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定位的。結合學生熟悉的劃船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多”與“至少”的含義,運用所學的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進一法”或“舍余法”確定問題的結果,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取舍。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說一句話。
(二)復習導入
1.復習有余數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頁第3題。
2.匯報交流,以舊引新。(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最多”和“至少”是本課要解決問題中的關鍵詞,正確理解關鍵詞的含義至關重要,因此課始設計了造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理解“最多”“至少”的含義,為新課埋下伏筆。同時,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是本課解決問題的基礎,因而復習必不可少,不僅鞏固有余數除法的.計算,又為新課鋪墊,一石二鳥!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一)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5: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2.審題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條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方式感受“進一法”。
(1)畫圖表示:
(2)數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條)”船。
(3)列式表示:22÷4=5(條)……2(人)
還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共要租“5+1=6(條)”船。
3.比較辨析,理解“進一法”。
(1)討論辨析,明確“進一法”。
①有些同學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你怎么想?
、谟嘞聛淼2人怎么安排?
(2)比較優(yōu)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2.乘法驗證:5條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條船。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計遵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檢驗結果”的思路,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后學會抓“最多”和“至少”等關鍵詞理解題意;在自主探究中通過多種不同表征方式理解“進一”的道理,在比較辨析中進一步理解“進一法”;在回顧反思中滲透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在知識的發(fā)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掌握知識。】
三、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一)基本練習(第67頁“做一做”的第1題)
1.審題,理解題意。
2.思考,獨立解答。
3.質疑:結果為什么要“加1”?
(二)變式練習( 教材第67頁“做一做”的第2題 )
1.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面包,最多能買幾個?
(1)弄清題意。
(2)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還夠再買一個面包嗎?
2.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說說理由。
(三)綜合練習(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的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思考解答后,匯報交流,引導學生綜合考慮3種花的情況,以束數最少的花為標準確定。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鞏固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在理解“進一法”的基礎上,能針對不同問題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確定答案,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師生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收獲嗎?
余數在生活中真是太調皮了,有時候需要加“1”,有時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今后的學習中、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有余數的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靜心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為余數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談收獲讓學生重溫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學美!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fā)現(xiàn)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fā)現(xiàn)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
。ǘ┮龑в^察,交流信息。
。ㄈ┙處熜〗Y,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余數,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中挖掘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感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ㄒ唬⿵土暠韮瘸ǖ囊饬x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fā)現(xiàn)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guī)范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xiàn)下表。
分的物品
幾個一份
分的'結果
算式表達
6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正好分完
6÷2=3(盤)
7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三)理解商與余數名數的確定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fā)現(xiàn)兩小題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進一步理解商與余數的名數的確定。
【設計意圖:借助練習,溝通不同表征方式間的聯(lián)系,在多種表征形式相互映襯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學會確定商與余數的名數!
三、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關系
。ㄒ唬┖献魈骄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ǘ┙涣鞣答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ㄈ┯^察對比,發(fā)現(xiàn)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觀察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fā)現(xiàn)余數有什么規(guī)律?
。2)余數可能是4、5、6……嗎?為什么?
(3)余數和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并板書:余數<除數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教材第61頁“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幾根?
3.為什么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余幾根?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引導學生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利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通過練習,深化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ㄒ唬┩瓿山滩摹熬毩暿摹钡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講評。明確“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體會商與余數的名數的確定方法。
。ǘ┨钜惶睿海 )÷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余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余數。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鞏固對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的理解。】
五、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ㄒ唬┍竟(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二)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分桃子的操作活動,學生能夠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算式表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較能力。
2、借助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鞏固學生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
課件,桃子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整理課堂,師生問好!
1、出示課件(6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要用幾個盤子?)
2、請2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生:要用3個盤子
師:6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要用3個盤子、6÷2=3(盤)
。ㄕf說各數字的意思表示什么)
3、出示課件(7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要用幾個盤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擺一擺)
師:為什么這個桃子沒有擺進盤子?
生:因為每2個擺一盤,一個不夠一盤,就剩下1個
列示:7÷2=3(盤)1(個)
7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一個。省略號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的桃子,叫余數。
做練習(13個圓,2個2個地圈,圈了幾組?還剩幾個?)
4、出示課件:擺小棒,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
8÷4=2(個)
分組練習用不同根小棒擺正方形,9根,10根,11根,12根,
9根9÷4=2(個)...1(根)
10根10÷4=2(個)...2(根)
11根11÷4=2(個)...3(根)
12根12÷4=3(個)
觀察余數和除數有什么特點,得出結論:余數總比除數小。
5、練習用一堆小棒擺六邊形,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幾根小棒?為什么?
