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管理者向領導者有哪些轉變
領導力需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去調和各種標準,慢慢形成一個整體的模式。這需要個人的努力,包括忘記在管理者生涯中已經學習、掌握到的很多東西。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從管理者向領導者的轉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一個標準的跟隨者到標準的制定者
有這么一種說法:不能夠服從命令的人也不能夠命令他人。在軍隊里這可能是對的,但對一個領導者而言卻是錯誤的。領導者有能力看到一個新的愿景、一個新的機會、被大家所追隨的理想,而且這包括了對現狀的創(chuàng)造性破壞。從這個意義上說,領導者不是秩序的卓越遵守者,而是一個傳統(tǒng)標準的破壞者。
這對一個渴望成為領導者的管理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對那些已經被訓練遵守規(guī)則、不愿去打破平衡的管理者尤其如此。管理者認為,與那些在思考和行為方面更有秩序的人打交道是更舒服的。但是,一個有潛力的領導者對現狀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安并提出一種設想,他/她必須決定應該怎樣以及什么時候表達自己的不安及設想。這些不安和設想可能會給組織和個人的生活、職業(yè)帶來混亂。整個職業(yè)生涯被有效地制約著,大多數管理者都是在危急時刻才會改變對策,而不是在幻想和靈感的刺激下主動做出改變。
從一個現實主義者到一個夢想者
在組織內,一直以來管理者都被教育自己應該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一個“實踐”者,同時也被告知不要“夢想”那些荒誕的想法和念頭,而是要對所做的工作將會起到什么樣的現實作用做一個實際的檢驗。一段時期以來,管理者開始從一個“現實”的角度看問題,而且開始習慣性地摒棄新的思路和指責提出創(chuàng)造性思想的人。
領導者不必然是現實主義者或很“實際的”人。領導者是不斷夢想奇妙愿景的夢想家。沒有持續(xù)的夢想,思維就會淤塞。然而,夢想卻不是管理者訓練過程的一部分。做夢需要一個特定的時間來進入,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什么也不做,只是沉思。做夢的人會被貼上游手好閑或是白日做夢的標簽,被認為不適合賦予較高的職責。但往往是那些善于夢想的人才能帶來重要變化。當然,只有夢想而沒有行動跟隨是沒有用的。而沒有夢想的行動則是盲目的、空洞的,有可能激發(fā)了很多熱情但卻只完成了一點點。
從 “事實”和“數據”管理向“情感”管理轉變
美國國際電話電信公司的海洛德·吉尼恩就是數據處理者的最好例子。他和他的高管團隊投入大量的時間收集越來越多的數據,并進行非常嚴謹的分析。然而,盡管擁有數據的所有分析,他仍然無法阻止公司走下坡路,因為當時的ITT公司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長期戰(zhàn)略和一個牢固的核心價值觀。
許多管理者掉入一種理念的圈套,認為好結果的關鍵是如實又不帶情感地分析,情感不應該帶到決策中來。不幸的是,他們也是人,情感不可避免存在。
印度第二大摩托車制造商巴賈吉汽車公司的CEO桑吉夫·巴賈吉在設立公司所必需的一個自動退休方案時非常痛苦。當一個工人問他,為什么自己在公司工作了30年卻會被解雇?是否他的工作效率不佳?他將怎樣告訴自己的家庭等這些問題時,巴賈吉發(fā)現回答這些問題非常困難。
管理培訓是不會為處理這種情況提供準備的。對巴賈吉提出疑問的那個工人頂多被視為一個討厭的人,很快被解雇了。但糟糕的是,巴賈吉沒有抓住這位工人的離開將對其他數以百計的人有益這點,無法對工人的質疑提出一個合理的、能夠得到諒解和理解的解釋。
管理和經營責任、忠誠、道德觀等情感非常困難,這些情感處理起來特別脆弱。重大的決策往往伴隨強烈的情感,然而使公司的基本特征保持完好無損也包括有效管理這些情感。特別是強權的管理者在管理情感方面往往分析能力較差,他們認為“不可預知的”和 “不合理的”人是不順眼的。他們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越多,碰到的困難也會越大,不幸的是,他們認為這是領導力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從一個完美主義者變成妥協(xié)者
管理教育假定從一開始管理者的職責就是最優(yōu)化利潤、收益、股東價值等經濟參數。在上面提到的三個參數中,可能出現的兩難是,利潤的最大化卻無法使股東價值最大化。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產品(如某種藥物)經過長時間的高成本研發(fā)后,最后發(fā)現這種藥物可能有副作用,這時公司是繼續(xù)推出產品,干脆否認;或者繼續(xù)投入資金去試驗、研究;還是退出產品線?這就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沖突所在。美國的主要煙草公司的長期股東的利益都與堅持反吸煙運動相悖的,今天,他們之中的許多已經被迫在法律訴訟中支付了很大一筆金錢,這些企業(yè)早期的行動不也是為了他們的股東嗎?
