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通用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作為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lián)系、深化認識的功能。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名言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子的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子的名言1
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2、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献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兜赖陆(jīng)》第七十四章
4、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兜赖陆(jīng)》第二章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6、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献
1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兜赖陆(jīng)》第十八章
1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6、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jīng)》第七章
17、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1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兜赖陆(jīng)》第七十三章
19、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2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兜赖陆(jīng)》第五章
2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
2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25、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兜赖陆(jīng)》第九章
2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7、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兜赖陆(jīng)》第七十二章
2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9、希言自然。——《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3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1、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3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兜赖陆(jīng)》第六十五章
34、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兜赖陆(jīng)》第十九章
3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3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3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4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的名言2
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兜赖陆(jīng)》第七章
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6、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9、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兜赖陆(jīng)》第七十二章
1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11、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兜赖陆(jīng)》第六十五章
1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3、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兜赖陆(jīng)》第九章
15、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6、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8、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2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兜赖陆(jīng)》第七十三章
21、希言自然!兜赖陆(jīng)》第三章
2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24、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兜赖陆(jīng)》第七十四章
2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
2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2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兜赖陆(jīng)》第五章
2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兜赖陆(jīng)》第二章
30、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3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3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4、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名言3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4.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
6.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9.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2.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4.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的名言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強行者有志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天下大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禍兮福氣倚,福兮禍所伏
大巧若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當我在空中建起樓閣,我就不再有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的名言5
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2、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6、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7、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8、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9、動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10、圣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
11、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1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3、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14、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5、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16、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17、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18、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9、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1、子曰郁郁乎文哉,誠不我欺。
22、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4、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25、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2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27、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29、天下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30、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1、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原生質(zhì),質(zhì)生空,空生時,時生萬物。
3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36、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7、水:柔,靜,處下,善利萬物而不爭。
3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9、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40、江海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41、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
4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43、美之為美,皆惡已;善之為善,皆不善已。
4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與父,留之何用。
4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6、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47、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8、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9、上善若水,君子如玉。長夜未央,寂寞成殤。
50、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1、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52、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損不足以奉有余。
5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54、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不居其華。
5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57、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5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59、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60、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的名言6
1.書就像雨后的彩虹,陰天的太陽,黑夜的燈光。
2.汲取知識力量,建設(shè)美好家園。
3.我讀書,我快樂;我讀書,我飛翔;我讀書,我陶醉。
4.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5.書,讀起來!
6.享受閱讀,品味人生。
7.踏著進步的階梯,邁向心靈的彼岸。
8.與書香為伴,與智慧同行。
9.喜愛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10.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
11.與經(jīng)典同行,為生命閱讀。
12.品讀人文社會,開啟書香生活。
13.我讀書,我進步;我讀書,我快樂。
14.索取,只有在一個場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讀書。
15.我讀書,我優(yōu)秀;我讀書,我快樂。
16.讀書對于智慧,也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
17.讀書點燃智慧,知識照耀人生。
18.書是生命之源,可讓你少一些粗俗,多一些高雅。
19.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0.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21.書需要你慢慢去煮,才能揮發(fā)它那誘人的香味。
22.書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橋梁,而學習知識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選擇。
23.讀書之于精神,恰如運動之于身體。
24.書是唯一不老的東西。
25.讀書使人快樂,使人高尚,使人優(yōu)雅。
26.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27.書如海,平靜中積淀,澎湃中升華,品讀中成長。
28.光陰給我們經(jīng)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29.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31.與經(jīng)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
32.讀書放飛夢想,拼搏成就未來。
33.絕無三聚氫胺,不含防腐劑,絕對健康。
34.書是智慧的翅膀,讓我們在知識的天空自由翱翔。
35.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jié)都發(fā)射火星。