6、余數有可能是幾?
。1)x÷8=x()
。2)x÷4=x()
余數最大可能是幾?
(3)x÷8=x()
。4)x÷4=x()
6、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余數和有余數的除法
(2)余數總比除數小
7、課下作業(yè):完成60頁第2題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62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掌握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知道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名稱,并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2.通過溝通平均分小棒、語言描述、列除法橫式、書寫除法豎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受有余數除法的多種表征方式,體會事物間的普遍聯(lián)系。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之上。通過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動,溝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過程與除法豎式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在直觀操作的基礎上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教學重點: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以及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每個學生準備13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操作交流,溝通聯(lián)系
(一)出示題目,明確題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組是什么意思?
3.嘗試解決。
。ǘ┙涣鞣椒ǎw會意義。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學生在視頻投影儀上擺,其余學生仔細觀察。
(2)引導學生了解分小棒的過程。
、僖还矓[多少根小棒?(13根)
②按幾根圈一個圈?(4根圈一個圈)
、廴α藥讉圈?是多少根小棒?還剩幾根?
(3)學生完整地說一說分小棒的過程。
2.列橫式計算。
。1)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3÷4=3(組)……1(根)
。2)引導學生說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組)……1(根)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較發(fā)現(xiàn),溝通聯(lián)系。
比較分小棒的過程和列橫式計算的過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都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溝通圖形表征、語言表征、符號表征三者之間的關系,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多種表征方式,運用直觀和對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為下一步理解除法豎式的寫法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探究算法,明確含義
。ㄒ唬┱w感知豎式的寫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它的.結果除了用擺、畫、列橫式表示,我們還可以寫成除法的豎式。
2.出示除法豎式,引導學生觀察。
3.思考后討論。
(1)這個除法豎式中的每個數都有名字,你知道它們叫什么嗎?
學生可能會知道13叫被除數,4叫除數,3叫商,1叫余數。
。2)重點引導學生理解:12是4和3的積,也就是除數和商的積。
。ǘ┙柚庇^理解豎式每個數的含義。
1.建立圖形表征、語言表征、符號表征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師生共同對照平均分小棒的過程,一邊分,一邊口述,同時寫出除法豎式。
2.溝通平均分小棒與豎式計算之間的關系
。1)教師板書:“”這個符號表示除號。
。2)繼續(xù)板書:“”,被除數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數4表示每4根一組!啊北硎臼裁匆馑?
。3)請學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再重新分一分。
。4)結合分小棒師生交流,完成豎式的書寫。
、俳Y果是可以分成3組,3寫在哪里?為什么寫在個位?
、谝13根小棒,現(xiàn)在已經分掉了多少根?你是從哪里知道已經分掉了12根的?
這個“12”寫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樣算出來的?
、畚覀冊凇12”的下方畫一條橫線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經分了12根,還剩幾根?
、苓@個“1”寫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樣算出來的?
3.在比較中理解除法豎式的書寫。
。1)小組內回憶分小棒的過程,說一說寫除法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個數的含義。
。2)對比有余數除法的橫式與豎式的異同點,說一說除法豎式的優(yōu)點。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動,溝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過程與書寫除法豎式過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直觀感知書寫除法豎式的方法,深入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為其今后學習除法試商奠定了基礎。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后多讓學生說一說,有利于培養(yǎng)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思維過程的能力。】
。ㄈ┻w移類推學習表內除法的豎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
學生分一分,并列出橫式,教師板書16÷4=4(組)
2.學生自主嘗試,列豎式計算。(指定學生板演)
3.比較交流。
。1)豎式中的兩個16表示的意思相同嗎?各表示什么?
(2)這道題和剛才的題目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分完后沒有剩余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表示?
【設計意圖: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學生自覺地將所學的有余數的豎式書寫遷移到沒有余數的除法豎式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提醒學生注意在豎式計算中,避免商與除數相乘時出現(xiàn)把被除數照搬的情況!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2~63頁“做一做”。
匯報交流時引導學生對上下兩題進行比較,說一說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完成教材第64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講評
3.改錯。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三道練習,有助于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確的書寫除法豎式!
四、對比反思,全課總結
。ㄒ唬┍竟(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ǘ┏ㄘQ式和除法橫式的寫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和沒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呢?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教材第63頁例4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通過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確,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且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3.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和習慣。
目標解析:
本課是除法豎式的第二層次,利用乘法口訣試商。教學中應聯(lián)系到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又為后續(xù)而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掌握試商的方法,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
教學難點:理解試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知
。ㄒ唬┦謩萦螒颍海ǎ├镒畲竽芴顜?
