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赧大地經典散文(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yōu)美,文章一定要流暢!靶紊⒍癫簧ⅰ。那么,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報赧大地經典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1
學校的勞動周我很幸運的被分配到花房工作;ǚ渴且粋大型的花卉種植基地,在里面我見到了火紅的玫瑰花、含苞待放的嫩綠色菊花還有各種色彩鮮艷形態(tài)殊異卻叫不上名字的花朵。
在花房的工作是一次親近大地的好機會,平日在教室里四平八穩(wěn)的一心只讀圣賢書,很少能去親自體驗下地勞動的真切感受;ǚ康睦喜嫒菹楹痛忍@,說話的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股質樸平和的氣息。也確實是這樣,親近大地的人不可能用太過華麗的辭藻表達自己的思想邏輯。農民作為我國一個龐大的群體,黃色的土壤養(yǎng)育著他們,每天都和大地進行親密接觸,從骨子里就充溢著一股厚實勁。
人們喜歡把大地比作母親,是因為大地是人類始祖千年前的魂魄所在。按照榮格集體無意識來說,現代人乃至以后未來的人類,都會在記憶深處留存著祖先給我們預存的潛意識基因。因此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離地面越近就越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試想一下,身處萬仞高空的飛機上抑或是在一棟摩天大樓的頂層進行辦公,會比腳踏實地的赤腳站在蒼茫無垠的大地上更有安全感么?
我對大地最初的印象駐留在小學三年級之前。由于當時父母在外地工作,所以照看我的工作便落在了爺爺奶奶身上。那時爺爺只有五十多歲,和奶奶一起工作在火車站的食堂里。每當中午食堂忙的不可開交,我就被安置到屋后一方種滿了各類綠色蔬菜的園地里玩耍。這里還有兩顆身形頎長枝葉蔥蘢的參天大樹,夏天時我總喜歡躲到它的樹蔭下乘涼休憩。這是一片和魯迅筆下所描繪的“百草園”同樣妙趣橫生的地方。小時候總覺得在這里玩的時間太少,往往玩到興致上被爺爺奶奶招呼吃飯的聲音所劫掠。童年的好奇心常常驅使我掘地“三尺”把隱匿在其中的蟲豸全部挖出來,然后一個個放在掌心上屏氣凝神仔細端詳它們的活動。如果被挖出的昆蟲體型不大,我還會額外“賞賜”它們去蜘蛛家里做客,不過那些弱小的昆蟲大多是被裹上一層白色的絲質外套驚恐萬狀的被蜘蛛一點點拖入花叢深處,F在想想,小時候的做法還真是殘忍,對不起了,童年的小伙伴們。有時,我會匍匐在地上用手不厭其煩的把一只只黝黑的螞蟻裝進塑料瓶里,然后拿著它和對門的小朋友交換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勞動過程會把手變得又臟又臭,但我卻總是樂此不疲。坐在自習室里靜靜的思忖片刻才發(fā)現,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會有這么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一個人一生中總要與大地發(fā)生點什么故事,即使渾身泥土狼狽不堪,也沒有什么好責備的。這片略顯粘稠的潮濕土壤,承載著我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花房工作的第二天才切實感受到大地的蒼涼遒勁。為什么莊稼漢子的臂膀總是渾圓孔武?為什么西北農民地處沙漠戈壁等惡劣環(huán)境仍然擁有彌堅旺盛的生命力?因為每天在與大地的抗爭搏斗使他們從中汲取到無窮的力量,健碩的身材甚至可以媲美古希臘神廟中的人體塑像。由于使用鋤頭的方法不當,我的雙手被磨出了兩個黃豆般大小的水泡,手指與掌面相接的地方也被磨出了一層薄薄的繭子。報赧大地,從祖輩至今不過三代,我卻早已喪失掉了縱橫捭闔于厚地沃土間的能力,雙手在觸碰到褐黃色長柄的鋤頭時,親切感和陌生感一齊涌上心頭。四十年前,爺爺曾用自己勤勞厚實的雙手耕耘在黃土梯田間,用自己堅實寬大的肩膀支撐起這個略顯簡陋卻不失溫馨的大家庭。為了尋找爺爺當年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我在中秋特地回了一趟老家,在一輛帶有歷史質感的自行車的陪同下,向著田野深處去追尋那種久違的親切感。
通往黃土梯田的道路崎嶇難行,在風力搬運的作用下,路上堆積了一層厚厚的黃色塵埃。一路行來沙塵彌漫,連呼吸都覺得困難。在一個斑駁的木質房子處轉彎便進入一條狹長小徑。接下來的經歷有點像陶潛進入桃花源的夢幻奇遇:“復前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又騎行了大約十五分鐘,經過一個轉角后見到了令人驚艷的一幕,之前狹長逼仄的通衢在這里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廣闊無垠的蒼茫天地。在地質學上,這里屬于千溝萬壑典型地貌的黃土高原,環(huán)顧四周,不禁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所折服。道路兩旁的狗尾草在微風的輕撫下?lián)u曳著曼妙身姿,像極了水中蕩漾開來的朵朵漣漪。我的雙眸此時變成了一臺高清攝像機,像饕餮吞食般想把眼下的美景盡收眼底。這里算是沃野的最深處,因此人際罕至,四野闃然。把車子倚在路旁一棵白楊上,獨自走進這片階梯狀的高坡,打開手機里唯美柔和的鋼琴曲,潺潺樂聲與大地美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走向坡頂,涔涔汗?jié)n浸濕了大半上衣,。當我氣喘吁吁終于到達頂點式,回首俯視腳下錯落有致的村鎮(zhèn)屋舍,心中舒暢愉悅的情感溢于言表。既然說不出來,那就用最原始的方式釋放心中的激情吧。我用力吸了一口清新如洗的空氣,然后似狻猊怒吼把心中積蓄已久的情緒全部宣泄出來。大地母親在我心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寬廣胸襟,慈眉善目的形象,不論你有多少憂慮煩惱,她總是面帶祥和的笑容聽你娓娓道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離大地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但這不正是祖祖輩輩人所期待的嗎?加官進爵,峨冠博帶,遠離這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大地是寬厚忠恕的,不會計較什么,只會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的全部奉獻給人類。自己則在忙碌之后獨自看著日月沉淪,花開花謝。夢里有時還會回到那個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在上面和小伙伴們追逐嬉戲,開懷大笑。站在教學樓上,通過窗子目光炯炯的看著校園后還未開發(fā)的大片荒涼土地,想到自己以后可能還會繼續(xù)深造下去,不禁低下頭思考起來:人為什么總想要朝著天空向上飛翔?因為人的靈魂是向上的;人為什么總想要親近大地?因為人的最后歸宿就在這里。
在花房勞動的間隙,我孑身一人站在一片視野開闊的平地上,額頭微微上仰十五度,目光深邃的看著如湖水般清澈透明的蔚藍蒼穹,心里囁嚅道:“大地母親,請原諒我在你面前笨拙遲緩的表現,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體內來自遙遠始祖的大地基因早已被慢慢稀釋,變?yōu)樾D城市中蕓蕓眾生的一員。在未來,我還會繼續(xù)遠離這里,去北京,去上海,去一個鋪滿柏油馬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大都市。我知道這樣可能會讓您倍感孤寂,但請您不必想念我,因為終有一天,我會在冥冥的指引下再次回到您的懷抱,直至地老天荒!毕氲竭@,我用手捧起一抔黃土,嘴角露出一絲愧赧的笑容。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2
