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徽民間節(jié)令習俗是怎樣的
合肥拋頭獅、亳州大班會、阜陽獅子燈……安徽這些年俗你了解多少?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安徽民俗,傳承優(yōu)良民俗文化,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安徽民間節(jié)令習俗是怎樣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安徽民間節(jié)令習俗是怎樣的
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jié)日,俗稱“過年”。一入臘月(農歷十二月)人們就為過年作準備,俗語“吃過臘八(臘月初八)飯,就把年來辦”,備錢、備糧、買衣料。過了臘月二十日,便忙于買雞、魚、肉、蛋、煙、糖、香、蠟燭、鞭炮、春聯(lián)、灶畫、門畫等。臘月二十五日后,就著手蒸饅頭,炸丸子、炒花生、炒瓜子、疊糖、打掃衛(wèi)生等。春節(jié)的前一天,貼春聯(lián)、灶畫及門畫。建國前,貧窮人家貼春聯(lián)早于富人家,貼后就不許進門討債。
正月初一,人們黎明即起,各家點燭燒香、放鞭炮、敬神靈,迎新年。大人小孩身著新衣,給長輩叩頭拜年。早餐一般都吃扁食,下鍋時,留幾個不下完,象征新年里有剩余。早飯過后,街坊鄰居相互拜年,各戶備置煙、酒、糖、花生、瓜子等熱情招待。不論平時有無矛盾,只要是長輩,都應向其拜年,否則,就會受到眾人的非議,鄰里間往往通過拜年消除了隔閡,言歸于好。自正月初二起親戚間相互拜年,一般是初二拜舅舅、初四拜岳父、初五初六拜姑姑,而后是拜其它親友,大都到正月初十前后才結束。
建國后,春節(jié)燒香敬神、貼灶畫、磕頭等舊俗已廢,大多利用春節(jié)慰問軍烈屬,開展文藝體育活動。
送瘟神:農歷正月初五為送瘟神日,村里年長的婦女聚在井旁,燒香焚紙錢、祭瘟神,祈除病災,而后列隊送瘟神至村東方十字路口。返回途中不許回頭看,否則,瘟神會跟回來。建國后,此節(jié)俗已廢。
送火神:農歷正月初七為送火神日,當日黃昏時,眾人手持火把,放鞭炮,送火神至村西南方十字路口,燒香禱告,祈求火神免除火災。歸途中不許回頭看,以免火神跟回來。建國后,此節(jié)俗已廢。
元宵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jié),當日吃元宵。晚上,各家每人點一盞用面蒸制的油燈。有的人家用面蒸制龍燈,點亮放在糧囤上。有的用彩紙扎成結有小麥、棉花、玉米、水果及蔬菜等各式各樣的花樹,插在糞堆上,俗稱“搖錢樹”。少年兒童挑著龍、魚、兔、馬、蓮花等各種形狀的燈籠,聚在一起賽燈。過去每逢元宵節(jié),碭城四關舉辦傳統(tǒng)娛樂活動,如北關的竹馬舞、西關的玩龍燈、南關的玩旱船、東關的獅子舞。招來城周圍十數(shù)里的群眾,甚是熱鬧。建國后,縣文化部門每年都舉辦燈展。
本縣人常以面燈的燈花形狀,大小及多少預測當年各種農作物收成的好壞。
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為祭龍日,當天人們用面蒸制形狀如龍的大饃,用草木灰在院內、大門外、曬場上圍糧囤(糧囤圖案),中間埋一把五谷雜糧,祝愿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俗語“二月二,不干活,抱著孩子吃大饃”、“二月二龍?zhí)ь^,大囤尖、小囤流”。
是日家家吃“蝎子爪”,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炒制而成,取意消毒滅災。建國前,人們多以二月二為春種生產的開始,建國后春節(jié)過后,人們就忙于春耕春種的準備工作。
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前幾天,各家為先祖掃墓、添墳土、焚化紙錢。建國后,機關干部、學校師生等,在清明為革命烈士祭掃墳墓,敬獻花圈,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清明節(jié)本地又稱寒食節(jié),各家煮雞蛋吃,門兩旁、屋檐下插柳條,以此紀念介子推。本地傳說,春秋時代,晉文公曾流亡國外,回國后封賜從臣,但未賞到介子推,子推遂攜母隱居綿山,后來晉文公找介子推找不到,以燒山逼子推出來,而子推不愿出山被燒死。晉文公以綿上作為子推的封田。
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是日各家吃粽子、糖糕,屋檐下插艾條。小孩戴香包,用彩絨線繩束手腕。外祖母為小外孫繡制“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紅肚兜”。傳說吃粽子、糖糕、插艾條是為紀念屈原。小孩用彩絨線束手腕,至農歷七月初剪下,扔在屋上,讓喜鵲銜去為牛郎織女搭鵲橋。小孩戴“五毒”肚兜、能消災避難。香包內裝艾葉、白芷、香草等,防害蟲傷身。
六月初一、十五:本縣黃河故道以北及縣東部地區(qū)群眾,以農歷六月初一為“小年”(春節(jié)為大年),各家蒸饅頭、包餃子,置桃、李、杏、花紅等鮮果、祭祀神靈。黃河故道以南及縣境西部地區(qū)群眾則以農歷六月十五為“小年”。故本地有“(六月)初一、十五都一樣”之說。 七月七:傳說農歷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本縣又稱此日為乞巧節(jié),是日晚,未婚女子,在月下置供果,向織女乞巧(學針線活技藝)。