2×()<13()×5<49 7 ×()<48 9 ×()<29
。ǎ6<41 8×()<52 4 ×()<25()×3<17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括號里應填的數,并說明理由。
。ǘ⿴熒勗,導入新課
1.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豎式計算。
2.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不分小棒,自己試一試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提出新的.挑戰(zhàn)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的題目,既鞏固了舊知,又為后面的試商做好鋪墊。】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ㄒ唬┨骄吭嚿痰姆椒
1.出示題目:43÷7=□……□
2.引導學生組內討論:算式的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
3.匯報交流。
預設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數是1。
預設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說明商大了,要減小1,商是6。
預設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數還剩下8,大于除數7,說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師生小結:在找商的時候,要使這個數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數比除數小。
。ǘ┥钊肜斫庥鄶蹬c除數的關系
1.學生自主列豎式計算43÷7。
2.交流反饋:
。1)6與7的積寫在哪里?
。2)余數1是怎么來的?
(3)檢驗余數是否比除數小呢?如果發(fā)現(xiàn)余數大于除數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余數等于除數呢?
。ㄈ﹪L試應用,內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先用豎式計算,再在橫式上寫出商和余數。
(2)交流反饋時,說一說計算的方法及豎式里每一個數表示的意義,重點交流如何試商。
。3)檢驗余數是否比除數小。
2.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2題。
。1)學生理解題意。
。2)獨立解答,指定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3)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的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計算奠定了基礎。在計算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利用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判定所找的商是否正確的習慣。】
三、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ㄒ唬┗A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5題。
引導學生理解“某數里面最多有()個另一個數”的意思,需要學生利用除法豎式試商。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6題。
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能很快地想出商?
。ǘ┚C合運用。(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0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集體交流,感受“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ㄈ┨岣呔毩。(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5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1)根據“余數要小于除數”確定除數分別為2~9這八個數;
。2)再根據“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算出與除數相對應的被除數。
2.學生獨立解答后,集體交流。(這是一道開放題,不要求學生說出所有答案;但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有序思維的習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有層次,從易到難,使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式多樣,既突出了對試商方法的鞏固,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ㄒ唬┍竟(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ǘ┰嚿虝r,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ㄈ┝泻秘Q式,你是怎樣檢驗的?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及余數的含義;能根據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寫出相應的算式,能正確讀、寫有余數除法的算式。
2.使學生在認識有余數除法的活動中,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小組交流,全班討論等形式經歷知識產生過程,體驗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突破思維定勢,引出有余數除法
1.基于經驗,動手操作。
談話:這兒有10枝鉛筆,如果要把這些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請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和同學交流。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擺法:
。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組織反饋,并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應的直觀圖:
[說明:前面學習中學生對于平均分的認識都局限于把物體正好分完。這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也是本課學習的起點。本環(huán)節(jié)教師精準地調用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展開教學,為有剩余現(xiàn)象的學習孕造了學習氛圍。]
2.突破定勢,感受新知。
談話:把10枝鉛筆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給5個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給2個小朋友……可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為每人分3枝,還有剩余的,分不完。)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結果會怎樣呢?請大家動手分一分,看會出現(xiàn)怎樣的現(xiàn)象。
完成操作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對于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同分法,分別進行如下引導:
第一種:
提問:說一說你是怎么樣分的?(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下1枝。)
第二種:
提問:你是這樣分的?
再問:其他小朋友對這種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還可以再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3.比較交流,感受不同。
比較:請同學們把這種分法和前面的'兩種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出示三種分法的直觀圖)
小結: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時,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沒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時,遇到了分不完的情況,也就是有剩余。怎樣用數學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說明:很多時候,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往往是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性而導致思維斷層。本課中從正好分完到有剩余就是學生的思維斷層。要觸摸真實的學情,就要站在學生思維的斷層處想問題,“為什么不每人分3枝鉛筆呢?”如果“每人分3枝,結果會怎樣呢?”看似簡單的問題問出的是學生的困惑,同時也問出了研究的起點。]
二、操作比較,認識有余數除法
1.體驗不同情況的平均分現(xiàn)象。
談話:10枝鉛筆,每份分得同樣多,除了我們剛才分的這三種情況,你還能怎么分?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再動手分一分并完成練習紙的填空。
練習紙內容:10枝鉛筆,每人分()枝,可以分給()人,還剩()枝。
學生交流匯報,并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動態(tài)演示分的過程結果,同時黑板上逐步完成相應的表格: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人
還剩幾枝
2
5
——
5
2
——
3
3
1
4
2
2
……
……
……
[說明:從正好分完到有剩余是對平均分意義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學生認知的一次重大突破。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整理和比較,親歷平均分的不同過程,獲得對有余數除法含義的充分感知。]
2.嘗試書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談話:(指表格)像這樣正好分完沒有剩余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揭示相應的算式,并板書“除法”。)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余的情況,也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比如,“10枝鉛筆,每人分3枝”這一情況,可以怎樣表示呢?自己先試一試。
指名回答并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板書:10÷3=3(人)……1(枝)。
提問:上面的算式中,等號后面的“3人”表示什么?省略號后面的“1枝”表示?
