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向高處望,事就平處做,人往寬處行隨筆
清代儒將左宗棠曾留有一副對聯(lián)傳世:
發(fā)上等愿,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qū)捥幮小?/p>
上聯(lián)說得是,要胸懷遠(yuǎn)大抱負(fù),順應(yīng)人生的際遇,享受平淡的生活;
下聯(lián)說得是,看問題要高瞻遠(yuǎn)矚,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過日子要心態(tài)平和。
香港首富李嘉誠十分贊同這兩句格言,書寫懸掛于辦公室中,終身奉行。
1
向高處望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jié)局。
人的思想一如參差山脈,也有高低層級之別。
很多時候,眼界和格局的高低,決定著你對事物認(rèn)識的'深淺。
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古時候有位乞丐,機(jī)緣巧合救了皇帝的性命。
皇帝問乞丐:“你救駕有功,想要什么賞賜?”
乞丐答道:“求皇上劃兩條街做我的地盤,以后討飯就再也不怕被人趕出來啦!”
乞丐的這個請求,暴露了他的眼界和格局。
也正因為如此,注定他一輩子只能混跡于乞丐之間。
一個人總往低處看,很容易被腳下的石子擋住去路,又或被眼前一片樹葉遮住眼睛,“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一個人總往高處望,就不容易被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所打擾。正所謂“不為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看得遠(yuǎn)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遠(yuǎn),首先要站得高。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你的能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眼界。
2
就平處做
做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能力眼界的提升,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沒有誰能一步登天。
人生就像是場馬拉松,走得快不算本事,走得穩(wěn)才算扎實。
人生就像是壘土蓋房,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chǔ),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投機(jī)取巧瞞得過一時,瞞不了一世。
好高騖遠(yuǎn)、眼高手低,遲早要為自己的浮躁付出代價。
左宗棠曾多次科舉落榜,然而科考失意并未對他造成打擊,反而成為他潛心學(xué)習(xí)的動力。
他耗費多年時間,閱讀了大量經(jīng)世致用的書籍,最終憑舉人身份入朝為官,官至一品大員。
左宗棠也以此來教育子女:“讀書應(yīng)該腳踏實地,扎實認(rèn)真,識得一字即行一字”。
做人也要踏踏實實,“篤根本,去浮華”。
不求萬事如意,但求無愧于心。
3
向?qū)捥幮?/p>
人生就像一局棋,唯有胸懷開闊,方能落子無悔。
俗話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
心寬路就寬。心胸寬廣的人,自有大格局。
遇事不會斤斤計較,不過分在意眼前得失。
這樣人生才能不被束縛,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yuǎn)。
人生如路,寬也好,窄也好,自成風(fēng)景;
人生如茶,濃也好、淡也好,各有味道。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鉆牛角尖,心也舒坦,人也舒坦。
有些人不撞南墻不回頭,非要撞得頭破血流,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適時調(diào)整方向,不鉆牛角尖,事才能越做越順,路也會越走越寬。
坦然的接受命運的安排,這才是智者所為。
話不說盡有余地,事不做盡有余路;
情不散盡有余韻,心不用盡有余量;
勢不用盡有余力,福不享盡有余德。
【眼向高處望,事就平處做,人往寬處行隨筆】相關(guān)文章:
生活隨筆凡事要往開處想07-25
人往高處走新解作文600字06-09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隨筆12-20
我心聲處優(yōu)秀隨筆01-24
只因未到傷心處隨筆08-15
轉(zhuǎn)角處隨筆散文05-24
街角處停留的調(diào)皮隨筆06-27
美淺處與深處隨筆散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