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總結
學習高中的生物,關鍵還是有一個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知識結構,因為章與章之間的知識點都是有聯(lián)系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主動去整理課本的內容。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
新陳代謝與酶
1、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類有機物。大多數(shù)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應:酶所催化的反應。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應物叫做底物。
語句:
1、酶的發(fā)現(xiàn):①、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④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xiàn)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點:在一定條件下,能使生物體內復雜的化學反應迅速地進行,而反應前后酶的性質和質量并不發(fā)生變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②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③酶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原因是過酸、過堿和高溫,都能使酶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在細胞內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細胞外消化道內起作用的;酶對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與調節(jié)人體新陳代謝的激素不同;雖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數(shù)是蛋白質,它的合成受到遺傳物質的控制,所以酶的決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細胞壁的同時不損傷細胞內部結構,正確的思路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酶具有專一性,去除細胞壁選用纖維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應過程,溫度、酸堿度都能影響酶的催化效率,對于動物體內酶催化的最適溫度是動物的體溫,動物的體溫大 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主要在適宜條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對蛋白質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環(huán)境(最適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隨pH升高,其活性下降。當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時,胃蛋白酶會失活,這種活性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
新陳代謝與ATP
1、ATP的結構簡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縮寫,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鍵,-代表普通化學鍵。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鍵中儲存著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稱為高能化合物。這種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時,由于高能磷酸鍵的斷裂,必然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種高能化合物形成時,即高能磷酸鍵形成時,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水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時生成ADP和Pi;在另一種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與一個Pi結合轉化成ATP。ATP與ADP相互轉變的反應是不可逆的,反應式中物質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環(huán)利用,所以物質可逆;但是形成ATP時所需能量絕不是ATP水解所釋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具體因為:(1)從反應條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應,催化反應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應,催化該反應的是合成酶。酶具有專一性,因此,反應條件不同。(2)從能量看,ATP水解釋放的能量是儲存在高能磷酸鍵內的化學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陽能和化學能。因此,能量的來源是不同的。(3)從合成與分解場所的場所來看:ATP合成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呼吸作用)和葉綠體(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場所較多。因此,合成與分解的場所不盡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徑 : 對于動物和人來說,ADP轉化成ATP時所需要的能量,來自細胞內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出的能量。對于綠色植物來說,ADP轉化成ATP時所需要的能量,除了來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出的能量外,還來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時的能量利用:細胞分裂、根吸收礦質元素、肌肉收縮等生命活動。
5、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高中生物考點知識
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名詞: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
、倭课⒍碜饔蔑@著;
、谄渥饔镁徛志。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fā)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fā)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fā)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 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yōu)勢:植物的頂芽優(yōu)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yōu)勢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fā)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N。
語句:
1、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
(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達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
(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并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
(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shù)耐瑫r,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
a、兩重性:對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于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于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
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
5、果實由子房發(fā)育而成,發(fā)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fā)育著的種子。
6、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
高考生物易錯知識
易錯點1
誤認為生物名稱中帶有“菌”字的都是細菌
(1)細菌:從名稱上看,凡是“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細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
(2)放線菌:屬于原核生物。
(3)真菌類:屬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銀耳、猴頭、靈芝等)。
易錯點2
誤認為生物名稱中帶有“藻”字的都是植物
藍藻(念珠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發(fā)菜等)屬于原核藻類,但綠藻、紅藻等屬于真核藻類。
易錯點3
誤認為單細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如常見的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等)是真核生物;單細胞綠藻(如衣藻)、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易錯點4
組成活細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O;組成細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
C、H、O、N四種基本元素中,鮮重條件下:O>C>H>N;干重條件下:C>O>N>H,可以用諧音記憶法來記憶:鮮羊(氧)干碳。
易錯點5
斐林(班氏)試劑不能檢測所有糖類
還原糖可與斐林(班氏)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還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糖有蔗糖、淀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易錯點6
糖類不是細胞中的唯一能源物質
(1)細胞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含有大量的化學能,都可以氧化分解為生命活動供能,產物中都有CO2和H2O。正常情況下,脂肪、蛋白質除正常代謝產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狀態(tài)或衰老狀態(tài)下才氧化供能。
(2)ATP是直接能源物質,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太陽能是最終能量來源;植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是淀粉,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是糖原。
易錯點7
不要認為所有多肽中的肽鍵數(shù)都是氨基酸數(shù)-1
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環(huán)狀肽,其肽鍵數(shù)=縮合產生的水分子數(shù)=水解所需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個數(shù)。
易錯點8
有細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細胞
植物細胞一定有細胞壁,但有細胞壁的并不一定都是植物細胞,如原核細胞(除支原體外)、真菌細胞也有細胞壁。
易錯點9
具有中心體的不一定都是動物細胞
低等植物細胞也有中心體,所以判定是不是動物細胞不能僅根據(jù)是否具有中心體。如果有細胞壁也有中心體應該屬于低等植物細胞。
易錯點10
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
有些細菌(如硝化細菌等)可以進行有氧呼吸,藍藻細胞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但它們屬于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它們可通過細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進行有氧呼吸。
易錯點11
誤認為真核細胞都有線粒體
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細胞內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還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動物細胞內也沒有線粒體,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
易錯點12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
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屬于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細胞質的一些膜結構上進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還有一些光合細菌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沒有葉綠體。
易錯點13
誤認為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核酸構成,結構非常簡單。既然沒有細胞結構,就不是真核細胞或原核細胞,所以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易錯點14
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運輸
跨膜運輸包括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是由物質直接穿過細胞膜完成的,它是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物質運輸方式,其動力來自物質的濃度差或由ATP提供。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與膜的流動性有關,它是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物質運輸方式,靠ATP提供動力。
易錯點15
物質進出細胞核并非都通過核孔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點總結11-10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整理12-18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歸納11-07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框架12-14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匯總12-02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點11-09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點匯總12-16
高中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點歸納11-27
初中重要的生物基礎知識總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