這里并不是怎樣去選擇對錯的問題,但是,正如巴達洛克所說的,在正確與正確、錯誤與錯誤之間不可能有最佳的方案,只能是一個折中的妥協(xié)。而那些接受了傳統(tǒng)管理教育的人可能很難接受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的現實。的確,最終還是要做出選擇,結果也必須去面對。所不同的是,領導者必須持續(xù)把握這些困難的選擇,并且找到自己和他人都能夠接受的答案,但卻從來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這里涉及長期和短期的選擇問題,涉及同事之間關系、企業(yè)與團隊、個人與家庭成員等問題。他們必須判斷他們的行動對自己、對他人、對現在和對以后的影響。對一個步入領導角色的人來說,把握好這種權衡的尺度非常困難。領導者要表現出來自己的勇氣,同時他們肩負著非常沉重的責任。
從一個“情感管理者”到“情感觸動者”
要成為一位領導者,管理現有的情感是不夠的,引發(fā)合適的情感才是不可或缺的。引發(fā)這些情感并不需要經過一個邏輯的過程,事實上,幾乎和邏輯相反。例如,許諾在項目結束時給予巨額獎金就可以產生強烈的情感。正如羅斯福所說的,政治家不是規(guī)劃現實的情節(jié),而是創(chuàng)造希望和夢想。
領導者必須善于用簡練的語言捕獲組織所代表的意義并引發(fā)情感的投入。印度的甘地造了“Ramarajya”一詞——代表正直、關心、公平而沒有剝削的社會。1990年,Vellore維羅納基督醫(yī)學院在伊娃·斯庫德的領導下,秉承“以基督教精神下為貧窮者服務”的理念開始經營醫(yī)院。管理者的工作是在一個為了報酬或為避免處罰的激勵系統(tǒng)下進行的,而領導者是在激發(fā)熱情的基礎上工作,這種情況下人們樂于奉獻不是因為有利可圖,而是因為值得這么做。
這兩種方法,表面是邏輯和情感的比較,但兩者之間卻有根本的不同,這也是有抱負的領導者需要一個跳躍深淵式轉變的原因。這兩種方法的差異可以用“熱情和利益”來形容。當受有形獎賞的鼓勵時,人們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工作,沒有熱情可言。而領導者是在熱情的驅使下工作,不是憑借對環(huán)境的現實理解,也不是這樣做對其個人意味著什么的準確計算。領導者首先需要能夠由目標驅使迅速進入狀態(tài),然后必須有能力推動其他人投入到目標中。這也是為什么多數時候領導者容易失。壕褪且驗樗麄儾粌H無法感染他們自己,也不能驅動其他人的熱情。
領導者怎樣才能成功地調動其他人呢?首先,他們必須找到一個能激發(fā)他人的目標因素,激發(fā)并忠于這個因素,而且領導者要通過創(chuàng)造神話、象征甚至幻想的方式感染人的方式來呈現這個因素。其次,領導者必須精確估計追隨者對他們的所做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們不會因邏輯上的不一致而慚愧。如果他們想成為領導者,重要的是整體的效果、管理者必須知道怎樣帶來這種效果。
【從管理者向領導者有哪些轉變】相關文章:
管理者與領導者有什么區(qū)別12-08
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有哪些06-29
中層管理者的必備素質有哪些03-10
中層管理者的常見問題有哪些02-24
一個好的領導者需要哪些領導特質04-17
舞蹈的種類有哪些05-20
徽菜有哪些做法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