七月十五:本縣黃河故道以北及碭城東唐寨一帶,稱農歷七月十五日為“鬼節(jié)”,各家在墳前焚化紙錢,祭祀先人。
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節(jié)前數(shù)日,各家以月餅、酒、肉、水果等饋贈親友。是日,一般在外地的人都要回家團聚,晚上吃月餅,喝團圓酒賞月。
十月初一:傳說農歷十月初一是閻王爺“收鬼”日,是日或是日后,各家到先人墳前燒紙錢。
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為臘祭日,各家吃用小米(或大米)、紅棗、紅豆、糖等做成的粥,俗稱“臘八粥”,有慶豐收之意。人們常以臘八粥抹在棗樹上,傳說來年能多結棗。
祭灶: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祭灶日。人們?yōu)樵罹隣敓憧念^,祈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把灶君畫揭下燒掉,稱為送灶君上天。此節(jié)俗現(xiàn)已廢。
除夕: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稱除夕,本地俗稱臘月三十日為年垂。除夕上午貼春聯(lián)、門畫。傍晚大門前放一橫棍,叫攔門棍,其意攔住財富不向外流。晚上在院中,大門旁及室內各神位前燒香、叩頭、祭拜神靈。大人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吃團圓飯、喝辭歲酒。多數(shù)人至午夜才睡覺,有的人通宵不睡,此稱“守歲”。除夕燒香叩頭敬神,放攔門棍等俗現(xiàn)已廢。
新節(jié)日新節(jié)日大都是建國后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全民節(jié)日,皆以陽歷時間為準。元月1日為元旦,放假1天。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jié),放假1天。10月1日為國慶節(jié),放假2天。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jié),女職工放假半天。5月4日為青年節(jié)。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jié),小學及幼兒園放假1天。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8月1日為建軍節(jié)。屆時各機關、團體開展慶;顒,城鄉(xiāng)人民以新節(jié)日舉辦婚喜慶事者漸多。
清朝及其以前,本縣人們多是行跪拜禮及拱手禮。民國時期行跪拜禮者漸少,行鞠躬禮的增多。新中國成立后,大都行握手禮,而今很少有人行跪拜禮,拱手禮和鞠躬禮。賓客來訪至主人門前時,不徑自入內,先敲門或喊門,主人或喊請進,或出門迎接。主人請客人入上座,雙手敬茶遞煙,客人稱謝?腿穗x去時,主人送至大門,賓主施禮告別,互道“再見”。鄉(xiāng)親鄰里人平時相見,相互問候:“你早?”、“你好?”、“最近忙不?”。飯前飯后相見,多是問“你吃(飯)了沒有?”,晚飯前后多是問“你喝(湯)了沒有?”。
詢路問事,先下車(或坐騎),區(qū)別年齡特征,尊稱對方老大爺、老大娘、阿姨、老大(哥)、大嫂、小兄弟、先生、同志等,而后再發(fā)問。詢問后再道“謝謝”、 “麻煩(您)了”。對方多是回答:“不用謝”、“沒啥”。若有過失于別人,多是以“怨我”、“對不起”、“請原諒”,向對方表示道歉。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機關、工廠、學校、商店等開展五講四美活動(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huán)境美),每年評選“文明單位”。城鄉(xiāng)不斷開展“五好家庭”、“好媳婦”、“好丈夫”、“好婆婆”、“好公公”、“好小姑”等評優(yōu)活動。
安徽節(jié)日習俗
安徽的節(jié)日習俗豐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下是一些安徽地區(qū)特有的節(jié)日習俗:
春節(jié)(過年)。除夕夜,家人會團聚一堂,吃年夜飯,皖北人吃餃子,而皖中和皖南人則邊吃瓜子、花生、糖果邊聊天,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直到凌晨。年初一,家人起床后會放鞭炮祭天地,拜年和給小孩壓歲錢,皖北地區(qū)有“接門神”的習俗。
清明節(jié)。安徽人會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懷念。
端午節(jié)。在江淮地區(qū),家家戶戶會懸鐘馗像以鎮(zhèn)宅驅邪,并會在小孩身上抹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中秋節(jié)。阜陽地區(qū)有火把節(jié)習俗,以紀念劉福通領導的農民起義。
婚嫁;罩莸幕榧蘖曀讎栏褡裱改钢、媒妁之言,通常包括九個步驟,如說媒、行聘、請期等。
廟會。九華山廟會是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qū)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包括浴佛法會、盂蘭盆會和大愿法會等。