在村莊的四周,是大地。某種程度上說,村莊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島。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據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種廣闊的、無垠的、平整的平原。這是橫平豎直的平原,每一塊土地都一樣高,沒有洼陷,沒有隆起的地方,沒有石頭。你的視線永遠也沒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遠的地方了,那只能說,你的肉眼到了極限。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達極限。極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圓,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卻折磨人。這個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過是你需要跨過的距離。平原的大卻不一樣了,它是你勞作的對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經過你的手!霸谏n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麥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麥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這是何等的艱辛,何等的艱辛。不能想,是的,不能想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輩子,但不能想,一想就會膽怯,甚至于不寒而栗。農業(yè)文明時代,為什么統(tǒng)治者的基本策略都是愚民?有道理的——只有愚民才能使農業(yè)文明有效地延續(xù)下去。農業(yè)文明是不能允許農民有“個體”、有“思想”的,不能。一旦有,大地就會搖晃。所以,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和電氣化,而擺脫農業(yè)文明的根本卻不在機械化和電氣化,而在不再愚民。
莊稼人在艱辛地勞作,他們的勞作不停地改變大地上的色彩。最為壯觀的一種顏色是鵝黃——那是新秧苗的顏色。我為什么要說新秧苗的鵝黃是“最壯觀”的呢?這是由秧苗的“性質”決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種莊稼都不一樣,它要經過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與大地之間,無邊無垠的鵝黃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莊稼人的指紋。
鵝黃其實是明媚的,甚至是嬌嫩的。因為遼闊,因為來自“手工”,它壯觀了。我想告訴所有的畫家,在我的老家,鵝黃實在是悲壯的。
我估計莊稼人是不會像畫家那樣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扒帱S不接”這個詞一定是農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莊稼人。一青一黃,一枯一榮,大地在緩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變。莊稼人的悲歡骨子里就是兩種顏色的瘋狂輪轉:青和黃。
青黃是莊稼的顏色、莊稼的邏輯,說到底也是大地的顏色、大地的邏輯。是邏輯就不能出錯,是邏輯就難免出錯。在我佇立在田埂上的時候,我哪里能懂這些?我的瞳孔里頭永遠都是汪洋:鵝黃的汪洋——淡綠的汪洋——翠綠的汪洋——烏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駁的汪洋——淡黃的汪洋——金光燦燦的汪洋。它們浩瀚,壯烈,同時也死氣沉沉。我性格當中的孤獨傾向也許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邊留下的。對一個孩子來說,對一個永無休止的旁觀者來說,外部的濃烈必將變成內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聲音。這聲音很奇怪——你不能聽,你一聽它就沒了,你不聽它又來了。泥土在開裂,莊稼在抽穗,流水在澆灌,這些都是聲音,像呢喃,像交頭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蕩蕩,它們是枕邊的耳語。麥浪和水稻的洶涌則是另一種音調,無數的、細碎的摩擦,葉對葉,芒對芒,稈對稈。無數的、細碎的摩擦匯聚起來了,波谷在流淌,從天的這一頭一直滾到天的那一頭,是嘯聚。聲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實與不絕,它成巨響的尾音,不絕如縷。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間的恢宏。
大地在那兒,還在那兒,一直在那兒,永遠在那兒。這是淚流滿面的事實。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3
今天,我以一位農民的身份閱讀大地,我使用一把叫鋤頭的工具與大地進行深層次的交談。
我用鋤頭打開大地如同我打開一本書的書頁。我閱讀的每一行文字就是我眼前的小麥和豆苗。我從這些文字中讀出大地的一些端倪,我沒有說我會通過這些文字讀懂大地,能讀懂的也許就那么一點點,因為大地太廣博,太深厚了,我不可能一遍就能領略其全部。
我從文字中讀出大地的豐富。大地的懷抱里藏著許多秘密,它把這些秘密一點點公開,就像書需要一行行一頁頁去看。今天閱讀到大地是一個顏色庫,那真叫五彩繽紛。春風的手從大地的口袋里一摸,摸出一把顏料涂在植物上,于是我們看到紅的花,紫的花,藍的花。春風是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他又掏出點綠色、黃色,像過生日把蛋糕涂在人臉上一樣,把大地抹成一個大花臉,但這樣的大花臉人們喜歡。
從這些文字中我讀出厚德載物。小麥也好,豌豆也好,草也罷,苗也罷,大地一律把它們承載,養(yǎng)育著。大地可不是一個個性吝嗇,趣味單調的人。如果只有一種顏色,那生活是多么乏味呀,簡直憋死了,悶死了。冬天就那么白茫茫的一片,時間久了,大地不干了,于是翻過了冬天這一書頁。春天來了,大樹小草生長在大地上,昆蟲和小鳥生長在小草和大樹上?傊谴蟮睾竦螺d物。
從這些文字中我讀著一首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首詩倒過來讀也成立:秋種一粒粟,春收萬顆子。小麥、油菜都是秋播的。春末夏初,這些籽實就要收獲了。農民們在整理著鐮刀和扁擔,準備把希望收割,讓豐收從自己肩膀這條不太寬廣的路上走回家。如果從播種到收割是一首詩的話,那么這首詩我今天寫的是中間一行,播種已過,收獲尚早,我用鋤頭丈量它們之間的距離。
我小心地鋤著地里的苗,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就像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大地其實就是一個偌大的作業(yè)本,寫滿了春天的作業(yè)。我認真地批閱著,哪些苗需要扶正,我用鋤尖慢慢的挪一些土鑲上,使之不會歪斜。我怕傷及每一個小苗的根部,怕影響一棵苗一生的生長。但對于草我是毫不吝惜的,一鋤頭就將它連根除掉,實在不行,我會彎下腰用手將他們拔掉。如用紅筆在錯題上畫一個大大的“ד字,是宣判過去,更是警醒將來,這兒不是長草的地方。
我是弓著腰和大地交談,這是農民與大地交談的正版方式。自古至今,面朝黃土背朝天是農民的古訓。不是農民過于謙卑,是農民懂得感恩。唯有農民感恩大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們世世代代耕耘在大地上,大地賜予他們充饑的食量和溫暖的棉衣,大地賜予他們解渴的泉水和靈性的茶葉。所有莊稼成熟時都低下頭俯身大地,麥穗是,稻穗也是。糧食感恩大地,農民感恩糧食,所有農民在勞作時都是俯身大地的。難道不應該嗎?
