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吵架了父母怎么辦
孩子吵架了父母怎么辦呢?這是許多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不同的父母采取的解決方式多樣化。孩子吵架了父母怎么辦呢?小編來告訴你父母應(yīng)該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經(jīng)常出面替孩子解決矛盾,孩子只會越來越退縮、躲避,還有可能在別的小朋友那里造成了一種軟弱無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更多的攻擊,造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當(dāng)孩子在托兒所受了欺負時,家長應(yīng)與老師取得聯(lián)系,了解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并告訴孩子:“我們不可以欺負別人,但是別人欺負我們時,要保護自己。你可以盡量躲開,也可以與人理論,告訴老師,甚至還手抵抗。否則,你會受傷,會痛,媽媽也會難過!”
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在平日里培養(yǎng)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能力,為孩子提供模仿的對象。如:講故事、看電視時,可以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等等。注意擴展孩子的社交圈,鼓勵他們和別的孩子交往。開始時不妨為孩子安排適當(dāng)?shù)耐姘,讓他們在友善的游戲活動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克服畏懼陌生人或在集體里表現(xiàn)得內(nèi)向、畏縮等等。
2、孩子吵架,家長不要過多干涉
其實,孩子們吵架,家長不要過多干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yǎng)孩子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爭吵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孩子吵架有三種情況:自己主動吵架;別人迫使自己吵架;報復(fù)性反駁。2歲時,多是別人迫使自己吵架;3歲左右,多是吵架和報復(fù)性反駁。這大概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緣故吧。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不允許孩子吵架的話,則不會使孩子具有協(xié)作精神。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吵鬧大加贊揚,也會使孩子喪失協(xié)作精神。有時孩子們吵架,雙方父母傷了和氣,甚至吵鬧起來,而孩子們卻早已高高興興地又在一起玩了?梢哉f,孩子們吵架時間是短暫的,尤其是3歲前,彼此也不記仇。通過爭吵,對孩子雙方都是一種磨煉,使他們的社會要求可以得到滿足,有助于他們成長為善于自我克制,理解他人情感、富于同情心的人。
3、父母要耐心聽孩子說
當(dāng)看到孩子吵架時,將不是那么嚴(yán)重,也不是那么過分,沒有什么傷害,幾乎都是小事。孩子跑過來跟自己的父母說,父母就要耐心的聽孩子說,這里面可大有文章,千萬不要小覷。孩子的說話里,可以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是非觀,這也是家長糾正孩子的依據(jù)和開端。
耐心的聽孩子說,也是一種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千萬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評孩子一頓。這種行為及不客氣,認(rèn)真地聽孩子說,耐心的聽孩子說,是一種雙引先批評孩子一頓。這種行為幾個可取,認(rèn)真地聽孩子說,耐心的聽孩子說,是一種“蹲下來,聽花開的聲音”的一種平等的教育理念。
4、給予正確的評判
孩子間相互爭吵,父母要給以正確的評價。孩子爭吵,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以誰會說,誰的力氣大就說誰占理。這種不公正的評判,會使孩子是非不分,影響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以致影響孩子正確認(rèn)識做人的標(biāo)準(zhǔn)。
總之,孩子之間吵架,一般都是一些小事情,作為父母的要學(xué)會冷靜應(yīng)對哦,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孩子叛逆打父母怎么辦
第一,觀察、分析、溝通。觀察分析孩子,他罵父母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小聽話,但長大后,發(fā)現(xiàn)父母并不怎么樣,不再是自己心中的“偉大”的人,而覺得自己處處聰明,父母處處不如人,不如他。
2、現(xiàn)在孩子的生活壓力很大,在外面受氣了不敢發(fā)出,到家后又受父母的氣,他這時就是發(fā)作,就會開口罵父母,這與你們平常教育有關(guān)。
3、自己心太高,而能力又不高。家里又不能滿足他,他覺得很不如人。這樣的孩子很危險,可能會破罐子破摔。
4、孩子沒有事業(yè)做,心里空虛,也會與父母頂嘴,甚至罵父母。不知道你的孩子屬于哪一種情況。
5、分析一下,你的孩子見到什么樣的人很客氣,不敢放肆。最后,你要懂得,社會上哪些人很受人們的尊重、客氣之禮。例如:當(dāng)官的人、有錢的人、德高的人、敢說敢做的人。無能的膽子小的等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的。我說的這些,不知你明白了不。也就是你們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第二、尋找辦法
1、保持冷靜,不要與孩子對罵,甚至大打出手,因為我猜你們小的時候沒有打過他,或者說很少很少打他。這時,你們打他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也就是說你們錯過了用“打”來教育孩子的機會。在這個問題上我認(rèn)為孩子小的時候,適當(dāng)?shù)摹按颉币彩呛鼙匾,如果他犯的錯誤很重,就要大。目前,當(dāng)再孩子罵你們時,不要與他對罵,等他冷靜了,在心平氣和的跟他講道理。注意只用夫婦兩人,只用一個跟他講道理。他可能還會罵你,但也來保持冷靜。如此這樣的反復(fù)三到五次,如果他還這樣,夫婦的另一個要站說來,也是心平氣和的跟他講:“你太過份了,你經(jīng)學(xué)把你母親罵得流淚起來! “過分”這個詞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孩子們也有這個不成文的約定。你說這句話后,一般的孩子就會思考:是不是過分了點。如果他也跟你大罵,對不起了,一個字“打”,打得要狠,不要留余地,但不能打出大傷,或者弄出人死。你硬起來了,孩子會怕的。這樣“禮讓三先”的做五幾次,可能你的孩子會體會到父母的愛和持家的苦。
2、自己教育或請親人教育孩子要明確:父母很辛苦,父母是愛你的,父母也需要別人的愛與關(guān)懷、理解。要多次的教育。
3、要求孩子做事時,要多征求意見。如果孩子不愿做,要詢問他怎樣做才好,如果按他說的做,成功了,他會高興,他會覺得父母很看重他。如果失敗了更好,他會覺得可能父母說的是對的。這里要注意,你明知道孩子說的是錯誤是,但為了救你的孩子,還是就著他吧。如果他既不說出他的意見,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這就是孩子已經(jīng)很危險的。他連一點照顧父母的情緒都沒有,不要說尊重了。如此三翻的這樣,一個字“打”。注意要“如此三翻”
4、培養(yǎng)孩子喜歡的,你們又能接受的興趣和愛好。與孩子一起活動,實踐體驗中體會親情。
5、適當(dāng)?shù)南蚝⒆釉V苦,讓孩子將心比心。
6、一定,一定要規(guī)定孩子在家的權(quán)利與義務(wù)。義務(wù)就是他非承擔(dān)的事情。