36.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jīng)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37.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38.讀書吧,它會使我們插上理想的翅膀。
39.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40.不經(jīng)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fā)光。
4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42.人有坎,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43.學問須有自己意思;專法他人,而自己無獨立之精神,大為不可。
4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45.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jīng)驗,就是前途的保障。
46.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
47.努力不懈的人,會在人們失敗的地方獲得成功。
48.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fā)還得讀良書。
49.你若需要時間,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
50.失敗是常有的,如果你能站起來,成功就在眼前。
51.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wǎng)。
52.熟讀成誦積累語言,博覽群書拓寬視野。
53.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54.千淘萬浪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55.書是指引我們走上成功之路的明燈。
56.好書如同好友,一生相伴,可鑒,可勉。
57.沐浴書香,與書為友,快樂成長。
58.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
59.書香伴我成長,閱讀圓我夢想。
60.矢志向?qū)W,敢于勝利。
61.忙于采集的蜜蜂,無暇在人前高談闊論。
62.品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愿能與書一生為伴。
6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64.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
65.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66.讀書是學習。
67.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68.要痊愈的病人不辭熱痛的針灸,要上進的讀者也決不怕惡辣的書。
69.學會讀書就是點燃火炬。
70.運動的能量來自食物,思想的光輝來自書本。
71.選書應和交友一樣謹慎。因為你的習性受書籍的影響不亞于朋友。
72.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fā)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73.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74.學者有自立之志,當拔出流俗,不可泛泛與世浮沉。
75.讓書香溢滿校園,讓心靈徜徉書海。
76.養(yǎng)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77.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78.讀書是至樂的事。
79.循序而漸近,熟讀而精思。
80.行萬里路,究不若讀萬卷書之重要。
8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82.讓讀書成為習慣讓積累成就輝煌。
83.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
84.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后再來寫作。
85.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86.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87.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
88.煩躁的你向它訴說,快樂的你和它分享。日記是我的忠實伙伴。
89.書香縈繞,情滿外校。
90.經(jīng)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91.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92.生命因閱讀而精彩,人生因?qū)W習而快樂。
93.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仍嫌少。
94.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95.學得生動,學得深入,學得有效。
9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97.知識改變命運,智慧書寫人生。
老子的名言7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2、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4、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8、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27、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8、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30、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3、治人事天,莫若嗇。
34、治大國,若烹小鮮。
3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36、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37、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8、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9、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0、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1、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4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6、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4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
4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5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5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5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6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6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65、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6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69、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70、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7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72、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73、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7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8、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7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8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1、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8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84、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5、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8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8、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8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9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9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9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9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9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96、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97、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98、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00、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0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老子的名言8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而然為法則)–––––––中國人以順應自然為最高法則,西方人以戰(zhàn)勝自然為最高法則,兩者可以互補。
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于走路,不留痕跡;善于言談,無可指謫)––––––––神出鬼沒,滴水不漏,中國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為。逆理而為必然會把天下搞亂,越是執(zhí)著把持,就越會失去)–––––––為而敗,執(zhí)而失,這其中包含了辯證法的道理。中國的思想主要是陰陽辯證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以人間正道輔佐君主的人,不以軍隊逞強于天下。用兵會很快產(chǎn)生惡果;軍隊所到之處,荊棘叢生;大戰(zhàn)過后,必有荒年)–––––––中國的戰(zhàn)爭異常殘酷,完全是為了政治上的奪權(quán),所以對經(jīng)濟、環(huán)境肆意地破壞,對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肆意地殺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只要很好地達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來逞強。達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達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達到了目的不要驕傲,達到了目的而要認為這是迫不得已,達到了目的不要逞強。事物壯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壯則老,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張果而勿強,可現(xiàn)實中幾個軍閥能做到?
6、“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達,深邃到無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測,在中國是褒義詞,在西方卻是貶義詞。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道規(guī)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規(guī)律,輕取妄動,其結(jié)果必兇)–––––––所謂“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張反斂,以反達正等謀略,老子深為諳之。
8、“希言自然”(少說話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說:“天何言哉!”“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因為在中國,因言治罪,說話闖禍,是自古以來的通例。
老子的名言9
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8、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9、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1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4、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7、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8、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9、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0、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2、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2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4、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5、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9、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3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33、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善?
