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六級考試作文真題(精選4套)
了凡四訓是為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jīng)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了凡四訓的讀后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一)
《了凡四訓》是我這么多年以來看到的最能打動我心靈的書籍,第一篇,立命之學。”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不是算好。這么多年,學業(yè)一直比較順利,只是自己沒有珍惜好大學的時光,考試也是得過且過,一味的追求快樂輕松的生活,沒有吃苦的精神,不夠努力。08年冬天,找工作也很順利,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jīng)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我相信我道理的東西,比如佛法中的因果報應之說,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于自身而言,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僚們,他們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拋在腦后,他們不知恥,也無畏懼之心。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古語說,“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如不是經(jīng)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人的習性就像是動物的保護色,突然要改變,人是會缺乏安全感的,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我們做事情,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體恤別人的疾苦,凡是要換位思考,這里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年輕人,脾氣很暴躁,常常對別人發(fā)脾氣,村里人都很討厭他,他很痛苦,很想改變,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于是他問他的父親該怎么辦,他父親給了他一塊完好無損的木板,對他說:孩子,你每犯一次錯誤就釘一顆釘子在這塊木板上,一個月以后,他驚訝的發(fā)現(xiàn)木板上訂滿了釘子,他很懊悔,于是,他父親就說,好,從現(xiàn)在開始,你要好好的對待別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從木板上拔掉一顆釘子,三個月過去了,年輕人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很開心的拿去給他父親,父親說,孩子,你看這塊木板上已經(jīng)全是洞,這些洞就好比你曾經(jīng)帶給別人的傷害,即便你改正過來了,你給別人的傷害是沒法消除的。年輕人聽了后,從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惡習,再也沒有傷害過別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當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做的事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傷害,這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我們每個人都用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用真誠的心去改過,一定會像了凡先生一樣,一點點改掉身上的過錯,成為一個仁義道德之人。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在《了凡四訓》中讀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減輕老百姓的稅,有的人為窮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這些善人最終都有很好的結果,在當今社會,只要為官的切實為百姓做幾件實事,不貪污腐-敗,那就是好官,也許我們沒有機會救別人的性命,也許我們沒有能力支援窮苦的家庭,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積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種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道:“在別人落難的時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別人出丑時,不要取笑,在別人幸運時,用真誠的心去祝福!這樣就是一個起碼是善良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里很復雜,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心態(tài),這種小心翼翼的'善良讓我覺得很悲哀,為什么現(xiàn)在社會這么多作惡的人,就是因為我們缺失了我們幾千年文明的精髓,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道德,仁義。已經(jīng)在這個社會變成一種奢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里,我們要做善事更難了,F(xiàn)在的經(jīng)濟危機。已經(jīng)危及到我們每一個人了,從企業(yè)倒閉,到失業(yè)。我們公司能幫助企業(yè)的就只有我們的書籍,能真正讓企業(yè)家體會到書里的道理,落實到實地,讓企業(yè)順利度過難關,我們才算是真正幫助了別人。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 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jīng)常拿出來看。
2, 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fā)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 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 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 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 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二)
研讀過《了凡四訓》的朋友們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訓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據(jù)史料記載,袁了凡先生與佛教淵源甚深,且與當時著名高僧云谷禪師交情頗深。他在沒有遇到云谷禪師前,只明白認命,任憑命運的安排,十分消極被動。之后,在與云谷禪師的交往中,他逐漸意識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道理,并根據(jù)“立命之學”自強不息,改造命運,并教導后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積善積德,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jīng),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jīng)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細細品讀《了凡四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chuàng)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了凡四訓》中關于“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能夠創(chuàng)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能夠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云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先你還是個凡夫。”隨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此刻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為政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為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發(fā)心去改,善莫大焉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再偉大的人,再有聲譽的人,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人,因為一點小錯誤,斷送了性命;有的人,因為犯下錯誤,成為千古罪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致命的,絕大多的過錯是能夠避免或是改過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訓》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即是說,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于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了凡四訓》與佛經(jīng)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么,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欲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此刻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向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于自身的話,那么,謙虛則是在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tài)度。試想,一個不明白謙虛的人,是多么魯莽和無知啊!