指出: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余時,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這樣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數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余數,表示分剩下的“1枝”。
老師帶著學生讀一讀算式,并讓學生指著算式說一說各部分的名稱。
[說明:放手讓學生嘗試用算式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余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再創(chuàng)造”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進一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4.再次體悟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提問: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還剩1枝。)
談話: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在把10枝鉛筆平均分時,每人分4枝和每人分6枝……結果也有剩余,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你任選一種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并說一說算式的意義,以及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數。
三、借助事理,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
1.擺一擺、填一填。
談話:(出示11個三角形圖)如果要把這11個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個,還剩幾個?請同學們先用學具擺一擺,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11個△平均分成2個,每份()個,還剩()個。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7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聯(lián)系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2.在掌握平均分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挖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2.設疑、解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有余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的處理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做一做第3題的投影圖片,7支鉛筆,8根小棒,練習的算式卡及圖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這是怎樣想的?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3∶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先分分看)
(2)讀題后引導學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鉛筆,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演示.邊演示邊口述分的過程.
教師提問:把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分的結果怎樣?全分完了嗎?(每人分2支,還剩1支.)
教師引導:聯(lián)系平均分的含義及以前我們學的知識,想想這題應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7÷3=”,并用豎式計算)
教師啟發(fā):豎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數“1”表示什么?(還剩1支.)做應用題寫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時,要寫單位名稱,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題商和余數后面的單位名稱是什么?應怎樣寫?
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寫出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7÷3=2(支)…1(支)
教師提問:答話應怎樣寫?(每人分2支,還剩1支)為什么這樣寫?(因為平均分后,沒有分完,還有剩余.)
(3)對比、分析:今天我們解答的這道應用題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數,商和余數都寫單位名稱,答話因有余數需答完整.)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后面的余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5)反饋練習:獨立完成課本120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2.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數“3”表示什么?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lián)系例3有余數除法計算結果及答話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119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袋”,余數“3”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個”.
(6)反饋練習:獨立完成120頁做一做的'第2題.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重點強調平均分的第二種的有余數的應用題計算結果的名稱商與余數的單位名稱為什么不同.
三、鞏固發(fā)展
1.課本120頁做一做第3題.(投影出示)
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
9÷□=□(個)……□(個)
9÷□=□(盤)……□(個)
(1)先引導學生看圖,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
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這個圖和算式(1),你能說說題意嗎?(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個)……(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
類推:把圖和算式(2)聯(lián)系起來,你能理解題意嗎?(可討論,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盤)…(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二種方法.)
比較、歸納:根據圖及兩個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請學生說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個算式表示,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4個,還剩1個.第二個算式表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2)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寫好算式.
(3)訂正,指名口述思維過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練習三十六第2題.指導學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計算.訂正時,重點讓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總結出今天學了什么新知識.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重點強調根據題意正確書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完整寫出答話.
五、布置作業(yè):121頁練習三十六第1、3題.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設計主要理論依據: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主要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表內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余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它也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這個單元中共有 4 個例題,例 1 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法,這也是進一步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例 2 是對有余數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讓學生著重理解余數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適合學生的學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思維規(guī)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分為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而表內除法應是學生們已熟練掌握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除法豎式計算和“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來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們來說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
教學目標:
1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的橫式、豎式寫法和試商的方法。
2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3 )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 )讓學生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教學準備: 準備小棒 卡片 火車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 、發(fā)小棒,用小棒擺喜歡的圖形。
2 、引導用小棒擺一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
二探討新知
1 、小組交流擺的情況:最多擺幾個,怎樣列式,為什么?
2 、匯報:用 12 根小棒擺 4 個, 12 3 = 4 。用 11 根小棒擺, 11 3
3 、講解豎式寫法。思考:余數表示什么?