花鼓燈;ü臒羰且环N融合歌、舞、戲劇的民間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藝術語言。
農事習俗。如安苗節(jié),是流行于安徽歙縣、績溪一帶的農事習俗,以祭祀汪公為中心的慶祝活動。
這些習俗不僅體現(xiàn)了安徽地區(qū)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tǒng),也反映了當?shù)厝嗣駥ι畹臒釔酆蛯ψ匀坏木次贰?/p>
安徽的風俗有哪些
安徽的風俗:阜陽火把節(jié)、九華山廟會、徽州婚嫁、大班會、花鼓燈、過年入夜前洗澡、放炮祭祀、安苗節(jié)、東至賞燈會、絞臉。
阜陽火把節(jié)
阜陽火把節(jié)是阜陽地區(qū)過的中秋節(jié)。夜晚打火把游鄉(xiāng),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相傳韓山童、劉福通組織農民起義,紛紛舉火把響應,首克潁州。時有童謠:“滿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無一人,紅巾軍席上坐!
九華山廟會
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qū)地方傳統(tǒng)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唐開元末年,新羅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到九華山修煉,圓寂后被僧徒尊為地藏菩薩化身。此后,每逢農歷的七月三十,佛教僧徒和當?shù)孛癖娕e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逐漸形成九華山廟會:佛誕節(jié)(農歷四月初八)、自恣日(農歷七月十五)、地藏誕日(農歷七月三十)舉行“浴佛法會”、“盂蘭盆會”、“大愿法會”,農歷十月十五民間和寺院共同舉辦“陰騭大會”,四面八方香客虔誠禮拜,買賣交易聚成集市。
徽州婚嫁
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大班會
大班會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創(chuàng)造的一種舞劇。大班會也叫鬼會,是一種罕見的民間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劇情發(fā)展,類似折子戲,說它像舞劇也無不妥。每逢正月十五大班會演出,演員們著戲劇服裝,臉畫油彩,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判官、小鬼,紛紛登場,鬧鬧攘攘。
花鼓燈
花鼓燈是一種比較完整系統(tǒng)的民間藝術形式,有歌有舞有戲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最豐富的藝術語言,它的舞蹈動作剛健樸實、歡快熱烈、動作灑脫,表演風格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它的音樂源自民歌,題材廣泛,節(jié)奏多變。2006年,花鼓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入夜前洗澡
安徽過年有入夜前洗澡的習俗。在除夕夜來臨前,要洗澡洗衣服,將一身灰塵清除干凈,并將衣服晾掛起來,表示不能濕著過年的意思。
放炮祭祀
安徽過年有放炮祭祀的習俗。大年初一清早,家家戶戶就要將家門打開,并在門口點燃爆竹,有著紅紅火火的寓意,而且放炮后要由家里的長輩舉行祭祀儀式,祭奠先祖,吃過早飯后則會前往其他長輩家中拜年。
安苗節(jié)
安苗節(jié)是流行于安徽歙縣、績溪一帶的農事習俗。以祭祀神靈汪公為中心開展一系列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祈求豐收,保護家人安全。
東至賞燈會
東至賞燈會是安徽省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東至縣城堯渡街每年春節(jié)期間都要舉辦燈會,其時山城里到處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
絞臉
絞臉是一種古老的美容方式,亦稱絞面、開面、開臉等,是在西亞、中亞到東亞歷史久遠的使用線除去婦女臉上的汗毛的美容手段。
傳統(tǒng)婚俗之一。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女子一生只開臉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謂全福婦女進行操作。
【安徽民間節(jié)令習俗是怎樣的】相關文章:
小年的民間習俗03-04
安徽元宵的習俗有哪些02-18
小年的民間習俗活動03-02
小年民間傳統(tǒng)習俗03-02
驚蟄時節(jié)的民間習俗有哪些02-03
小年民間傳統(tǒng)習俗(必備)03-08
水族人對客人有著怎樣的習俗05-01
小年民間傳統(tǒng)習俗【集錦2篇】03-08
安徽之旅作文12-05
寫安徽黃山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