閱讀大地其實是閱讀一本淺顯而又深奧的大書。淺顯部分我們看到紅的花,綠的草,翩然的蝴蝶。但深奧的部分是不容易看懂的,如讀一本古典,我們需要翻資料,查字典,燈光下,我們甚至愁眉苦臉,百思不得其解。讀大地深奧部分是需要巨大付出的,烈日下,我們不僅用鋤頭叩問,我們還要用汗水叩問。大地憐憫,不浪費一粒種子,當我們的汗水落入大地,大地誤以為是一粒粒種子,于是我們的汗水在大地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汗水結果的時候,我們才真正讀懂了大地。
為了讀懂大地,虔誠地閱讀大地,與大地做一次傾心的交談,我卸下一介書生的裝束。妻子拿來了太陽帽,我沒要,我獨自找來一頂麥秸編織的草帽。因為大地認得麥秸,也就認得戴麥秸帽的人。一本書沒有讀完,太陽落山了,我把這一頁折疊起來明天再讀,然后用鋤頭荷著夕陽回家。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4
陶是老祖宗的神器,千百年來逗人喜愛。陶源自大地上的泥土,蘊含著萬物骨殖,歷經爐火鍛造,飽含著先民對大自然的崇拜,陶紋中散發(fā)出對歲月的理解。后來,先民們有了更高的溫度,燒制中經高溫加釉而更有質感,于是得到了宏大視野的命名:CHINA,我們稱作陶瓷。我喜歡陶瓷,用陶壺沏茶,用瓷杯品飲,陶瓷之間,上下幾千年,山水又相逢,清香裊裊,自然舒暢,一時天地寧靜,時空沉湎,世界空靈,感慨而向時間致敬。
我是愛茶之人。說不上對茶的研究,時間久了,卻飲得出些茶的韻味。沏一壺茶,三兩只瓷杯,正好獨處時自娛自樂,小聚時相視分享。有朋友送我一包茶葉,產自武陵山脈,茶樹野生于千余米雪峰之上,稀稀疏疏的,全然不成產業(yè)的氣候。朋友的表姐住在大山之上,每年上山采得嫩芽三五七八斤,土法殺青揉捻,用偌大的柴火鐵鍋炒制。這茶本是綠茶的基葉,卻被制成了紅茶的湯色。自然,茶葉的視覺并無奇絕,顏色也普普通通,一片片茶葉隨意彎曲勾連,粗細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毛尖的纖毫畢現,沒有龍井的柔嫩厚實,沒有碧螺春的慵懶繾綣,也沒有鐵觀音的散亂蓬松,全然沒有那些有名頭茶葉的章法,單就是一個羞澀質樸的山間女子。這茶卻獨妙,勝過一些數千元上萬元帶著字號的名珍貢品。拉開自封袋,一股草葉般的清香漫溢而出,輕輕吸吸鼻子,始覺茶香的底蘊,其實是嫩葉的香,是春天的香,是嫩葉在春天里,雨過天晴后復合泥土的馨香,淡而柔韌不絕,深而意蘊綿長。那種香,也是麥香稻香米香草香葉香的復合,才有這么醇厚綿長,才有這么清麗誘人,讓人舍不得去沏泡它的汁液,卻又很想一飲而后暢,形神俱為它所迷。
朋友將茶送我,交代了一句話:這茶要留著自己喝。只飲得一杯,便知道這茶的珍妙之處。這茶的湯色,是陽光的金,中和了青草的翠綠,又加了嫩芽的鵝黃,是色譜上難以找到的黃紅,這種湯色,或可以叫做高山黃,或又可以叫做大地紅,紅黃之間,湯水極清明澄亮,盛在杯里靜若處子,端在手中晃若明月。凝神靜氣間,看著這茶色,滿耳的靜噪頓然沉寂,不知道是要將這茶飲入口腹,還是這茶要將人消融到無形。對著這茶湯,我發(fā)呆了很久。茶香經熱水釋放,在水汽升騰中,這香先是一點點洇開,仿佛掙破了什么方才彌漫開來,冥冥之中又似有一簇茶花在眼前悄然綻放,茶香和水汽凝合在一起,任由香氣逐漸濃郁。它慢慢穿透我微閉的眼,曲徑通幽地潛入肺腑,讓我滿身通透地香盈起來。緩過神來,輕抿一口,似一團溫熱的凝脂,先是在舌苔上稍一停留,任它刺溜入喉,又緩緩經咽抵胃,極是順滑,極是圓潤,極是舒坦。這團溫潤中,我還察覺到柴火的余味,那是一片片嫩葉在鐵鍋烈火中逐漸溫軟,在鐵與火炙烤中永生的決然。我知道,這茶定然是長在一片向陽的叢林之中,茶樹的枝干必是歷經了多少年的風霜雨雪,這才將天地日月的菁華集于一身,無苦澀,無腥膻,不濃一分,也不淡一厘。茶一入腹,便覺沉實,仿佛自己頓成了一棵茶樹,屹立在高山之上,迎風迎雨,迎日迎月,任憑歲月變遷,只扎根于土石罅隙。有好一陣,但有朋友來,我就喜歡將這茶拿出來,洗凈小小的白瓷杯,聽一曲牡丹亭或西廂記,看著茶葉在一汪潔凈中微微蕩漾,你一杯我一杯隨意品飲,你一言我一語天南海北,不知何時興盡而散。而今,這茶竟悄然成為絕唱,怕是再也難得遇上了。
年少的時候,我飲鄂西山地的綠茶。那時的茶,都是散裝,不講究茶的制作工藝,也沒人關注茶的生態(tài)環(huán)保,人們講究的,是茶的沏泡。茶大多是老春茶,葉片粗大,都是各家手工揉制。冬天農閑,一家人圍在火壟前,抓一把暗綠的茶葉,丟入小小的邊耳土罐,放在柴火邊炙烤,邊烤邊上下?lián)u動土罐,讓茶葉在罐中受熱均勻。兩三分鐘,一襲濃烈的干香便從柴火味中透出。擼起火苗上吊著的鐵水壺,直將沸水高高細細地酌入罐中,那股纖細的清泉跳入罐中的剎那,轟然一聲,罐中翻騰起偌大水泡,一股水汽攜帶茶香騰空而起,頓時滿屋茶香壓倒了柴火的煙嗆味。這時的茶還不飲用,得放在火邊熬上一會兒,這才每人分得半杯。這種茶湯濃釅,常常讓人醉得微微發(fā)暈,往往心生一絲莫名的饑慌之意。不勝茶力的人說,茶都熬成膏子了,喝一口就留一個缺口,得是非常厲害的人才受用得住。這種沸煮過的茶我也喝過很多年,熟悉得竟無甚心得,卻自此與茶有著很親的緣分,不覺與茶風風雨雨幾十年,無端地迷戀著茶溶于水的香氛。遺憾的是,我家不種植茶葉,我們喝的茶,大都來自附近高山上的姑媽家。有一年,我從山上扯了一根小小的茶苗栽在屋旁,那茶苗漸漸長大,開花,結果,幾十年過去,那棵茶樹如今依然長在那里,也算是一種遺世獨立。記不得是哪一年了,我曾在這棵茶樹上采摘過幾十片嫩芽,自己動手在鍋里翻炒,一芽一芽地捻成條狀,在太陽下曬到半干,終于忍不住好奇,就沖泡成一杯綠湯,樂顛顛地下了口腹,卻無甚特別的滋味。后來有一年,我在長沙農家小住,幫助茶農制過茶葉。我至今記得的是,鮮茶葉先在鍋中加熱殺青,然后放進一個深木桶中,赤著雙腳在桶中一會兒踩踏,一會兒在桶底搓來搓去,直踩得雙腳被茶葉的色素染得發(fā)褐,一片片綠葉變成了暗黑長條,才將茶葉置于竹器之中,擱在灶頭上慢慢炕干。那茶,喝起來滿是柴火味,仿佛端在手中的就是一杯人間煙火,有著火辣辣的香,也有著若有若無的苦,飲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這些年來,我漸漸收藏了不少各地不同的茶。細想起來,茶在不同的地方,還真因不同的水土,不同的制作工藝,有著不同的茶味。當然,不同的`茶,品飲的意趣卻可以大體相同。三五個朋友,圍爐而坐,沏一壺茶,看似閑適,底蘊卻是合作與分享。酒可以逢知己而飲,飲來飲去可能只是酒肉朋友。茶卻不,茶先是禮,進門奉茶,是心底的尊重,是要與你分享大自然的饋贈。杯茶之小間,品的是時間之湯,談的是天地之大,相視的是心神默契。
