、黃鐵礦

  (4)觀察鉛筆的條痕

  A、用鉛筆在白色瓷板上劃一劃,你有什么發(fā)現?

  B、鉛筆條痕的顏色與筆芯的顏色有區(qū)別嗎?

  (5)親歷對礦物條痕觀察的活動

  A、用石英、長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發(fā)現?并記錄

  B、學生實驗

  C、學生交流描述礦物的條痕

  D、這些條痕的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一致嗎?

  E、觀察比較自己收集來的礦物的條痕。

  F、礦物條痕的顏色和礦物表面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為什么?

  G、討論交流

  2、觀察和描述礦物的軟硬

  引入:在三年級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比較材料硬度的?

  (1)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A、用木頭和金屬相互刻劃,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

  B、用木頭、金屬、塑料三種物體相互刻劃,你又發(fā)現了什么現象?

  C、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試一試。

  D、比較物體的軟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劃)

  (2)比較礦物的軟硬

  A、你有辦法比較石英、長石、云母這三種礦物的軟硬?

  B、學生用互相刻劃的方法實驗。把礦物按從軟到硬的順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C、匯報交流

  D、你還有其他方法進行比較?

  E、學生討論確定: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分別在三種礦物上刻劃,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的軟;不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的較軟;不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劃出痕跡的較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劃出痕跡的硬。

  F、學生實驗觀察云母、石英、花崗巖的硬度

  G、學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崗巖的硬度

  H、小結:有的同學說花崗巖硬,有的同學說石英硬,這個結果并不重要,最關鍵的是我們知道了比較礦物軟硬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礦物與礦物互相敲擊、刻劃。

  生:也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刻劃。

  (3)知道礦物的軟硬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四、總結

  5、觀察、描述礦物(二)

  ·科學概念

  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透明度和光澤、礦物晶體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鼓勵孩子綜合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

  ·過程與方法

  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經歷對礦物進行透明度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能描述有著特殊規(guī)則的礦物幾何形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xù)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fā)展。

  教學難點: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重點: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屬、玻璃、泥土、蠟燭、絲綢、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從哪些方面去觀察礦物呢?(生:礦物顏色和條痕、硬度)

  師:上節(jié)課我們經歷對礦物顏色和條痕的觀察和描述以及礦物互相刻劃及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對礦物刻劃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觀察和描述礦物的方法。

  2、明確目標:

  這節(jié)課我來研究礦物透明度和光澤及描述特殊規(guī)則的礦物幾何形狀。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

  (1)觀察、描述紙的透明度

  A、出示(三種紙):透明紙、半透明紙、不透明紙

  思考:這幾種紙的透光情況一樣嗎?你可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又如何來描述這些紙的透明情況?

  B、學生交流反饋:隔著這三種紙,觀察紙下面的字;手電筒照射;對著陽光等。

  C、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驗證

  D、交流匯報

  (2)學習遷移,觀察幾種礦物的透明度,并記錄表中。

  提示:用礦物碎片的邊緣觀察其他物體。

  A、交流反饋

  B、師小結

  (3)觀察礦物的光澤

  師:光澤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

  師:你見過哪些物體有光澤?

  (生:教室窗戶上的玻璃;玻璃邊框有光澤;墻上那個科學家的那個畫框有光澤)

  現在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東西:金屬、玻璃、泥土、蠟燭、絲綢。請你觀察它們的反光情況,并按反光強弱排列。

  A、學生動手排列

  B、交流反饋

  C、觀察云母、石英的光澤,看看云母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石英的光澤跟哪個物體的光澤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澤(生:云母的光澤最像玻璃的光澤;石英的光澤有點像蠟燭;石英的光澤也有點像玻璃瓶的光澤;云母也有點像金屬的光澤)

  小結:我們說了這么多像這個,像那個,其實這就是描述礦物光澤的一種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對比的方法描述)對了,當我們無法用很準確的語言描述時,可以找一個與它接近的東西作為參考。

  2、觀察、描述礦物的形狀

  (1)投影圖片:輝銻礦、石鹽、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學生觀察形狀,并小組內描述。

  (3)交流描述這些礦物的形狀。

  三、課外延伸

  1、閱讀單元資料庫《怎樣采集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2、試著收集和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6、面對幾種不知名礦物

  ·科學概念

  綜合運用觀察礦物顏色和條痕、檢測礦物硬度、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查找資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礦物,并寫出特征卡片。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一些礦物光澤、硬度、條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并綜合所學方法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鑒別身邊的礦物,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fā)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中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發(fā)展對探究礦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并鑒別礦物。

  教學難點: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鑒別。

  教學準備:放大鏡、小刀、瓷磚、不知名的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觀察和描述巖石的一些方法,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塊自己身邊的礦物吧?

  二、探究過程

  1、它們是什么礦物

  ①研究礦物的方法

  A、說一說,你學習了哪些觀察和描述巖石、礦物的方法?

  B、學生交流匯報。(用觀察礦物顏色和條痕、檢測礦物硬度、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等方法。)

  C、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幫助研究?(生:放大鏡、小刀……)

  ②研究我們的礦物

  A、猜測:打開盒子,你知道它們分別是什么礦物?

  B、學生猜測

  C、要想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應該怎樣做?(小組討論)

  D、學生發(fā)表意見:借助工具觀察;查找資料識別;收集礦物的特征等。

  E、投影圖片,師介紹地質學家鑒別礦物的方法。

  F、運用前面所講的方法研究礦物。

  G、交流匯報

  你發(fā)現了礦物有多少特點?

  你怎么去描述這些特征呢?

  小組活動:互相描述,評一評。

  ③為礦物做份“簡歷”。

  2、確定“身份”

 、匍喿x單元資料庫的《礦物特征卡》

  ②對照《礦物特征卡》鑒別它們分別屬于什么礦物。說說我們是根據它們的哪些性質做出判斷的?

 、劢涣鞣答

  3、猜猜它是“誰”

  請一學生描述礦物,其他人猜。

  4、舉例說一說

  選擇兩種礦物或巖石,詳細了解利用它們的不同特性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外延伸

  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你想做個怎么樣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7、巖石、礦物和我們

  ·科學概念

  讓孩子經歷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巖石和礦物。

  ·過程與方法

  讓孩子在經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巖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和礦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巖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會整理自己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巖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采礦、用巖石與礦物制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實物。

  教學過程:

  1、課前調查研究活動。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結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巖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巖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巖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巖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巖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

分類標準


       

巖石或礦物名稱


       

冶煉金屬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醫(yī)藥


       

     

     

     

  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你知道巖石與礦物是怎么開采出來的嗎?

  盡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采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采完后,還有可能再產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于亂開采而帶來生態(tài)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5、總結

【最新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新《母雞》教學設計03-16

最新《早》教學設計02-18

最新互動教學設計03-28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最新04-28

四年級下冊《生命生命》教學設計03-30

四年級下冊語文《將心比心》教學設計11-25

四年級下冊語文《將心比心》教學設計11-18

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教學設計11-17

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教學設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