4 、觀察比較:觀察這兩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 、小結: 有余數的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1 用 13 、 47 根小棒擺三角形,怎么擺?列式計算(做一做)
2 坐車去旅游 。 看你桌上的題卡,請你認真做對題,可別上錯車。(貼火車圖)
生做題按余數多少上前站好。
3 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車需要租車,如果一輛車可以坐 8 人,需要租幾輛車?剩下幾個人怎么辦?(列式計算)
4 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看誰最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卡片)這個大紅蘋果就送給你。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上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9
課題:
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P51—P52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及操作活動,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2、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操作、觀察、概括等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主動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余數要比除數少的道理。
教學難點: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余數要比除數少的道理。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小棒、圓片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51頁的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二、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
。ㄒ唬┳詫W、交流,學習例2。
。1)自學、合作探究。
師: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課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跟你們組的小伙伴嘗試解決問題。
。2)學生自學、合作探究。
(3)學生自由匯報。
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師生共同點評學生作業(yè)本。
小結:剩余的3盆,我們把它叫做余數(板書余數)像這樣的除法沒有正好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ǘ┳詫W、交流,學習例3。
。1)猜想-驗證,突破難點。
1、讓學生猜想:假如除數是5,請猜猜余數可能是幾?
2、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到底余數可能是幾?請同學們翻到52頁看例3,利用小棒擺一擺,再觀察余數和除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引導學生得出:余數<除數
4、小結:余數<除數
。2)看書質疑。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本51-52頁的內容,有不懂的請?zhí)岢鰜怼?/p>
三、精心設練,樂中求實。
1、基本層:
⑴、P52做一做。(課件示“第一關”)
、啤53做一做。(課件示“第二關”)
師: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剛學的知識解決P51的問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你是怎樣想的?)
(3)p51做一做p53.4(課件“第三關”)
2、綜合層:(課件示“第四關”P53第2題)
3、開放層:(給貓送魚)
準備:余數分別是1、2、3、的3只貓,及魚狀的卡片。
方法:學生寫了余數的算式(魚)貼上相應的貓上。
最后點評表揚學生(課件出現(xiàn)小貓說謝謝同學們送來的魚)
四、全課總結。
1、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2、你能說說自己或小伙伴在這節(jié)課中的表現(xiàn)嗎?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的選擇
《有余數的除法》選自培智教材第八冊第三單元,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整除的基礎上,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队杏鄶档某ā肥恰侗韮瘸ā分R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一位數除多位數的必備知識,是除法試商的基礎。有余數的除法需要試商才能確定正確的商,并且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是學生接觸的一種新的除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必須切實學好。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一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書寫”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課的重點:弄清“余數”概念。難點:理解余數的特點。
本單元共12課時,這是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數。
3、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分層目標:
A組能達到上述要求。
B組在A組的帶動下弄清“余數”概念。初步學習一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書寫。
C組養(yǎng)成安靜參與學習的習慣。
三、學情分析
八(2)班數學課有學生10名,男7名,女3名。9人能參加集體學習,一人不適應集體學習,他的`智商無法測試,是自閉癥患兒,他作為C組。其余學生智商在40左右。9人中有7名是弱智的孩子,2位女同學與全班的差距在拉大,計算加減時讓她們使用計算器,這樣才能跟上大家,這兩名學生為B組。5人中兩名學生接受能力強,在應用題的理解上較快,能帶動其他同學。有三名同學的接受能力稍有不同,但家庭教育的不同,他們掌握牢固程度基本相同。其余2名是自閉癥孩子,他們的計算能力較強,理解能力欠缺,容易受其他同學的影響,在應用題的理解上跟不上其他同學,這7名學生為A組。
1、已有的知識經驗
他們已經掌握了百以內的加法、減法以及連加、連減混合運算與應用題,學完了九九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式,懂得整除的概念。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時,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讓學生采用同樣的算理來完成教學目標。
2、學習方法和技巧
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動手操作是本課的重要方法,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的圖案,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求有余數的除法任務。
3、個性發(fā)展與群體提高
同以往的探究算術活動相比,本課題的學習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B組的學生,提高她們的自信心,對于A組,鼓勵大家大膽動手,敢于質疑,勤于思考,積極引導他們學會合作,主動交流,帶動B組、C組一起進步。
四、教法學法:
1、教法: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把整除與有余數的除法作比較,理解余數的含義。
2、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小組合作擺小飛機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余數的產生,以及余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fā)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我結合學生擺小飛機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余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程序
1、教學具準備:課件、磁性小飛機。塑料小飛機。
2、設計思路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景,操作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3、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為新知準備。以競賽的形式學生搶答,為本隊爭星。說出()里最大能填幾?和4道除法文字題。
(二)創(chuàng)設情景,合作探究。用建國60周年閱兵式飛行表演導入,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通過小組合作擺一擺小飛機列式計算(整除)和一生板演擺一擺飛機,列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比較,讓學生理解余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在這里還要通過議一議:剩下的1架飛機還能再分嗎?余數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理解難點: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ㄈ╈柟绦轮,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出示了2幅水果圖,讓學生先看圖和算式說圖意再填括號;另兩道算式題。A組做4題,B組做2題。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有余數的除法含義,初步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盤子圖片、磁性黑板;每個學生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出示教科書第1頁上的復習題.