人們愛茶,大約不僅僅茶能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其實是在茶香茶趣之中,坦露親近自然的本心本性,是心無旁騖和純粹潔凈。這茶,就著陶瓷,借著山水,有人的地方,就一個村落一個村落、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洇著,慢慢干了,化為一群人陶冶心靈崇尚自然的經幡。有人說,茶能提神,茶多酚和茶黃素對人體有這樣那樣的益處。我想,茶的提神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茶的凝神,一片樹葉,就能將一個村莊,一個地域,一個民族,在山水之間凝聚起來,凝聚出共同的意趣、共同的品位、共同的愛好,里面暗含著關于生活的共同理解,這就是茶的力量,這就是茶飲之道,是茶與人互融共通的玄虛奇妙。茶之于人,早已越過了物理的、生物的、化學的效應,向著精神的維度豐潤,繼而又反過來滋養(yǎng)著茶的內涵和文化,變革著茶的技術工藝,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精神居所。
和很多非物質文化一樣,茶文化也是從功能開始的。明代朱橚編撰的《救荒本草》,從食用充饑救荒出發(fā),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園中種植觀察,對采集的植物進行繪圖描述,記載了茶的加工處理烹調方法等。同是明朝學者李濂記茶曰:“救饑,將嫩葉或冬生葉可煮作羹食”。更早的《神農百草經》記:“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人推測,最早利用茶的初衷,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物,也可能是作為烤煮的食物,而后才發(fā)現了茶的藥用價值,逐漸成為抗病強身的藥料飲用。清朝吳其濬在其《植物名實圖考校注》記述:“山茶:《本草綱目》始著錄!睋迹拼郧盁o“茶”字,“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后,茶開始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普及品飲。自唐開始,茶不僅獲得了命名,不再是一條小小溪流,經宋元明清,漸漸匯聚成一條食用、治病、養(yǎng)生、益神、悅性、靜心的文化之河,這是一條流淌高雅自然的大河,吸引著一代代文人士大夫流連吟詠,從功能性的飲食個案,漸漸成了經,成了道,成為詩,成為禮,成為國粹和文化,成為不分南北的無意識集體行為。這條茶湯之河,于是流經六朝而始生胎,流經三國漸成啟蒙,流經魏晉代南北朝而漸成風氣,流經大唐而達興盛,茶也從菜食、藥用躍升為暗含了民族精神文化的國飲之湯。一杯茶湯,不僅融入了天地日月菁華,也融聚了五湖百姓的潛意識,這就是中國茶,一片悲壯的樹葉,終于得到發(fā)現和崇拜,得到賦予和象征,宛若陶瓷在被稱作CHINA一般,茶開始滋潤著這片土地的子民,他們在茶中找到了相通的命運故事和命運感覺,茶將他們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從而成為我們。這或許就是茶經久不衰的原因,從大俗流向大雅,又從大雅流向大俗,每一次流淌,都匯集了流經的山川日月的味道,承載了大地子民的心聲和腳印。
對于茶葉,我倒也愿意相信它是一味中藥。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飲茶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回歸茶的本位,一方面以茶益神提氣強身健體,一方面以茶作為文化凝聚共識修身養(yǎng)性。前一陣,對茶素有研究的朋友寬夫先生請我品飲他研制的被他稱為全球第一款的熟紅茶。寬夫先生講究飲茶的每一個細節(jié),到哪都提一個小小的箱子,里面裝著一套茶具,一把玻璃濾壺,一只分茶器,三只青瓷杯,以備不時之需。他的茶產自毛里求斯,空氣、陽光、水分都屬絕佳,茶的基質自然也是極佳。據寬夫介紹,研制這款茶,是偶然得到英式紅茶的啟示,于是毅然從采礦業(yè)轉行,選擇將英法紅茶產區(qū)作為他新的事業(yè)基地。為了這款茶,他曾賣掉了所有房產,在毛里求斯購得兩千畝茶園,在他“三天養(yǎng)胃、七天改善睡眠”的宣傳中,我特意專注喝過一個星期,使我更加相信茶湯即是中藥,對于人體內平衡的調理,確乎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我想,茶文化流淌到今天,“食”的因素已經淡化了,“藥”的因子卻在我們的血管堅忍不拔地生長,和禮、藝、禪、道、性一起緩緩流淌,流淌在中國大地,蒸發(fā)為云,落地為雨,滋養(yǎng)著官宦士大夫,也滋潤著五家外百姓。而今,我已養(yǎng)成上午飲綠茶、下午喝紅茶的習慣,也算是將茶的功能和茶的文化有所融通,對茶真愛而不獨溺,偶爾還能有一些偏得。
茶之所以稱為文化,其實是歲月的打磨和沉淀。打陸羽《茶經》開始,漸有《茶述》《煎茶水記》《采茶記》《十六湯品》等茶書、茶詩,畫家們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漸漸形成“湯社”、“茶莊”、“茶館”一些品茶機構,上流社會處處流溢著茶香。民間則更是姿態(tài)萬千,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第一次走娘家要“回茶”,喜事要“送茶”,茶在世俗生活中也漸成風氣。這種席卷大地的茶風,又促進了茶工藝在殺青、發(fā)酵、晾制等方面的變化,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也千姿百態(tài)。我一直在想,為什么茶在那么久遠的時間能形成一種席卷大地、經久不衰的文化,而今天太多的茶藝無論多么繁復精美,大都卻只能淪為庸俗的商業(yè)?幾百年前的茶客,幾千年前的人們,其實和今天的我們一樣,內心都注重精神,只是那時介于公共精神產品的文化資源極其有限,市井百姓之間,于是在對茶的創(chuàng)造中享受了文化的滿足?是不是飲茶而聚,成為他們難得的一種精神生活,先民們于是在對茶的品飲中享受自然的恩賜?只是今天的我們,面對無限多的文化選擇時,大多快速的消費并忘記,再也難得吟出一首像樣的茶詩,再也難得畫出一幅像樣的茶圖,再也難得寫出一本像樣的茶經,倒是茶像若有若無的空氣,我們有著某種難以言說的依賴,甚至就是那種唇齒相依,卻又常常無視它的存在。