“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兑捉(jīng)》謙卦上說:天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jīng)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由此來看,不論是天、地、鬼、神,還是人,都就應注重謙虛的效用,不能熟視無睹,一味自滿。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省,及時發(fā)現(xiàn)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獲得更多的青睞和賞識,助力于成功……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與情感中的種種陰霾,并能發(fā)無上慈悲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一個通情達理的智者。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三)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么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著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fā)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yǎng),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于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于寒松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著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后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后,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周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于“最基本”的階段。對于《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并了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下一頁更多有關“了凡四訓的讀后感”的內容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四)
近日,我閱讀了《了凡四訓》,如同聆聽圣人教誨,收獲甚大。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省吳江縣人)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資料,集中概括總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于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崇、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fā)生了重要影響。
“立命之學”中提到了改造命運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斷惡。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論轉變?yōu)橄嘈抛约耗軌蚋淖兠\,即在生活中不斷的行善,而不作惡事,他的這種轉變也正是信仰的轉變,從信仰宿命論而改為信仰福善禍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觀。
“改過之法”,就是不僅僅要用心為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了凡先生將改過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和從心上改,并且論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從心上改,意思是說因為人們有不正當?shù)乃枷氩艜l(fā)展成千萬種過錯,一個人如果能凈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靈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會犯錯誤。這是了凡先生論述改過的最高境界。
“積善之方”,即積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運不僅僅要改過,而且還要積善。在積善方面了凡先生劃分了十條標準,即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如果能做到這幾點,我們就能夠具備這世間各種品德。
“謙德之效”講的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本篇首先從理論上論述了“謙虛獲益”的普遍性,這個道理類似于我們平時所提倡的“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透過了凡先生的經(jīng)歷,有兩點我感觸頗深:
一、命運是能夠改變的。自己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滿信心,完全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處處為他人著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個人若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必將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消亡。即佛門講究的因果報應。佛教認為,宇宙的萬事萬物的生起,都是業(yè)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惡報應都是由自己的`業(yè)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因此,要培養(yǎng)善良之心,多行善事,這種光明正大的心念就會主導人的身心,邪惡的念頭就無法乘虛而入了。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當意識到不好的狀況發(fā)生時,要立刻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去。
二、知非改過須具三心:一是知恥心,二是畏懼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發(fā)恥心。人能夠知恥,就不會起妄心,動惡念。我們做人處事時刻要謹慎,要反省是否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組織的培養(yǎng)、親人的期盼。
第二要發(fā)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沒有畏心,又不知恥,什么樣的壞事都會做出來。平時我們在工作、生活、處事中要敬畏黨紀、國法和規(guī)章制度,這是鐵規(guī),須深知觸碰各項規(guī)章制度高壓線的后果嚴重,教訓慘痛。
第三要發(fā)勇心。有過當下就改,無須遲疑。發(fā)勇心改過就須痛下決心,決定沒有猶豫,當機立斷。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五)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么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著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fā)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yǎng),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于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于寒松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著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后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后,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周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于“最基本”的階段。對于《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并了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了凡四訓的讀后感(六)
讀此書,從她說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與我甚是要好,2013機緣巧合結緣佛教,2014暑假回家鄉(xiāng)與她見面,言談間對生的從容、對死的坦然讓我刮目,臨別送我?guī)妆緯渲幸槐?--《了凡四訓》,暑假期間得空細細品讀,頗有些許沉淀,借此機以為記。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chuàng)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能夠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云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先你還是個凡夫。”隨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這正是《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發(fā)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與佛經(jīng)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么,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欲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此刻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向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當成修行。
【英語六級考試作文真題】相關文章:
英語六級考試真題常見詞匯詳解09-03
英語六級真題作文10-31
英語六級作文真題及作文09-13
2016年6月英語六級考試真題10-09
英語六級真題作文范文09-04
英語六級作文真題及范文09-27
英語六級作文真題范文07-29
英語六級作文真題范文12-13
英語六級真題范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