(1)( )里最大能填幾?(學生填后共同訂正。)
(2)用豎式計算除法。(出示兩道除法豎式)
訂正筆算除法時提問:除法豎式里,哪個數是被除數?哪個數是除數?哪個是商?并指名學生說一說筆算的計算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圖,說明題意:要把這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指名學生實際分一分,分兩次恰好分完.)
教師;誰會列式計算?(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先列橫式,然后用豎式計算.)
計算后,教師指著豎式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因為6個梨都分完了,一個也不剩。)
(2)教師又出6個梨和7個盤子圖,說明:要把這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誰會分?(指一名學生分實際分一分,分兩次后,還剩一個。)
教師:剩下的一個梨,如果繼續(xù)分,每個盤子還能再分到1個梨嗎?(不能。)這說明7個梨要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分到2個,還剩1個。
教師;怎樣計算呢?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板書:73=)
(3)豎式的寫法。(指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被除法是幾?寫在什么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 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教師進一步提問: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那么在被除數7的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
7個梨,分掉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著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要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4)橫式得數的寫法。
教師:經過計算知道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在等號后面寫2。還剩1個,就是余數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商2余1,大家一齊讀一啟遍商2余1。
像這樣的除法,求出商后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在課桌上,指名學生說每份分得幾根,還剩幾根。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邏指導。
訂正時,著重提問:商2以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怎樣算出來的?表示什么?橫式應該怎樣寫?怎樣讀?
3.教學例2。
出示橫式385=后,指名學生口述怎樣寫豎式,教師板書。
寫出豎式后,著重教學怎樣試商。
教師:先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為5乘6的積是30,38減30還剩8,每份還可以再分到1 ,說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為5乘8的積是40,40比38大,說明商8大了,只能商7。)實際教學時,只要發(fā)現(xiàn)商小了或商大了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能夠找到恰當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豎式和正確的橫式。
教師小結: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看圖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題意后,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1、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速度,使計算教學變得枯燥無味,這是與新課標理念相違背的,作為教師要努力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要重視學生的記憶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重視計算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從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數的意義,理解余數和除數的關系,自主溝通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的聯(lián)系,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要加強觀察、操作活動的數學。
有余數的除法意義是指導計算的基礎知識,為了突出意義的教學,教材有意識地安排了一些擺一擺圈一圈等觀察和操作活動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表象,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相互交流、比較、吸引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數學知識,形成學生的認知。在觀察、操作活動中,要注意訓練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操作規(guī)則,做到活潑、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學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資源。
教材中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要敢于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充分利用教學中生成的這些資源,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自覺地訂正錯誤。如在寫豎式時學生可能會把一位數的商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可能會把除數和商的位置寫反了等,教學時可把這些現(xiàn)象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判斷和分析,在互相幫助中,達到糾正錯誤,鞏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感受教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自覺地關注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對收集到的各種教據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煉,從而發(fā)現(xiàn)、提出和解決問題,并加以綜合運用。在數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進行探索和解答,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情感。
5.在教學過程中,既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又鼓勵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經過學生獨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好教學評價這一手段,讓學生在互動中進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優(yōu)化算法、把握實質,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好所學知識。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課前思考:
除法源于“平均分”,在表內除法中,孩子了解了除法的兩種含義——“等分除”與“包含除”。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的時候,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余(既余數為0),表內除法涉及的就是這樣的內容;一種是在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余數不為0),這是有余數的除法要研究的內容。
本內容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和計算;第二部分是解決問題。其中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中要要解決2方面的問題,一是什么是有余數的除法,二是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分別對應著教材的例題1與例題2。
例題1借助平均分6個草莓和7個草莓,讓孩子感悟分物的兩種情況,進而建立有余數的除法這個概念。不過,教學實證表明例題1會對孩子以后的教學造成一定的干擾。干擾原因現(xiàn)在借助教材例題1具體分析如下:
例題1的意圖在于讓孩子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的時候,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余;一種是在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然后引出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每2個草莓擺一盤,6個草莓,正好可以擺3盤。也就是說,需要三個盤子。這一點,孩子完全可以理解。
每2個草莓擺一盤,7個草莓。發(fā)現(xiàn)擺3盤后,還剩1個草莓。教材特別提醒,這個還剩下的1個就是余數。換言之,需要三個盤子,另一個草莓沒有盤子,是放在盤子外面的。對于這一點,孩子也能完全可以理解。
那么,干擾何在呢?請看教材例題5:
22個同學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問他們至少需要租幾條船?