茶就這樣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毛尖、龍井、普洱、鐵觀音,借助一片湖,一座山,一條河,以得天獨厚的地理,成為中國茶的中流砥柱。世人對茶分了黑白紅烏,又從工藝上分了生熟,從形狀上分了磚餅,從葉形上分葉末,單單是形態(tài),已極為繽紛。文人墨客們又在品飲上不斷弄出一些意思,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敝v究在事茶的過程,做到淳樸自然,玄微適度,中正沖和。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張大復則更進一層:“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逼溲韵轮,品茶不必計較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通過飲茶達到精神上的愉快,達到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然而,現今的茶卻不斷被放大功能,不斷被強行賦予種種文化意味,充滿了重金屬和煩躁之感。我對茶也越來越警惕,尤其是那些產自海拔較低、日趨規(guī);彤a業(yè)化的茶園,那些茶樹本來矮小,在根部施放一些農肥化肥,本不算什么怪事,非采摘期噴一點點農藥,或也能勉強忍受。我所警惕的,是茶農在采摘前,對著葉面噴施各種化肥,增加葉片的肥厚感和水分,使得稱重時更有質感。茶農確是因此多賺了一些錢,飲茶者卻要為此付出健康的代價。千百年來,還沒有哪個時候,對茶的商業(yè)文化手法有今天這么純熟老道,繽紛到難以相信商家的標榜。對那些不知來歷的茶葉,無論多么精美,也無論價格多么高昂,茶客們已不敢輕易入口。
茶屬山茶,原本野生。我粗略查閱了一下,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本草綱目》記載:“山茶產南方。樹生。高者丈許,枝干交加!敝袊遣铇涞脑a地已成定論。寬夫先生考證說,毛里求斯的紅茶,最早也由中國傳入,只是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逐漸改變了茶的品性。和寬夫先生的交流,使我從茶的商業(yè)文化的綁架中跳脫出來,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茶。茶,一定屬于山茶科、山茶屬,如今,那些披著茶的外衣的菊花、牡丹、絞股藍、枸杞,也被我們寬泛地視為茶葉,實際上它們只是植物飲品,由其沖泡的算不上真正的傳統(tǒng)茶湯,F代植物學表明,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高度集中,說明我國西南地區(qū)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fā)源中心,當屬茶的發(fā)源地。西南地區(qū)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qū)和小氣候區(qū),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時,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fā)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有個多年的老朋友經營云茶,他的茶葉基地在云南臨滄海拔3500米以上的村莊,在他合作經營的茶園中,樹齡一千年以上的老茶樹有數十棵之多。這些千年老茶樹,粗到兩人合抱,樹大根深,不需要施肥也不必噴施農藥,單靠根深葉茂就已足夠養(yǎng)分,因而茶的品質極佳,被極好的朋友以一萬元三年的價格包下,每年自己去采摘兩次,三年可以收獲12餅茶。這樣的茶,是值得邀上三兩個至友,在陽臺上談談風月,好好品一品,認真談談時間的。
前一陣時間,我到西湖邊的龍井茶園中小住了一段時間。那片茶園,藏匿在靈隱山的原始森林之中,曾經是一個小小的叫白樂橋的村莊里的責任地,那里居住的人,就是這里的茶農。據說,有開發(fā)商看中它緊靠靈隱寺,出高價從農民手中將茶園收購,準備開發(fā)別墅群,殊不知政府要保護生態(tài),建設規(guī)劃始終不能獲批,拖了好幾年,只得將茶園以三分之一的價格轉讓給一家政府的園林公司。現在,這里成立了茶葉合作社,茶園免費分包給當地已轉為居民的“農民”,任由他們自產自銷,不用上交什么“份子錢”,只求保留那一片茶園的蔥綠。閑暇的時候,我在村里閑逛,見著“自產自銷”的招牌,就湊上去搭訕幾句,想找一款合適的龍井,一連幾天,不是稍感苦澀,就是過于清淡,沒有輕易下手。有個晚上,經由一個租住在村里十余年的熟人介紹,我去了一戶茶農的家。茶農將剩下的茶全部拿了出來,有四種,明前春芽,谷雨茶,龍井新品種43號,龍井春茶。茶農一款一款地沏來,嘗過一遍,我立馬喜歡上龍井春茶的清而不淡,喜歡上新品種龍井43號柳葉般的漂亮身形,我也知道明前春芽的珍貴,可過嫩的芽湯汁過于清淡,總覺得配不上開出的數千元的價格。對淘到的兩款茶葉,算是滿心歡喜。閑居期間,早晚在茶園散步,有時從窗口眺望茶農在田間除草翻土,極是喜歡這種還未產業(yè)化的原始耕作,忽然就覺得這一片西湖龍井,雖然不是我的,卻是屬我們的,于是也可略算作我的了。
同去的家人也很喜歡這片茶園,聽說茶農都是免費承包,便也心生承包一畝兩畝的心意,卻被我一口否絕。此生無緣長住西湖,則要請人打理炒制,這茶葉一旦沾染上利益,虧損姑且不說,也便沒了情趣。像我等愛茶之人,只適合有一搭沒一搭地飲,真要自己有了一座茶園,怕是就要想著經營,想著怎么能賺上更多的錢,人和茶之間,便不再那么純粹。我忽然想起,就有一個熟人,幾年前在武夷山承包了數百畝山林,準備開發(fā)高山茶的奢侈品,每斤的企劃定價都在兩萬元以上,不想忽然政府緊縮“三公”經費,這茶也只好放下身段,試圖回到尋常百姓人家了。不知道這算幸運還是不幸。
衣食住行,少不了油鹽醬醋茶。想必,只有茶,在人的基本需求中是介于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是人對于物質需要基本滿足后通向精神的橋梁,它注定要從生存走向生活,注定要和儒釋道有所融匯,注定要詮釋時間之美,注定要像春風,吹過草原,吹過大地。這茶,是大自然對人的饋贈,不僅滋養(yǎng)著我們的軀體,也一代代滋養(yǎng)著我們的靈魂,滋潤我們的生活,凝聚我們的意趣。茶一旦和水融合,盛在潔白的瓷器之中,就在英語世界中找到了命名的TEA,和CHINA融合為一體,滋養(yǎng)著大地。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5
今天是元宵節(jié),祝大家元宵節(jié)快樂!
