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職稱考試

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知識點:主要社會動機

時間:2024-10-01 16:37:21 職稱考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知識點:主要社會動機

  導語:社會動機(social motivation)就是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學習和經(jīng)驗而獲得的。它是直接推動個體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內部刺激,是個人行為的直接原因。主要的社會動機是什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知識點:主要社會動機

  1、親合動機:個體害怕孤獨、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協(xié)作和友好聯(lián)系的心理傾向。是人際吸引的較低層次

  (1)親合起源于依戀,合群在個體生命早期的表現(xiàn)是親子間的依戀,哭和笑有助于依戀的形成

  (2)親合的作用:滿足個體的某些社會性需要;獲得信息;減輕心理壓力;避免窘境

  (3)影響因素:情境、情緒、出生順序。壓力越大,群體成員的親合動機越強;悲慘情境和恐懼情緒增加親合傾向,但高焦慮者的親合傾向較低。長子長女恐懼時的合群傾向比弟妹們強。

  2、成就動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動機;是個體在各種情境下,追求成功與成就的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善狀態(tài)的動機

  (1)抱負水平:抱負水平是個體從事某種實際工作前,對自己可能達到的和期望達到的成就目標的主觀估計。代表一種主觀愿望,與實際成就可能會有差距。與成就動機有密切聯(lián)系,抱負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其成就動機強弱。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過他人,則個體的抱負水平就會較高。與個體已往的成敗經(jīng)驗也有關系,成功的經(jīng)驗可提高個體抱負水平

  (2)影響因素:目標的吸引力;風險與成敗的主觀概率;個體施展才干的機會。

  (3)是習得的社會動機,培養(yǎng)兒童成就動機應注意家庭教養(yǎng)方式;強調、追求成就的社會氛圍。家長對兒童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成就動機呈正相關。

  3、權力動機:希望影響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傾向。權力需要是權力動機產生的心理背景。溫特認為存在兩種權力動機:積極的和消極的。前者常常表現(xiàn)為竭力去謀求領導職位或在“組織社會中的權力”;后者則通常表現(xiàn)為“害怕失去權力”,為自己的聲望憂慮?赡芡ㄟ^酗酒、斗毆和展示已有的權力等行為來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影響因素:社會控制的需求;對無能的恐懼。

  4、侵犯動機:個體有意傷害他人,以使自己獲得平衡和滿足的一種心理傾向。侵犯行為簡稱侵犯,也稱攻擊行為和暴力行為,是個體有意傷害他人的行動。

  侵犯是由侵犯動機引起的。

  (1)侵犯行為的構成:

  ①傷害行為:身體和言語傷害②侵犯動機:即侵犯的主觀意圖,是侵犯行為的直接原因③社會評價:違反與破壞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準則的傷害行為具有反社會性質,維持(比如警察危急時刻擊斃劫匪)具有親社會性質。此外,還有介乎二者之間的被認可的傷害行為。

  廣義的侵犯包括上面三種情況,而狹義的侵犯專指反社會行為的傷害行為

  (2)侵犯行為的原因

  ①本能論:弗洛伊德和洛倫茲。弗洛伊德認為人有生本能與死本能兩種對立的基本本能。洛倫茨認為應發(fā)展冒險性體育活動,人口的擁擠可能會增加侵犯事件發(fā)生的幾率,人炸增大戰(zhàn)爭的危險性

 、.挫折——侵犯學說:a挫折既指阻礙個體達到目標的情境,也指行為受阻時,個體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b“侵犯永遠是挫折的一種后果”,“侵犯行為的發(fā)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條件”。c要點如下: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比。抑制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懲罰強度呈正比。如果挫折強度一定,預期懲罰越大,侵犯發(fā)生的可能性則越小;如果預期懲罰一定,則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發(fā)生

 、凵鐣䦟W習論的觀點:侵犯行為是習得的。個體通過學習學會侵犯,也可以通過新的學習消除侵犯。班杜拉提出侵犯行為的學習機制是聯(lián)想、強化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導致個體的冷漠與畏縮,這個過程也是習得的。研究表明,習得的無能為力與個體歸因有很大關系,抑郁者傾向于把消極事件歸因于內部的、穩(wěn)定的、普遍性因素;非抑郁者則傾向于外部的、暫時性的和特殊性的因素。

  (3)影響因素:情緒喚起水平、道德發(fā)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會角色與群體、大眾傳媒(4)去個性化:是個體的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tài)。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的意識,降低了對社會評價的關注,通常的內疚、差愧、恐懼和承諾等行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從而使人表現(xiàn)出通常社會不允許的行為,使人的侵犯行為增加會。群體活動是去個性化最常見的情境。

  5、利他動機:個體不顧自身,增進他人的價值和利益的一種心理傾向。利他行為時利他動機支配的行為,是個體有益于他人、公眾和社會,不期待回報的行為

  (1)性質

 、倮袨槭且环N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泛指一切符合社會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為

  ②利他行為是一種以人為對象的親社會行為。助人行為與利他行為都是以人為對象的親社會行為,但利他的層次更高,因為這種行為不企求回報。利他者認為幫助別人是其出自內心的義務③利他行為是由利他動機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為目標

  (2)原因:社會規(guī)范論認為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普遍的道德性規(guī)范,包括交互性和社會責任規(guī)范

  (3)影響因素:

 、偻獠恳蛩:a自然環(huán)境:良好的氣候及環(huán)境使個體心情愉悅,往往會增加利他,而噪音等惡劣環(huán)境因素會減少利他。

  b社會情境如下:

  Ⅰ他人在場:有負面影響,在場人數(shù)越多,利他可能性有時越小。這是由于去個性化,使個體責任意識喪失;或者個體傾向于把責任分給在場的其他人,導致責任分散,使自己的責任減輕。如果情境中出現(xiàn)助人行為的榜樣,就會產生示范效應,增加人們的利他行為。

 、蚯榫车纳鐣砸饬x:個體遇到需要幫助的社會情境,首先會對情境的意義和性質進行解釋,判斷是否屬于緊急情況,是否需要介入,然后才會采取行動。在情境的性質不甚清楚的時候,個體往往參考在場其他人的反應來做出判斷。

  Ⅲ時間壓力:當個體自己很忙,時間緊張時,往往難于利他。

 、衾膶ο蟮奶攸c:具有以下特點的人容易被幫助和救援:與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別是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似)、未傷害過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

 、诶叩男睦硖卣鱝心境b內疚c人格:社會責任感與利他行為呈正相關,移情能力與自我監(jiān)控能力也與利他行為呈正相關

  ③利他技能:懂得如何助人和利他也是重要的。救助技能與救助手段的掌握,會增加人們利他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

【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知識點:主要社會動機】相關文章:

2017心理咨詢師知識點: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08-16

心理咨詢師10-01

2017心理咨詢師三級知識點: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護理06-09

心理咨詢師培訓考試06-18

心理咨詢師報考條件07-28

三級心理咨詢師備考章節(jié)知識點:識別和處理阻抗05-25

工程咨詢師知識點:供電與通訊工程08-26

二級心理咨詢師高頻知識點: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08-05

管理咨詢師考試案例分析知識點整理08-26

心理咨詢師成為“肯定性咨詢師”需具備的能力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