22÷4=5(條船)……2(人)。然后,分析到這余下的2人也要租一條船,因此,至少要租5+1=6條船。這個,孩子依然可以理解,沒有任何難度。
現(xiàn)在,我們把例題1與例題5結合起來考慮,假設我們這樣問——至少需要多少個盤子來裝下這些草莓?這個時候,孩子會回答需要3+1=4個盤子。那么,是否孩子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老師,那個剩余的1個草莓,到底要不要用一個盤子來裝?怎么一會要,一會不要。這就是干擾元素……
再來看看教材例題2的編排:
用小棒搭獨立的正方形,可以發(fā)現(xiàn)用8根小棒,正好可以搭成2個正方形。換言之,8根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4根,且沒有剩余;9根小棒、10根小棒、11根小棒則在平均分后出現(xiàn)了有剩余這樣一種情況。由此可以看到,例題2完全可以承擔例題1的功能,引出“有余數的除法”這個要研究的內容來。同時,例題2還承載著自己的功能——借助用小棒擺獨立的正方形讓孩子明白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余數要比除數。。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我刪除了例1這個教學內容,全部的教學依托例題2來開展。
另外,有余數的除法還涉及到“周期性”的問題。換言之,“周期性”的問題是有余數除法必須要面對與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教材的例題6就涉及到“周期性”問題研究:
“周期性”問題中,可以利用余數來確定有關的位置問題,回答第幾面小旗是什么顏色。
基于“周期性”這個方面研究的需要,我設計了課前談話的部分。讓孩子在左手上數數,并判斷數到什么數字的時候,這個數字落到哪個手指頭上。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談話更好的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有效的服務。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活躍氣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前談話導入如何更好的服務于接下來的教學也是我這幾年來一直思考研究的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2,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tài)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用腦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
PPT出示左手圖,按自然數順序從大拇指一直數到小拇指,依次循環(huán)的數,并標出數據到32……
教師有個神奇的本領,只要你報出一個數字,我就知道在哪個手指頭上,你們信嗎?
通過這個游戲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滲透“周期性”的除法研究問題。以及同教學新課中的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驗證環(huán)節(jié)相對應。(換言之,在讓同學們驗證擺小棒正確與否的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注意結合這個課前談話的話題來相互融入……)
二、探究新知:
初步感受,教學例2:
1.回憶表內除法的含義(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形)。孩子動作操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
用8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8-4-4=0,8÷4=2
兩個溝通:一是溝通減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體會到數學中除法算式來源于減法算式,是減法算式的一種簡便記錄。二是溝通圖形與算式(減法算式、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讓孩子明白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在孩子的腦海中建立動態(tài)的感念畫面。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不能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形)。依然是孩子動作操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注意,同8根小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內思考、討論)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9-4-4=1(根),9÷4=2(個正方形)……1(根小棒)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次溝通算式與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之間配合著交流,分成兩個層次。1由圖形到數,2由數到圖形。然后,各組之間的孩子在組長的帶領下互相指著說……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成2正方形,還有1根小棒多。省略號表示剩余,1就是是多余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不夠一份的那一部分)
。2)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觀察比較8÷4=2(個)和9÷4=2(個)……1(根)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除法計算的時候,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3)繼續(xù)擺小棒,要求不斷的升級。分別用11根小棒,13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還剩下幾根小棒?
1在本子上畫出圖形,寫出算式,并溝通圖形與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
2在腦海中想象畫圖形,然后把腦海中的畫面在本子上畫出來,寫出算式,并溝通圖形與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組長帶領孩子互相說。)
。4)繼續(xù)擺小棒,感悟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分別用17根小棒,18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還剩下幾根小棒?
討論,你能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對的嗎?怎樣驗證呢?教師課堂預設:
師:怎樣證明你是對的?