34、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35、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7、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4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2、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4、治人事天,莫若嗇。
4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4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4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9、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50、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夠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52、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53、治大國,若烹小鮮。
54、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56、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
57、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58、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9、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0、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61、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6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6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4、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65、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6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7、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6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69、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7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7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7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7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5、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7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7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7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80、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2、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8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84、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8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88、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8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90、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9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9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9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長久。
9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5、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96、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97、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9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9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0、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老子的名言10
1、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4、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5、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7、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1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3、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
2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7、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30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老子的名言11
1、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5、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6、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8、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1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0、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1、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5、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夠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9、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1、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的名言12
1、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2、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老子的名言13
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三章
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0、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18、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19、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道德經(jīng)》第五章
2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道德經(jīng)》第七章
2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經(jīng)》第二章
2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24、希言自然。 --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2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經(jīng)》第九章
3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34、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的名言14
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献
2、強行者有志——老子
3、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献印兜赖陆(jīng)》
4、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道德經(jīng)》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可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克服擾動,賽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tǒng)治天下!献印兜赖陆(jīng)》
6、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献印兜赖陆(jīng)》
7、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道德經(jīng)》
8、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献印独献印欲第四十六》
9、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献印兜赖陆(jīng)》
10、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献印兜赖陆(jīng)》
1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道德經(jīng)》
12、出生入死!献印兜赖陆(jīng)》
13、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14、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經(jīng)》
1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献印兜赖陆(jīng)》
16、江海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像
17、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献印兜赖陆(jīng)》
1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jīng)》
1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jīng)》
20、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老子《道德經(jīng)》
2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献印兜赖陆(jīng)》
22、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
23、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24、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献印兜赖陆(jīng)》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献印兜赖陆(jīng)》
26、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献印兜赖陆(jīng)》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献印兜赖陆(jīng)》
28、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献
29、大巧若拙——老子
30、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献印兜赖陆(jīng)》
3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献印兜赖陆(jīng)》
32、“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于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于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則煩惱之情增!薄献
33、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献印兜赖陆(jīng)》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献
3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献印兜赖陆(jīng)》
36、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献拥诎苏隆献印独献拥诎苏隆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献印兜赖陆(jīng)》
3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道德經(jīng)》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jīng)》
4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献印兜赖陆(jīng)》
41、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譯文:一切要順應自然。所以狂風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長久,何況人的那點力量。所以,從事于道的人得到道;從事于德的人得到德;從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樂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樂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樂于得到他。為人誠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献印兜赖陆(jīng)》
42、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經(jīng)》
43、你熱,我便清涼,決不激化你的沸騰;
4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45、你動,我便隨行,決不撇下你的孤單;
46、你低,我便涌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47、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献印兜赖陆(jīng)》
4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jīng)》
49、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松,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欲而自寧!献
50、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献印兜赖陆(jīng)》
51、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老子
52、禍莫于不知足意義:告訴人們不知足會帶來很大的禍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5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献印兜赖陆(jīng)》
5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經(jīng)》
55、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献印兜赖陆(jīng)》
5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献印兜赖陆(jīng)》
57、困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58、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能夠示人!献印兜赖陆(jīng)》
59、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道德經(jīng)》
60、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老子
6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老子
6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6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道德經(jīng)》
6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jīng)》
65、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經(jīng)》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献印兜赖陆(jīng)》
67、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献
6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道德經(jīng)》
69、清凈則天下正——老子
70、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jīng)》
7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經(jīng)》
72、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老子
7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經(jīng)》
74、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老子《老子》
7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献印兜赖陆(jīng)》
76、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經(jīng)》
7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經(jīng)》
78、你冷,我便沸騰,決不漠視你的寒冷!——老子《道德經(jīng)"上善若水"》
79、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薄献印独献拥谖迨苏隆
80、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献印兜赖陆(jīng)》
8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献印兜赖陆(jīng)》
82、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道德經(jīng)》
83、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献
84、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老子》
8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献印兜赖陆(jīng)》
8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jīng)》
8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像
88、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89、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献印兜赖陆(jīng)》
90、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献印兜赖陆(jīng)》
91、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印独献印
92、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yōu)長;
93、故常無欲,以觀其妙。——老子《道德經(jīng)》
9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疃督D転榘俟韧酢
9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献印兜赖陆(jīng)》
96、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經(jīng)》
97、你靜,我便長守,決不打擾你的安寧;
98、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老子的名言15
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2、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6、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1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0、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2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5、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3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的名言通用15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12-17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警句12-17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精選】04-12
老子的名言(15篇)02-15
老子的名言15篇02-14
老子的名言警句6篇01-20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12篇)04-12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12篇04-12
老子的名言名句13篇04-06
老子的名言精選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