總的來說,這個春節(jié)日子過的乏善可陳;旧现黝}還是帶娃帶娃帶娃。不同的是,過了初五以后,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堅持認為二寶已經一歲三個月了,應該斷母乳了,特別是過年那幾天,二寶仿佛知道要斷奶一般,吃奶的頻率越來越多,使她的爺爺奶奶覺得就是吃母乳影響了她的飯量,即使二寶相對于大寶小時候來說已經吃很多了,老人們還是覺得斷了才會吃的更好。
其實作為我內心來講,也并不排斥順勢把奶斷掉,因為大寶就要開學了,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戰(zhàn)斗,我的精力實在有限,加之過年期間由于帶狀皰疹后遺癥引起的肋內神經炎,讓我的右邊胸部位置非常疼痛,甚至深呼吸或者動作稍大都會痛,看了醫(yī)生以后開了營養(yǎng)神經的藥和貼的膏藥,我覺得我是時候該好好的休息休息了。去年一年要兼顧兩個孩子,我已經靠意念拼到了極限,深知再這樣下去必垮無疑,有時候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愛啊!
于是收拾妥當就和老公一起帶著大寶搬回新房住了,這段時間雖然也會很想我的小乖乖,可是我知道這是不得不經歷的過程,人生有時候就是這般無奈,況且爺爺奶奶帶的也挺好的,這樣的確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以前帶一個孩子的時候,即使有我媽媽幫忙還是覺得好累,自從帶了兩個孩子之后才發(fā)現現在單獨帶大寶真的輕松一節(jié)呢。起碼晚上可以睡個好覺,白天也不至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
去年因為要兼顧二寶,大寶的學習輔導上只能保證她把當天的作業(yè)完成就不錯了,這學期卻有了多余的時間可以幫助她復習預習,不懂的地方也有空跟她反復的講解了。
幸虧我還有點好處,并不偏心哪個寶貝,只要在我眼前的,我就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因為二寶出生的緣故,這一年多大寶也也承受了許多心理上的壓力,我深知她的想法卻苦于實在精力有限不能時刻安慰她,所以在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如以前一樣好好的同她做朋友,順利的度過小學生活。
前段時間受老公的影響,一直抽空在看探案方面的書,居然把自己搞的時間很緊張,因為寫的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前天開始總算是看完了,也決定歇一歇,修身養(yǎng)性。
于是便買來一些育兒書籍來看,這是自從有了寶寶以后我一直以來的習慣,隔段時間就要看看育兒書籍給自己加加油,否則就像如同進入了一個瓶頸一般,覺得在育兒路上不能前進下去。
這兩天正在看的是微博育兒名博渡渡鳥的一本書《媽媽是什么》,之前雖然早已關注了她,可是真正開始了解還是受了明星趙子琪的影響,講真,趙子琪的生活狀態(tài)一直讓我非常羨慕,確實是真正的在事業(yè)和生活之間找到了平衡。
這本書是由趙子琪的老公的公司果麥文化出版的,多多少少有些給自家做宣傳的嫌疑,但確實深入了解渡渡鳥這位媽媽就會發(fā)現,真的是一位值得學習的好媽媽。
整本書都是講的渡渡鳥與她三個孩子的生活日常,可是從這些瑣碎的不經意的生活點滴中所領悟到的育兒經驗,恐怕只有我們這些當媽媽并且親手帶大孩子的人才能獲得切實的體會吧。
受書中觀念的影響,我仿佛又看到了最初對孩子滿懷深情的自己,也開始試著改變以往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重新和孩子交流。
比如今天早上,七點鐘起床做了早飯,七點半左右開始給老大穿衣,不同以往的迷迷糊糊,她今天早上因為剛上了衛(wèi)生間所以在給她穿衣服的時候她還算比較清醒,邊穿褲子邊說:“媽媽我今天可以穿裙子嗎?雖然今天有體育課,可是老師說想踢球就踢球,想不踢就不踢,自己隨便玩,所以我可以穿裙子!
我家大寶特別喜歡穿裙子,如果可以的話,一年四季穿裙子都歡喜,但是每天早上就會因為穿著耗費很多的時間,她爸爸就規(guī)定她如果上體育課就不能穿裙子,何況現在天氣還很冷。
放以前我肯定會不耐煩的拒絕了。但是今天我立馬說:“可以啊,有幾條短裙,你可以隨便選擇你喜歡的!贝髮毢荛_心抱著我說媽媽最好了。
吃完早飯梳頭洗臉刷牙后,一般都會直接帶她去上學,今天她隨口說了一句,我給妹妹的畫像還沒有畫完呢。我說那你繼續(xù)畫完吧。她有些小詫異的問:“為什么?還沒有到時間么?”我說:“是的,今天還可以畫十分鐘!庇谑撬察o的畫起畫來。
我也樂得其所,正好在微博上看見西城男孩告別演唱會的視頻,于是便打開來看。她聽到聲音后問我:“這是什么?”以往我肯定會敷衍她說你別管,畫你的畫?墒墙裉煳矣X得我應該把孩子當大人一樣平等的對待,誰說孩子就不能懂大人呢?
我讓她依偎在我的身上,指著視頻說:“這是媽媽上大學時最喜歡的樂隊組合,叫西城男孩,他們唱歌非常好聽,有很多人喜歡他們,全場坐的都是他們的歌迷,但是現在他們年紀大了,已經是大叔了,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安排,這是他們的告別演唱會,唱完這最后一首歌《You raise me up》,這個組合就要解散了,他們以后再也不會在一起表演唱歌了……”
我指著其中一位歌手對她說:“你看這個人,在他小時候有天在電視上看邁克爾·杰克遜的演唱會,邁克爾·杰克遜也是很棒的歌手,這個人就對他的媽媽說:媽媽,我以后也會開這樣的演唱會!然后現在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現場所有的觀眾都是來看他的演唱會,是不是超棒,所以只要有夢想,并且一直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的!