生:4×4=16 16+1=17
讓同學們觀看教師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過程,再次溝通用圖畫與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
師:根據17根結果推測18根、19根、20根的結果。
學生齊答,教師板書
18÷4=4……2 19÷4=4……3 20÷4=????(給孩子挖坑,看是否會上當。)
師:為什么不是4……4?哪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量變引發(fā)質變。
師:一個量在變,改變另一個量。原來被除數在變,會引起余數的變化。余數永遠可以增加?
生: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反過來。
生:除數要比余數大。
師:除數是5,余數可能是幾?
生:4、3,2,1
師:除數是8,余數可能是幾?
生:1、2、3、4、5、6、7
師:□÷□=□……□ 被除數是A,除數是B,商C,余數D,板A÷B=C……D(B≠0)D=4,B=?
生:5、6……
師:只要符合一個條件:D比B小。
注: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卡殼,孩子逆向思維有點不適應。
四、回到游戲的本身,揭示游戲奧秘。余數是幾,這個是就在第幾個手指上。當數據比較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來確定計算的結果,進而引出下一課的教學內容——除法豎式。
注:同樣的題材還有——日歷上的周期問題,喝酒猜拳游戲,教材例題6。
五、鞏固練習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反饋交流:17÷2=8(組)……1(個)23÷3=7(組)……2(個)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板書設計】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8÷4=2(個)
9÷4=2(個)……1(根)
11÷4=3(個)……3(根)
17÷4=4(個)……1(根)
18÷4=4(個)……2(根)
19÷4=4(個)……3(根)
20÷4=5(個)
余數要比除數小,除數要比余數大
課后反思:
一、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措施:
1、借助直觀操作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教學中,對余數概念的理解、對有余數的除法含義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觀操作來進行的,由直觀操作到符號表征,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學的知識,并建立操作過程、語言表達和符號表征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過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首先是平均分物過程的對比,通過“8根小棒,9根小棒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平均分物的過程中有恰好分完沒有剩余和平均分后還有剩余兩種情況,在對比中拓展學生對除法的認識,并更好地理解余數的含義、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其次是有余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橫式的對比,通過結合操作過程,使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每個數的含義。通過這樣的對比,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加深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為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網絡提供支撐點,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3、結合相關的例題和習題,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經歷從現(xiàn)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以此為學生積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體現(xiàn)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這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足。如:在后面的練習時學生不能很快地口算,課前應該多做這方面的練習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沒有留給學生充分交流、表達的機會。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水平和思維表達能力。
二、本課出現(xiàn)了下列問題,需要改進:
1.在教學17根小棒,18根小棒搭正方形的時候,過于急切的讓孩子寫出除法算式,導致部分孩子寫不出除法算式。應該還是要引導孩子先畫圖,利用畫圖得到正確的答案。
2.余數要比除數小,這個環(huán)節(jié),走得太快。換言之,有直接告知的味道。也導致了后面的練習有點卡殼。應該多幾組除法算式,讓孩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當除數是4的時候,余數都是1,2,3循環(huán),再讓孩子明白感悟余數要比除數小。
3.整節(jié)課都是搭正方形,除數一直都是4,容易給孩子形成思維定勢。導致,有的孩子在正方形中走不出來。如果分組搭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是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課堂?
4.□÷□=□……□,這道題目應該先出現(xiàn)除數,討論余數;當孩子有一定的頭緒以后,再出現(xiàn)余數,討論除數。即,要先正向思維,再逆向思維。另外,□÷□=□……□給孩子的感覺是依然在搭正方形,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干擾。應該改為()÷()=()……(),F(xiàn)在想起一個孩子的回答,說□÷□=□……□最多有19根小棒,是否孩子是在數方框的邊數再加上什么呢?(不得而知,明天要再去問問這個孩子……)
5.為了讓多數孩子掌握有余數的除法,必須還要投入一節(jié)課去讓孩子圈一圈,畫一畫,在圈與畫中感悟到商是多少,余數是多少,它們與被除數與除數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然后,才能過渡到用口訣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技能訓練。
最后,多謝同事們課后多角度,多思維的交流、探討與點評。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正是因為有遺憾,才彰顯了上課的無窮的魅力。
也正是因為有遺憾,才有這樣的一句話——“溺水三千,各取一瓢!泵恳晃焕蠋煻伎梢砸矐撛凇叭缢敝校〉綄儆谧约旱摹澳且黄八。”
【《有余數的除法》第4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9-17
《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06-10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12篇)06-23
鯨第1課時教學設計10-03
《天鵝的故事》第1課時教學設計09-01
《美麗的丹頂鶴》第2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8-11
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7-14
第4節(jié)群落的演替教學設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