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散文
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什么?如果有人認真探究問鼎,那是一時三刻也說不清的,一千個人一定有一千個答案。至于如何寫好散文,那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完美的解答在史料上也是算得上煙波浩淼了。
幸運的是我不是學者,不是文人,只是個散文的擁護者,充其量也只是個散文的愛好者吧,所以我就沒有必要那么費盡心機去論證散文的概念,去構建如何寫好散文的受業(yè)傳道解惑的體系。我對散文的理解就可以象凡人那樣無拘無束,海闊天空。只要守于規(guī)矩合乎情理就可以了,而不必為嚴謹不足去擔大驚防小憂了。
依我簡單的理解,所謂散文者,就精彩在散字上。散文就是由一些采擷來的散的素材、散的思想和散的結構組成的閑云野鶴般自由自在的文章。它是珍品的把玩,是生活的詮釋,是人生的解說,如涓涓細流從不知名的小溪流來,又靜靜地流向不知名的遠方。散文者,貴在形貌似散而神不散,形散可以成文,但神散就只能成為帳房先生的流水帳或閑嘴男女的口頭禪了。
我之于散文的寫作其實并沒有什么體會,只是在好喜之余存有些微自身的感悟,故此斗膽小議散文之我觀。
無論品賞別人的雅文還是涂鴉自己的拙作,我都圍繞三個基本點,一是用心觀察,二是用心體會,三是用心提煉。為降低散文入門的門坎,必須努力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透明化,以便愉悅的心能在散文這塊清爽的田野上任意徜佯。
我們睜開眼睛,這世界處處是景;我們閉上眼睛,這世界處處是夢。只要用心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散文素材好似那不盡長江滾滾來。用心觀察者收獲豐盈,不用心觀察者兩手空蕩。這很符合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規(guī)則,也符合社會主義按勞取酬,按勞分配的.原則。觀察世界是要用心的,從風和日麗的江南到冰封雪飄的塞北、從波濤萬頃的東海到風沙呼嘯的西域、從澄碧如練的天宇到生機盎然的大地,從燈紅酒綠的城市到雞犬相聞的鄉(xiāng)村,滿眼望去,處處是夢處處是詩,真是有心何須怨楊柳,激情不瀉拙筆端。人人處在圖畫中,就看你用心不用心。要寫好散文,就要用心觀察。一般說來,散文多有風景名勝入文,所以,觀察風景名勝要用心,特別是觀察中外的風景名勝更要用心。外國的風景名勝多為單純的自然景觀或單純的人文景觀,且自然與人文少有結合,比如:風光綺麗的阿爾卑斯山、優(yōu)美如畫的塞納河、飛懸倒灑的尼爾加拉瀑布、沙漠賭城拉斯韋加斯等都是單一的自然景觀,而凡爾賽宮、愛麗舍宮、凱旋門、協(xié)和廣場、勝利廣場、冬宮、大英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都是人文景觀,兩種景觀相對獨立。中國的風景名勝多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觀中多融以琴棋書畫、亭臺樓閣、典故民俗、楹聯(lián)題匾、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觀察國外風景名勝主要靠體力,觀察中國風景名勝不僅要有體力還要有足夠的智力,否則,只能外行看熱鬧了。觀察其他景物也同樣要用心,有用心才有收獲,一片黃葉為秋風吹落,用心者知秋感恩,心中盛滿輝煌的金色;不用心者視若無睹,迷茫復迷茫。到中國的風景名勝游覽,如果想寫點什么,最好多聽多看還要多記,因為人腦是很不可靠的記憶體,東西記多了容易混淆和遺忘,所以,帶個小本本是非常必要的。樹草花藤、崖石流水可以過目不忘,但琴棋書畫、亭臺樓閣、典故民俗、楹聯(lián)題匾、摩崖石刻等卻復雜多樣,有許多史料是需要忠實記錄的。比如:什么朝代的東西,是誰寫或立的,內容是什么,與那些名人有關,有那些歷史可考等等,憑腦袋的記憶是危險的,本本記下來最保險。當你擺開架式要寫作時,這些本本記錄下來的材料可是要發(fā)揮大作用的,關鍵的段落插它一兩條,那是會顯示出你很有知識的,整篇散文也會為此增色不少。