當我講述著這些話的時候,歌聲一直在繼續(xù),看著西城男孩成員們依依惜別淚流不止,我也情不自禁熱淚盈眶,這是我第一個喜歡的外國樂隊組合,伴隨我度過了大一的青澀時光,用來聽歌的walkman是媽媽花五百塊買給我聽英語的,非常喜歡特別愛惜,在那些磁帶還很普及的歲月,正是從這一首首英文歌中,開啟了我真正對英語的熱愛。
在走去上學的路上,大寶對我說:“媽媽,我以后一定要開畫展,叫妹妹來幫我好不好?”我說:“當然好,她也會很開心!”大寶說:“我開畫展開在哪里好?開畫展場地的錢誰出?”我說:“你可以就在我們現在住的房子里開啊!”她說:“那太小了,我的畫展很多人來看的,要很大!蔽夜χf:“噢!很多人來看。∧悄憧梢宰鈧大場地。 苯Y果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說:“不要租的,我要買一個!蔽艺f:“買一個不錯咧,你自己努力賺錢買一個大大的,到時候我去幫你售票好吧?”
說話間,已然到了校門口,她背上書包,在我說完幫她買票后,笑著頭也不回的沖我擺擺手說聲拜拜,便一頭走進校門去了。
我注視著現在在我眼中仍然還是小姑娘的背影,看著她勁鼓鼓的樣子,會心的笑了,這樣一個早晨真好,這樣的對話,這樣的開始,讓我們兩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希望我可以一直保持好奇心和進取心,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渡渡鳥的一句話讓我頓悟:媽媽是大地!是啊,我們是大地,不止要培育參天的大樹,也應該接納腐朽的枯木,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圓滿!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6
春天來了,陽光溫柔了,花枝鮮艷了,大地明亮了,特別是雨水越來越輕快了。在淅淅瀝瀝的細雨中,在朦朦朧朧的煙雨里,覺得早春二月,相逢一場春天的煙雨,幻想自己什么時候也就是那一場春雨呢!
春天來了,“欹枕聞春雨,閉門見綠陰!憋L不再冷了,雨不再涼了,草靜靜地鉆出了地面,樹悄悄地生出了芽兒,大自然一片綠綠的,嫩嫩的,仿佛一大塊無暇的翡翠。
春天的來臨,標志著冬天的遠去。春天溫暖了天地,也點亮了心靈,靚麗了花朵,也裝飾了人們的夢。“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痹绱憾碌牟萆椭S煙柳的美麗,引發(fā)了誰的無限詩意。
春天來了,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伸出雙手讓雨水從指縫間輕輕地滑過,我親吻這場雨,我擁抱這場雨,因為,這是一場春雨,春雨里,一個盎然蓬勃的季節(jié)就要出現,一幅詩情畫意的美景就要到來,一個姹紫嫣紅的欣喜就要閃亮登場。
“一水鳴東西寺,春雨洗南北山。腳力未窮蒼翠,夢魂曾聽潺!贝河隇⒃谇饺f水之間,仿佛可愛的小精靈一般晶瑩透明,它睜著眼睛打量這個嶄新的世界,它輕撫所有的夢想,它要為這個世界洗去塵土,讓這個世界更加清明。
雨敲打在枝葉上,啪啪的雨聲成了悅耳的音樂,成了動聽的琴弦。這是大自然的演奏,這是春天的聲音。雨水從枝葉間掛落下來細膩而溫柔,滴在樹下的小花上,小花嬌羞地張開花瓣承接著,又輕輕地晃動著腦袋把雨水搖落到根下。一會兒,雨停了,走到園子里,感覺空氣格外清新,水泥小路被沖刷得干干凈凈,鳥兒的“啾啾”聲隱隱傳來,在鳥兒高高低低的叫聲中,我的心情也特別的好。
蘇軾說:“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贝河昀,布谷聲聲,大地蘇醒,冰封的一切隨著春江的水流不再回頭。在歡快的春雨聲里,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怡然自樂,他們眼中的陰霾蕩然無存,一個新的日子已經來到。
“春雨燕脂花,滴露勻朝霞”,雨后的世界更美了,清新明凈,一塵不染;雨后的春色更濃了,山清水秀,一片青綠。在溫暖的春風里,在明媚的春光中,草兒挺直了身姿,花兒綻放了笑容。翠綠的樹,青黛的山;藍藍的天,潔白的云。春雨葳蕤了天地,漂染了萬物,所有的一切都舒展開來,都新穎起來,都綻放出來。
風雨中是人生,感恩時是擔當。攜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陪我走過風雨,走過歲月的所有人情物態(tài)。一場疫情終將過去,在風雨兼程,共渡難關時,又一個春天到來。
“綠樹含春雨,青山護曉煙!鄙夏诲藻疲胶酂。云林縹緲俊逸,山道上幾個提著或挑著山泉水的人或打著雨傘,或穿著雨衣,悠悠地哼著歌兒,我夾在他們之間,身后的大黃狗搖著尾巴這里嗅嗅,那里瞧瞧。
“竹齋眠聽雨,夢里長青苔。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敝箞@在秀谷的一角安靜,遠處青山不言不語,卻是云飄綠飛,園中的一樹梅花悄然墜落,眼前是“一宵春雨晴,滿地菜花吐”。春雨過處,心中的陽光早已明麗起來,一份快樂像勃勃的春天潛滋暗長。
雨后青山分外嬌,春來江水綠如藍。雨后的春天,明媚和諧,我們與春天攜手啟程,共赴一場陽光的旅程,在姹紫嫣紅里,讓心靈與春天一同悄悄地美麗。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7
在年里,我并沒有感覺到什么快樂,因為天氣依舊寒冷,
我不喜歡做一個唯心的傻子,我不會說什么天寒人心暖的句子,那樣太無恥,天氣還是很寒冷,人們的身體依舊在緊繃,
放一個鞭炮,放一束煙花,并不能怎樣,我真的越來越討厭所謂的迷信的年,
過年了,搞了很多美其名曰的亂收費,亂加價,其實我早也想說何止是放鞭炮是一種陋習,整個過年都是一種陋習,
那些過年的人,硬生生綁架了很多過年時候還有苦難的人,對于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捫心自問,你們到底給了他們多少溫暖?只不過是你們自私自利綁架了那些受苦難的人,綁架他們讓他們看你們所謂的大團圓,
人們并不喜歡你們假惺惺的大團圓的結局,就算那是世界上最豪華的一場晚會那又怎樣,能讓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心理得到安慰,撫慰嗎?能讓那些受苦受難的人的生活有所收獲嗎?并不能!