任何觀察得來的景物都是零碎的,要能巧妙地使用并寫成一篇散文,那是需要在觀察的基礎上用心地進行體會,體會那些能讓你感動的東西。如果觀察得來的東西都不能令你感動,那你還想感動別人嗎?著手寫散文前,不要忙于動筆,要先動腦,要讓你想使用的全部素材先在腦袋中體會幾遍,然后用想像把前后的順序多串幾回,讓心里的體會有歸宿感就可以動筆了。這也叫磨刀不誤砍柴工,體會多用心,下筆就如有神了。體會是觀察的深化,是心靈的悸動,體會的越全面、越深刻,散文的成功率就越高,可讀性就越好。用心體會就要有意識地養(yǎng)成觸類旁通、觸景生情的習慣,從而觸發(fā)、延展和豐富自己的感情。對素材的體會要側重于感受、表現(xiàn)自我的感情世界,表現(xiàn)人人皆無、唯我獨有的感觸。一個人體會的愈深刻,感觸就愈獨特,散文的個性就愈鮮明。散文如果沒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就沒有生命的活力,是不會受人歡迎的,是不能打開任何心靈之門的。體會要敢于展開想象的翅膀,只有這樣,才能讓概念化為形象、外在變?yōu)榫、靜止的不斷運動、片斷的多頭延伸、濃縮的繼續(xù)擴展、散漫的加以集中、并列的相互聯(lián)結、對立的從中溝通。體會要想真實地反映生活、深刻地表達思想,就必須以深厚的生活積累為基礎,一個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人,總是比知識單一、經歷有限的人更容易產生新鮮厚重的體會。
散文貴在形散而神不散,這就要求對組成散文的內容要進行用心的提煉。任何景物都有主要的方面,散文是寫景言情感悟心靈的,所以必然有主題和中心思想。說什么,為什么說,都應該是有明確目的的,這就要歸納提煉,以提高散文的表達力度和準確度。用心提煉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必須真實,必須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提煉的過程要提倡講真話,所言所語都應該是心靈真情的流露,虛偽的謊話、大話、空話只能讓人厭惡。特別要提倡用自己的心靈所思來說自己所想講的話,不要動不動就引用名人名言和有關史料,那樣顯的你很不自信,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散文不是學術論文,從根本上說,散文不必要論證,只需要翔實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拉大旗作虎皮,替古人、替名人、替史料作詮釋,作論證。這些都不是散文要作的事,而是專業(yè)學術探討要作的事,我們想做也做不好,何必吃力不討好呢?如果名人名言和有關史料引用太甚,反而會把自己可貴的思想萌芽湮滅在名人名言和有關史料的陰影中,從而看不到自我,迷失了自我。遣詞造句的提煉也很重要,如果通篇散文潛詞肆意雕琢、詞藻過度華麗、用句疊床架屋、語言逶迤繞拐,沒有用心提煉主題和中心思想,就會給人產生虛浮的印象。散文缺乏提煉就會導致形散神更散,以至魂飛魄散,使人不明白你要表達什么,你想要說什么,令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黃河之水到底那里來。提煉要有助于個性的張揚和情感的表露。無情未必真君子,憐子何不是丈夫。散文乏情則無骨,有情乃上品,有個性則有神氣,否則就顯萎靡俗套。但散文最忌虛情泛濫,那種無愁強裝愁,無病打點滴,在一種自虐自瘋的幻境里,整天磨磨嘰嘰、哼哼哈哈、說哀道悲、呻吟雷同的病態(tài)是談不上美感的。雖然自己表現(xiàn)的柔態(tài)萬千,似乎情圣出世,悲情絕古斷今,但看你表演是可以的,和者就必寡了,可能是你太陽春白雪了吧。散文要有形有神,就要用心提煉出主題和中心思想,這就是綱,綱舉目張,散文謀局布篇就張馳有度,有血有肉,生動活潑的美文就將呼之欲出了。
世界之大,世界之美,是區(qū)區(qū)之筆難以窮盡的,散文是有別于音樂的另一類天籟之音。讓我們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用心提煉,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美麗吧。散文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上帝的。
【我觀散文】相關文章:
我的心理觀散文08-30
我的起點觀的哲理散文07-29
我的戀愛觀經典散文11-26
我的行文觀隨筆散文02-27
我心中的愛情觀散文05-05
我的人生觀經典散文11-19
我的刺猬觀散文隨筆04-22
我的感情觀散文隨筆04-21
游鄉(xiāng)觀景散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