我的愿望就是天氣盡快溫暖起來,不要再看那些假惺惺的大團圓,那些惡心的嘴臉。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8
開車40分鐘,沿返回瞳川的環(huán)山公路,大約40分鐘的車程,天黑前到達宜君縣城,宜君縣城更是袖珍,兩條街道,開車5分鐘可以橫穿整個縣城,但是,這個地方由于海拔較高,常年氣溫比較寒冷,即便是在夏天,也比一般地方涼爽,有道是宜君的幾怪:男人不煽扇子,女人不穿裙子,晚上不蓋被子,可見宜君的氣溫即便是在盛夏,也是氣溫較低的。
晚飯后,朋友建議,宜君沒啥風景名勝,有個塔還是值得去看看,特別是晚上,時間也早,開上車,幾分鐘就來到山頂,山路又陡又窄,好在咱技術還比較過關,遠遠就看見山頂的塔,燈火輝煌的,在夜晚的小縣城的山頂上,熠熠生輝;朋友和把大門的小伙子說了說,還不錯,人家把門打開,讓我們進去,走到塔跟前游覽,天黑氣溫較低,里面的一些石刻,壁畫就不能仔細看了,所以,只能匆匆走馬觀花,從山上開車下來,不到8點,整個縣城就人煙稀少,也沒有啥娛樂,看來都貓在家里了。
賓館里面還是比較暖和的,看看電視,上上網,寫點東西,進入夢鄉(xiāng)。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9
第二天結束宜君的行程,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瞳川市,瞳川雖說為市,但是也是不大,兩條街道,號稱十里長街,橫貫城區(qū),接近下午4點,聽說附近的山上有座孟姜女祠,和小張一起開車,決定游覽一下,路程不遠,也就十幾分鐘,山下正在整修,好不容易找個停車的地方,遠遠就看見姜女祠建在半山腰,拾級而上,通過大門,就看到里面的孟姜女塑像,5元的門票,老大爺就放行了。
里面的石刻都是記錄這些傳說的,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書生萬喜良避難,住在孟姜女家,后來兩人相愛,喜結連理,沒想到婚后三天,秦始皇修萬里長城,抓走了萬喜良,其公婆思兒心切,最后病死;孟姜女帶上寒衣,開始尋夫之路,到了萬里長城,聽說萬喜良已死,痛哭不止,悲傷撼天,哭倒長城八百里,滴血認夫,找到丈夫的尸骨,背回家來安葬,這事驚動了秦始皇,一路派兵追殺,孟姜女為躲避追殺,在米脂縣棄掉女兒胭脂裝,從荊棘層中逃命,現在的米脂縣出美女,據說和孟姜女有關。
孟姜女來到此處,藏進山洞,其淚水化成泉水---也就是現在的淚泉,剛才山下面的人都來帶泉水,原來如此,據說這淚泉的水,真的非常甜,路上有鄉(xiāng)鎮(zhèn)叫哭泉鄉(xiāng),也和孟姜女的傳說有關。如此烈女,引來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或當地百姓的贊譽,青年男女更是愿意來此,拜拜孟姜女的祠,以表愛情的忠貞不渝。
下山后,天色已晚,在離姜女祠不遠的地方,有個美食城,鍋貼還算不錯,奔波了一天,回賓館休息啦。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 篇10
二十九號下午就到了耀縣,這個地方名勝不少,但是要算最有影響力的,還是藥王孫思邈的藥王山了,時間已到四點,八點到渭南的高鐵,五點動身還不耽誤時間,我們決定開車上藥王山。
遠遠看見橫在山前的牌坊,還有孫思邈的雕像,見了藥圣,趕緊合張影,環(huán)山水泥路修的很漂亮,山的左邊上面,大殿門前的石獅子和一些古建筑,還是能夠想象到,歷朝歷代的人們,對這位藥圣的崇拜和敬重,右邊的山上,是才新建的大理石雕像,雕像很高大,立在山頂,遠遠便可看見,站在山頂,可看見整個耀縣的全貌,這里到處留下藥王孫思邈的傳奇故事,一草一木無不留下藥王的歷史痕跡。
孫思邈云游天下,立志學醫(yī),以治病救人為己任,年復一年,不知翻過多少山,走過多少路,拜訪名師;記不清采過多少藥,救活多少人。一日來到現在的務頭鄉(xiāng)龍王廟附近,天降大雨,步履艱難,鞋上的泥愈沾愈多,借避雨之機,脫鞋一稱,恰好7斤,便尊師囑定居于此,行醫(yī)濟世,保健四方,引出許多贊譽的故事。
某日,有一對其醫(yī)術質疑者,自以槐子水涂面,去見孫思邈,并發(fā)難曰:“你可知我所患何。俊睂O觀其面,答:“你病很重,是中槐毒了!蹦侨瞬恍,笑而退去。不久,果真用門板抬來求救。經用藥,方轉危為安。一壘墻壯年漢子,從墻上跳下,問:“你看我有病么?”孫觀其面大驚到:“你的腸子已經頓斷!”話猶未了,壯漢倒地翻滾,登時死去。一天,孫思邈路過出殯者,見棺低滴血,問:“館內是難產死的么?”人們答:“是。”孫斷定人還活著。開館一看,果然嬰兒已離母體,產婦昏迷。撬齒灌藥,始聞微聲,繼而哭泣。于是,產婦得救,眾人無不嘆服。
走遍藥王山,到處都是藥王的足跡,大殿牌坊,石刻還有后人為紀念藥王而建的一些亭臺樓閣,藥王山叢林茂密,古樹參天,枝繁葉茂,山上草藥甚多,如今,藥王的一些著作和秘方,已經成為醫(yī)者們的學習范本,懸壺濟世,達濟天下,據說藥王活了101歲才去世。
五點下山,還有一百多公里的路,一個半小時到了,和朋友們吃過晚飯,八點的高鐵,十點到了鄭州,好好睡上一覺吧。
。ㄊ┗厥兹兀11月30)
十天的西行漫記,感覺到了三秦大地,真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片熱土,既有華夏民族的魂魄,又有歷史的豐厚底蘊,既有古都的文化風采,又有近代先賢在此創(chuàng)造的新中國的歷史偉績,十天的走馬觀花,無法全面了解三秦大地的歷史風貌,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底蘊,畢竟,只有走進三秦大地,徜徉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能感知她的歷史風采,今天的陜西人民,正按照國家提出的建設古絲綢之路的構想,書寫著歷史的新篇章。
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會再來的,再見了,美麗的三秦大地。
【報赧大地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大地與小草優(yōu)美散文06-08
大地的理想隨筆散文10-09
大地隨筆散文700字07-20
大地深恩抒情散文05-24
春回大地抒情散文05-26
優(yōu)美散文:雨是大地的詩03-12
早晨的大地散文隨筆06-11
感恩青衣大地優(yōu)秀散文07-29
大地的傷口抒情散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